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外邦人信福音而蒙拯救



宣教是一件突破文化障礙的艱難工作,在宣教歷史中我們可以看見神的手繼續動工。突破一層又一層的文化藩籬。把福音的中心信息,忠實地傳到普世萬民的心中。我們領受這福音使命的人,是被文化的藩籬所攔阻而退縮了。還是看見神介入人類歷史的力量,而充滿信心地,順服祂的引領繼續往前走?前一段經文描述原本逼迫教會的掃羅歸主的故事。福音已經跨出了猶太全地、撒馬利亞的界線,預備進入外邦人中。神預備了一位大有能力、並勇敢向前的使徒保羅,來開展這事工。本章則描述向外邦人傳福音觀念的突破的關鍵點,就是哥尼流事件。見證這件事的主角是彼得。由他親自走過這段過程,經歷與傳統觀念的掙扎,並聖靈大能的明證。把神接納外邦人進入祂國度,這重大宣教方向的轉變,帶進教會中。神的手一直在主導教會的方向,帶領我們一步一步朝著他的計劃前進,最終完成基督吩咐的大使命。 讓我們一起來考察使徒行傳第十章。

福音突破猶太外邦的藩籬

在該撒利亞有一個人,名叫哥尼流,是「意大利營」的百夫長。2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 神,多多賙濟百姓,常常禱告 神。3有一天,約在申初,他在異象中明明看見 神的一個使者進去,到他那裡,說:「哥尼流。」4哥尼流定睛看他,驚怕說:「主啊,甚麼事呢?」天使說:「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 神面前,已蒙記念了。5現在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6他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房子在海邊上。」7向他說話的天使去後,哥尼流叫了兩個家人和常伺候他的一個虔誠兵來,8把這事都述說給他們聽,就打發他們往約帕去。9第二天,他們行路將近那城。彼得約在午正,上房頂去禱告,10覺得餓了,想要吃。那家的人正預備飯的時候,彼得魂遊象外,11看見天開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繫著四角,縋在地上,12裡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13又有聲音向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14彼得卻說:「主啊,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15第二次有聲音向他說:「 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16這樣一連三次,那物隨即收回天上去了。17彼得心裡正在猜疑之間,不知所看見的異象是甚麼意思。哥尼流所差來的人已經訪問到西門的家,站在門外,18喊著問:「有稱呼彼得的西門住在這裡沒有?」19彼得還思想那異象的時候,聖靈向他說:「有三個人來找你。20起來,下去,和他們同往,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21於是彼得下去見那些人,說:「我就是你們所找的人。你們來是為甚麼緣故?」22他們說:「百夫長哥尼流是個義人,敬畏 神,為猶太通國所稱讚。他蒙一位聖天使指示,叫他請你到他家裡去,聽你的話。」」(徒101-22

      本段經文提到哥尼流是個羅馬軍官,百夫長可管理一百個士兵,相當於今天的連長。他是怎麼樣的一個外邦人?第二節說他是虔誠的人,並且全家都敬畏神。又描述他多多賙濟窮乏人,用各樣的禱告表達向神的敬虔。外邦人一般不認識耶和華神。哥尼流可能是受猶太人影響,而相信獨一真神,但是尚未歸化為猶太人。當時的基督徒與猶太人會堂還沒有分開,哥尼流相信獨一神,他敬虔的行動表現在賙濟窮人、與常常禱告上;但是他對福音的內容還不了解。從1114節彼得回顧的話:「他有話告訴你,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我們可以看出,在當時哥尼流尚未得到救恩。

      神差遣天使來向哥尼流傳遞信息,指引他邀請彼得來傳講福音。這是神主動拯救的作為。天使向哥尼流說:「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 神面前,已蒙記念了。」可見即使一個還沒有接受主的人,當他有對神敬虔的心,他的禱告是可以達到神面前,並且蒙神記念的。從這裡我們看到了,神賜給人普遍恩典,讓人心知道有神的存在,而有能力去尋求神。即使這能力不足以讓人能夠僅僅靠此而得救,卻是讓人沒有藉口推諉找不到機會認識神。這世間是否有類似哥尼流的人存在?應該還是有。然而是否最後都有機會聽聞福音而悔改歸正,還是會有人因著找不到聽福音的機會而失落?這問題的答案是在神的手中。既然神容許這種事情發生,祂必然會有最公正的的處置,我們無需為此操心。我們當作的乃是盡自己的本分。盡一切可能傳遞福音信息,帶領未信者歸向基督。而不是以哥尼流為例,而設想一個不信福音也能得救的漏洞。

      哥尼流聽聞天使所傳信息後的反應就是,差遣服侍他的兩個僕人與一位虔誠兵,去約帕尋找彼得,要聽他傳講福音的信息。從哥尼流對天使話語的遵從,可以看見他是個對神敬虔而順服的人。神悅納有這樣的態度的慕道者,並主動差使者引導他歸信。約帕在該撒利亞南方約三十一英哩,按正常步行的速度一日可到。正在僕人行進的同時,神也在預備彼得來完成祂的工作。

      從神同時引導哥尼流與彼得就可以知道,神是這整個事件的主導者。祂使用特殊的方式,將兩個原本不相往來的人聯繫在一起。並且化解了原本攔阻在人心中的隔閡。外邦人在猶太人眼中是不潔淨的,猶太人極力避免接觸外邦人,以免沾染不潔。當神要彼得完成祂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使命時,先以異象化解彼得心中的攔阻。這事情發生在哥尼流差來的人靠近約帕的時候。當時彼得上到屋頂禱告,肚子餓了、想吃東西,食物還正在準備,彼得進入了一個魂遊象外的狀態,看見了天開了,有一塊大布,四角被繫著,從天上降下來,裡面有各種不潔淨的昆蟲、飛鳥、走獸。並且有聲音從天上發出,命令:「彼得,起來,宰了吃!」

彼得連忙回答拒絕:「主啊,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彼得是個嚴守潔淨禮儀的猶太人,絕對不沾染律法規定不潔淨的食物。異象中的這些不潔淨的動物,是一個猶太人絕不可吃的。彼得此時心裡一定會疑惑:「神怎麼會要他吃?」神從天上回答他:「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這情景一連發生三次,讓彼得產生深刻的印象。心中思考這異象是什麼意思?難道神要他違反潔淨的禮儀?其實不是這意思,而是背後含有更深的用意。答案很明顯與即刻發生的事是有關聯的。神顯異象是要彼得突破原本固陋的觀念,向原本不來往的外邦人傳福音。不可因外邦人在禮儀上不潔淨,而拒之於千里之外。

      當彼得還在猜疑之間,哥尼流所派來的人到了。聖靈告訴彼得:「起來,下去,和他們同往,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這是以兩個命令動詞、加上兩個分詞描述彼得當如何去做,站起來後下到樓下,不要疑惑地與他們一同去。並給出理由:這些人是「我」差他們來的。這裡的「我」就是指說出命令的聖靈。可見聖靈會差遣人去完成神的工作,先差遣哥尼流的僕人去找彼得。又命令彼得與他們同往哥尼流家。與哥尼流說話的天使是神的使者,也是聖靈差派的使者。聖靈的工作與神是一致的。神奇妙的作為,突破了彼得原本對外邦人的偏見。彼得是個順服神的人,他在禱告中看見了異象,又看見神對其他人帶領的印證,知道這是神的作為,他願意排除了自己固陋的偏見,順從神在這事上的引導,去向哥尼流傳道。

神將猶太與外邦人帶在一起

23彼得就請他們進去,住了一宿。次日,起身和他們同去,還有約帕的幾個弟兄同著他去;24又次日,他們進入該撒利亞,哥尼流已經請了他的親屬密友等候他們。25彼得一進去,哥尼流就迎接他,俯伏在他腳前拜他。26彼得卻拉他,說:「你起來,我也是人。」27彼得和他說著話進去,見有好些人在那裡聚集,28就對他們說:「你們知道,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但 神已經指示我,無論甚麼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29所以我被請的時候,就不推辭而來。現在請問:你們叫我來有甚麼意思呢?」30哥尼流說:「前四天,這個時候,我在家中守著申初的禱告,忽然有一個人穿著光明的衣裳,站在我面前,31說:『哥尼流,你的禱告已蒙垂聽,你的賙濟達到 神面前已蒙記念了。32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他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33所以我立時打發人去請你。你來了很好;現今我們都在 神面前,要聽主所吩咐你的一切話。」(徒1023-33

