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耶穌讓瞎眼者得看見


當人生經歷苦難的時候,常會讓我們思考發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麽造成的?誰要為這件事負責?
大部分的事情沒有簡單的答案,許多天生的不幸、無定法抗拒的災害,實在找不到導致的原因。如果能找到原因的,可以讓自己好過一些。但很多時候,事情發生都發生了,即使找到原因,也不能改變過去。在約翰福音第九章,我們看到主耶穌如何改變一個瞎子的命運,他並沒有解釋瞎子生來失明的原因。但是卻讓他走過一個信心的旅程,醫治他的眼瞎、帶領他勇敢見證自己的經歷,在他被人排拒時尋找他,把福音傳給他。瞎子走過的信心之旅,讓他的命運完全被改變。過去先天殘疾不再成為他的咒詛,卻在耶穌的帶領下,進入新生命。

苦難是為了彰顯神的作為

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 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 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 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 耶穌說了這話,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 對他說:「你往西羅亞池子裡去洗(西羅亞繙出來就是奉差遣)。他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 他的鄰舍和那素常見他是討飯的,就說:「這不是那從前坐著討飯的人嗎?」 有人說:「是他」;又有人說;「不是,卻是像他。」他自己說:「是我。」 他們對他說:「你的眼睛是怎麼開的呢?」 他回答說:「有一個人,名叫耶穌,他和泥抹我的眼睛,對我說:『你往西羅亞池子去洗。』我去一洗,就看見了。」 他們說:「那個人在那裡?」他說:「我不知道。」」(約91-12

 

這故事從一個生來瞎眼的人開始。門徒因為看到這生來瞎眼的人,提出了問題,想追究一個先天殘疾的人,他遭此不幸的原因到底是什麽?門徒提出人們常有的解釋,其一是最直接的理由,把罪過歸咎於他自己種下的禍因、惡有惡報。但是這個人生下來就殘疾,難不成他在母腹中就犯罪了?真的有人提出這樣的理論,認為胎兒在母腹中犯的罪,會導致天生的殘疾,稍微理性的人都不會接受這種解釋。或者有人將禍因歸咎於他的父母,不是他自己犯罪,而是他父母犯罪了,結果他就被牽引進父母罪過的報應之中。這與過去迷信的觀念相似,先人犯罪禍及子孫。

不讓人去理性面對家族傳承下來的錯誤習性,反而把禍因給神秘化,好像整個家族遭受咒詛,讓子孫在代代相傳之間繼續這不可改變的命運。也有些人受到輪迴觀念影響的,很難在當事人自己、或父母身上找到直接導致不幸的原因,就將禍因推到此人前世,因為造孽欠了罪債,所以今生來還債。這把不幸的理由推得更遠,前世的存在與否渺不可測,退一步說,前世的生命就算存在,與今生的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個體,記憶不相連、性格不相關、人格不相同,命運又何能牽扯在一起?

把人類遭受的某個不幸,直接歸咎於特定的罪惡是個簡單的解釋。我們不能否定聖經中確實有教訓警誡人不要犯罪,以免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如約翰福音5章耶穌警誡癱子:「你已經痊癒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厲害。」(約514)然而聖經中從沒有把這想法當成是解釋罪的普遍理由。更確實地說應該是:罪的發生與人類整體陷在罪中有關係。因為始祖犯罪,讓整個世界受連累,淪落到敗壞的咒詛當中。也就是說我們們今天會受到罪的苦果,乃是因為人類都陷在罪的轄制下,不免都會犯罪。一人犯罪、牽連眾人,讓大家一同遭受惡果。例如一家工廠排放污水,讓住在工廠附近的居民喝了污染的水而生病。然而這種解釋不能普遍應用在各種情況,指某個無辜的受害者之所以受苦,是因為他自身所犯的特定的罪造成的。這種想法對安慰無辜的受害者沒有幫助,反而加深他的傷害。這個生來就瞎眼的人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耶穌的回答與前面所說,常見的理由都不一樣:「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祂不去追溯不幸發生的根源,而是從這不幸最終能夠生出何種結果,在神的手中能達到何種目的而論。本句話中的「是要」就看出耶穌重視苦難所能帶出的結果。能有這種體認,說出這樣的話,必須要對神掌管此事的旨意有清楚的認識,還要對神引導事情的結局有充足的信心。耶穌正是看見了這整個故事最終的目的,是要藉著瞎子得醫治來顯出神的榮耀來。我們生命中也可能會遭遇到許多不幸的事,很多事情是無法簡單地找出原因來解釋的。與其探究受苦的原因,不如去思想神到底要藉著這事成就什麽目的。明白神掌管一切,並願意讓神的榮耀藉著我們所遭遇的不幸而彰顯,可以讓我們以更正面的態度面對遭遇的苦難。遭遇苦難的人要能有這種想法,必須抱著信心,雖然不能見到立時的果效,在忍耐等待的過程中,盼望神在這件事上要達成的目的。

