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8日 星期日

神對以色列民的拯救心意


以色列民族是個很特別的族群,他們是神最初揀選的子民。但是如今卻在全世界中信主的比例最少。他們遭遇到國破家亡的苦難,但是歷兩千多年,他們對基督的福音仍然剛硬如昔。整個以色列民族,特別是較保守的猶太教徒,父傳子、子傳孫,從小教育下一代,絕對不可以接受基督的福音。如此剛硬的心是難以想像的。保羅身為被自己同胞排斥、到處傳福音遭人厭棄的使徒,語重心長的說出了神對以色列民永不離棄的旨意。這樣的話在當時可算是令人驚訝。兩千年後讀起來,更是令人難解。為什麼這個問題是個這麼重要的問題?因為神是個守約信實的神,如果神對悖逆的以色列民都保有堅定不移的愛,同樣的,祂對蒙恩得救的基督徒的愛,豈不是一樣永不改變嗎?讀這段經文對我們基督徒來說更是深具意義。

羅馬書第九到十一章整個在討論以色列人得救的問題。這是寫給羅馬教會的信,為何保羅會花上三章的內容討論這個問題?因為羅馬教會中包含猶太、以及外邦信徒,但是在猶太人遭到羅馬人驅逐後,整個猶太信徒的人數減少。整個教會重心由猶太人為主,轉為外邦人為主。不但羅馬教會如此,外邦教會的重要性,也高過了耶路撒冷教會。這自然會讓信徒產生一個問題,主拯救猶太人的計劃改變了嗎?原來屬神的猶太人如今大多數不信,是否在神拋棄了這群原本屬祂的子民?首先讓我們先看第九章到第十章,這段經文主要談到了三個重要的信息:

1. 第九章1到5節提到了保羅心中的傷痛,以色列人是神所選召出來的子民,有著特殊的地位,但如今卻大多數都不信。
2. 第九章6到30節提到:因為以色列民的不信,有人懷疑神的應許是否落空。保羅說:神絕對沒有放棄屬他的子民,祂仍信守祂的應許到底,仍繼續保留一群對祂忠心的餘民。
3. 第九章31節到第十章結束提到:以色列民不信,是因為他們靠人的方法,以自己的行為來求取律法的義。這等於是離開了神拯救的方法,就是因著信得到神所賜下的義。
第十一章再次重述這三個主題,並思考神在他們身上的拯救計劃是什麽?讓我們一起來看十一章1-15節。

因神的恩典留下餘數
「我且說,神棄絕了他的百姓嗎?斷乎沒有!因為我也是以色列,亞伯拉罕的後裔,屬便雅憫支派的。2神並沒有棄絕他預先所知道的百姓。你們豈不曉得經上論到以利亞是怎麼說的呢?他在神面前怎樣控告以色列人說:3主啊,他們殺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壇,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4神的回話是怎麼說的呢?他說: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5如今也是這樣,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羅11:1-5)

保羅一開頭就提出一個問題:「我且說,神棄絕了他的百姓嗎?」這個問題的語氣是連著第九章結尾的兩個問題:「但我說,人沒有聽見嗎?」(羅10:18a)「我再說,以色列人不知道嗎?」(羅10:19a)保羅期待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都與問題所假設的相反。神棄絕了以色列人嗎?答案是斬釘截鐵的:斷乎沒有!以色列人聽到了基督的福音,卻大多數不信,好像是神改變了當初的揀選,棄絕了他們。但是保羅卻明確地說出,神並沒有棄絕以色列人。這裏的以色列人是指以色列整體。他們身為神的選民,神絕對不會棄絕他們。保羅有什麽理由這麼說。可以從四點來看:
1. 保羅自己就是血統純正的以色列人,他也是神所揀選拯救的人。連他這麼一位悖逆、抵擋福音的人,都能蒙神拯救。從此就可以看出,神對祂子民施恩憐憫的心更是不變的。除了保羅以外,當時耶路撒冷還有成千上萬個以色列人歸信了基督。所有積極傳福音,為主殉道的使徒都是以色列人。這些人沒有被神棄絕,只要有他們在,就代表神沒有棄絕以色列這群神的選民。

