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借住金崙長老教會一夜

金崙長老教會,是26年前,我路過金崙時借住一晚的地方。那時我21歲,放寒假,想要沿著東海岸騎車回台北,期待五天完成。這是第一天,由高雄往台東進行。

騎了一整天,晚上七點到了金崙這個小鎮,在小店吃了一碗麵。準備往下繼續騎。但是路上太黑了,天上又下著雨,根本看不到路。怕掉到山底下,我只能沿著白線騎,但是路上的汽車太快,他們看不見我,非常危險。我只好下來牽著車沿著路邊走。想要一步一步走到台東。走了近半小時,心裡發慌,不知台東有多遠,不知一個晚上能不能走到。這樣走下去不是辦法,於是就攔路問人,到底台東還有多遠。路過的車沒有一輛停下來的,可能是怕麻煩。我終於攔到了一輛摩托車,一位年輕人告訴我騎車到台東至少4小時,用走的至少10小時。我當場放棄當晚到台東的打算。騎摩托車的年輕人志願為我照路,我騎在前,他騎在後。重新回到了金崙。

我今晚準備在金崙住一夜,住哪裡呢?我牽著車,走到巷子內的一個長老教會,門口站著一位中年人,就是金崙教會的古長老。我問:「我能不能借住一晚」。他答應了,只不過青年團契要聚會到十點。我說:「我也一起聚會。」八點到了,聚會的人陸陸續續來了,都是原住民的中小學生。純樸而黝黑的面孔,一雙雙明亮的眼睛,露出純真的笑容。他們叫我「新來的」。聚會是由一位玉山神學院的實習生帶領的,她彈著吉他,帶領大家唱歌,歌聲嘹亮。 晚上我就睡在教堂裡,兩個椅子一併就是我的床,古長老送來了一床棉被。累了一天,睡下來真舒服。半夜教會屋頂傳來蝙蝠啁啾的叫聲,伴著我入睡。早上四點多吧,天還沒亮,教堂的門打開了,一對夫婦,跪在聖壇前,一起唱歌。是原住民話的聖詩,我從來沒有聽過這麼好聽的歌聲。這對夫婦應該就是牧師與師母。他們唱詩加禱告了將近一小時,在主面前的敬虔,令我相當感動。

早上我在古長老家吃早飯,是稀飯還有一些小菜。飯前我與古長老一起禱告,他話不多,但是可以看出他是很和藹的人。飯後道別,才從金崙離開。這是我今生唯一住在教堂的經驗,是金崙長老教會接待了我。讓我感受到了主內的弟兄姊妹之情,終生難忘。

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

長大成熟、作主門徒


(以弗所書4:11-16)
當我們讀完了羅馬書十二章1到8節,神將屬靈恩賜賜給眾聖徒,讓各肢體合為一個身體,靠著所得的恩賜,互相配合。這就是我們這群被主更新變化的人,在教會中與弟兄姊妹應有的關係。一個基督徒獻上活祭之後,接下來就是要活出在愛中合一的生活來。另一處提到屬靈恩賜相關的經文就是以弗所書。羅馬書強調的是恩賜運用的原則是互相配搭,以弗所書則強調恩賜的目的在於建立教會、長大成熟。兩者相互呼應。讓我們來看以弗所書四章11-16節這段經文。

神賜恩賜、建造教會
「11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12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以弗所書的中心就是基督榮耀的教會。我們在教會當中,每個禮拜來聚會,是否感受到教會在神的永恆計劃中有極榮耀的地位。就如以弗所書第一章22-23節說的:「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神的計劃是要讓教會與基督一同作王,統管萬有。為了成就這個榮耀的目的。基督要裝備我們、洗淨我們。讓我們有足夠的身量成為他的身體。因此第四章就提到,基督復活、升上高天、擄掠仇敵,就將各樣恩賜賜下來。目的就是要建造聖徒,讓我們長大成熟,足以成為承擔重任的門徒。

本段經文提到基督賜下的恩賜是什麽?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這裏提到的恩賜與羅馬書提到的有些不同,聖經中各處提到恩賜都有它要強調的重點,並沒有想要把全部的恩賜列出的想法。本段經文中所提到的恩賜,主要是建造教會的恩賜。

首先提到使徒的恩賜,使徒一般的意義就是奉差遣的人,在教會中就是指領受耶穌基督的差遣,在各處開荒佈道,建立教會的人。本節所提的使徒,具有特別的意義。首先在以弗所書第二章20節提到:教會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這裡的使徒恩賜特別指建立教會、成為教會根基的恩賜。這裡的使徒應該是狹義的,特指耶穌基督親自召選的使徒。教會是建立在這些使徒從耶穌所領受的啟示上。他們親眼見過復活的耶穌,有基督特別的選召,為了要向世人傳揚耶穌復活的見證。我們有興趣知道的是,今天我們怎麽看待使徒的恩賜。我願意這麼說,使徒建立教會根基的特殊地位已經沒有了,我們不可能再今天另立新的根基。但是承繼使徒佈道開荒、建立教會的工作還是繼續的。

先知的恩賜也是一樣,廣義來說,先知的意義是:受聖靈的感動,向教會說出神所賜下的話語。今日的教會中仍然會有人有領受聖靈感動,將神所賜下、記錄在聖經中的話語闡明,向會眾說出造就、安慰、勉勵的話。這樣的恩賜繼續存在,且是教會需要的。但是如果說像以弗所書提到的,領受聖靈直接的啟示,具有聖經同樣權威的話語,建立教會根基的這等先知的身份。我認為已經沒有了。我們今日一般提到的說預言、或是作先知講道的恩賜,是指廣義的:領受聖靈的感動,闡明聖經中的啟示。並非另外領受與聖經同等地位的新啟示。如果今天教會中還有與初代教會同等的使徒與先知的職分,具有建立教會根基的地位,那教會今日必然在真道上不斷推出新啟示、真理根基就一直在變化中,那會讓教會在真理上混亂不堪,這是我們要非常小心防止的。

其次提到的是傳福音的恩賜,他們主要的職責是向未信主的人傳揚耶穌基督的救恩,帶領未信住著靠聖靈的感動歸信基督。這樣的恩賜在今日的教會非常需要。傳揚福音也是每個聖徒的責任。這裏提到的傳福音的恩賜,是指有些基督徒特別對福音工作有負擔,對失落的靈魂心中火熱,也能將福音的信息深入淺出地講解明白,叫聽的人能夠信服。教會中有這樣的恩賜的人,能夠讓教會的福音事工得以開展,不斷有慕道友接受基督信主。教會非常需要有傳福音恩賜的人。

