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保羅殷切勉勵初建的教會

這是一篇充滿了淚水的勸勉,保羅對著他過去三年來一起同工的以弗所教會長老們,語重心長地說出臨別贈言。其中最關切的還是教會能不能健康地成長,是否能同心合意地服事主,長老們是否能堅定保護群羊免受異端侵害。這些都是一個初建三年的教會最擔憂的事,保羅行色匆匆,沒有忘記一群同作工的長老。殷殷告誡他們當如何牧養、如何對主忠心。保羅對教會的牽掛,正是我們今日服事教會的好榜樣。

學習保羅謙卑傳道的見證

17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18他們來了,保羅就說:「你們知道,自從我到亞細亞的日子以來,在你們中間始終為人如何,19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又因猶太人的謀害,經歷試煉。20你們也知道,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裡,我都教導你們;21又對猶太人和希臘人證明當向 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

          我們上一次信息中曾經提到以弗所,保羅因為在那裡傳道,造成當地製造偶像的生意受到損失,被人起哄推到戲園裡,連續大聲呼喊口號,想要消滅他。最後地方書記出面安撫百姓,他才得以平安脫險。在進入本段主題以前,我們先要知道以弗所教會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應該是保羅在第二次旅行佈道回程時建立的,約在主後53年。這個教會自從保羅走了以後,有亞波羅過來牧養,亞居拉、百基拉也曾在這裡服事。在第三次旅行佈道初期,保羅又到了以弗所,曾經在那裡待了兩年三個月,在公會、又在推喇奴學房與人天天辯論福音,最終亞細亞周圍的城市的人都聽聞福音的內容,也有許多人歸信。保羅在這兩次來到以弗所的過程,與當地教會的弟兄姊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既然保羅與他們感情很深,應該在第三次旅行佈道結束回程時去探訪他們。但是保羅沒有過去,只是差派弟兄到他們那裡,請教會的長老過來見見面。因為他決心往耶路撒冷,心甚迫切,他期待及早趕往耶路撒冷,不想在亞細亞耽延太多時間。這在16節清楚說明了:「乃因保羅早已定意越過以弗所、免得在亞西亞耽延.他急忙前走、巴不得趕五旬節能到耶路撒冷。」所以,此次保羅與以弗所眾長老見面,可以說是在匆忙之中安排的寶貴機會。眾長老也過來了。這裡描述以弗所教會使用單數,是將眾長老看作是同一個教會的,即使聚會點不同,但是被視為是同心一起服事的。雖是一個教會,卻有眾長老集體領導。這是初代教會的普遍狀況,可以成為我們今日教會學習的典範。一個地區雖有許多聚會點,卻仍然是一個教會,帶領牧養教會的長老,可以有多位,一同治理、一同牧養。

          保羅向他們回顧了過去與他們一起服事的情形。保羅說:「你們知道。」表示這些都是他們能夠記得,並且見證之事。同時保羅又鼓勵同工效法他服事的榜樣。效法的內容是什麽呢?「在你們中間始終為人如何,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又因猶太人的謀害,經歷試煉。」這群保羅的同工,長期觀察保羅,對保羅的行事為人有一定的了解。他們知道保羅服侍的心是前後一致的。多少人有一時的熱情,但撐不到了多久就冷卻了。因為他們心中沒有激勵他們堅持下去的動機,這動機是出自於神的愛。如果不是經歷從神來的愛,任憑誰遇上保羅九死一生的遭遇,肯定會打退堂鼓。保羅卻不退卻,心中對傳道的熱情仍然保持。保羅讓這群同工回想,他自己平日與他們同在時是如何為人的,後面解釋他所謂的為人,就是帶著謙卑的心態,並且流著淚來服事主。這正是身為主僕人重要的品格,一是謙卑、二是為了教會眼中流淚。

為何會為教會流淚?多半是為了同工之間的關係、為信徒成長擔憂、為教會受到異端攻擊而搖擺,這些都是身為僕人所掛念的事。保羅自許是謙卑的僕人,他不是用強勢來責備同工,而是循循善誘,期待引導同工順服,這種謙卑的牧養的方式,可能會遇到抗拒,甚至受到傷害。保羅為教會流淚,多半也是為了維繫教會同工之間和諧關係這問題。

          19節後半,另有一分詞片語來描述,保羅在什麼情況之下服事主,就是在猶太人的陰謀攻擊下,受盡試煉。這些外在的攻擊,也會讓保羅因福音事工無法順利推展而流淚。都是以弗所同工看在眼裡的。保羅希望他們謹記住他服侍的態度,即使他不在同工身邊,他們也能有事奉的榜樣可以遵循。

          保羅在20節又提到了「你們也知道」,藉此提醒他們保羅在他們當中另外一些值得回顧的事。這件事就是保羅如何對他們殷勤教導。保羅對同工說:「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裡,我都教導你們。」保羅所教導的內容都是對門徒有幫助的。只要是能夠幫助同工屬靈成長,保羅都是傾囊相授,毫不藏私。這裡講的避諱,就是因著某種緣故,把該講的話保留住,不講出來。這種畏首畏尾之事保羅絕不做。可見保羅樂見同工得益,不怕說出的話得罪人、也不會擔憂同工學會更多知識,而輕視他。他在公開場合、在私下家庭聚會中,都知無不言,把自己所領受的,傾全力教導同工。這是個無私的好牧者的榜樣。20節的分詞片語,描述他教導的內容,「又對猶太人和希臘人證明當向 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這句現在式的分詞「作見證」,表示經常不斷地,向不管是何種族、何階層的各種人,見證的內容就是後面的兩個受詞,悔改歸向神,並歸信耶穌基督。這也應當是我們今日傳福音主要的內容。

          保羅在以弗所的事奉就是一個神僕人最好的榜樣。為了群羊的需要謙卑服事,為他們不長進、內部紛爭而憂傷。即使在外界的排擠抵制之下,仍然積極向人見證主耶穌的福音,引導人悔改歸向神。這就是一個傳道人該有的服事態度。也是弟兄姊妹效法的對象。我們雖然不見得是全職傳道人,但是保羅要我們注意觀察他,效法他服事的態度。即使帶職事奉,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保羅不以前路艱難為意

22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原文是心被捆綁),不知道在那裡要遇見甚麼事;23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裡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24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 神恩惠的福音。」

         接著保羅向著以弗所眾長老預告自己將前往的道路,他要繼續往耶路撒冷去。他去那裡有何目的?從過去他所寫的書信,我們可以略窺一二。在前面的19章經文敘述:「保羅心裡定意、經過了馬其頓亞該亞、就往耶路撒冷去、又說、我到了那裡以後、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他迫切想回耶路撒冷,是要向眾使徒見證外邦的福音工作得到的成果。期待猶太教會清楚向外邦人宣揚福音的方向,正是在完成主交付的使命。以期得到教會支持他繼續往更遠的地方宣教。他並且帶著眾教會的捐款要回耶路撒冷賑災,此捐款顯示外邦教會對猶太教會主內靈裡相連的愛心。保羅想回耶路撒冷的心甚迫切,他看重的是主內教會的合一,無論猶太或外邦教會,應該同心合意繼續向外宣教的事工。22節說心甚迫切,原文的意思是我被靈捆綁,此處翻成聖靈更加適合,也就是保羅的心被聖靈催促,似乎有個急迫的驅動力,非得繼續前行,前往耶路撒冷。修飾「往前去」的分詞「捆綁」使用完成式,表示不是一時的感動,而是早就在他心中產生,並且現今迫切的心仍然沒有消失。22節後半句的分詞片語,也是提及保羅前去耶路撒冷的情境,就是前途未明,不知道何事將要發生在他身上。唯一能夠知道的是,聖靈向他嚴重地指出,在前往的城裡有綑鎖與患難等待著他。

         即使在這種情勢下,他仍心意堅定地繼續往耶路撒冷前行。因為他知道他此次去耶路撒冷的重要性,是為了要完成主吩咐使命的一部分。我們會覺得疑惑,既然回去前途未卜,並且還有患難等待著他,要將他捆鎖。為了繼續完成使命,應該留在外邦,保留住生命才對啊?保羅卻不作如是想。他把回去的行程當成是福音使命的重要一步。在24節前半句,他說:「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一開始有個連接詞「卻」,對比前面說的保羅感到被聖靈急切地催逼。雖然被聖靈催逼去危險之地,但是自己的生命的安危卻不是他所牽掛的事。還有一個形容詞來形容他對生命的態度,對他來說,除了不以生命為念以外,他也不把生命看成是寶貴的。24節後半句:「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是個不定詞片語描述保羅有此心志的目的。保羅不以生命為念,主要支持他的力量就是,他極力想要完成他當行的道路,以及他從主耶穌手中所領受的使命,也就是見證神恩惠的福音。

他一生不畏生死,馬不停蹄地往前衝,主要的動力就是,主已經將使命交託給他,而他沒有其他選擇,唯有心無旁騖地向著標杆直跑。甚至連他身家性命的安危,都可以置之度外。

         我們看到了十九世紀,正是基督教宣教運動展開的時刻。當時來自於歐美的宣教士,幾乎都是放下原本在家鄉優越的生活條件,來到偏遠的地方,重新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學習新的語言,向不認識基督的外國人傳福音。其中有一位宣教士戴德生是我們十分熟悉的。他十九歲就立志要來中國,向中國人傳講基督的福音。因此,他在英國時,就操練自己過信心的生活。也就是在極拮据的生活條件下,每個月靠著仰望神的供應過生活。這操練確實在他來到中國後幫助了他。他多次經歷困難,來自後方的奉獻不足,宣教士們沒有工資可發。他堅持不向人募款,等待神的手動工。神確實興起關心他們的同工,及時將款項寄到,他們最後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平安解決了財務的問題。更讓他心碎的是,義和團事件時,他那時正在英國養病,內地會宣教士在動亂中被殺死將近九十名,約佔所有殉道者的一半。他心中痛苦如刀割,連向神禱告都說不出話來。然而,他仍然鼓起力氣,抱病前往中國探望驚魂甫定的同工。到了中國,他已經病重,仍然前往揚州、浙江去探望同工,為同工打氣。湖南是新建立的宣教據點,戴德生沿著長江,再從湘江逆流而上,前往長沙。到達的第二天,他就被主接去。最終埋骨於鎮江,他奉獻一生宣傳福音、拯救靈魂的土地。

         宣教士的一生就是如此,自己的生命已經不以為意了。一般的人生命的平安舒適是最為看重的事。但是對於宣教士,在他們出去的一刻,已經抱定埋骨異鄉的決心。為何他們能有這般的膽量?不是他們自己有什麽雄心壯志要完成,不是他們為要滿足宗教狂熱。那都是拿屬世之心,度屬靈人之腹。要功成名就,安享天年,在家裡待著不好,還要飄洋過海,被人排斥、被人厭棄。冒著被殺的危險,經歷九死一生的生活。原因無它,與保羅一樣,為要完成主耶穌交付的福音使命。因此,個人生活舒適、生命安危,早就不以為意。我們今天讀到保羅的臨別贈言,知道他為宣教心中迫切的原因,正也是激起歷代宣教士勇敢走出去力量的來源。宣教的心志是教會歷史中傳承下來的,是前後一貫的。都是源自於主耶穌的吩咐。就是使徒行傳第18節說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這火今日仍然未熄,仍然在激勵我們接下保羅的福音棒子,將福音傳向未得之民所在的地方。

