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從稱義而來的福分


羅馬書5:1-11
前言
今年是二次大戰結束64年,65年前一場決定性的戰役,加快結束了歐洲的戰事,諾曼底登陸,盟軍戰勝,在不到一年之後希特勒自殺、德軍投降。這也影響了亞州的戰局。盟軍全力對付日本,在4個月後日本投降。我們身在今天的每一個人,與那場決定性戰役都脫不了關係。諾曼第海灘死傷成千上萬士兵,如果沒有人為我們犧牲,我們今天不知道是被誰統治。

那些為我們犧牲了生命的人,把福分留給了我們。他們為什麼要為我犧牲?我們是否配得這個福分呢?我們今天講到,基督為我們而死,帶給我們屬天的福分。我們是否得到這些福分?是否羨慕這些福分?是否珍惜這些福分?我們不單是享受著福分,更要問自己的是,我們是否活出,為我們得福而犧牲的基督,所要我們活出的生命來。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講的主題:從稱義而來的福分。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羅馬書的內容:信、望、愛是基督徒生活的核心。 1~4章提到因信稱義,我們跟神的關係由信開始,這信使我們知道是基督的死,使我們從昔日的生活中得到釋放。 5~8章就提到成聖的盼望當我們知道神為我們所做的,我們就對將來的成聖更有盼望。 12~16章提到愛中的生活,神的愛充滿我們,使我們有能力去愛別人。在上一次我們提到效法亞伯拉罕的信,凡是以亞伯拉罕的信心為榜樣的人,就能得到被神稱為義的地位。因信稱義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觀念,耶穌基督為我們成了挽回祭,我們的罪因耶穌基督的代贖,在神面前已經得到赦免。我們因此重生得救,有了稱義的地位。基督徒走到了稱義的這一步,是不是代表救恩的工作已經全部完成了?我們就等著將來上天堂?不是的。如果這就是救恩的全部,保羅寫的羅馬書是就該停在這裡。可是保羅在羅馬書4章之後還繼續寫下去。因信稱義並非是救恩的全部內容。其實稱義只是基督徒生命的開始,我們還需要繼續關心稱義之後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得救的基督徒生命要如何長進的問題。

羅馬書的前4章關注的是罪得赦免的問題,保羅用法庭判案的模式來描述稱義這個觀念。基督因一次的獻上自己,挽回了神的忿怒,我們因著信進入恩典之中。第五章5章之後,保羅關注基督徒的生命成長,他轉移論述的模式,從法庭到生命關係的模式,他想告訴我們被神改變後的新生命,應該要有哪些要求?他不把因信稱義當作是一切的終點,而是馬上接著向我們描繪新生命的內容。接下來要怎麼長進呢?接下來我們要看,稱義之後我們的生活到底會有什改變?第五到八章章,我們將要思考如何在基督裡繼續成長,越來越像祂。這就是信主之後成聖的道路。

第五章第一節原文有個因此,表示接著前文的語氣而說的,第4章最後:「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從前面的話,我們知道自己因信耶穌得稱為義。因此,接下來就要談稱義之後,我們能在基督裡得著神賞給我們的各種屬靈福氣。我們今天所要傳講的題目就是:從稱義而來的福分。分成三個部分,也就是:與神相和、在患難中的盼望、與耶穌贖罪的愛。

與神和好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 (羅5:1~2)

讀到羅馬書因信稱義的經文時,我們常會有個問題:信徒稱義是將來的事情、還是過去的事情?讓我們來看第一節:「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既」字表示事情發生的原因。我們既然已經因信稱義,就應該接著發生下面的事情,也就是:本段經文所描述的種種稱義的福分。這些福分都是在我們因信稱義之後,才藉著主耶穌基督賞賜給我們的。這個因信稱義這動詞是不定式,也就是表示曾經一次發生的事件。當我們信靠主耶穌,就能在神的眼中罪得赦免、被稱為義。

稱義的福分是什麼呢?它們又在什麼時候能夠得到呢?這些福分包括兩方面:今生的福分、與來生的福分。第1到5節強調我們現在所得到的:因著信我們得與神相和、因著信我們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因著信我們在患難中仍然存著盼望。這裡的動詞都是使用現在式、或完成式,強調基督現在賜給我們的福分。與神相和是現在式,表示一直與神和好;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用完成式,表示已經得以進入這恩典中,而且現在都沒有離開。歡歡喜喜用現在式,表示持續的歡喜。這是稱義所帶給我們的,我們現在就可以承受從稱義而來的福分。

另一段經文,與本段相當類似,第9到10節則強調神所做的部分,也就是說來生我們面對神時,所要得到的福分。 「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神的忿怒。」這裡的靠著他的血稱義是今生發生,「免去神的忿怒」是指免去將來末日的審判。第十節提到:「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我們既然已經靠他的血得與神和好了是今生發生,「因他的生得救」是指主再來時完全的拯救。

既然我們活在今生,我們會有興趣知道今生會得到什麼福分呢?第1個稱義的福分就是與神相和。這裡的相和不僅僅是人內心感覺的平安,而且是與神關係的改變。羅馬書1章18節曾經談到,我們因著對神不虔不義,我們與神的關係被破壞了,神的怒氣傾倒在我們這群得罪他的人身上。但是因耶穌已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付上代價,我們才能夠與祂恢復了和諧的關係,沒有罪的阻隔、彼此再無嫌隙,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的進到父神面前。

