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十. 離開罪惡、像主潔淨

Symbols and Significance - Baptism
當一個人接受了耶穌的救恩,成為基督徒之時,從神來的新生命從此開始。然而,這只是個開始,不是神拯救我們計劃的全部。我們如果誤以為既得稱義就功德圓滿,從此不思進取,那就完全不明白神拯救我們所要成就的目的。在上一課中我們講到《人如何改變》的第九課,重點是十字架帶給我們新的身份,與新的潛能。憑著基督賜給我們的新生命,我們從神那裡得到福音轉化的大能,能夠活出結果子的生活來,這是經歷生命改變的源頭。這一課我們所要面對的問題是,我們有了與神正確的關係,就是稱義的地位,也能向神支取屬天的能力。我們下一步要往哪裡去?結果子的過程難道是不花任何功夫,不經任何努力就從天掉下來的嗎?從我們每個人的經驗來說,顯然不是如此。每個基督徒在信主後,無不在與纏繞我們的罪鬥爭。那讓我們墮落的力量,仍然在我們身上發出影響。肉體就是我們身上被罪引誘,容易跌倒的因素。只要我們這肉體還在,就一生需要靠著聖靈的力量與它鬥爭。在這裡我們將從約翰壹書來考察,基督徒追求聖潔道路的必要性、追求成聖的力量來源、與將來的目標。

活在光明中,當承認所犯的罪
「我們若說是與 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7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 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8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9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10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便是以 神為說謊的。他的道也不在我們心裡了。」(約壹1:7-10)

本段經文是從第五節的主題開始:「神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光的特性就是照亮黑暗的地方,顯明世人心中的罪惡。約翰寫下這封書信,目的就是讓信靠基督的我們,知道自己已經進入光明當中,既然如此,就不能繼續保持原本在黑暗中的生活形態。第六節到第十節有五個假設語氣的句子,就是從這個主題發展出來的。五句都是最常見的第三條件句,表示可能發生。

第六節說:「我們若說是與 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首先我們當知道約翰說話的對象,本句話的我們是指誰?必然是與主相交之人,就是因信進入與神團契的基督徒而言,非不信主的慕道友。相交或翻譯作「團契」,意思為生命的交流。基督徒與天父有生命的交流,因此當加入基督徒的團體,便是進入與神生命交流的生活。一個與神相交的人,有神的生命流露在他的生活中。神的生命特質充滿了光,毫無黑暗,所以與神相交的人,應當是愛慕光,厭惡黑暗。如果我們聲稱與神相交,卻繼續活在黑暗中,以犯罪的行為當作他的生活形態,我們就在說謊,而且不是行在真理中。本句的動詞全部是現在式,表示這是一種經常性的行動,一個人經常性地犯罪,卻聲稱自己與神相交,他就是經常性地說謊,不行真理。這句話對我們發出警告,不要活在外表光明,卻掩飾罪行這種表裡不一的生活形態中。

接下來的第七節與前一節說的相反,我們不當掩飾罪行,卻當如何呢?一個效法神行在光明中的人,當有的生活形態就是與弟兄姊妹彼此相交,讓神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像神一樣活在光明中就是與神相交,這是與弟兄姊妹相交的基礎。因為我們都與神有生命的交流。並且與神相交的人,身上所有的罪都因著耶穌基督的寶血得到潔淨。這句話的動詞「潔淨」是現在式,表示基督的血一直在洗淨我們所有的罪。這不是一時的行動,而是一生中所有的罪,都因著耶穌的血得到洗淨。洗淨罪惡的行動是因著我們與神相交而生出的,我們要經常與神在靈裡交流,讓耶穌的血經常潔淨我們。與神相交是個持續性的行動,耶穌寶血洗罪的行動也是。這讓我們警惕,當一直活在與神生命交流當中,讓基督的血經常潔淨我們的罪。有的人誤以為耶穌寶血洗罪的行動只是一次性的,此處經文顯然告訴我們,基督寶血潔淨的行動應當是經常性的。基督捨身流血使我們得到稱義的地位,這是一次完成不需要重覆。然而,靠著基督寶血,潔淨我們的罪,讓我們保持與神生命相交的關係卻是持續一生不斷的行動,不能自以為滿足,而停止下來。

接下來第八節對掩飾罪惡的人發出警告,不要欺騙,聲稱自己無罪。聲稱的內容是自己一直沒有罪,因為動詞「有」是現在式。這顯然是欺騙人的謊言,因為詩篇14篇2-3節中指出:「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 神的沒有。 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3章23也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一個人聲稱自己是一直無罪的人,就是說謊話,也就是欺騙自己。這與第六節說的相合,明明犯罪,卻以謊言掩飾罪行。當人一直以說謊為其生活形態,久而久之連自己的良心也麻木,活在謊言的捆綁當中,欺人者其實就是自我欺騙,用謊言把自己囚禁起來。此等人一生活在虛假當中,用虛謊掩蓋真理。沒有真理存在他的心裡,與神的真理隔絕。以虛謊來代替真理,用謊言來自我捆綁,自絕於真理,是最可悲的事。

在前面的警告後,第九節給我們一個寶貴的應許。我們雖然可能犯罪,但是卻有條赦免之道:「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我們不需要用掩飾的手段來逃避譴責,而是用承認,悔改的方式,坦然面對神。當我們願意以真誠的心向神認罪悔改,結果是神顯出祂信實公義的屬性,以至能夠讓我們的罪得以赦免,所有的不義得到洗清。這是神在我們願意悔改之人身上要達到的目標。並且這目標與神的信實、公義的屬性相合,他要在我們身上顯明祂的屬性。神信實、公義的屬性竟然是顯明在赦免我們的罪,並洗去我們的不義這事上。

我們可能會問,赦罪與神的信實、公義屬性何關?首先讓我們從舊約經文來看兩者的關係。出埃及記34章6-7節說:「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 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依照神公義的屬性,當是有罪必罰。然而依照神對祂子民的信實,祂願意向回轉之人顯出憐憫之恩。這就是神對祂子民顯出的信實,因為祂是守約、施慈愛的神,即使人有軟弱,祂仍然給人悔改的機會,願意赦免他們的罪。從這裡我們就看出神對祂子民的應許堅定不變,信實到底。祂絕不背棄祂的約,總會給屬祂的子民回頭的機會。

其次,祂公義的屬性也是藉著赦罪顯明出來,因為,祂並非違背有罪必罰的公義原則。只不過祂讓自己的兒子背負了人的罪責,擔當了人的罪債。只要我們願意接受基督代贖的救恩,罪的刑罰就完全擔在基督身上,不再被記念。在神面前我們就能被稱為義、視為無罪。這就是神的公義最高的彰顯。第2章1b-2節的經文正好說明了神的義,是怎麼顯明出來的?約翰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這裡提到了神藉著無罪的義者耶穌,代替了有罪的我們承擔罪的刑罰,藉此顯出祂公義的屬性。神有罪必罰的公義原則並無減損,乃是將罪的刑罰施在祂兒子的身上,藉著十字架的代贖顯明出來。神藉十字架施行的拯救工作本身是個公義的作為,也將基督的義歸算在信靠祂的人身上。從此我們更能明白神是個公義的神。

神施恩是臨到誰的身上?不是漫無目標地,向天女散花一樣,將所有人的罪都赦了。赦罪之工所臨及的對象,應該是那些願意為自己的罪悔改,因著信領受基督救恩的人。第九節條件句的條件就是:「我們若認自己的罪」,這是領受神公義、信實結果效的條件。對於不承認自己有罪之人,神的公義信實毫無減損,但與他們是無關的。他們的罪並沒有得赦免,他們的不義並未得洗淨,因為得救恩的條件並未滿足。同時,第九節說的「我們若認自己的罪」,動詞是現在式,表示認罪不是僅僅是信主那一刻的行動而已,是經常性的。因此,我們若要經歷神向我們顯明祂信實、公義的屬性,需要經常來到祂面前認罪。這並不是指信徒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神稱義,從死裡復生的救恩只有一次。經常性地來到神面前求赦免,能夠讓我們不受罪的攔阻,經歷與神生命相交的美好。這與基督一次獻上,就完全有效的救恩並不衝突。稱義只能有一次,蒙赦罪而與神生命相交是經常性的。

第十節是最後一個條件句,我們若以為自己從來沒有犯過罪,那是以神為說謊者。這句話的「犯罪」是完成式,表示過去一直沒犯罪,到現在仍保持如此。人間不可能有此種無罪之人,羅馬書3章20節說了:「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 神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凡是違反律法的行為就是罪。這句話把所有人都歸在違反律法的罪人行列。若有人聲稱自己無罪,等於是把神當成說謊者。這等人沒有神的道存在他心中,等於是拒絕神的道,沒有神生命相交的關係。正是本章開頭經文警告的對象。

我們可以對此段有個小結。約翰警惕讀者,與神相交者必然要活在光明中。對於所犯的罪行必須要認罪悔改,如此就能得赦免,洗去罪污,不再被定罪。反之,若是掩飾罪行不願承認,那是拒絕了神的赦罪恩典,否定了神的信實、公義,失去了與神相交的美好。這是我們所有信徒當引以為戒的。

基督挽回我們,叫我們不犯罪
「我小子們哪、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是要叫你們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約壹2:1-2)

約翰接下來對收信人發出呼籲,他在教會中是個年長的使徒,稱他們為小子們,表示對他們的殷切勉勵。他寫信給他們的目的是要他們不要犯罪。也就是警戒他們犯罪的習性和神相交的身份不合。正如3章9節說的:「凡從 神生的、就不犯罪、因 神的道存在他心裡.他也不能犯罪、因為他是由 神生的。」此陳述句指出凡是已經從神而生的人,不會經常性地作出犯罪的行為,也就是說不會把犯罪當成家常便飯一樣的生活形態。有的人誤解這句經文,以為連一次犯罪都不會發生,這種理論與3章9節的文法不合。與本段2章1節說的也不合。本節是常見的第三條件句:「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意思是犯罪是有可能發生的,雖然犯罪發生了,我們不是因此就失去了救恩。我們有耶穌在神與我們中間為中保,這是現在式,表示此刻就有效,一直都有,絕不是指過去的事。所以,這句話不是講過去不信主的時期所犯的罪,而是現今約翰對信徒的叮嚀,目的是要他們追求不犯罪的生活。雖然信徒在引誘之下可能會失足犯罪,然而約翰告訴他們,不用擔憂絕望,基督一直是我們與神之間的中保,會一直為我們的罪向神代求。這不是限於重生得救之時的那一次悔改歸正的經歷,更是信徒一生罪得赦免最可靠的依據。

第二節經文說:「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這句話中「作了」挽回祭不是指一時性的,而是個長久的事實。耶穌基督是神所設立的挽回祭。藉著基督捨身流血承擔了我們罪的刑罰,代替了我們犯罪的後果,挽回了神對罪的憤怒。本句話與羅馬書3章25節說的內容相合:「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 神的義。」因著基督贖罪的寶血,我們得以稱義。也因著基督是我們與神之間的中保,一直在神寶座右邊為我們代求,我們得以免去神與我們之間一切罪的攔阻,保持與神和好。

第二節說到基督作為挽回祭,所拯救的對象:「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這句話常會拿來支持基督成為我們的挽回祭,不但限於信主之人,連普天下所有人的罪都已經得到了挽回,這想法似乎超過作者原來的意思。這句話中「不單......也是」中間有個轉換語氣「反之」顯然是對比這兩個群體。不應該理解為信主與不信主的群體。而是指當前已經信主的信徒,與普天之下將來會信主的福音對象的對比。只有信主的人才可能得到耶穌的赦罪之恩,一切的不義才可能得到洗淨,這是1章9節清楚說明的。不可能普天之下所有人的罪都已經被耶穌挽回了,在神面前都算作無罪了。那與前後文歸納出來的教義「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就不合了。基督在十字架上捨命,成就救恩,在預備福音向普世傳揚這層意義上,我們可以說:針對的對象是普天下萬民。然而,我們卻不能說:還不信主的人所犯的罪,也已經得到赦免,贖罪祭的果效已經臨到他們了。這是不合聖經整體教義的理論。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耶穌贖罪的寶血足以成為普世萬民的贖罪祭,讓他們可以藉著信靠福音、接受救恩而罪得赦免。然而,贖罪的果效只限於那些因信接受基督贖罪恩典的人,未信之人並未實際得到贖罪的果效。