2. 第二節說:「神並沒有棄絕他預先所知道的百姓。」這句話就是第一節問題的回答。這裏的百姓就如第一節所說的,是指以色列整體。同時他還為這群百姓加上一個說明:這群神的子民是神所預知的,也就是在神的拯救計劃中,與神有關係的、是神所愛的。他絕不會放棄這群屬祂的百姓。保羅這句話呼應了舊約神對以色列民拯救到底的應許,詩篇94篇說:「因為耶和華必不丟棄他的百姓」、還有撒母耳記上12章22節的:「耶和華既喜悅選你們作他的子民,就必因他的大名不撇棄你們。」舊約中充滿了整體民族蒙揀選的觀念,神特意揀選這個民族成為祂的子民,就是要他們在萬國中成為祭司的族類,帶領外邦人歸主。因著神的揀選,以色列民最先聽聞福音,也最先得到神所賜下的得救機會。神拯救全人類計劃的第一步就是先揀選以色列人成為屬祂的子民。但是這是整體的揀選,並不保證這民族中每一位都能得拯救。他們每個人都還有責任信守與神立的約。

3. 保羅接著引用以利亞的故事,說明在最絕望的時候,神仍然保存一群忠於祂的子民。當時,以色列民離棄神,陷於拜偶像的罪,這正如保羅時代眾以色列人不信耶穌一樣。神當年如何保留屬祂的子民,今日也會如此。當亞哈王的時代,巴力的先知得到王后耶洗別的支持,猖狂至極。以利亞在迦蔑山挑戰巴力先知。當他戰勝巴力先知的時候,耶洗別威脅要取以利亞的性命說:「明日約在這時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樣,願神明重重地降罰與我。」以利亞孤單一人逃避耶洗別的追殺,絕望之餘,曾向神哀求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列王記上19:10)神卻安慰他:「但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如果單看表面,以利亞有理由絕望,以一人之力如何對抗王后的追殺。但是以利亞忘記了神是至高的主宰,祂是信實守約的神、祂所立的約絕不廢棄。雖然外界的情勢似乎是沒有希望,但祂的作為我們不能測透,祂仍親自保留了一群對祂忠心的人,不向巴力屈膝、不向巴力親嘴。在環境惡劣的時候,我們常會像以利亞一樣,向神發出抱怨:為什麼唯獨讓我一個人受苦,其他的人哪裡去了?這種自憐的想法是出於,對神的信心不足。其實神的計劃是不會因人的不忠而失敗的。祂仍為自己保留一群對祂忠心的餘民。我們為主受苦絕不是孤單的。因為主會伸手保護屬祂的人。

表面上這群人忠心不移是自己的行為,但保羅卻認為背後是神的手保護。沒有神的手保護屬祂的子民,這群人早已不能存留。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看到,即使這個世界的潮流敗壞,本來屬神的子民紛紛跌倒,神拯救的心意仍然不變,神為了自己的榮耀,會伸手干預這個看似絕望的情勢,保護對祂忠心的子民,讓祂拯救世人的計劃繼續實現。我們今天的基督徒,看的是外界不利的情勢,還是專心信靠主的大能。即使在以利亞當年最壞的時代,神仍掌權,保留了對祂忠心的子民。我們也不需要對當今惡劣的情勢絕望。

4. 今天的情勢與以利亞當年相似,以色列民大部分離棄了福音,甚至到處逼迫基督徒。保羅在此時說出了:「如今也是這樣,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這裡的揀選的恩典,原文是恩典的揀選。也就是神的揀選是出於他的恩典,不是出於惡意、或偏待人。原來眾人都陷在罪中,本該接受受審判而滅亡,但是神願意保留一群信靠祂的人,這是出於祂對人的憐憫,這群人就是餘民,也就是神施恩保留不毀滅的人。這保留餘民的行動就是神的恩典,本不是人配得的。所以這裡這群被保留的餘民,就是神所揀選的對象。神的恩本是願意向眾人發出,但是拒絕恩典的人,自己判定不配得恩。人自己的背棄,不能廢掉神對子民的信實,是不信實的人自己毀棄了神的約,被排除在恩典之外。他們的不得救,並不代表神失約。神仍然信守所立的約:「祂要做他們的神,他們要做神的子民。」這約就在這群餘民的身上實現,只要神保護這群對祂忠心的子民,這就代表了神並沒有離棄他所揀選的以色列民。