從前有個窮人家小孩子,進入一個富有人家當僕人,主人派他看鴨子。因為搗蛋,玩彈弓把主人的一隻鴨子打死了。這事可非同小可,辦事不力、還造成主人的損失。這下子主人知道了,一定被懲罰。他就神不知鬼不覺的把鴨子給埋了起來。他以為沒人會知道,就悄悄地回到了主人家。從那個時候起,他看到主人就躲、見主人面也不敢正眼看他。整個晚上睡不安穩,怕主人發現。第二天清早,被人叫醒:「餵,起來!幫我做事。」原來是廚子叫他做一些本來不是他責任的事。他拒絕這個要求。但是廚子狠狠的說:「你不要以為打死鴨子的事,沒人知道。我全部都看到了,你不來幫我,我就一五一十的告訴主人。」他嚇得連忙忙從床上跳起來。 「好、好、好,不要告訴主人,你要我做什麼我就做。」接下來的幾天,每一天都被廚子清早叫起來,做一些他不願意做的事。有一天他實在太累了,想多睡一會。當廚子來叫他時。他就生氣地說,那些都是你的事,為什麼要叫我做呢?廚子冷冷地說:「哼!別忘了哪隻鴨子。」雖然不願意,但是把柄握在廚子的手中,他無法拒絕,只有順從。連續做了幾天苦工,他再也忍無可忍了,決定痛下決心,向主人自首。承認自己不小心打死了他的鴨子,主人看他誠實,並沒有多責怪他,只叫他以後小心就好。在那一刻他突然得到了自由,過去他與主人的關係是彼此敵對的,現在卻因為他的認罪,又恢復了和好。隔一天,當廚子再用鴨子來要脅他的時候,他就斷然拒絕。廚子以威脅的口氣說:「你別忘了哪隻鴨子哦!」他勇敢地回答:「什麼鴨子不鴨子,我已經不怕啦!」原來我們與神為仇,不敢面對神,被撒旦抓到把柄,常常威脅我們,抓著我們的罪控告我們。現在我們與神的關係已經和好了,不怕神因我們的罪而發怒、我們再也不怕撒旦的控告了。我們的心中是何等自由,因為我們已經與神和好了。

第二節說:我們又藉著他,得以進入現在所站在的恩典中。連接詞「又」表示這是與第一節平行的句子。因著信、藉著主耶穌我們不僅與神相和,而且祂把我們帶到神面前,「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這裡的「進入」一詞是什麼意思?就是得到引導能以覲見君王、或是船隻被引導得以進入港口。我們本來不配進入這恩典之中,但是自從我們因信稱義之後,我們已經因著信心、靠著主耶穌的引導,被帶領進入一個與神和好的新關係中,這完全是神的恩典。而且直到如今,我們仍然站在這恩典之中。站立就是穩穩站住,不再動搖的意思。雖然這個世界似乎充滿了危機、天災人禍、社會動盪、經濟危機,風吹草動都會讓我們失去平安。撒旦攻擊我們、罪惡的勢力引誘我們、要讓我們跌倒、要讓我們因為恐懼失去信心。但是我們站在這個恩典之中,地位是穩固的。因著對神的信心我們不致動搖。我們與神的關係和好了、不再對神心存恐懼,反而能盡情地享受神所賜給我們的恩典。這就是我們站在神恩典之中的平穩心境。

我們現在已經站穩在恩典之中,知道我們是蒙恩的人了,不致失落了,跟神和好了。但是這不是說神對我們的拯救恩已經完全實現了,我們還在盼望、我們還在等候,因為神要賜給我們天上的基業,那是榮耀無比的。對於將來神要賜給我們的榮耀,我們心存盼望;雖然還沒有得到,我們現在就能夠歡歡喜喜。這裡的「歡歡喜喜」是主要動詞,原意是指一種從內心湧出,表現出來的喜樂,有以此為榮、以此誇耀之意。 「盼望」是名詞,指滿有把握地期待著一件尚未完全實現的事。 「神的榮耀」指將來神要賞賜給信徒的榮耀。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因著對神榮耀的盼望而歡歡喜喜,這是站在恩典中所表現的心境。原文的意思是:我們因為對神榮耀存著盼望而歡喜,不是用歡歡喜喜的心情來盼望未來的榮耀。如果是以歡喜的心盼望將來神賜的榮耀,似乎仍沒有把握得的到。但是因著盼望神的榮耀而歡喜,表示這個榮耀的盼望是更加確定的事,因為有這盼望而心中歡喜、甚至以此為榮、願意向人誇耀。就好像我去應徵工作,談得很不錯,老闆告訴我:大家對你很滿意,請回家等待消息,如果錄取了,會打電話給你。我聽到了就心中高興,盼望能接到錄取的消息。這就是歡歡喜喜的盼望。過了幾天,接到老闆的電話:「恭喜你,我們錄取你了,準備下禮拜來上班吧。」這時候就從歡喜盼望,變成因著盼望而歡喜了。這裡保羅說的就是指,對神的榮耀有著確實的把握,因此時時存著盼望而歡喜。對於神榮耀的賞賜,我們能不能有這種歡喜而誇耀的心呢?

我們對神將來所要賜給我們的福分有多少期待?我們的盼望有多少確據?我們所關注的是今生的保障,還是將來的榮耀?我們常常有種觀念,將來神所賜的榮耀,聽起來虛無縹緲,看不見、摸不著。比較起來,似乎還是今生的福分實在些。所以很多基督徒,仍然緊緊抓住今生的保障,錢要賺多一點、地位要爬的高一點、身體要保養好一點。這些神所賜的今生祝福並不是壞事,但是我們是不是僅僅抓住這些今生的福分,而忘記了神在將來所要賞賜給我們的榮耀?這影響我們對人生的態度。如果我們住關心今生的福分,一旦失去了,我們的希望就全落空了。我把錢全投入股票,一旦股市大跌,我所投入的寫本無歸,就要大失所望。如果我們的目標在爬上高位,人世間沒有永遠穩固的職位,爬得越高,人際間的鬥爭傾軋就更厲害,一旦被人排擠,失去了職位,心中的失落感是很難以平息的。我把心思全部投入保養身體健康,一旦發現得了不治之症,我能不能平安的面對命運的衝擊?保羅所說的歡喜盼望不是今世的平安順利,保羅這裡講到的是將來的盼望。這是將來在天上主所要賞給我們的福分,主全部的豐富,包括天上的產業、主的品格、祂對我們誇讚、服事神的機會,我們都是有分的。保羅說:「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這些將來的榮耀,對於你來說是實在的、還是空泛的?保羅是切切期盼能得著這榮耀,以此為他一生的目標。雖然還沒有實現。但是他現在就已經因為這個榮耀的盼望而歡喜,向人誇耀。因為這個盼望對他來說,他的心中有實在的確據,好像必然要發生一樣。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將來神要給我們的盼望,雖然來世才能得到,但是保羅卻現在因著對它的盼望,就已經一直抱著歡喜快樂的心情,以這個盼望為榮、巴不得向人誇耀。

