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8日 星期一

《終極貢獻》讀後心得

Eric Liddle.jpg
克林頓教授的這篇《終極貢獻》鼓勵每一位願意在神面前追求的基督徒領袖,以終極貢獻來驅策自己完成一生服事的目標。認真愛主的基督徒很多,但能夠堅持到底留給後世遺風典範的人卻不多。一個服事主的人如果能在起初就願意以一生宏觀的視野來考量自己的貢獻組合,認清自己全人恩賜組合、及從神而來的「人生終極感」,就更能義無反顧的順應神的呼召,集中心力完成神所交托的使命。


我們每個人總有些神所賜的特別恩賜。因成長背景、及個性的差異,也會在服事上有專精的地方。歷史上許多屬靈偉人在他們一生中活出了典範,讓我們看到了神如何使用他們的恩賜,服事當世代的人。我們雖然只是神的小小僕人,神一樣也給我們恩賜,也對我們每個人有特別的召命。我們應該從主內先賢的身上尋找可效法的榜樣。以他們為自己學習的典範。

一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十項全能,也不可各項服事都兼顧。只能集中精力在自己最有可能留下終極貢獻的這方面努力。期待在離開世界之後,仍留下一些典範,喚起一些後進,接續神國的事工,完成福音的使命。
本文中有二項對我有幫助的觀念,可以在未來的事奉中運用:
1. 配合恩賜、專精事奉:從終極貢獻的分類表中,我發現神能使用各種類型的人,來完成神國的事工。有的人在靈命上與神有特別親近的關係,有的人卻能在事奉的工作或家庭中樹立榜樣。有的人在公開的聚會向多人佈道;有的人卻專注於一對一的門徒訓練。有的人能開展獨創性新事工;有的人卻成為繼起的發揚光大者。有的人專注於神學思考研究;有的人卻可以把成果向世人宣傳。

我個人的恩賜集中在觀念思想型中的以宣傳、號召來推動觀念者,以及以寫作來溝通者。這些事工比較偏靜態,但在網路四通八達的現代社會,卻可以扮演相當積極的角色。許多的信徒需要牧養,但牧者嚴重缺乏。一個投身去牧養,所產生的影響僅及一個教會。如能長期思考、寫作,將嚴肅的神學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再通過網路傳到各地,是另一種有效的牧養方式。我目前正在利用這方式,遠距帶領兩個學生團契。在網站每週貼出查經講義、及生活見證。

2. 慎思定意、培育後進:終極貢獻的本質與它維持多長、有多少人受影響、及影響的深度有關。我較期待自己的貢獻是長期、集中在少數領袖的培育、及對每個領袖的一生有較深的影響。所以我採取引至終極貢獻的模式是慎思定意型的。對於培訓的對象雖然無法選擇,但其中有牧養或教導恩賜的,我會特別關心,常以電話連繫,建立每週一起查經的習慣。先從少數人做起。再培養他們去訓練更多的人。不求廣但求深,希望一起查經的青年人,來日都能獨當一面,成為神重用的僕人。

《一個人的塑造》張明哲傳讀後感

zhang.jpg
從傳記中可以看到一個人一生奮鬥的經過。閱讀這本張明哲伯伯的傳記更有種特別的熟悉感。因為他與先父是同時代的人物,皆是從大陸來到台灣、服公職到垂暮之年、又都是老年得子。與我父親一生的經歷近似。張伯伯是帶領校園團契初創時的人,正是我唸書時候帶我信主的團契。看本書的過程如同回到自己年幼求學時代。
從書中我觀察到張伯伯一生中四個人生操練的歷程:
1. 順應環境,掌握時機:跟隨長官中國石化業的奠基人金開英先生,一路在石油工業發展,成為來台灣工作及日後服公職的關鍵。
 該事件/歷程所包括的人生操練項目﹝Process Items﹞:奠基期要項中的外在情境操練、及事奉要項中影響範圍的擴展。
 該歷程是在靈命、事奉、策略塑造上的影響:跟隨長官接任新的職務,在處理事務能力及決策上奠定張伯伯一生服事的基礎。
 該歷程對張伯伯一生的塑造的影響:張伯伯進入石油工業發展、後來到台灣中油工作、及日後在各種公職服務與當初跟隨長官金開英先生有很大的關係。神藉著當時大環境的變化,如抗戰勝利百廢待舉,及日本人遺留台灣的石油設備需要接收,將張伯伯推向國營企業,及將來國科會要職的歷史舞台。成為他將來接觸福音、開始學生工作打下基礎。
 從對此歷程的分析中,我所學到有關領導的功課:神在使用一個僕人時,必然花上很時時間塑造他。張伯伯日後在學生工作上能發揮影響力,與他年輕時專心向學、返國服務、及躋身高位有密切的關係。任何神在人生中的帶領或挑戰,都與服事神分不開。這些機會訓練神的僕人待人處世的方法,建立他的人脈關係,成為他日後服事的幫助。

