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登山寶訓關於情慾的教訓

Image result for look female lusting desire


前一段經文提到十誡中的「不可殺人」這條誡命,主耶穌將它提升到更高一層的要求。天國子民的倫理不是如同法利賽人守律法的心態,去謹守一套外在的規條。而是要超越法利賽人標準,要求內心對神聖潔的渴慕,期待活出合神心意的行為。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提出六點「律法主義道德觀」與「天國倫理」的對比,每次都是以慣用語「你們聽見有話說,......只是我告訴你們」為開頭。本文進一步討論其中的第二點「不可姦淫」。
禁止姦淫與內心純潔
「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28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他犯姦淫了。」(太5:27-28)

「不可姦淫」是神藉著摩西頒布十誡中的一條誡命。主耶穌在前面提到過,祂來不是要廢掉律法,乃是要成全。可見主耶穌在此處正是要闡明本誡命當如何成全。主耶穌在教訓中用「你們聽見有話說」指出法利賽人守此一誡命的態度;再用「只是我告訴你們」對比出主按照神頒布律法的真義來闡釋本誡命。法利賽人將律法理解為對外表條文的拘守,以為守住了就得以免去審判;忘記了律法背後有神永恆的心意。基督對天國子民的要求是,內外一致地活出誡命裡的精義來。

主耶穌曾經將誡命的總綱闡釋為,「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 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太22:37-39)十誡正是這總綱的具體實踐。「不可姦淫」這誡命同樣是以這總綱為中心。怎麼在這條誡命中體現出「愛神、愛人」的原則?因為人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無論男女。「姦淫」是輕視神設立婚姻中神聖盟約的關係。並以愛為名,追求個人私慾的滿足,忽視對同樣具有神形象的他人尊重,後果是讓自己與姦淫對象的婚姻關係遭到破壞。在神頒布的十誡中,姦淫在神眼中被視為罪。

主耶穌闡釋的天國倫理,不僅停留在禁止實際作出來的姦淫行為。更進一步追溯到人內心,禁止人想要去行姦淫的動機。為何人會想去與異性發生性關係?這本是神造人的時候給人的本能。性衝動是人類繁衍後代不可缺乏的動力。然而,性衝動不可能無約束地,放任人憑本性恣意而行。那人類間家庭倫理關係就會產生極大的混亂。婚姻制度的設立就是神按照祂最高的旨意,讓人藉此繁衍後代的性衝動,在最穩定的關係底下進行。我們不會因為性衝動,隨意地與異性發生關係。因為人在婚配中的愛情關係是獨占性的。當配偶與他人發生性關係,無論男女都是極度痛苦的傷害。若因放任情慾而生出人際間嫉恨,會有不可收拾的後果,確實需要防範。性關係是限制在婚姻裡面,這是古今中外倫理都有的規範。然而,人的本性不是那麼容易被倫理所約束的。因此,婚外性關係的發生,在人類歷史中,從來沒有停止過。在今日的社會,婚外性關係更是司空見慣,社會對此已經見怪不怪了。在一個風氣開放的社會,許多人不在乎傳統的倫理標準,我們怎麼看待聖經中對此的教導。我們不可能去否定主耶穌教導的倫理標準。但是怎麼在我們的生活中活出來,變成更需要我們思考的事。

主耶穌將舊約標準提高到,不僅是禁止姦淫的外在行為,更是要求我們內心不要去放任這種想去姦淫的欲求。如果我們只是因著害怕受到律法的處罰,而不敢行出來,內心卻讓這種情慾的追求在內心醞釀,這只是把問題隱藏起來而已。主耶穌將之視為在內心中已經犯下了姦淫罪。當我們聽到主的這項教導時,心中必然會產生震撼。主的命令是什麽意思?我們真的能夠做到主的命令嗎?主是要我壓抑自己的性衝動嗎?如果我做不到,違背了主的命令,豈不是陷在一種為犯罪愧疚,卻又無法勝過的惡性循環中嗎?這都是我們讀到這段經文的時候,心中產生的問題。