警戒忠心牧養教會

25我素常在你們中間來往,傳講神國的道;如今我曉得,你們以後都不得再見我的面了。26所以我今日向你們證明,你們中間無論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原文是我於眾人的血是潔淨的)。27因為 神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28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 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或譯:救贖的)。29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30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31所以你們應當警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地流淚、勸戒你們各人。32如今我把你們交託 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

          在向以弗所長老回顧過去殷勤服事態度,並告知返回耶路撒冷的計劃後。保羅警戒他們小心假教師對教會的破壞。保羅先預告他們日後再見面的機會可能不多了。事實上保羅此後被關進羅馬監獄之前,他們未曾再見面。直到保羅後來被放出來後的兩年,聖經沒有這段期間他宣教行程的記載。他曾經寫信給在以弗所牧會的提摩太兩次,信中曾寫到他後來獲釋後有機會再去以弗所。所以,保羅預告他們之間不會再見面,是保羅自忖,此去耶路撒冷必然面對監禁甚至殺害,再見面的希望渺茫。既然保羅認為這是最後見面的機會,當然臨別的贈言也更加語重心長。保羅首先告誡他們謹慎守住過去保羅對他們的教導。他說:「我今日向你們證明,你們中間無論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原文是:我在你們的血上是無辜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們有人在神的審判上被神討罪流血的話,我在此事上心是清潔的。也就是說我已經把我該盡的責任都已經盡心做到了,如果你們中間還有人在道德上犯罪、或是真理上犯罪。不能怪我沒有事先把嚴重性警告你們。這是保羅身為牧者的自我期許,就是清清楚楚地把神所有的教訓教導門徒,不管是好聽的、或難聽的。他說:「因為神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這裡的「避諱」與20節出現的是同一個字。20節說的是,保羅對於同工有益的事,沒有一句因為退縮而不敢講。這裡也是一樣,所有對弟兄姊妹該有的警戒,沒有一樣因為怕得罪人而退縮不講的。保羅勇於規勸的牧者風範在今天的社會尤其難得,多少牧者只敢講大家歡迎的話,對於聽了之後會得罪人,或者聽了讓人扎心的話,就避開不說了。明哲保身雖然可以保持眾人對牧者的歡迎,但是讓弟兄姊妹對於罪的嚴重性掉以輕心。最終犯罪落在神的審判中,牧者也有一份未事先警戒的責任。此處經文顯明一個真理,牧者最重要的責任是按照神的心意帶領群羊,不是在群羊中爭取別人對自己的讚揚或喜愛。如果是違反神心意之事,寧可自己被誤會、被討厭,也要照著聖經真理,清楚向會眾指出來。

          28節一開始是對長老的命令:「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 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保羅要長老們為自己,也為全群謹慎,時態是現在式,意思就是要他們一直保持謹慎。長老的職分就是群羊的監督,且是聖靈所選召,並在教會中設立的,可以說是看管、餵養、保護群羊的牧羊人,也就是神將群羊託付讓他們照顧的負責人。這羊就是神的教會,也就是神用他自己的血所贖回來的。我們知道基督用祂的血將羊群贖回歸入祂的身體教會。這裡卻說這群羊是神用祂的血所買回的,教會也是神的教會。這裡路加沒有混淆神與基督的身份與工作。群羊是基督的也是神的,是基督用祂的血贖回的,也是神用祂的血贖回的。這裡當然指耶穌在十字架上流的血,這也是屬神的血。

          29節保羅預先警告他們:「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保羅這裡以兇暴的豺狼來比喻,破壞教會,傷害羊群的假教師。他們會進入教會,對教會造成嚴重的破壞。他們的特性是不愛羊群,不在乎羊的健康成長、不關心羊的存活,只關心自己的私利。保羅這裡事先警戒他們,要他們有所防備,善盡一個牧羊人當有的責任,保護群羊,不要讓羊被豺狼吞吃。就連他們當中也有人受假教師欺騙,與他們錯謬的道理呼應。保羅警告:「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這些人在教會中的影響是,說悖謬的話,也就是違反真理的錯謬理論,吸引門徒跟著他們走墮落的路線。

          保羅在30節再度命令他們:「所以你們應當警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地流淚、勸戒你們各人。」警醒的內容是要經常記住保羅在這三年來,晝夜不停,為他們走偏而流淚、勸告他們悔改。在真道上的偏差在保羅心中是嚴重的事。教會剛成立三年,真理的根基尚未穩固,假教師已經滲透進來,已經在教會中勾引一些不穩固的人,跟從他們錯謬的歪道。真理的偏差對教會生存是致命的打擊。如果放任不管,最終整個羊群走進異端,對神的教會的破壞性是相當大的。今日教會同樣也有這樣的問題,異端千方百計要從教會中偷羊。他們知道正面與真理辯論,得不到群羊採信。所以常用的手段就是假扮成熱心的樣子,盡心盡力滿足人的需要。但是最終看到他們勾引教會中搖擺的分子,對教會批評、分裂、興風作浪,就看見異端的本質露出來了。異端不是來建造教會的,是拆毀神的教會。被異端攻擊的教會,如果不採取斷然措施,常會四分五裂,群羊被擄走,迷失、死亡、最終教會解散。今日國內外常見的異端有「全能神」,化妝成熱心愛主的樣子,到處結交基督徒,背後是想要偷拉羊。

          那教會當怎麼樣防備異端呢?唯有在真理上裝備信徒,讓群羊對聖經真理有紮實基礎。很多的基督徒對真理模模糊糊,雖然每個禮拜天聽道。然而,對神的話不清楚、連錯誤的理論也分辨出不出來,就很容易被異端欺騙。甚至連傳道人都有被異端哄騙,最後把整個教會都帶進異端的事發生。牧羊人的責任就是,在講台上清楚教導聖經教義,可能誤解的地方更要清楚解釋,避免信徒跌倒在錯謬的理論中。另外,還要養成信徒自己讀經、靈修的習慣。不能光靠著聚會聽道,自己需要從聖經裡領受神話語的供應。當信徒熟悉純正信仰的內容,就不容易被虛假的道理欺騙。訓練人分辨假鈔的方法,就是讓人經常接觸真鈔,讓他對真鈔的質感、顏色、圖案熟悉。一旦摸到不一樣的鈔票,會覺得不對。今天我們也是將聖經真理不斷地講解,讓弟兄姊妹熟悉真道,一旦聽到不一樣的道理,他們會很警覺地發現不對。牧者對於信徒屬靈身量也需要經常關心。揀選同工時,需要找真理清楚的。對於有口才、有恩賜,但是真理模模糊糊的人,要有所保留。不可以託付重任。以免那人跌倒後,對整個教會造成嚴重破壞。

          本段最後,保羅知道自己不可能經常與他們同在,但神的教會如何能平穩健康地發展?保羅對長老說:「如今我把你們交託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保羅必須離去,不能經常陪著他們。但是他將教會交託給神,還有交託給神的恩道,也就是神恩典的話語。教會沒有最初建立的牧者,仍然能夠生存。因為是在神的手中,並且也是在神的話語的保護中。門徒只要立定心志跟從神,按照神的話語的教導,繼續服侍。就不怕異端的攻擊。我們今日的教會也是如此,不可能有哪一位有恩賜的牧者永遠陪伴著教會。只要是神的教會,祂必然與群羊同在。祂的道也在群羊心中帶領著我們。今天世上的教會,有好多並無人牧養,但是神興起忠心的肢體,即使恩賜尚未成熟,但是為了神託付的使命,就願意盡心按照神的話語照管羊群。一步一步摸索,羊群還是能生存,能繼續長大。為何如此能如此?不是牧者不重要,而是神呼召同工,將帶領的恩賜賜下。即使恩賜尚不成熟,但是神與群羊同在,神的話語就是同工們能夠找到方法牧養,並得以有糧食餵養群羊的途徑。這支撐了許許多多還在成長中的教會。我們普世屬神教會是合而為一的,如果我們知道有教會存在需要,無力牧養。有能力、有同工、有負擔的教會責無旁貸,應當伸出援手。這才體現普世教會是一個身體,互相幫補、互相支援。保羅告訴我們的教訓,就是如此。我們將來是與眾聖徒同得基業的。不能說我們在地上互不相干,各自為政,有一天到天上就成為一群,同得基業。那是前後不一致的想法,既然將來在天上是一家,在地上只要是純正信仰的基督教會當然也是。我們在地上的眾教會應當有這種體認。保羅給我們留下了好榜樣,他愛教會,即使臨行之前也不忘記殷勤勸勉。這就表示,在他的心中,教會不受地理轄制,外邦、猶太、各民、各族的教會,在神的眼裡是一家,在保羅的眼裡也是。我們有無這種體認呢?

結論

本段經文提到保羅與以弗所教會長老的臨別贈言。話語中表現出保羅對以弗所教會的愛,教會是他建立的,他曾經在那裡經過多次,最長待過兩年三個月,每天與人辯論聖經真道,讓福音信息傳到遠近各地。他實在愛這群羊,為了讓他們在保羅離去後,健康成長,他語重心長地吩咐他們三件事。(1)要效法他平日服侍的榜樣,如何謙卑待人、為羊流淚。(2)告知他心中被聖靈引領,迫切想要前去耶路撒冷,為要傳遞福音在外邦宣揚的情形,並帶著外邦教會對耶路撒冷賑災的捐項。所作所為都是想要按照主所吩咐的,讓基督吩咐的福音使命,把猶太與外邦教會連在一起。(3)命令長老忠心看管羊群,警戒假教師會如同兇惡的豺狼來偷羊。期待長老按照神的恩典之道餵養群羊,關照羊的健康。保羅不能永遠留在他愛的教會身邊,但是將教會交託神、並祂的恩道。這群羊在神的手裡,在神話語的光照下,必然能夠平安成長。我們從這段信息中看到了一位忠心牧養的僕人,不但愛主、也愛主所託付他照管的羊群。他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017年2月16日 星期四

勝過苦難的平安



主耶穌最後晚餐的講論已經接近尾聲,在大祭司的禱告後,主就要走進客西馬尼園被捉拿。即使有千言萬語,一時也難以說盡。此時門徒最關心的事情,還是圍繞在切身的安全,與將來的前途。這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未知數。主卻清楚看到了一切,祂藉著安慰與應許,穩定門徒的心。雖然苦難是免不了的,但是不要擔憂,苦難將會過去,主會從死裡復活,再回到他們當中。那時苦難將會被轉化為喜樂。這些關乎神拯救計劃將如何實現,門徒似乎並不清楚。主賜下寶貴的應許,門徒可以奉主的名向天父祈求,必蒙天父應允。主並命令門徒放心,主裡的平安勝過世上的逆境。以上是本段經文將提到的內容。讓我們來看這段主對門徒的勉勵。

從憂愁轉為喜樂

16「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17有幾個門徒就彼此說:「他對我們說:『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又說:『因我往父那裡去。』這是甚麼意思呢?」18門徒彼此說:「他說『等不多時』到底是甚麼意思呢?我們不明白他所說的話。」19耶穌看出他們要問他,就說:「我說『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你們為這話彼此相問嗎?20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痛哭、哀號,世人倒要喜樂;你們將要憂愁,然而你們的憂愁要變為喜樂。21婦人生產的時候就憂愁,因為她的時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記念那苦楚,因為歡喜世上生了一個人。22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