患難中的喜樂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羅5:3~5)
第2段經文,一開始就用「不但如此」當連接詞。也就是說,基督徒不但在順境中喜樂,在患難中也能如此。為什麼在患難中也能歡喜呢?不是自我陶醉、精神勝利,而是我們的盼望在神身上。因著對神的信靠,讓我們超脫今世的患難。前面幾節經文講到了:我們因信稱義得與神相和、站在神恩典之中、對神所要賞賜的榮耀心存盼望,從現在我們經歷的生命改變,我們看到了將來的盼望。這盼望能帶給我們今生活下去的勇氣,讓我們以積極的態度來看待目前的試煉。即使在不順利的環境,也能以喜樂的心歡然承受。聖經說:「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患難是神操練我們的機會,他用這些試煉使那些倚靠神的人,產生恆久的忍耐與老練。 「忍耐」就是堅定持守的意思,經歷患難讓我們操練堅韌的性情。 「老練」就是通過考驗的憑據,可翻譯為品格。只有經歷患難中的忍耐,才能生出堅毅不拔的品格。神藉著環境的困難、和撒但的攻擊來考驗我們的信心、建立我們的品格,使我們更剛強、更加信靠祂,也叫我們對將來更有盼望,這是對神榮耀的盼望。這是必然會實現、是不致蒙羞的。我們是否有這種信心,知道自己即使身在患難中,仍在一步一步實現神在我們身上的計劃。他是良善的神,永遠不會拋棄我們、信靠祂的人,也永不致羞愧。

這段經文我們都十分熟悉,甚至能夠朗朗上口,但是到底有沒有人真的能從患難中忍耐到底、最後不至於羞恥的實例?袁相忱牧師的生命歷程,就是這樣一個美好見證。他24歲出來傳道,當時是對日抗戰期間,正是中國福音第一次的大復興的時機。一直到1958年,因為信仰的因素,他堅守真理、不與三自妥協,因此被捕入獄,被關將近22年。在大逼迫時期,他在監獄中度過了人生的最黃金的歲月。由於不肯與控制教會的不信派妥協,被判為頑固不化的反革命分子、發配黑龍江勞改。當地氣溫嚴寒,晚上零下30-40度,睡覺時凍得縮成一團,每逢基督徒獄友感覺頂不住,要放棄的時候,袁相忱就安慰他︰「這不算苦。主耶穌被釘十字架,那才叫苦呢。要挺得住!」他還為了讓獄友有體力撐下去,把自己已經不夠的四兩高粱飯分給獄友。

袁相忱勞改期間被關入小號、單獨禁閉。他每天除規定的睡覺和吃飯時間外,都要盤腿坐著,老老實實地閉門反省。這是監獄中最差的牢房,長寬各不足兩米,沒有窗子,只在牢門下有個小方洞可以遞食物。獄方經常派人從門縫監視他。牢房很黑,白天都得開電燈。人可以站起來,因為空間太小,不能走動。每天只能吃兩頓飯、大小便都不准出去,再加上牢房密不通風,裡面的空氣極差。袁相忱就是在條件如此惡劣的小號裡,蹲了長達半年之久的禁閉,半年沒有見到陽光,半年沒有被放過風,半年沒有用水洗過臉和手,更談不上洗澡了,半年身體得不到活動,半年沒有換洗過身上穿的衣服,已經生滿了蝨子。這些毫無人道的折磨,對袁相忱的身體造成了巨大的摧殘。他那本來瘦弱的身體,經過這半年的折磨,就更加瘦弱了,眼睛視力已模糊不清。是神所賜的毅力,促使他堅強地挺過來。當他被放出來的時候,因長時間地盤腿而坐,又不能活動,他的腿已不能走路,要扶著牆才能站住,身上蝨子成堆,眼睛也不適應太陽光的照射,幾乎成了一個廢人。

在監獄中的時候,經常有一句腓立比書的經文響在他的耳邊︰「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腓1︰12)。他當初只是憑信心單純地相信,神讓他遭遇到這一切,是有著人所不能測透的美意的。他原以為神讓他做一個殉道者,以他的殉道來榮耀神的名。但他卻沒想到,神卻讓他活下來,在二十多年後,重新帶領他回到侍奉的崗位。並把他個人的苦難,化成對中國靈魂的祝福。在他人生的最後階段,神繼續大大地使用他,讓他牧養許多人,使他成為中國第二次福音大復興時期的主要的領袖。他原以為,在監獄中的那二十多年,耽誤了他許多工作時間,沒想到神卻以自己的方式賜福他。在他離開世界前這二十年的事奉中,神藉著他的手,成就了比年輕時二十年的事奉更為顯著的果效。盼望不至於羞恥。他在獄中的盼望,讓他堅守真道沒有妥協,也讓他所堅守到底的見證,鼓勵了患難中的教會,成就了神榮耀。

為什麼基督徒在患難中,能夠堅守信心?這支持他們撐下去的力量從哪裡來的?第6節說。 「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信徒既因信稱義,就領受聖靈住在我們心裡,作我們得基業的憑據。這聖靈不只引導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並且也將神的愛傾倒出來,使之滿溢在我們的心裡。因為經歷了神澆灌下來充充滿滿的愛,我們知道自己是神所愛的。祂的愛讓我們有力量,度過眼前的患難。有的人無法感受神對我們的愛,我們如何能確定神是愛我的呢?

