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7日 星期二

七. 脫離罪的纏繞

Desert Thorns Cactus - Free photo on Pixabay
人生在世,一直在與內心存在的那股墮落的力量對抗,也就是罪的引誘。誘惑的力量雖然存之於外,易受誘惑吸引的感受卻是存於內心,無法推脫。我們需要認清人性的實際狀況,無須掩飾、無需美化。承認自己的有限,才會為自己設下界限,放置警告的信號,並向外界尋求幫助。否認這事實,就只能永無止境,任憑纏鬥在隱秘處進行,卻在外表維持平靜無波的假象。

成聖過程是條永無止境之路
雖然我們這群被基督拯救的人,已經在神面前脫離了滅亡的命運,也在身份上與罪的權勢斷絕關係。然而當我們還活在世上,就免不了與肉體殘餘的罪性鬥爭。許多生活上的經歷會激起我們內心「荊棘的反應」,彷彿再一次為罪所困。什麼是「荊棘反應」?就是身為一個罪人,傾向於以內心罪性來回應外界的變化。這種被罪纏繞的現象在基督徒生活中經常發生,就像當初不信主時,活在罪的轄制之下類似的情形。

這種「荊棘反應」的經歷會令基督徒良心不安。我們不是已經信靠主了嗎?不是已經脫離了罪的轄制了嗎?是的我們信主的人確實不再屬於罪,不再是罪的奴僕。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一個事實,只要我們肉身還活在世上,魔鬼利用罪對我們的引誘、破壞從不會停止。

所以我們應該有個心態,絕對不要對罪掉以輕心,隨時保持儆醒、防範罪在我們身上的引誘,破壞我們與神正常的關係。我們當保有一種「不滿足於安逸環境」的態度。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基督徒對於自己屬靈追求的態度應該是「感恩卻不滿意」、「喜樂卻不滿足」。因為當我們省察自己時,我們必須承認自己還有許多軟弱的地方,我們屬靈生命需要繼續成長,最終在基督裡活出神造我們時當有的品格與樣式。

登山寶訓中提到的八種有福之人,「虛心的人有福了」、「哀痛的人有福了」、「溫柔的人有福有了」、「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為義受逼迫之人有福了」。這些人不是自滿自足、驕傲自大之人,而是承認自己屬靈缺乏、需要神的施恩拯救。這種人在神的國裡是有福的,因為神正是要施恩賜福給這些人。神不願與我們有種安於現狀的心態,也不希望我們以為得到一點福分就滿足了。神願意我們大大張口向祂懇求,求祂賜下力量,帶領我們向著標杆直跑,將來承受更大的屬天福分。神呼召我們繼續奮鬥、默想、觀看、慎思、儆醒、自省、修正、奔跑、忍耐、認罪、抵擋、順服、跟從、禱告。直到我們完全被神改變,長成祂所期待的完全樣式為止。

對自己屬靈成長「喜樂但不滿足」的態度,並不是讓我們對現狀埋怨、自我譴責,最終落到自我形象低落的地步。神並沒有叫我們去厭惡自己,而是要我們明白自己所面對的真實景況,魔鬼撒旦對我們的攻擊從未停歇、罪惡世界對我們的攪擾也是確實發生在周圍。我們這群「在基督裡,我是新造的人」不該用一勞永逸的心態在世度日,以為自己已經聖潔、不再犯罪。那是脫離現實的妄想。神期待我們以儆醒的心積極進取,時時省察自己,逃避罪惡對我們的引誘。

體恤我們軟弱的大祭司
「14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 神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15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16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凡從人間挑選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辦理屬 神的事,為要獻上禮物和贖罪祭。2他能體諒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為他自己也是被軟弱所困。3故此,他理當為百姓和自己獻祭贖罪。4這大祭司的尊榮,沒有人自取。惟要蒙 神所召,像亞倫一樣。5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榮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他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6就如經上又有一處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7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8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9他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10並蒙 神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稱他為大祭司。」(來4:14-5:10)

既然知道罪惡對人的猛烈攻擊真實存在,我們的肉體又是曝露在容易受引誘的環境中。我們如何安然自處?又當以何種心態來到神面前?雖然險惡的環境時時想吞食我們,當我們知道自己是投身在基督的翅膀保護之下,心中就能感受平安穩妥。希伯來書第三、四章勉勵基督徒「當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竭力進入安息與信從主有相近的意思。堅定的信從主才能免於跌倒。所以我們知道希伯來書作者要求信徒進入的安息,就是安息在基督所賜給我們的救恩之中。唯有憑著堅定的信心留在基督的救恩中,我們才可能有真正的安息。

在勉勵信徒竭力進入安息時,為何提到神的道如兩刃的利劍,又接著提到基督是體恤我們軟弱的大祭司?首先我們知道作者看到那群受不了逼迫、想要從信仰中退後,回到猶太教的信徒,心中憂慮,向他們發出警告。神的道是銳利的,能辨明人心中最深的隱私,我們的罪不能逃離神的眼目。13節說:「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祂面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跟前,都是赤露敞開的。」我們的軟弱,在主明察秋毫的眼光中,一點無法遮掩。知道如此,我們的心中有什麽感受?豈不是像罪被揭發的小孩子一樣,膽戰心驚,等待主的審判?

