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神的愛永不與我們隔絕


你曾經懷疑神的愛嗎?我們曾經懷疑過世間的愛。當交男女朋友的時候,就常看見女方懷疑男方是否真愛她。世間的愛最大的莫過父母。大部分的人都感受得到母愛的真實。但是說起父愛,好多人卻感受不到。有時我們會思想,如果家裡房子失火了,先救小孩的是誰?先跑出去逃命的是誰?

如果連看得見的父母的愛我們都可能感受不到,那不能怪我們感受不到看不見的神的愛了。然而聖經告訴我們神的愛是真實的,是堅定的,不是憑著我們自己的感受來判斷,而是憑著祂在我們身上所付出的恩典得以確知。我們應當去思想它、並接受它、我們必能夠經歷它、更確信它。

當我們一路講解羅馬書到第八章,似乎到了一個旅程的高峰。我們上一次提到了神拯救我們的計劃,從赦免我們的罪惡,稱我們為義;接著鼓勵我們走成聖的道路;進一步靠著聖靈的力量,克制攪擾我們的肉體私慾;最終盼望得到神所賜給我們的榮耀。我們活在神的計劃中,祂必然要在我們身上成全他的旨意。

第八章的結尾,充滿了神給基督徒的寶貴應許,其中用的話語都是相當堅定的,神對我們的拯救是穩固的。為了要讓我們在敵對福音的逆境中,義無反顧,堅守真道。當我們讀到這些應許時,你會不會覺得,這些事在今天離我們似乎太遙遠了。我又沒有經歷患難,我也不害怕信仰受到逼迫。今天我們再談救恩的確據有什麽意義?是不是會讓人有個錯誤的安全感,以為自己可以穩穩得救,就放縱自己任意妄為?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所以我們在應用這段經文的時候,必須回到保羅當時寫羅馬書的時代,思考他為什麽會寫下這段堅定的應許,這信息對當時的信徒有什麽勉勵。我們又能從中學到什麼屬靈的教訓?讓我們一起來看羅馬書第八章31-39節。

神在我們這一邊
「31 既是這樣,還有甚麼說的呢?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

「既是這樣」是指什麼?就是前面28-30節中,保羅說的神拯救我們的堅定心意。其中有五點神的護佑,與五點拯救行動。五點護佑是在28節。第一是神主動的作為,第二是神讓萬事互相效力,第三是神讓萬事互相效力為了愛他的基督徒們。第四神神讓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他的基督徒得益處。最後這群愛他的基督徒是神按他的旨意揀選,屬祂的人的。五個拯救行動是在29-30節。就是:神預先就知道這群屬他的人、並預先定下這群人效法他兒子的模樣、神呼召這群人來信靠祂、稱他們為義、最後讓這群人得到天國的榮耀。

既然神在這群屬他的人身上有這麼堅定的拯救心意。我們還害怕什麼呢?我們對神的拯救還有什麽疑惑呢?保羅在下面的經文中,把人可能有的疑惑都講出來,讓我們知道這些反對的力量,都不能影響神對我們穩固的救恩。

為何保羅要他們知道自己救恩的穩固?因為當時的信徒處在一個因著信主被世人所敵對的情況。當時的外邦信徒接受耶穌,是來自於保羅向他們宣揚福音,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他們活在異教橫行的環境中,對救恩的理解很淺薄,容易遭受異端迷惑,在一點逼迫下就動搖了,教會中大多是初信的基督徒,他們對神是否會救他們到底沒有確據。而當時福音是被世人所厭棄的,希臘文化崇尚智慧、猶太人有追求神蹟。十字架的道理被人排斥,以為是庸俗可笑的奇談。保羅為了福音吃盡了苦頭,門徒在社會上被看作異類。羅馬帝國逼迫基督徒的時候,他們躲在又暗又髒的下水道聚會,遭受逼迫在當時是家常便飯。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十一章26-27節中,說到自己為主傳福音所受到的遭遇:「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這樣的遭遇是我們今天生活在優裕的環境中的基督徒無法想像的,逼迫對我們來說似乎很遙遠。然而魔鬼想要破壞基督教會的詭計,從來沒有停止。保羅當時站在福音的最前線,向著外邦的世界傳福音,所以遭到的敵對也就很劇烈。如果我們注意今天的教會,越是站在前線,如穆斯林、印度教、或無神論的世界,積極向不信的世代傳福音的,遭受的敵對也就越大。這些敵對在今天仍然是存在的。