     當彼得聽到了僕人說出的話,與他從神領受的信息是相合的,心裡得到了印證,這是神要他去作的工作。彼得順從神的引領,跟著僕人去哥尼流家。他不止自己去,還帶著六位弟兄與他同去。這些人在第45節被稱為「奉割禮的」,也就是猶太信徒中,非常強調信主之人必需受割禮的這批人。他們不能接受外邦人不歸化為猶太人也能得到救恩。彼得帶他們去,是為了讓他們看見神在這事上所作的工,將來能夠成為神作為的見證。

     當哥尼流向祂下拜時,彼得清楚知道除了神以外,任何人不能接受敬拜。他立即拒絕,並把哥尼流拉起來,說:「你起來,我也是人。」可見敬拜唯獨只能歸給神,是新舊約猶太人根深蒂固的觀念,也是我們今天所持守的。

     彼得先解釋他之所以來到哥尼流家的理由。他先聲明這行動本是不符合律法規定的,他說:「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但是他為何這麼做,乃是因為神特別的引導:「但神已經指示我,無論甚麼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彼得經過思考與印證後,明白了神向他顯的異象,就是要他突破原本潔淨禮儀不准猶太人接觸外邦人的想法。因為是神的介入,他改變了原本的觀念,不推辭而來。

     哥尼流也說明他為何邀請彼得,乃是因為在禱告中見到天使向他顯現,命令他派人去約帕找彼得,請彼得過來,要聽彼得傳講信息。這兩件事情緊密無間的配合在一起,兩人都是在禱告中得到的指示,哥尼流是在申初的禱告遇見天使向他指示。彼得是在房頂禱告,在魂遊象外時見到異象,蒙聖靈向他指示。兩人得到的指示,竟然是完全一樣。就是讓彼得去哥尼流家向他們傳講信息。這是神奇妙的作為。如果不是神介入,人難以突破固陋的成見,更無法完成神救恩計劃裡的工作。

彼得向哥尼流傳福音

34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 神是不偏待人。35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36 神藉著耶穌基督(他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37這話在約翰宣傳洗禮以後,從加利利起,傳遍了猶太。38 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 神與他同在。39他在猶太人之地,並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們作見證。他們竟把他掛在木頭上殺了。40第三日, 神叫他復活,顯現出來;41不是顯現給眾人看,乃是顯現給 神預先所揀選為他作見證的人看,就是我們這些在他從死裡復活以後和他同吃同喝的人。42他吩咐我們傳道給眾人,證明他是 神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43眾先知也為他作見證說:『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徒1034-43

     彼得向哥尼流傳講的福音信息,與五旬節傳講的內容。基本上的內容是一樣的,但是偏重點不同。因為這是一篇向外邦人傳講的福音信息,省略了許多猶太人才能懂的,舊約先知的應許,與舊約經文的引用。信息的中心仍然是:耶穌基督受死復活,成就了救恩,凡信靠的人都能得到拯救。內容可以分成幾個重點:

1.神不偏待人:「神是不偏待人。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神是不偏待人的主,祂是萬民的創造主,也是萬民的救主。也就是信福音蒙拯救的機會是向各國、各民、各族開放的。凡是「敬畏主而行義」的人,都是為主所悅納。這裡說的敬畏主與行義不是兩個條件,本句使用同一個冠詞,表示這群人是既敬畏主又行義之人,表示這群人是願意追求認識主,只是還沒有機會認識福音的人。萬族中如果有這種人,他們在神面前是蒙悅納的,也就是可被神接納的。主耶穌應許「凡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神不會拒絕那些敬畏神、尋求神的面的人。這句話吻合了主耶穌的大使命,福音是面向萬民,信靠福音的機會是給萬民的,因為神不因種族、文化、背景而偏待任何人。

2.福音是藉著耶穌基督傳開的:「神藉著耶穌基督(他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這福音的信息是神差派以色列子孫,透過基督而傳揚開的。此信息被稱為和平的福音。表示破除了原本攔阻在種族之間的隔閡。基督如何能破除人類之間的不合?因為他是萬民的主宰,不偏待任何種族。祂成就了救恩、並賜下聖靈的能力,能夠赦免一切信靠祂的人的罪孽。從此外邦人也能進入神子民的行列。這就是為什麼彼得可以向外邦人傳福音的理由。

3.基督是神所膏立的救主:「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 神與他同在。」耶穌是受神所膏立的彌賽亞。神以聖靈膏祂,聖靈降在他身上,讓祂滿有聖靈的大能與恩膏,能醫治疾病、行神蹟奇事、傳揚福音的真道、行善事拯救人、深入人封閉的心靈,改變人剛硬悖逆的心。這正是彌賽亞拯救的工作,如今臨到了外邦人。

4.耶穌被釘十字架:「他在猶太人之地,並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們作見證。他們竟把他掛在木頭上殺了。」基督在地上所行的事,證明了祂是神所差來的基督,門徒都是這事的見證。然而,猶太人卻將祂釘在十字架上殺了。這是人的愚蠢與罪惡造成的,然而神卻用這事,成就祂對世人拯救的工作。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代贖,擔待了所有信靠祂的人的罪,他們的罪得以赦免,與神和好。這就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所成就的救贖之功。

5. 神使耶穌復活:「第三日, 神叫他復活,顯現出來。」基督從死裡復活,顯明祂是神的兒子,祂不能被死所拘禁。神以大能讓祂從死裡復活,升上高天與神同坐在寶座上。基督的復活顯明基督獻上的贖罪祭已經得到神的悅納,基督代贖之功已經完成,我們的罪再也不會被記念。基督的受死復活是我們得拯救的基礎。

6.耶穌將審判活人死人:「他是 神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耶穌是基督,也是在末日審判世人罪孽的審判官。我們在地上所做的一切事,有一日都要在基督面前交賬。不管我們是誰,有一天都要來到祂面前,為自己所作的向祂負責。我們最終都要面對基督,無法逃避祂的面,今日我們與祂的關係決定我們在祂面前是得以存活、或落入滅亡的命運。對此我們豈能輕忽?

7.信靠祂者罪得赦免:「眾先知也為他作見證說:『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

最後是向聽聞福音的人發出呼召,彼得以舊約先知的話,告訴願意信靠基督的人寶貴的應許,凡信靠祂的必不至羞愧。凡信靠基督的人罪得赦免,這是福音帶著釋放能力的信息。人因犯罪落在審判的命運中,然而福音帶給人拯救的希望,凡是因著信,靠著耶穌基督贖罪的代價,就能脫離定罪的刑罰,而得到永遠的生命。這就是約翰福音316節說的信息:「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是福音的中心信息。

聖靈降臨顯示神悅納外邦人

44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45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46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 神為大。47於是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48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徒1044-48

      當彼得講到這裡,還沒有向他們發出任何呼召,聖靈已經在他們身上動工了。福音本身就帶著能力,聖靈藉著福音的信息在人心中動工,光照人心中的黑暗,讓人看到了神的聖潔與公義,並看到自己的罪孽,願意為自己的罪悔改。就在此刻,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路加並沒有描述他們聽聞福音後,心中的轉變過程,卻描述了他們領受聖靈外在的表徵。也就是說出方言,稱讚神為大。這是聖靈降在他們身上的記號。這過程彼得後來描述為,與五旬節使徒們受聖靈出現的情形是一樣的。五旬節時使徒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旁邊的猶太僑民都聽到了使徒們用僑居地的鄉談,講說神的大作為。這些話是當時的人可以理解的外國話,不需要翻譯。哥尼流一家說的應該也是能夠理解的外邦話,才會有人能懂得。話語的意思是稱讚神為大。五旬節發生的神奇事蹟在哥尼流家人身上也發生了。這是個神賜下給哥尼流一家恩賜的記號。

      對於在旁邊觀察的、與彼得一同前來的奉割禮的信徒,此為神接納外邦人的明顯證據。這件事讓他們心中驚訝萬分,因為聖靈降在外邦信徒身上、與當初降在猶太信徒身上一樣。雖然根據傳統,他們不容易接受外邦人也能得救的想法。然而,親眼目睹的證據確鑿,他們也無法否認。從彼得後來的言論,也可以看出他把聖靈降臨的外在記號,當作是人受聖靈的證據。這記號可證明,外邦信徒也與當初使徒一樣,已經受聖靈了。這是突破當時傳統的重要事件。彼得為此事作出判斷:「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施洗是信靠基督,蒙基督拯救的公開見證。必然要有內心悔改歸正的轉變,外在的見證才有意義。根據使徒行傳238節彼得的話,凡是悔改歸正的人必然會領受所應許的聖靈。所以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就是他們已經悔改歸正的明證。而且是聖靈主動降在他們身上,令在場的人都感到意外。既然聖靈都接納了外邦人,有誰的權柄大過聖靈,能阻止他們受洗。彼得的話表示神已經接受了這群外邦信徒的歸信,賜給他們聖靈內住在他們裡面為恩賜。從彼得後來對此事的回顧:「神既然給他們恩賜,向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樣。我是誰,能攔阻神呢?」(徒1117)眾人聽聞彼得的解釋,就都一同默然接受:「這樣看來,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的生命了。」(徒1118