當信徒接受基督,牧養與造就的工作就成為重要的事工。這裡接著提到牧師與教師的恩賜,也就是牧養與教導的恩賜,通常兩者是合在一起,牧養的人必須熟悉神的話語,將屬靈的話語解釋清楚,餵養群羊。教導神話語的教師也需要有牧者的心腸,不單是知識性的教導,更是成為群羊的榜樣,活出生命的見證。這樣的恩賜更是教會迫切需要的。今日的教會許多人沒有得到神話語的造就,沒有牧者的關心,以致屬靈生命不長進,像群羊沒有牧人。有這樣恩賜的基督徒,求神向我們發出呼召,承擔牧養與教導的責任。

從以上提到的五種恩賜我們可以看到,造就教會的恩賜,最主要的集中在牧養、與教導。這是直接針對人的服事,以神的道來啟發人心,讓人明白真理;以神的愛來勸勉人、鼓勵人跟隨主。神賜下這些恩賜主要就是造就信徒。期待能激發信徒跟隨基督,並委身福音事工完成神國使命。

本段經文所提到的恩賜的目的是什麽呢?第12節舉出三個分詞片語:「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但是成全聖徒,與各盡其職應該要連成一個句子來理解。也就是:為了要裝備聖徒在各樣的事工上服事,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要建造基督的身體。和合本翻譯得很正確。這樣看來這些目的的達成,不是單靠著那些領受特別恩賜的使徒、先知、或是牧師教師。而是整體基督徒,眾聖徒被有訓練恩賜的領袖裝備起來。當眾人領受裝備了之後,在各樣事工上參與服事,共同建立教會成為基督的身體。這樣的理解就不會把各盡其職建立、教會的責任,單單放在那些有訓練恩賜的領袖身上。而是體現出「聖徒皆祭司」的精神。教會的建造不是靠這幾個領袖,而是要眾人共同參與。眾人怎麼能有能力、或動力參與建造教會的工作?這樣的責任就是在這些傳福音的人、牧師教師的身上了。

我們教會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卻充分鼓勵弟兄姊妹參與服事,簡直可以說是全民皆兵。當一個人進入教會時,他就馬上感受得到,自己不是個客人,而是主人。主人的責任是殷勤招呼、讓所有來到的人感受到教會的溫暖。有了熱情招呼的同工,沒有一個進來的人會落單。我們希望來到教會中的每一位弟兄姊妹,有個共同的感受:這個教會少不了你。你的參與讓基督的愛充滿了這個教會。當你知道了聖經中對每一個聖徒的期待,你知道自己在教會中的地位了嗎?你期待別人來招待你,還是你會主動關心弟兄姊妹呢?我們真心期待,我們的教會就像一個大家庭,每一個走進來的人都感受到家中的溫暖,無論離開多久都忘不了。

使聖徒在真道上同歸於一
「13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 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14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

信主的人的一生是個成長的過程,從得到新生命開始,直到見主面。我們一直接受主的塑造,改正過去貪愛罪惡的習性,活出聖潔的生活。這裏提到的重點並不是個人,而是在教會中的眾聖徒。神的使命不是靠個別的人去完成的,而是給教會整體的使命。個人靈命需要成長,聖徒的整體也是如此。神賜給教會各種牧養、教導的恩賜,就是為了造救我們,讓我們漸漸成長,成為一個健康的教會。聖徒的成長,要到什麽程度呢?第十三節說:「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 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我們在教會中接受神話語的裝備,學習真道、傳揚真道、更要向這個彎曲悖謬的世界,發出福音的信息。這些都少不了屬靈真道的裝備。我們在一起學習、一起研讀神的話、為要更清楚地認識神。明白神在我們身上的心意,以及神永恆的計劃。我們對神話語生疏,就不知道如何活出討神喜悅的生活。神的話語就是聖經中的真理,需要我們花時間精力去研讀、思想、並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見教導神話語是何等重要的一項服事。如果我們輕忽聖經的真道,就會各自以自己的想法來決定生活的方向。更糟的是以自己的偏差的意見,綁架了神純正的真道。神啟示的真道是被聖經的話語規範,不是我們各自的喜好決定信仰的內容。是我們服在聖經的啟示之下,不是聖經服載我們的理解之下。所以這裡說了:「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同歸於一,是在真理上的合一,也就是我們都信服聖經中純正的真理,不以自己的想法,蓋過聖經中清楚明白的教導。合一不是不顧真理、隨便合一。那是表面的合一,卻在真道上妥協。最終的惡果就是信仰的混雜,離開聖經純正的道理。

後現代的社會,最討人喜歡的想法就是:以自己的主觀經歷為判斷真理的標準。常聽到這種論調:「聖經的話語只是文字,是死的,本身不是客觀的真理。人在讀它的時候,聖靈對他說話,才使聖經的文字成為真理。」這是似是而非的謊言,聖經如果本身不是真理,可以被人讀成真理。那佛經不是神的話,也可以被聖靈引導讀成真理了。這是荒謬的想法。真理具有客觀性,是真理就是,不是真理,就不可能被讀成真理。不懂的人,亂讀聖經,亂解聖經,不能影響聖經的真理性,那是那些不懂的人自己的問題。只要按照正意,老老實實接受聖經直接明白的教導,所理解的真理,就不會有太對偏差。最怕的就是以自己為高過聖經的權威,我認為對就對,我認為錯就錯。這就是以自我的理解為權威,超過聖靈啟示聖經客觀的權威。我們生活在後現代的社會,對這種拒絕客觀真理的想法一定要小心謹慎。

我們知道要在真道上合一,那合一的內容是什麽?就是更加的認識主耶穌,信靠祂是神的兒子。在原文中是說:「在信仰、與對神兒子的認識上合一。」不是形式上的合一、不是組織的合一,甚至不是,在與基要真理無關的細節知識上整齊劃一。主既然賜給人多樣的恩賜,各國各族都有多樣性的文化,神不會要我們把這些多彩多姿的文化內涵放棄掉。與真理無關的差異是容許的。合一的基礎在於:「基要信仰,與對神兒子基督的認識」。這是我們追求教會合一的過程中,要堅守到底的陣地。王明道弟兄曾經在極大的壓力下,拒絕妥協,說出了:「我們都是為了信仰」今天同樣的原則仍然適用。與真理無關的細節,不必拘泥,但是涉及基要真理的差異,就無可妥協。這是基督的真道能夠傳揚兩千年,仍然保持真理的純正性的最重要因素。否則基督信仰早就消失於歷史的灰燼中了。