然而接著14節的經文卻告訴我們,神的兒子主耶穌已經升上高天,成為尊榮的大祭司。祂既有神性的威嚴,我們無法欺瞞,祂卻也同時是道成肉身的人子耶穌,經歷人間一切卑微的人所經過最大的試探。當我們知道耶穌大祭司的身份,我們就能完全的仰望祂、信賴祂。祂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所有人間最大的苦楚,祂都嚐過,所有人會遭遇到的誘惑,祂也深深知道。祂以祂的人性抗拒撒旦的試探,最終沒有被誘惑牽引而犯罪。15節的話給我們極大安慰:「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祂在試探中所承受的痛苦掙扎,是我們一般人無法想像的。我們常會懷疑主耶穌是神,祂要忍受試探易如反掌,所謂的試探不過就如同演戲一般,是虛晃一招。然而絕非如此,主耶穌經歷的試探,大過人類所受過最大的煎熬。祂在試探中以祂的人性勝過引誘,最終沒有犯罪,這是被罪所困的人類無法想像想的事。

拿舉重來做例子,一個舉重選手為了要破紀錄,在重壓之下,堅持到底,最終舉起超過負荷的重量破了紀錄。他所承受的艱難與壓力,遠遠大過於我們這些撐不住就放棄的人。所有人類在同樣的引誘之下,最終都一一放棄堅持,落在犯罪的命運中。羅馬書第三章說沒有一人連一個也沒有,正描述全人類的境況。沒有一個能勝過罪的引誘、堅持到底而不跌倒的。唯有耶穌,他在魔鬼猛烈的試探下,最終以堅定的信心勝過了試探,沒有犯罪。祂真是深知我們在罪的引誘之下,所經歷一切痛苦的大祭司。

這段經文給我們這些經歷與罪惡對抗、在試探中掙扎的人寶貴的教訓。我們期待屬靈成長、被神改變成祂完全的形象,我們的盼望在哪裡?
1. 神不會對我們的掙扎感到驚訝:神深知我們落在罪中的境況,也明白我們所經歷的一切掙扎。因為祂愛我們,因此差祂的愛子耶穌來到人間拯救我們。
2. 聖經是寫給像你我這樣的人的:聖經中陳述了神拯救罪人的計劃,也記錄了歷史上罪人接受神拯救的經過。耶穌同樣經歷人間最大的試探,最後得勝了,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知道,與罪掙扎是有希望得勝的。聖經中體恤憐憫罪人、拯救我們脫離罪的權勢,正是對著我們這群在罪中掙扎的人而寫。
3. 基督親自介入我的掙扎與困惑當中:耶穌經歷我們遭遇的各樣試探,祂不是對我們的痛苦冷眼旁觀,而是親身經歷,所以能夠同情我們軟弱之處。
4. 基督必定幫助我:我們心中有個篤定的想法,我不是一人孤單面對試探,耶穌與我一同走過,他知道我的需要,也願意賜下力量,幫助我勝過試探。
5. 在天父面前,基督為我代求:耶穌是升上高天的大祭司,現在坐在天父右邊為我們罪人代求。他既然深知我們在罪中掙扎的痛苦,也能憐恤我們與罪對抗的困難,祂必定是盡力維護我們的好處。
6. 我可以坦然無懼來到天父面前:我們對天父的態度不再是畏懼掩飾、躲避懲罰,而是坦然無懼、誠實面對。為何我們能不害怕?因為我們知道基督對我們的愛永不改變。我們會經過罪的引誘掙扎,但是在掙扎中我們不是因害怕懲罰,遠遠躲避天父的面,而是趕緊投身基督面前,求祂保護。

脫離舊心志掌控的生活形態
「17所以我說,且在主裡確實的說,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18他們心地昏昧,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裡剛硬。19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污穢。20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21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22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23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24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25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26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27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28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29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30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31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32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弗4:17-32)

這段經文描述了兩種生活形態,在我們信主前是被外邦人的生活形態所轄制。這種生活形態源自於我們原本被罪蒙蔽時剛硬的心,因著心中無知,心地昏昧,屬靈的眼睛看不見神的啟示,對神的呼召沒有反應。結果就是選擇拒絕神的路,「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生命的源頭不對,遠離神的結果就是19節說的:「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污穢。」所以我們得到了一個結論:敗壞行為的起因,是源自於我們拒絕神。

要突破這種困境,唯一的辦法就是轉換為與神生命連接的生活形態,也就是來到基督面前,讓基督光照我們,讓我們剛硬的石心變為肉心。並接受祂賜下的救恩,與生命的源頭連接。當生命得到改變之後,人屬靈的眼光就自然不像過去那種昏暗不明的景況,而能看到神的聖潔、羨慕神要求的公義生活。最終從基督得到聖靈的能力,勝過敗壞罪惡的引誘,過得勝的生活。這整個的過程就像是脫去舊人、穿上新人。把舊有的貪愛世界的習性如同一件骯髒的衣服脫掉,再把基督賜給我們的聖潔義袍穿上。

什麽是外邦人的舊習性?從25節一直到31節提到了幾種常見的被罪牽引的生活習慣。即使是已經信主的我們,如今仍然可能受到其影響,需要心存儆醒、積極改變。
(1)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2)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3)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4)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5)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6)除掉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以上六樣都是最容易纏繞我們、讓我們跌倒的罪。這是源自於心中罪性對我們的纏繞而生出的反應,也就是荊棘反應。

荊棘叢對困難的反應
1.否認、避免、與逃避:我們假裝什麽事也沒有發生過。任何帶來痛苦的事都極力想法逃避,如:喝酒、吃迷幻藥、忙於工作、瘋狂購物、暴飲暴食。
2.誇大、膨脹、與災難化:會出現以痛苦來為人生下定論的心態,以為人生沒有美善、不值得活下去。
3.渾身帶刺、過度敏感:當沉浸於心中的憤怒與苦毒時,很容易渾身帶刺、過度敏感。在這種過度自我防衛的心態下,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認定別人不尊重我們、或對我們不公平。
4.以惡報惡:心中充滿了被迫害的思想,怨恨、苦毒、自憐、恐懼、憤怒、嫉妒。陷入以惡報惡的循環。
5.深陷泥沼、自甘墮落、落入網羅:這種人放棄了一切屬靈追求,不再於基督徒交往、不讀聖經、不禱告、不服事、不聚會。
6.自我推脫、自以為義:不再認為自己是罪人、把所有罪咎都歸在別人身上,充滿論斷、與歸罪別人。
如果我們謙卑地尋找在炎熱的試煉中生長的荊棘,就會針對內心中容易被罪牽引墮落的本性,靠聖靈賜給我們的力量,不斷尋求屬靈成長。成聖不是一步到位的事,也不可能達到完美無缺,主對我們的要求是不斷追求、向著標杆直跑。這就是我們今生與罪對抗的過程。我們期待達到什麼結果呢?