      聖靈降臨在此次事件中是個證據,證明神也悅納外邦信徒。他們因著信靠基督得以進入神子民的群體中,同得救贖、成為一體。這在彼得向哥尼流傳福音之前,是猶太人難以接受的觀念。聖靈在此事上主導整個過程,突破了人原本固陋的想法。祂差派天使向哥尼流說話、又向彼得顯出異象,並命令彼得去哥尼流家傳道。最後又降在哥尼流一家人身上,向旁邊懷疑的人顯出神已經接納外邦信徒為神國子民的證據。以此說服更多固守猶太傳統,不允許歸信基督的外邦人成為神子民的勢力。主耶穌所吩咐的大使命,最後的一步就是福音將要傳向地極,讓普世外邦人都能歸信基督。哥尼流能夠蒙教會接納是教會歷史上關鍵性的大事。如果這關通不過,普世萬民會被猶太傳統的規條排擠在福音門外。神是歷史的主宰,祂管制着歷史的演進。祂在人心中動工,感動哥尼流的心,讓他願意尋求聽福音。祂也在彼得心中動工,讓他放下過去固陋的成見,跨越種族的界限。讓福音從猶太人圈子,跨越進入外邦人的範圍,進而擴大到普世萬民。

      從這段經文我們可以學到許多寶貴功課:

1.神會介入人類歷史:每一次宣教史上跨越傳統的突破,都是神主動介入的結果。我們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人的心是在神的手中。祂要完成預定的計劃,祂也會使用順服的僕人,改變他們的心,化解心中的疑慮,突破環境的攔阻,讓神的計劃最終能實現。人所要看的不是自己的能力有多強、環境的困難有多大。而是要憑著信心,仰望神的手介入。只要這是神計劃要完成的事,祂必會興起一切的力量,排除重重攔阻,讓神手中的工作繼續進行。這是我們蒙神呼召的僕人必須有的信念。

2.為了大使命,人願意突破傳統觀念:反觀今日的教會,外邦人早已進入教會兩千年,這故事似乎僅僅是歷史的鑑戒罷了,對今日的教會還有意義嗎?實際上,攔阻宣教的人為隔離,就算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然存在人們的心中。人與人之間依照種族、背景、文化、貧富劃分界限。一旦要突破界限向與自己不同的人傳福音,接納他們進入教會,就會遇上種種人為的阻礙。英國第一位向印度人宣教的威廉·克里,在教會推動向印度宣教的異象時,就曾經被教會的長輩勸阻:「年輕人,坐下!當神要叫外邦人悔改時,祂知道怎樣去作,用不著你我操心。」這話語背後還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態。我們今日個人主義高漲的世界,更容易有這種「管好自己就好、他人干我何事」的心態。當聖靈在我們心中動工,突破我們傳統觀念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像彼得一樣,聽到聖靈向我們催逼的聲音?

3.聖靈的恩賜是人內在轉變的記號:本段經文與第二章五旬節事件相對,被稱為是外邦人的五旬節。因為聖靈顯出明顯的記號,降臨在信靠祂的人身上,證明了他們以蒙神接納為神國子民。這些記號在宣教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五旬節聖靈降臨證實耶穌所應許的能力臨到教會,一群平凡的基督門徒,被推上宣教的舞台,繼續基督所吩咐的大使命,向列邦傳揚福音。聖靈降臨在哥尼流一家人身上,證實了聖靈已經接納外邦人進入教會。凡是信靠福音的人都為神接納為神國子民,不分猶太或外邦人。本段經文的重要性是在突破狹隘觀念,將宣教對象擴大到外邦人這上面,不是教導第二次恩典。有的教派引用這段經文支持,信主受聖靈只是蒙重生的第一次恩典,還需要追求第二次恩典,就是聖靈的洗,並以方言為聖靈的洗的證據。這裡理論偏離了整個使徒行傳信息的脈絡,沒有對準本段的重點。在彼得的觀念中顯然是把聖靈降臨在哥尼流一家身上的事件,在1047節描述為受聖靈,在1116節描述為聖靈的洗,也在1117節描述為聖靈的恩賜。這聖靈的恩賜是何義?在1118節路加講的很清楚:「神也賜恩,讓外邦人悔改、得生命了。」這裏不是講神賜下服事教會的特殊能力,而是神賜下讓人心回轉歸正的恩典。而且把哥尼流說方言當成重生第二次的恩典,強調人人當追求,是脫離信息重點的教導。此處描述哥尼流正在聽聞福音之時,就已經領受聖靈,是與重生同時發生,講的是悔改歸正的經歷,不是重生後另外一次的特殊屬靈經歷。我們當照著經文敘述的脈絡、以及其重點來解釋、應用個別段落,不是忽略前後文脈,把一套原本無關的神學加進去。

4.福音具有轉變人心的大能:從哥尼流事件我們可以看到,哥尼流正在聽到的時候,聖靈就降在他們身上。聖靈在他們身上的工作,正反映出他們內心的回轉與信靠。神的道本身具有轉化人心能力,聖靈的大能與福音是連在一起,在人的心中動工,讓人悔改歸向神。我們不見得要發展出一套固定歸信的模式,例如:先悔改、信靠、再領受聖靈。從哥尼流事件我們看到這三者幾乎是同時發生。使徒行傳從來沒有讓我們整理出一套信徒歸信的通例。我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模式。五旬節是早以歸信的使徒,在聖靈降臨時,領受聖靈,並有聖靈充滿的特殊經歷。後來歸信的三千人,則是聽聞信息後悔改歸正,接著受洗、領受聖靈,並沒有聖靈充滿的特殊經歷。再接下來美門事件後歸信的幾千人也是一樣。聖靈有祂自己行事的方式,不一定要把祂套在某個模式中,也不是要求全教會照著使徒行傳中的某種模式去追求。這樣作就是偏離了焦點。

結論

當使徒們領受耶穌吩咐的大使命,福音已經進入猶太全地,也進入撒馬利亞,正蓄勢待發準備向地極邁進。宣教過程中有個重要的觀念需要突破,就是教會原本都是由猶太人組成,從未有外邦人整體進入教會,被接納成為神國子民。這一步在猶太信徒當中也是很難被接受的觀念。我們在本章中看見了聖靈親自引導使徒彼得,化解了他心中的疑惑,排除了傳統的障礙。並引領哥尼流來尋找彼得,促成了彼得來到哥尼流家中傳福音的事件。更奇妙的是,當彼得正在傳福音的時候,聖靈降在哥尼流一家身上,證實了他們已經被聖靈接納。這證據成為彼得將來說服教會,神已經接納外邦人進入祂的國中最有力的支持。人類的歷史在神的手中,祂的計劃必定會完成,因為他會親自介入人類歷史,突破觀念、化解困難、改變人心。我們應當存著敬畏的心,在神面前尋求祂的心意,順服祂在我們身上的引領。祂的手在今日仍然動工,祂必定施恩引導他的教會,完成祂所吩咐的使命。

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盡心、盡性、盡力愛神

Tefillah Tuesday: Movement of Shema | Ansche Chesed
申命記六章4-5節是以色列人最中心的禱告:「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申6:4-5)稱為Shema 。這句話也在十誡中的第一誡顯出來:「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在討論舊約在新約時代的適用性時,出現很多爭議。其中之一就是:律法還有效嗎?從這段經文被主耶穌教導最大的誡命時引用,就知道至少這段是有效的。律法在兩約的連續性,不在於把律法當作外在規條去守。而在律法的內化,也就是將律法刻在心版上。這也是主耶穌對律法的態度,一點一畫也不廢去,都要成全。這是正面肯定的態度。所指的律法就是其中永恆不變的聖潔公義原則。成全的意思不單指,主耶穌在十字架成就救恩,律法不能再定我們的罪而已,而是律法真的被刻在人心版上,人的心願意心悅誠服地行出來。

新約時代如何看待律法?教會界有許多從保羅書信中對律法的負面態度,如:「不在律法以下。」認為律法與舊約一起過時了。然而申命記中的教訓對新約信徒是否還有效?在什麼意義上有效?關係到我們今天如何傳講申命記。是把它當成歷史事件學鑑戒,還是從其中找到對今日仍然需要遵行的命令?

