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生命的交流,屬靈的伙伴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之所以能越過許多艱難險阻、繼續不斷成長。多半要歸功於出現在我們身邊的良師益友及時的幫助。一句勸告的話、一句溫暖的鼓勵、在患難中伸出援手慷慨相助,都能叫我們脫離沮喪、重新振奮起來。在屬靈的路上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屬靈的巨人,不曾軟弱、不會跌倒。當我們走在信心的低谷,感到前途茫茫、走投無路的時候,有時幾乎要放棄信仰。在這個時刻,屬靈的伙伴出現在我們生命當中。他們的鼓勵與幫助,使我們信心重新復甦,得以從軟弱中爬起來。這讓我們看到,自己並不是在屬靈道路上踽踽獨行。在神的國中我們從不是獨行俠,而是被許多屬靈夥伴圍繞著,他們正是神所差來的使者。讓我們幼小的信心,能在神的保護下一點一點長大。

誰是屬靈夥伴?
走在屬靈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覺得孤獨。為什麼我會遭遇這樣的困難?向神禱告好像也聽不到回應,是否神已經放棄我了?這是許多基督徒常有的呼聲,我們需要牧者的指引、我們需要主內肢體愛心的關顧、我們需要屬靈夥伴的扶持。而最讓我們感到迷茫的是,這些人在哪裡? 確實在教會中要找到互相扶持的屬靈夥伴並不容易。我們常常容易與人維持表面的關係,大家客客氣氣,保持距離。這種表面的關係,並不是神所期待我們在教會中應當有的關係。

團契這個字的本意就是:彼此相愛、靈里相交。其中包括與神相交、及與人相交。與神相交是與人相交的基礎。我們與神的關係是透過生命的交流而建立起來的。我們因信與基督生命相連,所以神的生命也流入我們生命中。神的生命是如何進入我們心中的呢?神與人的關係由生命的傳承而來。約翰在將福音傳給以弗所教會時說:「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約翰一書1:3)我們之所以能信福音,乃是透過傳福音的人,將從神領受話語傳給我們,同時也與我們建立起生命相連的關係。因為傳福音的使者本身與神有生命相交的關係,我們因此與神也建立了同樣的關係。 從這裡我們就看到,我們不單與神相交,也與人相交。因為我們同連接於基督,同有神的生命,肢體之間也能建立起生命交流的關係。藉著在團契中與人相交,我們能經歷與神相交的生活。屬靈夥伴就是神所賜給我們,在我們身邊的弟兄姐妹。神把我們放在一個屬靈的大家庭中,彼此交織成一片愛的網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能學習彼此相愛,相互鼓勵,追求屬靈的成長。只有在愛的環境中,我們才能正常的成長。