好果樹對困難的回應
  1.面對現實:面對憂傷,基督徒不是麻木不仁、冷酷無情、虛假掩飾。適當情感的表露是健康的。
  2.以適當的強度作回應:悲傷、痛苦、哀傷應該適度的表達出來。我在基督裡的身份、神話語的信實、永恆的榮耀,仍然堅如磐石,不可動搖。
  3.時刻警醒:苦難的目的,是要將我們從屬靈的自滿中喚醒。讓主耶穌雕琢我成祂的樣式。這是操練我們堅韌的時刻。
  4.建設性的行動:神呼召我們在困境中繼續作美善的事,尋求神,在神的話語中求安慰,按神的心意繼續過正常的生活。
  讓我們每天提醒自己,神以祂的同在與大能安慰我們,呼召我們信靠祂,把自己無法掌控的事交祂。神也呼召我們順服祂,讓祂的手在我們身上動工,改變我們過去墮落敗壞的習性,在神賜的新生命中,我們與過去不再一樣。乃是活出基督期待我們活出的形象與樣式。

結論
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罪的存在令人困擾,卻也是無法逃避的事實。我們預期否認它的存在,不如誠實面對它,承認自己的軟弱,靠主勝過它。罪對我們的纏繞,與我們尚存的肉體相關。我們有生之年,不能有絲毫鬆懈,需要一直對付到底。我們不能自滿自得,以為自己百毒不侵,對罪已經免疫。那是欺騙自己的謊言,抱著這種思想的人,就是任憑自己在危險邊緣徘徊,必然會掉進誘惑的陷阱。我們需要有自知之明,我們在地位上是義人,但實際上還可能犯罪。需要儆醒謹守,時刻依靠聖靈的警告,與保護。不要成為一個,宣稱自己聖潔,卻實際上遠離聖潔的人。

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

樂園的失落與重回

Image result for adam and eve leave eden始祖犯罪墮落,接受被神懲罰的命運,被趕逐出原本美好的伊甸園,讓歷世歷代子孫都受到牽連,必須與罪掙扎。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悲慘的事。難道這就是神創造最終的結局?當然不是,神在創造以先早已預知這些事件會發生,也早就預備了拯救世人的計劃。在神眼中沒有意料之外的事。本章要敘述始祖犯罪後,神對他們的懲罰,並應許將要對他們施行拯救。這就是神救贖計劃開展的時刻。讓我們一起研讀。

神對蛇的懲罰
「14耶和華 神對蛇說,你既作了這事,就必受咒詛,比一切的牲畜野獸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終身喫土。15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3:14-15)

本章開始我們就曾經討論一個問題,那引誘人犯罪,又受到神咒詛的對象,到底是一隻真實的蛇,還是象徵性的以蛇代表魔鬼。有的解經家以為既然經文中充滿象徵意義,究竟敘述內容是否是歷史事實就無關緊要。我不贊成這種看法。因為創世記十二章以後內容是以歷史事實來理解,不會前面11章卻是用象徵性的寓意體裁。從兩節經文我們就可以知道,經文記載的引誘人類墮落的活物,應該是指真實的蛇。這裡兩節經文是:「唯有蛇比一切田野的活物更狡猾」、「你既作了這事,就必受咒詛,比一切的牲畜野獸更甚」。兩句解釋皆是將蛇與其它一切動物類比。撒旦是天使,根本與田野其它活物不是同類,無可比性。雖然確實是蛇在進行引誘的行動,不過這引誘詭計卻有魔鬼在背後主導,神對蛇的咒詛,也延伸到在背後策劃詭計的主謀。
在人受蛇誘惑墮落以後,神首先處理的是對蛇的懲罰,因為犯罪的始作俑者是蛇,懲罰也從它開始。這句話直接的意義確實是針對蛇,如「你必用肚子行走,終身喫土」,就是讓蛇接受以肚子貼地爬行,並吞吐蛇信,沾染塵土,這些看起來屈辱的動作。並且從此以後,女人與蛇之間結了冤仇,這冤仇延續到女人的後代與蛇的後代。如果按照字面理解,這確實是本句話直接的意思。但是傳統解經上,卻更深地發掘出這句話屬靈的含義。因為按照整本聖經的啟示,神在人墮落後的處置,對人的懲罰不是神更高的心意,而是要在一個已經墮落的情況下,進一步對墮落的人施行拯救,並最終擊敗蛇破壞的作為。這計劃是藉著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做成的。本段經文中,蛇在屬靈含意上是象徵魔鬼,例如在啟示錄中說:「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啟12:9)「他捉住那龍、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把他捆綁一千年。」(啟20:2)施洗約翰責備那些行惡卻要要求受洗的偽善之人:「你們這些蛇類、毒蛇之種阿、怎能逃脫地獄的刑罰呢。」(太23:33)此處明顯象徵的含義,毒蛇種類指人屈服於魔鬼,等於將自己歸類於魔鬼。引人墮落的蛇,被視為魔鬼的代表,是聖經中經常出現的;因此神在這裡對蛇的懲罰,實際上是針對背後的魔鬼。除了人與蛇互相仇視這表面意義之外,更加進一步挖掘本句經文在整本聖經的亮光下的含義,也是自然可以被接受的。