首先,對於律法態度是正面還是反面?當以主耶穌、以及使徒的教導為準。主耶穌很清楚教導我們遵從誡命,而且祂自己來就是成全律法的,態度是正面的,雅各「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各4:11)、約翰「人若說我認識他,卻不遵守他的誡命,便是說謊話的。真理也不在他心裡了。」(約一2:4)也是如此。保羅就有點爭議,基本上他是肯定律法是聖潔的、是需要被堅固的,但是他不要我們被律法轄制。從這點看,可見律法能轄制人,是指律法外在約束的儀文而言。意思是:「照著做就得神喜悅,不照著做就被定罪。」按照這個角度說,我們不在律法之下,這是可接受的。

律法中是否有永恆不變的宗旨?關係到我們是否從正面來看待律法。如果沒有永恆不變的原則,我們今天就當拒絕再去教導它,不當去遵行它。而是拿另一套新約的教訓來取代它,有人提出「基督的律法」取代「舊約的律法」,以為神在出埃及記、申命記中頒布的律法,本來就是要暫時看管人,讓人守不住,知道自己有罪,促使他們來尋求救恩。這本身沒錯,但如果律法的目的僅止於此,對律法的態度就太過於負面。

另一種看法是認為律法本身也包含著神聖潔公義要求的啟示,讓人明白神的屬性,讓人追求效法神的標準。這是關乎神頒布律法的目的。我們知道律法本身不是實現神拯救計劃至終的方法,需要被基督成全。既然基督是成全律法,就是把神起初頒布律法的目的給實現了。既然如此,神起初頒布律法必有其目的。這目的是不會被取代而廢棄的。而是當在基督裡被實現的。從基督在馬太福音5:17-19節的教訓。還有基督受試探時回答魔鬼的三句話,全是出於申命記:

「你要敬畏耶和華你的神,事奉他,指著他的名起誓。」(6:13);「你們不可試探耶和華你們的神。」(6:16);「使你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8:3)。可以看出耶穌成全律法的態度是,實現宗旨的意思,而非取代。

所以可以得到一個小結:基督徒不在律法下,是指不受律法外在製度、儀文的約束。然而,神定下律法的宗旨是舊約、新約一貫的,是我們當教導、當勉勵去遵行的。遵行的作法就是按照主耶穌所教導我們的方式去做。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從逼迫到降服的掃羅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既然有這成語,就表示要改變人的本性相當困難。你真相信人本性能夠被改變嗎?即使能的話,我們也不知道到底能被改變到什麼程度?歷史上有一個人原本是堅決反對耶穌所傳的福音,甚至敵視到一個地步專門捉拿信這道的人,關在監獄裡。卻在一次事件之後,完全改變了他人生的方向。從堅硬地抗拒抵擋,變成完全順服接受。這事是怎麼發生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使徒行傳第九章。

保羅遇見主的經歷

掃羅仍然向主的門徒口吐威嚇凶殺的話,去見大祭司,2求文書給大馬士革的各會堂,若是找著信奉這道的人,無論男女,都准他捆綁帶到耶路撒冷。3掃羅行路,將到大馬士革,忽然從天上發光,四面照著他;4他就仆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逼迫我?」5他說:「主啊!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6起來!進城去,你所當做的事,必有人告訴你。」7同行的人站在那裡,說不出話來,聽見聲音,卻看不見人。8掃羅從地上起來,睜開眼睛,竟不能看見甚麼。有人拉他的手,領他進了大馬士革;9三日不能看見,也不吃也不喝。

     本段經文描述使徒行傳中的一件重大事件。原本敵視教會、迫害教會的法利賽人掃羅,竟然在他去抓門徒的路上遇見了耶穌,並且經歷生命中重大的轉變。他的轉變不只影響了教會未來宣教的方向,並且被主耶穌揀選為向外邦人傳道的使徒,為教會留下了十三卷書信,成為後來我們所讀的新約聖經的一部分。直到今日,保羅書信仍然成為基督信仰、教義規範的重要經文來源。可以說新約中關乎救恩論、教會論的重要依據,有一半來自於使徒保羅領受的啟示。這個人歸主這事件對於教會歷史的衝擊,可說相當大。他是怎麼經歷這個改變的?

     掃羅原來是一個對猶太傳統熱心、堅守律法的法利賽人。然而他對於耶穌基督所傳的福音甚為鄙視,以消滅基督信仰為他全心投入的工作。他曾經在司提反被石頭打死的時刻,為殺害司提反的兇手看守衣服,心中為司提反被殺而高興。司提反殉道後基督徒流散四方,掃羅仍不放過他們,繼續迫害基督徒,極端到一個地步,甚至向祭司長申請逮捕狀,到處抓拿基督徒。只要看見信從這道的人,不管男女,都抓拿起來,關進耶路撒冷的監獄。這樣一個兇惡的福音抵擋者,怎麼可能被改變呢?在主的手中沒有難成的事。

     在大馬士革路上,當掃羅接近大馬士革的城市,一件翻轉歷史的事件發生了,耶穌基督向掃羅顯現。突然有大光從天上照下來,這光是如此強大,環繞掃羅周圍照著他。在這大光的照耀下,掃羅仆倒在地。這時,他聽見了向他說話的聲音:「掃羅、掃羅,為什麼逼迫我?」這聲音是主耶穌直接對掃羅的問話,質問他為何逼迫耶穌。這句話的逼迫是現在式,也就是質問掃羅為何一直苦苦逼迫祂。保羅過去這段時間,一直是逼迫教會的。然而在耶穌的心中,逼迫教會就是逼迫祂。教會就是耶穌的身體,施在教會一切的迫害,都是直接施在耶穌的身上。

     掃羅心中驚訝地回覆:「主啊!你是誰?」顯然他不知道這照在他身上的大光是從何而來,並且他心中充滿驚訝,稱呼向他說話的人:「主啊!」這是當時對人的尊稱,掃羅當時可能還未明白那人就是耶穌,也沒有新約書信中稱耶穌為主的這種意思。耶穌表明自己的身份:「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當保羅聽到這話,心中必然驚訝不已。耶穌不正是他一心以為是褻瀆神的人,不是已經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嗎?難道祂真的如預言所說還活著?他一直熱心逼迫耶穌的門徒,難道這麼作都是錯的?

     接著耶穌接著命令他去做下面的事:「起來!進城去,你所當做的事,必有人告訴你。」這裡的「當」作的事,就是神所指示掃羅必須去完成的事。城裡會有一個人來告訴他。周圍跟著掃羅的人驚訝站立,說不出話來,聽到聲音,卻看不見人。使徒行傳2226章,掃羅回憶這段經過,也描述其餘與他同行的人也聽見聲音,卻不明白什麽意思,兩邊描述是相合的。主質問掃羅的信息,只有他自己明白。

     掃羅此時從地上站起來,眼睛雖然打開,可是完全看不見。跟著他的人將他帶進大馬士革城裡。他三天不吃不喝。心中必然是起伏不定,充滿了驚訝、與畏懼。他在眼盲之中,心裡必然在回想過去他自己所做的事。過去他以為基督是猶太教的叛徒,如今卻知道祂並沒有死,如祂所說的復活了。難道耶穌真的是猶太人所盼望的彌賽亞?過去他恨惡傳基督復活福音的人,極力逼迫他們,以為是在服事神。如今才知道他所作的是與神為敵。他對耶穌的觀念被完全轉變過來,從輕視、逼迫,轉變成相信、降服。唯一可能解釋這重大轉變的理由就是,他親自遇見了耶穌。就如他書信中所記載的:「我不是見過我們的主耶穌麼?」(林前91b)「末了也顯給我看。」(林前158a)親眼見主、蒙主宣召為使徒,才能解釋一個如凶神惡煞般敵對福音的人,能夠一百八十度轉變成為至死為福音熱心的使徒。

     這段經歷對使徒保羅如此重要,他曾經兩次在官長面前分訴的時候提到它。他的名字也因此被改變了,掃羅(Saul)原意是「欲求」的意思,表示他對世界,地位,權力,學問等有無限的渴望。確實,他在信主前所追求的就是這些。但信主後,他改名為保羅(Paul),也就是「微小」的意思。一個心思被名利、地位、財富所佔據的人,願意為主卑微。這就是基督改變人生命的能力。