當主再來,我們當像祂一樣潔淨
「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 神的兒女。我們也真是他的兒女。世人所以不認識我們,是因未曾認識他。親愛的弟兄阿,我們現在是 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他潔淨一樣。」(約壹3:1-3)

約翰在前面經文的主旨是勉勵信主的人,要靠著基督的赦罪恩典得以稱義。本段經文則勉勵稱義的人當站穩神兒女的地位,堅守盼望,追求成為聖潔。與羅馬書中救恩的程序,「先從罪中得稱義,再繼續追求成聖的道路」這教訓相合。

第3章1節提到我們的身份因著稱義而改變,「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 神的兒女。我們也真是他的兒女。」這句話是命令門徒注意觀看,關注的內容是神已經賜給我們何等大的慈愛。因為祂使我們得以被稱為神的兒女,這是因著信靠基督,與基督相連才得以成就的身份。這正是指我們信主後得到神兒女的身份,也就是神學上通稱的「被領養得兒子名分(adoption)」。這教訓在羅馬書第8章14-15節:「因為凡被 神的靈引導的,都是 神的兒子。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以弗所書1章5節也曾提到:「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我們得以與神有父子的關係,都是因為我們進入基督裡面,被神領養,與基督一同成為神的後嗣。

一節後半的經文「世人所以不認識我們,是因未曾認識他。」這句話的認識是指「相關連、有連結」的意思,與生命相交類似,表示世人與基督徒並無持久的相連關係,原因就是他們未曾與主相連。隱含的意思就是,如果他們認識主耶穌,與主有生命相連的關係,自然就與我們連接成一個群體,同為神的兒女。所以,在約翰觀念中,世界與神的兒女是兩個不相連的群體。

第二節開頭說「親愛的弟兄阿,我們現在是 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本句話肯定我們現在是神兒女的地位。接下來指出,我們將來會如何尚未顯明。這句話也常被誤解為,成為神兒女只是今日暫時的身份,將來可能有變化。原文不是這個意思。要理解這話,要看後面的句子「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前後兩句的「顯明」與「顯現」是同一個字根。同句中的「將來如何」,與「必要像祂」的兩個動詞「將是」也是同一個字,前後句指同一件事。所以,我們將來如何尚未顯明,指的是我們將來會怎麼像主耶穌的樣式,我們還不能完全知道。直等到末後主再來,我們得以被模造成主的形象,那時我們將會如何,就能完全顯明出來。所以此舉不是說信徒神兒女的身份在將來會有變化,而是指信徒被模造成主形象是如何景況,我們在主來那日才能清楚。有一點是約翰肯定的,就是我們將會像主,有主的樣式。我們為何能知道自己必會像祂?「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將來主顯現的時候,我們將能與主面對面,親眼見到祂的榮美,就如同祂現在與我們同在一樣。

約翰接著在第3節勉勵弟兄姊妹:「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他潔淨一樣。」我們有著將來親眼見主的指望,這指望現在激勵我們,一直不斷地潔淨自己,如同基督一樣的潔淨。這裡的我們「潔淨」自己,這動詞是現在式。基督一直都是是潔淨的,與前面的動詞相同字根。也就是說我們當以基督的純潔無暇為目標,學習像祂一樣潔淨。將來主再來時,我們能成為與主一樣的榮美樣式,就是我們今日所追求的方向。這就是羅馬書中說的成聖的過程。約翰與保羅對信徒今生追求的教導,內涵是一致的。

得救的過程,在今生的部分可以簡單地劃分為稱義與成聖兩階段。以稱義為開始,成聖為接下來的進程。在這兩個階段中,我們應當怎麼去追求,把握住什麽,會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一般教會界都能接受,我們能夠得到稱義的地位,憑藉的方法是靠接受神的恩典,也就是因著信,自己完全無能為力。接下來的成聖之路,到底是靠著信徒的努力,還是靠著神的恩典,憑信心領受,就有不同的意見。許多人就會以為稱義靠信心,成聖則靠人的努力。其實,成聖的過程與稱義一樣,都需要憑藉著基督在我們心中動工,讓我們的心能夠順服聖靈的引導,治死肉體的私慾。所憑藉的還是對基督的信心,在我們跌倒時,還是需要基督的赦免與扶持,這與稱義的過程一樣,還是需要領受聖靈的光照、並憑信心接受神的赦罪之恩,否則我們無論如何,總是達不到神所要求的聖潔公義標準。在得稱義這階段,我們個人的努力完全無法有所貢獻,唯獨憑藉神的恩典。然而在成聖這層面,我們需要比稱義更多投入對聖靈引導的順服。聖靈光照我們內心的罪,我們則要順服祂,承認自己的罪,從罪惡的道路回轉歸正。這不單是在重生得救的那一刻需要如此,在生命成長的成聖階段一樣需要。回轉就是,當察覺自己犯罪,就要有所警覺,為自己犯的罪懊悔,進而轉離罪惡。歸正就是讓與父神的愛、基督的道、與聖靈的感動,常存在我們心中,佔據我們的心思意念。不讓邪惡抓住我們的可趁之機,來引誘我們犯罪。回轉與歸正不單在我們稱義時需要,在我們成聖的路上,仍然要常常靠著神賜下的力量,一直追求,直到見主面的日子。這主要還是憑著信心,領受神的恩典,靠著神的大能成事。成聖之路唯一增添的是,更加地順服聖靈,治死肉體私慾,這是我們需要配合神的作為,努力去行的。

結論
從前面約翰一書的經文,我們發現它描述成聖歷程所走過的經歷,與羅馬書十分相似。我們活在與神相交的光明中,必然要有光明的行為與所得的恩相配。第一章的五個條件句告訴我們,不要掩飾罪惡,自我欺騙。一旦得罪神,就當坦然在神面前承認犯罪,為罪悔改。神應許我們,將會赦免我們的罪、洗去我們一切的不義。這句話是讓我們能夠不虛偽逃避,勇敢面對神的鼓勵。我們知道神願意藉著基督為我們付上的贖罪代價,赦免我們的罪。不只在我們重生的那一刻,更是在一生追求成聖的道路上。我們最終追求的目標是,當主再來時,我們將會被模造成主耶穌的樣式,像主一樣地潔淨。這與我們今生追求的目標是相合的。今生成聖的追求,是帶著確實的盼望。在那日,主的應許必要一一實現。讓我們朝著將來的最終的目標奔跑。今生所追求的目標,與將來要得的榮耀緊密相連。

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使徒忠心傳揚基督

在結束了居比路的宣教行程之後,許多人因使徒傳的福音歸向了基督。使徒沒有忘記此次出行的目的,就是奉差派到福音未臨之地,向外邦人宣揚福音。他們離開了居比路,乘船前進到下一個目的地小亞細亞,就是今日的土耳其。那裡有更多未聽聞福音的外邦人。此次行程充滿了許多未知的因素,當地人會不會接納他們?會不會遭遇逼迫患難?當地人對福音的態度是歡欣接受,還是拒絕排斥?這些問題必然會纏繞在使徒心中。然而對未來的困惑不能阻擋使徒的心志,他們下定決心繼續前進,既然是聖靈差遣他們出來傳道,必然會與他們同在、保護他們平安。

救恩的預備:藉選民歷史預備基督降臨

保羅和他的同人、從帕弗開船、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約翰就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14他們離了別加往前行,來到彼西底的安提阿,在安息日進會堂坐下。15讀完了律法和先知的書,管會堂的叫人過去,對他們說:「二位兄台,若有甚麼勸勉眾人的話,請說。」16保羅就站起來,舉手,說:「以色列人和一切敬畏神的人,請聽。17這以色列民的神揀選了我們的祖宗,當民寄居埃及的時候抬舉他們,用大能的手領他們出來;18又在曠野容忍(或譯:撫養)他們,約有四十年。19既滅了迦南地七族的人,就把那地分給他們為業;20此後給他們設立士師,約有四百五十年,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時候。21後來他們求一個王,神就將便雅憫支派中基士的兒子掃羅,給他們作王四十年。22既廢了掃羅,就選立大衛作他們的王,又為他作見證說:『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23從這人的後裔中,神已經照著所應許的,為以色列人立了一位救主,就是耶穌。24在他沒有出來以先,約翰向以色列眾民宣講悔改的洗禮。25約翰將行盡他的程途說:『你們以為我是誰我不是基督;只是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我解他腳上的鞋帶也是不配的。』

      保羅和巴拿巴航行了約100英哩,到了土耳其南岸的海港,旁非利亞的別加。就在此刻一位同隊的伙伴離開他們而去,就是稱呼馬可的約翰。13節說:「約翰就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為何馬可會離去?並沒有太多說明,或許是宣道過程太過辛苦,讓他忍受不住而打道回府。但是對馬可作為的不同評價,後來引起保羅與巴拿巴兩人在第二次旅行佈道時分道揚鑣。宣教旅程中最容易產生的警張關係,就是宣教士之間因個性、意見生出的不合。所以選召宣教士除了考量恩賜之外,人際關係、對於困難環境的承受能力也是重要考量。還好兩位使徒因為馬可的緣故而生出的不合,最終達到了化解,我們看到了保羅晚年被關在監獄的時候,曾經寫信給提摩太,稱讚馬可:「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提後411)屬神的人能夠忘記過去的恩怨,在聖靈的動工之下,重新接納原本不合的弟兄姊妹。這是在主裡非常寶貴的經歷。

      保羅巴拿巴再穿越山地深入內陸,到達彼西底的安提阿。那是土耳其中部的內陸城市,主要是外邦人居住,其中也有僑居的猶太人。他們按照往例,在安息日先進入猶太人的會堂,目的是先向猶太人傳福音,因為福音是先臨到猶太人,再臨到外邦人。會堂的組成不單單只有猶太人,還有對神敬虔的外邦人,加入猶太人的聚會,這在當時是常見的現象。使徒正是以他們為傳福音主要的目標。當日會堂聚會的程序,先是向眾人發出呼召,正如申命記64-5節說的,猶太人稱為示瑪(Shema):「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經過一起禱告之後,會讀律法書、再讀先知書。再接著,會請拉比出來講道。與我們今天的主日崇拜程序類似。保羅當時就是被邀請出來為他們講道,這是個宣揚福音何等好的機會。我們來看一看使徒行傳記載的保羅第一篇講道,從引述的經文,講論的重點,主要是針對猶太人。讓我們分段落,找出重點來研讀。

1.救恩是藉著對以色列民拯救來預備的:本段講章從神對以色列的救恩計劃開始講起。這是以色列民蒙神拯救的扼要記述,從這裡我們看到了救贖歷史清晰的圖畫。(1)一開始是神對以色列先祖的揀選;(2)當面臨飢荒時,讓他們在埃及保存性命,並人數增長;(3)經歷四百年的寄居,神帶領以色列民脫離法老的奴役,並在曠野扶養他們四十年,讓他們經歷考驗;(4)神接著保護他們戰勝迦南七族,得地為業;(5)此後又為他們設立士師來領導他們;(6)為他們立了掃羅作王四十年;(7)因掃羅敗壞而廢掉掃羅,另立大衛為王。從神揀選先祖到大衛被立為王,整個過程歷約一千年。從這段歷史我們看見了一個主題:神按照祂的計劃,主動揀選以色列民,藉著一路引導、保護他們,讓神拯救的計劃在他們身上實現,也就是從他們生出大衛的後裔,應許的救主。

      如果我們讀到這段繁瑣冗長的歷史記載,卻忽略了這條救恩歷史的主線,那是相當可惜的。如果我們光讀舊約中的故事,沒有抓住這條救恩的主題,很容易以為這些內容是屬於以色列人的歷史,與我們無關。但是這段歷史與我們今日基督徒的連接點就在耶穌基督。神是從亙古到永遠的神,祂對人類拯救的心意是從舊約到新約前後一貫的。這段福音信息雖然針對猶太人,卻也讓我們知道神對人類的拯救,是源自祂主動揀選與施恩,先臨到選民以色列,從他們當中生出彌賽亞基督,將救恩按照計劃,帶臨普世萬民。

