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從稱義而來的福分


羅馬書5:1-11
前言
今年是二次大戰結束64年,65年前一場決定性的戰役,加快結束了歐洲的戰事,諾曼底登陸,盟軍戰勝,在不到一年之後希特勒自殺、德軍投降。這也影響了亞州的戰局。盟軍全力對付日本,在4個月後日本投降。我們身在今天的每一個人,與那場決定性戰役都脫不了關係。諾曼第海灘死傷成千上萬士兵,如果沒有人為我們犧牲,我們今天不知道是被誰統治。

那些為我們犧牲了生命的人,把福分留給了我們。他們為什麼要為我犧牲?我們是否配得這個福分呢?我們今天講到,基督為我們而死,帶給我們屬天的福分。我們是否得到這些福分?是否羨慕這些福分?是否珍惜這些福分?我們不單是享受著福分,更要問自己的是,我們是否活出,為我們得福而犧牲的基督,所要我們活出的生命來。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講的主題:從稱義而來的福分。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羅馬書的內容:信、望、愛是基督徒生活的核心。 1~4章提到因信稱義,我們跟神的關係由信開始,這信使我們知道是基督的死,使我們從昔日的生活中得到釋放。 5~8章就提到成聖的盼望當我們知道神為我們所做的,我們就對將來的成聖更有盼望。 12~16章提到愛中的生活,神的愛充滿我們,使我們有能力去愛別人。在上一次我們提到效法亞伯拉罕的信,凡是以亞伯拉罕的信心為榜樣的人,就能得到被神稱為義的地位。因信稱義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觀念,耶穌基督為我們成了挽回祭,我們的罪因耶穌基督的代贖,在神面前已經得到赦免。我們因此重生得救,有了稱義的地位。基督徒走到了稱義的這一步,是不是代表救恩的工作已經全部完成了?我們就等著將來上天堂?不是的。如果這就是救恩的全部,保羅寫的羅馬書是就該停在這裡。可是保羅在羅馬書4章之後還繼續寫下去。因信稱義並非是救恩的全部內容。其實稱義只是基督徒生命的開始,我們還需要繼續關心稱義之後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得救的基督徒生命要如何長進的問題。

羅馬書的前4章關注的是罪得赦免的問題,保羅用法庭判案的模式來描述稱義這個觀念。基督因一次的獻上自己,挽回了神的忿怒,我們因著信進入恩典之中。第五章5章之後,保羅關注基督徒的生命成長,他轉移論述的模式,從法庭到生命關係的模式,他想告訴我們被神改變後的新生命,應該要有哪些要求?他不把因信稱義當作是一切的終點,而是馬上接著向我們描繪新生命的內容。接下來要怎麼長進呢?接下來我們要看,稱義之後我們的生活到底會有什改變?第五到八章章,我們將要思考如何在基督裡繼續成長,越來越像祂。這就是信主之後成聖的道路。

第五章第一節原文有個因此,表示接著前文的語氣而說的,第4章最後:「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從前面的話,我們知道自己因信耶穌得稱為義。因此,接下來就要談稱義之後,我們能在基督裡得著神賞給我們的各種屬靈福氣。我們今天所要傳講的題目就是:從稱義而來的福分。分成三個部分,也就是:與神相和、在患難中的盼望、與耶穌贖罪的愛。

與神和好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 (羅5:1~2)

讀到羅馬書因信稱義的經文時,我們常會有個問題:信徒稱義是將來的事情、還是過去的事情?讓我們來看第一節:「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既」字表示事情發生的原因。我們既然已經因信稱義,就應該接著發生下面的事情,也就是:本段經文所描述的種種稱義的福分。這些福分都是在我們因信稱義之後,才藉著主耶穌基督賞賜給我們的。這個因信稱義這動詞是不定式,也就是表示曾經一次發生的事件。當我們信靠主耶穌,就能在神的眼中罪得赦免、被稱為義。

稱義的福分是什麼呢?它們又在什麼時候能夠得到呢?這些福分包括兩方面:今生的福分、與來生的福分。第1到5節強調我們現在所得到的:因著信我們得與神相和、因著信我們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因著信我們在患難中仍然存著盼望。這裡的動詞都是使用現在式、或完成式,強調基督現在賜給我們的福分。與神相和是現在式,表示一直與神和好;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用完成式,表示已經得以進入這恩典中,而且現在都沒有離開。歡歡喜喜用現在式,表示持續的歡喜。這是稱義所帶給我們的,我們現在就可以承受從稱義而來的福分。