      本段緊接著前面一段耶穌對門徒的吩咐。祂告訴門徒:「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這句話中出現兩次「等不多時」,也出現兩次「見我」。分別是預先告訴門徒不久後將發生的事。第一個「不得見我」是使用否定現在式,表示門徒不再能繼續看見耶穌,指的就是耶穌即將被釘十字架,門徒一時不再能見到主。但是後面一句說到「還要見我」使用的是未來式,表示再過一段不多的時間,門徒又能見到祂了。這就是指耶穌將會從死裡復活,與門徒相見。這裡的「等不多時」在約翰福音中出現多次,都是描述耶穌與門徒相聚的時間已經剩下不多了。這些經文包括:「我還有不多的時候和你們同在。」(約733)、「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約1235)、「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約1333)、「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約1419)每一句都表示時間的緊迫性,要求門徒對將要來的患難心裡有所準備。

      門徒不明白主的話,彼此對問。可見雖然主耶穌對門徒講過多次,祂將要受死。門徒對於究竟會發生何事,還是不清楚。這也是為何耶穌不再告訴他們更多信息,因為他們此刻無法承受過多啟示。人在前途不明的狀態,心中必然會忐忑不安。主耶穌知悉他們心裡的疑惑,就詢問他們:「你們為這話彼此相問嗎?」並主動告知這句話的意思。主耶穌以很誠懇的話語起頭:「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說出不多幾時將要發生在祂身上的事。主說:「你們將要痛哭、哀號,世人倒要喜樂;」對於門徒來說,這話同樣讓他們迷惑。他們將要痛哭、哀號;世人卻將要歡喜。這句話對比他們與世人,會出現兩種極為相反的情緒。他們為何而痛哭、哀號?必然是因著主的受死,因為這兩個字通常是與親近之人死亡聯繫在一起。世人為何又會喜樂呢?這裡講的世人就是與基督敵對,排斥祂的反對人士。這些人認為耶穌聲稱自己是彌賽亞,卻又不符合他們對彌賽亞的期待,因此將耶穌定罪為褻瀆神,判祂死罪,將祂送上十字架上殺了。他們自以為所做所為是服事神,當他們願望達成,自然為所做的事感到歡喜。這正是世界對主耶穌的態度。他們沒有料到主耶穌不被死亡拘禁。人想用殺害這手段,將主耶穌從這世上除掉。然而,神卻用大能讓主從死裡復活。

      門徒的反應則與世人相反,起初因著主的被殺而痛苦哀傷。最終卻因神施展大能,讓主耶穌從死裡復活,他們的心裡就轉為歡喜。20節後半句提到:「然而你們的憂愁要變為喜樂。」這是個戲劇性的轉換,完全相反的情緒在頃刻間發生。原來陷在痛哭哀號中,卻被神轉化成喜樂。這不是苦中作樂、也不是苦樂不分。而是神轉化的能力臨及痛苦之人,讓本來痛苦之事被轉變成喜樂之事。遭遇的事情仍然存在,可是重新賦予新的意義,不再令人憂傷痛苦,而是心中得到從神來的安慰,感受到屬天的滿足。在喜樂來臨之前,必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這似乎是人間常見之事,神轉化的大能,讓所有現在痛苦之中的人,有個盼望,等待神大能來轉化現今困難的情勢。

      主耶穌用婦人生產前的陣痛來類比門徒遭遇的困境。「婦人生產的時候就憂愁,因為她的時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記念那苦楚,因為歡喜世上生了一個人。」當婦人在分娩的時刻,痛不欲生,然而這段過程將會過去,當嬰孩生下來,痛苦轉眼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得到一個嬰孩的快樂。痛苦與喜樂的轉變點就在於孩子誕生的那一刻。此刻門徒所要面對的困難,就如同生產前的陣痛一樣。他們會經歷主被捉拿、殺害的驚恐,會遭到世人的逼迫與厭棄,似乎變成了世間不該存在的人一樣。但是這痛苦會過去,等到主再來時,他們見到復活的主,心中就會重新燃起盼望。因為知道主已經復活,以大能顯明是天父的兒子,有天地間最高的權柄。這權柄超過世上一切權勢,門徒雖然暫時會忍受痛苦,但是患難將會過去,那時他們的痛苦將轉變為喜樂,因為得到了一個更大的滿足,就是主與他們同在,並賜給他們安慰。這喜樂讓門徒忘卻以前的痛苦,並且超越眼前的困境,即使難處仍然存在,也沒有人能奪去主賜給我們內心的平安。所以主說:「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

      世間所有的喜樂都是建立在物質的豐富,或外在的滿足。這些身外之物都是容易被人奪去的。什麽事物是別人奪不去的?是存在心中的喜樂。這是無法藉著人為方法強加,也無法裝假的。我們常以為最大的喜樂就是得到功成名就、吃喝玩樂的享受、升官發財。其實這些外在的事物最容易被人奪去。我們看到身居高位、不可一世的高官,轉眼成了階下囚。家財萬貫的富豪,轉眼身敗名裂、一文不名。如果我們的喜樂要靠來自於外來的供應,一旦失去這些憑藉,喜樂頓時被奪走,任憑人意如何挽留,也一點都無法保存。喜樂的源頭來自內心,唯有從心中湧出源源不絕的活水,人心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能夠轉化我們內心的唯有主耶穌。當我們看到祂從死裡復活,他向我們說的預言都確實地應驗,我們還擔心什麽?祂既然復活,也要賜給我們復活的生命。靠著這復活的生命,我們能以勝過罪惡的轄制,脫離滅亡的命運,活在神的同在中,這才是人生中永恆的喜樂,也是世間一切權勢奪不走的。

      我們今日的門徒是否也同樣經歷這樣的過程呢?當我們為了信仰,面對世間反對的勢力抵擋的時候。最讓我們心中擔憂的就是,會不會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會不會從此斷了將來功成名就之路?會不會活在世間被人看不起,當作是頑固迷信的傻瓜?其實這都是多慮,基督徒經歷外在的難處,都只不過是暫時的磨難,如雲煙轉眼即消逝。當我們看到主同在的應許,與祂次我們永生的盼望,這些今生的難處又算得了什麽呢?對比之下就不足介意了。正如同保羅在哥林多後書說的:「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417)在患難中,讓我們能夠忍耐下去的力量來源,就是主與我們同在,賜給我們永生的盼望。這是真實無比,也是我們內心喜樂的泉源。

奉主名求必得神應允

23到那日,你們甚麼也就不問我了。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若向父求甚麼,他必因我的名賜給你們。24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甚麼,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25「這些事,我是用比喻對你們說的;時候將到,我不再用比喻對你們說,乃要將父明明地告訴你們。26到那日,你們要奉我的名祈求;我並不對你們說,我要為你們求父。27父自己愛你們;因為你們已經愛我,又信我是從父出來的。28我從父出來,到了世界;我又離開世界,往父那裡去。」

      這段經文繼續著門徒將從主得到喜樂的主題。他們怎麼能夠在患難中還保持喜樂?主應許天父必會因主的名的緣故,應允門徒的祈求。23節起頭的介詞片語「到那日」,指的就是主所應許不多幾日,他們將看到主從死裡復活,並升到天父那裡去。主耶穌在天父寶座右邊,會為門徒代求。在那個時候,我們不需要直接再向主問什麽問題。正如當時門徒不明白主說的將要受死、又要復活,到底會怎麼實現。當我們心中有疑惑,向能夠解答之人發出問題是最直接的反應,既然關乎主的受死復活,自然就是向主發問。主卻對門徒說:「你們甚麼也就不問我了。」這句話的「問」是有疑惑尋求解答之意。一來是因為聖靈保惠師將在主升天後賜下,祂會將一切事教導門徒,讓他們的疑惑得到解答。另一方面,主也慎重地告訴門徒,他們可以直接來到天父的面前,奉主的名向天父祈求。23節後半段向天父「求」與前面門徒來主耶穌面前問問題,兩句的動詞相似,卻不一樣。其實來到主前求問,為求疑惑得到解答,也是帶著尋求主幫助之意。原本主還在地上時,門徒自然是什麽問題都來問主。如今主要到天父面前,我們祈求的方式就是直接面對天父。主應許:「你們若向父求甚麼,他必因我的名賜給你們。」奉主的名求,就是因著我們已經信靠主,住在祂裡面,與主生命相連。因著這個緣故,天父必會應允我們的祈求。如果我們與主無關,我們不可能奉主的名向天父祈求。奉主的名表示了我們與天父了有了新的關係,是在主耶穌的救贖之下而有的,因著主為我們這群信靠他的人付上了贖罪的代價。我們不再因著犯罪的後果,活在天父的震怒中,而是活在與祂和好的新關係中。奉主的名向天父祈求,就表示我們與天父的新關係就是因著主耶穌基督而建立的。天父因著基督的緣故,必然應許我們所求。這是個何等寶貴的應許。當然我們也知道,這應許不是讓我們妄求,一切對我們祈求的應允,必然是先要符合神的心意。如果我們逆著神的心意而求,天父會按照祂心意中,真正對我們有利的方式來回應我們,不是我們所認為對自己有利的方式。例如,孩子都希望父母有求必應,喜歡吃對身體不健康的零食,但是愛兒女的父母絕不會有求必應,而是按照對孩子最有利的方式,答應孩子的請求。天父對門徒祈求的應允也是如此。

      主耶穌接著說:「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甚麼。」確實如此,當主還在世上的時候,門徒並未得到一個暢然無阻地向天父祈求的管道,也未嘗奉主的名祈求。如今,情勢已經不同了,主耶穌藉著十字架上為門徒犧牲,除去了人與神之間的隔閡,以自己的身體開了一條通往天父面前的路。我們得以坦然無懼面對父神,完全是主耶穌除去了我們的罪,使我們與神之間的隔閡被拆毀。因此,主應許我們:「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祈求蒙應允表示我們與父神的關係已經得到改變。從原來的遠離,到如今的親近。我們會有個疑問,難道所有我們向天父求的事都會答應嗎?這個應許確實有人拿來濫用,聲稱只要我們大膽向天父求,無論任何事,沒有不答應的,類似於民間信仰的有求必應。不要忘了,這句話是連著下半句的目的,「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也就是主應允我們所求,目的是讓門徒得喜樂得到滿足。這裡喜樂的意義不能脫離上下文,不是我們自己私利得到滿足的喜樂,而是前一段主耶穌說的:「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我們的喜樂得以滿足的意思,是指,因著主復活,讓門徒忍受目前遭遇患難的喜樂,也是世人所奪不去的喜樂。在這前後文規範下理解主耶穌的應許,我們就不會濫用在一切自私的妄求之上。而是在經歷患難時更加有盼望,對向神祈求必蒙應允的結果,更加有信心。

      以上主向門徒所說的事,過去一向是使用隱喻、或寓意化的故事來向他們說。門徒對於主的話語真實的意義,可能理解有限。為何要如此?門徒也曾經問過主。主的回答是:「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主的道是為願意虛心領受的人預備,那些自以為是,心中剛硬,拒絕主話語的人,主就讓他們繼續聽不進去,任憑他們的心地繼續剛硬,無法接受。隱喻的話語需要講解,當門徒不明白主的話,願意來主面前求問,必會得到解答。從此就分出誰是虛心求問的人,誰是高傲心硬的人。但是,如今時機已經不同了,主耶穌面臨受死的時候已經到了,門徒在主前受教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主不再使用隱喻,而是直截了當地對門徒教導當知道的事。「時候將到」這句話是現在式,表示主將要以清楚的話語來教導門徒,這個時機已經來臨。主告訴門徒:「我不再用比喻對你們說,乃要將父明明地告訴你們。」這句話的兩個動詞都是未來式,表示此後主耶穌向門徒教導關乎天父的事,都會使用清楚明白的陳述。他們將會更清楚地認識天父。這會在什麽時候實現?就是下一句話開始的「到那日」,也就是主耶穌受死復活後的日子。也就是耶穌在16節說的兩個「不多幾日。那時候,門徒可以親自相天父祈求,並得到天父的回應。