不單外在的攻擊、還有內部的破壞。每一個時代的基督徒都承受不同的考驗。在過去魔鬼是用逼迫來打擊基督徒的信心,今天則使用世俗的誘惑來讓教會墮落。我們同樣在面對仇敵的抵擋,只是這種抵擋是不易察覺的。外來的衝擊我們知道警惕,但是內部的腐化,讓今天的基督徒鬆懈下來,潛移默化地接受撒旦的迷惑,最後把對基督的信心,變成軟弱無力的裝飾品,這就是今天我們面對的抵擋。我們看清了嗎?我們願意拒絕它嗎?

我們生活在信仰自由的社會,不覺得受到抵擋。然而基督的教會自古到今,不停地向著社會發出警告的信息,這是世人所不想聽的。過去世人討厭福音,會逼迫基督徒。今天世人用另一種方式來拒絕福音,就是集體性的排斥。以追求和諧為名,限制福音公開傳揚。公開表明信仰被認為是不得體的表現。如果在公開場合見證自己的信仰,甚至被人群起攻之。

我們的信仰是見不得人的嗎?我們對多數不信的環境害怕嗎?讓我們思考這句話:「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誰是抵擋我們的?不信的世界、罪惡的權勢、這些抵擋我們的力量,實際上都是魔鬼撒但在背後支持。讓我們在敵對的世界中不致喪膽的原因就是:神在我們這一邊。我們是神的子民,神是我們的神。我們與神有個約的關係。神呼召我們與祂立約,我們因信進入這約中。凡在這約中的人都是神的子民。神願意與他的子民站在一邊,我們先要明白的是:自己是站在神同一邊的。神既然支持我們,誰有能力能抵擋神呢?與基督徒敵對的勢力,實際上是在與神敵對。與神敵對是最可怕的事,舊約聖經中出現過,神厭棄那些悖逆神的列邦時,就向他們宣告:「我與你反對」這些人的結局就是落入神的懲罰中。神對背道的以色列民、假先知、假牧人也說過同樣的警告。如果神幫助我們,誰又能抵擋我們呢?答案是沒有人。我們屬神的人,有神的幫助,我們不必對自己的信仰自慚形穢,不要以為自己所信的神見不得人。我們有信心神與我們站在一邊,不怕任何的嘲笑、攻擊。面對世人世人,不必害怕讓人知道自己的信仰。

神將愛子賜給我們
「32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

接著我們來看神對我們豐富的恩典,他願意將祂的兒子白白賜給我們。耶穌基督就是神自己的兒子,是神獨生的愛子,這與聖經中描述信主的人,被接納成為神的兒女是不同的說法。神當然愛祂的兒子,然而為了愛我們,祂不留下他的兒子,願意為我們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代替我們這些罪人承受刑罰。基督的死是神主動的作為,不是神救贖的工作失敗了,意外地讓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而是祂明明知道耶穌來就是為了人的罪受死,祂甘願把愛子耶穌交付人,接受人間最殘酷的刑罰。當我們回想這段耶穌受難的經過時,不要把它當成一段感人的故事、不要把它寓言化,或給教條化了,對我不痛不癢。耶穌的死是個歷史上發生的事實。祂的死就是為了代替我們的罪。如果耶穌不為我死,今天是我這個罪人要接受死亡的刑罰。

神不愛惜自己的兒子,這與亞伯拉罕獻自己的兒子的經過遙相呼應。創世記22章16節中說:「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當人來到神面前,願意為自己罪的懺悔,而獻上贖罪的羔羊時。發現神早就已經預備了代罪的羔羊,耶穌基督就是神為我們預備的贖罪祭。是他流血代替了我們當受的刑罰。在十字架上我們看到了神的大愛。

神既然連自己最愛的兒子都願意捨下為我們死,還有什麽事是神保留不給我們的呢?本句經文使用比較的語氣,神連最寶貴的愛子都願意賜給我們,那次一等的事物,難道神還吝惜,不願賜給我們嗎?這當然是絕不可能的。這裡的「萬物」並不是世俗的財富、物質的需求、慾望的滿足,而是指神為了成就在我們身上的救恩計劃,所賜下的萬事萬物。也就是如八章28節說的:神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是前後一致的想法。

