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7日 星期五

<b>突破宣道困難不在重建基督論</b>

China_church.bmp
在中國基督教院網頁上看到一文,引發我許多思考。

在《中國教會神學思想建設中的基督論思考》一文中,作者陳永濤提出重新建構中國的基督論。我們知道基督論的形成,是教會爲了面對錯誤的學說對信仰的挑戰,而從聖經中整理出最基本的信條,成爲分辨異端的規範。訂下信經的作用即是在此。教會歷史上經一千六百多年,正統教派沒有廢棄這個信經,因它正是建築在聖經的基礎上。

以下是我讀該文所生的異議,願向陳先生就教。
1. 陳文說:“筆者嘗試以聖經和教會的實踐,而不是以尼西亞和迦克敦信經爲基督論思考的起點。”來從新思考基督論。

首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爲何要另立基礎。是不是找出尼西亞信經和迦克敦信經有什麽錯誤的地方?須要把基督教信仰最根本的基礎重新建構。陳文要以聖經和教會的實踐爲起點。教會的實踐不出聖經真理所規範的界線,基礎還是聖經。而信經是聖經真理的綱要,每一句都有相當多經文的支持。若以聖經爲起點,跟與信經爲基礎是完全一致的。有必要另立門戶嗎?除非陳先生不信尼西亞信經中的內容。我將它有關基督論的部分列在下面:

“我們信獨一的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以前爲聖父所生,從上帝所出的上帝,從光所出的光,從真神所出的真神,是生、非造、與聖父同體。萬物都是藉著他受造。他爲要拯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因聖靈的大能,爲童貞女馬利亞所生,成爲人身,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爲我們釘在十字架上,被害,受死,埋葬。應驗了聖經的話,第三天複活,升天,坐在聖父的右邊。將來必在榮耀中再臨,審判活人死人他的國永無窮盡。”

請看看哪一條是不合聖經的?

2. 陳文又說:“在某種意義上,一個聖經的耶稣比教義的基督對我們更有意義,更切合我們的實際。”
“基督論通常開始于尼西亞信經和迦克敦信經的有關宣稱,即耶稣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是三位一體的第二位。這些公會議對基督論的宣稱是重要的,它們描述了耶稣是誰。但是,我們仍需要盡可能地發現這些宣稱背後隱藏的東西,就是它們自己的聖經見證的資源。”

陳文的意思似乎教義與聖經是有差異的。教義的基礎是聖經。神學離不開解經,而神學也能幫助我們對聖經的理解。有了正確的基督論我們才能正確的解釋聖經。聖經的耶稣與教義的基督從不是對立的。如果出現矛盾是神學出錯誤。必需重新檢討,陳先生看到基督論哪裏出錯了嗎?還是你對聖經的理解有誤?

3. 陳文又說:“每一個文化,每一個時代都應該有其自己的基督論的理解。耶稣基督是活的,因此,對基督的理解也應該是活的。我們中國基督徒應該有我們自己對基督論的理解。”

似乎我們的理解是修正基督論的重要因素。因許多人不能理解基督論,就要修改基督論的內容到大家都能夠理解。問題是基督論是建立在神的話語,還是人的頭腦裏面?如果是神的話,可以隨我們的意思改來改去的嗎?別人不理解,是因爲傳道的人講不清楚,因該好好研究傳道的功夫,怎麽改起基督論來了?

4. 陳文又說:“我們現在所接受的傳統的基督論是由傳教士帶來的,有著濃厚的西方化和強烈的排他色彩,並且不能給今天的中國基督徒太多的幫助。對這種基督論因此也一直有批評的聲音。”

看來福音還分洋人的福音和中國的福音。正統的基督論在中國已經傳了將近一百八十年了。信徒從零開始,到今天超過六千萬(這還是保守的估計)。陳先生說不能給今天的中國基督徒太多的幫助?請問要把基督論改成什麽樣子才會有幫助?難道要把新派的思想帶進來,把聖經最基本的真道都否定掉嗎?那乾脆也不要叫自己基督徒了。免得讓主的名蒙羞。