      在主復活後開啟的新時代,門徒祈求的方式已經與過去不同,主耶穌說:「你們要奉我的名祈求;我並不對你們說,我要為你們求父。」門徒不再需要透過主耶穌代替他們向父神祈求,而是直接來到父神面前,奉主的名向父神祈求。為何如此?下一句經文說出了原因。因為父神自己愛門徒。祂愛門徒的原因,是因著門徒已經愛了主耶穌,並且已經相信了主耶穌是從天父那裡差來的基督。這就是說,因著門徒信靠基督,罪得赦免,得到生命的改變,父神與門徒的關係也改變了。從過去彼此不和,如今卻因主的代贖,成為彼此和好。就是因為如此,我們可以坦然來到父神面前祈求,也深信父必應允我們所求。

      門徒相信主從父而來,是指信靠他基督的身份而言。主耶穌描述他從父來所要成就的工作。他從父那裡被差來,已經進入了世界,為了要成就父神拯救的計劃。進入世界使用完成式,表示過去已經進入了,如今還在世上。但是拯救事工完成的時候已到,主正要從世界離開,回到天父那裡去。這裡動詞用的是現在式,表示就要發生了。這裡主描述的是祂順服天父差遣,帶著救恩的使命進入世界,當完成使命後,祂被天父接到天上,與父同享天上的榮耀。祂的來與去都是按照天父的心意,完成天父交付的任務。三一神在救恩的工作上,無論是心意、計劃、與施行,都是合而為一的。我們信靠基督,就必得天父所愛。祂愛我們,也會因著基督的名垂聽我們所求。這正描述了我們因著基督的關係,與父神的關係也得親近了。這是何等有福之事。

在困難中得平安的盼望

29門徒說:「如今你是明說,並不用比喻了。30現在我們曉得你凡事都知道,也不用人問你,因此我們信你是從 神出來的。」31耶穌說:「現在你們信嗎?32看哪,時候將到,且是已經到了,你們要分散,各歸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獨自一人;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因為有父與我同在。33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當門徒聽到主耶穌在前一段對他們的教訓。他們回答主耶穌:「如今你是明說,並不用比喻了。」本句話的「明說」是用現在式,他們以為此刻主對他們的教導,已經是使用清楚明白的話語,他們自以為對將要發生的事已經全然理解。其實門徒所知道的仍然有限。就連主將要受死復活的預言,並主受死後門徒將與保惠師同在的應許,都還不明白。主耶穌不再使用隱喻,而用清楚明白的話來教導門徒,開始發生的時機,應該是在主復活向門徒顯現之後。前面第25節說了,「時候將到」是指主面臨受死復活這整件事已經來臨。而主不用比喻,而是用清楚的話語,動詞都使用未來式,表示是在主復活顯現之後,才開始這麼做。所以門徒聲稱已經明白主的話,是有些過分樂觀。其實僅僅是他們自以為如此。

      他們回答:「現在我們曉得你凡事都知道,也不用人問你,因此我們信你是從 神出來的。」本句的「曉得」是完成式,表示出他們自以為已經知道的事。雖然門徒對自己所認知的過分樂觀,他們陳述的內容是沒有錯的,主確實凡事都知道,甚至知道門徒心中的想法。這裡的「凡事」當然門徒的意思主要是指將要發生的一切事,也就是關乎主如何成就救恩之事。從他們前面表達對主的認識,激發他們對主的信心。雖然認識可能不完全,但是仍然可以憑著信心接受主的話。主在前面28節說過:「因為你們已經愛我,又信我是從父出來的。」主知道門徒對祂的愛、並對祂的信靠,是已經發生的並且仍然不變的。所以門徒的話:「因此我們信你是從 神出來的。」這句話的信是現在式,表示他們對主持續的信心,正如主所描述的。從這句經文我們看到,即使在對主的認識仍然不完全的時刻,仍然可以憑著信心,接受主耶穌是天父差來的基督這身份。對主的認識將會在主復活顯現後,更加清晰;也會在聖靈保惠師賜下後更加深刻。對主認識越深,越增加我們對主的信心。然而,信心的起點就是單純地接受主,信祂的話語、信祂的身份、信祂應許的必會實現。這不需要等到我們完全明白的那日。事實上,只有我們回到天家,才可能面對面地看見主,那時才可能對主有最終的認識。然而在此刻,我們還是可以保持對主的信心。只要我們有信心如芥菜種,終究會不斷成長,經歷考驗而成為堅忍的信心。主耶穌問了他們一句:「現在你們信嗎?」等於是要他們自己反問,確定保有對主真實的信心。

      有真實信心的門徒,才能勝過以下的考驗。就是「看哪,時候將到,且是已經到了,你們要分散,各歸自己的地方去。」門徒是否能勝過將來臨的激烈逼迫。這裡又重複「時候將到」,用現在式表示一個迫在眉睫,正要發生的事件。後面的句子更加清楚:「且是已經到了。」什麽是將要發生?就是門徒要面對主被捉拿、被鞭打、被釘死罪、被送上十字架這種凌厲的逼迫。門徒將如同驚弓之鳥,四散奔逃,各自逃命。雖然有彼得私下跟著主到大祭司的院子裡,也有約翰跟著主到十字架前。然而,他們都害怕得不敢公開承認主。

      十字架的苦難,沒有人能夠與主同擔,在客西馬尼園主耶穌一個人禱告,汗珠如同血點滴落;在彼拉多的審判台前,祂受盡凌辱被鞭打、嗤笑;在各各他路上,祂經不起十字架的重壓跌倒在地;在十字架上,祂痛苦呼號,得不到任何回應。如果有人曾經經歷孤單的滋味,主耶穌必定能明瞭。有首詩歌:「你孤單嗎,真孤單嗎?耶穌比你更孤單,祂曾孤單在城裡面,曾孤單在加略山,祂曾降生成為人子,受盡凌辱和厭棄, 未見一人與祂同情,試想祂心何淒慘。」這首歌正描述主耶穌遭受人世間最大的孤單,就是背負世人的罪孽,在那時刻,連天父也掩面不顧。這是人世間所能遭遇最大的痛苦,這痛苦正加在主耶穌身上。這裡主耶穌主要是對比門徒的脆弱、與天父的信實。即使門徒都離祂而去,祂並不孤單。主說:「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因為有父與我同在。」直到主上十字架受死之前,天父都一直與主同在,在客西馬尼園裡,天父派天使加添主力量,祂雖然沒有拿去主所要求撤去的苦杯,但是祂垂聽主的禱告,讓主明白祂的心意,主耶穌最終也完全順服。除了主在十字架上背負眾罪孽那刻以外,天父都沒有離開主。

      接著主耶穌告訴門徒,他們將會遭遇何事,目的就是要他們心裡有所預備。當事情發生後,他們不會驚慌失措,反而能在基督裡保有平安的心。這平安唯有在基督裡才可能擁有。門徒只要確定自己在基督裡,就不怕外界的狂風巨浪。怎麼樣才是在基督裡呢?在15章主已經清楚告訴門徒,住在主裡面,就是與主生命連接在一起,從主裡得到維持生命的養分、水分,就如同枝子連於葡萄樹一樣。一旦我們與主相連,住在祂裡面,我們無需害怕外界的困難險阻,主所賜的平安與喜樂,是世人奪不去的。最後主勉勵門徒:「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前半句是告訴門徒,苦難是必然會發生在他們身上的。這裡的「有苦難」是現在式,這是經常性的事實。後半句開始是個轉折語氣連接詞「但是」,鼓勵門徒不用害怕苦難。主耶穌使用現在式的命令句「你們要放心」,要門徒保有繼續堅忍的勇氣。原因就是主已經勝過世界。這裡的勝過是完成式,表示這是一個已經成就的事實。這是期待將要發生的主的受死與復活,主耶穌在十字架已經得勝,這得勝的狀態會一直保持下去,不會改變。這是門徒能夠不懼外界惡劣情勢,心中穩妥的主要原因。主勝過了什麽?就是前面說的撒旦破壞神救恩計劃的詭計,想要藉著十字架消滅耶穌,讓人類不能相信耶穌是彌賽亞,得到神的拯救。然而,諷刺的是,撒旦以為的的勝利,卻是正是牠的失敗。主在十字架上犧牲正好給撒旦致命的一擊,應驗了創世記的話:女人的後裔要傷蛇的頭。主耶穌贖罪的寶血流出,救恩在十字架上完成,撒旦從此不能再轄制人。只要人願意信靠主耶穌,就脫離了撒旦的權勢。這就是主耶穌勝過世界的王的作為。我們今天雖然已經罪得救贖,免去滅亡的命運,卻仍然在屬靈征戰當中,與罪的引誘抗爭。撒旦魔鬼不會輕易放過我們,牠會用各種詭計來打擊我們的信心,破壞我們與主的關係。我們需要謹記主對門徒臨行前的勉勵:「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苦難不能奪走我們,因我們與基督相連,住在祂裡面。祂的應許永不落空。這是我們在世上能夠平安喜樂最大力量的源頭。

結論:   在最後晚餐接近尾聲,主將說出大祭司禱告前,祂勉勵門徒不要懼怕將臨的患難。因為主雖然在不久之後會被殺害,卻也將會從死裡復活。這將臨到的痛苦正如生產前的陣痛,必然會過去,當主復活向門徒顯現後,他們將得到生產的結果。他們的心將從痛苦轉為喜樂,這喜樂是世人無法奪去的。主也應許門徒凡是奉主的名向天父發出的祈求,必然得到應允。這是主應許在祂離去後,門徒將進入禱告的新階段。最後,主勉勵門徒不要為前途擔憂,逼迫來臨是必然會發生的。然而,主讓門徒放心,因為主已經勝過世界,門徒在主裡面,必然得到主的保護,他們不會被撒旦奪去。主賜下的平安也必定與他們同在。這是勝過世上患難的平安。

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今日神還允許一夫多妻嗎?