      神在救贖歷史中的作為,顯現出祂是位守約施慈愛的神,祂與亞伯拉罕立下盟約,就信守到底、絕不廢棄。這約包括神應許的四個層面:後裔、土地、國度、福分。應許的子民,也就是賜給亞伯拉罕後裔昌盛。應許的土地,就是摩西帶領他們經歷曠野試煉,約書亞再帶他們進入的迦南美地。應許的國度,就是揀選大衛作王,統領神子民,並應許國度堅立到永遠。應許的福分,就是差遣彌賽亞生於大衛家,成就救恩,使萬民因祂蒙福。外邦人接受神的拯救,蒙神賜下的福分,原是因信進入基督裡面,承受神從舊約以來所持續賜下的福分。外邦人與以色列民所領受的救恩是連貫的,施恩拯救者都是基督、接受的途徑也一樣都是因信稱義。這就是為什麼保羅在此,不單向著色列民百姓,同時也是對著敬虔的外邦人說的。福音的內涵有它的一貫性存在,不管族裔、文化、背景的差別,福音的中心離不開神應許的救主耶穌基督。

2.基督就是大衛之約所應許的後裔:當亞伯拉罕蒙神揀選,與他立下亞伯拉罕之約後,以色列民經歷埃及的奴役、曠野的考驗、墮落的管教,神應許的高峰終於來臨,就是掌管以色列民的君王,神所選召的是大衛。神親自作證:「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撒上1314)因為大衛專心跟隨神,遵行神的旨意,是個合神心意的人,神因此與他立下大衛之約,讓他的後裔坐在他的寶座上,國度永無窮盡:「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撒下712-16)這位應許坐在大衛寶座上的君王,就是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的救主耶穌基督。以色列民對耶穌並不陌生,十幾年前在耶穌撒冷被猶太官長釘在十字架上的那位,也是眾多猶太人認為是褻瀆神,高聲呼喊「釘他十字架!」的那位。這事件雖然過了十幾年,對猶太人來說,應該記憶猶新。

3.施洗約翰為基督作見證猶太人所敬重的先知施洗約翰,正是為耶穌作見證。約翰福音第一章記載著施洗約翰對猶太人高聲喊說:「我曾看見聖靈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我先前不認識他。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神的兒子。」(約132-34)這是約翰從神領受的啟示,並親自見到聖靈降臨在耶穌身上,所顯出的見證。雖然有眾多猶太人跟隨約翰,響應他的呼召,接受認罪悔改的洗禮。約翰卻聲明他不是基督,他的地位遠不及基督,連為基督解鞋帶都不配。這位基督就是約翰親自見證的,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耶穌。

     所以我們看到了,保羅這段講道,表面上似乎離我們很遠,其實對我們一樣切切相關。講道的對象不單單向著以色列民,同時也針對外邦人。兩造聽眾的連接點就要在於耶穌基督。福音是為以色列民預備的,也是為外邦人。神要藉著基督的救恩,拯救以色列民進入祂的國度,也同樣要藉著基督,帶領外邦人進入神國度。這就是這段經文的重點,不管我們走到哪裡,所傳的福音必然要凸顯出耶穌基督的救恩。因為祂就是神差來拯救萬民的救主,除祂以外,別無拯救。

救恩的宣告:耶穌的受死與復活

26弟兄們,亞伯拉罕的子孫和你們中間敬畏神的人哪,這救世的道是傳給我們的。27耶路撒冷居住的人和他們的官長,因為不認識基督,也不明白每安息日所讀眾先知的書,就把基督定了死罪,正應了先知的預言;28雖然查不出他有當死的罪來,還是求彼拉多殺他;29既成就了經上指著他所記的一切話,就把他從木頭上取下來,放在墳墓裡。30神卻叫他從死裡復活。31那從加利利同他上耶路撒冷的人多日看見他,這些人如今在民間是他的見證。32我們也報好信息給你們,就是那應許祖宗的話,33神已經向我們這作兒女的應驗,叫耶穌復活了。正如詩篇第二篇上記著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34論到神叫他從死裡復活,不再歸於朽壞,就這樣說:我必將所應許大衛那聖潔、可靠的恩典賜給你們。35又有一篇上說:你必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36「大衛在世的時候遵行了神的旨意,就睡了(或譯:大衛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歸到他祖宗那裡,已見朽壞;37惟獨神所復活的,他並未見朽壞。」

      保羅接著向猶太人與外邦人發出宣告,指明救世之道就是來自於耶穌基督。猶太人是亞伯拉罕的子孫,血緣上繼承著先祖亞伯拉罕之約,正是基督帶來救恩福分的領受者。敬虔的外邦人也是一樣,如今救恩之門已經因耶穌基督的代贖,向萬民開放。所有的人都是靠著同一個管道得救,就是接受耶穌基督帶來的拯救。保羅講道第二段就是向眾人證明,耶穌就是神應許的救主。

1.救世的道也就是耶穌所傳的赦罪之道:保羅在向會眾高聲呼喊後,說出:「這救世的道是傳給我們的。」使徒是先領受救世之道的人,他們如今要把這道傳給世上萬民。使徒來到當地的目的就是在此。福音被稱為是救世之道,也是38節說的赦罪之道。為什麼耶穌基督能帶給我們救恩?因為祂在十字架上受死,代替了我們的犯罪所當受的刑罰。神又以大能讓祂從死裡復活,顯明出祂正是神的兒子,是向世人施恩拯救的救主。以下的經文就集中在提出耶穌基督的受死、復活,正應驗了舊約先知的預言。證明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就是,神所預備向世人施恩的救主。

2.救主被殺應驗先知的預言:保羅提出耶穌被猶太人殺害的經過,並證明這事的發生都應驗了先知的預言。路加在此有意將保羅福音的信息,與彼得在第三章福音內容對比,基本上重點是一樣的。以下從兩段中找出幾個重點來對比。

1)猶太人定意將耶穌交給彼拉多殺害:保羅說:「雖然查不出他有當死的罪來,還是求彼拉多殺他。」(徒1328)彼得說:「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就是我們列祖的神,已經榮耀了他的僕人耶穌,你們卻把他交付彼拉多。彼拉多定意要釋放他,你們竟在彼拉多面前棄絕了他。」(徒313)保羅向猶太人宣告耶穌被猶太人殺害,完全是無辜的。祂並沒有褻瀆神,祂之所以被殺,最主要的罪名是,祂稱自己為神的兒子,為基督。猶太人卻判定祂的言詞為褻瀆神。

2)殺害耶穌的罪行出於無知:保羅並沒有嚴責他們,卻指出官長殺害耶穌背後的原因是出於無知。保羅說:「因為不認識基督,也不明白每安息日所讀眾先知的書,就把基督定了死罪。」(徒1327a)彼得也有類似的話:「弟兄們、我曉得你們作這事,是出於不知,你們的官長也是如此。」(徒317)他們殺害耶穌是因為不明白先知書中預言的彌賽亞是指著耶穌說的。

3)舊約先知早已預言耶穌受死:保羅說:「正應了先知的預言」(徒1327b)彼得說的也是一樣:「但神曾藉眾先知的口、預言基督將要受害、就這樣應驗了。」(徒318)先知以賽亞早已預言耶和華受苦的僕人要為百姓的贖罪祭:「因受欺壓和審判他被奪去.至於他同世的人、誰想他受鞭打、從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他雖然未行強暴、口中也沒有詭詐、人還使他與惡人同埋.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賽538-9)對基督受死的描述,沒有比這段經文更加清楚了。基督在十字架上痛苦的呼喊,在詩篇中也清楚預言。如此充分的證據,猶太人若是順從神藉著律法書與先知書一貫的啟示,專心考察書中對基督的預言,必然會發現耶穌就是基督。除了祂以外,歷史上沒有另外一位更加符合書上預言。若是逃避如此強的證據,那就是故意拒絕神的拯救,最終難逃神的懲罰。

      猶太人至今仍在等待彌賽亞,他們的想法與2000年前拒絕耶穌的猶太人類似,認為耶穌既然悲慘地被殺死,不可能是坐在大衛寶座上,征服敵人的得勝君王。他們不明白,耶穌道成肉身降世,為我們贖罪,是以受苦僕人的形象臨到。第二次再臨,才是如同得勝的君王。他們至今仍然被猶太人相傳的固陋思想所轄制,不能明白耶穌正是他們等待的彌賽亞,已經於2000年前降臨了,不需要再等待另外一位。等錯救主的結果是相當悲慘的,不但得不到救恩,還要承受拒絕基督拯救的後果。

3.耶穌復活證明是神所立的基督保羅在此的信息不單講到基督為我們死,並且見證耶穌已經從死裡復活,證明祂的身份就是神的兒子。保羅在此引用了三處舊約經文證明耶穌復活是應驗舊約預言。第一處是引用詩篇27節:「正如詩篇第二篇上記著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徒1333)第二處,保羅再引用以賽亞書553節:「論到神叫他從死裡復活,不再歸於朽壞,就這樣說:我必將所應許大衛那聖潔、可靠的恩典賜給你們。」(徒1334)最後一處,保羅又引用詩篇1610節:「又有一篇上說:你必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大衛在世的時候遵行了神的旨意,就睡了,歸到他祖宗那裡,已見朽壞;惟獨神所復活的,他並未見朽壞。」(徒1335-37)這些經文都是證明基督不被死拘禁,祂的身體不見朽壞,神以大能使祂復活,顯明祂的身份就是神的兒子,就是基督。

      本段提到耶穌復活的經文,與彼得過去佈道的內容一致。彼得在第二章五旬節講道說:「大衛既是先知,又曉得神曾向他起誓,要從他的後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寶座上。就預先看明這事、講論基督復活說、他的靈魂,不撇在陰間,他的肉身,也不見朽壞。」(徒230-31)這裡提到了大衛之約,應許大衛的後裔要坐在他寶座上,又提到了基督是不會被死亡拘禁的。這兩個重點正是保羅在前面引用三段舊約經文的重點。基督就是大衛之約中,神應許坐在大衛寶座上,直到永遠的那位大衛後裔。因祂的復活證明了他的身份。

            保羅與彼得所傳的信息怎麼能如此一致?都是引用舊約經文來證明神應許的彌賽亞已經來到,就是受死復活的耶穌。信息的來源,可能都是出自於耶穌對門徒的講論,舊約預言在耶穌身上應驗的闡釋,若不是來自於基督的直接啟示,門徒無法自己編造出來。聖經的記載就是我們今日對耶穌認識的根據。我們不可能憑空編造出一套基督論,教義的來源就是聖經。而聖經的起源就是來自於神的啟示。我們所信仰的最終源頭仍然是神的啟示。

      以上這段保羅的講論,集中在耶穌受死與復活兩個重點。耶穌的受死是應驗以賽亞書受苦僕人的預言。祂的復活同樣也應驗了大衛之約中應許的後裔,並詩篇中預言的肉身不朽壞的彌賽亞。每一段舊約關於彌賽亞的預言,都指向耶穌,都在祂身上應驗了。這就是神所賜給我們最明顯的證據,以色列民所盼望的彌賽亞,帶給世人救恩的救主,就是主耶穌。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滿足先知預言的內容。神也不可能讓我們再盼望另外一個,更加符合預言的人選。因為在基督身上預言已經應驗得夠清楚了。

      這段講論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是,福音的中心是耶穌基督,祂的救恩工作的中心則是祂的受死與復活。因祂的受死擔去了我們的罪孽,我們不需要再因犯罪受刑罰,落入靈魂死亡的命運。基督的復活讓我們知道,基督的贖罪祭已經蒙神悅納,我們不需要在為自己的罪孽擔當刑罰,基督的復活,給我們盼望,我們今生就會領受與基督復活的生命,將來還會身體得贖,我們的肉身也會與基督一樣復活。與基督同受死、同復活,給我們信靠耶穌的人最大的盼望。保羅在此所傳的就是福音的中心,也是我們今天要積極去傳揚的同樣內容。

