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8日 星期五

「神蹟奇事」的爭議

holyspirit.jpg
「靈恩」的議題是近年來教會當中頗具爭議的話題之一。基督徒應該不應該追求「神蹟奇事」、「異像」、「神醫」等超自然現象,往往眾說紛云、爭論不休。因為這些爭議引起了教會中的不合,讓有些信徒因此而互不來往。況且「靈恩」的影響日益增大,在教會界逐漸流行起來。雖然題目很敏感,卻也是教會無可逃避的課題。
一般基督徒不會去否定「神蹟奇事」的存在,聖經中記載了耶穌及使徒都行過神蹟,歷史上「神蹟奇事」也沒有停過。只是沒有像初代教會時那麼普遍。神蹟是為了證實所傳的福音,確是出於神。在使徒時代,福音尚未被大眾接受、甚至被排擠、或迫害,神蹟確有必要。之後就逐漸減少,直到二十世紀初靈恩運動興起才又多起來。

教會對靈恩的追求的態度相當分岐,靈恩派是鼓勵信徒追求各種超自然的屬靈恩賜,包括說方言、翻方言、神醫、趕鬼、說預言。

傳統教會一般很提防靈恩的影響力進入教會,溫和的是不鼓勵,嚴格的是禁止。傳統教會之所以禁止靈恩的聚會,乃是因為它對信徒有極大的吸引力,而且在缺乏正確的教導之下,帶給教會相當大的混亂。

方言,醫病,擊倒,尚是小事,頂多只造成秩序的混亂。較多爭議的是說預言,很多人學習說預言,把人的私意以權威的口吻說出來,使聽到的人以為是聖靈的啟示而不知該順從或抗拒,甚至出現很多錯謬的預言。就算說中,給人的感受是驚訝其異能,並無帶給當事人重大的靈命更新。

在我自己待過的兩個教會,都有因為靈恩而造成一批信徒出去的事件,其中造成的不和與混亂,深深傷害教會。衝突的產生常在於有靈恩經歷的信徒,常會非常熱心把自己的經歷向未有經歷的人分享。而較保守的信徒會因對靈恩現象的不適應而產生疑惑,或對一些追求靈恩者不成熟的行為不信任,以至有排拒、或否定的態度。

我不會特別去排斥靈恩現象,因為聖經中找不到支持靈恩現象已經停止的說法。但我會特別謹慎,特別對某種靈恩追求出現一陣狂熱的時候。教會重要的工作不是追求表面的現象。而是在靈恩現象發生時,正確的解釋這現象。與其盡力圍堵,不如反思為何追求靈恩者比一般信徒更熱心服事、更願意奉獻。

有關聖靈的正確教導正是傳統教會較缺乏的。與其強調靈恩的缺點,不如正面的教導信徒更認識聖靈。例如:
· 讓真理的聖靈引導信徒更深認識基督,並祂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讓基督的名得到榮耀。
· 更深刻的經歷聖靈的同在,順服聖靈的引導,勝過罪惡的引誘,過一個得勝的生活。
· 靠著聖靈的大能,突破惡者堅固的營壘。放膽傳揚真道,使福音得以廣傳。

近年來靈恩教會在追求靈恩現象上也有很多的反省。與一些極端的團體劃清界線。揚棄一些只重經歷,卻在真理上認識不清的缺點。

個人認為,正確的認識聖靈的作為,更多有關屬靈恩賜的教導,更深刻的禱告,更活潑的敬拜。是教會應該追求的方向。

參考閱讀:
1. 當代靈恩現象的辨識
2. 眾說紛紜!我們當教導甚麼?靈恩問題探根(上)

2006年7月25日 星期二

憐憫的心

kidsgenicidesite1.jpg
在中時部落格讀到彭主編的一篇每日靈修「持守,我心尊主為大」。其中記述「標竿人生」作者華理克牧師(Rick Warren)的一個見證。

「華理克說,這本有18種語言的超級暢銷書,單單版稅就超過千萬美金以上,這也給他帶來名利雙收的試探,經過禱告後他作了一些決定:
1. 不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他和家人仍然住在已經住了十四年的房子、開已經開了六年的福特汽車,不買一般有錢人會買來象徵身分的東西;
2. 開始不從教會受薪,並將過去二十年的薪水奉獻回教會;
3. 成立三個慈善基金會,一為幫助愛滋病患者,一為培養傳道人(到任何國家培訓都自費),一為環球和平基金會;
4. 反轉什一奉獻的作法,奉獻百分之90,留下十分之一自己用。」
這則見證引起了讀者很多的討論。支持者認為他能在富足之時仍願意慷慨奉獻,不過富貴奢華的生活,是成功者好見證。批評者認為他太重視教會表面的增長,傳廉價的福音。

我並不認識華理克牧師,但早己讀過他的兩本暢銷書「直奔標竿」、及「標竿人生」。他的著作淺顯易懂,在神學上也是較保守的正派信仰。連非基督徒也有很多人讀他的書。

我一年半前讀完「標竿人生」,並利用四十週的時間在團契中討論。開始讀起來就放不下手。他指出人只有回到神面前才能知道一生的意義何在。其中最感動我的是第三十六天,華理克牧師描述他父親,在臨終的前一天,猶盡力掙扎起來禱告,口中不斷念著:「為耶穌多得一人」。這句父親的遺言己成了他一生的使命。反觀我們自己,我們有否在乎週圍人們的靈魂,是否願竭其所能的「為耶穌多得一人」。

去年夏天我與神學院同學一同參觀了華理克牧師的教會。在一個小山丘上,建築物很平凡,不比一般公司更華麗。這裏卻有兩萬五千名會眾,禮拜天分成四堂聚會,按照信徒對音樂的喜好,分成現代及傳統的會堂敬拜。講道則統一由大堂即時轉播。我看到教會的土地大部分是停車場,禮拜天有三十輛巴士來來回回接人,應是十分壯觀。

教會工作人員給我們簡介,不是宣傳教會成長的歷史,而是分享理念。他們看到共同的異象,神興起他們不止要祝福全美國的教會,更要關懷全世界有需要的人。少有人敢作這麼大的計畫。很多人都會作夢,「為神成就大事」。但他是一個願意認真看待夢想,並確實努力付諸實行的人。當他提出P.E.A.C.E.計畫時很多人不看好,笑他不切實際。這計畫包括五大方向:

P lant churches 建立教會
E quip leaders 訓練領袖
A ssist the poor 救助貧窮
C are for the sick 照顧病患
E ducate the next generation 教育下一代

這是聯合國都做不來的事,一個教會能做嗎?他是真的著手向自己教會發出挑戰,短期之內募到了初期需要的款項,並有計畫地大力培養僕人領袖。特別是全球P.E.A.C.E.計畫需要很多外族裔人士,他特別招募洛杉磯一帶,亞、非、西班牙裔的基督徒,希望這些人能被訓練成為宣教士,回到原居地從事福音的工作。

今日的基督徒最缺的不是偉大的計畫,而是願意獻身使命、並帶動同儕的僕人領袖。反觀我們華人教會,在社會服務上真要急起直追。台灣的慈濟在二十五年前只是位於花蓮小型的佛教組織。今日幾乎成了台灣慈善事業的代表。基督徒富足的人不在少數,只不過看我們要不要投身去做就是了。

身為一個普通的基督徒,我不敢夢想能成就什麼偉大的事功。但願意照著主耶穌的吩咐:「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願神祝福華理克牧師的P.E.A.C.E.計畫成功,帶動許多教會更看重自己對社會的責任。一個認真遵主命令,愛人靈魂的基督徒,是不會塞住憐憫的心的。

2006年7月24日 星期一

超越空間的牧養工作

Bulgaria_map.jpg
去年聖誕節我與二位弟兄踏上保加利亞的宣道之旅,去到了一個位於東歐的偏遠國度。那裏有一群華僑組成的小教會,二年來沒有牧師照顧,四位同工也缺乏經驗。我們遠在美國的普林斯頓,飛一趟要十五小時,沒法經常去探望他們,提供實質的幫助。那怎麼辦呢?不能放他們在那裏自生自滅。
幾個同工聚在一起禱告,一定要繼續支持這個教會,讓他們生存下去。如何能超越空間的阻隔推動牧養的工作呢?首先我們把本地每週日的主日崇拜錄影下來,製作成DVD,寄給他們。他們禮拜天就放我們主日的錄影來聚會。這樣兩年下來也撐過來了。

知道他們普遍在讀聖經上有許多看不懂的地方,一位我們這兒的陳弟兄志願每個禮拜六帶他們查聖經。相隔兩地怎麼查呢?他提議用網路電話。開始時效果不好,影像斷斷續續。今年來Skype有很大的改進。使得網路查經變得可能。半年來已經把舊約的摩西五經及大部分的歷史書查完了。每次差不多都有十個人,是全教會三分之一人數。這兩星期陳弟兄搬家。由我代課,與保加利亞弟兄姊妹網上重聚一同查經、一同禱告,好似又回到了他們中間,感覺真好。剛開始有點不習慣,對著電腦講話,看到他們在網的另一邊,聚精會神的聽,我就多加把勁、好好的講。一小時下來也講得全身是汗。結束之後,一起禱告、互道平安、約好下週網上再見。

掛上網路電話,感覺真奇妙。通訊的進步使得遠距查經變為可能,使得相隔重洋的教會肢體可以互相交流,通過視訊進行牧養的工作。使得我們這些不能經常外出的帶職事奉者,能實際實習牧養的操練。

如果我們遲疑不做,就永遠不知道以這種方式仍然可以進行宣道的事工。視訊畢竟無法替代人與人直接的交流的功能。親自跑一趟還是比通過電話來得真實懇切。但視訊電話補足了我們牧養不足的缺憾,使訓練遠方的同工每週查經的習慣成為可能。

歌羅西書一章二十八節說:「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科技的進步竟也能被使用成為宣道的工具。神真是宇宙間一切智慧的主宰。

2006年7月20日 星期四

隧道內的事件

Xizewang dam.jpg
在許多次與朋友談福音的時候,被人問起自己決定信耶穌的原因,我不曾經歷什麼特殊的事件,郤是走過一段漫長的路。若要說是什麼事促使我改變的,就不能不提這件隧道內的事件。


在決定信主之前我在教會晃了兩年,別人還以為我是基督徒,我自己心裏明白還沒有。 很多次的佈道會,聽了十分感動,但我卻用意志力壓下自己的感動,硬是不肯決志信主。但在被一位基督徒質問之下,我才認真的思考受洗的問題,最後作下決定受洗歸主。記下這個故事,故勵仍在猶豫中的朋友,認真思考,作下決定。

在大三的那年,一天晚上團契主席問我:「阿斗!你在這裏待了兩年了,為什麼還不受洗?」

我告訴他:「你別逼我。給我一點時間,讓我好好想一想。想通了自然會受洗。」
之後一個月內我每天晚上爬到宿舍屋頂禱告:「主啊!你若是要我相信你,請讓我感受到你的真實。」 一天一天過去,沒有特別的經歷,也沒有突然想通。

倒是一件事把我的心整個轉變過來。我對死亡有種莫名的恐懼,我小學一年級就夢見過親人死亡,也夢見過自己死亡。醒來之後心情非常不愉快。死亡像個黑影一樣,一日一日的逼近,想逃也逃不掉。

中學時讀朱自清的「匆匆」,心有戚戚焉。然而對生命短暫發出一聲喟嘆的朱自清,同樣的走進歷史的長流之中。想要抗拒,但沒有辦法。人一自呱呱落地就無法停止地邁向死亡。直到依依不捨地告別了人世的時刻來到。再來呢?就什麼也沒有了。這就是我二十歲前對生死的認知。

在禱告了一個月後的一天下午,我獨自走出校園。在隧道內親眼看見一個摩托車騎士撞死了一隻貓。當場血肉模糊。該騎士看了一眼就頭也不回的走了。我的心有點氣憤,「撞死了貓,也不管嗎?真是夠沒良心的!」
再一想,只是一隻貓,算得了什麼呢?

那不對呀,一個死的人,跟死的貓有什麼差別呢?只不過是一大團肉跟一小團肉的差別罷了。生前雄心壯志,為家庭事業打拼,不就在追求人生的價值嗎?在眾人面前追求肯定,為親友所敬愛,不就在成全一生所羨慕的理想嗎?然而這一切在走進死亡的那一刻,瞬間消失無蹤。接下來就是一片漆黑。那又為什麼在這個漆黑之前,我要把人生妝扮得多釆多姿呢?生前的轟轟烈烈又有什麼意義呢?