5. 陳文又說:“在亞洲基督論已經變得沒有活力了,因爲我們仍舊依賴尼西亞和查爾西敦信經有關基督論的信條。而這些信條對亞洲人來說是難以理解的。因此,作爲生活于亞洲的中國基督徒,我們有必要在我們自己的處境中對基督論作出新的理解。”

陳文說傳統信仰的教會沒有活力,正與我的觀察相反。在世界各地的教會,越是受新派神學影響的教會,越沒有活力。請看歐洲的教會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國的教會也是一樣,越是講倫理道德,不講悔改赦罪的道,教會越是死氣沈沈。誰要相信一個沒有復活的耶稣,一個不存在的神?

6. 陳文又說:“對中國基督徒來說,與其說耶稣基督是一個理論思考的對象,不如說他是一個可供實際效法的榜樣。因此,帶有中國特色的基督論,應是去跟從耶稣基督,效法一位虛己的,愛的和受苦的基督,而不是單純地去思想他。”

耶稣基督從不是一個理論思考的對象,也不僅是一個可供實際效法的榜樣。他是基督徒的生命的主。也就是說耶稣賜給我們新的生命,祂主宰者我們生活的目標。基于對祂的愛,我們遵守他的命令。如保羅所說的:“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無論是活著或死了,都要爲主作見證。

對于陳文的“效法一位虛己的,愛的和受苦的基督。”我則完全同意。只是動機是對耶稣的順服,而活出與救恩相稱的生活,滿足耶稣的心意。不是要作一個翩翩君子而已。

我同意在宣教的角度上,應該思考最有效的途徑來傳揚基督。如果有更多的基督徒願意認真的研讀聖經,並好好的活出來,基督徒的生命就是個活生生的見證。如果更多的基督徒能在文學,科學上有好的表現,而且在他的崗位上表現出基督的生命。他活在那裏就是基督的見證。如果基督徒願意公開表明他的信仰,再各行各業爲主發聲,整個的文化都要被改變。

如果想靠改掉基督論,中國人就能相信福音,我看根本是一條走不通的路。

2006年1月18日 星期三

<b>校車來了</b>

school004.jpg
school006.jpg


我們夫婦都上班,小孩上學的接送是一個問題。由於小孩上學時間比我們上班時間短,下午三點必需有人在家門口接小孩。於是我們就採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太太早上六點半上班,下午二點半下班,剛好趕上接小孩下校車。我則早上送女兒上校車,再送兒子去鄰居伯母家,他要等中午的校車,上下午班。

每日早晨就是最匆忙的時刻。二十分鍾之內,要叫醒小孩、盥洗完畢、換好衣服、吃完早餐,站在門口等校車來臨。這中間可不能有一點失誤,若是動作太慢,誤了時間,校車可是不等人的。這會可要自己送去學校,多跑一趟,要浪費一小時的時間。所以我每天把鬧鐘設在七點十分,小心別出差錯,鬧鐘一響就開始一天緊張的生活。
今天是女兒學校睡衣聚會(Pajamas party),每一個小孩都要穿睡衣上學,還要帶一隻動物布偶,及最喜愛的書,上課時秀給同學看。因為怕早上太趕,前一天晚上就叫女兒穿好睡衣,早上一起床就可以直接穿上外套上學。一切都準備妥當了,女兒為這一特別的聚會也相當興奮。