長大成人
在基要的信仰上、與對基督的認識上同歸於合一,會達到怎麼樣的結果?「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這裏提到的還是教會整體的成長,但是整體的成長與個人的成長息息相關。只有個別基督徒成長,整體才能表現出成長的樣式。我們在主裡被建造、被教導、被牧養,讓我們們的信心增長,對主的認識更深。這就是長大成人的表現。當教會中的聖徒一同追求靈命的成長,我們就可以看到教會屬靈的素質提高。弟兄姊妹更加愛主,也更加彼此相愛。活出一個長大成人的生命,也就是越來越像基督完全的形象。基督徒個人靈命需要被主更新,對主的道更有胃口、對主內的弟兄姊妹更有關愛的心。這就是個人靈命的成長。

什麽是教會的長大成人呢?教會是基督的身體,神的靈住在我們中間,我們同有基督為我們的主、有同一信仰、接受同一位聖靈的洗、信靠同一位神。我們成為有主生命的有機體,基督是我們的元首,我們是基督的肢體,都連基督的上面。基督長成的身量就是,基督親自擁有並賜下的豐盛。歌羅西書2章9-10節說:「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 。」 當教會成為基督的身體,承受基督所賜下的豐盛時,就能向世界彰顯出基督的榮耀。基督要藉著教會統管萬有,這是主應許我們,教會最終要達到的境況,也是我們在教會中成長的目標。主耶穌要成就這應許之前,首先要建造教會,成為健康、成熟的教會。我們今天都在主的建造當中。主藉著有牧養恩賜的長者,關心我們屬靈生命的成長。也藉著有教導恩賜的教師,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讓我們在教會中成長為成熟的肢體。最終能章顯出主耶穌完美的身量。

成長是個的過程,當我們出信主的時候,還沒有足夠的屬靈基礎,能夠分辨真道或異端,以致常常會被世界的偏差思想迷惑,三心二意。像船沒有錨,隨著海浪的擺盪而飄來飄去。保羅的時代,教會中出現了許多異端,叫人隨從世界的風俗、否定十字架的救贖、否定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保羅對他們發出嚴正的警告,叫他們儆醒異端的思想,不要被迷惑。今天的社會的風氣也一樣是如此,到處充滿了異端邪說,否定神的存在、否定基督的神性、反對絕對的真理、反對正統的信仰。更有很多異端信仰假基督之名,行欺騙之實。我們的耳朵聽進如此多的噪音,在這樣吵雜的環境下,主的道我們還能聽進去嗎?逃避異端的方法,就是要更加清楚的認識真道,當我們對正統的信仰越清楚。越能分辨異端的錯謬,而駁斥它。保羅對教會說,長大成人的目的是:「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小孩子最常有的習性,就是愚頑,以自己的直覺為判斷的標準,不能分辨欺騙的把戲。屬靈的小孩子也是一樣,真理沒有根基,立場隨意搖擺。最容易被異端擄去的就是屬靈的嬰孩。這些人附從異端的教訓,在教會中興風作浪,造成惡劣的影響。

避免受騙的辦法就是,在真道上打下堅固的基礎,這就是長大成熟的重要一步。如何在真道上站穩?就是要有系統地、循序漸進地、仔細地按照正意,研讀聖經的信息。並在教會中忠心的傳講。誰來做這些事?就是蒙神賜下教導真理恩賜的教師,領受神的呼召。以耐心愛心向教會中的眾聖徒傳講。身為信徒,雖然不見得有教導的恩賜,但是我們能領受教導,當我們越熟悉聖經純正的話語,也就越不易被異端欺騙。我們身為與主相連的肢體,是否願意接受主的造就?對於主的命令,我們是否願意順服呢?

在愛中建造
「15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16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保羅接著教導門徒,如何活出長大成熟的樣式。信徒的成長必須接受造就。「惟用愛心說誠實話」才能使屬靈的小孩子在真道上建立基礎,漸漸成長,足以分辨真理與謊言。這句話中的「誠實話」不是直言不諱的意思,原意就是真理。真理的傳講是造就信徒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方法。然而如何傳講真理。並不是把一套教條生硬的灌輸進信徒的頭腦中,那是沒有效果的。後現代的社會,人們喜好親身經歷,以主觀感受來判斷對錯、並以自己的體驗來探求真理。所以填鴨式的灌輸是沒有果效的。這裡說到了,以愛心說真理。就是指傳揚真理的人,應該塑造一個愛的環境,讓人活在基督的愛中,在這樣的環境中,把真理傳達給人。愛心就是傳揚真理的手段。我們教會中是如何傳講真理的?是以高姿態,嚴厲教訓眾人,讓人活在罪咎中。還是傳揚耶穌基督對罪人的呼召與拯救。傳講基督的拯救,脫離不了讓人明白自己活在罪的權勢下。不承認自己有罪,就沒有必要接受救恩了。然而指責人犯罪的時候,一定要把主耶穌赦罪的愛同時傳揚出去。這就是以基督為中心的信息,也就是以恩典為中心的信息。十字架的救恩包含了公義的審判與赦罪的恩典,是當今的時代最需要的信息,也是純正的福音。我們一定要高舉十字架,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傳講的人一定要知道自己也是蒙恩的罪人,我們不能高高在上以審判的姿態來定人的罪,而是告訴人「主愛我,赦免了我的罪,祂也愛你,祂願意救你。」十字架的信息,就是恩典的福音。能打開人剛硬的心,讓人在愛中接受真理。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原文是分詞片語表示條件,當我們在愛心中接受真理教導,我們在屬靈上得到建造,就能在各樣的事上長大成人。前面13節說了,長進的其中一步是在真道上同歸於一,第二是在認識神的兒子上同歸於一。這是教會合一的基礎。認識神的兒子,不是指知識上的認識,而是生命的關係,也就生命連與基督。這裡說的與15節說所說的相合:「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我們身為教會的一分子,也就是基督身上的一個肢體。保羅在此出再度用身體作為比喻。來描述信徒與基督的關係。信徒是肢體,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基督是教會的元首,也就是頭。頭與肢體的關係是相當重要的。各肢體不能沒有頭。