15節字面的含義就是也就是人蛇彼此為仇。在傳統上多數解經都超過字面的含義,而進一步探究更深的屬靈意義。本句話在整個聖經啟示的救恩計劃中相當重要,需要在這亮光下理解。墮落是由魔鬼藉著蛇而來,懲罰也是對著背後破壞神計劃的主謀者魔鬼,這樣的想法按照上下文是很合理的,本節解釋上,探究其屬靈意義不能算牽強附會。因著魔鬼引誘人類犯罪,敵意就從始祖與魔鬼之間產生了。人類後裔延續始祖的咒詛,此敵意也延續到雙方的後裔身上。誰是女人後裔,誰是魔鬼后裔,最簡單的屬靈理解,女人的後裔就是蒙神救贖與魔鬼敵對的人,魔鬼的後裔就是跟從魔鬼的人。敵意存在這兩群人之間。後裔這個字為單數集合名詞,意指在領袖影響下的人類群體。但是如何理解接下來的:「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女人的後裔」的屬靈含義又需要從初步的「被神救贖的人」延伸到耶穌基督身上。祂是最終實現神救贖的那一位救主。敵意存在跟從耶穌的人與跟從魔鬼的徒眾之間,這敵意追根究底是存在耶穌與魔鬼之間。「女人的後裔就是指耶穌」這樣的理解,能夠更好地說明神對蛇的審判:「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就是指耶穌基督將要在十字架上,對魔鬼發出致命的打擊。「你要傷他的腳跟」則指蛇利用耶穌受死在十字架上,讓祂的雙足被釘受傷。

耶穌如何對魔鬼發出致命的打擊?耶穌上十字架表面上是耶穌毫無抵抗地被魔鬼攻擊至死。這看似失敗的結局,卻帶來對人類拯救的果效。藉著基督獻上自己為贖罪祭,讓所有願意信靠基督的罪人,從罪中得救贖。「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太12:31-32)希伯來書作者也同樣提到耶穌的受死:「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來2:14)耶穌被釘死並不是神拯救計劃的中止,而是關鍵性的成全。因著耶穌受死,開啟了人類可以憑著信心領受神預備的贖罪救恩。魔鬼藉著罪對人類的轄制不再是牢不可破。牠破壞人與神關係的詭計,因著基督受死而開始失敗。表面上殘忍無情的十字架,實際上是神擊敗魔鬼的致命一擊。

本句話中「女人的後裔」的意思,很值得我們花點時間討論。句子中「女人」的原意很明顯是指夏娃。因著本章經文提到人類受魔鬼誘惑而墮落,按照有因就有果的思路,接著經文就提及神對於犯罪的審判。既然藉著蛇誘惑人的是背後的魔鬼,這審判的內容自然就讓我們想到魔鬼會受到怎麼樣的懲罰。解釋這句經文不單限制在原來作者說話的原意,因為聖經是經過長遠時間的編寫而成,每一個編寫的過程都牽涉到編寫者對經文的解釋,因為他們也在解讀原作者留下的文獻。這過程與作者領受啟示一樣,也是蒙聖靈保守,不至生出錯誤的工作。創世記中人類墮落的歷史,在摩西寫下成文字之前,應該早在記錄當中。在耶穌尚未誕生之前的人類讀到「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是如何理解?應當會從夏娃的後代要擊打魔鬼的計劃如何實現來思想。如果經過幾代後裔,而未見這計劃實現,自然就會盼望神救贖計劃最終會在一位「女人的後裔」手中實現。這就是對神差遣救贖主來到人間施行拯救的盼望。這位救主從整個聖經記載的救贖歷史來觀看,有一定條主線,女人的後裔是蒙神拯救,脫離魔鬼轄制的人,從一開始夏娃生出「賽特」,有別於從該隱而出的悖逆後裔。接下來神呼召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以至於後來的摩西,大衛,都是這一脈相承,蒙神呼召拯救,並與墮落權勢爭鬥的女人後裔。這位應許要完成神計劃的「女人的後裔」最終應驗在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身上。祂就是最終擊敗撒旦、成全應許的那一位彌賽亞。當神的拯救計劃一步一步從救恩歷史中展現出來。我們對於神要如何讓女人的後裔傷蛇的頭實現出來,就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因為這段經文牽涉到神對救恩的應許,是預言將來實現的事。所以對經文的解釋會因著啟示逐漸臨到,越發清晰,而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經文的解釋,不單是簡單從聖經作者領受啟示出發,同時也考慮到寫作當代的讀者會如何理解這信息,成為解經的參考。從後來應許如何成就,來反觀原來應許文字當如何解釋,這並沒有違反聖經解釋的原則。

「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這句話在歷代教會中廣被理解為:耶穌基督要擊敗撒旦的作為,雖然在十字架上耶穌會被魔鬼攻擊而受傷。是在人類墮落以後,整本聖經中,頭一次提到神對人拯救的應許,可以說是福音的原型。就如要生產一件產品,會先做出一個原型來作測試。它是按照對產品的原本設計而生產,功能完全與將來期望的產品一樣。創世記中,人一墮落以後,神早就計劃好要藉著祂的兒子向神施行拯救。這句話就是神為墮落人類預備救恩的應許。我們今天領受基督救恩的人,正是神藉著祂的兒子帶領進「救贖子民」行列的一群人,更應當對自己蒙恩得進入神救恩中而發出感恩。

男人女人所受的懲罰
「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17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喫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喫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纔能從地裡得喫的。18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喫田間的菜蔬。19你必汗流滿面纔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3:16-19)