我們回顧創世記中神命令亞當生養眾多,遍滿全地。可見夫妻間的性關係不是咒詛,而是神聖的。性的需求既然是在人類墮落以前就為神所創造,它的本身並不是罪。主也不會要求我們如同柳下惠一樣,坐懷不亂,對性沒有反應,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主耶穌既然說過:「因為有生來是閹人,也有被人閹的,並有為天國的緣故自閹的。這話誰能領受,就可以領受。」(太19:12)可見對性吸引力沒有任何反應是特別的恩賜,不是每個基督徒都能做到的。對於絕大多數基督徒,進入婚姻是常態,保持獨身反倒是特例。聖經也從來沒有鼓勵基督徒去過禁慾的生活。適婚年齡男女尋求交往對象,準備進入婚姻中,是個該走的正常道路。背後的動力就是男女間尋找伴侶的需求,不該去貶抑它。然而,主耶穌教導我們若是「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等於是在心裡已經犯了姦淫的罪。我們當如何遵行主的教訓,既不會對性的需求強行壓抑,也不要落到心裡犯罪的地步。

因此,我們需要更清楚了解主耶穌所說的「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的意義。這句話原文重新翻譯是:「凡以一種貪戀色欲的意圖,來看一個女人。」本句話的「看」這個字是現在式,表示一種持續,經常性的行動。也就是習慣性地做這種事。一個男人持續性地以垂涎的欲心,想要與某位女人發生婚外性關係。這樣的慾求本身就等於在心裡與那女人發生姦淫。雖然,未行出來的圖謀與做出來的行動,嚴重性是有差別。但是隱藏在內心中垂涎女色的欲望,等於是讓姦淫行動在心中醞釀,與做出來的罪行只是一線之隔。如同前面一段所說的,心中持續性地對人懷恨,雖然尚未作出殺人的行動,事實上與殺人間,也僅僅是一線之隔而已。

主耶穌這教訓主要是警告那些在內心存著姦淫的慾望,自以為沒有犯出來就不違反法律法的人,讓他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不要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就自以為安全。醞釀在心中的淫欲一樣是犯罪。雖然人看不見他內心的圖謀,但是神對人的要求不僅僅是表面的服從,更是內心對神的順服。表面上看來道貌岸然的法利賽人,如果心中保存著骯髒的淫欲,就算別人不知道,實際上在神眼中已經犯下姦淫的罪了。主耶穌對天國子民的要求是表裡如一,不僅把持外表的聖潔,更要去追求內心的聖潔。這是個嚴格的標準,可以說是常常會指出我們的虧欠。身為基督徒,我們不當規避主的教訓而自圓其說,而是當認真自我反省,而常常求主赦免,潔淨自己。

面對情慾犯罪的態度當如何?主耶穌期待我們的反應是,真實認罪,並願意悔改。不要讓被這種罪纏繞,掉進犯罪而不自覺的麻痺境地。只要我們有願意悔改的心,就不是一種將犯罪當成理所當然的心態,也就不落在「持續犯罪」不悔改的境地,主耶穌應許潔淨我們的罪,不需要成天背負著罪咎,自我放逐。一時的跌倒,主能赦免,持續性的犯罪,不回頭,是濫用主的恩典。有一句話十分有道理:「我們無法避免一隻鳥飛過我們的頭頂,但是我們卻不能容忍鳥在我們頭上作窩。」至於是麼樣的情形是一時跌倒,什麽樣的情形是故意持續性地犯罪。決定於我們對自己犯罪的態度,是願意承認、並願意回頭與否。求主賜給我們一顆敏感的心,明白主的旨意。

內心淫亂的嚴重後果
「29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裡。30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下入地獄。」(太5:29-30)

主耶穌知道人在誘惑底下,心裡犯姦淫罪的事很可能發生。祂對此發出嚴重警告,不要掉以輕心,以為律法不譴責內心的罪,自以為無事。主耶穌告訴所有天國子民,若要追求天國的倫理標準,就要遵照主耶穌成全律法的教導而行。主耶穌將姦淫罪的標準從外在作出的行為,進一步追溯到內心的潔淨。不要在心意中醞釀著貪戀色欲的意圖,想要他人發生婚外性關係。在內心放任自己淫欲的思想,就等於是不斷地為實際上作出姦淫的行動,增添柴火。當內心的罪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遲早要爆發出來。主對我們的要求,不僅是外表做到不犯出姦淫罪,更是要我們內心純潔,以純正、尊重的心態,對待周圍的異性。這才是男女之間,光明正大、裡外一致的對待方式。否則用歪曲的心態看待異性,無論任何時刻都要掩飾心中的邪念,行事為人難以坦然,實在痛苦無比。