在情感上我很難跨過這個斷層。我不能接受此生的所做所為在永恆中是沒有意義的想法。我感受到上帝在天上看著我,我今天在地上活著的每一刻在衪面前都有意義。今天有一口氣在,按神的心意好好活著,有一天我要回到衪那裏去,衪要把更大的事交給我做。

你可以說我天真、幻想。這確是我每日生活的態度,在地上的每一日是為了將來回到神面前的訓練。我是抓緊了每一天在訓練自己,不單今生才能要發揮出來。將來到天上這些都不是白費的。

第一次感受到神的靈在我的心中動工,叫我克服心中的恐懼,回頭把貓給埋了。這不是依我本性所願意去做的。

當夜我跳著回到宿舍,告訴團契主席我要受洗了。 心中洋溢著重擔放下後的喜樂。

人生路上,多次走錯。
不堪回首,許多委曲白白受。
只恨不能早識主,一生指引不悔路。

若不是團契主席直接了當問我信仰的問題。我可能一直在信仰的門外晃。
今天我也學我的團契主席,偶而會問聽福音的朋友,「要不要認真的考慮,相信耶穌?」不見得都會有回應,但我深信神自己會作工的。

2006年7月8日 星期六

無名的傳道人

BianYunBo.jpg
邊雲波弟兄是一位華人教會界非常資深的傳道人。六十年前他才是大學三年級的學生,決心獻身為主傳道。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獻給無名的傳道人」鼓舞了許多在戰火的蹂躪下掙扎的基督徒,為主犧牲、忠心傳道。我早就久仰他的大名,只不知他在哪裏?


一九九六年第一次在麻州退修會中見到他,那時他剛從中國遷居美國,與兒子住在底特律。被他會中信息所感動,尤其難忘的是他生命的經歷,與服事主到底的決心。後來又見過幾次面,與他一同禱告,每次都得到很大的激勵。二○○三年在普林斯頓退修會中重逢,被他信息中的一句話所感動:「國內的基督徒是背著十架走窄路,許多海外的基督徒卻像是坐著花轎進天堂。」他擔心福音的棒子後繼無人。我心被聖靈感動,願意接下福音的棒子,獻上自己為主所用。我那時正逢人生的關卡,因工作的因素必須與家人分居兩處,卻也是經歷神的恩典最大的一年。

今年六月再次見到邊伯伯,他的身體大不如前。在二○○三年底他各處奔波講道,操勞過度,在澳州突發重病,昏迷二十天。其間醫生三次發出病危通知,預測活不過六小時。沒想到神的恩典臨到,讓他走過死陰的幽谷,又再活過來。他笑稱:神大概認為還有人生的功課沒有學完,又再多給他幾年的歲月。

我這次負責接待他,才有機會進一步觀察他的言行,也感受到有太多東西可以從他身上學習的。起初我不知他的身體狀況,把他安排到一間二樓的房間,他上上下下非常吃力。我發現他每走二、三台階就要停下來喘氣,像極了我父親晚年時的樣子。醫生說他右肺整個已經失去功能了。我趕緊通知大會主席,幫他換到一個有電梯的房間,省得爬上爬下辛苦。他講道時,每講到句子結尾都覺得氣不夠。我在台下一直為他禱告,希望他不要身體吃不消。我建議他坐著講,他堅持不要。他說:「我一到台上就有源源不竭的力量,一下台就感到非常疲累。」我知道他是為了要講道,是用意志力硬橕著。為了節省他體力,免得往返餐廳奔波,我與同工輪流把飯送到他房間。他非常感謝,並邀我與他一同進餐。聽到他有感而發的一句話:「我的身體真的沒有用了,不知能再為主跑幾年,神國的使命就靠你們了。」我望著自己,想著同工們,心中百感交集。

三天平安的過去了,我接待的工作算是達成任務。臨行他送我一本親自簽名的詩集「殘詩拾零」,我回房馬上就讀了起來,愛不釋手。特別是服事了三天之後,他親自贈送的紀念品,更是彌足珍貴。

送他到機場,他打發我快走。深深擁抱互道珍重。手中拿著他送的詩集,見他在風燭殘年之際,仍拖著病弱的身體為主踽踽獨行。正如像他詩中所說的:「是自己的腳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不知何時才能再見他。願他身體健康,繼續為神所使用。

2006年7月5日 星期三

成為聖潔,合乎主用


去年我們團契花了四十個禮拜研讀標竿人生這本書,從書中看到一個主題:每個人都在神永恆的計畫中有分,人生最大的目的就是活出神計畫中我們所要扮演的角色。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才能被重視,能夠充分的發揮出來。每個基督徒也都希望能為神所用。怎麼樣的人才能為神所用呢?

為神所用的必要條件就是聖潔。聖潔是神對每個基督徒的品格的要求,每一個認真的基督徒都會把成聖當成一生的目標。可是從我們的經驗中看到,在實際的生活中要活出聖潔的標準不是件容易的事。每一天在主面前省察自己總是有許多大大小小的事不討神的喜悅。既然成聖如此困難,我們這輩子有可能做到嗎?如果做不到,到底還應不應該繼續追求呢?有的人失敗了太多次,為了減少內心的挫折感,乾脆不再追求,好像聖經中不曾提到過一樣。把對聖潔的教導當作是唱高調。既然做不到,不如不提。這絕對不符合神的心意。聖經中多次提到神是聖潔的,衪也要求我們成為聖潔。如果想要認真追求聖潔,那又如何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活出來呢?這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尤其生活在這道德敗壞的世界,持守聖潔的生活要花更大的代價。我們身為服事神的人,要怎麼辦呢?要隨波逐流嗎?還是立志為主謹守、保持聖潔?