鬧鐘響起,我依著習慣到女兒房間叫她起床。她賴在床上情緒有點不穩,我意識到有些不對勁,伸手住被裏一摸。褲子整個尿溼了,她雖然八歲了心智上仍像個四歲的小孩。白天上廁所己經能自己講了,但晚上還不會自己爬起來。我沒有一絲責怪的意思,只擔心她鬧情緒,誤了校車。她要是一鬧起來可是難以收拾的。
她自己不高興的說:「噢!怎麼褲子會溼呢?」
「沒關係,換一件乾的就好了。」
「不要,這是我最喜歡的睡衣,我要穿這件去。」
「不行!這件已經溼了,不能穿到學校。」我把溼褲子脫下來,找了另一件睡褲給她換上。
「這件是白色的,我要粉紅色的。」她不願穿我找出的這件,而且開始哭了。
我翻遍了抽屜就是找不到粉紅色的。我想不出辦法,就說:「你快去吃飯,我試著把你的溼褲弄乾吧!」
拿著溼褲子,在水籠頭下沖水,搓了半天。心想用吹風机吹十五鐘,看看是否乾得了。拿著在鼻子一聞,仍是臭的。一看錶只剩十分鍾。我放棄了這個想法,告訴女兒:「溼褲子是乾不了。一定要穿白色那件去。」
女兒失望的大哭起來,她喜歡每天按著固定的規律。任何意外都會讓她緊張。我不知如何處理這臨時的意外,只好打電話給太太。太太想在電話中安撫女兒,但女兒推開電話不願聽。眼看著校車就要來了,我就警告女兒:「趕快穿鞋!要不然趕不上校車了。」
她一面哭一面背上書包,走到門口。一面還是忘不掉那件溼褲子,不放心地問我:「爸爸可不可以把褲子弄乾,送來學校?」我心想不可能,但也不願騙她,只是未置可否的說:「爸爸答應下班之後把它弄乾。」我知道她沒搞清楚我的意思。

她似乎滿意了,含著眼淚上了校車。我則是歎了一口氣。還好這樣的事很久才發生一次,要不然血壓又要升高了。「女兒啊,你什麼時侯才長大呢?」

<b>曠野的呼聲</b>

outdoor_preaching.jpg
Jesus_preaching.jpg


在紐約四十二街到時代廣場的地下道﹐人潮擁擠。我走在人流中﹐緩緩移動。遠處傳來一陣一陣大聲說話的聲音﹐分不清是吵架還是叫賣。聲音越來越接近。人流自動從中間被分開﹐流過之后又自動復合起來。沒有人停下來觀看﹐仿彿這個人並不存在。紐約這種事情太多了﹐見怪不怪。是一個白人﹐激動熱情的對着每一個路過的人說話。仔細一聽﹐原來他是一位傳道人﹐在街頭向行人佈道。不像以前見過的路邊傳道人﹐面無表情﹐拿着擴音器﹐自說自話。他是注視着人的眼睛﹐直接向人說話。這種過予主動的傳道方式﹐明顯是不太受歡迎的。逼得路過的人避開他的眼神。或許是現代的都市人不習慣這麼直接的接觸。也可能是這種事見多了﹐沒時間去瞭解他在搞什麼。
當我走到他面前的時候﹐我與其他人一樣沒有停下來。人流的移動也不容我停下。另一方面﹐多年累積的經驗告訴我﹐不要與眾不同。別人怎麼做﹐你就跟着﹐以免惹麻煩。與別人視若無睹地經過﹐不同的是我理解他在做什麼﹐而沒有排斥的心理。

我會注意到他的存在﹐原是因為他講的方式。他說的內容﹐與我們平時在教堂聽的沒什麼不同﹐祇不過更加激動。好奇的是為什麼他要採取這種方式布道。根本沒人聽﹐祇是浪費力氣。甚至有人會把他當成腦筋不正常。何必用這種突兀的方式﹐讓一般大眾難以接受。而且面對接二連三的回絕﹐除非心理有充分的準備﹐否則是接受連續的傷害。他也是個有口才的人﹐大可以在教堂裡講﹐何必在街頭作賤自己﹖

我對他作為的想法﹐很多是以我自己的價值判斷來看。可能分析利弊得失﹐認為街頭佈道是白費功夫。或許我應以他的立場來想想。他可能為了福音的緣故﹐大發熱心﹐不在乎別人的拒絕。或許他想像施洗約翰﹐對冷漠的都市人發出曠野的呼聲﹕「 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耶穌在兩千年前對以色列人的呼召也是一樣﹐都帶着天國將近的急迫感﹐也都不在乎聽到的人心理的反感。在我看來是愚蠢事﹐可能在他眼裡是義不容辭。我自己不是一樣跑到市場上﹐一個接着一個跟着陌生人傳講耶穌的福音嗎﹐我也驚訝自己哪裡來的勇氣。我不是也一樣嚐過被人拒絕的滋味﹐也不是什麼天大的事。對街頭佈道的作為雖不認同﹐卻能有更多的理解。