另一段經文,與本段相當類似,第9到10節則強調神所做的部分,也就是說來生我們面對神時,所要得到的福分。 「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神的忿怒。」這裡的靠著他的血稱義是今生發生,「免去神的忿怒」是指免去將來末日的審判。第十節提到:「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我們既然已經靠他的血得與神和好了是今生發生,「因他的生得救」是指主再來時完全的拯救。

既然我們活在今生,我們會有興趣知道今生會得到什麼福分呢?第1個稱義的福分就是與神相和。這裡的相和不僅僅是人內心感覺的平安,而且是與神關係的改變。羅馬書1章18節曾經談到,我們因著對神不虔不義,我們與神的關係被破壞了,神的怒氣傾倒在我們這群得罪他的人身上。但是因耶穌已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付上代價,我們才能夠與祂恢復了和諧的關係,沒有罪的阻隔、彼此再無嫌隙,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的進到父神面前。

從前有個窮人家小孩子,進入一個富有人家當僕人,主人派他看鴨子。因為搗蛋,玩彈弓把主人的一隻鴨子打死了。這事可非同小可,辦事不力、還造成主人的損失。這下子主人知道了,一定被懲罰。他就神不知鬼不覺的把鴨子給埋了起來。他以為沒人會知道,就悄悄地回到了主人家。從那個時候起,他看到主人就躲、見主人面也不敢正眼看他。整個晚上睡不安穩,怕主人發現。第二天清早,被人叫醒:「餵,起來!幫我做事。」原來是廚子叫他做一些本來不是他責任的事。他拒絕這個要求。但是廚子狠狠的說:「你不要以為打死鴨子的事,沒人知道。我全部都看到了,你不來幫我,我就一五一十的告訴主人。」他嚇得連忙忙從床上跳起來。 「好、好、好,不要告訴主人,你要我做什麼我就做。」接下來的幾天,每一天都被廚子清早叫起來,做一些他不願意做的事。有一天他實在太累了,想多睡一會。當廚子來叫他時。他就生氣地說,那些都是你的事,為什麼要叫我做呢?廚子冷冷地說:「哼!別忘了哪隻鴨子。」雖然不願意,但是把柄握在廚子的手中,他無法拒絕,只有順從。連續做了幾天苦工,他再也忍無可忍了,決定痛下決心,向主人自首。承認自己不小心打死了他的鴨子,主人看他誠實,並沒有多責怪他,只叫他以後小心就好。在那一刻他突然得到了自由,過去他與主人的關係是彼此敵對的,現在卻因為他的認罪,又恢復了和好。隔一天,當廚子再用鴨子來要脅他的時候,他就斷然拒絕。廚子以威脅的口氣說:「你別忘了哪隻鴨子哦!」他勇敢地回答:「什麼鴨子不鴨子,我已經不怕啦!」原來我們與神為仇,不敢面對神,被撒旦抓到把柄,常常威脅我們,抓著我們的罪控告我們。現在我們與神的關係已經和好了,不怕神因我們的罪而發怒、我們再也不怕撒旦的控告了。我們的心中是何等自由,因為我們已經與神和好了。

第二節說:我們又藉著他,得以進入現在所站在的恩典中。連接詞「又」表示這是與第一節平行的句子。因著信、藉著主耶穌我們不僅與神相和,而且祂把我們帶到神面前,「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這裡的「進入」一詞是什麼意思?就是得到引導能以覲見君王、或是船隻被引導得以進入港口。我們本來不配進入這恩典之中,但是自從我們因信稱義之後,我們已經因著信心、靠著主耶穌的引導,被帶領進入一個與神和好的新關係中,這完全是神的恩典。而且直到如今,我們仍然站在這恩典之中。站立就是穩穩站住,不再動搖的意思。雖然這個世界似乎充滿了危機、天災人禍、社會動盪、經濟危機,風吹草動都會讓我們失去平安。撒旦攻擊我們、罪惡的勢力引誘我們、要讓我們跌倒、要讓我們因為恐懼失去信心。但是我們站在這個恩典之中,地位是穩固的。因著對神的信心我們不致動搖。我們與神的關係和好了、不再對神心存恐懼,反而能盡情地享受神所賜給我們的恩典。這就是我們站在神恩典之中的平穩心境。