接著神宣布對蛇的懲罰後,神宣布對女人與男人的懲罰。這是按照他們墮落的順序作出的懲處。首先女人需要承受犯罪的後果就是生產之苦。神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受苦是人類犯罪帶來的後果。在伊甸園中人類也領受神的吩咐,管理看守園子,卻不覺得勞苦。按照神的命令,女人原本也會生養眾多、遍滿地面。在人未犯罪之前,生養後代雖未發生,應該也不是一件讓人痛苦的事。在始祖犯罪以後,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偏離了神創造人原本美好的旨意。一旦人類選擇離開了神原本讓人安居樂業的伊甸園後,只能在離開神原本美好計劃後,接受犯罪的懲罰,彌補犯罪的缺失。所以,原本繁衍生命的生兒育女之事,成為女人必須承受的痛苦。這種痛苦有多痛?我未曾經歷不敢說。但是許多媽媽都曾經歷過這種痛,有人形容為如同撕心裂肺、卡車碾壓、五臟六腑被嚴重翻攪、斷手斷腳。電視劇中看見有人受到嚴刑拷打的虐待,而寧死不招,生孩子的痛苦差不多就像這種程度吧?身為母親的有種堅毅的力量,忍受生產之苦,等到小嬰孩生出後,心情從痛苦轉為喜樂。聖經經常用經歷產難來形容忍受暫時的痛苦,因為帶著小孩出生的盼望,能夠堅定忍受下去。

除了生產受苦之外,女人將會受到的折磨是:「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原來的意思是「你將會渴望得著你丈夫,但是你的丈夫將會控制你。」這句話中的「戀慕與管轄」的關係如何理解?這詞組也曾出現在第四章的該隱與罪的鬥爭之間,聖經說:「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他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他。」(創4:6)罪如同強盜埋伏著要抓住人,人卻極了掙扎要制伏它。這是犯罪後婚姻關係破壞的結果。原本神在婚姻中為人預備的美好關係不再存在。夫妻之間本來是互助互補的關係,「妻子順服丈夫,丈夫愛妻子。」女人是丈夫的幫助者,當順服丈夫,滿足丈夫被尊敬的需求。如今在墮落後,卻被扭曲為,妻子為了滿足佔有欲,用手段來掌控自己的丈夫。偏偏男人又最厭惡被自己的妻子操控,反而像對待奴隸一般地用強力來轄制妻子。夫妻之間的互信互愛的和睦關係變為權力鬥爭,這乃是因為人墮落而造成的。我們看見多少婚姻間的爭執是導因於彼此之間失去信任,神設立的理想婚姻關係被破壞。人一旦離開了神就會嚐到難以承受的苦果。

在吃分辨善惡樹果子之事上,亞當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所犯的錯誤就是,明明該扮演家庭領導角色,帶領妻子順從神命令,卻輕忽責任,跟著妻子一同悖逆神。神對他的懲罰是:「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纔能從地裡得喫的。」男人原是神用泥土所造,被吩咐管理看守神賜給他居住的伊甸園。如今,犯罪以後,他與地的關係被破壞了。整個大地因為人犯罪的緣故受到咒詛。男人不再享受伊甸園中豐富的供應,能夠自由自在地摘取神所賜的生命樹的果子吃。地不在為人效勞,反而是到處充滿荊棘蒺藜。他必須汗流滿面劈荊斬棘,在充滿了岩石的硬土傷開墾田園,才得從大地中獲得莊稼的收成,而得一口飯吃,正如經上說的「汗流滿面,才得糊口」,這也是今日男人所面對的苦境。

工作本是按照神心意管理、看守神所造一切的動植物。在人墮落以前人一樣也需要工作,所以工作本身不是咒詛。在當時,大地與人的關係本是和諧的,自然生出食物,供人自由享用,不虞缺乏。而是人在犯罪以後,地與人的關係被破壞。人工作的環境充滿了艱難,讓人不再能輕鬆自在地獲得收成,反而在為生存而勞動的時候,需要汗流浹背,苦不堪言。本來令人滿足,充滿成就感的工作,變成讓人唉聲嘆氣,怨聲連連的懲罰。只要我們活著一天,就無法脫離這種被工作重壓而哀嘆的命運,直到離世那一日為止。聖經中說:「你必汗流滿面纔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這是人犯罪後無法逃避的命運。然而,在基督徒蒙主耶穌救贖後,大地仍然在咒詛地下,尚未脫離與人之間彼此為敵的關係。但是基督徒卻要在對工作的心態上,轉變成恢復神要人工作的原本美好旨意,視工作為操練自己品格,預備將來在天上繼續服事神。雖然,還是會「汗流滿面」,當工作的心態轉變為服事神而非服事人時,它就成了神賜福的管道。

神最後告訴亞當,他在地需要勞苦直到離開世界,「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人犯罪的結局是死亡,雖然不是立即遭到死亡的懲罰,終究逃不了死亡的命運。人與地的關係被破壞,神卻應許在基督裡大地與人的關係,被恢復成和諧。如保羅在羅馬書八章說的:「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羅8:20-21)人與地關係的恢復只有等到神的眾子顯出來,也就是因著信靠耶穌基督,人新造的生命取代了墮落的罪性。此時天地萬物因人犯罪受到的咒詛才得到翻轉,人與萬物的關係才得以重建。萬物現今仍在嘆息勞苦,期待人能得到救贖。 人在犯罪後接受神的懲罰,但是懲罰不是神最終的目的,神乃是要藉著懲罰,讓人知道罪的苦果,進而尋求神的拯救。神要藉著他的兒子,向人施行拯救,讓人恢復在伊甸園中那尚未失落前的美好狀態,才是神最高的計劃。我們身為始祖的後代,承受了始祖犯罪的惡果。慶幸的是,我們的命運不止停留在承受罪的刑罰,而是得以領受神救我們脫離罪惡的救恩。我們不禁要向神讚美,祂的旨意何其美好,祂的恩典何其廣大。

人被逐出樂園
「20亞當給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為他是眾生之母。21耶和華 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22耶和華 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喫,就永遠活著。23耶和華 神便打發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土。24於是把他趕出去了。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創3:20-24)