有一個故事﹐說到耶穌來到了紐約市。就如同當年在以色列﹐向猶太人所做的﹐在街頭傳道﹐醫治生病的人﹐指責當權者的假冒偽善﹐宣稱自己是神的兒子。與貧困的﹐生病的﹐犯罪的人在一起。他的道吸引了許多人跟隨他﹐卻也引起了人們對他的忌妒﹐整個城市因他起了爭論。支持他的﹐反對他的分裂成兩大陣營。逼使警察出面干涉﹐禁止他再公開講道。最後人群騷動起來﹐警察採取鎮壓的手段平息下來。耶穌被逮捕﹐以違反公共秩序罪起訴。反對他的人群圍着法院﹐高喊着﹕釘他十字架﹗釘他十字架﹗就如兩千年前發生的一樣。這事竟然會發生在號稱世界民主的典範美國。雖然這只是一個故事﹐兩千年來人的心並沒有變。故事中的情節仍然可能發生。只是人心可能更冷漠﹐排斥的可能更有技巧﹐逼迫可能更會循合法的途徑。

人類文明發展得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疏遠。我們的眼睛會選擇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耳朵會選擇聽到自己想聽到的。曠野的呼聲可能聽成瘋子的囈語。我不禁問自己﹕「 如果耶穌今天來了﹐我認得他嗎﹖」

2006年1月11日 星期三

<b>機車騙徒</b>

Taipei.jpg
網上看到一則文章「嘿嘿嘿!又遇見你了」讓我想起一件往事﹐發生在同一地點﹐莫非騙徒還是同一個人。

二十幾年前﹐我也遇過同樣的情形。那時我高三﹐住在貴陽街。就在家門口看到一位年輕人﹐像是一位大學生﹐騎着機車。他看我穿附中制服﹐就宣稱是附中學長﹐在台大醫科唸書。那些年附中沒幾個台大醫科﹐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開口說「我要回家,可是剛纔買了幾本書﹐我沒有錢加油,請問你可不可以借我50元?」我翻了翻口袋﹐「對不起!我沒有錢耶!」他本來想掉頭就走。

我馬上叫住他﹐「等一下﹐我家就在附近﹐我回家拿。」他有點驚訝﹐小心翼翼地跟在我後面。我回家跟媽媽拿了50元﹐還問他要不要進來坐。他連忙推辭。臨走前還問了我班號﹐說他會送到學校去還我。他對附中這麼熟悉﹐我絲毫沒有懷疑他。

過了幾天鄧訓導主任向全校報告﹐有很多同學被騙。班上的賀同學也被騙了。描述的情形就是同一個人。我氣自己太老實﹐那麼容易就被騙。也為那個騙子悲哀﹐他會專找附中的學生﹐是看准了附中生愛校﹐尊敬學長之傳統。這騙子八成也是附中畢業的。他騙了一些錢﹐卻讓所有的學弟看不起。

他今天應該五十了吧﹐要一輩子騙下去嗎﹖ 希望他已經回頭了。

<b>管教的杖</b>

Image0021.jpg
我的個性較溫和,很少對小孩大聲說話。平時忙於工作,與小孩相處的時間不多,對兒女的管教甚至有些縱容。但這次兒子真的把我惹火了,很少動怒的我,竟然為了他氣了半天。