     我們一生之中曾否經歷這種生命的改變?或許不會如保羅這般戲劇性,沒有看見主的面、聽見主直接向我們說話。沒有頃刻之間從悖逆到順服的突然轉變經歷。但是可以確定的,我們都曾經與主相遇,這相遇不是親自面對面,而是是屬靈上的相交。我們原本不認識祂,如今卻願意信靠祂。原本與祂遠離,如今卻願意親近。這就是我們與主相遇的經歷。這種願意順服在主面前,領受主所賜生命的這種關係,讓我們的生命被主改變。我們當知道,這個內在生命的變化,就是主在我們身上所作的工。如果沒有這種與主之間建立的個人關係,我們只不過是表面的,或理智上的信徒而已。信心經不起考驗,容易動搖。與主相遇、與主相交是每一個基督徒都必需經過的歷程。保羅的生命因此被完全改變,我們也應當是如此。

門徒接納信主後的掃羅

10當下,在大馬士革有一個門徒,名叫亞拿尼亞。主在異象中對他說:「亞拿尼亞。」他說:「主,我在這裡。」11主對他說:「起來!往直街去,在猶大的家裡,訪問一個大數人,名叫掃羅。他正禱告,12又看見了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進來按手在他身上,叫他能看見。」13亞拿尼亞回答說:「主啊,我聽見許多人說:這人怎樣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你的聖徒,14並且他在這裡有從祭司長得來的權柄捆綁一切求告你名的人。」15主對亞拿尼亞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16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17亞拿尼亞就去了,進入那家,把手按在掃羅身上,說:「兄弟掃羅,在你來的路上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打發我來,叫你能看見,又被聖靈充滿。」18掃羅的眼睛上,好像有鱗立刻掉下來,他就能看見。於是起來受了洗;19吃過飯就健壯了。」(徒910-19

      當掃羅在大馬士革路上遇見主之後,一個新信主的人怎們進入主的家中,怎麼能得到其他門徒的接納?主在此時也感動大馬士革的門徒亞拿尼亞去接納他。主藉著異象向亞拿尼亞說話,呼叫他的名字。他隨即回應:「主,我在這裡。」這裡對主的稱呼,那就不是客套地稱「先生」而已,而是帶著對基督身份的認信,而稱祂為主。「我在這裡」是僕人聽候主差遣的回覆。這句話也正如以賽亞對神呼召的回應相似:「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68

      主先命令他:「起來!往直街去,在猶大的家裡,訪問一個大數人,名叫掃羅。」這裡有四個命令語態的動詞:起來、去、訪問、看哪。最後一個「看哪」並沒有翻出來。主再向亞拿尼亞描述一個異象,就是要他看的內容:「他正禱告,又看見了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進來按手在他身上,叫他能看見。」這個異象中描述了禱告中的掃羅,看見了另一個人就是亞拿尼亞,過來按手在他身上,讓他能看見。這正是耶穌對亞拿尼亞的吩咐,去為保羅按手禱告。

      亞拿尼亞心中作難,回答耶穌:「主啊,我聽見許多人說:這人怎樣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你的聖徒,並且他在這裡有從祭司長得來的權柄捆綁一切求告你名的人。」這個掃羅是個惡名昭彰的人,到處苦待基督徒,而且他來這裡是來抓拿基督徒的。基督徒躲他都還來不及了,怎麼可能為他禱告,使他眼睛得復原。避開危險兇惡的環境,保護自己的安全,是人之常情。亞拿尼亞也知道,此行為是極端危險,甚至會惹來殺身之禍。他不知道主已經在掃羅身上動工,掃羅已經改變了。萬事在主耶穌的手中,必有美好的旨意。人會看環境不順利而懼怕,主耶穌卻要差遣門徒克服心中的恐懼,完成祂的工作。為迫害教會的兇手禱告,正是主讓祂門徒去做的事。因為主有更高的旨意,是超過我們微小的心思所能領會的。

      主耶穌鼓勵亞拿尼亞說:「你只管去!」我們在艱難面前會恐懼是自然的反應,主要我們勝過恐懼,聽從祂的差遣,來完成主更高的工作。這更高的工作就是接納悔改歸信的掃羅。掃羅遇見大光、眼睛失明、心中正在天人交戰。他知道自己過去對耶穌的認識是錯的,然而什麽才是對的?他的信仰應當如何被修正,對將來當何去何從,心中充滿了茫然。亞拿尼亞的出現正印證了基督對掃羅的命令:「你所當做的事,必有人告訴你。」耶穌在掃羅心中動工,又在異象中引領了亞拿尼亞來幫助掃羅。我們看見了掃羅降服、歸信、受洗、得門徒接納,完全是耶穌在背後一手促成的事。祂讓驕傲兇惡的人謙卑下來,祂讓憂愁恐懼的人勇往直前,祂讓不配得恩典的人參與在祂拯救的工作中。掃羅是如此、亞拿尼亞是如此,我們也都一樣。

      掃羅在基督計劃中的使命是什麽呢?耶穌說:「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一個口吐兇惡話語、逼迫教會的人,卻被主揀選成為向外邦人傳揚福音的使徒。我們聽到這話,心中可能會有點疑惑,怎麼會揀選這個人?再怎麼樣也不該選他,因為他是個最糟糕、最悖逆、又最兇惡的人。可是人的心掌管在主的手中,當主的靈進入人心中,改變了他。連最兇惡、最不配的人,也會被主完全改變成為主所用,完成主工作的僕人。掃羅就是如此,他要承受主耶穌對他特別的託付,向外邦人、並以色列人傳揚福音。這在主耶穌大使命中更進一步的計劃,就是從猶太全地、撒瑪利亞,再進到地極。也就是將福音工作跨出猶太人集中的領域,進入外邦人的世界中。福音廣大的禾場,如果缺少這一步。將永遠圍繞在猶太人四周,可能至今還跨不出猶太人集中的中東地區。掃羅,也就是後來改名為保羅的使徒,正是這位將福音跨出猶太人的範圍,更進一步傳到地極的關鍵人物。

      主耶穌預言:「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這不是一般怕苦的人願意承受的艱難,也不是一般意志不夠堅定的人能夠忍受得住的。保羅受的苦難,是超過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他曾自述:「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裡。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林後1123-28)這種遭遇,一般人單單聽到都膽戰心驚。然而主揀選保羅不是沒有理由的,他曾經對猶太教熱心到逼迫基督徒的地步,只是不明白耶穌就是基督的真理。當心中的信念被導正,他對信仰火熱的態度,正成就了把福音傳到更廣大範圍的這工作。這種艱難的使命若沒有火熱的心,與堅定的信念,不可能成就。我們也當自問,我的個性是個什麽樣的人?主會如何改變我,讓我足以能完成祂托付我的使命?

      亞拿尼亞順服主耶穌的吩咐,照著做在掃羅的身上。他稱呼掃羅為「兄弟掃羅」表示接納他為主內肢體,又告訴掃羅,是主差遣他來作這件事的。亞拿尼亞按手在掃羅身上,讓他的眼睛得看見,表示主有醫治疾病的大能,並且屬靈上象徵離開黑暗,進入光明國度。藉著亞拿尼亞按手,掃羅被聖靈充滿,又為掃羅施洗,接納他進入基督的名下。從此掃羅成為教會的一分子,為基督肢體的一部分。一個敵視基督、迫害教會的法利賽人,經歷基督的轉變,如今成為了被主揀選,為祂傳福音的使徒。這真是難以令人相信的事實。主的工作超乎人的想像,一個最惡劣的敵人在主的手中,竟然會被改變成最勇敢的僕人。而其中按手禱告、接納、施洗的工作,卻是使用原本膽祛,卻願意順服的門徒來作。主若是要我們克服心理的障礙,接納與我們不同的人,甚至接納我們原本仇恨的人。我們是否願意順服主的差遣,去完成這工作呢?