這個教訓對我們今天教會的人深具意義,神對屬祂的人信實守約,永不改變。我們要反問自己是否留在神的聖約中,不偏離。只要我們信靠神,神絕對不會撇棄我們。我們可能在世俗文化的壓力下,感受到基督徒在社會上是少數,基督教的價值觀不受世界歡迎。然而神是掌權的神,一切仍掌管在神的手中。神拯救世人的計劃仍在進行,最終必然實現。我們雖是少數,但卻在神的眼中是蒙揀選的餘民,是神從萬民中保留下來,承受救恩,免去審判的。這是出於神恩典的揀選。揀選不是神偏待人,而是神不願人滅亡,而向人施恩憐憫。信靠神的人就是神所保留的餘民,我們更應該珍惜自己蒙恩的地位,謹守神的約,信靠順服,而不是濫用神的恩典去犯罪,輕忽神的救恩。

頑梗不化者自陷網羅
「6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7這是怎麼樣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們沒有得著,惟有蒙揀選的人得著了;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8如經上所記:神給他們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見,耳朵不能聽見,直到今日。9大衛也說:願他們的筵席變為網羅,變為機檻,變為絆腳石,作他們的報應。10願他們的眼睛昏矇,不得看見;願你時常彎下他們的腰。」(羅11:6-10)

在明白了神對餘民的揀選是出於祂的恩典後,你會有何感受?你是否會往下推理,如果人得救是出於神的揀選,那人的失落就是因為神不揀選了?這想法正是讓人產生抗拒的反應。也是很多人不願接受揀選的教義的原因。讓我們分清楚這裡所說的揀選是何義。

聖經中從未說到神揀選人滅亡,每次聖經提到揀選就是講拯救。我們在第九章中已經講過了。揀選的教義是強調我們得救都是因為神的恩典,讓得救的人向神發出感恩。不是讓不信的人向神推卸自己不信的責任。不信的人對基督的拒絕,不是因為被神預定了滅亡,就毫無抗拒地信不了耶穌,而是他自己作出的決定,也必須為這決定負責。這結局在神的主權之下,是忍痛的任憑它發生,而不是積極促成。所以我們應該按照聖經中所定義的揀選,來明白揀選的教義。

羅馬書第十一章5節是怎麼說的呢?神對餘民的揀選是出於恩典的揀選。既是出於神的恩典,蒙揀選的人就在得救這件事上,就沒有任何的出自於自己的貢獻、也沒有任何功勞可言。不是因為他滿足了某種條件,讓他配得揀選,所以神才揀選他。既是恩典就是不配得而得的,與人的一切作為無關。第五節就說了:「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恩典與行為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觀念,是互不相容的。一個人不會既靠著恩典、又靠著行為得救。這裡的行為是何義?就是靠著行出律法,在神面前得到稱義的地位。這是保羅堅決反對的作法。也是大多數以色列民被迷惑于其中,而不得拯救的主要原因。

保羅為何要在此提出恩典與行為的對比,因為他要解釋以色列民不能得救的理由。這點在羅馬書第九章31-32節就已經說過:「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反得不著律法的義。這是甚麼緣故呢?是因為他們不憑著信心求,只憑著行為求,他們正跌在那絆腳石上。」以色列民對神熱心,但是他們的熱心不能讓他們得救。因為他們拒絕了神所差來的救主耶穌,不願意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也不接受耶穌為他們成就的救恩。他們還停留在靠著行為稱義的想法,想要追求律法的義,最終卻得不著。因為靠行為就是靠著自己的功勞,把得救的條件放在自己的行為上,就完全忽視了神所預備的恩典,拒絕了耶穌基督代贖的功效。保羅說這就是讓他們跌倒的絆腳石。得到恩典的途徑是接受,也就是信靠神所預備的救主。靠著信心接受救恩,與靠著行為換得拯救,是兩種完全不相容的觀念。這種對救恩錯誤的教義,曾經讓大多數以色列民絆跌。也是保羅在這裡要極力澄清的。我們今天的基督徒對自己得救的原因是否清楚呢?是否還常常回到了高舉行為,卻忘記了沒有一人在行為上完全,配得神的拯救。我們都是蒙恩的罪人,即使信主得救,也該明白,不是我自己達到了神的某種要求,以致神揀選我。我能得救全是主的恩典。就是因為如此,我在比我軟弱的人面前,只能以自己蒙恩的經歷來規勸別人,一點也無法在人前高傲或誇耀。