本來今晚該帶女兒去上游泳課,兒子也興緻沖沖的想要跟著去。妻子本來期待我帶著他們去。今天剛好頭有點疼,怕一下水容易感冒,因此把這責任交給了妻子。妻子考慮了一下。她今天很早就起來,身體感到很疲倦,就打算不去游泳了。當她把這決定告訴小孩時,女兒還算平靜,勉強接受這個安排。兒子聽了卻抑制不住內心的失望,又哭又鬧。反覆的向媽媽抗議說:「你答應我要去游泳的,一定要帶我去。」妻子則一遍又一遍的解釋:「對不起,媽媽今天真的太累。下次一定帶你去。」妻子提出了許多代替的方案,想安撫他的情緒。例如打電話給他最好的朋友,問問可不可去拜訪。不巧最好朋友的媽媽快生了,正在家裏休息。不然,可以去超市買東西。不管怎麼說,他仍是不停的鬧。我拿出了他最愛吃的蔥油餅,算是補償他的損失。他吃完了,還是堅持要去游泳。妻慎重的對他報歉:「媽媽真的非常對不起。」他則緊抓著妻子的話不放:「你答應我要去游泳的,為什麼不照著做!」持續了一小時,在我眼前的景象就是一個委曲求全的媽媽,加上一個得理不饒人的小孩。兒子才五歲,就知道緊抓住媽媽的把柄,窮追不捨。我四十幾歲了,還不敢這麼做。
我再也受不了這情況,衝出來干涉:「不對!不對!媽媽已經解釋很多遍了,也道歉很多遍了。哪有小孩不原諒媽媽的。你要去游泳是不是?走,我帶你去!」說著就把他抱起來,推開門,往車裏放。兒子似乎被我這動作嚇到了,抵死了霸著車門不讓我關。我與他就在車門口推來推去。我無意用蠻力強迫他,只想壓下他反抗的意志。我問他;「還去不去!」他己經哭得講不出話來:「不是你帶,我要媽媽帶!」我大聲喊:「回去!」他驚嚇得趕緊跑回家。

我進去後,只看他緊抓著媽媽抽噎,不敢再哭出聲。也不看我一眼。似乎不敢再鬧下去了。
我告訴妻子不能處處對他忍讓。道歉的話,一次也就夠了。不然只能更讓小孩抓住大人的弱點,要脅大人。

兒子累得睡著了,剛才哭了太久,呼吸還有氣喘的聲音。天下父母心,哪有以懲罰子女為樂的。兒子平靜的面容真是可愛,與一小時前的樣子差別多大啊!

我坐在客廳,反省自己剛才動怒的一刻。為什麼會發這麼大的火?可能是我太暸解兒子了,他跟我太像了,簡直就是我的翻版。我小時候不是也因著媽媽得罪我,氣得不吃飯。要媽媽親自來安撫、道歉。因為我知道媽媽心軟一定會屈服的。我太氣自己有這樣的心態,所以在兒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毛病,才會觸動了心中的痛點。

我生氣嚴責兒子,可是我自己改了嗎?我長大了,可能更有技巧地利用別人的虧欠感,來指使別人為我做事,尤其是母親、與妻子。我不願看到自己的毛病又重現在兒子身上。除了嚴厲的管教,可能自己的身教更能發揮果效。

任何人都是一樣,沒有可誇的,我們的罪性在神的光照下顯明出來。兒子的表現可能正是我的一面鏡子吧!

2006年1月5日 星期四

保加利亞記行


保加利亞,一個位於巴爾幹半島的農業國家。脫離共產黨統治後,仍未建立民主制度,整個社會基礎建設相當落後。首都索菲亞,被稱為「褪色的貴婦」,典雅的歷史建築,夾雜在殘舊的汽車及年久失修的房屋之中。街道景觀像是紐約布朗士的貧民區。

一群中國商人憑著先天冒險的精神,將家鄉的貨物,一箱一箱的運到保加利亞。開始零售及批發生意。他們大部分是浙江青田人,少部分是北方人。他們要克服語言的障礙,刻苦勤奮地開創個人的事業。許多人要與配偶、子女分隔兩地,要面對被偷被搶的威脅,及關稅增加等重重限制,生意越來越難做。

五年前曾永輝牧師看到了這裏的需要,開創了一間華人教會。使蘇菲亞的華人基督徒有了一個屬靈的家。每逢禮拜天,這裏就傳出了優美的歌聲。兄弟姊妹一起敬拜神,同心向神禱告。「這裡有神的同在唷! 這裡有神的言語。這裡有聖靈的恩膏,這裡是另一個天地。看哪弟兄和睦同居,何等的善何等的美。」每逢歌聲響起,異鄉客們全心讚美神,忘卻了身在異鄉的艱苦。