2. 鑽研信仰,窮究真理:鍥而不捨鑽研佛教、基督教
 該歷程所包括的人生操練項目:生命成熟要項中的逆向預備、事奉要項中的恩賜混組(giftedness set)。
 該歷程是在靈命、事奉、策略塑造上的影響:此事塑造他在宗教比較、佈道、及護教事奉上的能力。
 該歷程對張伯伯一生的塑造的影響:從他鑽研佛教時追根究底的態度,使他對佛教有較深入的暸解。也為他日後轉向追求基督產生影響。一位能在護教上有恩賜的人,必然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對反對意見也應有深入的暸解。張伯伯思考過佛學的許多問題,這成為向佛教背景人士佈道的有利條件。
 從對此歷程的分析中,我所學到有關領導的功課:人生無論正反的經歷都能被神使用來培養服事祂的人。只要願意將自己全人獻上,既使是反面的經歷,也會被神使用來見證神的名。回想自己過去,也曾有一度抱著懷疑的態度來看待基督教,今天對那些不信神的人的想法,也較能有一些暸解。所以內心信仰的掙扎、或疑惑不見得全然是壞事,當從疑惑走出來時,這些經驗能成為別人的借鏡。

3. 喪妻之痛、啟發青年:張伯伯元配過世之後轉任台大教職,受艾得禮牧師的鼓勵,讓他有機會開始全心投入學生工作。
 該歷程所包括的人生操練項目:生命成熟要項中的隔離、引導要項中的雙重確認
 該歷程是在靈命、事奉、策略塑造上的影響:前妻過世使他成為單身,這事件對他的打擊,促使他去思考神為什麼給他一段艱苦的婚姻。這對他靈命塑造上產生影響。之後的教書生涯開展另一片學生工作的服事領域,是神在他生命中事奉上的塑造。
 該歷程對張伯伯一生的塑造的影響:他決心離開中油進入學校服務,使他得以接觸青年學生。當時他熱心在教會帶領學生團契。與艾得禮牧師接觸,擴展了他事奉的廣度。引導他開始校園團契的事工。張伯伯帶領出來的同工,成為校園團契創立的骨幹,直到今天仍活躍在各服事工場。
 從對此歷程的分析中,我所學到有關領導的功課:妻子去世的危機,同時也是他人生的考驗。使他生命更加成熟。人生的際遇不盡如人意。張伯伯的第一段婚個充滿了考驗,但也磨練他忍耐的個性。他任教於台大是他對學生工作盡力投入的起點,也是他終極貢獻最大的一部分。服事主的人應該把握自己全人恩賜最強的部分,盡力發揮、為主所用。

4. 最後歷程、留下典範:心肌梗塞後轉變過去忙碌的生活形態,從第一線工作轉成幕後策略性的工作。他於發病四年之後再婚。
 該歷程所包括的人生操練項目:生命成熟要項中的危機、人生終極感
 該歷程是在靈命、事奉、策略塑造上的影響:發病對他靈命上產生衝擊,他發現自己身體已不能承受過度勞累的工作。使他對餘生能有什麼貢獻產生人生終極感。
 該歷程對張伯伯一生的塑造的影響:發病之後他發現自己生活方式需要改變,過去到處兼職,校園的工作也放不開。心臟病是神給他的提醒,他辭去兼職、放手給年輕人。神在發病後又賜他三十年生命、第二段婚姻、清大校長、及國科會主委的工作。這三十年是他生命中匯聚整合的時期,所有前半生累積的經歷,在這三十年一一呈現出成果。他終極的貢獻也多半是在五十五歲後完成。
 從對此歷程的分析中,我所學到有關領導的功課:神會使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就算步入中年,甚至老年,神都有交託給我們的使命。一個人在六十歲以前是集中力量接受訓練,培養人脈、累積經驗到了六十歲之後,需要能體認人生的匯聚整合的時期已到了。累積了大半生的人力、智力資源要花在最有效的事功上,使它結出成果。千萬不要荒廢了時日,浪費了一生最有可能產生終極的貢獻的年日。

個人心得
看完了這篇張伯伯的傳記,發現他對我本人的影響很大。我未曾見過他,卻間接的受到他的影響。我在校園團契信主、待過高雄國語禮拜堂、去過林森南路禮拜堂。當他任職清大校長時,我是個高二的學生。在一次七天的科學研習營,我確定了追求科學研究的興趣。書中提到的饒孝楫哥哥、俞培新老師、陳佩璇姊姊都是我認識的屬靈長輩。看完傳記才發現素昧平生的他,竟然也是對我信仰的成長有所影響。