耶穌贖罪的愛
「6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 7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8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9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神的忿怒。10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 11不但如此,我們既藉著我主耶穌基督得與神和好,也就藉著他以神為樂。」(羅5:6~11)

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超乎世人的愛。我們只愛可愛的、對我們有利的。只有對這些我們所愛的對象,才可能為他們犧牲。這是世間凡俗的愛。而基督的愛卻超過世間一切的愛。他對我們的愛,不是因為我們本身可愛、不是他對我們有什麼利益可圖。他愛我們與我們本身的條件沒有一點關係,就是因為我們是他所造的,我們有神的形象,祂就無條件的愛我們,甚至為我們捨命。我們能為誰捨命,一定是我們最愛的人,為自己的親人捨命是可能的,我們常聽到母親犧牲自己性命救兒女。為國家民族犧牲也是可能的,我們為了心中某種理想而拋頭顱灑熱血,因為我們的犧牲可以換來同胞的生命得到保護。這些自我犧牲的高尚的情操,是人間罕見的,都是我們時常歌頌的對象。但是基督的捨命卻是高過這一切。祂為我們而死。當我們還是悖逆祂、抵擋祂、甚至嘲笑祂、犯罪、與祂為仇的時候,祂就無條件地為我們捨命了。從基督為我們捨命時,我們本身所是的狀態,就看出基督對我們的愛,超過了世間一切的愛。保羅用四個形容詞,來描述了那些基督為其而死的人。經文中有三個地方用「時候」來加強形容人當時所處的時機。第六節說:「我們還軟弱的時候」;第八節說:「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第十節:「我們作仇敵的時候」。

第6節提到:「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軟弱的時候就是:當我們屬靈上軟弱無力,我們不能憑自己的能力行出任何義來。這個時候我們行善無能、拒惡無力。所作所為,都是不能符合神公義的要求。基督在這個時刻,就願意為我們這群罪人而死,這裡的罪人就是不敬虔的人。不敬虔的人本是在神的憤怒當中,但是神卻在我們還陷在不敬虔的狀態時,就已經讓基督為我們而死。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看出,神對我們的愛是何等深了。

第8節提到:「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罪人就是行不義之人。保羅在這裡拿義人、仁人來對比,表示基督為其捨棄生命實在不值得。義人是在行為上嚴守律法、與道德規範,做到完全的人。仁人則是好人、有愛心、同情弱者、關心人、願意為人犧牲之人。我們既不是仁人、也不是義人,乃是一個不仁不義的「罪人」。當人們認為他們自己是義人或仁人,而配得愛的時候,神卻看他們是罪人。雖然我們只是個罪人,然而神卻先愛我們,捨了自己的兒子作我們的救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第10節提到「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我們不僅軟弱、犯罪、還與神為敵。因我們犯罪,惹神的憤怒,我們與神之間成為敵對的關係。我們不僅僅無法遵行神的律法,甚至在心態上忽視神、拒絕神、抵擋福音,這就是我們不信主時的心理狀態。看到人傳福音,我們就反感;看到基督徒出糗,我們就暗自高興。這時我們站在與神敵對的關係上,神卻讓他的兒子為我們成為挽回祭,達到了神公義的要求,平息了神的憤怒。而我們因著基督,從與神敵對的關係,進到與神和好的關係。我們是處在這樣悖逆、反抗、得罪神的情況之下,但是神不因為我們的敗壞就毀滅我們,他給我們得拯救的機會。藉著祂的愛子耶穌基督,為我們這群不配的人而死。從此我們能知道神對我們的愛是何等深厚。很多的人不覺得基督是為他而死,他們的眼中自己是個不需要救恩的人。基督的捨身,對他來是根本就與他無關。事實上是他不明白基督對他的愛。

有一部影片叫拯救雷恩大兵,描寫二次大戰諾曼第登陸,雷恩一家四兄弟,三名在兩週內分別戰死沙場。美軍出於人道考量,為要保留最後一位還活著的詹姆斯-雷恩,為他家留後代。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只為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將他找到,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

要在整個戰場上尋找一個生死未卜的士兵,如海底撈針,談何容易。戰場處處凶險,充滿了死亡的危險。為什麼要保留雷恩的性命,而冒可能犧牲其他人性命的險呢?但是美軍下令一定要找到這個人,因為他們重視人道的精神,不願讓這個家族滅種。雷恩被找到時,根本不願離開戰場,而此時已經多位戰士為尋找他而戰死了。最後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班長約翰為了保護他,受傷倒地。在德軍的坦克掩護的優勢攻擊下,被打的遍體鱗傷、死傷慘重。班長約翰也傷重身亡。但是雷恩卻奇蹟似的生還,回到後方。雷恩一生懷念那些為了尋找他、保留他生命而犧牲的士兵。他回到了諾曼底的美軍墓地,跪在十字架前緬懷為他犧牲的班長。他活在地上、一隊士兵埋在地下。他們死了,換來他能活著。班長本不該死、乃是為他而死的。他是否是個值得人為他死的人呢?他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善良、有意義,值得那些人為他犧牲。他還很認真地追問妻子,我是個好人嗎?

基督為我而死,祂在十字架上,我在十字架下。我本該上去,他替我承受了一切。耶穌流血為我犧牲,而換取我的新生命。我該自問,我有什麼功德值得基督為我犧牲?沒有!我不是仁人、也不是義人,基督為我死,不是我本身有什麼值得他犧牲的地方,全是他對我的愛。因他的愛,我才看到了自己在基督眼中的價值。我今天活著又是為什麼呢?我活出基督為我犧牲的價值了嗎?