屬靈夥伴的建立
我們知道屬靈夥伴在信仰上的重要,但常會有個感受,就是在教會中找不到一個關心我的人。在眾多的弟兄姐妹中,誰是我的屬靈夥伴呢?以下是建立屬靈夥伴應注意的幾件事:
 1.虛心求教:當我們抱怨沒有人理解我的時候,是否想到神要我們主動去關心別人。我們常被自己個性的羞澀所困住,看到值得學習的弟兄姐妹,認為自己高攀不上。看到不如自己的,又不屑交往。常常被動的期待別人來關心我,而不願虛心尋求。我們要分清楚,尋找屬靈夥伴不是在找男女朋友、不是在找知己。只是在教會中相互關心的伙伴,屬靈交流的關係是自然形成的,不需勉強。但也要我們主動的付出、表現出善意,別人才有深入認識我們的機會。一旦我們找到有助於我們的屬靈同伴,不必因害羞而退縮,可以虛心求教,以討論問題、尋求幫助為友誼的起點。
 2.平等相待:友誼的建立不容易,如果讓雜質滲入就容易破壞掉。要保持屬靈夥伴關係的純潔,不要使友誼變質了。屬靈夥伴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交流雙方應該是相互尊重,彼此欣賞。並不是一方在情感上依賴另一方;或者是一方高高在上、一方低聲下氣的關係。如果一方無意維持友誼,而心生退卻,也不必勉強,平等相待最重要。雙方的交流一定是互動式的,有來有往。當接受了友伴的幫助,應該找機會表達感謝。正如俗話說:「滴水之恩,湧泉以報」。離開了平等對待的原則,關係必不能持久。
 3.坦誠規勸:既是屬靈夥伴,不是酒肉朋友,應當彼此激勵屬靈長進。當關係到一定程度時,能夠互相詢問屬靈狀況、家庭關係、提醒基督徒生活屬靈的原則。甚至有時見到對方不當的言行,為了幫助對方改正,而勇於規勸。如箴言所說的:「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勸善是要冒一定的風險,如果對方不接受,可能破壞友誼。應該要用愛心說誠實話。有一定的交情,規勸的話才能讓別人接受。
 4.互相代禱:神給我們基督徒在世上的使命就是成為眾人的祭司,祭司的任務就是為他人在神面前代禱。我們的禱告不單是為了自己的需要,神也把別人的需要放在我們心中。屬靈夥伴之間,就是操練代禱的最佳機會。有很多個人的困難,不方便向許多人說出來,此時最需要的是信得過的主內同伴,為我們保守秘密,並且在主面前為我們代禱。屬靈夥伴的支持,能給我們溫暖。讓我們感到自己不是單獨的面對困難,而是知道有人與我們一同征戰。這能給我們很大的勇氣,以致能堅持信心、不至絕望。
 5.生命傳承:屬靈夥伴與世間友誼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有生命的交流。從夥伴信仰的經歷中,我們的信心能得到激勵,而更加成長。有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屬靈同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心中響往、而發奮追求。在一群信心冷淡的朋友中,我們會冷淡下來。但是在一群愛主的友伴之中,我們會受感染而更加愛主。不單從別人身上學習,我們自己也要傳承生命。看到有需要的弟兄姐妹,我們願意與他分享生命的經歷,鼓勵他一起共同追求。這就是生命的傳承,像星火燎原一樣,一傳十、十傳百,將自己的生命感染眾人。
 6.終生情誼:屬靈夥伴之間有靈裡的分享,不是泛泛之交。建立的情誼往往能夠延續終生。俗話說:“患難見真情”。真正的朋友,不會在危險時離開你。反而是你最失意的時候,出現在你身旁,成為你的精神支柱。這些一輩子的朋友,風吹雨打都毀不掉的友誼,是我們人生最寶貴的資產。

我的屬靈夥伴
在我個人成長的經歷中,神曾在不同的時期賜給我不同的屬靈夥伴。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我的妻子,她看到我的缺點最清楚,對我的規勸也最直接。意見上的桿格有時會讓我心生不耐。但靜下心來一看,我能夠在服侍神的道路上繼續堅持,完全是妻子在背後以禱告支持,我才得以有今日。已婚的弟兄姐妹們千萬不要忘了與妻子建立屬靈夥伴的關係,不要因為服侍忘了身邊最重要的人。

另外一位我的屬靈夥伴,是以前的鄰居,他曾經與我相約每個禮拜四晚上,互相交流、代禱。我們彼此會詢問靈修的狀況、家庭的需要,幾乎是無話不談。在我父親過世的那天,他來到我身旁安慰我,請我全家到他家吃飯。在我失業的那段時間,他知道我不會接受金錢的資助,特地為我送來大包小包的食物,以及小孩的禮物。直到今天雖然兩地相隔,仍是我們家親密的好友。

還有一位教會服侍的好同工,他與我一同念神學,常常為教會的事工討論到半夜。雖然有時會為神學的問題激烈的爭辯,但不會因此影響我們的友誼。因為雙方有足夠的互信,也敢直言規勸。對講道內容的意見,對服侍不同的看法,也都直言不諱。他們是神所賜給我的屬靈同伴,在我信心的道路上,扶持我、規勸我,讓我走得平穩、不至偏離。

弟兄姐妹們,神在你身旁一定也為你安排屬靈夥伴,這是神所賜給你的福分。應當虛心尋求,誠懇相待。沒有一個人堅強到一個地步,不需要別人扶持。也沒有一個人軟弱到一個地步,無法扶持別人。讓我們珍惜神所給我們的機會,在教會中找到相互扶持的屬靈夥伴,共同奔走屬天的道路。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詩歌] Cornerstone 耶穌是那房角石

這是首老歌,是葛里翰布道會時唱的。

Jesus is the Cornerstone,
耶穌是那房角石,

And He came for sinners to atone.
為我罪人付贖價。
And though rejected by His own,
來到塵世被厭棄,