基於神公義的屬性,人類因為違背神命令,受到了該有的懲罰。如果懲罰就是一切的結局,聖經可以直接跳到啟示錄第二十章,魔鬼和所有悖逆神的人,被丟進硫磺火湖裡面。然而,神同時也是位施恩憐憫的神,創世記第三章這只是個神拯救工作的開始。頭一個人的名字亞當是神給的,意思為「男人」,這個字與「泥土」希伯來文發音相近,正是神造他所用的材料,如此配合是作者寫作的巧思。夏娃有了新的名字,是亞當為他取的。她原本被稱為女人,如今被稱為「夏娃」,意為生命的給予者,或稱「眾生之母」。新的名字代表在人生的路程上被賦予新的意義。她將會在地上生兒育女,眾多生命將會從她而出。妻子的名字由丈夫取,稱之為眾生之母,是個對她的尊榮,所有後代生生不息,都是源自於她。妻子並不是男人的附屬品,不是為男人生育後代的工具。她受生產之痛是對她犯罪的懲罰,但是她卻也有一個尊榮的地位,從她的後裔中必有擊敗撒旦作為的人物出現。這就是神賜給人的福音信息。

更進一步,神為亞當夏娃「準備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取代了他們原本穿著的無花果樹葉。當他們發現自己赤身裸體,覺得羞恥,就摘無花果葉子編成遮羞的裙子。這只不過是自行製造,暫時的遮擋之物。神為他們製作遮蓋羞恥的皮子,是經過動物犧牲而剝下的獸皮。這也意味著彌補犯罪的後果,需要有付出的代價。動物的犧牲只是預表,無法真正為人贖罪。人的罪要得到赦免,唯有透過無罪的耶穌流出寶血,代替我們接受罪的刑罰。這正就是神的贖罪計劃,讓祂兒子降世捨身,為人類預備救恩。神為亞當夏娃預備皮子,並為其穿上這動作,正是預表神將來要完成的救贖工作。這施恩憐憫的行動,在人犯罪受罰之後,就向人發出。顯示神不僅顯出公義,同時也充滿慈愛。

在人犯罪之後,與神和諧的關係已經破裂。罪的刑罰就是死,不僅屬靈生命死亡,與神隔絕。肉身也必然會死亡,歸於塵土。這是神在命令亞當,不可吃分別善惡的樹上果子時,警告他違背命令的嚴重後果。按神公義的屬性,令出必行。人了已經犯罪,接受必定死亡的懲罰。如此再留在伊甸園中,伸手摘生命樹果子吃,繼續地活下去,就與神命定的必死的懲罰相違背。所以,神將他們趕出伊甸園。伊甸園原本是神命令亞當修理、看守的地方,當亞當虧負了神要求他的祭司職責,已經不適於擔任伊甸園看守的責任。神將其驅逐出去,以基路伯取而代之。這些提供神差遣的天使,把守伊甸園的道路,不讓有罪的人進入。人犯罪後的懲罰就是被逐出伊甸園。在樂園的外面,不再有供應豐富、伸手可得的生命樹果實。相反地,卻是荊棘滿佈,遍地石礫,需要汗流滿面去開墾,才得以收穫糊口的食物。

讓犯罪者受懲罰不是神最終的旨意,反倒是向罪人發出悔改的呼召,留下恩典之路讓人回頭。正如前面神已經留下拯救的應許,與施恩的記號。神的計劃是藉著差遣祂兒子降世為人,捨身流血為人贖罪,讓凡願意信靠的人,都能得到救恩,免去滅亡的命運。人類被趕出伊甸園後,神就開展了帶領人重返伊甸園的過程。這是個持續久遠,目標宏大的救贖計劃。人要如何才能重新回到原初在伊甸園般的生活。只有憑著接受神預備的救恩,信靠神差來的兒子耶穌基督。祂為代替我們刑罰,獻上自己為贖罪祭,消弭神在我們身上的憤怒。這是我們重回伊甸園的唯一道路。耶穌基督曾經道成肉身,在十字架上成全了神救贖的工作,預備了救恩。如今我們藉著對祂的信靠,罪得赦免,不再被神記念。當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刻,將會徹底擊敗魔鬼的作為,將其丟入硫磺火湖中,永遠滅亡。並帶領贖基督的子民,進入新天新地,在那裡生命樹、與生命河重新再現。這就是神宏大的救贖計劃完全成就的時刻。我們今日就是走在這條重回伊甸園的道路中。

結論
神在交付亞當責任的同時,也警告犯罪的後果。令出必行的神,在人墮落後,依照原先的警告施行懲罰。但刑罰不是最高的旨意,在神降罰的同時,也應許了救贖的恩典。我們看見了神應許差遣祂的兒子來世上為人捨命完成救恩,藉此擊敗魔鬼的作為。在這應許中,人類得到免於滅亡的盼望。唯有靠著信靠耶穌基督才能脫離死亡,得到救恩。救贖歷史就是人類靠著神,重回伊甸園之路。我們正行在其中。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July 8–14. Acts 6–9: “What Wilt Thou Have Me to Do?”
八福的結尾提到了「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這想法令人難以理解,與我們一般的想法相違背。沒有人喜歡被逼迫,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豈有人以受逼迫為可喜之事?為何主耶穌會用這句話來教訓門徒?耶穌讓門徒對遭遇的逼迫不要感到意外,並且視之為跟隨基督的人必會面臨的事,當存歡喜的心面對。

為義受逼迫的含義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5:10)

這句話中的「為義受逼迫」不是泛指任何情況下的「受逼迫」。不是因著個人犯罪受苦、或是遭到他人過失連累而受罪;也不是因著天災人禍、社會動亂,所帶來的困厄的生活,或者意外事件所經歷的苦難。耶穌所宣告有福的人,乃是「為義」的緣故受逼迫。也就是因著讓「神公義在人間彰顯」而遭遇到的逼迫。特別是指基督徒為了堅守信仰原則的緣故,遭至的迫害、排斥、打壓,才是主耶穌所指「為義受逼迫」的範圍。