舊約種記載亞伯拉罕、雅各、大衛、所羅門都有多個妻子。有的信徒以此為理由,支持今日也可以一夫多妻。

1)為什麼舊約中,神容許一夫多妻?聖經中記載此事,並不表示神贊成一夫多妻。神默許此事可能是因為古代特殊的環境,因戰爭因素,男人死亡率較高。當時女子如果找不到丈夫,將難以獲得保護和供養。這是神因特殊情況下的容許。就如同馬太福音19章有人問耶穌,為何摩西律法允許只要寫休書,就可以離婚。耶穌說:這是因為人心硬,神容忍人這麼做,為要保護離婚後的弱者不被遺棄。並不是律法中容許離婚的條例表示神贊成此事。

2)神如何看待今天的一夫多妻現象?雖然神容許一夫多妻,但聖經表明,一夫一妻制是最符合神心意的理想婚姻。馬太福音19章,門徒拿律法中離婚條例來問耶穌時,耶穌說:「起初卻不是這樣。」神的初衷是要一個男人只娶一個女人:「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單數)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單數)」(創2:24)。創世記2:24在描述婚姻時,它的組成始終用的是單數,不是多數。在申命記17:14-20中,神說:「他也不可為自己多立妃嬪,恐怕他的心偏邪。也不可為自己多積金銀。」神警告君王娶多個妻子會產生問題。所羅門不服從,就掉到這陷阱中(王上11:3-4)。

在新約中,提摩太前書3:2,12和提多書1:6列舉長老、執事的條件時,包括了「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也就是不允許多夫多妻。雖然沒有要求所有基督徒照著做,然而,我們知道這是神對屬靈領袖的要求。也可以推及一般信徒中,成為聖潔的要求。

以弗所書5:22-33論到了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當提到一位丈夫(單數)時,也總是提到一位妻子(單數)。 「因為丈夫是妻子(單數)的頭…愛妻子(單數),便是愛自己了…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單數)連合,二人成為一體…你們各人都當愛妻子(單數),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單數)也當敬重她的丈夫(單數)。」保羅用一夫一妻的關係來類比基督與教會,只有一個基督、也只有一個新婦。

為何舊約允許,新約不允許?耶穌說了:根據神對婚姻原來的計劃,就是一夫一妻。祂來就是要恢復神起初設計婚姻的原始計劃。

參考:聖經問題解答 作了少許補充,修改
https://www.gotquestions.org/chinese/Chinese-polygamy.html

2017年2月5日 星期日

勇敢面對宣教的挑戰


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先來到以弗所。以弗所是小亞細亞臨愛琴海的主要城市,是個異教之風非常興盛的地方,城裡有亞底米女神的廟。城中居民受到外邦宗教的影響,迷信邪術、交鬼、偶像崇拜,皆非常風行。在這種環境中要向當地人傳講福音。是會遇到相當大阻力的。阻力主要來自有些人在歸信時,對信仰認識不清楚,需要被福音導正、靈界力量的攻擊、還有當地異教勢力的排斥。讓我們一起來看保羅在以弗所如何面對這些宣教的挑戰。

導正信仰不清楚的影響

亞波羅在哥林多的時候,保羅經過了上邊一帶地方,就來到以弗所;在那裡遇見幾個門徒,2問他們說:「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也未曾聽見有聖靈賜下來。」3保羅說:「這樣,你們受的是甚麼洗呢?」他們說:「是約翰的洗。」4保羅說:「約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告訴百姓當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就是耶穌。」5他們聽見這話,就奉主耶穌的名受洗。6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說方言,又說預言(或譯:又講道)。7一共約有十二個人。」(徒191-7    
    保羅在以弗所開始他的傳道工作,一開始遇見幾個門徒,他們的信仰與正常的基督徒信仰似乎有差別。保羅問首先他們:「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這個問題隱含的意思就是,一個歸信的門徒,在信主之後,理當領受聖靈。如果沒有是不正常的。所以保羅才會藉著個問題,來分辨到底他們的信仰是否正確。他們回答:「沒有,也未曾聽見有聖靈賜下來。」可見這群人完全不曾知道五旬節聖靈降臨的事件,更未曾領受聖靈。我們知道五旬節聖靈降臨後,彼得向耶路撒冷居民傳道,有三千人決志信主。那時所有信主的門徒,都領受了聖靈。這記載在使徒行傳:
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這裡彼得告訴每一個信主的人,領受聖靈的應許會臨到所有信靠的人身上,包括將來歸信的後代子孫、以及後來聽福音信靠的遠方之人,包括以弗所信徒。所以信主卻沒有受聖靈不是正常信徒當有的狀況。這也難怪,因為他們連聖靈降臨都能不知道,可見聽見的福音不是從使徒傳出來的純正信仰。

      為了要進一步澄清問題出在哪裡,保羅接著追問:「這樣,你們受的是甚麼洗呢?」意思就是,既然信仰可能不純正,就要知道當初信的福音內容對不對。保羅問他們接受的是什麽洗,就是要分辨他們受的洗是否是,當聽聞耶穌基督的福音後,決心接受救恩,奉耶穌基督的名受的洗。得到的回答是:「是約翰的洗。」這就清楚了。以弗所信徒所領受的信息只是約翰所傳的,悔改離棄罪的呼召,所受的洗也只是悔改的象徵。他們必不清楚耶穌基督所帶來的聖靈的洗,也不知道「凡接受耶穌的信徒都當領受聖靈」這真理。一個人不能只停留在對自己的罪悔改,卻不知道耶穌寶血已經洗清我們的罪。我們因著信,已經在神眼中成為稱義之人,並且都能領受聖靈住在我們裡面。單單接受約翰傳的悔改之道,還不能算是真實的信徒。必須相信主耶穌的赦罪之恩,領受主所賜的新生命,才能成為真正的基督徒。所以保羅趕緊為他們把福音再傳講清楚,他引用約翰的話:「當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就是耶穌。」表示這些接受約翰洗禮的人,尚未真正信靠耶穌,還不算是重生的基督徒。保羅在清楚傳完福音以後,要求他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受洗。此刻他們已經領受純正的福音,算是真實歸信主的人。我們對於宣稱信主的人,有時也需要有分辨能力,若是所信的內容不是耶穌基督帶來的救恩,領受的福音不純正。我們同樣也需要為他們澄清,將福音真道講解清楚。

      我們注意到第6節,保羅按手,他們就有特殊的經歷出現。這是每個基督徒都該經歷的常態嗎?有人提出受洗與受聖靈應該要分成兩階段,這觀念正確嗎?從前面保羅的質問,就可以看出,保羅認為信與受聖靈應該是緊密相連的。當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說方言,又說預言。這是特殊的靈恩經歷,並不表示領受聖靈的洗必然會出現這種經歷。更不能把經歷當成受聖靈的洗的證據。我們從使徒行傳中許多例子來看,五旬節領受聖靈的使徒是有方言的經歷。但是,聽彼得講道信主的三千、五千信徒,卻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他們領受聖靈時也說方言。並且保羅勉勵哥林多教會全體都要領受聖靈的洗,同時卻也教導屬靈恩賜不是人人皆相同,而是聖靈隨己意賜給各人的。可見聖經的敘述,並非一致地將受聖靈與說方言連在一起。說方言不能被視為領受聖靈的必要條件,也不能當成受聖靈的證據。這是初代教會時代,為了讓第一次領受聖靈的使徒知道自己已經受聖靈了,第一次福音臨到外邦信徒的時刻,讓他們知道自己已經受聖靈了,在他們身上就顯出了得重生的證據。不能當成是以後所有信徒的通例。今日的基督徒在重生得救時,就應該同時領受聖靈,而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追求屬靈恩賜的經驗,把這當成第二次的恩典。

      當保羅在福音工場中,遇到信仰不清楚的信徒,他首先分辨到底他們的問題出在哪裡?是否領受正確的福音真理,是否已經真實重生。若是得知他們信仰不純正,就需要重新將福音講解明白,讓他們回歸正道。以弗所信徒的情形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在今日異教興盛的環境下傳福音,會有許多信仰模糊的信徒,有的是有真實生命,有的卻有嚴重偏差。不管在任何環境,保羅堅持不與世俗的理論混雜,毫不妥協地傳純正的福音,這也是我們今日應當學習的態度。

放膽為真道辯論

8保羅進會堂,放膽講道,一連三個月,辯論 神國的事,勸化眾人。9後來,有些人心裡剛硬不信,在眾人面前毀謗這道,保羅就離開他們,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離,便在推喇奴的學房天天辯論。10這樣有兩年之久,叫一切住在亞細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聽見主的道。」(徒19:8-10

      在前兩次旅行佈道的過程,保羅一貫的宣教策略就是先向猶太人傳福音,再向外邦人傳。他在以弗所也是如此,先進猶太人會堂,向熟悉舊約應許的猶太人傳基督。他一連在那里傳講了三個月,可見會堂起初還並沒有阻擋他傳道。第8節的主要動詞是「放膽講道」,這是一直不斷地講。接著作者使用兩個分詞「辯論」、「勸化眾人」來描述講道的方式。意思就是用理性思辨讓人明白,也用話語勸說讓人信服。講道的內容就是「神國的事」,也正是使徒行傳從頭到尾記述傳福音的重點。

      後來保羅遭到猶太人激烈地抵擋,他們心裡一直保持剛硬,又一直用惡言詆毀來反對保羅,保羅才轉到外邦人中傳。保羅不會放棄讓人聽到福音的機會,只要有機會傳講,他就把握機會去做。若遭遇抵擋,他也不會讓福音停頓下來。抖抖身上的灰塵,往下一個地方去,並要求門徒離開,不需要與拒絕福音的人糾纏不休。他到了推喇奴學房,連續兩年,天天與人辯論。辯論的對象不僅有外邦人,也有猶太人。可見保羅是一個不怕與人面對面辯論的人。聖經解釋、與神學理論的辯論極耗精神,保羅連續兩年天天如此,是要很大毅力才能做到的事。最後的結果是:「叫一切住在亞西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都聽見主的道。」這就是支持保羅能夠撐下去的力量,主給他的呼召就是向外邦人傳福音。雖然保羅只停留在推喇奴學房,影響力卻散佈到亞西亞周圍的城市。大概是名聲已經傳播到附近的人耳中,有人特意過來找保羅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真理越辯越明,福音的真理被傳揚出去了。可見聖經中禁止的辯論是,對信仰沒有實際幫助的意氣之爭,不是為追求真理而進行思想交流。我們今日的基督徒,可有願意為福音的緣故,日日與人進行思辯,在過程中將福音傳遞出去。這樣的人,在今日真理不明、各吹各調的社會,信徒莫衷一是、難分真假。越是需要有對真理認真的人,能花上時間代價,思想主的話語,藉著文字傳遞出來,甚至不惜與異議者思想交鋒,為了讓真理在辯論中呈現出來。

勇敢衝破邪術的轄制

11 神藉保羅的手行了些非常的奇事;12甚至有人從保羅身上拿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退了,惡鬼也出去了。13那時,有幾個遊行各處、念咒趕鬼的猶太人,向那被惡鬼附的人擅自稱主耶穌的名,說:「我奉保羅所傳的耶穌敕令你們出來!」14做這事的,有猶太祭司長士基瓦的七個兒子。15惡鬼回答他們說:「耶穌我認識,保羅我也知道。你們卻是誰呢?」16惡鬼所附的人就跳在他們身上,勝了其中二人,制伏他們,叫他們赤著身子受了傷,從那房子裡逃出去了。17凡住在以弗所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知道這事,也都懼怕;主耶穌的名從此就尊大了。18那已經信的,多有人來承認訴說自己所行的事。19平素行邪術的,也有許多人把書拿來,堆積在眾人面前焚燒。他們算計書價,便知道共合五萬塊錢。20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就是這樣。」(徒1911-20

      以弗所是個深受邪術影響的地方,當地盛行的邪術有通靈、念咒敢鬼等。如同今日迷信盛行的地方,常見巫婆、捉妖、作法、念咒、改運、收驚、牽亡魂、跳大神等。百姓的心被靈界勢力轄制,害怕受到神秘力量的侵害,而降服在它的威脅之下。行巫術者利用這種恐懼心理,控制人心,從百姓中貪圖利益。他們會恐嚇百姓,要求他們花錢來買平安,購買他們邪術的書籍、偶像、護身符、照妖鏡等物品。或是收錢為他們作法,排除靈界對他們的侵擾。事實上他們自己就是靠著邪靈工作來謀生的。邪靈干擾越厲害,百姓越是來求助,他們的生意也越興旺。簡直成了一門賺錢的行業。