在29節,主耶穌講出心中犯姦淫罪的嚴重性,並且用兩句嚴厲的話來教導門徒。「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這句話如果是照著字面理解,那真的比伊斯蘭教的刑罰還要嚴重。回教法庭可以判決偷竊者接受斷手的刑罰。主耶穌的教訓是,只要「右眼叫你跌倒」就要將眼睛剜出來丟掉。或是「右手叫你跌倒」就要將手砍下來丟掉。這句話的「讓我們跌倒」指的就是成為導致我們犯罪的原因。如果我們因為被眼目的情慾勾引而心裡犯了姦淫的罪。或是因為著手進行姦淫的犯行,讓我們跌進罪的陷阱中。寧可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與導致自己犯罪的因素切斷關係。這裡提到的挖眼、斷手只是用比喻方式,來指出當盡一切努力來停止犯罪的重要性,即使如同眼與手那麼重要的器官,也寧可切斷而不吝惜。實際上讓我們犯罪的不是眼或手,而是心。如果真的要斷絕一切犯罪的可能性,剜眼,斷手都沒有辦法阻止犯罪的心動。有的人想要戒掉賭博的癮,心想只要沒有指頭,牌也拿不起來了。結果一連砍掉十根指頭都戒不掉,只要心裡想賭,端著一碗米也照樣把手上的牌拿起來。唯有把心挖出來,才能達到連想都無法想的地步。主耶穌的意思絕不是讓我們去砍手、剜眼、或是挖心,這些外在的嚴厲刑罰都沒有用。主要我們嚴重的看待那些引誘我們的心思去犯罪的因素。即使是對我們如此重要也在所不惜。主要我們正視那些會讓我們跌倒的因素,這些事物通常是對我們的心發出誘惑。對付一顆容易被引誘的心,往往比砍手、砍腳還要困難。

主耶穌讓我們下定決心對付這些讓我們跌倒的引誘。「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下入地獄。」即使要付出剜掉一隻眼睛,或是砍掉一條手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剜眼、砍手是很痛苦,但是比起全身下入地獄,犧牲一隻眼、或是損失一條手又算什麽呢?主耶穌這話的用意,是要我們除惡務盡,需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不要又想勝過誘惑,又捨不得拋棄一些罪中之樂。若是在離棄罪惡誘惑之事上三心二意,必然會功虧一簣,功敗垂成。

每個人對誘惑的反應雖然不同,有的人對於誘惑難以抗拒,有的人不易受影響。不管哪一種情形,我們寧可謹慎地對待這些可能的陷阱。不要自視過高,以為自己百毒不侵,事實上人的軟弱是難以想像的。當自己以為很剛強,絕對不會受誘惑的時候,往往下一刻就立即跌倒。這種事可以說經常發生,屢試不爽。寧可對自己特別小心,遠離一切可能讓自己犯罪的誘因。保羅勉勵提摩太說:「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2)在引誘充斥的環境,我們寧可有自知之明,不視自己為對罪免疫的強者,反而對可能讓自己犯罪的誘惑盡量逃避。逃避不是懦弱的行為,而是願意誠實承認自己可能跌倒的真實境況,而選擇遠遠地避開讓自己跌倒的陷坑。

關於可能有的情慾誘惑,實際上我們當如何防範呢?應注意一些容易讓我們跌倒的地方。與異性來往,盡量在公開場合,絕對不要與異性,單獨關在房間裡面。探望異性弟兄姊妹,一定要與自己配偶同行,或是找另一位同伴。與陌生異性接觸,儘早表明自己基督徒的身份,讓人死了任何逾越男女分際的心。若夫妻為工作的緣故必須分居兩地,應當避免長期分離,讓婚外情趁人在孤獨的時候侵襲人心。遠離一切容易讓自己掉進引誘的機會。讓自己的行踪公開,不要落單。盡量在公開場合處理事務,讓身邊的人成為監督自己行事為人的同伴。除了逃避性的預防措施,更應當正面地讓自己的心被屬靈的事物佔據。一個飽足的人就不容易受到額外美食的誘惑。我們的每日的工作時程是怎麼分配的?是容許自己無所事事,在網路上東看西看,或是清楚知道自己今日要完成的工作目標,讓自己的心思被有益的事物沾滿。前一種情況就容易讓我們受到廣告誘惑,誤入色情網站的歧途。如果我們無法控制自己對情慾事物產生幻想,就盡量在公開的場合上網。讓自己在眾目睽睽下,受他人監督。

今天的社會風氣,一直鼓勵人追求肉體的滿足,網路上的廣告,與小道新聞,出現非常多激起人好奇的影射性文字。他們是掌握了人性軟弱的一面,用人墮落的罪性來吸引人犯罪。讓人掉進陷阱的誘惑垂手可得。基督徒走在當今的世界,面對的誘惑確實十分大。我們無需掩飾誘惑的存在,假裝對我們沒有影響。世俗敗壞的信息正鋪天蓋地,深入幾乎每一位上網的青少年、與成人身上。其中也包括眾多的基督徒,甚至教牧人員。耶穌曾經警告彼得:「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路22:31-32a)撒旦對基督徒的攻擊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我們必須正視此一事實,並當思考如何能在這波攻擊下存活下來。我們唯一的力量的來源,是主耶穌對我們的保護與支持。除此以外,我們沒有任何得勝的希望。