救恩的呼召:信靠基督就得稱義

38所以,弟兄們,你們當曉得:赦罪的道是由這人傳給你們的。39你們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稱義的事上信靠這人,就都得稱義了。40所以,你們務要小心,免得先知書上所說的臨到你們。41主說:你們這輕慢的人要觀看,要驚奇,要滅亡;因為在你們的時候,我行一件事,雖有人告訴你們,你們總是不信。」

      在保羅講完耶穌應驗了先知所預言的受死與復活,顯明是從神差來的基督。他轉向他的會眾,向他們發出信靠的呼召。神已經為他們預備了赦罪之恩,讓所有信從基督的人,皆得稱義。過去他們想靠著摩西律法,努力遵行,但在神聖潔的標準前,卻發現自己的虧欠與缺乏。然而神仍然願意將祂的義加在我們身上,也就是靠著基督捨身流血為我們贖罪,代替了我們當受的刑罰。我們的不義,在他寶血的遮蓋下,已經被洗淨,在神面前得以稱為義,意思就是被神看作是無罪的。這道的內容與保羅書信中稱義的教導相合。羅馬書中也說:「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羅32024

      保羅接著引用哈巴谷書15節的話,向會眾發出警惕:「所以,你們務要小心,免得先知書上所說的臨到你們。主說:你們這輕慢的人要觀看,要驚奇,要滅亡;因為在你們的時候,我行一件事,雖有人告訴你們,你們總是不信。」當時猶大犯罪,悖逆神的心意,在國內不行公義,拜偶像之事橫行。神將他們交在迦勒底人手中,懲罰他們的罪孽。藉著懲罰向他們發出管教,要他們在痛苦中回轉。因為不信的結局就是先知書說的:「要觀看,要驚奇,要滅亡。」如今,神已經差遣基督來到他們中間,為他們成就了救恩。然而,心中剛硬的以色列民,卻拒絕所預備的拯救,偏行己路,想靠著自己行律法的功德來換取救恩。這作為等於是對神的不信。結局就如先知預言的,神會把他們交在懲罰當中,最終的結局就是滅亡。這是因著人不信神所預備的救主所導致的結果。人遭到滅亡命運的原因是,他們斷然不相信,神差遣使者向他們傳遞的拯救之道。這裡的「行」是使用現在式,表示神向他們發出的拯救作為是一直進行的。「不信」使用加強語氣,斷不相信,表示他們對神抗拒的剛硬態度。對福音這樣的剛硬心態,得到的結局是很明顯的。

      路加所記載的這段保羅傳講的福音信息,與不久之後保羅結束第一次旅行佈道,回去後寫的加拉太書內容,有幾分相似。後來跟從保羅的路加,想必是曾聽聞保羅講述當時佈道的信息,也看過加拉太書。因為此書正是針對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的信徒而寫的。福音信息的與加拉太書的重點相合,分述如下:(1)耶穌受死為我們贖罪(徒1329)、(2)人都犯了罪,離開了神(徒1338)、(3)靠著行律法無法得稱義,唯有靠著信心來到神面前,才得稱義(徒1339)、(4)赦罪之道是領受神預備的恩典,留在恩典中(徒1343)。呼召的重點是對基督的信靠,接受祂捨身流血所成就的救恩。這正是我們今日傳福音的重點,不管是面對外邦人或猶太人,過去的背景是讓他們明白,神對他們拯救的計劃早已預備。福音的中心的高峰就是憑著信接受神所為我們預備的贖罪救恩。不管是在任何地方、面對任何民族,救恩的中心完全一致。保羅曾對哥林多教會的人說:「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22)這正是本段信息的中心,耶穌基督藉著受死、復活為我們帶來的救恩。福音的中心,歷千古而不變。我們今後無論在何處傳揚福音,千萬不要離開這個中心。

傳道的結果:外邦人要求聽福音

42他們出會堂的時候,眾人請他們到下安息日再講這話給他們聽。43散會以後,猶太人和敬虔進猶太教的人多有跟從保羅、巴拿巴的。二人對他們講道,勸他們務要恆久在神的恩中。44到下安息日,合城的人幾乎都來聚集,要聽神的道。45但猶太人看見人這樣多,就滿心嫉妒,硬駁保羅所說的話,並且毀謗。46保羅和巴拿巴放膽說:「神的道先講給你們原是應當的;只因你們棄絕這道,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47因為主曾這樣吩咐我們說:我已經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極。」48外邦人聽見這話,就歡喜了,讚美神的道;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49於是主的道傳遍了那一帶地方。50但猶太人挑唆虔敬、尊貴的婦女和城內有名望的人,逼迫保羅、巴拿巴,將他們趕出境外。51二人對著眾人跺下腳上的塵土,就往以哥念去了。52門徒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

1.福音激起眾人熱烈迴響:保羅向著會眾傳講出一篇真理紮實、挑戰人心的福音信息,結果如何?聽眾的回響是正反皆有。正面的反應是,眾人覺得深受感動,神的救恩激動了他們的心,願意繼續尋求、繼續領受。他們向保羅發出邀請:「他們出會堂的時候,眾人請他們到下安息日再講這話給他們聽。散會以後,猶太人和敬虔進猶太教的人多有跟從保羅、巴拿巴的。」他們還要再聽這個福音真道,不止猶太人,連敬虔的外邦人也得到激勵,他們跟從了使徒。

2.因猶太人嫉妒毀謗而轉向:福音越是得到多人響應,遭到的敵對勢力嫉妒也越激烈。因為他們的地盤被侵,利益受到威脅。因此,他們對使徒發出了攻擊:「但猶太人看見人這樣多,就滿心嫉妒,硬駁保羅所說的話,並且毀謗。」今天我們的福音工作如果一帆風順,沒有遭到任何阻力,表示我們還根本沒有對敵對勢力產生任何衝擊,還不值得他們理睬。有一個比喻的故事,提到撒旦巡遊各教會尋找攻擊的對象,看到一個教會眾人都在沉睡,絲毫沒有熱情,牠放心地越過這教會,並吩咐眾污鬼,這個教會成不了氣候,不用費心思理它。牠最怕的是什麽?火熱禱告的教會、積極宣教傳福音的教會。對於這種教會,牠是傾全力破壞、攪擾,因為牠最怕教會這種熱心愛主的教會,侵占了他的國度。敵對的猶太人會對使徒發出毀謗,表示使徒的宣教工作,正踩在他們的痛處,是走在正確的路上。使徒並沒有因反對而退縮,反而放膽向他警告:「神的道先講給你們原是應當的;只因你們棄絕這道,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神的道是不被攔阻的,不會因為有人拒絕,就停滯不前。基督既然頒布向普世傳福音的使命,若不將福音傳到地極,宣教工作絕不停息。因此使徒因猶太人拒絕,就轉移目標,向外邦人傳。我們今日傳福音的策略也是如此,神會興起對福音有正面反應的人來歸向祂,一個群體拒絕,就轉向另一群體。用外邦人因福音得福後的結果,再刺激猶太人回轉。

3.外邦人因聽福音而歡喜讚美:神向外邦人宣教的心意早在舊約中就已定下,保羅在歸信基督後,更加清楚這宣教的方向。他解釋福音轉向外邦人的理由:「因為主曾這樣吩咐我們說:我已經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極。」這是出自於以賽亞書對基督的預言:「現在他說、你作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賽496)外邦人歸主早在神永恆的計劃中,雖然猶太人不清楚神的心意。然而,在基督復活升天後,普世宣教已經在基督的命令下開展了。外邦人聽見保羅的話,就滿心歡喜快樂,開始向神發出讚美。我們看到今日福音臨到之處,憂傷化為歡樂,咒詛化成祝福,福音帶來的是神的拯救,正是為萬民預備的。

      保羅提到:「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這句話提到的被神預定的時態是完成式,意思是在神的計劃中,已經被祂所定意拯救的人,最終都信了。神的定意在先,人的信靠在後。表示雖然使徒面對的環境困厄,有人抵擋抗拒,有人欣然接受。這些接受的人早在神的拯救計劃中。使徒不需要喪膽,因為萬民中定然有神所預定拯救之人,只管忠心傳講,神自然會把得救的人帶來,信靠所傳的福音。這是傳福音的人心中所存的篤定感,萬事都在神的手中,祂自己會呼召屬他的人歸回,我們只是順從祂的心意,忠心傳揚,不用擔心傳福音的結局是順利或挫折,結果神會負責。

      猶太人挑唆掌權者逼迫使徒,將他們趕走,他們絲毫不畏懼,對著眾人跺下腳上的塵土,表示你若拒絕,就要自己負責。這救恩與你無分無關,不要怪我們沒有傳給你。雖然被趕出彼西底的安提阿,他們繼續前進下一個城市以哥念。使徒的遭遇如果從負面來看是「一路傳揚、一路碰壁」。從正面的態度來看則是「一路碰壁、一路傳揚」。是徒傳福音的心態是相當正面的,他們並沒有被受到的逼迫擊倒,反而是「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福音工作的展開,正是因著神的保護、基督的同在、與聖靈的恩賜,而一路滿懷希望而前行。若非如此,在激烈的逼迫下,門徒早就喪膽了。我們今日傳福音是否也帶著這種喜樂與盼望的心呢?不管別人怎麼回應,即使是遭遇反對也不灰心喪志,因為知道這是神的工作,祂必將屬祂的人帶進神的國度。福音臨到地極,使萬民中屬神的人都歸回,是神必然要完成的使命。我們直觀放膽去傳、遵從福音大使命往前走。

結論

福音第一次因教會的差派傳向外邦,面臨不同背景身份的人,有猶太人、也有外邦人。雖然切入點不一樣,福音的中心是永恆不變的,就是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帶來的救恩。基督捨身流血為我們贖罪,免去了我們的罪債;祂復活更賜下更新的力量,讓我們活出復活的生命。我們不管面對什麽樣的對象,總不能偏離福音的核心,就是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福音傳揚的過程,面對許多意料之外的結果,有的人嚴加拒絕、甚至抵擋逼迫。有的人卻深受感動、欣然接受。一切拯救的作為都是神自己動工,我們只要憑著信心,順從主的吩咐使命,中心按照主的教導去傳,一切的結果全交託在祂手裡。這是我們對福音事工當有的信念與盼望。

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面臨背叛與分離的時刻


在主耶穌為門徒洗腳之後,最後的時刻已經要來臨。不到幾小時,主將在客西馬尼園被捉拿,被審問、被鞭打、被釘死。背叛主的門徒心意已定,門徒還在議論紛紛、無所適從之中。主耶穌把握了這個時刻,向門徒傳遞了重要的信息。首先是預言將要發生的事,讓門徒到時候可以知道萬事都在主的計劃之中,因此可以信靠祂。其次主也勉勵門徒當彼此相愛,像主愛他們一樣,緊密相連。最後預言門徒在主被抓後會出現的軟弱,讓他們明白自己的有限,願意回頭尋求赦免。主臨別的訓勉,句句珍貴。讓我們一起來研讀13章後半的經文。

耶穌預言將遭背叛

18我這話不是指著你們眾人說的,我知道我所揀選的是誰。現在要應驗經上的話,說:『同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19如今事情還沒有成就,我要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可以信我是基督。20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約1318-20

主耶穌在為門徒洗腳,並命令門徒「你們若是去行,就有福了」之後,祂說出了:「我這話不是指著你們眾人說的,我知道我所揀選的是誰。」通常我們在擔心別人誤解的時候,會先說出否定的內容,再提出正確的看法。主耶穌在此也希望他們不要誤以為十二個門徒都會遵從主的命令做,而蒙福。隱含的意思是他們中有不遵從命令的人。祂清楚自己所揀選的是誰。也非常清楚門徒中間有人將會背叛,主在這裡預先告訴他們,讓他們知道這一切都在主的預料之中,不是個意外。