為什麼這樣的人會受逼迫?因為這世界服在抵擋神的價值觀底下,這價值觀轄制人心,與基督所帶來公義的標準不合。基督徒一旦堅持信仰的內容,就會與世界顯得格格不入,也自然會讓世界對基督的作為無法接納,視之如非我族類,而心生排斥。主耶穌在最後晚餐的禱告中早就已經預言,信徒將會為信仰受逼迫:「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你們要記念我從前對你們所說的話:『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若遵守了我的話,也要遵守你們的話。」(約 15:18-20)另外,使徒保羅在傳福音的過程中,為了堅守福音真道,也經歷了種種逼迫。他曾經勉勵門徒,對於來自於世界的逼迫,不要感到畏懼:「我所忍受是何等的逼迫。但從這一切苦難中,主都把我救出來了。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裏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後3:11b-12)

從以上兩段經文,我們可以看到耶穌事先警告門徒,來自於世界的逼迫是無法避免的。因為耶穌所教導的真理,與世界的理念互不相容。若非如此,也就就不會被世人排斥,甚至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基督徒是順從耶穌教訓的人,連老師都被社會排斥,跟從老師的學生豈能倖免於世人的拒絕排斥?另一個基督徒受逼迫的理由是,他們將天國的福音帶進世界,與世界的價值觀南轅北轍。只要基督徒認真將天國的義在世上活出來,就會凸顯出世界的價值觀在神面前無地可容。世人習慣於活在「天下烏鴉一般黑」的濁世之中,自不願意見到自己的不義被曝露出來。所以保羅指出,凡是立志在基督裡敬虔度日的人,都難逃被敵對者逼迫的命運。除非我們與世俗妥協,與他們同流合污。所以,無論在哪一個時代,只要世界潮流對基督徒的排斥、嘲笑仍然存在,這句耶穌的教訓就適用在受到苦待的基督徒身上。

耶穌的門徒所受的逼迫
「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太5:12)

本段的經文是對第10節的進一步闡釋。這句話我們有興趣知道,耶穌的教訓對於今日的基督徒是否仍然適用?這句話中的指稱代名詞,從10節的「他們」轉變成11節的「你們」。從客觀地指著為義受逼迫的人,轉向當時聽耶穌教訓的門徒。耶穌的教訓顯然對當時聽話的人適用。同樣地,也針對歷世歷代為主受苦的所有門徒適用。我們在應用聖經教訓的時候,應到考慮:當我們將聖經原則,跨越兩千年時間,運用在不同文化環境時,必須將屬靈原則應用在相同的情境下。首先要問的問題是,我們還有耶穌教訓當時門徒為義受逼迫的環境嗎?

在今日的社會中,除了嚴格排斥福音的地區,會對著信徒施加壓迫;其餘地方,因著信仰而來的逼迫已經較為少見。但是在主耶穌說出登山寶訓那時的社會,一直延續幾百年,壓迫從來沒有離開過教會。初代教會的門徒,讀到主的教訓,有立即深刻的感受,因為他們所活在的當時世界,正接連不斷地對基督徒施加壓迫。這壓迫來自於視基督徒為褻瀆神的猶太人,還有怕基督徒威脅現有政權的羅馬人。當時信徒常遭遇的事,就是耶穌在11節說的:「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

什麼樣的人是為義受逼迫?就是耶穌進一步解釋的,為了基督信仰,而被人視為異端,視為威脅社會安定的人。即使在今日社會,類似的誤解仍時有所聞。即使是開放的西方社會,逼迫不是來自於政府,卻來自於社會上對基督徒種種負面的態度。例如,理性主義或無神論者視基督信仰為迷信。自由主義者視基督徒為心胸狹隘、頑固不化的份子。雖不至於有組織地直接逼迫,卻是極盡貶抑之能事,冷嘲熱諷。很多與這些自視進步的人士接觸過的基督徒,都曾經受到過這些對待。

對於現今與日俱增的敵對基督信仰的社會風氣,我們不應當感到驚訝。相反的,如果我們活在眾人的歡迎與追捧之下,反而應當感到警惕。今天我們心目中理想的基督徒形象當是什麽樣子呢?在社會中最為人所稱道的基督徒是怎樣的呢?是風靡眾人的閃亮明星,還是叱吒風雲的高端人士?可惜的是這些眾人喜愛的形象,幾乎從未在教會歷史上成為我們的榜樣,反倒是作為負面的教材,警惕我們不要步其後塵。

作耶穌門徒的意義,乃是像保羅在腓1:29所說的:「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為義受逼迫不管在耶穌時代的社會,或者是對福音敵對的當代社會,不但是作基督真門徒、活出敬虔生活的標誌,也是向主是否盡忠的試金石。凡在苦難的檢驗下,經得起考驗的人,天國是他們的。反倒是從未受到世人拒絕、排斥的基督徒,當反省是否自己的生活形態與世俗無甚差別,以至於世界將你視為同路人。

為傳純正福音而受抵制 保羅也曾經為傳福音的緣故受逼迫。他曾經被人諷刺是攪亂天下的,當福音傳到的地方,那裡的人就為福音的緣故,對耶穌的身份認定,產生了分裂的態度。保羅自認為是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使徒,他勉勵提摩太:「你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也不要以我這為主被囚的為恥;總要按上帝的能力,與我為福音同受苦難。」(提後1:8)他知道自己受苦是因為傳福音的緣故,他說:「我為這福音受苦難,甚至被捆綁,像犯人一樣。然而上帝的道卻不被捆綁。」(提後2:9)為傳講純正福音會遭受苦待,這是基督或使徒經常有的經歷。因為不管言語多溫柔,態度多謙卑,當純正福音的信息指出人犯罪的事實,讓人的尊嚴受傷時候,必然令人感到被冒犯,也自然會遭到抵擋和排斥。純正福音會招致世人的拒斥,根本原因是它揭露人被罪污染的本性,與世界思想模式對立。如果傳另一套福音,其內容是討好世人的想法,將其修改為符合世人的口味,那必然會是大受歡迎。保羅警告哥林多教會,假教師傳的福音就像是:「假如有人來另傳一個耶穌,不是我們所傳過的;或者你們另受一個靈,不是你們所受過的;或者另得一個福音,不是你們所得過的。」(林後11:4)那是引人進入錯誤的道路,結局是得不到永生,反進入滅亡。福音的純正性是不能妥協的。為了保持福音的純正,多少信徒為此受盡逼迫,甚至付上生命的代價。