結論
主耶穌在登山寶訓的教導的天國倫理,包含我們生活的每個重要層面。此處主針對十誡裡「不可姦淫」,提出第七誡中所要求的精義。不止停留在行動上不作出婚姻外的性行為,更是要求門徒內心潔淨,不在心中貪戀情慾,意圖與他人發生姦淫。這在色情氾濫的今日尤其值得我們警惕,當我們曝露在鋪天蓋地而來,勾引我們跌倒的信息。求主加力,讓我們活在儆醒當中。採取壯士斷腕的決心,遠離引誘我們跌倒的陷阱。並在肢體中彼此勉勵,讓順服主的正面心思充滿我們,以致能不被墮落的潮流沖走

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

萬民喜信主降生

Image result for Jesus was born


詩班獻出了聖誕詩歌「救主已降生」,將我們的心帶到了喜樂、敬拜的氛圍。這優美的音樂正是許多基督徒聖誕節美好回憶的內容。聖誕來臨,你心中想到什麽?聖誕老人、聖誕樹、禮物、大餐。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聖誕的主角是耶穌基督。祂降生人世為我們成全了救恩。我們一生最寶貴的福氣都來自於祂。祂是我們的救主、並主基督。這是關乎萬民的「喜信」。讓我們藉著路加福音的經文思想聖誕的意義。
耶穌降生伯利恆馬槽
「當那些日子,該撒亞古士督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2這是居里扭作敘利亞巡撫的時候,頭一次行報名上冊的事。3眾人各歸各城,報名上冊。4約瑟也從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猶太去,到了大衛的城,名叫伯利恆,因他本是大衛一族一家的人。5要和他所聘之妻馬利亞,一同報名上冊。那時馬利亞的身孕已經重了。6他們在那裡的時候,馬利亞的產期到了。7就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因為客店裡沒有地方。」(路2:1-7)

耶穌基督誕生在羅馬帝國該撒亞古士督在位的時代。他的父母是加利利地的拿撒勒人。但是當時因著該撒下了一個諭令,命百姓報名上冊,也就是如同今日的人口普查。古時報名上冊必須回到自己原籍地,約瑟與許配給他的馬利亞,就回到他的祖先,大衛的家鄉伯利恆。這原是要應驗舊約彌迦書對彌賽亞降生地點的預言:「伯利恆以法他阿、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彌5:2)約瑟帶著許配給他的妻子馬利亞,也在報名上冊的人群中。當時馬利亞已經懷孕,雖然所懷的胎兒不是出於約瑟,而是馬利亞受聖靈感孕,約瑟仍將馬利亞迎娶。整件事情如此剛好地配合在一起,為要應驗先知的預言,全是神在掌管這一切的發生。

當他們進入伯利恆的時候,馬利亞的身孕已重,隨時會生產。可是當時整個城市接待旅人的客店都已住滿,唯有一家的馬房還空著。需要住宿的約瑟與馬利亞,不得已住進了客店裡的馬房。畜生住的棚子極為簡陋、寒冷、骯髒,不像人居住的房子舒適、清潔、溫暖。除非是萬不得已,任何人都不願意接受這種待遇。約瑟和馬利亞沒有其他的選擇,馬利亞就要臨盆了,不能讓她在荒郊野地上生小孩,只能接受這樣的安排。主耶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生的。馬棚裡的馬槽鋪上乾草,就成為主耶穌睡覺的小床。你可以想像當時的情景是何等簡陋,何等寒酸。有一手馬槽歌是這麼麼敘述的:「遠遠在馬槽裡,無枕也無床,小小的主耶穌,睡覺很安康;眾星都照耀著主安睡地方,小小的主耶穌,睡在乾草上。眾牲畜嗚嗚叫,聖嬰忽驚醒,小小的主耶穌,卻無啼哭聲。我真愛主耶穌,求靠近我身,靠近我小床邊,守我到天亮。」我們今日在旅途中追求住星級酒店的旅客,應當去嘗試主住過的這樣的房間,體驗一下主耶穌當年出生時的艱困環境。

牧羊人尋找新生的救主
「8在伯利恆之野地裡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9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10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11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12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路2:8-12)