我們現在已經站穩在恩典之中,知道我們是蒙恩的人了,不致失落了,跟神和好了。但是這不是說神對我們的拯救恩已經完全實現了,我們還在盼望、我們還在等候,因為神要賜給我們天上的基業,那是榮耀無比的。對於將來神要賜給我們的榮耀,我們心存盼望;雖然還沒有得到,我們現在就能夠歡歡喜喜。這裡的「歡歡喜喜」是主要動詞,原意是指一種從內心湧出,表現出來的喜樂,有以此為榮、以此誇耀之意。 「盼望」是名詞,指滿有把握地期待著一件尚未完全實現的事。 「神的榮耀」指將來神要賞賜給信徒的榮耀。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因著對神榮耀的盼望而歡歡喜喜,這是站在恩典中所表現的心境。原文的意思是:我們因為對神榮耀存著盼望而歡喜,不是用歡歡喜喜的心情來盼望未來的榮耀。如果是以歡喜的心盼望將來神賜的榮耀,似乎仍沒有把握得的到。但是因著盼望神的榮耀而歡喜,表示這個榮耀的盼望是更加確定的事,因為有這盼望而心中歡喜、甚至以此為榮、願意向人誇耀。就好像我去應徵工作,談得很不錯,老闆告訴我:大家對你很滿意,請回家等待消息,如果錄取了,會打電話給你。我聽到了就心中高興,盼望能接到錄取的消息。這就是歡歡喜喜的盼望。過了幾天,接到老闆的電話:「恭喜你,我們錄取你了,準備下禮拜來上班吧。」這時候就從歡喜盼望,變成因著盼望而歡喜了。這裡保羅說的就是指,對神的榮耀有著確實的把握,因此時時存著盼望而歡喜。對於神榮耀的賞賜,我們能不能有這種歡喜而誇耀的心呢?

我們對神將來所要賜給我們的福分有多少期待?我們的盼望有多少確據?我們所關注的是今生的保障,還是將來的榮耀?我們常常有種觀念,將來神所賜的榮耀,聽起來虛無縹緲,看不見、摸不著。比較起來,似乎還是今生的福分實在些。所以很多基督徒,仍然緊緊抓住今生的保障,錢要賺多一點、地位要爬的高一點、身體要保養好一點。這些神所賜的今生祝福並不是壞事,但是我們是不是僅僅抓住這些今生的福分,而忘記了神在將來所要賞賜給我們的榮耀?這影響我們對人生的態度。如果我們住關心今生的福分,一旦失去了,我們的希望就全落空了。我把錢全投入股票,一旦股市大跌,我所投入的寫本無歸,就要大失所望。如果我們的目標在爬上高位,人世間沒有永遠穩固的職位,爬得越高,人際間的鬥爭傾軋就更厲害,一旦被人排擠,失去了職位,心中的失落感是很難以平息的。我把心思全部投入保養身體健康,一旦發現得了不治之症,我能不能平安的面對命運的衝擊?保羅所說的歡喜盼望不是今世的平安順利,保羅這裡講到的是將來的盼望。這是將來在天上主所要賞給我們的福分,主全部的豐富,包括天上的產業、主的品格、祂對我們誇讚、服事神的機會,我們都是有分的。保羅說:「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這些將來的榮耀,對於你來說是實在的、還是空泛的?保羅是切切期盼能得著這榮耀,以此為他一生的目標。雖然還沒有實現。但是他現在就已經因為這個榮耀的盼望而歡喜,向人誇耀。因為這個盼望對他來說,他的心中有實在的確據,好像必然要發生一樣。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將來神要給我們的盼望,雖然來世才能得到,但是保羅卻現在因著對它的盼望,就已經一直抱著歡喜快樂的心情,以這個盼望為榮、巴不得向人誇耀。

患難中的喜樂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羅5:3~5)
第2段經文,一開始就用「不但如此」當連接詞。也就是說,基督徒不但在順境中喜樂,在患難中也能如此。為什麼在患難中也能歡喜呢?不是自我陶醉、精神勝利,而是我們的盼望在神身上。因著對神的信靠,讓我們超脫今世的患難。前面幾節經文講到了:我們因信稱義得與神相和、站在神恩典之中、對神所要賞賜的榮耀心存盼望,從現在我們經歷的生命改變,我們看到了將來的盼望。這盼望能帶給我們今生活下去的勇氣,讓我們以積極的態度來看待目前的試煉。即使在不順利的環境,也能以喜樂的心歡然承受。聖經說:「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患難是神操練我們的機會,他用這些試煉使那些倚靠神的人,產生恆久的忍耐與老練。 「忍耐」就是堅定持守的意思,經歷患難讓我們操練堅韌的性情。 「老練」就是通過考驗的憑據,可翻譯為品格。只有經歷患難中的忍耐,才能生出堅毅不拔的品格。神藉著環境的困難、和撒但的攻擊來考驗我們的信心、建立我們的品格,使我們更剛強、更加信靠祂,也叫我們對將來更有盼望,這是對神榮耀的盼望。這是必然會實現、是不致蒙羞的。我們是否有這種信心,知道自己即使身在患難中,仍在一步一步實現神在我們身上的計劃。他是良善的神,永遠不會拋棄我們、信靠祂的人,也永不致羞愧。