耶穌緊接著就醫治這個瞎子,並吩咐他到西羅亞池子去洗。西羅亞的意思是奉差遣,反映出耶穌的身份正是神所差遣來到世間的救主。耶穌的行動不是普通行醫的方式,而是超過人所能理解的方法,瞎子可能會想:「這樣做有效嗎?」這正是考驗他信心的過程。他願意去洗,最終也證明出來,耶穌所行的神蹟確實醫治了他。一個生來瞎眼的人竟然能得見光明,這讓周圍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有的人以為不可能是他,只是長得像他而已。他自己承認:「就是我。」大家開始詢問,瞎子眼怎麼被開的、到底是誰醫治了瞎子。瞎子對耶穌的認識很有限,只知道:「有一個人,名叫耶穌」醫好了他。周圍的人再問:「醫好你的人在那裡」他們好去找他。瞎子自己也不知道耶穌的身份,只知道有人把他醫好了。此時他對耶穌的認識只是很表面的。他信心的旅程正開始。接下來他被帶到法利賽人面前,接受一連串質問,讓他一步一步更加清楚地知道耶穌的身份。我們在認識耶穌的過程也是如此。一步一步加深對主耶穌的信心,至終堅定不移。願我們都如同這瞎子一樣,接受主的拯救大能,並用我們一生的時間經歷主在我們身上的帶領,更深地認識祂。

因安息日醫治引起的紛爭

「他們把從前瞎眼的人帶到法利賽人那裡。 耶穌和泥開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 法利賽人也問他是怎麼得看見的。瞎子對他們說:「他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去一洗,就看見了。」 法利賽人中有的說:「這個人不是從神來的,因為他不守安息日。」又有人說:「一個罪人怎能行這樣的神蹟呢?」他們就起了分爭。他們又對瞎子說:「他既然開了你的眼睛,你說他是怎樣的人呢?」他說:「是個先知。」猶太人不信他從前是瞎眼,後來能看見的,等到叫了他的父母來,問他們說:「這是你們的兒子嗎?你們說他生來是瞎眼的,如今怎麼能看見了呢?」 他父母回答說:「他是我們的兒子,生來就瞎眼,這是我們知道的。至於他如今怎麼能看見,我們卻不知道;是誰開了他的眼睛,我們也不知道。他已經成了人,你們問他吧,他自己必能說。」 他父母說這話,是怕猶太人;因為猶太人已經商議定了,若有認耶穌是基督的,要把他趕出會堂。 因此他父母說:「他已經成了人,你們問他吧。」所以法利賽人第二次叫了那從前瞎眼的人來,對他說:「你該將榮耀歸給神,我們知道這人是個罪人。」他說:「他是個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從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見了。」他們就問他說:「他向你做什麼?是怎麼開了你的眼睛呢?」他回答說:「我方才告訴你們,你們不聽,為什麼又要聽呢?莫非你們也要作他的門徒嗎?」他們就罵他說:「你是他的門徒;我們是摩西的門徒。 神對摩西說話是我們知道的;只是這個人,我們不知道他從那裡來!」那人回答說:「他開了我的眼睛,你們竟不知道他從那裡來,這真是奇怪! 我們知道神不聽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聽他。從創世以來,未曾聽見有人把生來是瞎子的眼睛開了。這人若不是從神來的,什麼也不能做。」 他們回答說:「你全然生在罪孽中,還要教訓我們嗎?」於是把他趕出去了。」(約913-34