接著第七節保羅說:「以色列人所求的,他們沒有得著,惟有蒙揀選的人得著了;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經文中提到了三種人:以色列人、蒙揀選的人、與其餘的人。他們各指哪些人呢?頭一個以色列人是指以色列整體,正如九章31節說的:「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反得不著律法的義。」以色列求什麽、又沒有得著什麽?他們所求的是與神正常的關係,就是義的地位。但是他們大多數人拒絕了耶穌,從整體來看,他們走錯了路,沒有得到神預備的救恩。唯獨其中蒙揀選的人得著了救恩。其餘的,就是不接受耶穌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落在神的審判當中。頑梗不化的意思就是「讓他成為剛硬」。正如法老在神的任憑之下心硬,這裡的以色列人也是如此,他們自己不願信靠神,神就任憑他們成為頑梗不化。他們要為自己成為剛硬負責,不能推卸責任,怪罪神不揀選。因為凡是憑自己的意志作出的行動,都要為行動的結果負責。

保羅引用了舊約的經文說明以色列人不信,正如舊約中所描述不信之人的例子。11章8節:「神給他們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見,耳朵不能聽見,直到今日。」這節經文主要是引用申命記29章4節:「但耶和華到今日沒有使你們心能明白,眼能看見,耳能聽見。」再加上以賽亞書29章10節的前半句:「因為耶和華將沉睡的靈澆灌你們,封閉你們的眼,蒙蓋你們的頭。」這段經文原來在申命記中是指以色列人在將要進入迦南地前,摩西對他們最後的講論。這群百姓曾經親眼見過神行出偉大神蹟、救他們過紅海、逃避埃及追兵。但是在曠野的三十八年中,他們似乎不明白神拯救他們的目的,心中仍然有許多懷疑。因為他們的心中剛硬,對神的教導麻木不仁,神就讓他們心中昏迷、眼睛不能看見,耳朵不能聽見。這似乎是說,他們之所以心昏迷、眼不見、耳不聽。都是因為神使他們如此,但是經文中卻要人自己為此負責,他們自己心中先變成頑梗不化,故意心中昏迷、看不見神的作為、聽不見神的話。神就讓他們心中繼續昏迷下去、繼續看不見、繼續聽不見。本句經文最後所說的直到今日,就摩西當時的意義而言,他面對這群最後要進迦南的以色列民,當中仍然有許多不明白神拯救作為的人因此他就說:神讓他們心中昏迷直到今日。保羅為同胞的不信心中憂傷,他引用這段經文來責備今日的以色列人,說他們正如當日的祖先頑梗不化一樣。神曾讓他們祖先心剛硬,他們是繼續他們祖先的剛硬傳統到如今。這是指以色列民這個民族整體,一直有不信神的事發生。今日不信的以色列民,是繼續他們祖先頑梗的本性。

保羅在9-10兩節,引用詩篇69篇22-23節的話:「願他們的筵席在他們面前變為網羅,在他們平安的時候變為機檻。願他們的眼睛昏矇,不得看見;願你使他們的腰常常戰抖。」主要是因為經文中提到,不信的人眼睛昏蒙,視而不見。與前一段經文呼應。這句話本是大衛在描述追殺他的敵人對他的殘暴,他在急難之中向神發出的呼求,願神將公義的審判報應在敵人的身上。這段詩篇當中也有一句經文:「他們拿苦膽給我當食物;我渴了,他們拿醋給我喝。」這在初代教會普遍認為,本句預言了彌賽亞受難時發生的事。於是保羅就引用接下來的兩句詩篇經文,來描述神對以色列不信耶穌是彌賽亞的懲罰。原本得以平安享受的宴席,竟然成為讓他們受害的網羅,在他們認為平安無虞的時候,災難突然臨到,變成他們的陷阱。以色列人拒絕了基督,自以為是為神發熱心。但是卻是拒絕了神所差來的兒子,拒絕了神預備的救恩。他們心中昏暗,以為如此有平安,卻不知道災禍因此臨頭。律法成為重擔壓在他們腰上,主拿他們做不到的律法讓他們的腰彎下來。讓他們在痛苦中,思念神所向他們預備的福音呼召,期待他們最終能明白自己的錯誤,悔改接受福音。