看完他的兩篇佈道性文章:「基督教是什麼?」及「生之追尋」實在佩服他思想的深刻、及文字的精練。我有心將來以文字佈道,對真理追根究底的態度是相當需要的。沒有深刻的體會,不可能寫出有影響力的文章。張伯伯鑽研真理的熱誠是我學習的榜樣。

人生雖短暫,在有限的年日亦可為主發出光芒。張伯伯在五十五歲之後仍在公職及學生事工上貢獻心力,所留下的貢獻,甚至超過前半生。我應以他為榜樣,在六十歲前努力學習,盡力服事,累積經驗、人脈。六十歲以後仍能把一生的資源匯聚整合,以期留下一些終極貢獻。

我從他的身上看到一個人切不可自傲,自傲就是成長的停滯。他是如此博學之人,尚且鑽研新知、樂於傳授,直到生命的終點。我也當努力學習,終生不倦。

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個人事奉哲學》讀後心得

這是富勒神學院克林頓教授所著的一篇有關領導學的論文,文中主要的中心思想就是:「終身結果豐盈的有成效領袖皆擁有動態的事奉哲學。」一位忠心事奉神的基督徒必定是以一生的年日,努力尋求神在他身上的心意,辨別出自己一生事奉的方向,形成自己的事奉哲學。然後遵循這個指導原則,專心發揮神給的恩賜,達成神所召他完成的使命,留下個人的終極貢獻。
事奉哲學由基礎到專精有許多層次,基礎是廣泛應用在一般的領袖,專精的則是按個別領袖的特點而重點強調。從聖經中有關基要真理的價值觀,是事奉哲學的基礎。管家模式強調事奉最終是向神負責。僕役領袖模式強調領袖必須以領導來服事跟隨者。牧者領袖將重點放在牧養、保護和成全跟隨者。收割者領袖則有強烈的渴望,要激勵信徒將神國福音,傳揚給他人。其次經驗性的事奉哲學,則是隨領袖個別的人格特質,及人生經歷而有不同的體會。

事奉哲學的形成,離不開領袖成長發展的過程。從全權奠基時期成長的經驗,發現一己的天賦與恩賜;從成長事奉時期,從嘗試錯誤中摸索正確的道路。有的人要直到獨特事奉時期,才能從累積大半生的經歷中,得到事奉上的一些屬靈洞見。如果在某一階段結束時,刻意聚焦整合,可以加速事奉哲學的形成,提早進入成熟的階段。

文章最後勉勵領袖,若要終身結果豐盈,一定要發展出一套事奉哲學。這事奉哲學可以彰顯聖經領導價值觀。並配合領袖的全人恩賜,塑造他個人的發展,回應神在這時代要完成的使命。

本文中有幾個對我特別有幫助的觀念,能在未來的事奉中運用:
 跟據分析我個人全人恩賜,我發現自己適合採用僕人領袖,及收割者的事奉模式。將來應把一生服事的重心放在,研經默想、寫作、教導、宣教四個方面。這四個事工環環相扣,最能發揮我的恩賜。也最可能在餘生留下一些事奉的終極貢獻。我的異象是神從本教會中興起至少十位有對國內教會有負擔的弟兄姊妹,各自能獨當一面在屬靈的教導上帶領一個教會。並願意順服神呼召出去培訓。我則負責在前方開拓新工場,及後方培訓師資的、及傳遞異象的工作。

 從僕人領神事奉的價值觀,有一句話令我有很深的感觸:「領袖應把事奉當作神所賜運用恩賜的機會,及該做的職責。因此不應以要求報酬為其主要目的。」我深表同感。今日我仍帶職事奉,就應抱著全職事奉的心態,將所公餘的時間獻給神,不要期待教會封牧,或給某個正式的職位後,才全心全力服事。牧者不是一個職位,更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個基督徒對神呼召的回應。生活費是教會為全職牧者專心服事而有的奉獻,不是工作的酬勞。我若一天能以帶職事奉的身分服事,就一天邊工作邊事奉,直做到退休。

除非神藉著教會牧者向我發出明確的呼召,或是帶職事奉已經無法有效的服事,才是我轉為全職的時機。有這樣的想並不是我貪愛世界,放不下工作。而完全是因為我服事的重點是外地培訓,為了要在教會有效的推動,必須保有一定的自由度。如果全職,必然要以會友牧養為重心,對教會負責也是全職牧者無法推卸的責任。如果教會的異象與外地培訓不同,全職反而是個牽制。這樣的想法也與本教會牧者相合,他不贊成會友輕易走全職傳道的路。

我明白帶職事奉要兼顧公司、教會,相當不容易,也同樣要付上很大的精神及體力的代價。我願意如此嘗試,深信是神的工作,神必預備。

2007年5月18日 星期五

Watch The Lamb 看羔羊

blog 30 x 30: Watch the Lamb.