當百姓中間出現重大事件的時候,一般都會去讓宗教領袖知道,看看他們有什麽看法。正如今日發生大事,記者就會圍著政府的發言人詢問一樣。一個生來瞎眼的眼睛被醫治了,是個從未聽聞的大事。眾人帶著醫好的瞎子拉到了法利賽人面前,要讓他們鑑定,這神蹟的發生是否證明耶穌是從神來的。然而,耶穌「開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這病得醫治的好事就成了爭議的導火線。原本就已經因為安息日治病的問題,與耶穌不合的法利賽人,如今得到另一個把柄來指控耶穌,他們認為,耶穌在安息日醫治的行動,違法了他們安息日不准作工的口頭律法。他們認為耶穌在幾方面違反了安息日:第一,除非危及生命,安息日不能治病。第二,安息日不可以做出揉捏麵團的動作。耶穌吐唾沫在地上、又將泥土混合,塗在瞎子眼睛這動作,被認為是違反這規定。他們以上述這些理由,推論耶穌不是從神來的。但是另一批人卻有不同的看法,神蹟是神同在的記號,如果耶穌是罪人,祂又怎麼能得到行神蹟的能力,又怎能行這樣的神蹟呢?他們中間就起了分爭。

身為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原本應該注意神蹟的發生,並查驗神蹟背後是否是神賜下能力的記號。但是法利賽人卻抱著先入為主的成見,一開始就想羅織罪名,強加在耶穌的身上。這顯出了他們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用心。在爭執不下的時刻,法利賽人讓瞎子表態:「他既然開了你的眼睛,你說他是怎樣的人呢?」沒想到瞎子對耶穌是正面的評價:「是個先知。」這與撒瑪利亞婦人相似,當被耶穌說出罪行後,也是認耶穌為先知。這與法利賽人所期待的答案不一樣。他們自然不信瞎子的話,於是進一步想要去找瞎子的父母問清楚。

首先他們懷疑瞎子是否真是生來就瞎的,因為後天的眼瞎較容易得醫治,不見得是什麽大不了的神蹟,然而先天眼瞎則無法輕易被醫好,是神蹟較強的證據。他們首先懷疑這點。接下來又問,瞎子是怎麼被醫好的。可能他們不信瞎子說實話,要問他父母口供來驗證。其實這是個兩難的問題,在這種欲蒐集證詞來定人罪的壓力下,證人若說出與他們期待不合的話,不但不被採信,還可能有嚴重的後果。約翰在這裡描述瞎子父母不敢直說的顧慮:「因為猶太人已經商議定了,若有認耶穌是基督的,要把他趕出會堂。」趕出會堂相當是與所有親族鄰里斷絕關係,相當於中國古代的逐出家門,失去了一切親人的依靠、與社交的聯繫。這是斷絕一個人所有社會關係的最大刑罰。這種壓力存在所有活在猶太領袖權柄之下的人。他們當然知道這些領袖反對耶穌的立場,當他們畏懼權勢、看重自身利益高於真理時候,自然不敢在他們面前講出真話。瞎子的父母就是如此,只有往瞎子身上推。我們是否也有迫於形勢,不敢勇於見證的時候?在這排拒福音的世代,基督徒免不了會遭遇到這種情形。這正是對我們信心的考驗。

法利賽人在得不到預期的結果下,又回頭來詢問這醫好的瞎子,頭一句話就毫不掩飾地把想定耶穌為罪的成見說出來了:「我們知道這人是個罪人。」還語帶威脅地警告瞎子:「你該將榮耀歸給神。」他們不是關心瞎子將榮耀歸神,而是用約書亞記中猶太人命令亞干誠實認罪的同樣用語:「我兒,我勸你將榮耀歸給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書719)這個瞎子並不像他的父母一樣在威脅下屈服。反倒是直截了當地說出了自己的經歷:「他是個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從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見了。」定耶穌為罪人是法利賽人公開的定調,然而瞎子不願在這事上與他們唱和,而是見證自己親身得到的醫治。評價一個人是罪人與否,那是帶著定罪的判斷,那不是瞎子有能力定奪的事。但是瞎眼得開是他最深刻的經歷,是無法否認的事實。與其迫於壓力說出言不由衷的話,他寧可誠實地講出自己得醫治的見證。我們今日面對別人詢問為何信主時,我們是擔憂別人知道而用虛假的話搪塞,還是誠心說出自己經歷的轉變。我們是怎麼聽聞福音,如何受到感動,以致決心信靠的經過,我們是否能像瞎子一樣勇敢說出來?