      18節後半句出現轉換語氣的助詞「而是」,主耶穌說出真實的情況:「現在要應驗經上的話,說:『同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這話暗指不是每一位門徒都會遵從命令,其中有人會背叛祂。這裡主耶穌引述詩篇的話:「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依靠喫過我飯的,也用腳踢我。」(詩419)來說明祂遭遇背叛,就像亞希多弗背叛大衛一樣。詩篇的預言應驗在祂身上。這句話是大衛描述他遭遇亞希多弗背叛的痛苦心情。亞希多弗是大衛親密的謀士,大衛待他不薄。然而在大衛遭兒子押沙龍背叛的時刻,竟然發現亞希多弗投靠叛黨,甚至向押沙龍獻計策,企圖落井下石、陷害大衛。大衛在遭遇密友背叛後,禱告說:「耶和華阿、求你使亞希多弗的計謀、變為愚拙。」(撒下1531)最後叛變失敗,亞希多弗羞愧自殺。主耶穌在面臨被自己親密的門徒背叛,心中的心情必然相當沉重,正如大衛當年面臨親密友人背叛時一樣。表面上坐在一個桌上一起吃飯,像是和睦相處的朋友,暗地裡卻用腳在桌底下踢祂。被親密的朋友背叛是最令人痛心的事,以君子之心信任他人,卻遭對方背後捅刀子。被出賣之所以難受是因為自己的價值被否定,誠心相待卻換來恩將仇報,所有付出都成了白費,像是被愚弄了一樣。雖然猶大會背叛早在主耶穌意料之中,但是祂對猶大的墮落還是深感痛心。

      主耶穌知道這事將發生,並且預先告訴門徒:「如今事情還沒有成就,我要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可以信我是基督。」目的是讓他們在事情發生之後,可以明白耶穌的預言千真萬確,萬事都掌管在祂手中,進而相信祂就是基督。類似的話在約翰福音裡說了五次,分別在1429節、16143233節。從預言的應驗就可以知道,那說預言的就是神差來的先知;如果預言落空,此人就是假先知。耶穌說的話不怕人去嚴格考驗、因為句句都經得起考驗,必要應驗。耶穌說出的預言,如祂的受死、復活、賜下聖靈,都已經精確的應驗。因此我們知道祂是可信的,祂就是所宣稱的「我是」,此名正表明祂的神性。在福音書、啟示錄裡,仍然記載許多關乎未來的事,如耶穌的再來、審判、與聖徒永遠同在,這些事也必然會依照所說的應驗。

      接著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本句話中的「接待」與約翰福音第一章「凡信祂,就是『接待』祂的人」是同一字根,是持續性動作。也就是堅定信賴某人,與其建立關係,接納他為自己人之意。耶穌再此將祂自己的身份清楚表明,祂是神所差來的基督,凡是接待祂差派出去傳福音的門徒,就是接待祂。凡接待祂的人,就等於是接待那位差基督來世間的父神。換句話說,如果不信所傳的福音,就是拒絕祂是基督,也就等於是拒絕父神。18節與20節兩節經文是個對比,突顯出背叛者,與忠心接待主者的不同。耶穌事先預言有位門徒將會因著不信而背叛祂;同時也警惕其餘門徒要堅定信靠祂,如此就是信靠父神。因為祂是父所差來的基督,有父神交付的權柄;門徒是帶著基督賜下的權柄傳揚此福音,凡是聽聞福音而信靠主的,就是接納基督,也就是接待父神。

指出那位背叛者

21耶穌說了這話,心裡憂愁,就明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22門徒彼此對看,猜不透所說的是誰。23有一個門徒,是耶穌所愛的,側身挨近耶穌的懷裡。24西門彼得點頭對他說:「你告訴我們,主是指著誰說的。」25那門徒便就勢靠著耶穌的胸膛,問他說:「主啊,是誰呢?」26耶穌回答說:「我蘸一點餅給誰,就是誰。」耶穌就蘸了一點餅,遞給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27他吃了以後,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穌便對他說:「你所做的,快做吧!」28同席的人沒有一個知道是為甚麼對他說這話。29有人因猶大帶著錢囊,以為耶穌是對他說:「你去買我們過節所應用的東西」,或是叫他拿甚麼賙濟窮人。30猶大受了那點餅,立刻就出去。那時候是夜間了。」

      耶穌說完有人將要背叛祂的話後,心裡憂愁。這句中的「憂愁」與11章耶穌見到眾人為拉撒路死亡而哀哭,還有12章預言自己將如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去的時候到了,使用的是同一個字。耶穌靈裡因著當時的情景而激動、憂傷。耶穌道成肉身,有人類相同的情感。面對親愛的門徒背叛,祂的心也會生出憂愁、哀傷的感情。耶穌接著公開說出:「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耶穌不但說自己將遭背叛,並且明說背叛的人就是門徒中的一位。這話必然會引起眾門徒議論紛紛,猜疑是哪一個,果不其然。大家觀望對看,猜不透耶穌說的是哪一個?他們心中可能正思想:「不會是我,難道是你嗎?」大家驚慌懷疑之時,猶大也隨著眾人假裝好奇,互相詢問。他的心思很清楚這位背叛者就是自己,他是明知故問了。因為怕被人識破,只好故意表示不知,讓人不要懷疑他。他的心思與行動充滿虛偽。

   這時有一位耶穌所愛的門徒,應該就是使徒約翰,挨近主的懷裡。猶太人吃飯的時候是一個接一個側臥在桌前,身體朝前,腳朝後。接近耶穌懷裡的那位必然斜躺在主旁邊。他受彼得的指示,問耶穌到底是誰會背叛,於是就勢靠向主的胸膛,向主發問。主回答:「我蘸一點餅給誰,就是誰。」這話不見得眾人都聽得到,就算聽到也不見得明白其中的意思。耶穌以蘸餅,遞給猶大的動作回答了約翰的問題。既然猶大能夠接受主所沾的餅,表示他應該是坐在主耶穌的另一邊。主耶穌在最後晚餐竟然讓猶大斜躺在祂身邊,可見主仍然看重他,仍然想藉著這機會向他傳遞信息。

      然而,眾人見到主遞給猶大餅之後,竟然沒有一點反應,也沒有認出猶大將要背叛。可見當時猶大受到大家信任,以為絕對不可能是他。沾餅遞給人動作,如同中國人宴席中主人為客人夾菜,是個尊榮客人的行動。主耶穌此時沾餅遞給猶大,猶大應該知道是什麼意思。眾人正在猜疑誰是背叛主的人,耶穌將餅遞上來給他。此時他心中必然因怕被識破,而七上八下。他心中很擔憂主已經知道他的背叛心思,可能會當場把他的詭計拆穿,他背著欺師背祖的罪名,必然會被其他門徒憤怒地制裁。然而他多慮了,主耶穌並沒有拆穿他,還做出了友善的動作,遞餅給他。這是給他機會回頭,猶如主向他說出:「猶大,你要做的事我全知道,你真的要執迷不悟嗎?」

      猶大心中掙扎的結果,撒旦獲勝了,他的良心被泯沒了。「他吃了以後,撒旦就入了他的心。」這句話只說明時間先後,並沒有因果的關係。撒旦入了猶大的心,不是因為吃了耶穌遞給他的餅的關係。只不過猶大知道耶穌已經洞察他的計謀,此刻再不行動,更待何時。於是他鐵了心,讓撒旦進來,佔據他的心思、掌握他的意志。耶穌向他說:「快去做你要做的事吧!」他要做的就是出賣耶穌,耶穌此話不是命令他去犯罪,而是既然猶大犯罪的心意已定,主任憑他落入犯罪的後果當中。也藉著猶大可恨的罪行,完成魔鬼想不到的拯救之工。神的工作是超乎人的想象,即使人要行惡,在神手中卻可以藉著人錯誤的行動,成就神更高的旨意。猶大既然成為神完成救恩的工具,難道他對神有功,不該被譴責?其實不是的,不管人的作為是否被神是用來完成神的工作,他還是要為自己所行或善或惡遭到報應。猶大買主是個他自己選擇去做的罪惡,他就必須為自己犯的罪負責。罪不是神逼著他犯的,甚至耶穌幾次給他機會回頭,然而,他選擇拒絕悔改、執迷不悟。他所犯的罪,神必追究。

      同席的人沒有一個知道是為甚麼對他說這話。」猶大離席去向祭司長通風報信,為要讓他們抓拿耶穌,這是對耶穌的背叛。眾人當時不清楚他出去是要做什麽事,還以為耶穌吩咐他去將錢囊裡的財物賙濟窮人。經文中說:「猶大受了那點餅,立刻就出去。那時候是夜間了。」猶大逞著剛硬的心,死不悔改,走向背叛主的不歸路。經文故意說出此時「是夜間了。」這隱喻正如耶穌說的:「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約94)主還在他們中間的時刻就是白晝,門徒當把握時機、盡力作所當作的工;如今黑夜已經來了,接下來所面對的是,捉拿、逼迫、殺害、門徒四散。這是多麼可怕的時刻。然而,主早已經告訴門徒,讓他們心裡有準備,主知道這一切將發生,這都在主既定的計劃中,既然主掌握著一切,依靠主的人就不必惶恐懼怕。因為主應許必然保護屬祂的人到底。即使黑暗來臨,主的同在絕不會離開我們。

勉勵彼此相愛

31他既出去,耶穌就說:「如今人子得了榮耀, 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榮耀。32神要因自己榮耀人子,並且要快快地榮耀他。33小子們,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後來你們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這話我曾對猶太人說過,如今也照樣對你們說。34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35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1-35

     這是個黑暗滿佈的時刻,是耶穌遭到捉拿、鞭打、殺害的前夕,也是門徒被擊打、四散分開的前夕。在此大難臨頭的關鍵時刻,主耶穌鼓勵門徒不要驚慌:「如今人子得了榮耀, 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榮耀。神要因自己榮耀人子,並且要快快地榮耀他。」在主的眼中,這個蒙欺壓、受羞辱的時刻,正是祂得榮耀的時刻。約翰福音中主耶穌多次說出:「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約739b)「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3-24)耶穌一再指出,祂受難的時刻就是祂得榮耀的時刻。

      在十字架上受羞辱而死是何等卑屈之事,有何榮耀可言?因為父神預備了救恩,當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成就了為人贖罪的工作,神的計劃就在此成就了,世人可以靠著基督的救恩脫離撒旦的權勢,從此與神和好,這是父神公義慈愛的屬性至高的彰顯,是何等榮耀的事。藉著基督上十字架,人得以與神重新和好,撒旦轄制人類的詭計必要敗亡,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最榮耀的救恩,父神也因著基督得了榮耀。32節說,既然神在基督身上得了榮耀,祂也要在祂自己身上榮耀基督,並且要快快地榮耀祂。聖父與聖子在彼此的身上得到了榮耀,藉著基督工作的完成,天父拯救世人的旨意得以成就;天父也在這整件事上,顯出祂的大能,以此證明耶穌是基督,為要榮耀基督。父榮耀子、子榮耀父,彼此都是為了將榮耀彰顯在對方身上。事實上,子的榮耀就是父的榮耀,天父讓祂的兒子在地上完成祂的救恩,正是藉著祂兒子,顯出自己的榮耀來。

      前一句話結尾,耶穌說出「要快快榮耀祂」。基督上十字架之事即刻來臨,主與門徒在一起的時刻已經不多,因此祂說出:「小子們,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後來你們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主要趁著這最後在一起的時刻,將重要的真理對他們耳提面命。最後的晚餐中主耶穌說的話占了整本約翰福音的五章,但實際上發生就是兩三個小時,可見主耶穌的臨別贈言是語重心長、字字珠璣。祂勉勵話語中最重要的是,主耶穌要離去了,門徒將會尋找主;然而,主去的地方他們暫時不能去。這地方指的就是主耶穌回到天父那裡,為門徒預備地方,將來還要再來,接他們過去同住。我們所有信靠耶穌的人有一日也要去那個地方。

      如今我們在地上,什麽事情是我們最需要注意的呢?主耶穌賜給他們一道新命令:「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事實上主耶穌說的這命令在舊約中也曾出現過,利未記198節說:「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我是耶和華。」這正是主耶穌從誡命中綜合出來兩條最重要的總綱之一。只不過把愛的對象「鄰舍」,改成了「彼此」,其意義是一樣的,但應用的範圍更加廣泛。為何在臨別之時,卻命令門徒彼此相愛?因為突破自己自私的習性,去愛別人,是最不容易行出來的作為。我們都有愛自己的天性,但是一旦要為了別人捨棄自己的利益,我們就退縮了。今日的社會常常強調愛,但是所指的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感情之愛,我喜歡一個人,所以我能愛。這種愛也是經不起考驗的,我們周圍的人不見得都會讓我們喜歡,有時候甚至會違逆我們的心意、惹我們生氣。此時還愛不愛?如果照著今世的風俗,肯定愛不下去了。然而,主的命令是,主怎麼愛我們,我們也當照樣彼此相愛。我們相愛的標準是效法主耶穌對我們的愛而去行。也就是主耶穌為我們這些違逆祂心意的人捨命,為要挽回我們。我們可曾能像他一樣,為了愛弟兄姊妹,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呢?