He became the Cornerstone.
他成為了房角石。

Jesus is the Cornerstone
耶穌是那房角石。


When I am by sin oppressed,
當我被壓罪孽中,

On the Stone I am at rest.
在這石上得歇息,

And though the seeds of truth are sown,
真理種子已撒下,

He remains the Cornerstone.
他仍是那房角石。

Jesus is the Cornerstone.
耶穌是那房角石。


Rock of Ages, cleft for me,
萬古磐石為我開,

Let me hide myself in Thee.
容我藏身在你懷。

Rock of Ages, so secure,
萬古磐石安又穩,

For all time it shall endure.
恒久永存到萬代。

'Til God’s children reach their home,
待神子民回天家,

He remains the Cornerstone.
他仍是那房角石。


'Til the breaking of the dawn,
直到晨光破黑暗,

'til all footsteps reach His throne.
眾民齊聚寶座前。

Ever let this truth be known,
讓這真道續傳揚。

Jesus is the Cornerstone.
耶穌是那房角石。

Jesus is the Cornerstone.
耶穌是那房角石。

Jesus, the Cornerstone.
我主耶穌,房角石。


按下可聽

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聖經中的「奉獻」與「捐獻」

Sharefaith: Church Websites, Church Graphics, Sunday School, VBS ...
常聽到弟兄姐妹問到一個問題,到底新約時代還要不要十一奉獻?這個問題已經有過許多討論。既然神的心意不隨時代改變而改變,新約是舊約的延續與更新。精神的部分得到了延續,禮儀的部分則被更新。
那十一奉獻到底是律法的禮儀還是精神?這點我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經說過了。我們奉獻是出於肯定神對萬物的主權。神將萬物賞賜給我們,我們則將神賜下收入的一部分奉獻給神,表示對神主權的順服。這不是什麼禮儀,而是不隨時間改變的原則。

既然在新約時代律法禮儀的部分得到更新,但奉獻的精神繼續遵循下去。有關新約時代教會對奉獻的觀念,是否與舊約的猶太人不同?我們必須回到聖經上來看。

我從新約聖經中找出了與奉獻有關的經文。其中一部分是與聖殿獻祭有關的,另一部分是保羅對教會的教導。

先來看與獻祭及有關的部分:
猶太人在聖殿中向神獻上十一奉獻,以及祭物。有幾個字是新約中用於描述有關奉獻的事。

1. apodekatoo獻上十分之一
「你們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芸香並各樣菜蔬獻上十分之一,那公義和愛神的事反倒不行了。這原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路11:42)
十一奉獻在耶穌時代的猶太人是普遍施行的,那是律法所規定。耶穌说那是不可不行的,但更重要的是公義和愛神的事。

2. doron 獻禮物
除了上面所說的這個字以外,還有一個與奉獻有關的字Doron。這是向神獻上的禮物。這些應該就是獻祭的牲畜以及農作物。通常不是奉獻金錢,而是牲畜或農作物。

「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太5:24)
「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 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太15:5)
「因為眾人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捐項(Doron)裡,但這寡婦是 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路21:4)
「凡大祭司都是為獻禮物和祭物設立的,所以這位大祭司也必須有所獻的。」(來8:3)

猶太人實行十一奉獻一般也不是用金錢,而是牲畜與農作物。獻祭的農作物一般除了燒在壇上的素祭之外,會保留在庫中。牲畜除了獻燔祭、以及搖祭吃掉的之外,也是由利未人保管。這些獻祭的規定在耶穌時代、聖殿被毀之前都被猶太人遵行的。甚至在耶路撒冷猶太人的基督徒也都是謹守舊約的律法。

至於外邦人,本來就沒有獻祭的習慣,耶路撒冷大會也規定外邦人不必遵行律法中,屬於禮儀的部分,如割禮、潔凈的禮儀。不過律法中與道德有關的部分、以及為了維持教會的合一,在飲食禮儀最重要的部分仍然維持,如不吃祭偶像之物、勒死的牲畜、血。那獻禮物與祭物的律法外邦人是否要守呢?

我們知道希伯來書中已經說出,基督就是最美的祭物,一次獻上就永遠有功效。聖殿的獻祭除了猶太人外,新約中沒有外邦人基督徒獻祭的例子。因為外邦人不能進聖殿,只能在外邦人院。保羅曾帶外邦人進耶路撒冷,被誤以為進入聖殿,引起軒然大波。(徒21:27~29)外邦基督徒不參與獻祭是當時的習慣。而十一奉獻呢,我們從福音書的經文我們可知道,猶太信徒仍然實行,但對外邦信徒聖經中並無提到。那十一奉獻是否就該照著猶太、與外邦兩個種族分別而一刀切呢?