我們曾經期望能夠得到神所賜給我們們的福分,甚至為了神福分的延遲而焦躁難耐。就好像急於得到父親遺產的浪子。卻不知道神早就願意將祂的產業賜給我們,只是我們還沒有承受產業的容量。林布蘭曾經畫了一幅浪子回頭的圖畫,圖中浪子跪在地上,低頭靠著老父的身上。老父的雙手撫摸著浪子的雙肩,無言無語,卻道盡了一切為父的寬容與慈愛。畫中的父親似乎在訴說:兒啊!你以為我吝惜自己的產業不給你嗎?為了你的回頭,我連最寶貴的生命都願意捨下,何況是產業呢?這些產業都早就預備好,要賜給你的啊!身為歸家的浪子,我們聽到了老父的心聲嗎?我們願意跪在父親的面前,接受他白白賜給我們的恩典嗎?

基督在父前為我們代求
「33誰能控告神所揀選的人呢?有神稱他們為義了。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現今在 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

這兩節經文所提到的問題,是有誰能控告我們?有誰能定我們的罪?所指的是同一件事。這句話是用未來式,就是指將來審判的時候,誰能在神面前指控我們、並定我們的罪?我們知道將來審判之日,會控告我們的是撒旦魔鬼,撒旦就是那位控告者。還有我們一生所犯的罪,在審判之日也會出來控訴我們。將來審判之日,並不是無人控告基督徒。而是這些控告的罪名,在神面前沒有一個能成立。

因為他們所控訴的對象是神所揀選的人,也就是羅馬書28-31節一再提到的,神所所定意拯救到底的一群屬祂的百姓。不管他們將來是多麼激烈地控訴屬神的人,然而沒有一樣控訴能夠否決基督在我們身上所成就的救恩。我們從何處得到這個確據?我們得救保障在於自己與主的關係,我們是屬於主耶穌的,有基督為我們死了,祂所付上的代價,足以遮蓋我們的罪。我們屬神的人不至於落入滅亡的命運之中,我們將來受的是我們對主是否忠心的審判。審判結果是得獎賞或受責備,但是卻不會落到與神永遠隔絕的命運。所有的控告都不能翻轉主耶穌為我們成就的救贖,不能讓救恩成為無效。神所揀選的人,神已經稱他們為義了,這句話直譯就是,神是他們的稱義者。與稱義相對的就是定罪。既然神是稱我們為義的那一位,有誰還能定我們的罪呢?這裡的稱義者、與定罪者都是現在式分詞,表示持續性的行動,神一直是我們的稱義者,也一直沒有人能成為我們的定罪者。

在以賽亞書五十章8-10節中,先知以賽亞在面對眾多羞辱他的敵人時說:「稱我為義的與我相近;誰與我爭論,可以與我一同站立;誰與我作對,可以就近我來。主耶和華要幫助我;誰能定我有罪呢?」於此處的經文有類似的敘述。有神已經稱我為義,我還怕敵人的控訴嗎?

接下來的經文與上節經文相近。神已經稱我們為義,我們的罪已得了赦免,誰還能定我們的罪呢?沒有人能。神是如何稱我們為義的?祂藉著基督為我們死,替我們付上了贖罪的代價,使我們的罪不再被紀念,得以被神稱義。接下來這句經文是初代教會對基督受死、復活的頌歌:「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現今在 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這段經文從下到上、從低到高,描述主耶穌救贖的工作。從祂受死開始,三天後復活,接下來升上高天坐在父神右邊,如今在天上為我們代求。

上個禮拜復活節剛過,我們在復活節時不但紀念主為我們死,也歡心慶祝主從死裡復活。我們的罪已經得到赦免,不再被紀念,這是他為我們罪,所獻上的贖罪祭。他救贖的工作不停留在受死,主耶穌也從死裡復活了。祂的復活是我們得勝的盼望,因為他的復活正表明了,祂所獻上的贖罪祭,已經得到父神的悅納。父神以大能讓祂從死裡復活,表明他正是神的兒子,祂勝過死亡的權勢,祂為我們所做的救贖工作是有效的,這就是我們得稱義的基礎。正如羅馬書第四章結尾所說的:「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