結論
從今天我們所講的,我們看到了救恩所到帶我們三方面的福分。一個是已經成就的地位: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這是神已經做成的救贖、我們在其中穩穩地站立得住,有得救的確據。我們不僅停留在此,更要經歷改變生命的救恩,存著盼望而歡歡喜喜的。無論經歷多少患難,都心中存著將來榮耀的盼望,這是神在基督裡,在將來要賞給我們的榮耀。最後,我們看到今生我們當如何為主而活?我們知道自己本是不配,但是基督對我們愛卻是無條件的,他為我們犧牲,贖回了我們的生命。我們也當為他而活,生命更新而變化,與稱義的地位相稱,活出成聖的生命來。稱義的福分有過去已經成就的恩典,有來世榮耀的盼望,也有今生主愛的激勵。讓我們領受神所賜下豐盛的福分,歡歡喜喜的活在主的愛中。

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傳福音的心志


前言
人類歷史上出現的幾件大事,扭轉了歷史的進程、改變了人類的命運。65年前,諾曼第登陸成為歐戰勝利的轉捩點,64年前,在廣島、長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讓日本投降,結束了二次大戰。

在人類歷史上什麼是最耀眼的劃時代大事呢?我想應該就是耶穌基督的降生、受死、與復活。祂的出現改寫了人類的歷史、多少人因接受他而得救、多少人也因為拒絕他而走入與神隔絕的命運。常有人會問,基督信仰與我何干?你回顧一下世界的歷史發展,與基督福音的傳揚密切相關。它從一個猶太人的小團體中,傳揚出來。在基督升天之後,門徒們遵從基督的使命,往普天下去傳福音。門徒不怕逼迫,把福音傳向四方。其中影響最大的可能要算使徒保羅。他原是一個逼迫福音的法利賽人,在一次大馬色的經歷,他得到徹頭徹尾的改變,從一個福音迫害者成為宣揚者。因著他福音傳遍了大半個羅馬帝國,後來影響了歐洲的基督教化,進而影響了福音向世界廣傳。也影響到今天的我們。

保羅這位外邦人的使徒,是把傳福音對象從猶太人轉向普世的關鍵性人物。羅馬書就是一本他所寫的重要書信。基督徒對救贖論的認識,我們今日所讀的系統神學中主要的聖經論據是來自於羅馬書,可見這本書的重要性。以下我打算用主日機會,連續講羅馬書的內容。希望能夠帶給各位對福音有個基本的認識。今天我打算講羅馬書的前言部分,也就是第一章1-15節。主要的內容分成三部分:福音的使命、福音的對象、以及福音的負擔。

福音的使命
僕人奉召、傳神福音
「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特派傳神的福音。」(羅1:1)
1.基督的僕人:保羅介紹他自己的身份,他對自己身份的認定就是耶穌基督的僕人、也就是奴僕。奴僕的責任就要聽主人的話、沒有自主權。既然是主耶穌的僕人、凡事就要聽主的命令、順服他、效法祂、一直忠心到死。

2.奉召為使徒:保羅蒙基督呼召成為使徒。使徒的意思就是受差遣的人、神給他一個特別的使命,就是達成神所交付的任務。從廣義來講:每個基督徒都是神的使者,我們都在這個世界上有使命,就是要榮耀見證上帝。狹義來講使徒是建立教會的,是耶穌在這個世界上,特別揀選為了要做基督復活的見證,寫下聖經的啟示、奠定教會的基礎。這種定義下的使徒今日已經不再有了,沒有人還有當日使徒的權柄。為了不要造成名稱上的混亂,今日不適合再稱人為使徒。

3.特派傳神的福音:使徒的任務就是傳揚福音,他是神特別選召,特別分別出來的。福音就是神救贖世人的好消息。這福音是神的福音。是因神的愛而發起,因神的旨意而安排進行,因神的大能而成全,使神的義得著彰顯,使感謝歸於神。我們雖然不是使徒,但都是福音的使者,領受基督的大使命,使萬民做主門徒。這是神實行拯救的好消息,讓世人藉著福音得到救贖,我們何其有幸在其中有分,成為福音的使者。保羅認定自己為:基督的僕人、神所呼召的使者、傳福音的人。我們是否也有同樣的認知?

福音內涵、耶穌基督
 「這福音是神從前藉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羅1:2~4)

福音的內涵就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保羅是如何來描述這個福音的內涵呢?
1.先知所應許:福音並不是神突然起意而有的,乃是神在永恆裡就已經定下旨意,並在舊約時代,藉著眾先知向給我們發出預言。神既應許救贖,就以祂的信實保證必定成就這項事工。舊約中先知多次預言基督將要來到世上:
- 降生:(以賽亞書7:14): 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
- 受死:(以賽亞書53:8):因受欺壓和審判,他被奪去,至於他同世的人,誰想他受鞭打、從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
- 為我們贖罪(以賽亞書53:10):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
- 復活:(詩篇16:10)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
- 升天:(以賽亞書53:12)他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
- 再來:(但7:13-14)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他。
這些預言就是應驗在耶穌身上。在歷史上我們找不到任何一件事,如此準確的應驗先知的預言。整個舊約就是為了預言基督降臨預備的,基督的降臨正應驗了舊約的預言。

2.祂兒子―我主耶穌基督:保羅對基督的稱呼正表明他對基督的認識。「祂兒子」重點是說:祂有神的生命和性情,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我主」重在說到祂的地位,祂是我們的主、我們是祂的僕人;「耶穌」是說到祂道成肉身,降卑取了奴僕形像,為要拯救我們脫離罪的轄制;「基督」是重在說到祂是神所膏立的「彌賽亞」、奉神差遣來拯救神的選民、在神的國度中掌權。