一首詩歌,講述一個故事。一位父親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在往耶路撒冷的路上,孩子興奮地要看獻祭的羔羊。這父親卻意外地被迫背起耶穌的十字架。他們親身經歷了神的兒子流露出的大愛。他們真的看到了神的羔羊。在你住的城市裏,看到了羔羊走過了你的身旁嗎?你願為他背十字架嗎?在你孩子面前,帶著他們轉向耶穌,牽著他們的手,看神的羔羊。
Walking on the road to Jerusalem,
走在往耶路撒冷的路上,

The time had come to sacrifice again,
又是獻祭的時侯了,

My two small sons,
我的兩個小兒子,

They walk beside me on the road,
一路伴在我身旁,

The reason that they came
他們來的原因

was to watch the lamb.
就是要看獻祭的羔羊。

Daddy, daddy,
爹地,爹地,

What will we see there,
在那裏我們能看到什麼?

There's so much that we don't understand,
有這麼多事是我們無法理解的,

So I told them of Moses
所以我就告訴他們摩西,

and father Abraham,
與我父亞伯拉罕,

Then I said dear children watch the lamb,
然後我說:「親愛的孩子,看羔羊。」

There will be so many in Jerusalem today,
今天在耶路撒冷會看到很多,

We must be sure the lamb doesn't run away,
我們要確定羔羊不要跑掉了,

And I told them of Moses
我就告訴他們摩西,

and father Abraham,
與我父亞伯拉罕,

Then I said dear children watch the lamb.
然後我說:「親愛的孩子,看羔羊。」

When we reached the city,
當我們抵達這個城市,

I knew something must be wrong,
我發覺一定有些事出錯了,

There were no joyful worshipers,
那裏沒有歡樂的獻祭者,

No joyful worship songs,
那裏沒有歡樂崇拜的歌聲,

I stood there with my children
我與孩子站在那裏

in the midst of angry men,
在一群忿怒的人中間,

Then I heard the crowd cry out
然後我聽到群眾咆哮著:

Crucify Him.
「釘他十字架」。

We tried to leave the city
我想試著離開這城市

but we could not get away,
但我們卻走不了,

Forced to play in this drama
身不由己地加入這場戲劇的表演,

a part I did not wish to play,
一個我不想扮演的角色,

Why upon this day
為什麼在這一天

were men condemned to die,
人要被定罪處死,

Why were we standing here,
為何我們要站在這裏,

Where soon they would pass by.
這個受刑犯人很快就會經過的地方。

I looked and said, even now they come,
既使當他們走到我面前時,我還在邊看邊說著心裏的疑問,

The first one cried for mercy,
第一個犯人呼求憐憫,

The people gave him none,
但人們卻連一點也不給他,

The second one was violent,
第二個犯人非常凶暴,

He was arrogant and loud,
傲慢而且說話聲音粗厲,

I still hear his angry voice
我仍聽到他憤怒的聲音

screaming at the crowd,
在擁擠的人群中喊叫,

Then someone said there's Jesus,
然後有人說耶穌來了,

I scarce believed my eyes,
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

A man so badly beaten,
一個被毆打得滿身傷痕的人,

He barely looked alive,
他看起來幾乎被打得半死,

Blood poured from His body,
血從他身上傾流而出,

From the throns upon His brow,
從他眉毛上的荊冠流出,

Running down the cross,
往下流到十字架,

Falling to the ground.
再滴在地上。

I watched Him as He struggled,
我看著他忍受著痛苦,

I watched Him as He fell,
我看著他跌倒在地上。

The cross came down upon His back,
背在他背上的十字架同時跌落在地,

The crowd began to yell,
群眾開始怒吼,

In that moment I felt such agony,
在這時刻我心中感到劇痛,

In that moment I felt such loss,
在這時刻我感到茫然無措,

Till a Roman soldier grabbed my arm
直到一個羅馬兵丁抓住了我的手臂

and screamed, you, carry His cross.
粗聲對我叫著:「你,背他的十字架。」

At first I tried to resist him,
我起初想要反抗他,

But his hand reached for his sword,
但他的手已要拔出他的刀來,

So I knelt and took
所以我就跪下接受了

the cross from the Lord,
從主而來的十字架,

I placed it on my shoulder,
我將它背在肩上,

We started down the street
我們開始沿著街走下去,

And the blood that He'd been shedding,
剛才他所流出的血,

Was running down my cheeck
流下到我的臉頰,

They led us to Golgatha
他們帶著我們到了各各他。

They drove nails,
他們把釘子釘下,

Deep in His feet and hands,
深深地扎入他的手與腳,

And on the cross,
在十字架上,

I heard him pray,
我聽到他在禱告,

"Father, forgive them"
「父啊,赦免他們。」

Never have I seen such love
我從未看過有如此的大愛,

In any other eyes
在其他人的眼神中出現過。

"Into thy hands I commit my spirit,"
「我把我的靈魂交在你手中,」

He prayed,
他禱告著,

And then He died.
隨即他就死去了。

I stood for what seemed like years,
我站在那裏像是過了幾年一樣,

I lost all sense of time,
我失去了時間感,

Till I felt two tiny hands
直到我感到兩個小手

Holding onto mine.
仍牽著我的手。

My children stood there weeping,
我的小孩站在那裏哭泣,

And I heard the oldest say
我聽到大兒子說:

"Father please forgive us,
「父親,請原諒我們,

The lamb,
這羔羊,

Ran away...
走掉了…

Daddy daddy,
爹地,爹地,

What've we seen here,
我們在這裏看到了什麼?

There's so much that we don't understand,"
有太多的事是我們不理解的。」

So I took them in my arms,
所以我就用雙臂抱著他們,

We turned and faced the cross
我們轉臉仰望十字架。

And I said
我說道:

"Dear children
「親愛的孩子,

watch the lamb.”
看羔羊。」

(按下歌曲影片 可聽)

2007年5月8日 星期二

我們是神的兒女與基督是神的兒子有何不同?

我們相信神的人被稱作神的兒女,而基督也被稱作神的獨生子,這兩者意義相同嗎?有些人以這兩個相似的稱呼來推論,基督與我們既同被稱為神兒子,他身為長兄,與我們的地位應該是差不多的。甚至有人拿這來說明:基督是神的兒子,不過是與我們一樣。事實上,基督與我們雖都被稱為神的兒子,但兩者有相當不同的意義。
先看我們在何情況下被稱作神的兒女:

(約1:12)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

(羅8:14~15) 「因為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

這里「神的兒女(Children of God)」、「神的兒子(the sons of God)」是複數,當我們因信基督,進入基督裏面,就承受兒子的心,呼叫天父:「阿爸!父!」。這乃是因着信,被神稱義之後,因為住在基督裏才有這樣的權利。不信基督的人是無法被神稱為兒女的。

(羅8:19~22) 「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 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壤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 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嘆息、勞苦,直到如今。 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裏嘆息,等候得着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

神的眾子就是我們這些相信基督的人,也就是下面提到的「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我們兒子的名分是因信基督而來的。原本我們是不配,只能嘆息、勞苦,因基督的救贖我們才能得到兒子的名分。

(羅8:28~29)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

有些人以為,我們能稱為神的兒子,基督也是神的兒子,就認為神把我們与基督放在相同的地位。這是很大的誤解,我們的兒子名分還要靠信基督才得的到。等于是因耶穌的關係才被父神認養為兒子的。

基督不是被神算為兒子的,是神獨生的(God's only begotten son)。除了基督以外,圣經中從來沒有用神的獨生子形容過任何人。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

「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里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1:18)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神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約3:16)

monogenes para patros(the only begotten son of Father) 這個字從不用在人的身上。人生一般都是用gennao。我們被稱為神的後嗣(offsprings)。
例如:「我們既是神所的,就不當以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藝、心思所雕刻的金、銀、石。」(徒17:29)

「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神而生,凡愛生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約一5:1)這裏也是用gennao。

所以我們被稱作神的兒女,與基督被稱作神的獨生子,完全不在一個等次上面。把這些經文搞混,把我們與基督看成可以同等地稱作神的兒子,是個很大的誤解。

2007年5月7日 星期一

天使的抉擇 [轉貼]

autism.jpg
看到有需要的人給予幫助,並不是因為同情或可憐他們,而是因為每個人都是上天『精心的創造』。所以,沒有誰比誰優秀,或是誰比誰強,人人皆生而平等,上天所給予每個人的愛都是一樣的。盼望我們都能成為那懂愛的天使!