 

掃羅信主後勇敢見證主名

「掃羅和大馬士革的門徒同住了些日子,20就在各會堂裡宣傳耶穌,說他是 神的兒子。21凡聽見的人都驚奇,說:「在耶路撒冷殘害求告這名的,不是這人嗎?並且他到這裡來,特要捆綁他們,帶到祭司長那裡。」22但掃羅越發有能力,駁倒住大馬士革的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徒919-22

      信主後的掃羅,留在大馬士革一段時間,與門徒同住。這是主內肢體相交,彼此了解,互相團契的機會。當地教會接納了這位原本逼迫他們的人。藉著有個副詞「隨即」在句首,表示掃羅對福音的熱誠,剛信主就迫不及待地投入了福音的工作,在會堂裡傳揚基督的名。會堂是猶太人每週聚會的所在,保羅福音的工作是先從猶太人開始正符合耶穌傳揚福音的作法,先從以色列民開始,再進到外邦人中間。掃羅傳福音的內容是猶太人所盼望來臨,卻又不清楚的,也就是:「說他是 神的兒子。」這個稱呼是指向猶太人盼望的彌賽亞,也就是基督。基督與神的兒子這兩個稱號是常連一起的。馬太福音中彼得對耶穌的認信:「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太1616)約翰福音馬大回答耶穌聲稱「我是生命、我是復活」的話:「主阿,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 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約1126)我們看到了猶太人的觀念中,彌賽亞就是神的兒子。他們一直在盼望彌賽亞降臨,帶來神對以色列民的拯救。掃羅信主後明白,這救主如今已經來臨了,就是在十字架上被殺的耶穌。這也正是彼得五旬節出來傳揚福音的內容。

      掃羅的見證更是讓大馬士革的猶太人驚訝,這位不是來迫害基督徒的法利賽人嗎?怎麼如今卻成了傳揚他原本迫害的耶穌之道的人。保羅猶太人的背景深入了解那些抵擋福音猶太人的心態,因此能一針見血地針對問題提出解答。神賜給他很強的傳道恩賜,駁倒那些抵擋他的猶太人。我們看到了神揀選的使徒,確實是個最適當的人選,原本思辯的能力被主使用,以轉而成為傳揚福音的能力。他的工作不止於大馬士革,神還會更大地使用他,差派他去到外邦人居住的地方,完成神把福音帶到地極的使命。

      原來法利賽人掃羅,成為後來的使徒保羅;一個被主轉變,滿有能力的宣教士;也是後來進行四次旅行佈道,將福音突破猶太人的範圍,進入外邦人的領域的使徒。他的改變是戲劇性的,也是神介入人類歷史的明證。神興起人、呼召人、轉化人心、差遣他為僕人,最終使用他完成神的工作。我們也是神手中的工作,祂會怎麼呼召我們、怎麼轉變我們、又會怎麼使用我們呢?我們當思考的問題是,我們是否預備好自己,等待神呼召的臨到,順服神的呼召,讓神的手來塑造我們,成為對祂忠心的僕人。

結論

掃羅歸信是教會歷史中重要的一個轉捩點,一個鐵桿反基人士,被主轉變成一個為傳福音不要命的使徒。這種事情發生讓人覺得幾乎不可思議。這一切都在神的手中,神揀選了這位原本極端排斥耶穌的敵對陣營骨幹,將他的生命完全翻轉、更換一新。他成了積極傳揚福音,不畏生死的殉教士。保羅的一生就是基督改變人生大能命的見證,我們雖然不見得有如此戲劇性的轉變;然而,我們都曾經過與主相遇的過程。我們在人生的某一刻,主進入了我們生命中,轉化了我們人生的方向。內心從剛硬到軟化,態度從抗拒到降服。這就是基督進入我們裡面所做的工作。掃羅信主後名字被改成保羅,他的故事就是基督改變人心的明證。他一生忠心服事主到底,為福音的大使命,不惜犧牲人生一切享受,他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一粒麥子、落在地裡


前一禮拜我們聽到了宣教士回來述職作的見證。姊妹九年前是個年輕的護士,憑著信心跨出了原本的舒適的環境,順服主的呼召,到菲律賓南部鄉下的回教徒部落傳福音。那是個不容易的決定。當時她心中有三個擔憂,一是可能會被綁架,二是可能一輩子單身,三是可能受到傳染病的侵害。結果姊妹九年後回來,她從來不曾經歷被綁架的危險、四年前結婚了生了兩個小孩、一年頂多兩次感冒,不曾有嚴重的疾病。這是出乎人意外的神對她的保護。她的見證激勵我們,她拋下了過去安逸的生活,去偏遠又危險的地區傳福音,這是出於對主呼召的順服。我們可願意在居住的所在地,盡我們當盡的本分,忠心地成為宣教士的後盾?今天我們要來看主耶穌對祂的僕人的呼召,凡跟從祂的人,都應效法祂,成為一粒願意捨己的麥子,落在地裡。

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

「那時,上來過節禮拜的人中,有幾個希臘人。21他們來見加利利伯賽大的腓力,求他說:「先生,我們願意見耶穌。」22腓力去告訴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訴耶穌。 23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24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25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26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約1220-26

            當主耶穌使拉撒路復活後,此舉驚動了猶太人的宗教領袖,他們不能容忍耶穌對百姓繼續擴大的影響力,彼此商議殺害耶穌。逾越節的前六天,耶穌不懼怕被猶太人抓拿的危險,來到了伯大尼,就是祂使拉撒路復活的地方。又在第二天,也就是俗稱的棕櫚主日,騎驢進耶路撒冷,這些行動都是一步一步接近祂被差來世上的使命的高峰,就是救贖工作的完成。這是條充滿了痛苦、危險的路。然而,耶穌不懼危險,騎著驢駒,以和平之君的身份進了耶路撒冷。馬太福音描述這行動正應驗了舊約的預言:「這事成就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要對錫安的居民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太214-5

            主耶穌的行動也引起了希臘人的注意,這些人是跟著猶太的朝聖者進入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應該是進入猶太教的外邦人。他們從猶太人中聽聞耶穌的消息,醫治人疾病、使拉撒路復活、等神蹟奇事為記號,甚至可能有潔淨聖殿等特別的行動。他們就透過腓力來尋求見耶穌:「先生,我們願意見耶穌。」他們想要知道更多耶穌的教訓。由於這事後來沒有繼續發展,暗示耶穌可能並沒有見他們。然而耶穌對這事的反應值得注意,祂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在過去曾經好幾次,耶穌說過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一次是馬利亞見到婚宴中沒有酒時,要求耶穌幫助的時候。耶穌回覆:「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約24)另一次是耶穌的兄弟用嘲諷的話語激耶穌,要宣揚名聲何必躲在加利利,應該去到眾人雲集的耶穌撒冷。耶穌的回答也是「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約76)此刻,當外邦人來尋求見耶穌的時候,耶穌向門徒說出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這是代表,當耶穌開始傳道以來,一直在猶太人中間宣揚福音,結果卻讓猶太人對祂的敵意越發增強,甚至準備殺祂。當外邦人來求見,顯示耶穌的事蹟已經引起外邦人注意。這是福音預備轉向外邦人的時刻。當耶穌上十字架那一刻,代贖的救恩已經成全,耶穌開始差遣門徒走向萬民去傳揚福音。所以,傳福音的重心從此刻起,由猶太人開始轉向外邦人,耶穌走向十字架的時刻就是這個轉捩點。過去人子得榮耀的時刻尚未來臨,耶穌預言聖靈將在祂得榮耀後降臨:「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約739)並且耶穌說的、作的許多事情,原本大家心存疑惑,但等到祂得榮耀以後自然就明白了。如騎驢進耶路撒冷的預言:「等到耶穌得了榮耀以後才想起這話是指著他寫的。」(約1216)耶穌上十字架的時刻,就是耶穌說的:「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

            為何要把救主耶穌殘酷受死的事描述成得榮耀的時刻?我想不單是指耶穌受死,整個接下來神以大能讓耶穌從死裡復活,將祂高舉到天父寶座右邊。這整個過程都顯出基督的榮耀。當然得榮耀也包括耶穌痛苦受死的這件事。基督代替我們受死是彰顯出父神榮耀的高峰。藉著十字架的刑罰,人類被罪債、罪刑纏繞的命運得到扭轉,救恩的代價已經付上,撒旦魔鬼藉著罪轄制人的權勢被擊敗。救恩從此得以臨到信靠基督的人。這就是神最高榮耀的彰顯,藉著人子耶穌基督的受死復活而得成全。榮耀的冠冕是經過十字架道路而成就的。人所認為最悲慘的苦難,在神的手中卻成為神拯救罪人的方法,十字架散發出神慈愛的榮光。

            在十字架道路鄰近的時刻,主耶穌鄭重地對門徒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這是農業社會常見的比喻,麥子成長需要播種。中國北方的冬麥,一般是十一月初播種,中東地區麥子播種的時期是住棚節秋雨後,是十月中左右,兩地播種時期相近。麥子播在秋雨滋潤的田地裡,不多久就生出綠油油的麥苗。原先落在地裡的麥子,消失不見,化為新芽成長的養分。這是為了新的生命誕生,而捨棄自己生命的鮮明比喻。麥子需要先死去,才可能有新的麥苗成長起來,明年夏初,這棵發芽的幼苗將會成長成為結實累累的麥穗,許多子粒因它的消失而長出來。整個新生命源源不絕衍生出來,就是因為有麥子願意落在土裡,犧牲自己,成為種子而死去。如果這粒麥子不死,仍舊保持著老樣子,不管放置幾百年仍舊無法衍生出新的生命。