首先我們要確定的是,神要人向對神奉獻這心意,是不分舊約新約、不分種族而對所有人一概適用的。不是說猶太人應該奉獻、外邦人不需要。在新約時代已經不再按種族來分別神的選民。而是看他是否信基督,若信,他就是屬神的人。屬神的人,神的永恒心意對他就適用。要不然舊約只對猶太人說的,對教會就沒有意義了。這就把新舊兩約,按種族給切成兩半。也把神對世人一貫的心意也切成兩半了。

那新約時代的外邦基督徒既然不獻祭,那如何實行奉獻。我的看法是:奉獻既然是個不隨時代改變而改變的原則,首先要確定基督徒就應該奉獻,先不管比例是多少。保羅是否有提到奉獻的事呢?因為保羅是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使徒,他寫的書信主要的對象也是外邦基督徒。所以他沒有提到聖殿獻祭、與律法中的十一奉獻規定也是很自然的。雖然他沒有提到十一奉獻,但是卻提到獻上自己為活祭,也就是全然獻上。新約時代不再是按著比例守住奉獻的律法,而是按著奉獻的大原則,把我所有從神的來的,時間、精神、恩賜、才幹、當然也包括金錢,獻在神面前,為神所使用。

有人認為,那好,既然全人都奉獻了,也就是說金錢奉獻上就不必再要求什麼比例了。如果我們的心態是:既然全人奉獻了,我在金錢上應該盡力奉獻,支持聖工、救助窮人,我肯定你這樣的想法。如果只是一個不奉獻、或者是少奉獻的藉口,既然我全人屬主了,我自己用也是為主用的。這是自私的托詞,背地裏是跟神斤斤計較。那是我所不贊成的。

在使徒行傳中提到:「在凱撒利亞有一個人,名叫哥尼流,是意大利營的百夫長。 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賙濟百姓,常常禱告神。有一天,約在申初,他在異象中明明看見神的一個使者進去,到他那裡,說:哥尼流。哥尼流定睛看他,驚怕說:主啊,甚麼事呢?天使說: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徒10:1~5)

可見賙濟窮乏人是神所喜悅的事,是不分猶太人、外邦人。凡是對神敬虔的人,就應該用金錢來幫助比我們更有需要的人。而且對人的捐助,蒙神紀念。我們奉獻給教會,讓教會在救助災民、扶助貧窮的事工上有經費可用,這就是向神的奉獻。如果教會不做這事工的話。信徒也可以奉獻到專做這些事工的基督徒機構,這也是向神的奉獻。

如果說硬要把新約時代的捐獻,當成是對人的,舊約時代當成是對神的。那是非常奇怪的說法,舊約時代有一部分的十一奉獻就是捐給窮苦人的、或是給無產業的利未人的。那是不是向神獻上的呢?既然神所命令,寫在摩西律法中,那應該就是獻給神的。除了燔祭以外,十一奉獻交入庫中,也是供利未人養生之用。怎麼能分,哪些是獻給神,那些是獻給人的呢?

新約時代也是一樣,如果說哥尼流的賙濟是給人的,那保羅怎麼說:「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所以是不能按著舊約獻給神,新約捐給人一刀分的。

保羅多次提到聖徒互相幫補的愛心的捐獻,而且新約時代教會主動辦理這項聖工。保羅自己差派使者在外邦人的教會收金錢捐獻,用於供給聖徒,或賙濟窮人、供給窮乏教會的需要。既然保羅在新約時代的教會這麼說,我們今天的教會應該就照著這原則來做。

在使徒行傳中,保羅吩咐外邦教會為窮乏的教會奉獻:「論到為聖徒捐錢,我從前怎樣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你們也當怎樣行。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林前16:1~2)

這不是向人的施捨,而是要照著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也就是按著收入的高低,分別出一定的比例,不是我愛多少就多少,反正是樂捐。我不認為十一奉獻是在守律法,實際上也不是。我也不強调奉獻的比例是不是十分之一,那是信徒跟神之間的事,他要好好在神面前禱告,定下一個比例。猶太人都能獻十分之一,基督徒蒙的恩比猶太人少嗎?