在一場為心智障礙兒童學校募款的餐會上,一位父親在台上真情流露的分享,讓在場所有與會者終身難忘。這位父親,先是稱讚並感謝學校及老師們的付出,接著,他提出了一個深藏心中已久的問題:

「上帝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我的孩子尚恩卻不能像其他正常小孩一樣,自由快樂的學習;他的理解力遠不如人。我想問上帝:在我孩子身上,祂到底有什麼計畫?」

全場鴉雀無聲。

這位父親接著說:
「我相信,上帝既然將尚恩這樣的孩子帶來世上,祂奇妙的計畫就可能實現—— 這端看人們如何對待尚恩這樣的孩子而定。」

他說了以下的這個故事:

尚恩和他的父親,有一日經過一座公園。他們看見有幾個尚恩認識的孩子,正在那兒打棒球。尚恩問他的爸爸:「你覺得他們肯讓我一起玩嗎?」

尚恩的爸爸心裡知道,這些孩子們不希望尚恩加入自己這一隊。然而他明白,如果他們能恩准尚恩一起玩棒球,尚恩會是何等開心!於是他走進場上,靦腆的向其中一個孩子詢問,是否可以讓尚恩加入他們。這個孩子徵詢了隊友的意見,但是卻沒什麼回應。於是他自作主張說:「我們已經輸了六分,現在是第八局,我想,也許他可以在第九局上場打擊。」

八局下半,尚恩這一隊得了些分數,但是還是落後三分。九局上半,尚恩戴上棒球手套,負責防守外野。雖然沒有任何一球飛向他所站立的地方,但他仍然興奮的不得了!他笑的合不攏嘴,拚命向坐在老遠的父親揮手。

到了九局下半,尚恩這隊又得分了。兩人出局,一人在壘,接下來剛好該輪到尚恩上場打擊。就在這個勝負的關鍵時刻,尚恩這一隊真的肯放棄贏球的機會,讓他出場打擊嗎?

意外的是,他們真的派尚恩上場了。每個人都知道,要尚恩擊出安打,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他連球棒正確的握法都搞不清楚,更別說是擊中來球了。然而,當尚恩站上打擊板,對方的投手竟然向前了走了好幾步,並輕輕的將球投向尚恩,好讓他至少可以打到球。

尚恩努力揮棒,擊出一個投手前的滾地球;投手檢起這個滾地球,明明可以輕鬆將尚恩刺殺在一壘之前—— 尚恩一出局,比賽就會結束,對方可說是贏定了!然而,這位投手卻在撿起了球之後,將球高高的丟向離一壘手有一段距離的右外野,這時每個人都大聲的喊著:
「尚恩,跑!跑!跑到一壘!」

尚恩這輩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上過一壘。他撲倒在一壘壘包上,睜大了眼睛,一臉不敢置信的樣子。

孩子們又開始喊了:
「尚恩,跑!跑!跑向二壘!」

當尚恩徘徊在一壘壘包上的時候,右外野手已經接到了球。他大可以把球投給二壘手,將尚恩刺殺在二壘之前。但右外野手顯然瞭解投手的用意,所以他乾脆把球丟的老高,飛向三壘手的頭上。這時原來在壘上的其他跑者,已經迫不及待的奔回本壘得分。當尚恩站上二壘時,對方的游擊手竟然跑向他,引導他跑向三壘。

他大聲喊著:
「快!快!跑到三壘!」

當尚恩跑向三壘時,兩隊的孩子們都興奮的尖叫著:
「尚恩!快跑回本壘!」

尚恩跑向本壘。當他踏上本壘壘包的時候,全場歡聲雷動。他的隊友們給他英雄式的歡迎和擁抱,因為他擊出了再見安打,並且為自己這隊贏得了勝利。

「那一日,」站在台上致詞的父親,眼淚不斷滑下面頰,他輕聲說道:
「這兩隊天使們實現了祂在尚恩身上的奇妙完美計畫。」

因為有尚恩這樣的天使,讓孩子們學習到愛與犧牲的功課;因為有這兩隊合作無間的天使,讓尚恩知道人性純真而美麗的一面。

我們在人生中,面對過無數次抉擇的機會,有時不僅僅是選擇世俗的成敗輸贏而已。 即使是一抹微笑,一聲問候,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互動,上帝都給予我們抉擇的契機:我們是否在別人身上看到,上帝那奇妙無比的計畫?我們是否選擇成為上帝實現那奇妙計畫的一部分?

人的一生無論有多傲人的豐功偉蹟,都將在別人的記憶中消失;只有「愛」,像一股小活泉,能在每個人心中不斷滴涓、浸潤; 最終,將刻劃出「愛」的圖騰,一天比一天深刻、一天比一天深遠,天上、人間都記念。

願我們都成為:傳遞良善、犧牲、慈愛的器皿。

[轉貼自從新開始]
http://blog.sina.com.tw/moore/article.php?pbgid=11426&entryid=367857

聖子基督是被造的嗎?

trinity.jpg
三位一体一詞雖不曾出現於聖經,卻是綜合經文中對聖父、聖子、聖靈三一神屬性的具體描述。以下是對基督是否被造的討論:

lwj2008:聖父聖子是有先後的,是物理上的兩位,加上聖靈是三位。地上的聖母是天主教說的馬利亞,不敢問天上的聖母是誰呢?