曾牧師在牧會四年後因家庭需要離開。一群尚未成長的信徒們苦撐著教會。一年多了仍是每個禮拜聚會。普林斯頓教會接下了牧養的棒子,靠著一批一批的短宣隊,帶給保加利亞弟兄姊妹精神上的支持。

去年聖誕節到新年間,我與兩位弟兄踏上了短宣之旅,十天在保加利亞,與他們同心禱告,分享神的話語,共同經歷神的恩典。返回之後,心中仍然牽掛著他們,常常想到他們喜樂的笑容。謹以此文記下此行的點點滴滴,鼓勵身在富裕環境的基督徒,珍惜主所賜的豐富,同時也不要忘了外地福音的需要,我們一點的付出,對他們是極大的鼓勵。

初來乍到
剛下飛机,就看到永恩弟兄來接我們,他是個謹慎的人,車開得非常慢。放下行李,直奔教會,大家都在等我們來了開飯。約二十坪大的小小房間擠滿了一百個人,有華人、保加利亞人、越南人,一走進去就聽到句句歡迎聲,有種回到家的溫暖感覺。聖誕夜教會舉辦晚會、邀請了很多平時不上教會的朋友一同慶祝。飯後的節目相當精彩,有歌唱、舞蹈、小品、相聲、三句半。我們三個短宣隊員也出了一個節目「東方三博士」,大大不如他們的表演精彩。

第一個主日
保加利亞牧師大天使邀請我們參加他們的主日崇拜,他們的教會位於市中心的戲院。破舊的程度像是幾十年未整修過。會友衣著普通、應是中下階層人士。他們用保加利亞語唱歌,每位會友都站立盡情歌唱,似乎相當投入。保加利亞人多是東正教徒,基督教人口僅有百分之二點五、與台灣相似。大天使牧師除了牧養自己的教會外,每月兩次來華人教會講道,但因語言的障礙,他無法有效牧養華人教友的需要。他邀我上台說幾句話。我用英語表達對保人教會的感謝,我們是外來的移民,他們接納我們,大方的幫助華人教會。華人教會也投桃報李、與他們合作救濟孤兒。雙方在主裏是福音的夥伴。東歐是使徒保羅旅行佈道經過的地方,馬其頓的呼聲,讓保羅把福音帶進了巴爾幹半島。今天二千年後,基督的福音仍然活潑的在這裏流傳、沒有消失。主耶穌的愛仍存在每個人的心中,在座的眾人就是最好的見證。歐洲是基督教文明的發源地,如今卻成了一片荒漠。幸好主沒了忘了這地方,荒漠中又重新長出了綠芽。他們在艱難的環境仍保有一分喜樂的心,就是基督在他們心中的明證。

晚上的佈道會由我傳講福音的信息「耶穌為什麼來?」本以為慕道友來得不多,猶豫是否要呼召。講完後聖靈感動我呼召,一位弟兄舉起手來,一位姊妹也舉起手來。我此生第一次佈道,口才生澀,神憐憫我的不足,當聖靈動工,人心自然回轉,讓我知道人能信主全是聖靈的工作,不靠講員的口才。

市場內傳道
白天我們進入保加利亞最大的市場,一個攤位、一個攤位的探訪。只要有華人同胞我們就聊上兩句。一面表明自己的身分,一面邀請他們參加佈道會。有的人很冷漠、知道我們是來傳耶穌的,沒給什麼好臉色。就像我自己不信前一樣。大部分的人都是很和善的,不管信不信都會與我們寒喧兩句。我膽子向來很小,怕被人拒絕。到了這裏,也不知從哪來的勇氣,上前去打招呼,表明自己的善意。人的心大部分是軟的。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與陌生人談道並不是太可怕的事。從共同點切入,慢慢進入信仰。有的人一談就一小時,甚至願意與我們一起禱告。我的心裏充滿感恩,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竟願意與我們談信仰這最私人的事。是神感動人才做得到。

