2005年9月18日 星期日

「讓高牆倒下」讀後

180px-Mother-teresa-03.jpg
牆隔開了危險與安全;隔開了自由與限制;隔開了文明與落後;隔開了財富與貧窮;隔開了高尚與卑賤;隔開了喜好與討厭;隔開了我與你。
我們辛辛苦苦築起了牆,將心愛的寶貝保護妥當,將我們不想碰的、不想見的、會讓我不愉快的,排除在外面。
有沒有想過垃圾,原都是自己家裏產生的東西。當它們不再有用的時候,就絕對不能留在家裏。清運得越遠越好,不要讓我看到、聞到、甚至想到。這些引人生厭的廢物不會憑空不見,它必然是被藏在某個大家都見不到的地方。眼不見為淨。
人呢?貧窮的、落後的、犯罪的、失智的、病重的、垂死的。我們對待他們像不像對待人間的垃圾。我們不願他們出現在我們身邊,影響我們正常的生活。我們也無力解決令人頭痛的社會問題。貧窮的就讓政府來救濟、犯罪的就把他關起來,失智的就進精神病院,病重的就進安養中心,垂死的就讓他安樂死吧。我們已經精疲力竭了,還有許多的重擔壓在肩上。你有愛心?能照顧幾個人?一個?兩個?還是交給專業人士來處理吧!專業人士,多半是見了太多大風大浪,愛心已經麻痺的人罷。我們對待這些人,像不像垃圾清運?
我無意加重社會邊緣人的家屬更多的罪咎感。因為我遇到同樣的困境,卻無能為力。為了不讓自己油盡燈枯,我學會了把視線轉移,讓心冷掉。我安慰自己,幫助需要的人,不是我一個人能做的。我以為我是誰?能改變世界嗎?能餵飽嗷嗷待哺的飢民嗎?能把工作放下來終生為窮人作義工嗎?恐拍救不了窮人,又為世上添了一個窮人。
李家同教授所寫的「讓高牆倒下」這本書描寫一個終其一生,心並未冷掉的人,德蕾莎修女。
書上的一句話給我很大的啟發:
「德蕾莎修女說她知道她不能解決人類中的貧困問題。這個問題,必須留給政治家、科學家、和經濟學家慢慢地解決,可是她等不了,她知道世界上太多人過著毫無尊嚴的非人生活,她必須先照顧她們。」
她肯定各行各業在解決貧窮問題都能發揮他們的貢獻。但必須先有人跳出來,在這些病人還沒有死去之前給予最起碼人性的關懷。而不是把心關起來,把問題留給專家。
她走的是一條最難走的路。為了服務窮人,她沒有財產、沒有事業、沒有享受、沒有退休金、沒有一切足以傲人的功勳。她選擇的是一條最容易受傷的路。她的默想文中,有一句話:「一顆純潔的心,會自由地給予,自由地愛,直到它受到創傷。」照顧病人是最耗心血的事。做得要死也不見果效,叫人灰心喪氣。她的一生也一定傷痕累累,與她所服事的耶穌基督一樣。當她力不能勝的時候,她想到耶穌在十字架上微弱的喊出:「我渴了。」我們常以為耶穌是不會渴的。祂是天父的兒子,怎麼會在人面前表現他的軟弱呢?而祂確實軟弱無助的被掛在十字架上。有誰受的痛苦衪沒嘗過呢?有誰的困難衪不暸解呢?當德蕾莎修女親手服侍又病又髒的窮人時,那做在窮人身上的事,就好像做在耶穌的身上。她一生無私的奉獻,是對耶穌呼召的回應。
讓高牆倒下吧。柏林圍牆倒了,讓牆兩邊的兄弟伸出手相握。德蕾莎修女修道院的牆倒了,她走出清靜的修道院,觸摸了千萬個在垂死邊緣掙扎的窮人的心。神的兒子早就來到世上,要推倒人間一堵一堵高牆。你看到了牆外的世界了嗎?你心中那堵高牆是否還立在那裏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