今天我將以「成為聖潔,合乎主用」為主題,與大家一同研讀《提後》2:19~26,思想保羅如何勉勵提摩太,作一個聖潔的僕人,進而為神所重用。

當時以弗所教會的背景
在看這段經文前我們先來看當時的背景。提摩太後書是保羅寫給他屬靈的兒子提摩太的一封信。以弗所教會是使徒保羅自己所建立的。當時的基督徒被羅馬皇帝尼祿大大迫害,保羅第二次被捉拿下監,提摩太在以弗所作長老。保羅對身為牧者的提摩太提出許多勸勉。當時的以弗所面對內外雙重的困難:對外受到苦難與逼迫、對內面對異端的混亂。
 外部的逼迫:從《提後》1:6~8我們看到保羅正被囚在獄中,外界的逼迫正臨到教會。他勉勵提摩太要存著剛強、仁愛、謹守的心。為福音的緣故與他同受苦難。
 內部的混亂:《提後》2:15則提到流行在教會中錯誤的教導,混亂了真道。保羅要提摩太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義分解真理的道。

當時教會存在的爭論是什麼呢?教會中的兩個假教師,許米乃和腓理徒傳講錯誤的教導,敗壞許多人的信心。他們說復活的事已過(提後2:17~18)。這裏的復活並不是指耶穌的復活,而是指信主的人將來肉身要復活說的。「已過」原是已經成就的意思。當時這些人說復活的事已過,認為靈性上的復活在信主時已經成就了。實際他們並不相信身體將會復活。這種想法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也提到過。所以保羅才嚴厲的駁斥他們:「因為死人若不復活,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林前15: 16)

關於復活的事是主耶穌和使徒們所親自教導的,耶穌在世上的時候很清楚地對人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11:25)。我們身體有一天也要復活,與主同在。不信身體的復活,就是否定了基督復活的大能,是違背真理的說法。今日的新派神學對復活的講法和他們差不多。他們說:復活就是信主重生的經驗,信主得救就是主復活在信徒心裏了,他們對將來身體復活不存任何盼望。這些人以為自已反正已經得救,已經完全了,從比就可以百毒不侵。對罪惡的引誘不當一回事,也沒有決心認真的對付罪惡、保持聖潔。有關救贖的成就,神學上存在著一種張力。救贖是已經開始了,但尚未完全成就(already but not yet)。我們在地位上雖然已經得到聖潔,但同時也要繼續追求實際行為上的聖潔。上面所引的經節很清楚地給我們看見,復活並不是已經過去的事,乃是指著將來的事。這些傳異端的人,給人錯誤的安全感,以為反正靈裏已經復活了,身體的復活是不可能的,也沒必要追求聖潔的生活。他們的教訓影響了好些人的信心。

整段經文結構分析
《提後》2:19-26分成二個段落,是保羅用比喻來勉勵提摩太,如何做個忠心服事主的人。分別是潔淨的器皿、及溫柔的僕人。
1. 《提後》2:19是一句連接的句子。第一個字然而連接了前段教會紛爭的現況,及教會穩固的根基。雖然教會中有敗壞人信心的紛爭,然而神在教會中仍揀選屬衪的人。他們是神所知道的,而且這些屬神的人必須離開不義的行為。
2. 接下來保羅教導怎麼離開不義的行為。本節《提後》2:20則以貴重及卑賤器皿的不同用途來作對比。《提後》2:21推論一個選擇自潔的人才能為主用。
3. 《提後》2:22用命令語氣來勸勉提摩太逃避少年的私慾。
4. 最後一段回到教會存在的爭論,勉提摩太不可爭競,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提後》2:23~26
整段經文有四個主要的動詞:離開不義、脫離卑賤、逃避私慾、棄絕爭競。四句話的動詞都是離開或是分別的意思,正好都與「聖潔」這重點有關,聖潔的意義就是「離開罪惡、分別為聖」之義。以下將從四個方面詳細討論「聖潔」這主題。

教會的印記在與罪惡分別
許米乃和腓理徒偏離了真道,教會卻沒有因此而垮下。《提後》2:19說:「然而神堅固的根基立住了。」雖然這些假師傅的教訓能叫人受迷惑,但是他們只能迷惑信心沒有根基的人。教會當中必然有一些真正有生命,真正與基督連結的基督徒,他們是基督身體一部分,不會輕易受他們的迷惑。教會的根基已經立住了,神把教會放在耶穌基督這磐石上(林前3:11),不是這些異端的工作所能破壞的。

凡屬主的人都有聖靈的印記在他們身上。這印記就是本節經文所說的兩句話:「主認識誰是他的人」、和「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這段經文出自《民數記》16:3~5。當時以色列的領袖可拉不服摩西的領導,「聚集攻擊摩西、亞倫,說:你們擅自專權!全會眾個個既是聖潔,耶和華也在他們中間,你們為甚麼自高,超過耶和華的會眾呢?摩西聽見這話就俯伏在地,對可拉和他一黨的人說:到了早晨,耶和華必指示誰是屬他的,誰是聖潔的,就叫誰親近他;他所揀選的是誰,必叫誰親近他。」當他們一同站在神面前獻祭時,神使地開口,把可拉黨人和一切屬他們的都吞下去,叫他們活活的墜落陰間。」從這段經文中我們知道,不必為教會裏面存在傳異端的假教師心懷不平,也不要因爲假師傅敗德的行為而灰心跌倒,神知道誰是屬祂的。

教會印記第一個層面就是:「主認識誰是他的人。」凡屬主的人都有聖靈的印記在他們身上。教會是屬主人的團體,也有聖靈的印記。因爲聖靈是住在教會裏面,教會被建造成為主的聖殿。雖然假師傅混亂真道,在人看來,很難分辨誰是真、誰是假,但在主面前就無所遁形,凡屬祂的人祂必保護到底,背逆神的人難逃神的懲罰。

教會印記的另一個層面就是:「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自稱屬神的人應該在行為上活出聖潔的生活來。如果口裏承認自己是屬主的人,但所說所講的卻是敗壞人信心的教導,這人不是真正屬主的人。我們行事為人的基礎在於對神的信心,如果在信仰上都偏離了神的道路,在生活行爲上也必定會做出不義的事情。屬神的人一定要與罪分別開來。《林後》6:17~18「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保羅要提摩大以離開不義顯明自己是屬神的人。