為義受逼迫的人將得天上賞賜
「12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太5:12)

主耶穌應許為義受逼迫的人「天國是他們的」,這應許與第一福的應許相同。第一福的內容是:「虛心的人有福了,天國是他們的。」同一應許前後呼應,像書夾一樣,將整個八福包括在內,顯示其整體一致的信息。這句話的動詞「是」時態是現在式,與其它天國福分使用未來式不同。未來式有「種下因將結出果實」的含義,也有將來才成就的意義。現在式則顯示現今已經實現。「天國是他們的」意思是他們得已進入天國。基督徒活在地上就已經有天國子民的身份;然而,承受天國基業,則在主再來時才會成就。

主耶穌接著說,既然受苦的基督徒成為被神管轄的天國子民,理當為此歡喜快樂,因為他們將會領受天上的賞賜。在受逼迫時應當歡喜快樂,是耶穌對為信仰受苦門徒的命令。這句話中有兩個命令語氣動詞,「歡喜」和「快樂」。這歡喜快樂是什麽意義?難道明明心裡愁苦,還要強顏歡笑、苦中作樂?並非如此,這裡的「歡喜」與保羅被囚禁在獄中時,勉勵信徒要喜樂是同一個字,是源自於從神來的安慰,心裡湧流出的喜樂充滿之情。另一個字「快樂」則有「喜樂充滿」與「雀躍」之意,主耶穌自己就曾經「被聖靈感動就歡樂」(路10:21),用的就是同一個字。可見,這裡主耶穌命令門徒要歡喜快樂,是因為在屬靈的領域,受苦所獲得的安慰,已經大過所蒙的傷害與損失。 在新約中,也曾經在多處經文提到,門徒受逼迫時要喜樂。使徒們在遭受公會毆打恐嚇後,聚在一起同心禱告。「他們離開公會,心裡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徒5:41)受苦帶給他們的是為主作見證的喜樂。彼得曾經勉勵初代教會遭受患難的門徒:「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1:6-7)喜樂的原因是,因著患難的考驗,最終能得到主的稱讚。彼得在另一句經文中,也是以同樣的原因勉勵門徒忍受苦難:「親愛的弟兄阿,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彼前4:12-13)雅各對於遭遇逼迫的信徒,發出與彼得類似的勉勵:「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1:2-4)逼迫是考驗、是試煉,為要讓我們信心成長、品格完備。從以上四處經文,我們看到初代教會實在是充滿了種種的逼迫患難,使徒們並不視之為避之唯恐能夠不及的災難,反而當成讓自己經歷神考驗的機會,讓我們在苦難中,更佳體驗神拯救的真實。

主耶穌在12節提到的「天上的賞賜」為何?這裡的賞賜不應當視為物質的豐富,因為這賞賜特別被描述為「在天上的」。既然物質的榮華富貴在天上算不得什麽,顯然本句話所注重的是屬靈的意義。而且門徒在地上受苦,可換得地上的賞賜,本身就是充滿矛盾的想法。因此,本處「天上的賞賜」就不可能指屬世物質上的豐富。知道如此,我們在天上將會得到什麽賞賜。主耶穌說過去堅守信仰的先知也曾經歷相同的逼迫。也就是說,門徒所受到的逼迫是步先知的腳踪,他們與受苦的先知一樣,同樣會得到天上的賞賜。使徒保羅指出信徒在地上忍受患難是暫時的,讓我們能忍受得住的理由,是心中存著得榮耀的盼望。他說:「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8:17b-18)將來與主同得榮耀,應該就是天上的賞賜主要的意義,這賞賜勝過地上一切物質的豐富。你是否渴望與主耶穌一同得天上的榮耀。你認為這只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還是必然實現的堅定應許。怎麼看待「天上的賞賜」,將決定我們在面對患難時,能否支持得下去。

結論
八福的結尾以「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來總結。這個天國品格,與前七福緊密相關。從最開始,先承認自己靈裡貧窮,需要神的餵養;接下來為自己的罪憂傷痛悔;在神的旨意面前,溫柔順從,不驕傲張狂;渴慕神公義聖潔能以在自己身上實現。因著體貼神心意,對同樣軟弱的人心生憐恤。保有一顆對神清潔、忠誠的心。願意像主耶穌一樣,介入人間因罪而生出的不合紛爭,成為和平的使者。最後,主要我們預備好成為神國子民將付的代價,就是為信仰受到逼迫。有心志按照主耶穌描述的八種天國品格追求的門徒有福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福音也不是。八福不是像天女散花一樣,沒有條件、不付代價地送給所有人。神要施恩給凡願意信靠的人。主耶穌提到的八種品格,就是屬天福分所會臨到的對象,同樣也是對願意成為天國子民的人當有的期許。不是進入天國的條件,而是身為天國子民,應當順從而活出的生命特質。願我們一同勉勵,讓主的心意在我們身上實現。

倪柝聲教導中關於成聖觀的探討

第一章 前言 倪柝聲為近代中國本土神學界影響重大的人物,他建立了華人界第一個具影響力的本色化教會。他留下來的文字著述豐富,其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可以說是《屬靈人》 [1] 。這書所提出的三元人觀的想法,雖然引起了讚賞與批評兩面的評價,直至今日其中的思想仍然深刻地影響中國教會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