阿斗:不是我挑語病,是觀念上的問題。
如果“聖父聖子是有先後的”,他們還會在萬世以前就同尊,同榮,同質嗎?“聖
父先聖子後”這種想法是掉到耶和華見証人的想法去了。

尼西亞信經上就明寫:
“我信獨一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並造有形無形的萬物的主。
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
在萬世之前,為父所生,從神出來的神,
從光出來的光,從真神出來的真神,
首生的,不是被造的,與父一體的;”

人的觀念中生的先,被生的後。但在神並沒有時間的觀念。萬物是藉著基督造的,
連時間也是。在時間被造之前聖子已經生了,怎麼說“聖父先聖子後”呢?
聖父,聖子隻只位格上的分別。在創造,救贖,啟示上各有其分工,事實上也是一
同完成的。把聖父聖子在時間的先後上,或是在地位高低上分別開來,是危險的說
法。初代教會的亞流派就是這麼講的,今天的耶和華見証人也是一樣。

基督徒在這上面千萬不要搞錯。

lwj2008: 必須以聖經為基礎討論,引用任何誰的話若非出自聖經應該都於事無補。
聖經所說的神只有一位,說明神不是三位。除非翻譯錯誤。

語言的觀念是不能變的:例如父先子後,不能自己生自己,如果說“生出”一般不能沒有生母。除非不使用“父”和“子”這樣的字詞翻譯他們之間的關系。因為聖經是給人看的,也給未信的人看的,不能改變人類語言的固有倫理觀吧?

神並沒有時間的觀念-這似乎應該由神來說。神在哪裡說過嗎?

(箴8:25)「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有先沒有后嗎?

davidsun :單從聖經上的相關幾節經文,不能得出父先子後的結論,可也不能因此認為子也是自有永有的。

毫無疑問的是耶穌生在我們人類的時間之前,但不表明靈界是沒有先後順序的。靈界裡有沒有先後順序,他們那裡的時間是什麼樣子的?這些本不是我們屬肉體的人類能明白的。

討論不出結果的。

阿斗:“神並沒有時間的觀念”,說的精確一點:“在神眼中的時間觀念與人類的時間觀念不同”,時間是神所創造的,在時間還未被造時,神怎麼看先後,沒人知道。如經上說:
“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詩90:4)
“ 親愛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後3:8)

約翰福音一開始就提到,基督是永遠與神同存在的。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約1:1)太初是什麼?就是萬物被造以前的狀態,這是人的語言所能形容的一個接近的狀態。無法確實描述。因語言思想,也是在時間空間之下發展出來的。

如果你問:時間沒被造,怎會有以先。那我就只能把以先拿掉。就是萬物未被造的那個狀態。如果你有更好的形容詞,歡迎提供。

“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既然萬物是藉著他造的,他就不在萬物之列,也就是他不是被造的。如果他也是被造的,就不能說這句話了:“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歌羅西1:15)
這裡有一個特別的字“首生的”,不是受造的。這個字希臘文PROTOTOKOS除了兩次不指基督,其他都指基督。而且保羅僅有三處用到這個字,都是指基督為神所生,保羅從不把這字用在其他人或天使,或萬物上。可見他有意把“首生“與“被造”區別開來。這裡特別強調:基督超越一切被造,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如果說形容基督的詞句與“被造的萬物”是相容的話,如“最完美的”,你可以解釋為他是被造的萬物中的一位。

問題是“神首生”與“被造”是完全不相容的兩個形容詞。神首生的就不會被造,被造的就不是神首生的。這裡基督絕不是指其他人首生的,就是指神首生的。把他解釋為基督也是被造物,不但與上下文不合,也與約翰福音抵觸:

請看保羅歌羅西書下面的經文:
“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他而立。”(歌羅西1:16~17)

一切被造的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他怎麼能擺在被造之列呢?