16節說:「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全身上下之所以能聯絡得合適,相互協調配合,不互相各自為政、離心離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順從頭的指揮。一個頭腦出問題的人,全身上下不同使喚,不能協調,最終這人根本活不下去。例如一個得到老人癡呆症的人,先是忘東忘西,慢慢認不得人,再來話不會講,手腳不聽使喚,最後成為一個沒法動彈的人。肢體失去了頭是可怕的,無法單獨生存。肢體不順服頭,同樣也會導致整個身體嚴重的損傷。我們就是基督的身體,在基督裡我們連在一起,「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這是何等的可貴啊!基督成為我們眾人的頭,我們身為基督的身體,必不致羞愧,因為基督絕對不會拋棄我們,祂必要將祂永恆的旨意在教會中成全。我們都在祂的裏面。祂在我們身上的心意也都要成就,在祂拯救的計劃中,我們是被祂所揀選,將來要與祂一同統萬有的。如此榮耀的救恩,將會實現在耶穌基督的身上,也就是實現在教會中。我們在主的應許之下,盼望不至於落空。

結論
如今我們要做的,就是按照主的計劃,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活在世上的我們,應當聽從主的命令,接受主真道的裝備,「便叫身體漸漸增長」。主願我們長大成人,祂為我們預備了成長的環境,祂興起教會中各種恩賜的人,塑造了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讓我們「在愛中建立自己。」我們何其有幸,能成為主所揀選,被主拯救的人,進入主的裏面,與祂生命相連。讓我們聽從主在這段經文中給我麼們的教訓,接受主話語的裝備,長大成人,做主門徒。

恩賜配搭、建造教會

Using Your Gift as a Team Player | ChurchGrowth.org
(羅馬書12章3-8節)

保羅在羅馬書12章1~2節提到了,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活出心意更新變化的生活來。當心意更新變化了之後,對我們產生最大的影響,是表現在群體中與人關係的改變。保羅在整個十二章到十四章,正是談到我們與教會的弟兄姊妹的關係、與鄰舍的的關係、與世界關係都改變了。

第3-8節特別提到我們在教會中,如何與其他的弟兄姊妹相處?教會中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人與人的不合。爭風吃醋、爭權奪利的情形與世界上的生存競爭沒有差別。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能彼此相愛,如何向世界宣稱主的愛在我們中間?世人又何必羨慕基督徒重生的生命?羅馬書12章3-8節這段經文值得我們細心思想。

不看自己過高
「3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4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5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

保羅一開頭就說:「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所用的語氣,與第一節所說的幾乎一樣:「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他身為神揀選,為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使徒,面對羅馬教會的弟兄姊妹,他心中充滿了關切。他是以使徒的身份來勸誡,這身份不是人封的,而是因著神所賜的恩。主在大馬色的路上向他顯現,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這是出自與神的恩。我們每一位分享神話語的人,也同樣要有的自我身份的體認,我們今天成了何等人?是因著神的恩才成的。神不賜恩給我們,我們還在救恩的門外流離失所。有了自己蒙召原是神恩典的觀念,就不至於自高自大,以為我今天的成就、在主裡的地位是因著自己的本事,靠著自己掙來的。不是,沒有主賜恩給我們,我們就是一群悖逆的人。

保羅告訴弟兄姊妹:「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本句話原文出現三個與看相關的字就是:「看」自己、過於所當「看」、要「看」得合乎中道。這個看是什麼意思?原意是思考,就是對自己的身份、恩賜的評價。保羅說出了正反兩方面的命令。反面來看,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我麼常會自視過高的傾向。總以為我比別人行,我的恩賜高,對神國的貢獻大。當我們有這樣的想法,自然而然就會輕視其他的弟兄姊妹。話語上面就會流露出驕傲的口氣、不屑與比自己能力低人為伍。然而我們反省一下,自己在神面前,真的有這麼重要嗎?是否自以為了不得,超過了真實的情況。求神鑑察我們的心,當我們有這種「看自己過於所當看」心態的時候,就是我們停止進步的時候。雅各書4:6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那我們該如何評價自己的身份呢?從正面保羅這麼教訓:「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這裡說的看得合乎中道,原文就是用清醒的思想來評價,這個清醒的思想,不是驕傲自大的想法,而是被神的靈所更新變化後的心思意念。那以什麼標準來評估自己的身份地位呢?保羅說要用神所分給個人的信心大小,可見每個人在神面前信心的大小是有別的。這裡應該不是指得救的信心,而是運用恩賜的信心。神所賜給人得救的信心,只有存在與否的差別,不應有大小的差別。否則,神在我們得救的恩典上還有大小的差別待遇,是難以想像的事。那運用恩賜的信心是有可能有人更強,有人較弱。是有可能的。甚至同一個人也有可能有信心增強,或減弱。

例如羅馬書4:19~20指著亞伯拉罕的信心說:「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經斷絕,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並且仰望神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裡得堅固,將榮耀歸給神。」這個不是讓亞伯拉罕得救的信心。稱義的信心是在亞伯拉罕聽到神的應許,就信神的話必然成就就開始了。早在他作出任何行為之前,神就已經算他為義了。這節經文說的亞伯拉罕的信心會從軟弱轉為堅定,是指他對神的信實,經歷了重重考驗,更加堅定,最後達到了信心的高峰。所以說這節經文說我們要按照神所分給個人的信心的大小,來評估自己,而且要用清醒的心思,看得合乎中道。如果我們對神的話語越有信心、對神的作為越有信心,我們就能更加肯定神在我們身上的呼召,進而為神國的服事,獻上更多從神領受的恩賜。

本節經文主要的用意就是叫我們不要拿自己的本事自高自大,在教會中與人爭競,看誰的本事大,看誰的貢獻多。我們要求的是按照神的標準來看待自己的身分。我們本是神的僕人,哪有僕人之間在比本領高低的?神會按照他的主權將恩賜賜在我們身上,一旦得到神所分給我們的恩賜,就按照恩賜的程度,盡心服侍。這是我們看待自己身份的方式。不需競爭,不需與人比較。這一切都是神賜下的,不是自己學來的本事。當然也毫無可誇。

恩賜相互搭配

「4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5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

當我們以神所分給我們信心的大小,正確的看待自己之後。就能以清醒的心意,合宜地看待自己的身份,不自高,也不自卑。同樣的原則也可以運用在恩賜的使用上。在教會當中最容易形成弟兄姊妹爭競的導火線,就是在恩賜上與人較量。有恩賜的人以此自高,引起其他的人嫉妒。常常看到一群恩賜都高的人,爭著當老大、彼此誰也不服誰。其實、恩賜是出自於神,不是自己的本領。不應該成為自誇的理由。神將恩賜分給個人,原是要我們藉著恩賜的相互搭配,成就建立教會的目的。