在二千年的教會歷史中,離經叛道的事從來就沒少過。但花樣不管怎樣變,不出幾種類型:不是懷疑耶穌的神性,就是懷疑聖經的真確性。近幾十年以來自由派思潮衝擊著人類社會,它不只成為學術界的主流、整個西方社會從上到下充滿了反傳統、反權威的聲音。連基督教界也深受影響,有名的神學院一個一個倒向自由派神學。美國社會從一個以基督教思想為立國精神的社會,轉變成為一個世俗化的社會。每次選舉同性戀議題就成為保守與自由兩大陣營爭論的焦點。同性戀團體不斷進逼,教會在這場思想戰爭上逐漸失守。明顯的變化在近幾年的事件表現出來:美國聖公會2003年任命了一名公開同性戀者Gene Robinson爲New Hampshire主教。美國長老會也決議批准同性戀者擔任教職。從舊約到新約,整本聖經都明明的指出,同性戀的性行為違反神的旨意,根本不合乎聖經的原則。摩西在《利未記》18:22中記述:「不可與男人苟合,像與女人一樣,這本是可憎惡的。」使徒保羅在《羅馬書》1:26~27也說:「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這些經文都是非常清楚對同性戀行為的責備。自由派神學家發展出的「同志神學」卻能避開這些明白的教導,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他們也稱自己是基督徒,也稱自己相信聖經。但對解釋聖經的態度與福音派完全不同。他們第一個先否定聖經的權威。我們相信聖經是神所默示的,完全沒有錯誤。他們卻認為聖經不是上帝寫的,是人的作品,在千百年的歷史中,經過教會召開會議整理出來的。其次他們用時代的變遷,指出有些教導已經過時了。用這個方法巧妙的避開許多清楚的教導。如同性戀在上述經文中明明指出是罪,他們卻說那些譴責只限於當時異教祭禮中的同性戀行為,不是指今天的同性戀。這不是正確的解經方式。

《提後》2:15說:「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也就是解經一定要尊重原文直接而清楚的意思。不要自己先有一套成見,卻扭曲作者原來的意思,來配合自己的想法。「同志神學」的解經就是很典型曲解經文的例子,直接而清楚的道路不走,卻要閃閃躲躲,走迂迴曲折的小路。正面的意思都可以解成反的,連作者的原意都不尊重,按著正意解經竟然變成了隨心所欲,難怪許多的信心因他們而跌倒。雖然自由派神學在學術界得勢於一時,主終究要顯明出到底誰才符合祂的心意。他們的行為正要顯明他們的本質,是出於神或出於仇敵。我不相信一個自己都深陷同性戀的牧者,如何能教導門徒十誡中的不要姦淫。如果牧者自己在聖潔的生活上都有虧欠,如何要求會眾聖潔。

今天的神學界有許多混亂真道的錯誤思想,但神知道誰是屬祂的,有一天終究要把屬祂的人顯明出來。屬祂的人身上有明顯的印記,憑這印記就可以把真假的信徒分別出來。這印記有兩個層面:一是出於神主動的揀選,「主認識誰是他的人」。一是出於信徒回應神而表現出聖潔的行為,「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以下的經文都是繼續「離開不義」這主題來發揮的。

脫離卑賤,成為聖潔
《提後》2:20節的經文是以大戶人家的各類「器皿」,來比喻神的國裏的各種僕人。有的人能為神所用,有的人神卻無法用。器皿的價值是為人所用。合用、好用的它的價值就高、反之則只能收藏在一邊用不著。什麼是合用的器皿呢?貴重的器皿在乎的是清潔,污穢的器皿不可能有高貴的用途。舉個例子。在我唸大二的那年寒假,我提早回到學校上課。宿舍開了,餐廳卻沒有開。我還沒吃飯,肚子非常餓。想走到外面去吃,但晚飯時間已過,餐廳都收攤了。還好我找出了三包方便麵,正好解決我沒東西吃的問題,又發愁哪來這麼大的碗。心裏靈機一動,看到地上的洗臉盆,湊合著用吧!我將三包方便麵放盆裏,加滿了熱水。哇!滿屋子麵香。正準備大吃一頓。我的同學看到了,問我在幹什麼?我說吃麵呀!要不要來一碗。他連忙搖頭,因為他看過我用這盆洗腳。他給我下了個評語:「白天用盆來洗腳,晚上用盆來吃麵。」你可以看出來我這行為的不合理之處了吧。一個器皿已經被當作污穢的用途,它就不能再拿來當作高貴的器皿來使用。同樣的神也不能用一個沾染污穢的僕人,在聖潔的事工中服事衪。

有時我們會誤會這句話的意思,把貴重和卑賤解釋成恩賜的高低。以為神所用的人都是有恩賜的人,他們大概都是貴重的器皿。而我什麼恩賜都沒有,只能作個卑賤的器皿,被神擺在一邊了。這裏從來沒有用恩賜來決定器皿的高貴或卑賤。器皿能不能合神所用,完全在乎它是否潔淨。而每一個願意保持自身聖潔的人,都是神眼中貴重的器皿。我們可能恩賜不足,可是神仍然能用我們,只要我們有顆追求聖潔的心志。

為什麼自潔才能作合主用的器皿?神之所以不用污穢的器皿,乃因為祂是聖潔的。
神在《利未記》11:45說:「我是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耶和華,要作你們的神;所以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我們被神從萬民中召出來成為神的子民,是要我們與衪的聖潔有分。如果我們仍在罪惡中,仍然與不信的人沒有分別。就完全失掉了神子民的身分。《希伯來書》12:14說:「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有罪的人無法親近聖潔的神。大祭司每年一次進入至聖所前,先要為自己獻祭贖罪。如果自己的罪沒有得贖,冒然進入至聖所,是冒犯神的行為,將被神擊殺。以色列民每次在爭戰之前,一定要先除去不潔之物,表示與過去的罪惡斷絕關係,神才能與他們同在。從神聖潔的屬性我們可以知道,他對我們這些願意服事祂的人也有個要求,就是聖潔。

什麼是自潔?提後2:21中「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自潔」這個字在新約只用兩次,除了本節以外,另一處在林前5:7「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這裏的「除淨」與「自潔」是同一個字,就是清除洗淨的意思。把舊酵除淨是什麼意思呢?以色列人在除酵節的時候,要把一切的舊酵都除盡。代表著去除邪惡的習性,保持正直的行為。逾越節與除酵節是同時,逾越節為的是記念以色列人逃離埃及時羔羊被殺代替長子。除酵節的意義是除去污穢、保持聖潔。基督已經為贖我的罪而死﹐所以我們這些罪得赦免之人更要保持聖潔﹐榮耀主名。