      主耶穌對門徒的愛是體諒的愛,門徒不明白主的犧牲,甚至為了爭名奪利,彼此競爭,主耶穌明白他們的軟弱,對他們諄諄教誨。希望留在世上的最後一刻,仍然向他們傳遞真理的信息,這是對他們將來真正有益的話語。主耶穌對門徒充滿了理解與體諒,為要在最後一刻,裝備他們面對主離去後的衝擊。這一切都在主耶穌的計劃中。即使門徒此刻不明白,主耶穌照樣對他們不辭辛勞地教導,這是愛他們的表現。我們是否能效法基督的愛,體諒弟兄姊妹的需要。

      主耶穌對門徒的愛也是赦免的愛,門徒在得知主要離去時,顯出惶恐。甚至面臨敵對勢力的壓迫之下,信心軟弱、四散奔逃。留下主一個人面對鞭打與死亡。顯然門徒在此危難的時刻對主並不忠心。然而,主並不計較他們的罪過,而是選擇赦免他們。我們罪惡深重,主耶穌都赦免我們。弟兄姊妹之間會有彼此得罪的時候,我們是否也像主耶穌寬容我們一樣,不與得罪我們的人計較。主耶穌對我們的愛是表現在寬恕我們的罪過上,要我們也彼此饒恕。

     主耶穌告訴門徒:「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能夠彼此相愛正是主在他們當中的特徵。如果眾人看見了有愛在彼此中間,就認出來他們是主耶穌的門徒了。這是把門徒與世人區別開來的記號。也是在主離去以後,維繫著教會繼續緊密連結的力量來源。「主的愛使我們合一」,如過沒有主的愛存在我們中間,教會早就已經四分五裂,在歷史中消失無踪了。我們今日教會千萬不能忘記主受難前的命令,像主愛我們一樣,彼此相愛。

預言彼得不認主

36西門彼得問耶穌說:「主往哪裡去?」耶穌回答說:「我所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跟我去,後來卻要跟我去。」37彼得說:「主啊,我為甚麼現在不能跟你去?我願意為你捨命!」38耶穌說:「你願意為我捨命嗎?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

      本段經文中出現許多次主耶穌對門徒預告,自己離去的時候已經到了。33節說:「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後來你們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當門徒聽到這話,必然有的問題就是主要去哪裡。西門彼得第一個問出來:「主往哪裡去?」耶穌曾經向著猶太人多次說過祂將要離去,而且眾人無法到祂那裡。一處在734節:「你們要找我、卻找不著.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 」另一處在821:「我要去了、你們要找我、並且你們要死在罪中.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猶太人不明白耶穌的意思。現在耶穌離去的時刻迫在眉梢,此刻就是耶穌清楚說明的時候。既然彼得問起,耶穌就回答:「我所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跟我去,後來卻要跟我去。」與前面告訴猶太人的話相同點在於,他們目前都不能去主所去的地方。最大不同點是,門徒將來卻要跟著主去那地方。主所去的地方就是天父所在之處。主在那裡,我們所有屬主之人將來也要跟著祂去,這是主對門徒的應許。主離去的預告讓門徒心生恐慌,將來怎麼辦?然而,主對他們的應許,他們將會跟從主,到主去的地方。這話就讓門徒安心了,主不會撇下他們不顧,主應許必要與他們同在,他們也將會跟在主身邊,伴隨著祂。

      西門彼得聽聞主要離去,而且現在他們不能跟隨,就向主發出了疑問:「主啊,我為甚麼現在不能跟你去?我願意為你捨命!」為向主表白他的忠誠,高聲宣稱自己跟隨主到底的決心。他以為自己能為主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就算要為主而死,他也願意。他對自己的自信太強了,高估了自己的能耐。我們也常是空有一股熱誠,把話說得很響,寧願為主犧牲。然而,真正考驗來臨時就知道我們到底能為主付出多少。

      主並沒有打擊彼得為主犧牲的心志,只是很坦率地預言,他將會因為軟弱而否認主。主耶穌重複了彼得的話,只是改成問句:「你願意為我捨命嗎?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實實在在原文就是「阿們!阿們!」表示誠心誠意、切切實實發自內心的話語。主耶穌慎重告誡彼得:「你以為自己可以為我捨命。」事實上彼得卻不知道等在他前頭的嚴厲考驗正來臨,主耶穌預言,彼得將會因著害怕,不敢公然承認自己是主的門徒。這句話講得斬釘截鐵。原文直譯是:「雞是絕對不會叫的,直到你否認我三次。」也就是說彼得三次否認主這事,必然會發生,然後雞叫才會來到。正如和合本的翻譯,雞叫以前,彼得一定會三次否認主。這是主耶穌對必然發生事情的預告,不是命令彼得如此作。為何要預先告訴彼得。目的是讓他知道,他自己的堅決信念也可能會動搖,他必須明白自己的有限,要時時警惕,不可輕忽。

      彼得三次否認主這事,後來確實按照主耶穌所預告的發生了。彼得曾經信誓旦旦地宣稱,要為主捨命,萬死不辭。事後只能承認,過去的自信經不起環境的考驗,一旦危險來到,就心生軟弱而否認主。在雞叫的時刻,他思想主曾對他說的話,主耶穌早已知道他屬靈的身量,預先警告過他。正如主所預知的,他勝不過恐懼的衝擊,在死亡的威脅之下退縮了。彼得否認主是他軟弱時犯下的罪。然而,他在事後痛哭悔改,得到主耶穌的赦免。彼得能夠在犯罪後回頭,顯示他對主耶穌的信心是真誠的。主耶穌對待我們這群屬祂的人,不在乎表面上是否一直跟隨,而在乎內心是否真誠接受救恩,也就是有沒有真實建立與主生命相連的關係。

      有生命的基督徒雖然可能一時跌倒,卻不可能割袍斷義地否定自己對主的信心。彼得就是個明顯的例子,主耶穌曾經在他勸阻主上十字架的時候,斥責他為魔鬼。主也曾在最後晚餐時預言他會三次不認主。然而,主知道他對主的信心是真實的。主沒有拋棄他,並願意為他的悔改禱告:「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1-32)主明明知道彼得的境況,但還是讓他經歷失敗的痛苦,讓他知道自己的有限,也能以自己的失敗為鑑戒,堅固其他的弟兄。

      在他背叛主的那一刻,為了怕死而不敢承認主。主耶穌並沒有言辭責罵,卻轉身望著彼得,期待他悔改。路加福音說:「正說話之間,雞就叫了。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路2260b-62)從彼得的表現也看出他為自己的罪,深切痛悔,他對主的愛是真實的。主沒有因他的軟弱否認主而懲罰他,反而呼召他牧養主的羊。這讓彼得想起耶穌先前的預言完全兌現,主對他的軟弱完全理解,卻沒有因此棄絕他,主事先的警告是為了挽回他。這讓彼得知道主對祂的愛,是憐憫與赦罪的愛,是堅定不移的愛。

      反觀前面提到的猶大,他因喪失信心而出賣了主。他與彼得都犯了罪。然而,與彼得不同的地方是,他並沒有從罪中悔改,反而因著懊悔自己所做的錯事,上吊自殺。兩人最終結局的差別,是在乎他們對主耶穌是否有持續的信心,持守信心才能證明起初就有真實重生的生命,否則就證明當初並未重生。從聖經多處經文就可以看出來,猶大並不是個真實重生得救的門徒,只是個心存貪欲,藉著跟隨耶穌來謀求私利的人。他們倆的命運也截然不同。

      彼得與猶大最終的結局給我們的警惕是,我們跟隨耶穌的人,在人生旅程中也可能會遭遇環境的衝擊,也可能會遭遇引誘而軟弱。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真實重生的屬靈新生命,這新生命必然會在主耶穌的保護之下延續,讓我們保存信心,堅守到底。也就是說真正重生的信徒,必然會蒙主保護,不致滅亡;也只有看到堅守信心到底的證據,我們才有把握此人是真正重生的信徒。彼得就是個蒙基督保護,從罪中回轉的真實門徒。猶大則是不思悔改,證明他從來不是與主生命相連的門徒。在這兩人身上,我們學到了真誠信靠、持守到底的教訓。當效法彼得對主忠貞,即使不慎跌倒,也要及時悔改;卻不可像猶大一樣,執迷不悟,走向滅亡之路。

結論

      本段經文描述了最後晚餐時,指出他上十字架的時刻到了。祂將面臨一個接著一個無情的攻擊。首先,祂親密的門徒猶大背地算計著陰謀,因著貪財而出賣自己的主。主耶穌明知道猶大的計謀,卻沒有當場拆穿,還幾次給他機會回頭。可惜猶大鐵了心腸,一路墮落到底,最後嚐到了苦果,在歷史上留下了惡名,成為背叛主的鑑戒。接著,主耶穌同時也面對門徒恐懼,四散分離的困境。主耶穌為門徒的同心祈求,希望他們在失敗後能回頭,繼續主未完成的福音工作。並命令他們彼此相愛,顯出身為主門徒的記號。最後,主耶穌預先警告彼得將會跌倒,雖然彼得信心滿滿、宣稱能為主犧牲生命。主深知彼得真實的身量,主沒有因著他的軟弱拋棄他,反而接受祂的悔改,將堅固弟兄的責任託付他。再將上十字架前的關鍵時刻,主沒有忘記他的門徒,祂對他們愛始終不變。警告他們、堅固他們、為他們代求,主耶穌對我們今日門徒的心意仍然一樣,祂愛我們,提醒我們小心可能的軟弱、勉勵我們儆醒認罪悔改。我們從這段經文看到了兩個門徒的例子,成為我們的教訓。當學習彼得對主的忠貞,千萬不要像猶大執迷不悟。

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進入應許之地前的勸勉

Deuteronomy 8:2 in 2020 | Deuteronomy, Deuteronomy 8, Quick view bible
本段經文混合著對三千五百年前的以色列民的命令,也包含著對神屬性的永恆啟示。應用這段經文,必須一段一段根據經文當時處境,粹取其中永恆不變的真理,再轉於應用在當今之世。

爭戰要除惡務盡
「耶和華你神領你進入要得為業之地、從你面前趕出許多國民、就是赫人、革迦撒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共七國的民、都比你強大。2耶和華你神將他們交給你擊殺、那時你要把他們滅絕淨盡、不可與他們立約、也不可憐恤他們。」(申7:1-2)

第1-2節,神將迦南地賜給以色列民,命令他們滅盡外族人,不可以與他們立約、不可憐恤他們。此命令的目的在於,蒙揀選的子民預備進入迦南地爭戰之前,首次經歷亞伯拉罕之約中關於應許之地的應驗。此時當然不能爭戰一半,就因憐憫而容讓外族人存活,最後留下與外族人信仰混雜,導致離棄神的禍因。這教訓對當時以色列民是必需的。歸納其中的真理就是,神子民處於信仰混雜的環境,保持信仰是首要的要務,對於吸引我們離棄信仰的因素,需要除惡務盡。經過處境轉化後,可以應用於我們今日的教會。當防止與社會敵對信仰的勢力混雜,而導致信仰變質,最後全軍覆沒、同流合污。

不可因混雜而被同化
「3不可與他們結親、不可將你的女兒嫁他們的兒子、也不可叫你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4因為他必使你兒子轉離不跟從主、去事奉別神、以致耶和華的怒氣向你們發作、就速速的將你們滅絕。」(申7:3-4)