保羅在第4節就用身體為比喻,提出了教會之中運用恩賜的原則。從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了三個原則就是:

1.「恩賜的多樣性」:四節說:「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神賜給教會多樣的恩賜給教會,正如一個身體中有多種肢體。如果所有的肢體都是相同的,這身體就不能發揮各種該有的功能,也就不完全了。哥林多前書12章17~18正是提到同樣的原則:「若全身是眼,從那裡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那裡聞味呢?但如今,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恩賜的多樣性正顯示出一個健康德身體,需要各種功能的肢體。神賜下多樣恩賜,正是因為神要教會,在各種功能上顯出它的均衡與豐富來。如果大家都羨慕顯眼的恩賜,沒有人願意默默無聞地在背後做事。或是大家都羨慕管理的恩賜,沒有人願意順從別人的管理。這個教會一定無法正常運作。

2. 「肢體的合一性」:五節上說:「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 每一個神所賜下的恩賜,正代表肢體的一種功能。功能雖然多樣,卻合在一起,成為完整的身體。肢體既然連在一個身體上,要得益就一起得益、要受損就一起受損。沒有看到一個肢體受損,其他肢體幸災樂禍的。肢體之間各自為政,離心離德。就好像身體的一個肢體只管自己好處,不顧整體的利益。身體一旦受傷害,肢體不能獨存。我們身為連在同一個身體的肢體,運用自己的恩賜時,就應該以整體為考量。人的身體中最怕遇到,只顧自己發展,不顧整體健康的細胞。這種不受整體約束,拼命增長的細胞,正是讓身體病倒的癌細胞。

3.「恩賜的配搭」:五節下說:「互相聯絡作肢體。」既然神的心意是賜下各種不同的恩賜,又讓各種恩賜的肢體連於一身。我們沒有任何餘地去選擇各自為政、互不合作。那是讓身體生病、最終死亡。肢體互相連接,命運已經連在一起;彼此相處唯一的方法就是將各種恩賜配搭在一起,相互合作。與人合作就是要放下自己的驕傲,放下自己固執的意見。謙卑的接納與自己不同的肢體、欣賞他們的恩賜、尊重他們獨特的個性、容忍別人無心的過犯。這是讓各樣肢體能夠連接在一起,不相互爭鬥的重要原則。

教會中成員來自各種家庭背景,難免有肢體個性不同、脾氣不同、思想觀念各異。再加上人本有的罪性,喜歡高抬自己,與人相爭。一點小誤會就會在心中燃起怒火,如果不能妥善化解,就會造成肢體之間關係的破壞。甚至演變成明爭暗鬥、讓教會分裂。歷世歷代的教會,因為不能合作而分裂的事,層出不窮,這是最讓主痛心的事。

我們既然讀到了保羅告訴羅馬教會運用恩賜的原則,又看到了當今的教會最常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該能感受到,教會中的爭競是最常發生的事,多半是與個性差異、恩賜間的較量有關係。我們應謹慎小心,尊重教會中與我們不同恩賜的人,主將他們與我們連在一個身體上,我們必須按照主的吩咐,竭力保守合而為一的心,讓各種恩賜充分發揮,相互合作,讓它們成為教會的祝福。

按恩賜盡心服事

「6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7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8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

在以上兩段保羅特別警誡教會中可能會因為恩賜差異、信心高低,而生出的爭競嫉妒。他要我們知道自己是一個身體的肢體,功能不同,但都是不可或缺的。本段經文就按著這個思路,鼓勵弟兄姊妹,把自己的恩賜發揮出來,造就教會。

第六節前半部是個分詞片語,用作描述後面半句的原因。可以翻作:「既然按著神給我們的恩而有不同的恩賜。」我們中間有說預言恩賜的人,「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首先我們看到,我們之所以能有不同的恩賜,是按神給我的恩典而有的。恩賜不是如一般人所認為的本事、或才幹。外表看來好像沒什麼分別。在教會幹執事與在公司當經理似乎很像。但是差別在於,基督徒能夠體認,我們服事教會的恩賜出自與神的恩典。不信的世人會歸功於自己的本事。基督徒卻深知,所得的一切出於神的恩典。有了這樣的認識,讓我們這群有恩賜的人,不至於自我高抬,以為我比別人都強,忘了這恩賜完全是神賜下的。

在第六節後半段,按照信心的程度運用恩賜,與前面第三節後半段「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兩處的意思類似。我們所領受的恩賜也不同,神所賜給我們運用恩賜的信心大小也不同。但是保羅告訴我們恩賜的不同,並不能成我們逃避服事的藉口。就如有的人在接受服事的邀請時說:「我的恩賜不行,不要找我。」保羅卻認為我們有多少恩賜,就要按照賜下恩賜的程度使用出來。如果有人有說預言的恩賜,無論程度高低,他就當照神所量給他的力量,去發揮說預言恩賜。

本段列舉的七種恩賜,都是第六節的動詞我們「有」的受詞。神所賜給我們的是什麼?說預言、作執事、作教導、作勸化、施捨,治理、憐憫人。這裡提到的恩賜,大部分都是一般常見建造教會的恩賜。其中說預言是唯一較特別的恩賜。說預言的恩賜在當時的教會是相當普遍的,因為教會需要得到神話語的建造,而當時的新約聖經還沒有寫成。神的話語常藉著聖靈感動先知,發出勸勉、警誡、安慰的話語。它的功用不是與寫下來的聖經同等,而是神使用這恩賜來造就當時的信徒,讓他們聽到福音的真理、得到造就、安慰、與勸誡。聖靈保惠師直接將話語賜給人,領受這話語的人,就有說預言的恩賜,他們就應當憑著從神領受的信心程度,向會眾說出預言。

除了說預言之外,作執事的不是個職位,而是指教會中廣義的服事,有這樣恩賜的人也應該按照所賜恩賜的程度來服事人。和合本翻成專一執事,有時會讓人誤會,以為服事只能專心做一件工作,不能再兼做其他事工,不見得。這裡的專一是原文沒有的。加上去為了讓意思完全。本意是有服事恩賜的人,就讓他作該作的服事。其餘的幾個恩賜也是如此。有作教導恩賜的,就當讓他按恩賜教導;有作勸化的恩賜,就當讓他按恩賜勸化。

