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基督教院網頁上看到一文,引發我許多思考。
在《中國教會神學思想建設中的基督論思考》一文中,作者陳永濤提出重新建構中國的基督論。我們知道基督論的形成,是教會爲了面對錯誤的學說對信仰的挑戰,而從聖經中整理出最基本的信條,成爲分辨異端的規範。訂下信經的作用即是在此。教會歷史上經一千六百多年,正統教派沒有廢棄這個信經,因它正是建築在聖經的基礎上。
以下是我讀該文所生的異議,願向陳先生就教。
1. 陳文說:“筆者嘗試以聖經和教會的實踐,而不是以尼西亞和迦克敦信經爲基督論思考的起點。”來從新思考基督論。
首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爲何要另立基礎。是不是找出尼西亞信經和迦克敦信經有什麽錯誤的地方?須要把基督教信仰最根本的基礎重新建構。陳文要以聖經和教會的實踐爲起點。教會的實踐不出聖經真理所規範的界線,基礎還是聖經。而信經是聖經真理的綱要,每一句都有相當多經文的支持。若以聖經爲起點,跟與信經爲基礎是完全一致的。有必要另立門戶嗎?除非陳先生不信尼西亞信經中的內容。我將它有關基督論的部分列在下面:
“我們信獨一的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以前爲聖父所生,從上帝所出的上帝,從光所出的光,從真神所出的真神,是生、非造、與聖父同體。萬物都是藉著他受造。他爲要拯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因聖靈的大能,爲童貞女馬利亞所生,成爲人身,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爲我們釘在十字架上,被害,受死,埋葬。應驗了聖經的話,第三天複活,升天,坐在聖父的右邊。將來必在榮耀中再臨,審判活人死人他的國永無窮盡。”
請看看哪一條是不合聖經的?
2. 陳文又說:“在某種意義上,一個聖經的耶稣比教義的基督對我們更有意義,更切合我們的實際。”
“基督論通常開始于尼西亞信經和迦克敦信經的有關宣稱,即耶稣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是三位一體的第二位。這些公會議對基督論的宣稱是重要的,它們描述了耶稣是誰。但是,我們仍需要盡可能地發現這些宣稱背後隱藏的東西,就是它們自己的聖經見證的資源。”
陳文的意思似乎教義與聖經是有差異的。教義的基礎是聖經。神學離不開解經,而神學也能幫助我們對聖經的理解。有了正確的基督論我們才能正確的解釋聖經。聖經的耶稣與教義的基督從不是對立的。如果出現矛盾是神學出錯誤。必需重新檢討,陳先生看到基督論哪裏出錯了嗎?還是你對聖經的理解有誤?
3. 陳文又說:“每一個文化,每一個時代都應該有其自己的基督論的理解。耶稣基督是活的,因此,對基督的理解也應該是活的。我們中國基督徒應該有我們自己對基督論的理解。”
似乎我們的理解是修正基督論的重要因素。因許多人不能理解基督論,就要修改基督論的內容到大家都能夠理解。問題是基督論是建立在神的話語,還是人的頭腦裏面?如果是神的話,可以隨我們的意思改來改去的嗎?別人不理解,是因爲傳道的人講不清楚,因該好好研究傳道的功夫,怎麽改起基督論來了?
4. 陳文又說:“我們現在所接受的傳統的基督論是由傳教士帶來的,有著濃厚的西方化和強烈的排他色彩,並且不能給今天的中國基督徒太多的幫助。對這種基督論因此也一直有批評的聲音。”
看來福音還分洋人的福音和中國的福音。正統的基督論在中國已經傳了將近一百八十年了。信徒從零開始,到今天超過六千萬(這還是保守的估計)。陳先生說不能給今天的中國基督徒太多的幫助?請問要把基督論改成什麽樣子才會有幫助?難道要把新派的思想帶進來,把聖經最基本的真道都否定掉嗎?那乾脆也不要叫自己基督徒了。免得讓主的名蒙羞。
5. 陳文又說:“在亞洲基督論已經變得沒有活力了,因爲我們仍舊依賴尼西亞和查爾西敦信經有關基督論的信條。而這些信條對亞洲人來說是難以理解的。因此,作爲生活于亞洲的中國基督徒,我們有必要在我們自己的處境中對基督論作出新的理解。”
陳文說傳統信仰的教會沒有活力,正與我的觀察相反。在世界各地的教會,越是受新派神學影響的教會,越沒有活力。請看歐洲的教會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國的教會也是一樣,越是講倫理道德,不講悔改赦罪的道,教會越是死氣沈沈。誰要相信一個沒有復活的耶稣,一個不存在的神?