我們怎麼樣才能自潔呢?如果認為憑着一己的修養就能達到聖潔的地步﹐這樣的想法可以說是太天真了。保羅在腓立比書中說:「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我們必須要有自知之明,無論我們再怎麼修養,都無法達到神要求的標準。神也從來沒有要求我們靠自己的力量來成聖。若不是靠着耶穌基督的血洗淨我們的罪,任憑我們再努力也是白費功夫。要潔淨自己,我們唯有回到神的面前懇求衪赦免我們的罪。同時也願意運用我們的意志,順服聖靈的管制,對付自己罪惡的習性。成聖的道路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潔淨與對付中經過,直到有一天我們回到神面前,才得以完全。雖然我們在地上無法達到完全﹐但千萬不要因此而灰心失望。神也不會像一個嚴厲的父親一樣,整天拿着放大鏡在我們背後挑毛病。神要的不是行為上的完美無瑕﹐我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神看重的是動機上的純正。也就是在意志上願意讓神來潔淨自己。本節中所說的「自潔,脫離卑賤」就是表示自己必須要先要有一顆願意的心,讓基督潔淨我們的罪惡。同時也接受聖靈在我們身上動工,約束我們﹐警戒我們﹐才可能一步一步走上成聖的道路。如果我們不願回到神面前,罪也永遠得不到潔淨,成聖也永遠是遙遙無期。

此處的「脫離卑賤的事」又是指什麼呢?這「卑賤的事」與上一節卑賤的器皿相關。與尊貴相對,卑賤指的是一切不潔與污穢。包括真理上的偏差與道德上的敗壞。真理上的偏差就像前面所說的許米乃和腓理徒,離棄了真道,進到了不敬虔的地步。在真理上不堅守真道,掉以輕心,很容易也會導致道德上的敗壞。就是行一些和信徒身分、體統不相稱的事;就如3:2~4節提到的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等一切不體面、不光明的事都是卑賤的事。如果脫離這些事,我們就能作貴重的器皿,神才能用我們行各樣的善事。我們必須先被主潔淨,除去罪惡、卑賤的事、肉體的愛好、自私的意念;這樣才能專一的順服主的旨意,行神所要我們行的善事。

聖潔是神對信徒的普遍要求,身為一個有心服事神的人,應該有更高的聖潔標準。因為他所服事的是聖潔的神,行為上的污點不再是他個人的事,更影響到神的榮耀。過去的教會歷史中出現了一些令人痛心的醜聞。一件醜聞對福音傳播的破壞力,大過外界的逼迫許多倍。教會在歷史上不曾被逼迫打倒,卻因一兩件教會內部的醜聞,絆倒了千萬人的信心。有些非常有恩賜的僕人,卻因道德上的污點整個一生完全毀掉。Jim Bakker的事件就是一個很好例子。

Jim Bakker牧師曾是美國一個非常有名的傳道人、電視佈道家及大型福音機構的負責人,但因捲入一樁性醜聞案及被控貪污、詐欺等罪名,他最後不但失去了自己親手所建立的媒體王國而鎯鐺入獄,也幾乎毀他的一生。80年代末,他在美國南卡州創辦了「美國傳承會」,並擔任該會總裁。當時的事工,包括了一佔地四平方英里的退修中心,當中有500個房間的豪華旅館、餐廳、地下街、號稱全國第三大的主題遊樂園,每年吸引了近幾十萬人到該中心造訪。此外,他與太太Tammy所主持的電視節目「PTL俱樂部」,不但在美國,也在世界各地播放。吸引了一千四百萬戶的家庭收看該節目。 對Jim而言,這應該是人生事業顛峰,功成名就的一刻,但就在這時候,誘惑、試探與攻擊也隨之臨到。

首先是他的太太Tammy與一位福音歌手有曖昧關係,讓他戴上綠帽,他在報復太太不忠的心態下,透過朋友的安排,與一位21歲的女人發生一夜情,但不幸的是,這件醜聞在五年後被那女人揭發,終究紙包不住火,無法隱藏。而在同時,他的機構內部也發生權力鬥爭,他被控訴在擔任機構總裁期間,從該會股東中,非法集資一億五千八百多萬美元。1988年8月他被正式判服刑四十五年,後減刑為十八年,關入了監獄。他成了身敗名裂、妻離子散、一無所有的人。

在獄中的五年囚禁生涯,讓他有機會安靜反思,也讓他有更多時間閱讀聖經。他就在反思與讀經當中,醒悟到自己過去所做的一切,都錯了,因而在悔改中寫了一本《我錯了》的書。在經歷了人情的冷暖後,他學會如何去赦免自己也赦免他人,最後再次從跌倒之處爬起來為神所用。雖然最後仍失去了他的「王國」和妻子,但神仍讓他重新站起來,成為許多人的警惕。

當他入獄,許多人都離開他,與他亟力撇清關係時,神仍為他預備了幾位天使,如葛理翰牧師的家族,常去獄中探望他,鼓勵他。在他最落魄的時候,葛理翰握著他的手說:「Jim Bakker,my brother!」在他假釋之後,沒人願意理他。葛理翰給了他一部舊車,為他租了一個公寓,並給他事奉的機會。雪中送炭的行為讓他看到了患難中仍能見真情,在神的家中仍有接納罪人的愛。雖經歷牢獄羞辱及人的棄絕,但神仍有慈悲與憐憫,讓他再次成為其他跌倒之人的幫助。

Jim在性方面所犯的罪,雖然僅是一時的衝動,但仍難逃神的眼目。他沒想到五年後,該女子仍會以此為威脅。聖經說,隱藏的事,沒有不顯露出來的。雖然他的同工要幫他用錢擺平,但卻發覺欲蓋彌彰,最後花了錢仍然無法消災。這事提醒我們: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我們生活中的每個一小罪,都難逃離神的眼目,為了隱藏犯罪,以謊言來遮蓋,結果卻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他在獄中才第一次好好的讀了一遍聖經,才發現自己對聖經的錯誤理解,以致把耶穌的話全教導錯了。多年來,他只傳講人們喜歡聽的『成功神學』,教導信徒只要向神求,就可以擁有成功、財富、健康。於是跟隨他的人將心思放在追求物質上面,反倒忽略了靜下心來親近神。他從春風得意的高峰,跌到眾叛親離的低谷,令他醒悟人生中充滿了許多不如意。在自己親自經歷苦難以後,他才明白苦難也是人生的一部份,後悔以前傳講「神要你富足」的虛假信息。真理上的錯誤,必然導引到錯誤的行為。多少跟隨他的信徒被帶到錯誤的道路,真是可怕。