      對於這種現象保羅要如何對付?11節說:「神藉保羅的手行了些非常的奇事;甚至有人從保羅身上拿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退了,惡鬼也出去了。」這句話使用非常的奇事來描述保羅行的神蹟,就如碰到保羅所接觸的物品,病也得到醫治。我們會有個困惑,如果保羅也行神蹟醫病,甚至連碰到保羅的物品都有治病的能力,那豈不是與邪術沒有差別了?事實上,11節一開始就講了,這工作不是保羅憑自己能力行出來的,而是神藉著保羅的手行的。為何要使用這種類似後來天主教用聖物的方法?事實上不是要百姓去崇拜聖物,而是使用當地熟悉的背景,來讓他們驚訝神能力的奇妙。當他們看到神藉保羅行出的神蹟,能力遠大過靈界的勢力,就能歸榮耀給神。主耶穌在醫治血漏婦人時,也是透過婦人摸耶穌的衣裳墜子時,能力從祂身上流出。不是與使用類似邪術的方法。而是因著當地人的有這種觀念,主耶穌利用這觀念來成為一個接觸點,讓百姓驚嘆神的大能超過邪術,進而願意離棄邪術,打開心門接受基督。

      那時候有些遊行各處為人驅魔的猶太人,在當地為人念咒趕鬼。事實上他們行的就是邪術。他們竟然模仿保羅,奉保羅所傳的耶穌的名敕令鬼從人身上出來。結果不但無效,反而被鬼嘲笑,嘲諷他們:「耶穌我認識,保羅我也知道。你們卻是誰呢?」可見靈界勢力確實有些超自然的能力,能知道一些常人不知的事,但是牠們的能力無法與神相比,並非無所不知、也非無所不能。為何污鬼不聽那些行邪術者奉主名趕鬼的命令呢?因為趕鬼不是一套法術,不管誰施行都能有效。而是為了彰顯出神的能力,讓人的心歸心基督。因此,必須是信主之人,憑著信心,靠著神的能力趕鬼,才能有果效。這能力不是隨便讓無關之人任意使用的。今日民間若有基督徒趕鬼,同樣的必須為福音的緣故,在彰顯主的能力的條件下,才能使用。若為了沽名釣譽、凸顯人的能力、顯揚自己的名聲、賺取利益,主都不會與他們同在。趕鬼反而最後被鬼攻擊,如同士基瓦的二兒子一樣,被鬼制伏,受傷,落荒而逃。

      這件事轟動了整個以弗所,不管是猶太人、外邦人,都聽聞這其妙的事情,心感驚訝而願意離棄邪術。許多本來行邪術的,開始把他們過去使用的邪書丟棄,在眾人面前堆積起來燒掉。路加形容這些邪術的價值,共合五萬塊銀元。可見當時邪術書籍數量之大,焚燒的場面相當可觀。今天的社會,,被邪術影響同樣很大,書店裡基督教的靈修書籍如鳳毛麟角,而風水、算命、改運、秘術、氣功、打坐、修煉的書竟然擺列成堆。可見民間的風氣是棄正道而取歪道。

在這種環境下,基督徒更要堅守信仰,並靠著主賜的能力,忠心為主作見證。遇到迷信、邪術的挑戰,不要害怕,奉主耶穌的命名,敕令鬼魔勢力停止騷擾百姓。我們真的盼望主的大能奪回人心。向保羅遭遇的一樣:「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越是在屬靈征戰的前線,越是會經歷神大能的同在。我們若不信神有此能力,也不可能運用此能力。釋放被轄制的人心,突破口就是基督的大能,靈界惡勢力無法勝過基督。我們不用畏懼,一旦遭遇到了,憑著信心,照著主的吩咐去行。我們必然可以看到主的能力勝過惡者,主的道大大興旺,這種結果。

面臨動亂的脅迫

21這些事完了,保羅心裡定意經過了馬其頓、亞該亞,就往耶路撒冷去;又說:「我到了那裡以後,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22於是從幫助他的人中打發提摩太、以拉都二人往馬其頓去,自己暫時等在亞細亞。23那時,因為這道起的擾亂不小。24有一個銀匠,名叫底米丟,是製造亞底米神銀龕的,他使這樣手藝人生意發達。25他聚集他們和同行的工人,說:「眾位,你們知道我們是倚靠這生意發財。26這保羅不但在以弗所,也幾乎在亞細亞全地,引誘迷惑許多人,說:『人手所做的,不是神。』這是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27這樣,不獨我們這事業被人藐視,就是大女神亞底米的廟也要被人輕忽,連亞細亞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大女神之威榮也要消滅了。」28眾人聽見,就怒氣填胸,喊著說:「大哉,以弗所人的亞底米啊!」29滿城都轟動起來。眾人拿住與保羅同行的馬其頓人該猶和亞里達古,齊心擁進戲園裡去。30保羅想要進去,到百姓那裡,門徒卻不許他去。31還有亞細亞幾位首領,是保羅的朋友,打發人來勸他,不要冒險到戲園裡去。32聚集的人紛紛亂亂,有喊叫這個的,有喊叫那個的;大半不知道是為甚麼聚集。33有人把亞歷山大從眾人中帶出來,猶太人推他往前,亞歷山大就擺手,要向百姓分訴;34只因他們認出他是猶太人,就大家同聲喊著說:「大哉!以弗所人的亞底米啊。」如此約有兩小時。35那城裡的書記安撫了眾人,就說:「以弗所人哪,誰不知道以弗所人的城是看守大亞底米的廟和從宙斯那裡落下來的像呢?36這事既是駁不倒的,你們就當安靜,不可造次。37你們把這些人帶來,他們並沒有偷竊廟中之物,也沒有謗讟我們的女神。38若是底米丟和他同行的人有控告人的事,自有放告的日子(或譯:自有公堂),也有方伯可以彼此對告。39你們若問別的事,就可以照常例聚集斷定。40今日的擾亂本是無緣無故,我們難免被查問。論到這樣聚眾,我們也說不出所以然來。」41說了這話,便叫眾人散去。(徒1921-41

      保羅的行動證明神大能的同在,轟動了當地的人。主的道大大被傳開,同時也侵害到宗教上的既得利益者。他們靠著賣亞底米偶像的銀龕謀利。亞底米是以弗所人崇拜的偶像,是管理生殖的女神。傳聞天上掉下亞底米女神的隕石,當地人用來製造亞底米神像,因此說她是由天而降。製造偶像神龕的銀匠,見人心離開偶像,生意蕭條。因著利害關係,煽動百姓暴亂。使用的手段就是利用宗族情緒、以及鼓動宗教排外的感情,稱保羅是外族人,不尊重當地信仰,反而稱亞底米是人手所作的偶像,讓百姓不要把亞底米當作神來敬拜。銀匠根本是為自己的荷包受損,鼓動百姓仇外的心理,期待消滅保羅福音事工,讓他再度能靠製造偶像發財。他誇張地描述,人心被福音帶走的後果:「這樣,不獨我們這事業被人藐視,就是大女神亞底米的廟也要被人輕忽,連亞細亞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大女神之威榮也要消滅了。」他真正關心的不是偶像的榮耀,而是他自己的得利之路。煽動百姓情緒的結果,引起全城騷亂,他們抓住保羅,推他到劇院裡,以弗所劇院遺址如今還存在,確實可以容納兩萬五千人。百姓被鼓動,狂熱地喊著:「大哉,亞底米女神啊!」連續兩個小時。人心往往是盲目的,容易被煽動性的言辭鼓動。群眾一旦被刺激,後果是可怕的。

      最後書記出面,用公正的話語安撫群眾,平定騷亂。書記首先叫他們安靜,不可造次。其次讓他們找到控告的罪狀,到方伯前控告:「你們把這些人帶來,他們並沒有偷竊廟中之物,也沒有謗瀆我們的女神。若是底米丟和他同行的人有控告人的事,自有放告的日子,也有方伯可以彼此對告。」最後指出他們聚集是沒有理由的,而且會惹羅馬人查問:「今日的擾亂本是無緣無故,我們難免被查問。論到這樣聚眾,我們也說不出所以然來。說了這話,便叫眾人散去。」他對這案件的判例,對基督福音的傳揚,會產生正面的幫助。讓別有用心的控告者,一概要按照法律程序進行。不能嫁禍於傳道的基督徒。在異教之風籠罩的環境下宣道,保羅不必直接「毀謗」亞底米女神,或攻擊神廟。當真道被傳開,人心從異教的轄制中被解放出來的時侯,就是對撒旦最大的攻擊。最先受不了的就是靠著賣偶像維生的宗教產業界,他們煽動無知的信徒對偶像的狂熱,排除侵占他們宗教地盤的宣教士。這現像在佛教、道教、回教根深蒂固的亞洲常常發生。當宣教逐漸產生果效的時侯,就是依附在這些宗教制度下維生的份子感到坐立難安的時侯,也是接下來無知的群眾被挑起宗教狂熱,對宣教士及改信者進行無情打擊的時侯。中國義和團時的教難、印尼回教徒鼓動暴亂,燒殺基督徒、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回顧保羅在異文化中宣道所遭遇的困難,若不是聖靈的同在,主的道不可能被傳開。值得成為我們今天有心傳道者的激勵。

結論

從本段經文,我們看到了保羅在異教的抵擋中傳道的策略,有果效的佈道必須長期抗戰。在一個深受希臘哲學影響,又被異教偶像邪術所轄制的地方,保羅一面放膽與當地人辯論,闡明福音真道。一方面又靠著神賜下的行神蹟的恩賜,見證神的大能。叫一切聽聞福音的眾人,都知道神的大能,而對神生出敬畏的心,主耶穌的名從此就尊大了。保羅福音的行動對當地造成很大的衝擊,行邪術的人把書燒掉。保羅以神的權能攻破被撒旦控制的營壘。我們今日福音的工作,也同樣會遇到理性上的抗拒,我們需要長期與敵對者進行思想交鋒;也會遇到靈界攪擾,反對勢力煽動群眾阻擋,我們同樣需要神大能的介入。求神賜我們力量,效法保羅傳道的精神。

2017年2月2日 星期四

讓人知罪、引人進真理的聖靈



主耶穌在面臨受難的前夕,在最後晚餐中。向門徒講述應許聖靈降臨的信息。這信息對門徒來說是陌生的。然而此刻卻是十分重要。前面已經說過三段有關的信息,聖靈將會與門徒同在(約
1416)、讓他們想起住過去對他們的教導(約1426)、為耶穌基督的身份作見證(約1526)。十六章這段經文還會提到兩個聖靈保惠師的工作。本段繼續前面十五章的信息。前面提到,基督告訴門徒,他們會受到恨惡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主人本身也遭到恨惡。在本章1-4節,耶穌繼續勉勵門徒,在此逼迫的環境下,當如何預備自己的心,勝過這些試煉。試煉雖然難以逃避,耶穌卻勉勵門徒不要憂愁,因為聖靈保惠師會被差來,幫助世人能知道自己的罪(5-11節),並幫助門徒進入真理(12-15節)。整個信息在勉勵門徒,面臨逼迫卻不要喪膽,因聖靈保惠師必與他們同在,引導他們明白啟示的真理;並光照世人,讓他們為自己的罪悔改。