主耶穌的誕生是如此地平靜,未造成周圍的驚動。最先知道的一群人就是伯利恆野地裡的牧羊人。他們是一群平凡而不起眼的人,位居社會的最底層。神卻讓他們最先知道這消息。他們聽到了一位天使在他們身邊,向他們報告這一喜訊。天使是神的差役,奉神差遣傳遞聖子耶穌誕生的好消息。當時是在黑夜,牧羊人在夜間輪班看守羊群,忽然看見天上顯出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神的「榮光」就是神的「榮耀」。人不能看見神,卻可以感受到神臨在時所顯現的榮耀。就如神在西乃山向摩西頒布律法的時候,出現了:「耶和華的榮耀在山頂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狀如烈火。」(出24:17)摩西將會幕建造起來時,見到「當時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出40:34)當所羅門獻殿時,「所羅門祈禱已畢,就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盡燔祭和別的祭。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歷7:1)神榮光通常在重要時刻顯現,代表神臨在祂子民當中。當天使要宣告重要信息時,神的榮光照耀,顯出這話語是出於神。

牧羊人被此景象驚嚇,甚覺懼怕。那天使安慰他們:「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一開始天使命令牧羊人不要怕,要求他們停止現在還有的懼怕情緒。這景象不是帶來令人恐懼的惡訊,反而是傳遞出關乎萬民的大好信息。「傳好消息」原文與「傳福音」是同一個字。在舊約時代,報好信息的人將君王登基的信息傳遍全國,這個報喜信的行動,在以賽亞書中出現:「報好信息給錫安的阿,你要登高山。報好信息給耶路撒冷的阿,你要極力揚聲。揚聲不要懼怕,對猶大的城邑說,看哪,你們的 神。」預言神掌權的日子將臨,神子民歡欣傳遞此一好消息。這行動到了新約時代就用「傳福音」這個字來涵蓋其意義。基督降生就是此處傳遞的好消息,由天使來傳報此一喜訊。並且此好消息是關乎萬民的,普世萬民都因著耶穌基督誕生,而可以同領受由神而來福分。福音是針對萬民的,這在神與亞伯拉罕立約時就已經應許:「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22:18)詩篇作者也預言神的拯救將臨到萬民:「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萬國得知你的救恩。神阿,願列邦稱讚你。願萬民都稱讚你。」彌賽亞就是將這拯救帶給萬民的救主。天使傳報的好消息就是眾人引頸盼望的彌賽亞現在已經降臨。

這位舊約先知預言將臨的彌賽亞是誰?答案就在天使接著說的話中:「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這位剛出生的嬰孩就是將要來完成神拯救計劃的救主。祂不僅是救主,同時也是主,與基督。這三個稱號代表著耶穌的三個身份。救主表示祂要救神的百姓脫離罪惡死亡的權勢。主表示祂擁有舊約神子民對天父的尊稱。基督則是彌賽亞希臘文的翻譯,表示祂就是神差遣來到世上,拯救祂的子民脫離仇敵轄制的君王。如今,先知幾千年來應許降臨的救主已經誕生,神的拯救已經臨到,這真是值得萬民慶賀的大好消息。

如今我們思想那位誕生在伯利恆,包著布,放馬槽裡的嬰孩耶穌。是否對神的信實發出感恩,祂沒有忘記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也沒有忘記對祂子民施行拯救的應許。這臥在馬槽裡的嬰孩就是神應許的實現。這好消息不僅針對當時的牧羊人傳遞,更是對歷世歷代盼望神拯救的人都有意義。神所賜下拯救我們的救主臨到人間了。以一個最卑微,最弱小的嬰孩樣式,出生在簡陋的客店馬棚裡,躺臥在動物吃糧食的馬槽中。這就是神對世人愛的展現,神獨生的愛子,本有與神同等的地位,卻願意放下尊貴的地位,取了肉身誕生在人世。這就是神藉基督道成肉身成就的偉大救恩。我們都在神拯救的群體中。

天使贊美歸榮耀給神
「13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 神說,14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 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路2:13-14)
在主耶穌誕生的時刻,天上出現了一隊天兵、以及天使,一同以歡慶聲讚美神。他們高聲呼喊:「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 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這呼喊是對神的讚美。神子耶穌降生人世是件極為重大的事,將顯出了神的榮耀來。無所不能的神卻甘願被限制在有限肉身中。放下天上的尊貴,取了人卑微的樣式。在日期滿足的時候,被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下,為了要救贖活在律法下,卻因犯罪不得與神親近的人類。如今這個日期已經滿足了,主耶穌按照神的計劃,道成肉身,降生人間。這事件是震動天地的好消息,連天使天軍也要高聲頌揚,將榮耀歸於至高之上的神。