以色列民拒絕了福音將近兩千年,神一直沒有放棄他們,一直向他們發出悔改的呼召。他們並不是否定神,只是迷失在錯誤的教義中,不承認耶穌是神的兒子,不接受神所預備的救恩。保羅寫到這裏,心中是十分傷痛的。他是在向著外邦人為主的羅馬教會,說出自己同胞不信神所遭遇的嚴重後果。不是神不愛他們、放棄了他們。而是他們對神的不忠,遭到了神的懲罰。然而保羅仍然抱著希望,他深信此事發生神仍作主,神不會放棄他所揀選的子民。神必然會再度找回以色列民,當福音向外邦人傳開、時候滿足的時候、彌賽亞再臨之前、主會再帶領祂的子民回轉歸正。我們雖不是以色列人,但從保羅對同胞的愛,並他對神拯救計劃深具信心,知道神是一位永不改變、無比信實的神。因此,他緊緊抓住神的應許,為他的同胞代求。我們這群本是不配蒙恩的外邦人,今日得以脫離審判的命運、進入神的救恩中,豈不更要為尚未得到救恩的萬民代求嗎?

拯救外邦人為激勵選民發憤
「11我且說,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嗎?斷乎不是!反倒因他們的過失,救恩便臨到外邦人,要激動他們發憤。12若他們的過失,為天下的富足,他們的缺乏,為外邦人的富足;何況他們的豐滿呢?13我對你們外邦人說這話;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原文作:榮耀)我的職分,14或者可以激動我骨肉之親發憤,好救他們一些人。15若他們被丟棄,天下就得與 神和好;他們被收納,豈不是死而復生嗎?」(羅11:11-15)

前面兩段經文提到了以色列人的失落,不是全面的,只是部分的。因為神保留了一群對神忠心的餘民,他們的存在就是神沒有撇棄以色列人的明證。這段經文進一步提到神對以色列人不信的懲罰,是暫時的,不是永久的。神的計劃是以猶太人的剛硬拒絕,讓福音轉向外邦人,再讓外邦人得救來激動以色列人發憤,回轉歸向神,接受基督的福音。

保羅第11節的話,與第一節有著相同的語氣,都是斬釘截鐵的:「我且說,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嗎?斷乎不是!」以色列人的跌倒,是因為不信耶穌基督的福音,而在這絆腳石上絆跌。這裡的「失腳」是暫時的絆跌,「跌倒」是指永遠的失落。神容許失腳發生,不是要讓以色列人永遠失落。神的目的不是要讓以色列人永世不得翻身,而是期待他們最終悔改。這裡的以色列民是指整體而言,不單指不信的人。從這點我們看到了神拯救以色列民的心意,不管人的心如何拒絕,神總是盼望他們回轉。人以為自己的心意大過神,可以掌握一切,對於福音想要就要、想丟就丟。但是人的心意,卻在神的主權之下。人定意拒絕福音,神卻也用人的反對,成就祂另一方面的計劃。

正如保羅傳福音所親身經驗的:「因他們的過失,救恩便臨到外邦人。」保羅每次旅行佈道,到了一個地方,就先進猶太會堂,向自己的同胞傳福音。然而常常是遇到阻礙。保羅在第一次旅行佈道時,在彼西底的安提阿曾向著敵對福音的猶太人宣告:「神的道先講給你們原是應當的;只因你們棄絕這道,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神不是不愛他們,不給他們信主的機會。而是他們自己不要,神的轉向,不是永遠的拋棄了他們。而是福音的工作仍要積極進行,不因人的拒絕而停止。以色列人拒絕,使徒就將傳福音的對象轉向外邦人。神容許暫時把傳福音的重心轉向外邦人之目的,是要反過來「激動他們發憤」,意思就是說要讓他們因看見外邦人的蒙恩,而發現他們自己所棄之如敝屣的救恩,原來是如此寶貴。因而受激發,懊悔過去的錯誤,而重新產生要得著救恩的心。