3-4節,禁止以色列民與外邦人結親,以至於被外邦人的信仰同化而離開神。屬靈的真理也是:避免因為結親結盟的混雜,而在信仰上被拖垮。應用在今日在個人層面是,結婚的對象應該是相同信仰者。在教會層面,應當謹慎選擇社會運動合作的對象,是否真的有相同的信仰價值觀。

除掉吸引神子民墮落的偶像
「5你們卻要這樣待他們、拆毀他們的祭壇、打碎他們的柱像、砍下他們的木偶、用火焚燒他們雕刻的偶像。」(申7:5)

5-6節,神命令以色列民拆毀偶像。屬靈真理是,不容許吸引神子民離棄神的偶像被保留下來。應用在今日,也是除心中之偶像,任何代替神的力量,會勾引神子民墮落,不要心中可惜,而保留。

謹記神揀選的恩典
「6因為你歸耶和華你神為聖潔的民、耶和華你神從地上的萬民中揀選你、特作自己的子民。7耶和華專愛你們、揀選你們、並非因你們的人數多於別民、原來你們的人數、在萬民中是最少的。8只因耶和華愛你們、又因要守他向你們列祖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領你們出來、從為奴之家救贖你們、脫離埃及王法老的手。」(申7:6-8)

舊約時代神揀選以色列民,雖然他們不顯眼,人數又少。但是神的揀選不是在乎他們本身的長處,而是神的憐憫與主權。神對於我們今日歸向祂的人也是如此,不在乎我們本身的條件,而在乎祂願意向我們施恩憐憫。因此我們一點也不可誇,反而是感恩而回報,向更多人分享神的福音。

神慈愛與公義的永遠屬性
「9所以你要知道耶和華你的神、他是神、是信實的神、向愛他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10向恨他的人、當面報應他們、將他們滅絕.凡恨他的人必報應他們、決不遲延。11所以你要謹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誡命、律例、典章。 」

這段經文提到神慈愛與公義的屬性。本身就是永恆的屬靈教訓,可以直接應用於今日。可見律法書中是有永恆不變的教訓,不能用舊約過時了而忽略其中永恆的屬靈原則。今日信徒的仇敵為魔鬼,不是異教徒。至於神如何滅絕仇敵,當讓神伸出公義的手來懲治。神如何報應敵對祂的人,祂自有方法,我們不用代替神去執行。任何以信仰為名發動的聖戰,都是誤用聖經的話語。我們一定要小心。

不願守約的人就是恨神的人
「耶和華專愛你們、揀選你們、並非因你們的人數多於別民、原來你們的人數、在萬民中是最少的。8只因耶和華愛你們、又因要守他向你們列祖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領你們出來、從為奴之家救贖你們、脫離埃及王法老的手。9所以你要知道耶和華你的神、他是神、是信實的神、向愛他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10向恨他的人、當面報應他們、將他們滅絕.凡恨他的人必報應他們、決不遲延。」(申7:7-10)

申命記7:9-10神學意義非常強,也不容易與新約的教導連在一起。

申命記7:7-9連續三節講到神對祂子民的愛,耶和華專愛你們(7),只因耶和華愛你們(8),神向愛祂、守祂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9)。這是出自與神對祂子民整體主動的的揀選、立約。這愛是在神的約中的,對象就是在神約中的人,也就是凡是愛祂、守祂誡命的人。反過來說,恨祂的人,就是拒絕祂的約,悖逆神的人。第9-10節與出埃及記的第二誡連在一起,「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出20:5-6)守約的人就是守神誡命的人,這不在乎行為上多麼完全,而是心中對神誡命的態度,願守還是不願守,這就表現出對神的信心。願守者就是愛神的人,就在神的約中,神是絕對不會毀棄祂立的約,必要愛他們到底。

恨神、不願守誡命、拒絕神的約的人,自然會受到神的報應。因為神的應許:保護、守約、施慈愛,都與他們無關。

這與主耶穌立的新約也相似,凡信靠基督的就是進入新約當中,亞伯拉罕之約應驗在屬基督的子民身上,神的信實、慈愛與他有關。不信基督的,就是恨神的人,就是拒絕進入基督所立的新約。他們的命運就是留在審判中。

怎麼解釋我們原本都是罪人,神也愛我們。那是神對人類整體的愛,提供聽聞福音、而得拯救的機會給世人,這是普遍的恩典。這與對選民的愛、揀選的愛還是有差別的。選民的證據表現在於他對神立約持久的態度,非一時性的。這批人得到神在約中得拯救的愛,也就是神向他們守約施慈愛的愛。不是恨祂、決心留在約以外的人能得到的。

曠野的考驗
本段經文是摩西對將要進入應許之地的以色列百姓最後的叮嚀。吩咐他們記住神的誡命、並要謹守遵行。這段記錄的重心是陳述神讓以色列百姓在曠野漂流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經歷神的管教與磨練,讓他們更加地順服神、與認識神。以色列百姓以為一切的原因是摩西領導的能力不足,表面上攻擊摩西,事實上背後攻擊的對像是神,他們抱怨神讓他們出埃及根本是件錯誤、神忘記了祂的子民、對他們不信實。然而神容許這些困難發生卻有更高的目的,試煉以色列百姓。目的要磨練他們成能爭戰的軍隊。在進入應許之地前,百姓將會面對極為猛烈的爭戰,一群未曾經歷訓練的烏合之眾,是經不起敵人攻擊的。曠野的經歷就是神故意用來訓練他們的機會。第二節說:「神在曠野引導你這四十年,是要苦煉你,試驗你,要知道你心內如何,肯守他的誡命不肯。」對誡命的遵行是保護以色列民生存最重要的因素。爭戰前的磨練就是讓一群溫室的花朵,經歷考驗後成為紀律嚴明、堅忍奮發的軍隊。神向以色列百姓做了三樣事:教導他們、管教他們、使他們謙卑。幫助他們藉著順服神的誡命,成為更加認識神、信靠神的子民。

1.教導使他們知道,謹守遵行神的誡命
「我今日所吩咐的一切誡命,你們要謹守遵行,好叫你們存活,人數增多,且進去得耶和華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的那地。2你也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在曠野引導你這四十年,是要苦煉你,試驗你,要知道你心內如何,肯守他的誡命不肯。3他苦煉你,任你飢餓,將你和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吃,使你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8:1-3)

神的話語的真實必須要在困難的環境中才能體驗。在飽足的時刻,我們根本無法體會:「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主耶穌在禁食四十天后,經歷魔鬼試探,挑戰他若是神的兒子就變石頭為餅,那是個極大的試探,極為痛苦的掙扎。主耶穌就是以這句話回答魔鬼。這句話顯示主耶穌對父神完全的信靠,勝過肉體需要的試探。

一位身患腦癌的人寫給她的好友:我要在此向你問安,把一些神的話語與你分享:「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4:16-17)「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我們在這帳棚裡嘆息,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林後5:1-2)身經極大痛苦的人,說出這些話的力量,比未曾經歷過的人更能安慰人。

2.管教我們,讓我們謹守神的誡命
「4這四十年,你的衣服沒有穿破,你的腳也沒有腫。5你當心裡思想,耶和華─你神管教你,好像人管教兒子一樣。6你要謹守耶和華─你神的誡命,遵行他的道,敬畏他。7因為耶和華─你神領你進入美地,那地有河,有泉,有源,從山谷中流出水來。8那地有小麥、大麥、葡萄樹、無花果樹、石榴樹、橄欖樹,和蜜。9你在那地不缺食物,一無所缺。那地的石頭是鐵,山內可以挖銅。10你吃得飽足,就要稱頌耶和華─你的神,因他將那美地賜給你了。」(申8:4-10)

曠野的缺乏是個考驗,讓以色列民在艱難中對的供應心存感恩,預備他們領受能夠將來更豐富的產業。當我們享受神豐富的供應,毫無缺乏時,往往以為這是本來就應該有的,神本來就該保護我們、神本來就該與我們同在。就像曠野中的嗎哪、水、安全,如果沒有,我們連一日都活不下去。然而我們的心是不容易感恩的,即使擁有了,還會抱怨這些東西不夠好。

神讓他們經過曠野的困境,在艱難中學會仰望神的恩典,體會神信實的看顧,超過他們所能想像,讓他們在缺乏中學習感恩。他們需要從困難中看見神大能的作為,讓他們更有信心知道,不管在任何困難的環境,神都不會離開他們,他們需要經歷信心的考驗,讓他們更加信靠神的帶領。

3.警戒謙卑,免得忘記神的誡命
11「你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的神,不守他的誡命、典章、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12恐怕你吃得飽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13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銀增添,並你所有的全都加增,14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就是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的。」 (申8:1-14)

人在富足的時候最容易驕傲,忘記神。人常常會忘記神的命令、忘記神在我們身上的作為。反而在缺乏的時候,才知道回到神的面前求助。神利用曠野的經歷,曝露我們心中的軟弱。讓我們看見心中還有許多潛藏的罪、存著不服神、不信神的悖逆傾向。需要從神的管教中學習謙卑。不要心高氣傲、單靠自己,而是願意謙卑順服在神面前。

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聖靈差遣往外邦傳道

使徒行傳記述了福音傳播的歷史進程。在走過前面十二章的內容後,十三章是新階段的開始。福音從耶路撒冷傳入撒馬利亞,彼得又帶領哥尼流歸主,整個教會的宣教工作已經蓄勢待發,準備跨入下一個領域。就是有計劃地向外邦宣教,完成把福音帶到地極的大使命。這個轉變的過程,可以從兩處看出來,一是教會宣教的中心從耶路撒冷轉移到安提阿,另一個是使徒行傳描述宣教的主要人物從彼得轉變成保羅。為了完成傳福音到地極的使命,神會按照祂的計劃,興起了更有宣教異象的教會取代過去的教會,興起後起之秀接替前面的工人。本段正是使徒行傳的分水嶺,從十三章起,教會將要跨入普世宣教的階段。我們可以從使徒行傳中的記載,思考現今我們所在的教會,在現今這世代中,到底神要怎麽使用我們,來完成祂的計劃?

聖靈差派僕人出去

「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2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3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

」(徒131-3

安提阿教會是教會史上第一個以教會整體力量,差派宣教士出去的教會。它和耶路撒冷教會的背景有點不同。它位於外邦,是從猶大通往小亞細亞的交通要道。當地聚居了許多猶太人,但是從他們教會領袖的組成,就可以看出來,他們是包含了猶太人與外邦人的多元種族教會。其中巴拿巴、保羅是猶太人,西面有非洲黑人背景,路求來自於北非的古利奈,馬念則為與希律同長大的貴族。從領袖看會眾,應該組成的背景差不多。比起耶路撒冷教會,他們更容易對外邦宣教有更開放的心胸。神引導他們,讓此教會成為首先差派宣教士展開普世宣教的教會,自有祂的美意。今日的教會組成分子的背景以同質為多,同種族、同階級、同地域。宣教工作需要有更大的心胸,放眼看神國廣闊的禾場,超越自己狹隘的種族、地域觀念,才能有走出去的勇氣。

            第一節說出了,那些在安提阿教會的人之中,有幾位先知與教師,這些人是本句的主詞,接下來的同位語把他們一一列出來了。第二節的「他們」是誰?最直接的推測是前面說的這群人。然而教會中只有五位領袖一起禁食禱告,然後其中三位差派另外兩位出去?似乎並不太合理。「他們」更可能是指參與事奉、與禱告的眾會友。這裡的事奉又可翻作敬拜,禁食與禱告通常連在一起,表示禱告的迫切。以上兩個都是現在式分詞,當他們正在敬拜與禁食的時候,聽到了聖靈對他們說話。說話的內容是命令句。聖靈命令他們分派巴拿巴出去傳道。我們今日的教會常覺得很少聽見聖靈的聲音,這裡的聖靈說話,到底是耳朵確實聽到,還是聖靈在眾人心中向他們說話,並不是重點。不管如何,作者路加寫下聖靈說話,並且他們也都聽到了,也按照聖靈的指示行動了。這就是代表聖靈能夠藉著話語,命令教會作出行動。而教會也有靈敏的領受力,能察覺聖靈的指示。當時他們正在敬拜與禱告,這就是領受聖靈命令最好的時刻。因為他們的心預備好親近神,以謙卑的心在神的面前聆聽。今日教會作出重大決策時,是否來到神面前敬拜、與禁食禱告?當日聖靈會向安提阿教會說話。今日也會向我們說話。