3.從大衛後裔生的:從肉身來看,基督道成肉身,具有人的血肉之軀,不是個虛幻的故事。因此有資格站在人的地位上,代替我們接受神的審判,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他嘗盡人間一切痛苦,明白人所經歷的的一切軟弱,因此他有體恤的心為我們代求。他成為大衛後裔降生,才有資格繼承大衛的寶座作王,成全大衛之約的應許、在屬神的子民中間作王掌權。

4.從死裡復活:從聖靈的工作來看,基督不但具有人性,而且具有神性。他以無罪之身為人贖罪。神以大能使祂能從死裡復活。不是因他的復活才成為神的兒子,乃是藉著復活,勝過死亡,向人顯明祂乃是神的兒子。

我們所傳的福音不是:信耶穌上天堂、信耶穌得平安喜樂、那是福音的結果,不是中心。福音的中心就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祂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為贖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並從死裏復活。這就是我們所傳福音的內容。我們傳福音不是傳一套宗教理論或教義,乃是傳揚耶穌基督,祂就是福音的本身與內涵。這是和所有的宗教很不一樣的地方。其他的宗教是以它們的教義、道理為中心,他們的教主只不過是這套理論的創始者。但是基督信仰不同,離開了主耶穌就沒有可信仰的對象。所以弟兄姊妹,我們傳福音叫人信什麼呢?耶穌基督。叫人得著什麼呢?耶穌基督。而我們所仰望所追求的又是什麼呢?也是耶穌基督。這世上的宗教很多,可是神的福音只有一個,那就是主耶穌。得著耶穌基督,你就得著了神的福音,離開了耶穌,就沒有其他的福音了。

福音的對象
「我們從祂受了恩惠,並使徒的職分,在萬國之中叫人為祂的名信服真道,其中也有你們這蒙召屬耶穌基督的人。 7我寫信給你們在羅馬、為神所愛、奉召作聖徒的眾人。願恩惠、平安從我們的父神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8第一,我靠著耶穌基督,為你們眾人感謝我的神,因你們的信德傳遍了天下。」(羅1:5~8)

面向萬民、信而順服
既然知道福音的內涵是神藉著耶穌基督,向世人施行拯救的好消息。那誰來傳揚這好消息?誰又是福音傳揚的對象呢?第5節說:「我們從祂受了恩惠,並使徒的職分,在萬國之中,叫人為祂的名信服真道。」信徒得救,是因領受了神白白的恩典,然而這恩典的福音必須有人來傳揚。保羅奉召將這福音傳開,使萬國尊主的名為聖,並歸入主的名下。叫萬國的人,可以得著福音的好處。這裏的萬國特別是指外邦人。福音是神永恒的計劃,為要拯救萬民。不但是為猶太人,也是為外邦人。這是從舊約到新約一致的信息。

「信服真道」是因信而產生的順服。一個剛硬的人怎能對神生出順服的心?只有聖靈的大能在人的心中動工才可能。當聖靈在我們心中動工,我們應當回應聖靈的感動,這就是順服的行動。順服不見得是從信而來的,也可能被強迫而不得不順服,但是從信而生的順服才有價值。同時我們也可以知道,我們傳福音讓人歸信基督,也是要人因信生出對基督的順服。如果有人說信主,但是卻不願順服,這就不是聖經中所說的信靠。我們信主的人是否對主的命令有順服的心?順服的心是主所看重的。信主卻不順服主,這是矛盾的想法,這不是聖經所說讓人得救的信心。

蒙召屬主、蒙愛聖潔
保羅心中一直掛念著各地的信徒,不管是不是他帶信主的、也不管是否是他建立的教會。羅馬教會的信徒,一直都是在保羅的紀念之中。為他們信心成長感謝主、為他們代禱、切切想去看望他們。為何保羅要紀念這群沒有見過的人?因為保羅領受主的呼召向外邦人傳福音,所有的外邦人就是保羅傳福音的對象。這群羅馬人當然包括在內。一個有宣教使命的人,能體貼主的心腸,主愛他的門徒,保羅也愛。雖然不認識他們,仍然心中牽掛,為他們代禱。看看保羅如何來描寫這群羅馬的信徒。第6-7節說出信徒的4個特點:他們是蒙召的人、屬耶穌基督的人、為神所愛的人,作聖徒的人:

(1)蒙召:信徒是蒙神呼召的人。神讓福音的呼召臨到他們。按表面看,一個人肯聽從福音、相信神的兒子,好像是出於他主動的意願,其實若非蒙神呼召,人憑自己很難有此抉擇。如果沒有基督的福音臨到我們,我們想信還不知道從何信起。這第七節所提的「奉召」與第一節的不同。第一節的奉召是指奉召作傳道,是神從信徒之中選召出事奉祂的人,是事奉的呼召。第七節的奉召是指奉召作聖徒,是神從世人中選召出來的,是普遍的呼召。教會就是一切奉召作聖徒之人的集合。他們是一群從世界中被分別出來的人。我們如何與世界有分別,不是離群索居。基督沒有叫我們離開世界,但是祂叫我們不要沾染世俗。並且主沒有叫我們離開世界,乃是留在世界為主作見證。

(2屬耶穌基督:信徒是一群屬基督的人,一個人得救,是一個屬靈歸屬權的轉換,從前他是屬黑暗的權勢,如今被轉換到神愛子的國裏,成為一個屬主的人。我們信徒是基督家裏的人、住在基督裏、與基督相連。我們不再是屬魔鬼的權下,聽從魔鬼的話,作出違背神的事。我們的身份已經不同了。

(3)為神所愛:我們是一群蒙神愛的兒女,並不是因為我們可愛,因著神主動的愛我們,就在創世之前揀選我們,藉著福音呼召我們悔改,並藉耶穌基督拯救了我們脫離神的憤怒。這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愛。