            主耶穌藉著麥子死亡為例,事實上在比喻祂自己。祂捨命走上十字架的道路,事實上就是在成就神託付祂的工作,為眾人得新生命而贖罪。若祂不捨命而死,新生命不可能因著罪得救贖而誕生。主耶穌捨身流血是以自己的生命,來代替了所有願意信靠祂的人的刑罰。若不是祂在十字架上付出生命的代價,人類沒有任何可得救恩之路。耶穌就是那粒犧牲自己,成全眾人救恩的麥子。

            主耶穌接著勉勵門徒,效法祂的榜樣,也願意舍下自己的生命,為了讓新的生命成長起來。祂說:「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這句話表面上看起來似乎不合理。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怎麼可能欲生反而死,願死卻反得生。主耶穌的話把世俗的生死的觀念整個顛覆了。頭半句「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直譯是「那愛自己生命的人就失去它。」這裡的愛是喜愛、疼惜,不忍受損之意。主耶穌不是要我們恨自己,而是不要愛生命到一個地步,成為比一切都重要,甚至超過神的地位。這生命就成了人的偶像,這種人成天以自己的生命的需要與滿足為中心。結果是愛之適足害之,我們想盡一切辦法保全自己的生命,結果最終這個緊抓在手中的生命,在神眼中成為毫無價值,等於是失去了它一樣。我們看到了守財奴以錢為他生命中的至寶,眼中只看見錢、手中握緊了錢、心中沒有一刻放下錢,結果他成了錢的奴僕,他的一生窮得只剩下錢,這條命成了沒有價值的人生。有的人以攀爬富貴為一生至重之事,緊抓著權力,鬥垮了一個又一個的對手,爬上權力高峰,才發現高處不勝寒,每一個周圍虎視眈眈的眼睛都等著你下來的一天。以為有權就得到生命的滿足,事實上生命成了一場虛空的名利徵逐。想要用一切外在的滿足來豐富生命,反而最終落到生命空乏、晚景淒涼的境地。生命的滿足不在短暫的利益,而是在永恆的價值,也就是神怎麼看待你的生命。

            後半句直譯:「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存它到永生。」把生命保存到永生,這是何等美好的事。然而,條件是恨惡自己的生命,這是什麼道理?難道要人自怨自恨?這裡的「恨」是與「愛」相反的動詞,這句話主要意思不是仇恨,而是對比其它事物之下,不去愛這事物。在這句經文中意思是,在與對神之愛的對比下,我不再愛自己的生命。也就是願意為神,放下自己所原本所愛的生命。這時此人生命並沒有被拋棄,反而更顯出永恆的價值,也就是被保存到永生。主耶穌要我們效法祂犧牲自己生命的精神,像一粒麥子一樣,先在地裡死了,為主舍下自己生命,最終我們會看到自己的生命沒有因肉體的死亡而消失,反而是被主保存到永恆。

            為主捨命的這教訓似乎很遙遠,我們有時會把它當成屬靈高調。實際上心裡以為根本無法遵行。我們先不用把捨命這麼高的目標來自我要求,可以先從自己最喜好的事物來作起。我願不願意為主的緣故,放下自己的尊嚴,向可能拒絕你的人傳福音?我們願不願意放下自己的面子,順服主的命令,在教會與弟兄姊妹竭力追求合一?我們願不願意放下自己以為驕傲的才幹、地位,謙卑地服事不如你的人。我們願不願意放下自己最愛的財富,奉獻去作宣教的事工?如果這些都還作不到,談什麼捨棄生命?談什麼為主犧牲?西敏神學院的院長,在開學的第一天,向全校的新生致歡迎詞:「歡迎你們來,來一起死。」同學們聽到這句話嘩然!什麼我來讀神學,校長要我死?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主耶穌的呼召:「來!與主耶穌一起死。」讓我們的驕傲與主同死、讓我們的自憐自愛與主同死、讓我們的自私與主同死,讓我們的死愛面子也與主同死。如果這些毛病都不死,讀神學又有什麼用?造就了一群自私自利、自高自傲、增加教會混亂的人。如果連這些身外之物都死不了,還說什麼與主同釘十字架?主對我們發出呼召:「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我們願像主耶穌一樣,落在地裡,死了嗎?

      在十字架的道路臨近之時,耶穌勉勵他的門徒服事的態度:「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此句話的「跟從」是現在式,是持續性地,亦步亦趨地跟從主。這是做主僕人當有的心態。接著主說出了對門徒的期待,與給他們的應許。首先「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這句話的「要在」是未來式,有命令的意義,也有應許的意思。作主的門徒先要與主同行,跟著主的腳踪行。同時也應許他們,他們與主同受苦,將來也會與主同得榮耀。主在那裡他們也會與主同在。主又應許門徒「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這是服事主的人將會得到得獎賞,不是世人所期待的,世間的尊榮、榮華富貴,而是得到天父的尊重,也就是在天父的眼中被視為為貴重。人一生追尋別人的肯定,但是一切都比不上天父的肯定,若在天父眼中被視為有價值,即使在地上一文不名,又有什麽關係呢?這是我們跟從主的僕人當有的心態。

耶穌被舉起就要吸引萬人歸祂

27「我現在心裡憂愁,我說甚麼才好呢?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28父啊,願你榮耀你的名!」當時就有聲音從天上來,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29站在旁邊的眾人聽見,就說:「打雷了。」還有人說:「有天使對他說話。」30耶穌說:「這聲音不是為我,是為你們來的。31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32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33耶穌這話原是指著自己將要怎樣死說的。34眾人回答說:「我們聽見律法上有話說,基督是永存的,你怎麼說『人子必須被舉起來』呢?這人子是誰呢?」35耶穌對他們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裡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36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耶穌說了這話,就離開他們隱藏了。」(約1227-36

      當主耶穌想到自己上十字架的時間已到,心中生出憂愁,祂向天父發出禱告,甚至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你可能會覺得神的兒子怎麼會對將要來的死亡憂愁,別忘記祂道成肉身來到世間有著人類所有的情感,包括喜怒哀樂,恐懼、痛苦、憂愁,這都是在面對苦難前的人之常情。祂向天父發出呼求:「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從耶穌發出的禱告我們就看出來,有兩種感情在他心中掙扎。一是對面對死亡的憂愁、一是順服神旨意的心意。祂盼望能脫離這痛苦的時刻。然而,他也知道天父差祂來世上,就是要祂在十字架受死,成就天父的救贖工作。這禱告與祂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相似:「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祂在十架苦杯面前,大聲哀求,求神挪去這苦杯,這痛苦是背負眾人的罪孽,是人間從未有人受過,極大的痛苦。祂在禱告時所發出的哀聲呼求是真實的,因為耶穌在此刻以人的身份接受最殘酷的刑罰,祂在死亡面前,不是沒有感覺,按劇本演戲。祂心中的痛苦掙扎全是真實的。從兩處出現的語氣轉換詞「但」、「然而」就可以看出來。如果耶穌心中沒有劇烈的波動,後面祂願意順服天父旨意的態度也顯不出對比的份量來。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耶穌順服的心是經過痛苦考驗的。祂在苦難中仍然選擇順服,是我們跟隨祂的門徒的榜樣。耶穌以人的身份走上十字架的道路,承受了人間最大的痛苦。既然十架苦路在基督身上是真實的掙扎,一粒麥子的教訓,也非不痛不癢的屬靈高調。就連主耶穌自己都曾經在面臨死亡痛苦時哀聲懇求,我們蒙主呼召跟隨基督的人,也不可輕忽這條背十字架的道路。得榮耀與受苦緊緊相連,我們期待最終得主獎賞,不可逃避今生背十架道路。一粒麥子需要突破包裹在外的麥殼,才可能成為養分滋養初生的幼苗,最終才能結實累累。

            主耶穌上十字架,正是天父榮耀得到彰顯的一刻,祂向父發出祈願:「父啊,願你榮耀你的名!」這是天父自己要成就的工作,而耶穌順服天父的旨意,與天父一同執行這計劃,成為天父拯救工作的成就者。這禱告與主禱文中的頭三點相似,父神要成就祂的工作,但我們求神讓我們參與其中。在聽到耶穌祈求之後,父神從天上回應:「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耶穌道成肉身彰顯出天父的榮光,按照天父的旨意在地上傳揚福音、教訓眾人、行神蹟顯出天父拯救的作為。這都是天父榮耀祂自己的名已經成就的工作。然而,不只如此,天父還要再榮耀祂的名,是藉著耶穌受死、復活、升天,讓天父的名得到更高的榮耀。耶穌基督一生的使命,就是藉著祂的工作,顯出神的榮耀來。天父從天上發出了聲音肯定耶穌順服的禱告。在新約中有三處,天父從天上發聲,為神子耶穌作見證。除了這次以外,一次是耶穌受洗時,有聲音從天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3:17)另一次是主耶穌登山變相,也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可97)父神為耶穌作見證,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旁邊的眾人,讓他們能夠知道耶穌是神的兒子,並願意信靠祂。可惜這群人聽到了聲音,卻不明白其中的意義,他們當中有人說:「打雷了。」也有人說:「有天使對他說話。」他們忽視了神所傳遞的重要信息,耶穌明白告訴他們:「這聲音不是為我,是為你們來的。」神在此刻要向眾人傳達什麽樣的信息呢?