主預告門徒將遭逼迫

我已將這些事告訴你們,使你們不至於跌倒。2人要把你們趕出會堂,並且時候將到,凡殺你們的就以為是事奉神。3他們這樣行,是因未曾認識父,也未曾認識我。4我將這事告訴你們,是叫你們到了時候可以想起我對你們說過了。我起先沒有將這事告訴你們,因為我與你們同在。」(約161-4

      在本段的第一節,耶穌就開宗明義地讓門徒知道,祂之所以再三告誡他們將面臨的危險,目的是要他們心中有準備,不要等到大難臨頭時,驚慌失措而跌倒。「我已將這些事告訴你們」中的「這些事」指的就是前面已經說的,門徒將要受到世人厭惡的警告。這句話的「跌倒」是什麽意思?這個字曾經在第六章中出現過。當耶穌命令門徒吃祂的肉喝祂的血時,許多門徒搖著頭離去,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耶穌心裡知道門徒為這話議論紛紛,心裡作難,就對他們說:這話是叫你們厭棄麼。(原文作跌倒)。」(約661)跌倒就是信心動搖,不再跟隨的意思。主耶穌在大難臨頭之前,事先告誡門徒,就是期待他們不要跌倒。他們現在還是有信心,主耶穌要他們謹慎,跌倒之事千萬不要發生。

      主耶穌先為他們打預防針,預測即將來臨的患難:「人要把你們趕出會堂,並且時候將到,凡殺你們的就以為是事奉神。」在主離開後,門徒將會面臨兩種逼迫,一是被驅逐出原本熟悉的社交團體;另一則是被人捉拿殺害。一個猶太人,一出生就是被接納進入會堂,與共同信仰的眾親戚朋友相連。一旦被趕出會堂,就象徵著人際關係被切斷,不再有同族同胞再接納此人,成為一個被社會孤立的邊緣人。正如在傳統華人社會中的家族關係,一旦有人被逐出家門,代表此人不再屬於原本血緣關係聯繫的家族,親戚朋友都不再理他。對於重視宗族觀念的華人來說,可說是眾叛親離,無處可以投靠。這就是主門徒將要面臨的其中一個困難。另外一個則是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會被抓拿,送去公會審判,受到的嚴厲的刑罰,甚至連生命都難保。一個人如果會遭遇這樣的患難,大概也是人生中可能遭遇的,最難以承受的苦難了。主耶穌預先警告門徒,這些事都將會發生在他們身上。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跟隨耶穌的緣故。為何跟從耶穌就要遭受如此兇殘的對待?敵對者的心怎麼可能如此狠毒,門徒並無作姦犯科,卻要將他們置之死地?這都是因為敵對者對耶穌的憎惡,他們認為耶穌自稱基督,這宣告冒犯了他們傳統對彌賽亞的信念,以為彌賽亞將是拯救他們脫離敵人的大能君王。當主耶穌宣稱自己是彌賽亞,卻又不符合他們期待,就被他們認為是褻瀆神的。當人的心為自己錯誤的信念所禁錮時,就算神親自向他們發出啟示,他們也會掩耳不聽。任何與他相異的思想都要被強硬地禁止,甚至殘忍地殺害異議者。因為他們以為這行動是向神獻上的祭。

      主耶穌解釋他們為何會如此殘酷的原因:「他們這樣行,是因未曾認識父,也未曾認識我。」這句話主耶穌在前一章也曾說過:「但他們因我的名要向你們行這一切的事,因為他們不認識那差我來的。」(約1521)不認識就是與神無關,不是理智上不知道神的存在,而是意志上與神敵對,不順服神的旨意。根本的原因是生命上沒有與神相連。今天的世界也是如此,當人高舉自己的慾望,反對神對他們犯罪的警告,福音的呼召對他們來說只是耳邊風,甚至嗤之以鼻。不是他們沒有機會聽福音,而是以自己的意志拒絕接受。這樣的人就是主耶穌所描述的從不認識神,這樣的人也同樣從不認識主耶穌。與天父、與基督未曾有生命的關係。

      第四節重複第一節前半「我將這事告訴你們」。第一節講的目的是叫他們不至於跌倒。在門徒遭遇患難時,如何讓保持對主的信心?因為主早已預言這些事的發生,這是在主的計劃當中必會發生的事。主要他們不要驚慌失措,因為當逼迫臨到的時候,事情真的照主的預言發生了,他們就會想起來,主已經對他們說過。他們就能心中篤定,萬事在主的掌控當中。不要去驚慌,不要膽怯,要堅定對主的信心。主愛門徒,對他們殷殷告誡,預備他們的心,期待他們面對將來臨的患難時,能夠勝過。主的話留在聖經中,也是對我們說的,我們今世的門徒,何嘗不會遇到信仰上的敵對。主的話言猶在耳,我們能否從主的殷切的叮嚀中,看到主對我們的愛?我們是否能活出主所期待的,在患難中堅定對祂的信心?

主差保惠師來讓人知罪

5現今我往差我來的父那裡去,你們中間並沒有人問我:『你往哪裡去?』6只因我將這事告訴你們,你們就滿心憂愁。7然而,我將真情告訴你們,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裡來;我若去,就差他來。8他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9為罪,是因他們不信我;10為義,是因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就不再見我;11為審判,是因這世界的王受了審判。」(約165-11

      主在最後晚餐時,清楚告訴門徒將會發生的事,並勉勵他們對將來的逼迫要心裡有準備。

主並沒有在起初就告訴他們這些事,是因為直到此刻,主一直與門徒同在。如今主要離去的關鍵時刻已經來臨,主就明白讓他們知道:「現今我往差我來的父那裡去。」表示此刻主的離去就要發生了。在這時刻,主對著門徒指出:「你們中間並沒有人問我:『你往哪裡去?』」主的話會讓我們有點疑惑,彼得過去曾經問過這個問題:「主往哪裡去?」(約1336)主怎麼會說他們沒問過?這裡的「問」這個動詞是現在式,在這裡應該是強調進行的意思,就是「此刻,你們當中沒有一個問我往哪裡去。」彼得當時初聽聞主要離去,不明白主要回到天父那裡。心中因著疑慮而問出了:「主往哪裡去?」他對於基督將要受死的意義,完全不明白。發問的語氣更像是表達心中的憂慮:「主你要離開我們嗎,你要去哪裡啊?」彼得當時更關注的還不是主要去哪裡,而是主若真的要離去,自己將失去依靠。他心裡憂愁,這群門徒將何去何從?

      主指出他們中間沒有人問祂往哪裡去,似乎有責備的意思,指他們到現在還不明白主將受死,成就父神拯救計劃的意義。主早已告知門徒要回到天父那裡,此刻祂的離去已迫在眉睫。雖然門徒不明白這事將會怎麼演變,心中卻因為主告訴他們的話,而已經充滿擔憂。這裡的「擔憂」是完成式,自從門徒聽到主要走,心中一直充滿憂愁,未能化解。

      第七節是個轉語詞,雖然,門徒因主要走而憂愁。然而,主將真實的情況告訴門徒,這事並非全然悲觀,而還是有值得歡喜盼望之處。就是:主去是對門徒有益處的,若是主耶穌不去,保惠師就絕不可能來到門徒當中。這句話使用相當強的語氣,主非去不可,要不然保惠師就不會被差來幫助門徒了。這讓門徒心中有個確據,主去是帶著一個重要的目的,祂將要差遣保惠師來,進入門徒當中,來保護他們、引導他們。這是主旨意中必要完成的事。門徒當心存喜樂,盼望聖靈的降臨。這句話帶給門徒寶貴的應許,保惠師在主離去後必然會來到。

      第八節一開始是個分詞。保惠師既然來了之後,將會有後面的行動。主要動詞是最後的「叫...自己責備自己」,這個動詞的意思是,以很強的證據,曝露人心中的罪,讓他承認自己有罪。並期待當事人羞愧而悔改。聖靈將要來成就的工作就是,讓人服在罪證之下而認罪悔改。這行動是針對誰?就是世人,也就是尚未相信福音,與神的關係還在破裂狀態的人。聖靈在哪些方面讓他們自覺的有罪呢?是關乎「罪、義、審判」三方面。這三方面各自伴隨著介系詞「關乎」,並用「一方面......另一方面」這連接詞來連接,代表三者各有其含義。所以這句話描述了聖靈降臨要,光照世人心中的惡,讓世人承認自是有罪的。我們按照三方面更進一步討論,聖靈如何動工引導人悔改。

      為什麽世人當為「罪」自己責備自己?第九節說:「為罪,是因他們不信我。」聖靈讓世人看見自己不信基督,本身就是得罪神的惡行。約翰福音中多次提到不信的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約317b)「你們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約824)「只是你們不信、因為你們不是我的羊。」(約1026)不信的人與主生命不相連接,雙方沒有關係,並且是活在主的震怒底下,朝著滅亡的命運走去。聖靈來將會光照人的心,讓人知道自己是有罪的,讓人知罪而自責。聖經中提到兩種人對聖靈的光照有不同態度。約翰福音第三章提到第一種是拒絕聖靈的人。「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接著提到第二種受聖靈光照而自覺有罪的人。「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從這兩種對聖靈的反應,就看出來誰是主的羊,誰不是。世人原本都落在罪惡的轄制底下,就像活在黑暗當中,都逃避光、不敢見光。然而,對光有反應的人,被聖靈光照後知道自己的污穢,願意悔改歸正,讓基督的血洗淨。這等人就被證明是屬神的羊,被引導進入主的羊圈。聖靈的工作就是光照人的罪惡,讓人在羞愧中,願意轉離罪惡,歸向神。

      第十節說:「為義,是因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就不再見我。」人怎麼會因聖靈光照,而為義自我責備?我們對這句經文會有個疑問,這裡的義是指誰的?是指世人、或神的?根據三句經文平行結構來看。為罪自責,是指世人的罪被光照,而自我責備。第二句最自然的解釋也是指世人的義。然而,我們的問題在於,世人並沒有義啊!是的,這裡使用義這個字來指,世人自以為有的義。這種自以為義的心態,在聖靈的光照之下,與基督至聖潔、至公義的屬性對比,簡直會羞愧地無地自容。為何耶穌解釋,是因為基督離去的緣故,世人會自責呢?耶穌在世上的時候,常不假辭色地指責那些假冒偽善的法利賽人,耶穌的出現就把他們虛偽的「義」給揭穿。在基督所顯出的公義對比之下,真實的義與虛假的義明顯地被分辨出來。主耶穌說,「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就不再見我。」這怎麼能成為世人自責有罪的原因呢?因為主若不去,保惠師就不來。門徒雖然見不到主,卻有聖靈保惠師來繼續主耶穌的工作。對比出誰是真實的公義,誰是虛偽的自以為義。主雖然離去,聖靈光照人心,驗證人是否真的公義,這工作會繼續進行,而且臨到世人身上。讓他們知道自己在神的大光中,自己原本被罪蒙蔽的人性,其實不但算不得義,反更顯出自己驕傲的罪來。世人炫耀人前的義,本都是污穢的衣服,無法遮蓋赤身的羞恥。聖靈降臨,讓世人看到自己不義的本相而自我責備。