最後,有施捨恩賜的人,就當讓他在施捨的事上,抱著誠實的心,專一單純的施捨,不抱著自私求名的動機。有治理恩賜的人,就當讓他們殷勤治理教會中的事物。有憐憫人恩賜的,就當讓他甘心樂意去幫助別人。

神所賜下的恩賜是何等豐富多元,讓教會中充滿傳講神預言的人,推動事工計劃的人、教導神話語的人、熱心奉獻的人、管理繁雜事務的人、照顧肢體需要的人。這些滿有恩賜的肢體配合在一起,同心合意興旺教會,神家中的事工能得到完成,神家中的人能得到充分造就。這是何等美好的事?這是保羅在此對教會的期待,也是教會努力兩千年,仍讓然要繼續努力的目標。

結論
身為教會的一分子,我們千萬不可對教會灰心。肢體個別有軟弱,相互間可能因爭競而不和。然而主耶穌從未放棄我們。祂一直與我們同在,即使我們常常出問題,讓他傷心。他從未停止賜下恩賜給我們。我們這群的他恩賜的人,怎麼能辜負他的恩典呢?願我們中弟兄姊妹,能按照保羅給我們的期待。不互相爭競、與肢體互相配搭、盡心發揮恩賜。達成神在教會中要成就的旨意。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更新靈命、獻己為主

foundation of the spiritual life is offering yourself to God ...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本節經文是羅馬書另一個段落的開始。在一到八章保羅講完神的救恩這主題,他為何會在十二章講愛中的生活呢?因為這正是保羅對教會的勸勉。他在所有書信中都是先講到教義的真理,再要求信徒活出與真理相稱的生活來。

教義與生活是不能分割的。為何要先講教義?因為信仰是倫理的基礎,不談信仰只談倫理就成了世俗的道德修養了。如果只談信仰又不講生活,那又會流於與實際生活脫節的空中樓閣。本段第一個連接詞就是「所以」,表示生活與教義是密切相關。愛中的生活,與稱義、成聖的教義無法分開。在明白人為何沉溺於罪惡之中這問題時,先要提出人陷在罪中的困境,然後提出脫離罪惡捆綁的唯一的出路,就是領受基督的救恩。然後保羅再提到生活上的改變。一個被主稱義,追求成聖道路的人,必然要活出愛人如己的生活。這就是保羅把教義與生活一起放在羅馬書裡的原因。

保羅首先向羅馬的弟兄姊妹發出呼籲,稱呼他們弟兄們。他語重心長地勸告弟兄姊妹獻上活祭。本句經文的主要動詞就是勸告,這個字就是請求、勸誡的意思。這個字與聖靈保惠師的另一名稱「勸慰師」有相同的字根。意思是帶著權柄的勸誡,不是低聲下氣的墾求。他身為使徒,帶著對羅馬信徒深切的期望,願意他們明白獻己於主的道理。他如何勸告他們?保羅描述自己是以神的慈悲勸告他們。為什麼要以神的慈悲勸告他們?最主要是因為保羅體會到主對信徒的愛,是出於神愛屬他的人這樣的慈悲心腸,保羅願意苦口婆心地規勸他們。我們身為教會主要的同工,心中自然會對教會的弟兄姊妹有些期待。有期待就會發出規勸。如果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不期待教會有任何改變。那是表示自己服事已經倦怠,對於教會出現的問題已經心生麻木。反正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這是不正常的現象。然而更容易發生的是另一個極端,也就是不出於愛心的勸誡,發出了規勸,卻傷害了弟兄姊妹。我們當注意的是,我的規勸是出於什麼目的?如果是出於自己的驕傲。那被規勸的弟兄姊妹也會感受到,而心生排拒。如果像保羅一樣,因著神的愛的感動而發出勸勉。弟兄姊妹也能感受到善意。

保羅勸弟兄姊妹什麽內容呢?就是將自己的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獻祭是猶太人非常熟悉的傳統禮儀。舊約中對猶太人規定了獻祭的條例,有的是贖罪祭、有的是感恩祭、有的是燔祭。如今在新約的時代還要獻祭嗎?顯然因著主耶穌所成就的贖罪祭,我們今日已經不必再一次獻上祭物。在此處保羅要我們獻上的祭是我們自己。是出於什麼目的呢?這裏應該不是為了贖罪,因為主耶穌已經為我們一次獻上自己,已經將我們的罪洗淨,已經完全滿足了神公義的要求。一次獻上永遠有效。我們不需要再將自己有罪的身體獻在主面前,再一次為自己贖罪。這是沒有必要的。所以這裏獻上自己的目的,應該就是強調完全不保留的燔祭。為了報答主耶穌犧牲自己,救贖我們離開罪惡的權勢,進入神的家中這寶貴的救恩,我們願意獻上自己歸於神。

獻上自己又是什麽意思呢?獻祭是主權歸屬的轉移。一旦獻上祭物,就完全歸神。我們將自己獻上,也就是將自己的主權,歸在主的權柄之下。人生的方向聽憑主的安排。這是對我們發出極大的挑戰。很多人信耶穌,要他認罪,可以。要他聚會,可以。要他服事,可以。要他將自己獻給主,聽憑主的吩咐。讓很多人心中作難。那我的自主權不就沒有了?在我自己信主前最擔心的就是,一旦信主就不能再自由自在地隨心所欲了。然而主向我們所要的,就是將自己的主權獻給祂。那犧牲太大了,很多的人就在這裡猶豫了。我有沒有決心將自己的主權獻給主,聽憑主的吩咐?我心中還是猶疑不定嗎?求主幫助我們,堅定自己獻己為祭的信念。生命的主權抓在自己的手裡,永遠不能經歷神在我們身上要成就的計劃。他會用我們的一生,完成祂最完美的心意。

神要我們獻上自己為祭,我們很想知道,神要我們獻上的祭,當是什麽樣的祭呢?首先、聖經中說這個祭是活祭、是聖潔的祭、是討神喜悅的祭。活祭容易理解,就是我活在世上就是一個祭物,我所活的舞台,就是神的祭壇。我活在祭壇上,不是被動地被切成塊、燒成灰。而是為主活著。以自己活著的言行舉止來榮耀神。

第二、這個祭是聖潔的祭,聖潔的意思就是與世俗分別出來。我一旦將自己獻給神。就不再以世俗的邪情私慾來佔據自己的心。與世俗的價值觀、人生觀有所分別。別人追求發達、成功、享受,我追求神的國、與神的義。聽起來好像是做了很大的犧牲,人生許多的樂趣都沒有享受到。但是這正是主對我們的要求,要我們為祂而活,也是按照祂的心意而活。祂所賜給我們的滿足,遠大於我們在世界中虛空榮華的追求。關鍵在於我們的眼光能不能看清楚,不被世界的燈紅酒綠迷惑。也考驗著我們願意舍下虛浮享受的心志,到底我們是否願意全心跟隨主?還是我們捨不得世界?