從上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聖潔對服事神的人是何等重要。忽視對聖潔的追求不止讓我們失去了與神緊密的關係,也在人面前虧損了神的榮耀。不僅服事沒有果效,反成了不信神的人的笑柄。

逃避私慾,追求公義
困此保羅在此明白的向提摩太提出正反兩面的要求。反面的是:「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正面的是:「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什麼是少年的私慾?少年人的特性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凡為滿足自我中心的慾望,如:狂妄自大、縱情聲色、意氣用事、自私自利、貪圖享受,都可算是少年的私慾。這些正好與公義、信德、仁愛、和平等德行相反。不單是少年人容易有這些毛病。對名利、聲色、享受的追求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不斷吸引我們。就如Jim Bakker的例子,他最初可能只是有一個為神作大事的野心。接著就羨慕當一個成功的佈道家,這就是名的追求。有了名聲後,他再想追求財富與享受。當他名利雙收了之後,就不以平穩的婚姻生活為滿足,在婚外尋求更刺激的關係。私慾的追求是一個永遠無法填滿的無底洞。當得到眼前的滿足,又轉眼企求更大的刺激。如果不能及早認清這個事實,遲早要在慾望的深淵中賠掉自己一生的歲月。

以下是對付私慾的辦法﹕
1. 逃避私慾,走為上策:當明白了私慾的本質,就不會再去與它糾纏不清了。遠遠的逃避私慾的纏擾是最聰明的辦法。知道自己貪財就不要接觸大筆的金錢。知道自己好色就不要走到會引誘自己犯罪的地方。不要對自己太有信心,我們應該要有自知之明。把自己暴露在引誘之下等於鼓勵自己去犯罪。很多跌倒的人,都是對自己太有信心的人。要趁還可以逃避的時候趕快逃跑。不要等到掉下去之從跑都跑不掉。
2. 屬靈同伴,相互監督:另一個逃避私慾的辦法就是找到忠心的屬靈同伴,相互守望。人在沒人監督的時候最容被魔鬼引誘而犯罪。這就是為什麼保羅要提摩太「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追求聖潔不是單獨的行動,乃是與真心愛主的屬靈同伴共同追求。當我們落入試探的時候,屬靈同伴及時的提醒,能把我們從犯罪的邊緣拉回來。消極方面屬靈同伴可以互相監督逃避私慾。積極方面可以相互鼓勵追求良好的德行。使我們在追求成聖的道路上彼此打氣,不覺孤單。

葛理翰每次出外佈道,當妻子不在身邊的時候,絕不單獨住在旅館房間,一定會遨請弟兄與他同住一間。為什麼呢?一方面避免落人把柄、遭別人陷害。一方面也是不給魔鬼留地步。以他這麼高的地位,沒人敢過問他的私生活。沒人監督就容易掉入罪中,所以他要把自己的私生活開放在人面前,讓眾人一同監督,以約束自己,無論公開或私下的場合都不去犯罪。前總統柯林在白宮辦公室內發生與女實習生的醜聞,就是他知道自己貴為總統,沒人敢管他在辦公室內的行為,才敢膽大妄為。如果願意學學葛理翰,辦公室中永遠坐著一個男秘書,也不會落到差點被彈劾的地步。

棄絕爭競,溫柔勸戒
前面我們討論到追求聖潔,所要逃避的是不義、卑賤、和私慾,這些可歸類為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接下來我們要談到的是棄絕爭競。爭競出自於今生的驕傲,是從爭風吃醋的心激發出來的。我們有時會無形之中與他人競爭,為想要表現出比人更強,有種要把別人比下去的心態。要追求聖潔必須棄絕這種爭競的心。

在二十三節以後,保羅把比喻從潔淨的器皿轉到了溫柔的僕人。信息在這又跳回前段,討論教會中存在爭議的現象。身為主的僕人如所面對這些相爭的事呢?保羅在二十三節中說:「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這與十四節的「不可為言語爭辯」與十六節的「遠避世俗的虛談。」指的都是類似的爭論。保羅所勸阻的爭辯並不是指關乎真理的論述﹐而是一些強詞奪理的口舌之爭﹐或內容無憑無據的八卦言論。這些爭辯﹐言詞的爭議蓋過真理﹐最後淪為意氣之爭。真理沒有越辯越明,反而越爭越混亂。沒有任何建設性,反而敗壞聽到的人。主的僕人應該極力避免陷入此種爭論之中。

這裏保羅寫信的對象雖然是教會的長老,可是信息與我們每個服事主的人都切切相關。所有信徒都在某種程度上分擔教會部分的牧養責任。你可能牧養的只是身邊的比自己幼小的弟兄或姊妹。或者是僅是家中的孩子。這段經文不是單單適用於教會的牧者,也都是針對我們這些小牧人說的。

為何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呢?因為傳道人的責任在於教導真理,勸誡弟兄,把迷羊再帶回羊圈。既然在爭論中無法平心靜氣的教導真理,辯論就淪為各說各話,沒有意義了。身為牧養群羊的傳道人,卻陷入與羊爭競的情況中,造成的影響是惡劣的。不單真理被掩蓋,反而讓牧者與群羊間產生了緊張的關係。更不利於教會牧養的工作。保羅吩咐身為牧者的提摩太:「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提後2:24)這是所有主的僕人該有的態度。

牧者若遇到爭論的情況,該怎麼處理呢?二十五節說出,應用溫柔勸誡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的目的。乃是盼望他有個悔改的心,明白真道。我們都曾自以為是、抵擋真理,在神眼裏一無可取。然而主白白赦免了我的罪。主也希望罪人悔改,不願他沉淪。當以牧者的愛心勸戒那走偏的人,給他回頭的機會。讓神在他心中動工、使他受感動而悔改。我們不用動血氣、不用激烈惡毒話語,因爲恐怕我們自己動了血氣、用了惡毒話語,結果神的靈沒有機會在他心中作工,反而讓他失去了悔改的機會。

並不是所有的爭論都要一味忍讓﹐如果是關乎危害福音真理的錯誤教導﹐我們不能稍有一點妥協;要準確地指出他們教訓的錯誤之外,我們還當用柔和的態度把真道解明出來,盼望其中有人因此悔改。基督徒的目的在將人心奪回﹐並不是要跟人爭競,也不在贏得辯論;而是要使真理的亮光被宣揚出去。