            聖靈向他們發出的命令是:「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首先這句話是命令句,要他們分派巴拿巴、掃羅出去傳道。分派這個字意思是從原本所在的團體中分別出來,去做特別指派的工作。這工作就是神本來一直呼召他們做的事。保羅與巴拿巴不是第一次蒙神呼召,在第九章中掃羅已經蒙主耶穌呼召他向外邦人傳福音,他已經開始行動了。十一章中也記載著,巴拿巴領受耶路撒冷教會的差遣,來到安提阿教會,掃羅能參與安提阿教會,正是巴拿巴將他邀請進來的。他們的宣教工作本來已經在當地開始。這次是特別要他們從本地教會中被分別出來,去執行聖靈指派他們從事的外地宣教。這命令是從聖靈發出的,所以宣教士是為聖靈所指派,去完成聖靈呼召他們的工作。大使命是主耶穌的吩咐,也是父神所定意要完成的救恩計劃。從這裡,我們看見了三一神在宣教事工上的角色,父神定意拯救、聖子呼召工人、聖靈感動差派,三一神在旨意上、行動上,完全合一。

            接下來藉著三個行動,他們被差派出去,就是禁食、禱告、按手。禁食禱告在領受宣教的命令,與差派宣教士出去的過程中,是重要的一個步驟。禁食是表示撇下擾人分心之事、專心禱告。若不禁食禱告,我們不明白神的旨意,倉促決定,容易會被人私意誤導。按手則表示教會在這工作上,表示認可,並共同參與。就如教會按立聖職時,會以按手表示公開承認某人就任教會的職位,同時被按之人也在眾人面前表示接受神所託付的責任。差派宣教士也是如此,巴拿巴、掃羅,為教會所差派出去的宣教士,他們願意順從神的呼召,代表教會出去;教會也領受責任,支持他們宣教的工作。按手者代表教會整體,賦予責任權柄,被按者在人與神面前領受託付。這是教會中按手禮的意義。

            巴拿巴、保羅領受教會的按手祝福,就從他們當中離開,出發前往宣教工場。這是教會歷史中,首次以教會名義差派宣教士。這工作是聖靈所引導的,呼召合適的人選,感動教會整體參與支持。在禁食禱告後,教會與宣教士雙方都順服聖靈的指引,整體差派他們完成神所要他們完成的工作。這工作不是教會的旨意,是三一神的。領受使命的不只是宣教士,而是教會整體,所以,宣教士不可逃避退縮,教會在後方同樣也要忠心代禱、支持。差派宣教士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教會仍然受聖靈的指示,繼續向外地差派宣教士,普世宣教的大使命才能兩千年來,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願神祝福順服聖靈引導,差派宣教士出去,完成普世宣教使命的教會。願此宣教之火繼續燃燒。

進入工場所面臨的爭戰

4他們既被聖靈差遣,就下到西流基,從那裡坐船往居比路去。5到了撒拉米,就在猶太人各會堂裡傳講 神的道。也有約翰作他們的幫手。6經過全島,直到帕弗,在那裡遇見一個有法術假充先知的猶太人,名叫巴耶穌。7這人常和方伯士求保羅同在,士求保羅是個通達人。他請了巴拿巴和掃羅來,要聽 神的道。8只是那行法術的以呂馬,(這名翻出來就是行法術的意思)敵擋使徒,要叫方伯不信真道。9掃羅又名保羅,被聖靈充滿,定睛看他,10說,你這充滿各樣詭詐奸惡,魔鬼的兒子,眾善的仇敵,你混亂主的正道還不止住麼。11現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你要瞎眼,暫且不見日光。他的眼睛,立刻昏蒙黑暗,四下裡求人拉著手領他。12方伯看見所作的事,很希奇主的道,就信了。」(徒134-12

            第四節開頭有個「因此」,因著前面所提到的教會領受聖靈的命令這理由,才有後續的行動。既然他們奉了聖靈差遣,他們就下到西流基去。這城市正在安提阿的西南方,靠近海的地方。古代是個海港,如今已經淤積成海邊的城鎮。往居比路,即今天的塞浦路斯,以及地中海沿岸的船都從這裡出發。為何會選擇先到塞浦路斯?可能與巴拿巴是來自塞浦路斯有關係。因著人緣、地緣關係的因素,選擇最容易開展的宣教工場,或許是當時使徒的考量。

            這次的宣教旅程是需要飄洋過海的。在當時,地中海是羅馬帝國的內海,船隻航行相當普及。宣教士願意為福音的緣故,遠離家鄉去宣道。只有聖靈在心中驅動,才有勇氣去作這事。當年乾隆皇帝見長江船來船往,問旁人:「江上有幾隻船?」那人回答只有兩隻。乾隆再問何解。得到的回答:「一條為名,一條為利。」地中海中這隻巴拿巴與保羅的船是特別的。他們不是為了得名,也不是為了求利,而是奉了聖靈的差遣,往外地去傳揚神的道。這是與世人截然不同的動機。我們今日是否對聖靈的差遣,有同樣順服的心呢?離鄉背井,不為名也不為利,只願更多人聽聞主的道。

            航行了200公里,約是青島到大連的距離,到了居比路的東岸海港,撒拉米。使徒們先進入猶太人的會堂。有人可能會有個疑問,保羅不是從耶穌領受對外邦宣教的使命,怎麼會先到猶太人會堂傳道呢?事實上這也不意外,教會宣教對象一直以來都是先對猶太人,等被猶太人拒絕後再轉向外邦人。這與耶穌當年先差門徒向以色列家傳福音相符。他們在會堂傳的內容是什麽?經文上說是「神的道」,實際上就是教會向來傳揚的耶穌是基督這福音信息。他們從南面穿越塞浦路斯,最後來到帕弗,這是本島羅馬政府的所在地。

            只要福音傳開,必會遇到攔阻。在這地方福音遇上了頭一次的抵擋。這裡有一位行邪術的猶太人,名叫巴耶穌,又稱為行邪術的以呂馬。以呂馬這個字翻譯出來就是行邪術者之意。這與彼得在撒瑪利亞所遇見的行邪術的西門相似。西門的名號是馬古斯,就是行邪術者的意思。兩處的經歷相當類似。福音傳到外邦之地,很容易遇上傳統迷惑當地人的迷信、或邪術。在福音未臨之地,邪術就是轄制百姓,攔阻人歸向神的勢力。此處的巴耶穌就是個假先知,常用邪術迷惑當地居民。此人懂得攀附權貴,與當地方伯士求保羅來往,方伯的官位相當於省長。這位士求保羅是個明智的人,雖然曾經被巴耶穌迷惑,當他聽聞使徒們正在傳福音,就呼召他們前來,想要聽他們所傳的神的道。然而此舉讓巴耶穌心生嫉妒,不斷抵擋使徒的傳道工作,企圖防止士求保羅相信福音。經文沒有說如何抵擋,可能就是公然毀謗使徒所傳的福音,繼續使用威嚇、謊言阻擋想要信主的人歸信。這正是與福音與邪術對抗的屬靈爭戰。

            面對邪術對福音的爭戰,保羅在被聖靈充滿之下,定睛瞪著他,警告他說:「你這充滿各樣詭詐奸惡,魔鬼的兒子,眾善的仇敵,你混亂主的正道還不止住麼?」這話是在保羅被聖靈充滿的情況之下,說出的話。是聖靈賜給他勇氣、與能力,向抵擋福音的權勢發出嚴厲的斥責。我們可能會覺得這世界本來就是有多元的信仰、觀點。保羅怎麼可以這麼狹隘,竟然排斥當地原本的宗教,斥責與自己不同的信仰。事實上,保羅將福音帶到本地,本是讓當地人能聽聞福音,並按著自主的判斷決定接受基督救恩與否,這本身並不帶著強迫的手段。然而,是當地原本行邪術首腦,看到自己的地盤被佔,自己原來的徒眾被勸服改信基督。而故意抵擋使徒,阻止人悔改歸正。這才是衝突發生的根本原因。

            從巴耶穌被使徒斥責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他被責罵為「魔鬼的兒子」。表示他用邪術轄制人,行邪術迷惑眾人的能力正是得自撒旦。福音的爭戰就是一場屬靈的爭戰,表面上看來使徒是用話語向人傳講,以理服人。實際上,我們無法否認,聽福音的人為何心生恐懼,不敢歸信。很多時候正是被多年來的謊言迷惑,甚至是迷信、邪教的恐嚇,不准他們離開邪教的控制,歸向真神。所有藉著恐嚇言論來掌控信徒的宗教,都帶著邪教的色彩。著名的邪教全能神威脅所有被他們欺騙的信眾,以財色利誘、抓住信徒的把柄,威脅他們,一旦離開就讓他們身敗名裂。另外民間的邪教一貫道,也是讓信徒起誓咒詛,若離開他們就天打雷劈、不得好死。這都是以恐懼轄制人心,讓人害怕不敢脫離。

            傳福音時所遇見的硬土,就是當地原有的民間宗教信仰、以及長久被灌輸的觀念。當福音起初傳進中國時,阻擋最厲害的就是民間原本的傳統信仰。用盡一切手段污衊宣教士,稱他們開醫院是故意醫死病人、開孤兒院是要殺害孤兒,奪取器官。這些都是害怕自己地盤被搶而發出的謠言。這種以排外心態抗拒福音的思想,至今都還陰魂不散,盤踞人心。當然,今日社會思想漸漸開放,帶著狹隘仇外觀念的人減少。然而,難免還是有人受到百年前西方帝國主義侵略之仇恨的影響,看不慣基督徒。我們傳福音的人,總是尊重每個公民的信仰自由,以理勸說、以愛相待,不當故意挑起爭端,破壞社會和諧。除非是遇到惡言毀謗、謾罵污衊的不講理之人,則當不亢不卑、據理力爭。保羅的做法留給我們很好的典範。

            保羅嚴詞責備巴耶穌,並向他宣告主的懲治:「現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你要瞎眼,暫且不見日光。」巴耶穌立刻眼瞎,暫時看不見周圍的事物,求人拉著手帶領他。這是主所行的神蹟,讓抵擋福音的人受到懲罰。這神蹟產生的結果是,原本被巴耶穌阻擋,不讓他信福音的士求保羅,看到所發生的事,心中驚訝,知道主的道是真實的。決心掙脫邪術的迷惑,順利歸向主。這是聖靈與使徒同在帶來福音的果效。

            聖靈今日仍然與傳福音的人同在,賜給他們勇氣與能力,勇敢為福音站穩腳跟。與抵擋福音的勢力進行屬靈爭戰。我們不是去仇恨他人,也不是使用粗暴的手段。而是知道任何對福音的抗拒,背後都有來自於靈界的迷惑與控制。我們爭戰的兵器是禱告、是憑著堅定的信心,倚靠著神的話語。因為爭戰的對像不是人間權勢,而是與神對抗的靈界權勢。

結論

            聖靈與宣教的工作同在,宣教的每一步進展,全都是靠著聖靈的催促與帶領。祂不但命令教會差遣有恩賜的領袖,前往福音未臨之地,宣揚福音真道。同時也與使徒們同在,給他們勇氣,領受聖靈的能力,斥責抵擋福音的邪靈勢力。福音未得之地,人的心長久被異教迷惑,心地剛硬,阻擋真理。只有靠著聖靈在人心中動工,攻破堅固的營壘,才可能讓人心得釋放,看見主真道的亮光。我們身為領受託付的福音使者,千萬不要輕忽聖靈所賜給我們的力量。遵從聖靈的差遣,勇敢出去傳揚。領受聖靈的大能,與福音的攔阻進行屬靈爭戰。


倪柝聲教導中關於成聖觀的探討

第一章 前言 倪柝聲為近代中國本土神學界影響重大的人物,他建立了華人界第一個具影響力的本色化教會。他留下來的文字著述豐富,其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可以說是《屬靈人》 [1] 。這書所提出的三元人觀的想法,雖然引起了讚賞與批評兩面的評價,直至今日其中的思想仍然深刻地影響中國教會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