當法利賽人要瞎子再說一遍被醫好的經過,讓瞎子感到不耐煩,說:「我方才告訴你們,你們不聽,為什麼又要聽呢?」這問題法利賽人前面已經問過,早已回答過了。為何又會再問一次,表示他們不滿意前一次問的結果,反覆詢問只不過是想施壓,讓瞎子說出可以控告耶穌的口供。這瞎子清楚他們的意圖,回答充滿了反諷的意味:「莫非你們也要作他的門徒嗎?」這話激怒了法利賽人,他們不厭其煩地詢問、調查,其實根本不想知道真相,而是帶著一個隱藏計謀,要抓耶穌的把柄。瞎子反諷的話,激怒了他們,口出惡言反罵回去:「你是他的門徒;我們是摩西的門徒」這曝露出他們對耶穌的教導、與事工極端排斥,以「作耶穌門徒」為羞辱人的貶義詞。耶穌出來傳道,門徒渴慕學習而志願跟隨祂。「作耶穌的門徒」本是不帶貶義的普通用語。然而,在法利賽人心中,瞎子問他們是否要作耶穌門徒,卻成了對他們的羞辱。他們用同樣的話反擊瞎子,還趕快自我撇清,聲稱自己是摩西的門徒。意思就是他們崇敬摩西、跟隨摩西的教訓。對比之下,是指耶穌的教訓背叛了摩西的教導,是他們所不屑跟隨的。他們還理直氣壯地說:「神對摩西說話是我們知道的;只是這個人,我們不知道他從那裡來!」他們明明知道耶穌的身世,怎麼說不知道耶穌從哪裡來?這話是摩西與耶穌對比,意思就是他們相信神將話語賜給摩西,他們願意順服神藉著摩西頒布的話語;然而,他們不相信耶穌聲稱的,祂是從神所差來的基督。

對於法利賽人的譴責,瞎子毫不退縮地回答:「他開了我的眼睛,你們竟不知道他從那裡來,這真是奇怪!」瞎子的心很單純,既然能行出創世以來從未曾聽聞的神蹟,必定是從神而來。這不是嚴密的神學論證,而是親身經歷的見證。他深深相信眼睛得開是神的工作,耶穌能行這神蹟就足以證明他是從神而來。最後瞎子還以非常不以為然的口吻說,否定行神蹟者是從神而來才是不合理的怪事。瞎子再進一步反駁耶穌是罪人的指控:我們知道神不聽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聽他。」在為耶穌辯護之後,瞎子反思自己得醫治的事,他對耶穌的認識又更深了一層,他肯定生來瞎眼的得看見,是創世以來未曾聽過的神蹟。以此得出結論:「這人若不是從神來的,什麼也不能做。」意思就是耶穌必然是從神而來。同樣一件神蹟發生在眾人面前,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瞎子並沒有受過嚴謹的神學訓練,卻因著自己得醫治,而單純地生出了對耶穌的信心。對比之下,那些老謀深算的宗教領袖,明明的神蹟卻視而不見,以彎曲的心套取定罪耶穌的把柄。兩者的差別何等的大。