再看約翰福音:“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約1:1)
約翰福音使用『道』一字的時候,遠遠超越這一切被造的萬物,『道』不僅是先存的理念,不僅是神藉以創造的『智慧』,事實上,『道』就是神本身,道與神一樣先存,又是神藉由創造的那一位,祂不是原理原則,祂具有位格,並且這個位格還『道成了肉身』。

把基督說成被造的一位是錯解聖經,而且把人導入異端裡去,是非常要不得的。

《約瑟—命定的治理者》讀後感

Joseph.jpg
約瑟是一個聖經中相當難得未提到缺點的人物。在約瑟一生發展中,神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災難與考驗,預備他的涵容。把他一步一步帶進當時世界強權的中心。以他地位與才幹,拯救陷在災難中的家人,也埃及人得以安然度過旱災。他的一生呈現出神透過呼召領袖來實行衪救贖的工作。祂藉著環境來塑造領袖,讓他經過歷練而被磨成神合用的工具。
約瑟就是一個合神心意的人,如果說命運,他的遭遇比一般人更艱難。年紀輕輕就隨著父親雅各逃難。母親早死、家庭中充滿了紛爭、兄弟不合、單純的個性遭哥哥嫉妒。被賣、被陷害、被關,人生的困境幾乎都出現在他前半生中。然而他是向神認真的人。不在乎人怎麼對待他,只求行事為人符合神的心意。神在患難中磨練他,從惡劣的環境中抬舉他。並透過他施行拯救,並把他信心榜樣留給後世。

約瑟一生之中經過多次神的操練( process items)。其中在他成長過程、被賣為奴、被關在獄中時,多次看到神的肯定。也就是神藉著人事的變化來肯定一個人在神面前所作的決定。例如約瑟在波提乏家忠心服待主人,人就看出他凡事順利是神與他同在的明證。雖被陷害下獄,仍不改對神的忠誠。約瑟在日常生活的大大小小事件中得到神的祝福,旁觀者從他在生活中表現的態度知道神確實與他同在。這些困境中的祝福是,神使用約瑟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來肯定約瑟所持定的「生命終極方向」。神藉著外界環境的變化,給約瑟更加確信,他所選擇的人生方向是合神心意的。

回顧自己人生經歷,有些經驗與約瑟的經歷相似。我的人生經驗中也經歷了神的肯定。我的婚姻是神特別的帶領,二十二歲起為自己將來婚姻禱告,將未來婚姻對象交託在神手中,向神求的第一個條件就是愛主,第二是重視家庭、孝敬父母。經過八年左右的等待、尋找,神把妻子帶到我身旁,完全符合我當初所期待的條件。比自己過去費盡心思想要企求的理想伴侶還要合適。更重要的是她全力支特我投入服事。沒有她的支持,我不可能像目前這樣全力服事。

第二個經歷是在2000年大使命培訓營中,我向主許下願望,願意以三年的時間尋求全時間服事主,在尋求的過程中除了上班,其餘時間全奉獻給神。並且神感動我「有一日要站在中國的土地上,為眾多的同胞祝福。」接下的二年之內每年讀聖經一遍,每週教主日學。2002年,神讓兩件事發生在我生命中,父喪、及失業,一年之內幾乎喪失了服事主的信心。神奇妙的帶領我,讓我重新找到工作、重新投入服事,更在一年後進入華神接受神學訓練。神一步一步讓我走向當初向主許下願望的那條路。回顧過去的七年日子,主的手正催逼著我向祂要我完成的人生使命前進。以自己教導的恩賜,服事中國教會年輕一代的基督徒。這正是從神那裏得到的肯定。


看完本篇約瑟的研究,書中時觀念對我目前個人發展有些啟發。最感動我的一點觀念就是:神會親自介入一個領袖的一生,以全權引導他、以苦難磨練他,以正直的要求來檢驗他。讓這領袖的一生發出的信心見證,影響他週圍整個世代的命運。而這位被呼召的領袖雖然不完全,但卻一定是個肯順服神的人,他所思所想不再是一己的私利,而是神的心意得到滿足。

我就反思自己,常在乎自己是否得到別人肯定,對神藉著警惕的話語,對個人生活聖潔的要求常存著排拒的心。看到約瑟對神的順服,真是活出一個神僕人最重要特質,不求外在虛浮的榮耀,而是要追求在神面前忠誠信實,品格上清潔無偽是成為神僕人最基本的要求。不管能達到多少,一個願意追求的心是最起碼的。如果出發點就是自認不可能,對規勸又心存抗拒,這種心態不可能為神所重用。

看到約瑟的榜樣,我對逆耳的忠言不再心存抗拒。這正是神給我的警告把我拉回正路。我當以約瑟時時追求在神面前正直的心來勉勵自己。

倪柝聲教導中關於成聖觀的探討

第一章 前言 倪柝聲為近代中國本土神學界影響重大的人物,他建立了華人界第一個具影響力的本色化教會。他留下來的文字著述豐富,其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可以說是《屬靈人》 [1] 。這書所提出的三元人觀的想法,雖然引起了讚賞與批評兩面的評價,直至今日其中的思想仍然深刻地影響中國教會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