(4)呼召出來作聖徒:神的呼召使我們得以從世人中間,被分別出來歸神為聖。雖然我們的行為還未達到聖潔的標準,但是在神的眼中我們已經是聖徒了。

「第一,我靠著耶穌基督,為你們眾人感謝我的神,因你們的信德傳遍了天下。」第8節中的「信德」,原文是指信心。保羅為信徒的信心感恩,為什麼保羅要靠著耶穌基督為羅馬信徒感謝神?因為他能這樣感恩,都是因著耶穌基督的作為才成為可能的。羅馬教會不是保羅所設立的。按普通人的想法,這群他不認識的人與他何干?但是保羅並不是如此想。靠著耶穌基督的關係,保羅把自己看作是眾教會的僕人。他也把羅馬教會看作也是他福音事工的一部份。眾教會的信徒之長進都會成為他快樂的源頭,所以他為他們的信心傳遍天下而感謝神。

福音的負擔
「我在他兒子福音上,用心靈所事奉的神,可以見證我怎樣不住的提到你們;10在禱告之間常常懇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終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們那裡去。11因為我切切的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12這樣,我在你們中間,因你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13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我屢次定意往你們那裡去,要在你們中間得些果子,如同在其餘的外邦人中一樣;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羅1:9~13)

這一段經文提到保羅在神面前經常為羅馬信徒禱告,不住的提到他們,從未忘記為他們代求、心中牽掛他們是否成長、若他們信心增長,則為他們感謝主。這是一個牧者的心、也是一個為父的心。他未曾到過羅馬教會,雖然其中有些信徒是他所認識的人,但是畢竟未曾謀面,交情不深。但是保羅卻寫了一篇情辭懇切的書信給他們。保羅牽掛著他們,在禱告中紀念、為他們的成長感恩、為他們的問題擔憂。對我們來說,為一個從不認識的教會經常代禱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的關心的範圍很窄,通常只能及於我們周圍認識的人。但保羅卻有愛教會的心,關切他所未到過的教會,這是源於他對主耶穌的愛。

我們通常只把我們關切的眼光放在自己的團契、或是自己的教會。很少想到普世教會是合一的。我們對普世福音的關切是否能如同保羅一樣,雖然其他教會的人我不認識,其他地方的人與我無關,但是如果聖靈感動你,讓你看到福音的需要,我們能不能將其他教會的弟兄姊妹,看成基督的身體。當他們有需要的時候,我們就像對自己教會的肢體一樣,差派出僕人去支援。今天的世界各地遍滿了華僑教會,有的教會非常軟弱,不但沒有牧者、甚至連服事的同工都沒有。東歐有一個保加利亞華人教會,連續六年沒有牧者、靠著看講道光碟來得屬靈餵養。若不是神的憐憫早就四分五裂了。我們有沒有人願意去幫助他們?想到我們就很虧欠。何時我們才能有保羅的眼光,眾教會間彼此合作,互相幫補。強的幫助弱的、讓神的群羊得到餵養、不致缺乏到絕望的地步。

保羅常常禱告懇求,神能預備平坦的道路往羅馬去。他從安提阿教會被差派出來,經過了三次旅行布道,福音已經傳到了羅馬帝國文化重鎮希臘半島。他宣教的異象不止於此,他還想進一步往更遠的西班牙宣教。要完成這使命,就必須在羅馬建立另一個宣教的基地,讓羅馬教會在背後支持他往更遠的地方宣教。從使徒行傳末章可以看出這個願望。後來神用他意想不到的方式成就了他的願望,他是以囚犯的身份到羅馬。在那裏被囚受苦,神也藉著他在羅馬的兩年,將福音傳遍了御林全軍。神的引導超過我們的想像。保羅渴望去羅馬,繼續往更遠地方的宣教。但是神卻讓他在那裡受苦。後來保羅第二次到羅馬,也被下在監獄中。但是保羅始終心存順服,他說:「或者照神的旨意,終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們那裡去。」他是將自己的前途交托主的帶領。這種禱告的態度,是我們尋求主引導時很好的榜樣。

分派恩賜、得些果子
「因為我切切的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第11節中,保羅要分給他們的恩賜,是指什麼?是不是教會中一些超自然的能力?根據按羅馬書的上下文來看,是福音的恩典的意思。因為恩賜這個字是單數名詞,與第5章16節所說的:「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賜,原來審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賜乃是由許多過犯而稱義。」這裏的與第一章的恩賜一樣,都是單數,應該是同樣的意思。是指從耶穌基督而來的恩典。哥林多前書中的恩賜,通常都是用復數,因為在教會中特殊能力的屬靈恩賜絕不會只有一種。另一句經文支持這說法就是:根據下句「使你們可以堅固」看來,應該是關乎屬靈造就的恩典、或是講解福音真道的恩典。保羅切切想到羅馬去的主要目的,就是建造羅馬教會,使他們得以在福音的真道上更加堅固。

接下來的12節說:「這樣我在你們中間,因你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表示保羅這麼做,是為了讓羅馬教會與保羅之間的信心共同增長,雙方相互鼓勵、相互安慰。所謂「可以同得安慰」就是指保羅在他們中間和他們彼此交通,交流彼此蒙恩的經歷,讓大家對所信的福音更加心志堅定,進而互相鼓舞,同得安慰。保羅是個特別是有恩賜的人,他們總是站在幫助者的地位。但保羅卻不是高高在上。雖然他也分恩賜給羅馬的弟兄姊妹,也幫助他們叫他們可以堅固,但他卻宣稱這樣的服事,他自己和他們的信心可以同得鼓勵。那就是說,他也需要弟兄姊妹的幫助,使他的信心可以得到鼓舞。屬靈長輩在我們中間的服侍,能堅定我們對主的信心。我們的信心增長可以成為他的安慰。我們自己在教會中服事也是一樣,不管恩賜多大,託付多重,我們還是需要弟兄的扶持、與彼此的幫助、讓我們可以有膽量繼續服事下去。