第三、我們所獻上的祭乃是要討神的喜悅。這是我們獻祭的目的。神喜悅我們做什麽?就是順服他的旨意。神的明確的旨意,大部分都寫在聖經當中。我們當去尋求它,明白它、並願意按著神的旨意去行。把滿足神的心意,當成我們人生追求的目標。這就會主導著我們人生的方向。超過世俗價值觀所追求的成功享受。

保羅又接著解釋,奉獻自己成為活祭,本身就是在主前的事奉,這個事奉是理所當然的。也就是說是合乎理性,本來就該如此的。當我們到提事奉的時候,常會想到為主工作、傳福音、在教會的服侍上效勞。但是這裡說的事奉卻是把自己獻給主,為主而活。這就是主所要的獻祭,也是合乎主心意的事奉。與其說事奉主是一項工作,不如說是一個基督徒本該有的生活方式。主在看我們為他做了什麽之前,祂最在乎的是我們順服的心態。舊約彌迦書六章6-8節中說:「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當獻上甚麼呢?豈可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嗎?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嗎?我豈可為自己的罪過,獻我的長子嗎?為心中的罪惡,獻我身所生的嗎?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主不在乎我們獻上的祭物,也不在乎我們在他面前做了什麽工作,祂在乎的是我們這個獻祭的人對祂順服的心。在我們為主做出許多工作之前,我們首先要獻上自己成為一個順從主命令的人。也就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我們願意遵從主的命令嗎,還是我們把這句話當成口號?

常常我們願意做事,以為把工作完成了,就能討主喜悅了。教會中一件接著一件的事工,同工們忙得昏頭轉向。甚至疏忽了更重要的事,就是親自來到主面前親近主。一個祭司最重要的是侍立在主面前,然後才是服侍聖殿中獻祭的禮儀。撒母耳記上第十五章,先知撒母耳斥責掃羅以獻祭代替聽命,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我們看重的是獻祭還是聽命呢?也就是說我們重視完成服事的工作,還是看重我們所服事的主。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人的建造,不單單服事的對象的建造,主更藉著工作塑造我們這個服事祂的工人。不要工作完成了,我的心反而離主更遠。我自己在教會中推動讀經計劃,到如今已經有五年了。我的責任是督促弟兄姊妹,按進度讀經。每個禮拜我就會發出電郵,問大家讀了沒有。回的人總是固定的幾位。心中常常會有挫折感,每個禮拜問,是不是會惹人厭煩。甚至有時會有放棄的打算。這是我服事常常遇到的困境。原因就是我看重的是事情的果效,而不是人的建造。這項服事的目的是在建立一群弟兄姊妹,養成願意讀神話語的慣。所面對的挑戰是大家繁忙的工作與家庭的壓力,能夠按時讀經真的不容易。然而我所該有的心態不是要求大家達成任務,就像公司拼業績一樣。而是如何利用這項讀經計劃,關心大家讀經的問題,鼓勵大家養成讀經的習慣。我是一個帶頭衝鋒的班長,帶著弟兄姊妹往前衝。而不是一個監工,在後面拿著鞭子催促大家工作。推動這項計劃本身就是一個牧養的過程。羊不願意吃草,我要怎樣幫助他願意去吃草,而能健康的成長。我不該讀經時為了趕進度,就草草了事。以為盡到責任就好了,實際上這只是做事,主要我們做事之前先做人。事奉之前先要侍立。建立與主的關係,比為祂做了什麽更重要。願主幫助我,有一顆順服的心,我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是被逼的,是心干情願的。讓我們都能成為順命的僕人,向主獻上甘心樂意的祭。

剛才我們說了,合神心意的事奉是從獻身的心態開始。當我們與主的關係對了,我們自然會活出以榮耀主為中心的生活。這不是在肉身之外去追求,真實的獻祭就是在我們每日的生活中實踐出來。我們常有個誤解,在教會中敬拜神是屬靈的活動,日常生活中的忙碌是屬世的。這裡的經文卻告訴我們,神所悅納的祭就是將我們的身體獻上,屬靈的事奉正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我們吃飯是抱著什麽心態而吃?感謝主所賜下的飲食,保護我們有健康的身體活在世上。賺錢是為誰而賺?感謝主賜給我們一份工作,能養活家人,也能以金錢的奉獻支持神國的事工。照顧兒女時,心中想到神所賜給我們管教兒女的責任,我們以主的道教養他們,將來他們能成為神國的棟樑之才。生活本是平凡無奇,但是活在神面前,以榮耀神為人生的目標,就能給平淡的生活加上豐富的意義。為主而活的心態,讓表面上世俗的活動,成為屬靈的事奉。


「2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一個獻上活祭的人活在這世上,應有怎麼樣的心態呢?保羅接下來用兩個命令句告訴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觀念。效法(conform)是與某個價值觀認同的意思,世界原意指這個時代,效法這個世界也就是認同這個時代的價值觀,被這個世代所同化的意思。這個時代帶給我們什麽影響,以自我為中心、以滿足肉體的享受為樂、不願意順服任何權柄、也不願意承認任何永恆的真理。這些價值觀與我們的信仰背道而馳。
在今天這個時代,宣揚獻上自己為祭,順服耶穌基督的命令。這樣的想法不但會被世人排斥,甚至被人嗤之以鼻。我們就是活在這樣的時代中。我們的價值觀與世俗的價值觀有分別,然而我們卻活在這個世界中。主並沒有叫我們遺世獨立,而是叫我們與世俗保持分別,並向這個世界做見證。約翰福音17:15主耶穌吩咐門徒:「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這正是羅馬書所教導我們的。我們活在這個遠離神的世代,世界的價值觀常常會影響我們,爭取我們的認同。我們受到了來自於社會的壓力,吸引著我們效法他們的作法。大家都這麼做,為什麼你要與眾不同?特別在信仰與道德標準上,許多衝突就會表現出來。例如聖經對罪惡的責備,可能就會引起不信的人的排斥。我們是守住自己的信仰,還是順從今世的風俗?保羅這裏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也就是不要被這個世界的價值觀拉著走。反而要「心意更新而變化」,也就是我們要在更新的心意上被所轉化(transform)。這個轉化的力量來自聖靈在我們心中的更新。祂讓我們從神那裡領受源源不絕的活潑的生命。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我們的心被聖靈轉化,接受聖靈的引導,從聖靈領受屬靈話語的供應。當我們內心得到了飽足,就不再羨慕世界上的名利征逐。