     主耶穌對眾人聲明,祂受死的重要意義:「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這兩句話起頭都有個現在,也就是要臨到的這時刻,人子得榮耀的時刻,緊接著耶穌將受死、復活、升天。這事件對這世界產生的衝擊是,世界將要落在審判中。十字架就是對世界的審判。首先我們當明白,世界的意義,主要是指與神敵對的墮落敗壞勢力,這股勢力服在魔鬼的權勢下,引誘人犯罪,破壞神對人的計劃。當耶穌被掛在十字架上,從地上被舉起,付上了贖罪的代價,從此神對人犯罪的怒氣得到了平息,救恩得到了成全。所有因著信接受基督救恩的人,從此不在魔鬼的轄制之下。基督在十字架的捨身,成為了對這罪惡勢力的審判。同時這罪惡勢力的頭目,也就是世界的王魔鬼。已經被基督的作為所擊敗,牠不再能藉著罪的權勢來轄制人,所有願意在神面前認罪悔改的人,就得赦免,進入神的國度。基督十字架成就的工作是給魔鬼致命的打擊。這世界的王被神從牠對人掌權的範圍趕出去。雖然仍在蠢蠢欲動,尋找可吞吃的人,破壞神的拯救工作。然而牠的命運已定,逃避不了最終的敗亡。

      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是劃時代的工作,所產生的果效是從此人又來到神面前的一條又新又活的路,是祂用自己的身體,成為贖罪祭,免去了神的憤怒。當祂嚥下最後一口氣,說出「成了」的時候,贖罪的代價已經付上,銀貨兩訖,救恩的道路已經全然預備妥當。從此人類有一條逃避神審判的出路,只要有人願意接受基督贖罪救恩,神的怒氣不再臨到這人的身上。耶穌繼續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是指著耶穌將要被釘死而言。耶穌上十字架完成救恩的目的,就是要吸引萬民歸向祂,藉著祂得到救贖,罪得赦免,逃避滅亡的命運。這句話中的「吸引」是未來式,是主對救恩果效的預測。這字注重的意義是發出吸引人歸向祂的能力,並非關注行動的結果。所以基督捨身所成就的救恩是為吸引萬民預備,祂會吸引萬民歸向祂。然而,最終來到基督面前信靠的人,得救的果效才臨到他們。

      眾人不明白耶穌說的話,提出兩個問題:「我們聽見律法上有話說,基督是永存的,你怎麼說『人子必須被舉起來』呢?這人子是誰呢?」他們既然把基督永存,與人子被舉起連在一起,並且認為矛盾。可見他們心中有個概念,如果「基督」與「人子」這兩個頭銜都連在耶穌身上,就會推出基督會死亡的結論。耶穌被法利賽人多次詢問祂是不是基督,祂也自稱人子。他們不明白這兩者怎麼能够和諧地連在基督身上。在撒母耳記下712-13節記載大衛之約的應許:「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這位大衛後裔,將坐在他的寶座上,直到永遠的就是猶太人旁網要來復興以色列國的彌賽亞。彌賽亞的預言也出現在詩篇616-7:「你要加添王的壽數;他的年歲必存到世世。他必永遠坐在 神面前;願你預備慈愛和誠實保佑他!」大衛所描述的這位王,就是坐在他寶座上直到永遠的的彌賽亞。所以,以色列人會認為基督是永存的。耶穌如果真是基督,祂就是自稱的人子。怎麼可能現在又說人子會被舉起。被舉起這個字,在約翰福音第三章曾描述:「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 」(約314)人子被舉起來就是被釘死的意思。這與他們基督永存的觀念矛盾了。

      他們明白基督「從地上被舉起」是指被釘死,但他們應該不知道這句話同時也是被高舉到父寶座前得榮耀。榮耀的道路會經過十字架的苦杯。基督道成肉身來是為受死,但祂從復活後,就升到父神寶座右邊,作王掌權直到永遠。祂還會再來完全戰勝魔鬼撒但一切的作為。彌賽亞榮耀的一面是基督再來時才得以完全實現。當時的以色列民不明白神的計劃,以為耶穌預測的受死,無法與祂聲稱的基督身份相合。這想法至今仍然存在猶太人心中,阻擋他們接受耶穌就是基督。

            耶穌知道他們不信的心,對他們發出最後的警告:「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裡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耶穌上十字架的時刻已經接近,光照在黑暗的世界還有不多的日子,耶穌基督就是那光。祂照在人心中,向人顯明祂福音的真道,糾正人心中的黑暗與墮落。然而人的心習慣於黑暗就不願回轉,離開黑暗,人心被罪惡權勢捆綁住的時候就是如此。黑暗使他們走入迷途,找不到正確的方向。耶穌警告他們,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也就是當耶穌還在他們當中的時候,趕緊把握機會,信靠耶穌,接受祂所傳的福音真道,成為光明之子。可惜這語重心長的警告沒有喚醒這些猶太人。黑暗蒙蔽人的眼睛,人的心被黑暗所蒙住,找不到真光,也不願意跟從真光。我們基督徒何等有幸,福音的真光照在我們心裡,這是主耶穌對我們發出的福音呼召。我們活在當今的時代,黑暗就如當年一樣,把人心鎖在囚籠裡,唯有基督的真光照進我們的心裡,我們屬靈的眼睛才得以打開,才得以見到真光。

      耶穌向猶太人說出了上面的警告。光照在黑暗中,驅走黑暗,黑暗不能勝過光。但是人需要趁著有光,接待這光。聽信福音的機會不是永遠存在,隨叫隨到、隨取隨得。福音絕不是廉價的贈品,它是白白的恩賜,因為人付不出此昂貴的代價。這代價是基督捨身流血所成就的救贖。輕忽救恩的的人,就落在神的審判中。耶穌把福音的真道傳給猶太人,把得救的機會給他們,已經仁至義盡。如果仍然剛硬下去,有一天回落在主的任憑中,那時再反悔就來不及了。基督說完了話,就離開他們隱藏了。留給他們自我思想的空間,願意來帶主面前歸信的,主一個也不棄掉。三心二意、頑固硬心的,主就讓他們繼續下去,接受該得的報應。我們當從這段經文中學教訓,不把福音當成一套理論,參考參考、隨時想要就要。信福音是建立與耶穌基督的個人關係,輕忽這關係,把這關係破壞了,再要挽回就不容易了。我們要認真面對福音向我們發出的呼召。 

結論

            主耶穌上十字架的時刻臨近,祂用一粒麥子的比喻勉勵門徒,一粒麥子若不願死去,就不可能有結實累累的子粒生出來。祂若不為眾人捨身流血,就沒就眾人歸向父神得拯救、得生命的可能。祂是那一粒落在地裡的麥子,在十字架上忍受最大的痛苦,這痛苦的經歷卻也成就了神榮耀的工作。祂藉著死擊敗了那位掌死權的魔鬼,將他從轄制人心的領域被逐出去。世界這敗壞墮落的力量,在十字架上受了審判。十字架既是痛苦羞辱的記號,也是顯出父神公義慈愛的榮耀記號。進入得榮耀的目的,必先經過痛苦的十架道路。主耶穌以他的生命註解了祂的教訓,成為落在地裡的一粒麥子,也真的結出了世世代代千萬個得救的新生命。

倪柝聲教導中關於成聖觀的探討

第一章 前言 倪柝聲為近代中國本土神學界影響重大的人物,他建立了華人界第一個具影響力的本色化教會。他留下來的文字著述豐富,其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可以說是《屬靈人》 [1] 。這書所提出的三元人觀的想法,雖然引起了讚賞與批評兩面的評價,直至今日其中的思想仍然深刻地影響中國教會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