法利賽人被瞎子直言無諱的話反問,老羞成怒責罵瞎子:「你全然生在罪孽中,還要教訓我們嗎?」這反映出他們對於生來殘疾原因的解釋,他眼瞎是因為生在罪孽中,這對殘疾人是何等大的侮辱。人類傳承了始祖的罪性,本來都生在罪孽中,沒有一人是生來不犯罪的,全都需要神的施恩赦罪。然而,法利賽人責罵瞎子,認為他生在罪中,沒有資格教訓他們。反省他們自己,又哪裡一點比瞎子更為有義?他們是陷在一個自以為義的迷霧當中,看不清自己的罪。我們千萬不要步法利賽人驕傲自大的後塵,當承認每個人原都是罪人,都需要基督的救贖。若不蒙恩,命運都是滅亡,健康的人不比生來殘疾的人更為有義,生來不幸的人也一樣不必然是自己犯罪的結果。這是對於人類全然敗壞,全部都需要神赦罪恩典的體認。

謙卑者得拯救、自大者被定罪

「耶穌聽說他們把他趕出去,後來遇見他,就說:「你信神的兒子嗎?」 他回答說:「主啊,誰是神的兒子,叫我信他呢?」 耶穌說:「你已經看見他,現在和你說話的就是他。」 他說:「主啊,我信!」就拜耶穌。 耶穌說:「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同他在那裡的法利賽人聽見這話,就說:「難道我們也瞎了眼嗎?」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若瞎了眼,就沒有罪了;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约935-41

凡是不與法利賽人合作的結果就是被逐出會堂,被醫好的瞎子在當代的人看來是個不識時務的人;然而,他卻是個對於真理執著的人,他肯定:自己的眼睛被醫好了是個事實,醫好他的人必然是從神來的。與親人好友斷絕社交關係是痛苦的,耶穌聽聞祂的遭遇,主動來尋找他。找到了就問他:「你信神的兒子嗎?」和合本採用的「神的兒子」出現在後來的抄本,更早的抄本是「人子」。可能是因為抄寫聖經的人認為「信人子」難以明白是指誰,註解為「神的兒子」。「人子」這個字常被耶穌用來自稱,卻在當時還沒有成為耶穌的專有稱呼。耶穌為何這樣的自稱?可能是因為耶穌強調祂是道成肉身來到世間成為人,為了要向人啟示真理,將他們從罪中拯救出來。醫好的瞎子顯然不明白耶穌說的「人子」是指誰,於是發問:「主啊,誰是神的兒子,叫我信他呢?」原文是「主啊,誰是他,好讓我能夠信靠他?」這裡的信是「信入」也就是皈依信靠的意思。

耶穌就向他表明自己的身份,要求他有投靠的信心。耶穌告訴他:「你已經看見他,現在和你說話的就是他。」瞎子在到西羅亞池子洗眼睛,並得見光明之前從未見過耶穌,只聽見祂的聲音,又接受祂的醫治。今天他第一次見到耶穌,耶穌告訴他:站在他面前,他所看見的就是他應該歸信的人子。這瞎子有個單純的信心,立即表示「主啊,我信!」並且拜耶穌。這不單是個尊敬的禮節而已。信靠與敬拜連在一起,表示瞎子是因著對耶穌的身份有更深的認識,才會在耶穌面前屈膝敬拜。這個字通常是用在對神的敬拜,並且,在耶穌四十天受魔鬼試探的時候,拒絕對魔鬼敬拜,與本處的敬拜是用同一個字根。當使徒彼得來到哥尼流家傳道時,哥尼流向彼得敬拜,被彼得勸阻。使徒巴拿巴與保羅在路司得被人當作丟斯、希耳米來敬拜,同樣也被嚴嚴拒絕。啟示錄中約翰向天使敬拜,被天使拒絕。可見敬拜這個行動不能向神以外的人物來進行的,否則就是惹神憤怒的事。此處瞎子俯伏向耶穌敬拜,應該就是將耶穌當成神,或是神所差來施行拯救的救主。然而耶穌對此並沒有拒絕,正表示祂承認自己配接受敬拜,與神是同等的地位。

這位瞎子經歷了一個信心的旅程,從一開始被周圍的猶太人詢問時,祂對耶穌的認識只是:「有一個人,名叫耶穌。」當來到法利賽人面前被詢問時,他則更進一步認識耶穌:「祂是先知」。當法利賽人施壓要他承認耶穌是罪人時,他反倒拒絕,稱耶穌是「從神來的」。如今耶穌向他發出信靠的呼召時,他願意俯伏在地敬拜耶穌,承認耶穌是神的兒子。基督徒信心的成長都有個過程,正如這個瞎子一樣。我們是否願意在人生道路上更多地經歷基督的恩典,一步一步更加認識祂。