保羅在新約中怎麼談,聖徒的捐獻呢?
他曾用許多自來描述這類的捐獻。以下是就是新約中有關的經文:
1. diakonia 幫助, 支援
這個字是教會聖工的意思,也就是教會有組織推動的事工。使徒行傳中出現兩次:
「於是門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錢,送去供給住在猶太的弟兄。」(徒11:29)
「巴拿巴和掃羅辦完了他們供給的事,就從耶路撒冷回來,帶著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徒12:25)

從這些經文我們可以看到,保羅在傳道的路上,一直在收集信徒的捐款,用於幫助其他有需要的教會。這就是聖工經費的來源,也是教會推動福音使命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今日教會收的奉獻,多半也屬於這類,是推動聖工人力、物力所需要的花費。

2. eleemosune賙濟
「過了幾年,我帶著賙濟本國的捐項和供獻的物上去。」(徒24:13)
Now after many years I came to bring alms to my nation, and offerings.

這裏把供給聖徒捐獻(eleemosune),與聖殿祭祀的供獻(prosphora)放在一起講,也就是說在保羅心中,用於聖徒的金錢捐獻,與聖殿的獻祭的禮物是同等重要的。他去耶路撒冷的路上,是帶著這兩樣過去的。

3. dotes 給予, 贈與
「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林後9:7)

這字聖經只出現一次,就是贈與的意思。這句話常被用來當作新約捐獻的原則。也就是「甘心樂意」。把金錢奉獻給神,甘心樂意的心態是應該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也就是不要打腫臉充胖子。為了名聲、為了不好意思,這都不是正確的心態。但也不要有取巧的心態,反正我不甘心、不樂意,就可以樂得不捐。這是負面思維,非聖經本義。有這種心態的人,要在神面前悔改。

4. haplotes慷慨,,大方,施捨
這個字特別指對窮乏人的大方施捨。哥林多後書主要就是講到這類的捐獻。
「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林後8:2)
「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就藉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林後9:11)

「他們從這供給的事上得了憑據,知道你們承認基督順服 他的福音, 多多的捐錢給他們和 眾人,便將榮耀歸與神。」(林後9:13)

這裏談到的捐獻,主要是幫助窮困聖徒的需要。其中保羅勉勵他們,即使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還格外顯出信徒互助的大方施捨。甚至超過自己的能力。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奉獻的原則除了林前九章所說的「捐得樂意」之外,還要「竭盡己力」。也就是說在盡力之下,甘心樂意。而不是捐得勉為其難。

5. koinonia團契, 交流,兄弟情誼的禮物, 貢獻
這個字是團契的同一個字,就是聖徒之間的相交,互相補足。聖經中出現多次:
「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 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羅15:26)
「他們從這供給的事上得了憑據,知道你們承認基督順服 他的福音, 多多的捐錢給他們和 眾人,便將榮耀歸與神。」(林後9:13)
「只是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為這樣的祭,是神所喜悅的。」(來13:16)
「再三的求我們,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林後8:4)

兄弟姐妹間情誼的表現是靠著財務上的相互支援來體現的。幫助聖徒之捐獻正是主內彼此團契的表現。

6. didomi,給,賙濟,賜,獻上
「如經上所記:他施捨錢財,賙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林後9:9)
「並且他們所做的,不但照我們所想望的,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給主,又歸附了我們。」(林後8:5)
KJV英文翻譯是:And this they did , not as we hoped, but first gave their own selves to the Lord, and unto us by the will of God.
這節經文就是接著哥林多後書所說的聖徒間的捐獻。從英文可以看出來,捐給聖徒的金錢,不是捐給人而已。他們是在神的旨意底下,把自己奉獻給神、也顯給了保羅他們。捐錢給聖徒與獻上自己有何關係?當然有,他們在困苦試煉中,仍超過他們能力地捐獻金錢給其他教會的聖徒,者正是出於對神的信心與愛心。他們捐獻的對象不單是人,正是向神的獻上。

7. eulogia 捐
「因此,我想不得不求那幾位弟兄 先到你們那裏去。把從前所應許的捐貲預備 妥當,就顯出你們所捐的是出於樂意,不是出於勉強。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話是真的。」(林後9:5~6)