這裡的「激動發憤」就是使以色列嫉妒的意思。福音所帶來的救恩是何等寶貴,但是原本屬神的以色列民卻拒絕了,他們在這兩千年來所受的困苦流離的命運,正是神容許在他們身上的打擊,神仍期待他們回轉。只不過如今願意歸信的以色列人仍是少數,大多數的以色列人仍然保持兩千年前拒絕福音的心態、沒有改變。甚至以色列民在他們的會堂中、家庭中,從小教導嚴嚴禁止接受基督福音。他們自認為猶太人是絕對不會信耶穌是基督的。這與當年教會中有人把耶穌的思歸罪於猶太人有關,也與歷史上外邦教會興起,猶太教會沒落,教會與猶太人漸行漸遠,甚至累積了幾千年了敵意。仇恨的最高峰就是希特勒利用了德國民族仇視猶太人的種族狹隘心態,鼓吹了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這是個極大的錯誤,不幸的當年德國教會竟然默許希特勒的行動。這造成了猶太人將這筆賬算在基督徒的身上,更是拒絕福音。

當我們讀到這段經文,我們應該還原當年保羅的教導,神沒有拋棄他揀選的以色列民。神對這個民族拯救的心意仍然不變。如今他們心中剛硬只是神暫時對他們的懲罰,神仍然會利用各種方法激勵他們悔改,讓他們回轉接受耶穌基督的福音,得到神所預備的救恩。我們外邦人蒙恩得救,在神的計劃中,正是神激勵以色列民悔改的手段。神的心意是拯救全世界的萬國萬民。祂的救恩計劃是:先揀選以色列民預備他們成為萬民的祭司,將福音帶給外邦人。當以色列民大部分都不信時,神保留了一群餘民將救恩傳給外邦人,也讓外邦人繼續進行耶穌基督吩咐普世傳福音的工作。神一直利用外邦人的蒙恩得救,來激勵以色列民悔改。神應許最終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以色列民要全家得救。這是神全盤的拯救計劃。我們都活在神的計劃中。祂的旨意必定實現,無論猶太人外邦人都要在神的福音計劃中有分。我們當思念自己在神拯救工作中的角色,善盡應有的本分。

神的計劃何等奇妙,雖然祂揀選的以色列民暫時未能接受福音,祂仍愛惜屬祂的子民。讓外邦人蒙恩的福分,激勵以色列民發憤。為的是要救他們一些人。如今以色列人雖暫時被丟棄,神將福音的對象轉向外邦人,讓天下的邦人得以與神和好。神的目的不僅於此,祂還盼望利用外邦人的得救激發以色列人悔改,今天我們雖然還看不到結果,但是聖經明明說出當日期滿足的時候,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神拯救的計劃必然會實現。等到那一天以色列民被收納,豈不等於是以色列民族得屬靈復興嗎?保羅所期待的以色列全家得救,正是如以西結書中描述的神要復興以色列民,就如同枯骨復生一樣。

當我們明白神對祂選民拯救的心意,我們不會輕視暫時失腳的以色列民,反而我們會積極為他們得救代禱,因為他們是神所揀選的民族,是神所愛的子民。正如我們基督徒是神揀選的子民一樣。我們也願意更珍惜得來不易的救恩,積極為主傳福音,以福音帶來的生命改變,激勵以色列民。願主拯救萬民的旨意早日實現。我們活在主的旨意中,順從祂傳福音的大使命、一生服事祂。

結論
保羅何其的愛他自己的同胞,身為神所揀選為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使徒,眼見外邦人信主得救,自己的骨肉之親卻被拒絕救恩門外,心中一定相當沉痛。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同胞大多數尚未得到救恩。神沒有忘記他們,神仍要拯救他們。我們活在今天的基督徒,身為神救恩先臨到的一群,是神額外的恩典,讓我們成為首先蒙恩的人。比起我們許多不信的同胞、比起尚未得救的猶太人,我們在行為上、道德上並沒有值得誇耀之處。既然我們得救是完全出於神的恩典,我們更會有感恩之心,不在尚未蒙恩的人面前自誇自傲,反而以自己不配得恩典卻蒙恩的身份,向世人分享自己的見證。求主激勵我們,讓我們珍惜自己所受的恩典,並感恩積極向未得之民傳揚福音。

倪柝聲教導中關於成聖觀的探討

第一章 前言 倪柝聲為近代中國本土神學界影響重大的人物,他建立了華人界第一個具影響力的本色化教會。他留下來的文字著述豐富,其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可以說是《屬靈人》 [1] 。這書所提出的三元人觀的想法,雖然引起了讚賞與批評兩面的評價,直至今日其中的思想仍然深刻地影響中國教會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