接著耶穌說出了一句聽起來好像矛盾的話:「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首先約翰福音第三章17節:「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定世人的罪,原文就是審判世人。這句話豈不是與「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矛盾了嗎?如果我們看上下文就不會出現誤解,第三章說基督被神差遣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指他道成肉身主要的工作是帶來拯救,不是為了審判罪惡。然而當基督第二次降臨的時候,審判的時機就已經臨到了。第三章沒有排除審判的信息:「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 神獨生子的名。」(約3;18)也就是說人陷在罪中時本來的命運就是難逃末日的審判,拯救是額外的恩典,讓信靠基督的人免去審判。所以第三章並不是說基督的拯救工作,就不帶著審判的警告。因為我們看到了第九章說「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按照前後文,對瞎子憑信心而蒙拯救,正對比出那些剛硬不悔改的人將會落在末日的審判中。對信靠者拯救的行動,本身就隱含著對拒絕福音者審判的意義。所以拯救的恩典、與審判的警告都是耶穌傳福音時所傳出的信息,我們所傳的不是單講美好的一面,平安、喜樂、上天堂。如果不知道末日審判的可怕,誰稀罕上天堂?

福音本身就是分別信心柔軟與剛硬的試金石,審判的結果就是接下來說的:「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那些心存謙卑,願意領受福音的人,雖然肉身眼盲,但是卻能得見真光。然而那些自以為看得見的,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學識、權力、財富,以為自己已經知道全部真理,不再需要悔改的人,其實他屬靈的眼睛是瞎的。主也任憑這種自大之人,反而瞎眼,看不見真光。

法利賽人聽見耶穌這話,知道是指他們說的,十分不以為然,於是向耶穌抗議:「難道我們也瞎了眼嗎?」耶穌的回答很耐人尋味:「你們若瞎了眼,就沒有罪了;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如果真的是看不見,還情有可原,尚可有機會悔改得赦免。但是他們自以為眼睛光明,看清楚一切真理,掌握神的旨意,就跌倒在這自高自大上。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人間,就是來打開屬靈瞎子的眼睛,讓一切願意領受耶穌救恩的人,信靠神兒子的人,眼睛得開,免去審判的命運。然而,法利賽人走的是另一條路,以為自己掌握了解釋神的真理的權柄,用自己錯誤的認知,拒絕神差來施行拯救的救主。我們對真理的理解必須服在神差來的神子的闡釋之下,因為祂是獨一見過神,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唯有祂能將神的恩典與真理完全向我們表明出來。不應當像法利賽人的想法,以人頑固不化的教條,來評斷神差來的神子,最後拒絕接受祂帶來的啟示,落在神對不信者的審判中。基督道成肉身,帶來救恩與審判。祂是拯救的磐石,也是跌人的絆腳石,讓謙卑信靠的人得到救恩,同時也讓剛硬拒絕者落在審判的命運中。

結論

本段經文是從一個瞎子得痊癒的經歷,描述耶穌所帶來改變罪人生命的作為。瞎子原本在人眼中是個落在罪孽咒詛下的不幸者。在一個安息日眼睛被耶穌醫治得見光明,這件事本是釋放人脫離疾病痛苦的行為,在法利賽人眼中卻是違反安息日的罪行。藉著法利賽人審問的過程,我們看到他們帶著嚴重的成見,這是被他們對律法狹隘的眼光所限制。耶穌是安息日的主,祂是天父差來成全律法的,按照祂對律法的詮釋去行,才能達到律法的目的。瞎子不關心法利賽人所看重的繁文縟節,他看重的是自己經歷的醫治能力。最後他遇見了耶穌,在耶穌的呼召下歸信了祂。這就是一個真誠的人與彎曲的人的差別,真誠謙卑的人,雖然生來眼瞎,卻最終得見光明。剛硬的人自己以為看清一切,卻無法突破心中的昏暗,實際上是個屬靈的瞎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