6. 陳文又說:“對中國基督徒來說,與其說耶稣基督是一個理論思考的對象,不如說他是一個可供實際效法的榜樣。因此,帶有中國特色的基督論,應是去跟從耶稣基督,效法一位虛己的,愛的和受苦的基督,而不是單純地去思想他。”
耶稣基督從不是一個理論思考的對象,也不僅是一個可供實際效法的榜樣。他是基督徒的生命的主。也就是說耶稣賜給我們新的生命,祂主宰者我們生活的目標。基于對祂的愛,我們遵守他的命令。如保羅所說的:“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無論是活著或死了,都要爲主作見證。
對于陳文的“效法一位虛己的,愛的和受苦的基督。”我則完全同意。只是動機是對耶稣的順服,而活出與救恩相稱的生活,滿足耶稣的心意。不是要作一個翩翩君子而已。
我同意在宣教的角度上,應該思考最有效的途徑來傳揚基督。如果有更多的基督徒願意認真的研讀聖經,並好好的活出來,基督徒的生命就是個活生生的見證。如果更多的基督徒能在文學,科學上有好的表現,而且在他的崗位上表現出基督的生命。他活在那裏就是基督的見證。如果基督徒願意公開表明他的信仰,再各行各業爲主發聲,整個的文化都要被改變。
如果想靠改掉基督論,中國人就能相信福音,我看根本是一條走不通的路。
2006年1月27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
-
「衝鋒陷陣」是一部以運動為背景的勵志片。片中探討黑白族裔,如何捐棄成見,合作致勝。兩位教練在領導上所扮演的角色,值得我們學習。 空降而來的領導力的影響與情境的變化 在1970年代,正是黑人民權意識高漲的時代。位於美國中南部的維吉尼亞州,居民的觀念還是很保守。那裏的一所高中的美式...
-
當人生經歷苦難的時候,常會讓我們思考發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麽造成的?誰要為這件事負責? 大部分的事情沒有簡單的答案,許多天生的不幸、無定法抗拒的災害,實在找不到導致的原因。 如果能找到原因的,可以讓自己好過一些。但很多時候,事情發生都發生了,即使找到原因,也不能改變過去。在約翰福音...
-
考驗對於一個產品達於完善是必須的,越加嚴格的品管,越能製造出高品質並耐用的產品。跟隨主的基督徒、在地上成為神見證的教會,同樣地也需要經過神的考驗。我們有興趣知道,對於神兒子主耶穌,難道考驗也是必要的嗎?從本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身為神受苦的僕人所經歷的考驗。這內容出現在三卷符...
學長,這篇我想還好啦。據我所知,金陵雖然官方色彩甚重,但陳文看來問題沒那麼嚴重。畢竟信經也是在初代教會的時空處境之下所產生的。
回覆刪除我讀教會歷史的感觸是,初代教會不但能緊緊與生活連結,還能有力的回應甚至主導當代思潮。因此陳文認為信經注重形而上,暗示當時教會不注重實踐,我看確是有待商榷。
經過千年,教廷的腐敗,教改興起,卻引起數十年的戰爭,死傷無數,教會內耗,加上許多敬虔信徒不看重神學思考,這可能是啟蒙運動等反基思潮興起之後,教會一直難以像初代教會一樣有力回應的原因之一。
從這角度,近代福音傳到中國,宣教士傳承的信仰,主要就是近代教會這樣的信仰。又加上中國教會三偉人也頗有反理性的傾向,尤其像倪柝聲,他的屬靈屬世二分觀念是公認的。在這雙重影響下,中國教會對回應時代挑戰的信仰思考當然很陌生,遑論在這樣文化中的信仰實踐了。
福音派早已開始反省社會關懷的重要性,天主教也不斷有修正的聲音。陳氏若能與主流教會的思想接軌,對中國教會的幫助或許會更大。
小雞
回覆刪除說得對﹐金陵的教授受自由派神學的影響很深。大多文章都以丁光訓主教的思想為依歸。而丁主教就是紐約協和神學院畢業的﹐一個典形的自由派神學院。丁主教的目標就是重新建搆基督論﹐讓它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建搆基督論為什麼背后還要有一個政治的目的﹐或許丁主教一生的工作就是為政治服務吧。
真盼望金陵有一些忠於基督﹐忠於聖經的好老師。為中國造就出一批愛神愛人的傳道人﹐而不是政治的幫閒。
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