這字可翻成施捨、或撒種,也就是把金錢給出去。出於樂意的捐獻必有預備,不是臨時起意。一時的衝動可能會導致後悔。有計劃的奉獻,就是按時、按比例,固定的奉獻。臨時起意的通常奉獻的金額如果較大,就容易有難處。按月奉獻,不覺困難。積少成多,也相當可觀。

8. charis善意, 仁愛, 恩惠
「及至我來到了,你們寫信舉薦誰,我就打發他們,把你們的捐資送到耶路撒冷去。」(林前16:3)
「再三的求我們,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林後8:4)
「因此我勸提多,既然在你們中間 開辦這慈惠的事,就當辦成了。」(林後8:4)
「不但這樣,他也被眾教會挑選,和我們同行,把所託與我們的這捐貲送到了,可以榮耀 主,又表明我們樂意的心。」(林後8:16)

這個字是慈善、恩惠的意思。神將恩典賜給我們,我們也將受於神的恩典,流到更需要的人身上。這個字哥林多後書8、9章出現4次,書上所提到的捐獻,可能也是與幫補聖徒的需要有關。

從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得到幾個結論:
1. 舊約與新約中談到的奉獻,不是像舊約「奉獻給神」、新約「捐獻給人」這麼截然劃分的。舊約中有對人的捐獻,新約中也有對神的奉獻。而且為愛神、愛人的緣故對聖徒、或聖工的捐獻,也為神所悅納。
2. 新約時代的基督徒,應該仍然要向神奉獻,所奉獻的方式就是,支持教會聖工、救助貧困的肢體。這是新約保羅書信中所鼓勵的。也是基督徒應該努力去做的。

2008年8月14日 星期四

Psalm 139 詩篇一三九

Psalm139.jpg
Lord you're near me every hour
主你隨時靠近我,
You would know the least thing
你知微小事情,
You who see me from afar
你從遠處鑒察我,
Sleeping or arising
無論睡著、睡醒,

Lord before me and behind
主你在我前、我後,
Infinite and ageless
無限廣闊、永恒;
Such a number is too high
其數巨大無可比,
I cannot attain it
是我遠不能及。

If to Heaven's heights I fly
若我飛升上高天,
You are still beside me,
你會在我身旁;
Or in death's dark shadows lie,
若我下榻在陰間,
You will stay close by me.
你仍與我臨近。

If I flee on morning wings
清晨展翅逃離你,
Far across the gray sea,
跨洋越海遠離;
Even there your hand will lead,
在那裏你仍帶領,
Your right hand will guide me.
你右手將我指引。

In the secret of the womb
當我隱藏母腹裏,
I was formed and molded
身體模造成型;
I was skillfull and adorned
精細靈巧的創造,
wonderfully worthed
價值尊貴無比。

You have numbered all my days
在世年日你已數過,
Long before you gave them
遠在未來臨前。
In the pages of the book
生命冊你已記載,
They have all been gifted
恩典早蒙賜下。

High and wondrous are your thoughts
你的心高遠奇妙,
Fast beyond our telling
超過我能測度。
If I count them they grow more
若數點,比海沙多,
I can never grasp them
絲毫不能掌握。

Search me God and know my heart
主!求鑒察我心思,
Let evil never find me
讓邪惡無法臨近;
Lead me on your rigtheous path
求引導我走義路,
Sure and everlasting.
一生一世不移。

原作:Fernando Ortega,阿斗譯

按下可聽

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靈修筆記] 神的管教背後是慈愛

hosea.jpg
前一篇談到何西阿書中神的審判與拯救時,主要提到神對罪的審判部分。對拯救的部分尚未提及,本篇是對前一篇的補充。
神對罪人的拯救
對罪人的審判並不是神最終的目的,神的心意乃是願意罪人從罪中悔改,得蒙拯救。神吩咐先知何西阿,揭露以色列民背道和敗壞的罪惡,對他們發出審判的警告,這就是一種慈愛的表現。神期待以色列民聽到呼聲之後,能夠痛改前非,從新回到神的面前。本書中充滿了神透過先知發出的責備,甚至警告將對悖逆子民施行管教,整個背後的信息卻是神的慈愛。就是因為神愛他的百姓,所以才會一再的用忍耐的心對他們發出呼喊,目的是要拯救他們。即使是責備或管教,背後都看到了神的慈愛。以下將何西阿書中神拯救的信息整理如下:
1. 對屬靈淫亂的拯救:何西阿以自己苦心挽回淫亂的妻子為例,描述神將如何對待犯了屬靈的淫亂的以色列民。雖然離開神,去敬拜假神,神卻應許將要勸導他們、引領他們、對他們說安慰的話(何2:14)。那時候神的怒氣將會轉消,原稱他們為非我民(羅阿米),現在卻作了神的子民(阿米)。素來不蒙憐恤的(羅路哈瑪),現在卻蒙了憐恤(路哈瑪)(何2:23)。這是神對以色列民的應許,而且這應許在將來必然成就。他們當中必會有人從罪中回轉,重新恢復與神和好的關係。回轉的子民將被神聘為永遠的妻,神將以仁義、公平、慈愛、憐憫對待她(何2:19)。