      第十一節則說:「為審判,是因這世界的王受了審判。」與前一節一樣的理解,這裡的審判應該是指世人將受的審判。人會為自己將來在神面前當受的審判,而自我責備。聖靈來將會凸顯世人所做的是惡,讓他們知道自己當受什麽審判。世人拒絕基督的福音,將基督釘在十字架上,表面上基督在地上的工作失敗了,魔鬼掌權了。其實在十字架上,基督沒有失敗,反而被父神證明,接著基督順服父神的旨意,神藉著十字架讓基督代替罪人刑罰的工作已經完成。基督在十字架上得勝了。魔鬼反而因著十字架被擊敗了,牠在人的身上不再有絕對的權柄,基督藉著捨身受死,敗壞了掌死權的魔鬼。十字架正是對魔鬼,這原本掌管世界的王,致命的打擊,也是對牠的審判。牠的命運已定,必然會在最後審判中,被神丟入硫磺火湖裡面。如果連世界的王都要受審判,遭到滅亡的命運。更何況是那些跟從魔鬼權勢的世人。在審判台前,聖靈讓世人看到自己將要受的審判,而膽戰心驚。若不悔改,將與世界的王一起進入滅亡裡面。所以,聖靈來世上的工作,就是讓人明白審判必然來臨,在威嚴的神面前,被判滅亡的刑罰是何等可怕。世人在聖靈的光照下,能夠畏懼審判而為自己的罪悔改,正是聖靈在世上的工作。

      從本段經文,我們看到了聖靈保惠師,叫世人知罪的工作。人的心剛硬,被罪蒙蔽,憑著自己的本性,絕無可能主動尋求真道,悔改歸正。我們原本不信的時候,也落在世人當中。回想自己歸信的過程,是主來尋找我們,是聖靈在我們心中光照我們,讓我們看到自己的罪。看到自己的敗壞,真是不配得到神的憐憫。若不是聖靈在我們心中動工,我們不可能為所犯的罪,自己責備自己。也不可能自己覺醒,知道自己以為的義,在神聖潔的光中,顯得何等污穢。更不會想到自己如果繼續敗壞下去,將落入神嚴厲的審判,與神永遠隔絕,這是何等可怕的事。主耶穌差聖靈來,就是來喚醒世人的。在聖靈的工作下,剛硬的心軟化了,看見自己的罪了,願意回頭了。這就是世人能夠回轉離開罪,歸回神面前,成為祂兒女背後真正的原因。

聖靈引門徒進入真理

12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或譯:不能領會)。13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是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14他要榮耀我,因為他要將受於我的告訴你們。15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所以我說,他要將受於我的告訴你們。」(約161-15

      基督應許受死復活升天後,將差遣聖靈保惠師降臨。除了前面說的讓世人看到自己的罪行,而自覺有罪,本段將提到聖靈將 帶領門徒進入真理這主題。在十四章主耶穌曾經告訴門徒: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約1426)這句話強調的是,聖靈會讓門徒想起主耶穌在世時教訓他們的話語,並且還會教導他們一切關乎真理的事。十六章講的是,聖靈將會引導門徒進入真理,並告訴他們將來要發生的事。兩處經文的主題是互相呼應的。如果我們這兩段綜合一下,聖靈會讓門徒想起是主耶穌過去對他們的教導(約1426);還會引導他們在思考主話語時,明白主話語的意思(約1613a);並且會向他們預言將來會發生的事(約1613b)。主的應許在以後的歷史中,逐步在門徒身上應驗。

      主耶穌在12節說,祂還有許多話想要告訴門徒,但是門徒此刻尚未準備好,沒有能力領受主的話。也就是說,即使現在主把許多話說給他們聽,他們也無法全然明白。幸運的是,主耶穌的教導不停止在這裡,關於基督的真理,還會藉著聖靈繼續向門徒啟示出來。神向祂的子民賜下的啟示正是如此,不是使用超過他們能夠領受的方式,硬是塞在他們腦中。而是照著門徒成長的程度,照著救恩計劃實現的進程,按部就班地將啟示向他們揭開。例如,當耶穌尚未上十字架,尚未復活升天之前,許多關於基督受死代贖的教義,尚未完全讓門徒知曉,因為這些都還在預表的階段,尚未實現。但是,等候基督在十字架的救恩成就了、復活升天了、聖靈降臨了,所有關於預言應驗的事,就會藉著聖靈向門徒揭示,他們在見到許多見證之後,更能明白神拯救計劃的真義。原來預表的目的是為了預備人心,讓神子民心存對救恩實體的盼望。待實體來臨,心存盼望的神子民更能堅固信心,全心仰賴神。我們解讀聖經也需要帶著這樣的態度,真理是漸進啟示出來的。按照神的救恩計劃,真理逐步向人展現出來,從舊約時代的人對基督只是憑著信心遙遙望見,但是等到基督道成肉身降臨,門徒親眼見到基督,親身領受聖靈內住,神對人啟示的內容就更加清晰。此時,神對門徒信靠基督的要求也就更加直接。救恩真理啟示的過程就像一朵花,舊約時代就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苞,雖然看不見全貌,已經蘊含了將來會出現的潛力。等到基督來臨,成全救恩,其實更清楚地讓門徒看見,像初開的花朵;直到最後聖靈降臨,將終極的啟示向門徒完全顯露出來,他們能夠更加清晰地看見神計劃的全貌,像一朵成熟盛開的花朵。

      我們來看13節前半,聖靈將會引導門徒進入真理是什麽意思?他們除了如14章說的,想起基督生前說的話之外,並且要領受一切主尚未教導他們的真理,還要得知將要發生的事。我們有興趣知道這一切的真理是指什麽?當然,這句話的理解必須被後面句子的限定。13節後半說,「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也就是聖靈從主耶穌那裡領受的話語。一切的真理,必然是從基督而來的,關乎永恆之道的真理。不是與救恩無關的天文地理各種屬世的知識。這不是基督差遣聖靈,引導我們明白的內容。我們還有興趣知道,我們被引導「進入真理」什麽是意思?和合本翻成明白真理。既然聖靈將會帶領門徒「進入真理」,表示他們原本在真理之外,對真理一知半解。主在復活之後曾經在以馬忤斯路上遇到兩個門徒,看到他們對神救恩工作懵懵懂懂,發出感慨:「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路2425)若不是主耶穌在復活之後,四十天親自向門徒講解神國的事。並讓聖靈保惠師進入門徒心中,引導他們明白主教導的話,他們是不可能進入真理的。所以我們清楚了,真理不是憑著人的智慧創造出來的,而是神將真理向人啟示,引導人明白而領受的。

      我們可能還會有個疑問,門徒親身聽過主的教導,他們可以在聖靈的帶領之下,領受啟示,想起主的話語,用文字寫下聖經。這應許對今天的我們是否適用?我們今日的門徒同樣也有聖靈內住,同樣也會接受聖靈引導進入真理,也就是從對真理懵懂無知,成為明白。然而,我們與初代使徒不同之處在於,我們不可能有對主耶穌的教導,有第一手的親身經歷。聖靈讓我們想起主說的話,必然是我們從聖經中看到的話語。聖靈引導我們明白的真理,也是明白我們從聖經中讀到,使徒記下的話語。我們不可能在聖經以外,另外領受新的啟示。如果我們能領受超過聖經之外的啟示,那表示啟示還在不斷推陳出新。我們的教義也還要與時俱進。這是正統神學所拒絕的觀念。當使徒將啟示寫在聖經上,成為清楚的文字後,成文的啟示已經完全,無所增加、不能刪減。那我們怎麼解釋,經文對今日的應用,今天我們仍然能領受聖靈的引導呢?我們同樣會被聖靈引導進入真理中。這是對記在聖經中成文啟示的理解,不是啟示新增的內容。如果在這點上妥協,我們就會看到隨便一個人,宣稱領受聖靈的啟示,甚至將所領受的話語與聖經的啟示等量齊觀。那就可能會歪曲幾千年來傳承來的教義,帶給教會破壞性的結果。聖靈並會告訴門徒將來必成的事,這些內容後來記載在啟示錄中。同樣的,這部分也是一樣不能隨便應用在今日的門徒。今天我們領受聖靈的引導,其中有可能包括對未來人生方向的帶領,但是那是個人的感動與引領,絕對不能拿來與文字的啟示相提並論。今天的許多追求預言恩賜的人士,宣稱自己領受聖靈啟示,像未卜先知一樣地預言未來的事。只要內容是超出聖經中明確的真理,就不是領受啟示,而是對真道的混亂。我們應當仔細分辨,而拒絕這種作法。

      耶穌進而告訴門徒,聖靈降臨主要的目的,是要榮耀基督,因為「他要將受於我的告訴你們。」聖靈帶來的啟示,包含對基督位格、工作、與救恩計劃的描述,這些都是來自於主耶穌。門徒從聖靈領受的引導,正就是繼續主對門徒的引導。我們今天的門徒也是一樣,繼續從聖靈那裡領受來自於主耶穌的引導。聖靈會引導我們更深的認識主的位格、工作、救恩的計劃,更加深我們對主耶穌的信靠。聖靈在我們身上動工的目的,就是讓主耶穌成全的救恩最終可以臨到萬民,讓主耶穌的名得榮耀。

      15節又重複前面第五章、第十章中,提到主耶穌與天父合一的主題。「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所以我說,他要將受於我的告訴你們。」主耶穌與天父原為一,是指神性上、旨意、工作上的合而為一。凡是屬天父上帝,就是屬基督的。主耶穌所交託聖靈的啟示,正是從天父來的。聖靈降臨的目的就是執行天父的救恩計劃,榮耀天父的名,這工作正是透過主耶穌道成肉身來完成的,如今基督回到天父右邊,聖靈在門徒身上繼續工作,引導他們進入真理、給他們力量為主作見證、督促他們過聖潔的生活,讓基督的名得榮耀。在主耶穌將要上十字架前的關鍵時刻,主勉勵門徒關乎聖靈的信息,在此更顯得重要。我們今日重新再讀這段信息,知道主對我們的愛,祂並沒有撇下我們不管,而是早已計劃讓聖靈保惠師降臨,與我們同在、引導我們明白啟示、裝備我們勇往直前,完成福音使命。

結論

主耶穌雖然將要離去,卻沒有棄門徒於不顧。祂愛門徒,並差遣保惠師幫助門徒,繼續祂在世上施行救恩的工作。門徒最擔憂的是將面臨的逼迫,主應許保惠師會在福音見證上與門徒同在。世人雖然厭惡福音,但是聖靈卻能光照他們的罪,讓他們自覺羞愧,而願意悔改歸正。這是聖靈在世人身上的工作,叫他們為自己的罪內心自責。從這裡的敘述我們知道,福音能夠產生讓人悔改的果效,完全是聖靈在人心中動工。既知如此,我們更可以不怕抵擋,放膽去傳。主又告訴我們,聖靈保惠師會引導我們明白真理。我們原本對真理懵懂無知,然而聖靈引導我們更深的認識真理。信心的力量是從認識開始,我們藉聖靈越認識主,就越能信靠祂。讓我們堅定心志,跟隨主到底。

倪柝聲教導中關於成聖觀的探討

第一章 前言 倪柝聲為近代中國本土神學界影響重大的人物,他建立了華人界第一個具影響力的本色化教會。他留下來的文字著述豐富,其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可以說是《屬靈人》 [1] 。這書所提出的三元人觀的想法,雖然引起了讚賞與批評兩面的評價,直至今日其中的思想仍然深刻地影響中國教會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