餐館裏祝福
保加利亞有近兩百家中餐館,一般生意都還不錯。我們趁著下午三、四點客人較少的時候一家一家跑。基督徒老闆取店名都與信仰有關,蒙福園、蒙恩園、蒙愛園、同心園。他們非常忙碌從早上十點到夜晚十一點,一年之中只有元旦休息。很少有機會參加主日崇拜。我們來到餐館裏,為他們禱告祝福,他們非常高興。有許多家是太太信主,先生尚未接受。我們就抓緊機會傳福音。

晚上查經班
每天晚上都有查經班。一次二小時,由我們帶領。許多會友白天忙了一天,還撥出晚上時間來查經。每次都有十幾人,差不多是教會一半的人都來了。在北美連續一個禮拜的聚會,絕不會有這麼高的比例的會友來參加。他們渴慕真道的心令我們慚愧。查經主題包括餵養主的小羊浪子回頭基督化家庭服事最小的弟兄教會神的家。都是針對他們最需要的題目而設計。

在查經的第一天,同工之間因對捐獻給孤兒院、及籌備晚會辦事的方法不同而起了一些爭執。緊急召開執事會,把一些不同的看法好好講清楚。當晚的查經主題就是餵養主的小羊。我向大家提問:我們愛主比這些自我的主見、自己的面子更深嗎?耶穌回答彼得三次「餵養我的羊」表示一個人愛耶穌最重要的事是承擔起餵養主羊的責任。大家靜下來同心禱告,會後同工之間不再有起初的怒氣了。是神的話感動了大家。同工之間的感情很深,雖然偶而會爭吵,在主裏仍然同心。

最後主日
元旦是最忙的一天,從早上九點半我就出門協談一對婚姻破裂的夫婦。下午則是浸禮、聚餐、嬰兒奉獻禮、佈道會、及主餐。我原先以為一定會很累,沒想到主的能力夠用。我為四位弟兄姊妹施浸後,跑到教會屋頂安靜禱告。求主賜我清醒的頭腦能在晚上佈道。題目是「更美的家鄉」。佈道時主的話一直感動我,把生動的例子賜給我。當講完呼召時,連續問三次沒有人舉手。我原本想停下來。後來再問二次,終於有一位弟兄舉手決志相信主。會後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姊妹走上前來,向我說她幾乎要舉手,如果我再問一次她就下定決心了。我要她不要放棄,希望下次我來她已經受洗了。
哈里路亞!榮耀歸主。回到宿舍,三個弟兄第一件事就是向主發出讚美及感恩。並向普林斯頓的弟兄姊妹發出電子郵件。他們在後方禱告、我們在前方作戰。我們親身經歷到聖靈在我們身上作的工,使軟弱的得剛強、使拙口的人得口才,得以放膽傳揚主的道。

踏上歸途
在夜色中告別了保加利亞。上飛機前,昨日差一點舉手接受主的那位姊妹打電話向我們道別,她本來要來機場送我們,我們婉轉辭謝了。我們何德何能,這位只有兩面之緣的姊妹,竟願在早晨四點爬起來,要來送我們。她對我們所懷的友情是何等的深呢!又坐上永恩弟兄的慢車、駛向機場。機場內與弟兄一同禱告為這次短宣劃上了句點。飛機緩緩升空,破落的城市蘇菲亞仍在沉睡。歸家的路異常漫長,夢中竟都是保加利亞弟兄姊妹的和善的臉龐。「要再回來看我們喔!」「會的!一定會的!」

倪柝聲教導中關於成聖觀的探討

第一章 前言 倪柝聲為近代中國本土神學界影響重大的人物,他建立了華人界第一個具影響力的本色化教會。他留下來的文字著述豐富,其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可以說是《屬靈人》 [1] 。這書所提出的三元人觀的想法,雖然引起了讚賞與批評兩面的評價,直至今日其中的思想仍然深刻地影響中國教會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