天使天軍的讚美同時也向人傳遞出好信息,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縱何等佳美。」(羅10:15) 。因著救恩帶來的平安,藉著聖子降生而臨到人間。人因著犯罪而與神隔絕的關係,靠著耶穌基督成就的救贖,而能夠和好。這就是福音的好消息。這消息雖然是傳向萬民,然而只有憑著信心接受耶穌基督救恩的人,才可能真正得到,他們就是天使宣告的「神所喜悅的人」。有一首聖誕的詩歌《寧靜的伯利恆》:「寧靜的伯利恆,平安的夜已深,郊外有一群牧羊人,一起敘寒溫。閃亮無數星辰,寂寞黑夜無聲,幕然有一群天使,宣告好消息。在大衛的城裡救主降生,永恆真道已成為肉身,在至高的天上榮耀歸神,平安歸與他喜悅的人。」所講的就是這段經文的內容。

結論
基督耶穌降生的消息已經在人類歷史上傳揚了兩千多年。牧羊人首先聽從天使傳遞的好消息,第一個來到伯利恆的馬棚,見到了主耶穌。天使天軍也在天地間讚美頌揚。門徒在主耶穌的命令下,將這福音傳到地極。如今傳到我們當中,仍然是同一個好消息。我們對主耶穌帶來的救恩是抱著什麽態度,承認自己的缺乏,虛心接受,還是嗤之以鼻,拒之於千里之外?求主光照我們的心,讓我們勇敢地作出決定,歸向主耶穌。接受祂帶給我們的救恩。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神阻擋人狂妄的野心



創世記的前十一章,與其它的篇章重點有些不同。十二章以後集中在先祖亞伯拉罕,以及他的後裔繁衍成為神選召的子民,重點是四位先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前十一章則描述亞伯拉罕之前人類社會的演變,重點則是創造、墮落、洪水、巴別塔。

聖經中這段故事與當時巴比倫人的傳說有幾許類似的地方。但是其描述的重心有根本的不同。巴比倫神話也提到了創造、洪水、巴別塔,它描述創造始於諸神間的鬥爭。洪水則是諸神受不了世人的紛亂爭鬧,憤怒之餘,興起洪水來淹沒人類,巴別塔則是人建築通往諸神居處,期望能靠近神,並操控神的途徑。聖經的描述大異其趣,創造是獨一真神榮耀能力的彰顯,祂命令人類代替祂掌管世界,並要求人遵行祂的旨意。當人悖逆時,祂則降下懲罰,卻同時也留下救贖的應許,讓人有回頭的道路。洪水是神對人犯罪的審判,對於順從神命令的人,神卻保留他們的性命。建巴別塔是人類狂妄自大,想與神同等的妄想,此妄想卻被神破壞。聖經與巴比倫神話分別代表兩種世界觀。巴比倫人崇拜的神是人類罪性的投射,充滿了自私、殘暴、與任性。聖經所啟示神的屬性則展現出神的獨一、公義、並憐憫的性情。傳說與聖經記載截然不同。本段描述的巴別塔事件,是人類第一次想要聯合起來超越神的計謀。神對他們的反應是什麽?讓我們來看本經文的描述。

人狂妄自高的計謀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2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3他們彼此商量說,來罷,我們要作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4他們說,來罷,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創11:1-4)

整段經文可以分成前後兩部分,分別描述人的計謀,與神的行動。形式相互對稱性,第一節的「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對應第6節的「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第3、4節上的「來罷,我們要作磚......來罷,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對應第7節的「(來罷),我們下去」;第4節中的「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對應第9節的「所以那城名叫巴別」;第4節下的「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對應第9節下的「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中間的經文就是第5節「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今天的世界,人類語言眾多紛雜,彼此難以溝通。很難想像人類來自同一源頭,原本使用同一語言。在共同語言下,沒有溝通障礙,大家交流容易不是好事嗎?本來應當如此,但是從創世記一開始,人類墮落以來,無不妄想要用人類自己的聰明智慧,去超越神的地位。亞當、夏娃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想要如神一樣能分別善惡;建造巴別塔的人也是一樣,使用共同的語言,密謀建築通天高塔,傳揚自己的名聲。這是源自人類自高自大罪性,同心謀劃一件集體的惡行。這種狂妄的事情直到今日人類仍然樂此不疲。競相建築世界最高的大樓,深圳平安金融大樓599公尺,上海中心大廈632公尺,武漢的綠地大廈636公尺,迪拜的哈利法塔828公尺,一個個宣稱自己是世界最高,都是在近幾年建起來的。還有一個正在興建的王國大樓,號稱全世界唯一超過1000米的建築物。這些競爭誰更高的行為,想要宣揚人的智慧高超,豈不像是那些建巴別塔之人的心態。