主耶穌不止為我們受死復活,這是在歷史上已經成就的工作。如今主耶穌仍在天上我們向父神代求,為要保證祂所做的救贖之工在我們身上得以成全。主繼續不斷的為我們代求,讓我們對自己的救恩有穩定的確據。我們只要繼續在基督裡不偏離,主總不會離棄我們,這是主給我們的保證。

在教會的歷史上有許多反對神的勢力,向基督徒發出控告。最常見到的是嘲笑基督徒:「像你這樣子的人,也敢說自己得救,你沒有救了,你的主也救不了你。」這是反對神的人對基督徒的控告。你常聽到嗎?許多犯下滔天大罪的死刑犯,死前信了主。在世人的眼中,他們是在逃避自己的罪咎。他們死有餘辜,死前還要靠著信主求心安。有人甚至說出:「如果這種人在天堂,我寧可下地獄。」會有這種想法的人,是從世俗的眼光來看待神審判的標準。事實上,在神的眼中,我們全都是達不到神的標準的罪人,就連最正直的人,在神面前也無可自誇。還好神不是按照世俗的標準來定審判我們,祂看的是我們對祂的心。我們得救,不是靠著行出好行為、滿足道德的要求,因為世上無人能達到這要求。我們都是蒙恩的罪人,本不配得救,但是當我信靠主,我們就得到主的赦免。主為我們付上的代價,是我們得救的根基。

在這段經文中,主已經向我們發出確實的保證,決不會離棄信靠祂的人,我們是否信主的話呢?有的人擔心教導得救的確據,會讓人放膽犯罪。反正不會滅亡了,盡情放縱私慾也沒關係。這種賴恩犯罪的想法是撒旦欺騙的詭計。撒旦在人高傲的時候,讓人不要怕神,以謊言引誘人放心犯罪。但是在人犯罪之後,為罪疚所困之時,撒旦就在人心中控告:「你沒救了,神不要你了,你還信祂作什麼?」這種控告讓很多為罪所困的人,活在痛苦絕望中,甚至最終離開神。

主耶穌的作法不一樣,與撒旦的作為正好相反。主耶穌在我們高傲時警告我們,不要犯罪墮落,謹防我們輕忽神的憤怒,而掉進撒旦的陷阱。但是當人為罪咎所困的時候,祂是讓聖靈保惠師在我們心中動工,把我們從罪的網羅中拉回來。讓我們不要沉溺罪咎中,因悔恨而絕望,斷絕了與神和好的關係。你看到了兩者的差別了吧?猶大與彼得就是最好的對比,他們都曾墮落,背棄了主。猶大從頭就不信,當他為了錢賣主耶穌後,被罪咎所纏繞,在撒旦的控告中、悔恨自殺。從他的結局,我們就看出,他不是屬主的。但是彼得不一樣,彼得雖然在耶穌被抓時害怕,不敢承認主的名。但是主的眼神望向他,他想起了主早先預言他要不認主的話,聖靈責備他,他出去為自己的罪痛哭。他是屬主的人,主沒有放棄他。他悔改了之後接受主的託付,繼續牧養主的羊。從一個人在犯罪後的態度,就知道這個人是否是真正屬主的人。屬主的人主絕對不會放棄。因為主愛祂的羊,在約翰福音10章27-29節,主應許他們:「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 我父把羊賜給我,他比萬有都大,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裡把他們奪去。」與此段的經文相呼應:「誰能控告神所揀選的人呢?有神稱他們為義了。」主堅定的愛是我們的得救最大的保證。

主的愛永不與我們隔絕
「35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 36 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 37 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 38 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 39 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 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

最後一個問題是整段經文的中心:「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基督已經藉著他的死向我們發出贖罪的大愛。我們接受了他的赦罪之恩的人,就因著信住在祂裏面。主所作成救恩是極為穩妥的、不會動搖的。基督徒的一生必然會遭遇許多信仰上的打擊。保羅在這裏列出了七樣可能破壞我們與神關係的事:「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這些苦難一個比一個嚴峻,一個比一個厲害,最可怕的是最後的刀劍、也就是死亡。他們要斷絕我們與神的的關係。這些不是誇張的描述,是保羅親身的經歷。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中,記載了自己在傳道的路上,遭遇了種種困難:挨餓、受凍、被打、被關、被嘲笑、被圍攻、被盜匪搶劫、被剝奪了一個普通人應當有的自由。保羅甚至被送進監獄多次,最後在尼祿皇帝的判決下被砍頭。這些都是保羅所經歷的患難。然而他自己寫下的書信卻勉勵人,不要為了這些患難喪失了信心,魔鬼想要利用患難打擊我們的信心,叫我們失望離開主,但是沒有一樣患難能夠讓我們與神的愛隔絕,神的愛永遠與我們同在。