從幾個月前,我開始在一個網上殘疾人團契服侍,他們是一群身體軟弱的弟兄姊妹,各有不同肢體上的殘疾。但是他們非常愛主,每一天從早上七點半,到晚上十點,他們分工合作在網上聊天室,一起學習聖經、一起禱告。我在他們中間帶查經,解答信仰問題。有一次結束之後,有一位弟兄想我說出感謝的話,他說:「阿斗弟兄辛苦了,你帶我們查經,解答了我們很多信仰上的問題。」我聽了很感動。回答說:「我也要謝謝你們,給了我服事的機會,我能夠在這裏每天帶你們查經。是神賜給我服事的機會,我自己得到的造就,是從別的地方得不到的。」這就是服事主的人、與接受服事的弟兄姊妹之間,彼此的共同增長的信心,可以讓他們同得安慰。我在大家中間的服事也是如此,這是主所預備,讓我們共同成長的機會。

心存虧欠、情願盡力
「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我屢次定意往你們那裡去,要在你們中間得些果子,如同在其餘的外邦人中一樣。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1:13)

保羅想盡力解釋自己遲遲未能來羅馬的原因,並不是故意拖延,乃是仍有阻隔。他想去羅馬服事的心是十分迫切的。他想要告訴羅馬的弟兄姊妹,他急切想過去的意願,讓他們理解保羅對他們關切的心。他不能成行的原因是「仍有阻隔」,經文中未指明是因什麼阻隔。環境上的攔阻讓他不能成行。他寫羅馬書時是在第三次旅行布道的尾聲。那時他正定意從哥林多啟程返回,帶著眾人的捐獻。往耶路撒冷去。一路上他要躲避猶太人的追趕逼迫,又要面對耶路撒冷將要遭遇的猶太人敵對勢力。他實在是沒有時間安排出到羅馬的行程。沒想到他卻在耶路撒冷被抓、被關了兩年、以囚犯的身份來到了羅馬。保羅宣教的行程不再是自己的決定,完全是神在背後安排。一步一步成就神要在他身上完成的工作。支持他堅持下去的力量是:心中那股傳福音使命的催逼。

他在14-15兩節說:「14無論是希臘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 15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 」(羅1:14~15)保羅對福音的第一種態度,是自以為欠債。保羅對福音對象總心存虧欠、情願盡力把福音傳給他們。不管對誰,保羅的心中常有一種欠債的感覺。為何他會對傳揚福音有這麼強的動力,巴不得趕快把福音傳給不信的人?是什麼力量讓他對不信的人負有這麼強的責任,想要把福音分享給他們。因為他知道福音真的是好東西,是神要拯救人的大能,能夠改變人的生命。耶穌基督把福音的使命交給了保羅,要他將福音傳給沒有聽過的人,這就如同欠了傳福音的對象一筆債務一樣。「債」是一種負累,每一個欠債者心中常有一種負擔,債未清償內心絕無平安。保羅每看到一個沒信主的人,就如同欠了他一筆福音的債。若不還清心中就存著虧欠。我們若有像保羅這種態度,認識到傳福音乃是我們當還的債,就不會把為主傳福音看作有什麼功勞,而看作是自己當然應該還清的債。

「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1:15)
因著對傳福音的對象一種虧欠感,保羅願意盡力來償還福音的債。這裏的「情願盡力」是迫切、隨時準備好去做的意思。我們在傳福音上常常會裹足不前。以為自己的恩賜不夠、真理不熟、不能傳福音。因為自己沒有信心、自暴自棄、就為自己設下了重重攔阻,不敢跨出傳福音的一步。其實神所要求於每一個傳福音的人的,只是要他盡力而已。福音是神的工作,是個救人靈魂的工作。不是我們個人討人歡喜的工作、也不是我們個人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祂只要求我們順服神差我們去福音的使命,盡力去做。只要我們肯為主盡力,祂都能使用。

保羅並不是天生就是傳福音的人,他自己說:「原來基督的愛激勵了我們」、「若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主在大馬色路上向他顯出的異象改變了他。他被主的呼召深深感動,使他從一個逼迫者變成宣教者。當他看見到雅典滿城的偶像就心裡焦急,因為他體會主耶穌的心腸,所以他「情願盡力」傳揚福音。

結論
弟兄姊妹,使徒保羅領受了福音的使命,向萬民傳揚福音的信息。他知道福音真是耶穌基督拯救的大能,也正好就是世人所最需要的。他領受神對他的呼召,竭力將福音傳揚到各地。他同時心中掛念各地的教會,即使並無交情,仍然迫切地想到他們當中去,去服事他們。因為他知道,教會是主的身體,牧養眾教會是主給他的使命。因此他迫切想要前往有需要的教會。分派恩賜、堅固門徒。讓福音更廣闊的傳揚開來。所以他心中的負擔沉重。

聽完了今天的信息,我們從主那裏有什麼領受?雖然我們不是保羅,沒有保羅的恩賜,但是傳福音的使命確實主耶穌給我們的。恩賜雖然有大小不同、主只求我們盡力。真正催逼人出去行動的,不是恩賜,而是傳福音的負擔。因為福音的能力會透過我們負擔,而叫人的心溶化。我們以為好的傳福音方法能叫人信耶穌,但神更看重的卻是人。只有人對人之間因著從主而來傳福音的關愛,才能帶給世人真正的祝福。你願意求主塑造你成為一個合用的器皿,像保羅一樣為主所使用嗎?你願意像保羅一樣,把拯救靈魂當成你的一生心志,盡力為主所用嗎?願主向你發出傳福音呼召,也願主成全你的意願。

倪柝聲教導中關於成聖觀的探討

第一章 前言 倪柝聲為近代中國本土神學界影響重大的人物,他建立了華人界第一個具影響力的本色化教會。他留下來的文字著述豐富,其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可以說是《屬靈人》 [1] 。這書所提出的三元人觀的想法,雖然引起了讚賞與批評兩面的評價,直至今日其中的思想仍然深刻地影響中國教會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