有一個例子正描述被世界所同化,與被新生命所轉化的區別。就是鹹魚與鹹水魚,鹹魚的肉是鹹的,因為牠無法與環境抗衡,牠被抹上了鹽,只能跟著鹹。因為他沒有生命,不能將鹽分排掉,最後就被環境所同化。鹹水魚活在海水中,海水進入他的身體,牠的身體能夠自動排除鹽分,保持身體正常的鹽分濃度。因為牠有生命,不隨波逐流,而是能在身體中把外界的有害的物質排掉。我們基督徒也是如此,我們是否有能力排除世俗價值觀對我們錯誤的影響。我們會不會被這個世界所同化。那要看我們是否有來自神的新生命?我們是否能靠著這個活潑的新生命,讓自己的心意得到轉化,而不被這個世界拉著走。鹹魚與鹹水魚,你要學哪一個呢?

本節經文中「心意更新而變化」,變化原文是被動語態,就是被轉化。轉化的對象是什麽呢?就是我們自己。因為這是第二人稱、現在式命令語氣,意思就是你要藉著更新的心意,常常被轉化。不是短暫的興奮,而是要經常被轉化。我們怎麼能被轉化,是靠著不斷更新的心意。是我們自己修養,改變自己嗎?不是,這裡既然是被動語氣,行動的主體就不是出自於自己,而是神。心意如何能常被神更新?我們的心思想什麽,行動就被心意所牽引。我們的心意不更新,我們的生活不會有任何的轉變。這裡說的更新的心意,就是一個人的心從本質上徹底煥然一新。這個心意的更新是源自聖靈的工作。以西結書36:26神告訴以色列民:「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我們怎麼脫離敗壞的心思意念,憑著我們自己的努力是無法達成的,唯有靠著聖靈在我們心中的工作。祂重生了我們,讓我們的生命徹底改換一新。從這重生的生命,我們的心意被更新,我們的行為被改變過來。

這個世界想要同化我們,同時聖靈也要改變我們。我們的心就是世界與聖靈拉鋸的戰場。我們的心是被世界同化,還是被聖靈轉化?這節經文命令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這是使徒保羅殷切的勸誡。我們活在光彩絢麗的花花世界,我們接受世俗的教育、觀看世俗的媒體、聽進世俗的新聞評論,在世俗文化占據的網絡上搜尋。世界的價值觀不斷進入我們的心中。以世俗價值觀主導的潮流已經明確地聲明,要把基督教的影響排除在公共領域之外、包括教育、文化、傳媒。世界有他們的道德標準、他們喜歡遵照自己標準的人,對於以基督信仰向世界發出評論的基督徒,他們是相當排斥的。然而我們基督徒應當有個覺悟,不是要靠世界來接納我們,為我們預備還傳福音的大環境,這是不可能的。我們自己沒有活出值得別人尊重的生活樣式,我們的價值觀就不可能得到別人重視。歸根結底,屬靈的戰場不是在外在的環境,而是人心。特別是基督徒的心。我們的心被聖靈所轉化了嗎?我們願意獻上自己為活祭,順從聖靈而活嗎?如果這都不願意做,那還談什麽轉化世界呢?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心意更新變化的目的是什麽?「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神要我們查驗祂的旨意,首先我們要明白查驗是什麽?原意就是分辨、驗證的意思。
在眾說紛紜的各種學說中,分辨出哪些是和神心意的。神的旨意我們能夠查驗嗎?既然是神的命令,我們必然要按照這命令去做。查驗神旨意的能力,在乎我們的心意被聖靈更新轉化。也就是順從聖靈的引導。如果沒有從神來的屬靈新生命,查驗神的旨意是不可能的。

本節經文中說明神的心意是,善良、純全、可喜悅的。也就是神的心意必出自於神的至聖潔、至良善的屬性,祂不會有任何邪惡的動機,我們即使遭遇任何不幸的事,仍然要堅信神的心意是良善的。其次神的旨意是完全(perfect)。我們有限,但神知道一切,在他至高主權與智慧之下,他的心意必然是讓愛他的人最終能得益處。即使這益處我們今天看不到,我們仍相信一切在主的手中。最後保羅描述神的心意是可喜悅的,也就是能討神喜悅的。什麽是討神喜悅的心意。前一節經文已經說明了,「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兩節經文用的是同一個字,前後呼應。我們獻上活祭是個主權的轉變、也是意志的順服;心意更新變化,則是思想意念被聖靈所轉化。這就是神在我們身上的要求,也就是所喜悅的旨意。

我們常覺得神的旨意莫測高深,常常難以掌握。其實神願意向我們顯明他的旨意,他的心意就是要我們獻上自己,順從聖靈在我們心中更新的工作。把我們貪愛世界的舊習性改掉,聽從聖靈在我們心中的呼聲。聖靈保惠師不在我們身外,就住在我們裏面,而且正不斷向我們說話,引導我們進入真理。我們的心是向著世界,等著被世界同化,或者向著神,願意讓聖靈引導。這是場屬靈的征戰,戰場就在我們的心中。你感受到戰火的激烈了嗎?

結論
在世界與聖靈的爭戰中,我們的心是世界所要爭取的。魔鬼用一切詭計欺騙我們,想要把我們同化在世俗墮落的價值觀中,我們心中的聖靈也在向我們發出警告。不要隨從世俗的潮流,不要放棄成聖生活的追求。我們活在世上就是獻在神面前的活祭,藉著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榮耀神的名。願主感動我們每一位弟兄姊妹,都能有這個獻上活祭為主而活的心志。

倪柝聲教導中關於成聖觀的探討

第一章 前言 倪柝聲為近代中國本土神學界影響重大的人物,他建立了華人界第一個具影響力的本色化教會。他留下來的文字著述豐富,其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可以說是《屬靈人》 [1] 。這書所提出的三元人觀的想法,雖然引起了讚賞與批評兩面的評價,直至今日其中的思想仍然深刻地影響中國教會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