保羅引用了詩篇44篇22節:「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來勉勵當時的基督徒,不要因在信仰上受逼迫而退縮。舊約時的以色列人,為了神的緣故,被外邦人逼迫,陷入被殺戮的痛苦之中。他們並沒有離開神的道路,也沒有違背神的約。他們之所以受外邦逼迫,是為了對神忠心的緣故。因此他們向神發出呼求,求神施恩拯救。保羅在此安慰陷在困苦中的基督徒,我們也同樣會為信仰而受苦,這是對神忠心的人都可能經歷的,也是神允許的,我們不必為遭遇此事而驚訝。

保羅說出了我們的希望在哪裡?「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保羅在此轉為希望的語氣,我們之所以不害怕,因為我們確信神的愛永遠都不會離開我們。我們雖然遭遇這些苦難,卻不能被打敗,反能能得勝有餘。這句話動詞是「得勝有餘」是現在式,表示現在我們就可以經歷這得勝的生活、而不是將來才成就的。這句話陷在苦境的基督徒很難說出來。明明身陷痛苦,何以能稱自己是得勝者呢?這是保羅從自身經歷所說出來的,他自己陷在監獄當中多年,到處被敵人逼迫。然而他卻靠著主能有得勝的盼望。憑什麼他能做到?藉著主的愛。他在監獄中,主的愛沒有離開他,他甚至發出喜樂的讚美。他在受敵人逼迫當中,主的愛安慰他,他說出了四面被困卻不喪膽。他在死亡的威脅中,同樣經歷主的愛。主的愛是為我們受死的愛,是堅定的愛,不像人間喜怒無常的愛。我們的希望是建立在主對我們堅定的愛上,不是建立在自己的感覺上。我們的心容易變化、容易隨流飄蕩。如果我們與主的關係是建立在自己心中善變的感覺上,我們就永遠沒有得救的確據,永遠在懷疑主是否會拋棄我。但是保羅確知自己永不會被主拋棄,他的確據在於他深信基督的愛永不離開他。
保羅在8:38節說出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這裏保羅表示自己深信一件事,神的愛永不與他隔絕。深信是完成式被動語態,意思是他已經被這信念說服了,這是他心中確立的、不變的信念。沒有任何事物能將主的愛與他隔絕。無論是死、是生、是靈界的力量、不管在時間上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在空間上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或是任何一切其他的事物。一能夠阻隔神對我們的愛。他的確信不是自己對神的愛,因為人的愛可能會因軟弱而失敗,但神永不失敗。神對我們的愛是在耶穌基督裡的,祂已經將愛子耶穌基督為我們捨了,這贖罪的救恩永不改變。我們得救的確據是建立在神永不改變的愛上。也是因著對神不變的愛的信靠,我們能以堅守信心到底。得救的確據是兩方面的,先有神對我們堅定不移的愛。我們才能在祂的保護下,忠心住在基督裡面,至死不偏離。

基督徒不是不會經歷信仰的考驗,生活中所遭遇的困難、如生病、貧窮、受苦、甚至死亡的威脅,都會動搖我們的信心,要讓我們離開主。世界對基督徒的排斥、嘲笑也會讓我們害怕。這些事情的發生,都是試圖將我們與神的愛分離。然而我們靠什麼能守住對主的信心呢?靠著我們從神那裡經歷的愛,他為愛我們賜下了他的兒子,神又應許永不離開我們。
六零年代末期發生的文化大革命,就如一爐試煉的爐火,考驗著當時中國的基督徒。當時教會受打擊大的逼迫,倪柝聲弟兄、與倪師母正在這滾滾洪流中,以自己的生命做出美好的見證。倪弟兄早在解放初期就已經人在香港服事。1951年他接到上海來的電報,要他回上海處理教會所面對的新形勢。他不顧眾人極力的勸阻,堅持回到上海「與弟兄姊妹一同受苦」,他很清楚神為他定的道路。他說:「我的結局,不是被提,就是殉道。」回國後不久就被捕,被打成「反革命份子」,被判刑十五年。如果當年他留在海外,他可能是海外華人教會影響力最大的領袖。然而他卻願意走一條與弟兄姊妹同受苦的道路。