當時人類尚未分散在全地,他們遷移到示拿地也就是後來的巴比倫,今日的伊拉克東部。那裡是一片靠近波斯灣的平原,適合聚居繁衍。人類喜歡聚集在一起,可以相互保護,又能夠組織成為極大的團體,選出領袖,將權力集中。可以集體完成更大的事。當時他們的計劃就是,為宣揚自己名聲的緣故,同心合意建一座城、以及一座高塔。那些狂妄的人彼此呼喊:「來罷,我們要作磚,......來罷,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人類以為自己的建築技術高超,可以將磚燒硬,可以用來建造堅固的城牆,以及通天高塔。在古代製磚技術尚未發明前,人類是用土塊夯實風乾成為泥磚,或用鑿出來的石頭建築。因為不夠堅固,數量有限,不能建造巨大建築物。但製磚技術發明後,建造更巨大建築成為可能。

他們集結全體的智力與勞動力。想要合力建築一座通天高塔。這是對神至高權柄的侵犯,人自以為可以與神較量,正如人過去自誇的:「敢與天公試比高。」為了完成這龐大的計劃,他們先在示拿地的平原建了一座城,將全體人力集中在一起。這想法違背了神當初吩咐人遍布全地的命令:「神賜福給挪亞和他的兒子、對他們說、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了地。」(創9:1)這也是神從創世時所有的心意:「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 」(創1:28)人明知神的旨意是要人分散在全地上,卻為了達成高舉自己的野心,違反神的心意,聚集在城市裡,同心籌劃建造通天之塔。想要宣揚自己的名聲。他們如此聚集的目的是:「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這是故意與神的心意違背。神命令他們分散,本是要他們在全地,代替神管治地上的萬物。他們卻反其道而行,聚在一起,不願離開,心中顧念的卻是集結力量,滿足自我誇耀的野心。建築通天高塔,正是想要顯示人類力量足以與神較量,以為可以脫離神的管制,獨立自主。

過去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類似建造巴別塔的想法。想要聚集眾人的智慧、力量,完成一統天下的霸業。二次大戰時的德國,希特勒鼓動德國人的國家主義,積極建軍,侵略鄰國,妄想要恢復過去神聖羅馬帝國的榮光。他的狂妄野心,造成整個歐洲極大的傷害,也害慘了德國人。二次大戰時日本的軍國主義興起,在中國東北與俄羅斯爭霸,進一步侵略中國,並偷襲美國珍珠港,妄想建立大東亞共榮圈。這些都是人類貪欲的表現,藉著國家主義鼓動人民情緒,想要滿足極權者征服世界的野心。今日的世界仍然存在著想要稱霸世界的狂人。利用鼓吹民族主義,用虛幻的目標聚集全國的人力、財力,發展軍事力量,期待從他國奪取利益,達到自我擴張的目的。這種霸權主義的企圖,與當時巴別塔事件非常相似。

本段的敘述,為下一步神呼召亞伯蘭離開本地、本族、父家鋪路,亞伯蘭生長的地方迦勒底的吾珥,正是建築巴別塔不遠之處。與狂傲的建塔之人不同,亞伯蘭被呼召離開原本人口密集的城市,往神要他去的異地他鄉成為寄居的。並應許要藉著他成為萬族的祝福。神的命令在建巴別塔之人耳中成了耳邊風,他們妄想高舉自己的榮耀,忽視神要求他們遍滿全地的使命。亞伯蘭與他們不同,他順從神的呼召,離開熟悉的故鄉,前往他鄉。最後成為神賜福萬民的管道。普世萬民因著信靠亞伯拉罕的子孫,耶穌基督而得福。亞伯蘭與建塔之人對神命令的態度完全不同,前後成了鮮明的對比。

神阻擋人野心的行動
「5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6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7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8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9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創11:5-9)

人類的痴心妄想驚動了神的注意,神聽聞人類要建造一座通天之塔。祂要「降臨」來看看人類的傑作。人類想建的巴別塔本來要高達於天,作者描述神在天上,卻觀看不到這座塔,還需要「降臨」才能看看人造的城和塔,表示此塔在神的眼中實在低得離譜。人類以為了不起的作為,在神的眼裡卻是極其幼稚。