在我原來麻州教會的一位何牧師,在他身上發生的一件事令我相當感動。主日中午大家都在餐廳吃飯。就聽到一位弟兄怒氣沖沖地指著牧師大罵:「你以為你是誰啊?你是神啊?」全教會都靜下來,驚訝的朝著牧師的方向看去。我也走上前去,想知道是怎麼回事。才知道這位弟兄寄給何牧師兩封電子郵件,何牧師只回了一封。
這位弟兄認為牧師瞧不起他,所以怒火中燒大發脾氣。只看見何牧師低著頭不語,繼續吃飯,我想他在這種情況,飯在口裏大概也吞不下去。這事在我心中的印象非常深刻,也讓我非常佩服何牧師的度量。今年一起去短宣的時候,我把握機會問起這件事,他還記得。我問:「當初為什麼不當場解釋清楚呢?別人還以為你理虧默認了。」他回答:「當場解釋只能讓那位弟兄更加發怒,既然不能解決問題又何必講呢?況且全教會的弟兄姊妹都在看,如果一個傳道人與弟兄在教會裏吵起來了,我這個傳道人怎麼當得下去呢?」我心中有個感慨,這件事若發生在我身上,我還真做不到啊。

有時候我們太在乎辯論的輸贏,彷彿辯輸了表示我低人一等,就會很沒面子。如果站在牧養的立場,卻是倒過來看。屬靈上越成熟的人越擔當屬靈上幼稚的人的軟弱,困為成熟的人有足夠的身量能承受誤解,而幼稚的人遭到誤解恐怕就要跌倒了。所以成熟的人千萬不要為爭贏而強辯,以免贏了辯論,輸了人心。

我過去信主之前就是這麼一個不成熟的人,常常得罪傳道人。還好我遇到一位傳道人常常辯輸我。我還清楚的記得這位帶我信主的傳道人,她是校園團契的輔導劉姊。她的話不多,但可感受到她信心的堅定、與對人的真誠。她讓我發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並沒有不悅。她也沒有提供精闢的解答,有時還要容忍我無禮的頂撞。有一次我參加冬令會﹐會中的主題就是成為主的器皿。討論的經文就是今天所讀的這幾節經文。我當時對基督徒要成為神合用的器皿無法理解。對她的說法發出強烈的質疑﹕「我們明明是有主見的人﹐為什麼要當無法自主的器皿。難道神要我們都變成器皿﹐再去帶領更多的人成為器皿﹖」我當時問話的語氣有點無禮﹐聽在她這帶我信主的傳道人耳中更是難以接受。她當時被我氣得心中激動﹐但沒有跟我爭論﹐只說出了﹕「這只是個比喻。」就再說不出話來。我惹她發怒﹐心裏也很難過﹐不過仍然自信我的想法沒錯。

一天的下午﹐營會有個獻詩﹐獻唱的人是全體的傳道人。我看到了四、五十歲的大哥、大姊們以敬虔的心唱出了這首歌。歌詞是﹕

全獻在壇上,主耶穌,我聽從你召呼,
我知某處主能用我,我要全獻與主。
完全為你,完全為你,你曾為我完全捨己;
以主美旨作我心志,親愛救主,我活著為你。

我無法忘記他們唱的時候臉上榮耀的表情。我看到一群把自己獻在壇上的傳道人。他們之中有中國人﹐有美國人,大部分是沒有結婚的姊妹。這首歌完全是她們一生的寫照。年紀大我們二、三十歲了﹐為什麼要帶我們這些不懂事的年輕人來參加冬令會。還要忍受我無禮的頂撞。這首歌已經給了答案了﹐完全為了主的緣故。若不是主的呼召,誰甘願捨下世上的榮華富貴,成為主的器皿呢?劉姊沒有什麼滔滔的口才來說服我﹐卻用她活出的生命來向我說話。
我剛硬的心屈服了下來﹐當初的問題變得何等的微不足道。我這個頂撞的人卻被她的生命的見證所挽回來。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個器皿﹐就是我當初所輕視的。但我不再害怕喪失了自主權﹐因將生命交在主的手裏﹐比我緊緊抓在手中更妥當。他比我更清楚如何來使用自己的一生是最有價值的。這首歌也常在我心中響起﹕「我知某處主能用我,我要全獻與主。」成為主的器皿真是好的無比。

結論
追求聖潔、不要灰心:弟兄姊妹們你在追求聖潔的道路上跌倒過嗎?我是一在的跌倒、吃盡了苦頭。心裏有時會有放棄的念頭。「反正再追也追不到。算了吧!」我的心裏真是苦啊,我向主禱告:「主啊!為什麼不叫我們一下就成聖,也省得常常到你面前來慚悔。」主沒有讓我一下就成為完全,卻叫我看到自己的軟弱,需要常常靠主的寶血來潔淨。每次在向主認罪之後,心裏得到真正的釋放。主沒有離開我、祂也沒有放棄我。祂要我每一天倚靠聖靈的能力,對付心中的罪惡。成聖的道路雖然難走,卻處處看到主的恩典。弟兄姊妹讓我們不要灰心,一起來走這榮耀的道路。

成為器皿、為主所用:你曾有這樣的想法嗎?「我很想服事主、可是主的標準太高了,我永遠也達不到。主可能根本不會要我的。」今天的經文說得很清楚:「人若自潔…,就必作貴重的器皿。」這人是指所有願意自潔的人,只要有願意的心,主就能改變我們,成就祂的大事。雖然我們的恩賜微小,在成聖的路上常常跌倒,但是主並不嫌棄我們。主要我們自潔才能合祂所用,我就願意照著衪的話去做。把自己獻在神面前,求主煉淨我生命中的渣滓。我們可以向主求:「主啊!如果你要用我,就改變我。加給我力量,勝過罪的引誘,把我陶鑄成合你用的器皿。」主的應許絕不落空。我們必要作貴重的器皿,合乎主用。

讓我們在主面前都立下這個心願:「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都能成為主重用的僕人。

倪柝聲教導中關於成聖觀的探討

第一章 前言 倪柝聲為近代中國本土神學界影響重大的人物,他建立了華人界第一個具影響力的本色化教會。他留下來的文字著述豐富,其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可以說是《屬靈人》 [1] 。這書所提出的三元人觀的想法,雖然引起了讚賞與批評兩面的評價,直至今日其中的思想仍然深刻地影響中國教會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