2. 對依靠外邦勢力的拯救:神對以法蓮與猶大發出列怒,責備他們向亞述求救。神撕裂他們,如同獅子撕裂獵物一樣。同時,神也期待他們再被管教之後,願意回轉。等他們自覺有罪,尋求神的面(何5:15)。神藉先知向他們發出呼喊:「來吧,我們歸向耶和華!他撕裂我們,也必醫治;他打傷我們,也必纏裹。過兩天他必使我們甦醒,第三天他必使我們興起,我們就在他面前得以存活。」(何6:1~2)。神的心意是等待他的子民歸回,願意他們自覺有罪,回到神的面前。雖然他們在管教之中被打得遍體鱗傷,神將會為他們抹藥、纏裹,就像父親對待歸家的浪子一樣。

3. 對背道的拯救:以色列本是屬神的選民,是神的兒子,在他們年幼時,被神從埃及召出來的。但他們投靠亞述王、向埃及求救,卻不肯歸向神。他們背道離開神,不肯尊崇神(何11:5~7)。神在痛心之餘,向他們發出呼喊:「以法蓮哪,我怎能捨棄你?以色列啊,我怎能棄絕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瑪?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轉意,我的憐愛大大發動。我必不發猛烈的怒氣,也不再毀滅以法蓮。因我是神,並非世人,…」(何11:8~9a)這是神的自問自答,話中表達神對以色列民深切的愛。按神慈愛的本性,當然不能捨棄自己的子民。但他們又陷在背道當中,神必須忍痛施行懲罰。神的懲罰是在慈愛中發出的。從這裏就看到了神對我們的犯罪的痛心,他願意憐憫、決心對背道子民施行拯救。

4. 神對國度拯救的預言:何西阿在十三章預言以色列將亡國被擄之後,十四章一開始就對他們發出呼喊:「當歸向耶和華,用言語禱告他說:求你除淨罪孽,悅納善行…」(何14:2a)。回轉的以色列餘民不再依靠外邦勢力、不再敬拜偶像,神應許將要復興他們的國:「我必醫治他們背道的病,甘心愛他們;因為我的怒氣向他們轉消。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他必如百合花開放,如黎巴嫩的樹木扎根。他的枝條必延長,…曾住在他蔭下的必歸回,發旺如五穀,開花如葡萄樹。」(何14:4~7a)。因被擄而身陷外邦的以色列民,並不至絕望。他們的命運在神的手中,雖因犯罪而被罰,但只要他們從罪中回轉,神就向他們施憐憫。他們被蒙神得拯救,而歸回故土。他們的國度將復興,國祚必延長。這是神對順服他的子民的應許,神的應許必然會應驗。

罪人是在神的震怒當中,但是神的怒氣是對悖逆不悔改的人發出的,對於願意回轉的人,神總是給予悔改的機會。我們這群屬神的子民,常會有得罪神的時候。但是不要因此而自暴自棄。神正殷切的等待我們回轉,重新的歸向他。這就是我們的就的希望,我們的救恩是確定的,不在我們的完全,而是神主動的恩典,與他拯救子民確定的心意。

哈里路亞,贊美我們的主。

倪柝聲教導中關於成聖觀的探討

第一章 前言 倪柝聲為近代中國本土神學界影響重大的人物,他建立了華人界第一個具影響力的本色化教會。他留下來的文字著述豐富,其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可以說是《屬靈人》 [1] 。這書所提出的三元人觀的想法,雖然引起了讚賞與批評兩面的評價,直至今日其中的思想仍然深刻地影響中國教會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