接著的第6節經文,神似乎模仿人類的呼朋引伴:「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神擔憂人類帶著罪性,謀求自己的私利。當利欲熏心時,妄想利用群體的力量,來達成共同的目標。這目標必然也是將個人私慾達到極致。如果人類同心謀求惡事,相同的語言讓他們溝通順暢,所謀求的就無所不能達成。神不能讓敗壞的人為所欲為,所以就出手破壞人的計劃。

第7節神說:「(來罷!)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一開始原文有個命令語氣的呼喚詞「來罷」,與前面人們呼朋引伴,建築巴別塔的召喚巧妙地對應。作者如此寫作是故意諷刺,人類彼此呼召要脫離神統治,神也同樣呼召來阻止人的圖謀。本句的主詞使用「我們」可能暗示著三一神間的互相商量。神的介入的行動是「下去」,與「變亂他們的口音」。人類想要集合眾人智慧,同心作惡,與神對抗。神的對策就是破壞人的計謀,變亂他們的言語,使他們言語混雜,無法溝通。因著語言不通,人類間生出隔閡,互相不能同心。原本共謀大業的人類,再也不能合作,建築巴別塔的計劃因此被破壞,以失敗告終。因語言不能溝通的緣故,他們不再聚集一處。建築巴別塔,宣揚自己名聲的狂妄計劃,因而放棄。這也正好達到了神要他們分散居住的旨意,如第8節說的:「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人不願意聽從神遍布全地的命令,想要聚集在一處,藉城市保護自己的安全,驕傲地建高塔宣揚人的名聲。事實上就是人妄想藉著集合全體的力量,與神一較高低。今日世上的野心家,也常有這種創立不朽功業的美夢。例如想要統一世界的亞歷山大、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法蘭西帝國的拿破崙,德國的希特勒。他們多半是軍事及政治領袖,想靠著集中人力,財力,智力,實現自己狂妄的夢想,讓自己永垂不朽。他們狂妄的作為都在重覆當年人類妄想建巴別塔的錯誤。

因為那個地方就是神變亂人語言的地方。因此神稱那城為「巴別」,意思就是變亂的意思。地名的更換常帶著讓後代子孫記取教訓的目的。人類為何語言分歧,難以溝通?原因就是他們曾經想要藉著語言互通之便,同心圖謀超越神的計劃。當後代人讀到這個地名,若問起為何叫做「巴別」,就會因這地名的意義「變亂」,記得他們的祖先曾經自大地想與神較量,結果語言被神改變成為互相難以理解。這個字在聖經其它地方又翻作「巴比倫」。這城在聖經常象徵人類為了滿足自己超越神的野心,妄想自己作王,脫離神的管制的勢力。如啟示錄17章中說的那個邪惡悖逆神的中心「大巴比倫」,注定要在神的烈怒中被毀滅。巴比倫與天上的聖城耶路撒冷正好相反,那是神所定下順服神者的最後歸宿。

結論
巴別塔的故事是人類最早想要靠自己的力量,脫離神的統治,傳造自己的王國,宣揚自己的名聲。那是源自於人類罪性中的自高自大而作出的行動。亞當夏娃違背神的命令,想與神同等導致了自大的罪性,藉著血緣關係,代代相傳。這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原罪,無人能脫離罪的轄制。直到神差遣主耶穌道成肉身,在十字架上成全救恩。才打破這個惡性循環。主耶穌是末後的亞當,罪因首先的亞當一人進入了世界,恩典卻因為末後的亞當,主耶穌進入了世界。讓所有因著信,進入基督裡的人,得免罪的刑罰,脫離罪的轄制。巴別塔給我們後代子孫一個警惕,只要我們有肉體在,一生仍然會與罪掙扎。要小心自己內心中那種想要超越神的狂妄野心。想要靠著集結眾人的智慧、財力,創造宣揚名聲的不朽功業。表面上有冠冕堂皇的正當理由,骨子裡卻是隱藏的自私自大的野心。神對自高者的懲罰見於史冊,記憶猶新。我們絕對不要重蹈覆轍。

倪柝聲教導中關於成聖觀的探討

第一章 前言 倪柝聲為近代中國本土神學界影響重大的人物,他建立了華人界第一個具影響力的本色化教會。他留下來的文字著述豐富,其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可以說是《屬靈人》 [1] 。這書所提出的三元人觀的想法,雖然引起了讚賞與批評兩面的評價,直至今日其中的思想仍然深刻地影響中國教會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