1967年刑期已滿,本可以放出來,但是他因為不肯放棄信仰,繼續被關在勞改農場裡。他與師母身體都很不好,都有嚴重的高血壓、心臟病。但自始至終,他們一直堅心仰望主。師母在倪柝聲被關的二十年內,因丈夫是反革命,受盡欺負。文革時紅衛兵逼她放棄信仰,拉到台子上鬥爭,帶著高帽遊街,任何過路人,包括小孩子,都可以隨意過去打她、吐她唾沫,因為她是眾人所唾棄的反革命份子。甚至有人勸她與倪柝聲離婚、劃清界線以求自保,她都嚴詞拒絕。在所有的逼迫中,她總是在批鬥她的台上一直不停地默默禱告,始終是靠主站住,沒有羞辱主的名。有一次在鬥爭大會之後,倪師母對媳婦說:「聖經上早就命定了: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在她過世的最後一年,流著淚對著離家到農村勞改的媳婦說:「主耶穌是我們最寶貴的救主,你無論如何總要牢牢跟著主。」

1971年倪師母病重,在獄中的倪柝聲似乎有預感,不斷寫信詢問師母的身體情況,信中十分迫切的想早點出來與師母團聚,彌補師母因他受連累的虧欠。他曾說:「我的刑期像是與我妻子的生命在賽跑,如果我能在她還在世的日子出去,就可以好好服侍她,她為我受了許許多多苦。」師母中風過世後,倪柝聲非常難過,悲痛多日。1972年五月底,他的心臟病發作非常厲害,他知道自己時日不多,連續寫了六封信給親人。他與大姊的的信中說:「我病中,心仍喜樂,請你不必掛心,我仍盡力促使自己,不要因病痛难過。」發信後不久,就因心臟病發作,在前往醫院的途中,死在顛簸震動的拖拉機上。臨死前,他留下一張紙在枕頭下面,那是用非常顫抖的手寫下的幾行大字:『基督是神的兒子,為人贖罪而死,三日復活,這是宇宙間最大的事實,我信基督而死。倪柝聲』他與師母用一生的經歷,活出了自己所堅信不疑的真理。
我們在看到他們的見證時,可能會思想到,倪弟兄與師母在受苦的時候,可曾懷疑神對他們的愛,為何他們不管受到何種苦難,都絕不否認主?因為他們對主有絕對的信心。即使在被眾人逼迫,受盡冤屈、病痛纏身、甚至生命都被奪去時,他們都不懷疑神的愛。因為他們都經歷了基督為他們捨身所表現的愛。「主從不離棄我們、我們怎可以背叛祂呢。」這句話在教會歷史上,在眾多的殉道者口中說出。人生最可怕的就是死,然而,即使死亡也不能把我們與神的愛隔絕。在永恆中,我們仍然活在主的愛裡。弟兄姊妹們,你願意確信神對你的愛永不離開你嗎?

結論
從這段經文我們看到了,主對我們堅定不移的愛。世間許多的患難、痛苦發生在我們身上,要打擊我們的信心、甚至要讓我們懷疑神的愛、破壞我們與神的關係。然而保羅在此卻用五個問題回答了我們對神的疑惑。世界要與我們敵對,神向我們保證,會站在我們這一邊。我們的生活會經歷缺乏,然而神卻說祂已將最大的福分賞賜給我們了,就是愛子耶穌基督。魔鬼會控告我們、神說耶穌已經為我們成就了稱義的救恩。仇敵想要定我們的罪,神卻說基督已經為我們死了,也在天父右邊為我們祈求。苦難想要讓我們懷疑主的愛,神卻向我們保證,即使再大的困境,神的愛也永遠不與我們分離。你讀完了這段經文心中的感受是什麽呢?你懷疑神的愛嗎?你感受不到神愛你嗎?還是你堅信主的話,祂說出的應許絕不後悔。我們只要肯定自己是信靠他的人,住在基督裏。就永遠不會與神的愛分離,這愛是在主耶穌基督裡的。這愛也是為我們這群屬主的人預備的。讓我們信靠神的應許,一生永不動搖。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