這段經文我們都十分熟悉,甚至能夠朗朗上口,但是到底有沒有人真的能從患難中忍耐到底、最後不至於羞恥的實例?袁相忱牧師的生命歷程,就是這樣一個美好見證。他24歲出來傳道,當時是對日抗戰期間,正是中國福音第一次的大復興的時機。一直到1958年,因為信仰的因素,他堅守真理、不與三自妥協,因此被捕入獄,被關將近22年。在大逼迫時期,他在監獄中度過了人生的最黃金的歲月。由於不肯與控制教會的不信派妥協,被判為頑固不化的反革命分子、發配黑龍江勞改。當地氣溫嚴寒,晚上零下30-40度,睡覺時凍得縮成一團,每逢基督徒獄友感覺頂不住,要放棄的時候,袁相忱就安慰他︰「這不算苦。主耶穌被釘十字架,那才叫苦呢。要挺得住!」他還為了讓獄友有體力撐下去,把自己已經不夠的四兩高粱飯分給獄友。

袁相忱勞改期間被關入小號、單獨禁閉。他每天除規定的睡覺和吃飯時間外,都要盤腿坐著,老老實實地閉門反省。這是監獄中最差的牢房,長寬各不足兩米,沒有窗子,只在牢門下有個小方洞可以遞食物。獄方經常派人從門縫監視他。牢房很黑,白天都得開電燈。人可以站起來,因為空間太小,不能走動。每天只能吃兩頓飯、大小便都不准出去,再加上牢房密不通風,裡面的空氣極差。袁相忱就是在條件如此惡劣的小號裡,蹲了長達半年之久的禁閉,半年沒有見到陽光,半年沒有被放過風,半年沒有用水洗過臉和手,更談不上洗澡了,半年身體得不到活動,半年沒有換洗過身上穿的衣服,已經生滿了蝨子。這些毫無人道的折磨,對袁相忱的身體造成了巨大的摧殘。他那本來瘦弱的身體,經過這半年的折磨,就更加瘦弱了,眼睛視力已模糊不清。是神所賜的毅力,促使他堅強地挺過來。當他被放出來的時候,因長時間地盤腿而坐,又不能活動,他的腿已不能走路,要扶著牆才能站住,身上蝨子成堆,眼睛也不適應太陽光的照射,幾乎成了一個廢人。

在監獄中的時候,經常有一句腓立比書的經文響在他的耳邊︰「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腓1︰12)。他當初只是憑信心單純地相信,神讓他遭遇到這一切,是有著人所不能測透的美意的。他原以為神讓他做一個殉道者,以他的殉道來榮耀神的名。但他卻沒想到,神卻讓他活下來,在二十多年後,重新帶領他回到侍奉的崗位。並把他個人的苦難,化成對中國靈魂的祝福。在他人生的最後階段,神繼續大大地使用他,讓他牧養許多人,使他成為中國第二次福音大復興時期的主要的領袖。他原以為,在監獄中的那二十多年,耽誤了他許多工作時間,沒想到神卻以自己的方式賜福他。在他離開世界前這二十年的事奉中,神藉著他的手,成就了比年輕時二十年的事奉更為顯著的果效。盼望不至於羞恥。他在獄中的盼望,讓他堅守真道沒有妥協,也讓他所堅守到底的見證,鼓勵了患難中的教會,成就了神榮耀。

為什麼基督徒在患難中,能夠堅守信心?這支持他們撐下去的力量從哪裡來的?第6節說。 「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信徒既因信稱義,就領受聖靈住在我們心裡,作我們得基業的憑據。這聖靈不只引導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並且也將神的愛傾倒出來,使之滿溢在我們的心裡。因為經歷了神澆灌下來充充滿滿的愛,我們知道自己是神所愛的。祂的愛讓我們有力量,度過眼前的患難。有的人無法感受神對我們的愛,我們如何能確定神是愛我的呢?

耶穌贖罪的愛
「6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 7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8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9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神的忿怒。10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 11不但如此,我們既藉著我主耶穌基督得與神和好,也就藉著他以神為樂。」(羅5:6~11)

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超乎世人的愛。我們只愛可愛的、對我們有利的。只有對這些我們所愛的對象,才可能為他們犧牲。這是世間凡俗的愛。而基督的愛卻超過世間一切的愛。他對我們的愛,不是因為我們本身可愛、不是他對我們有什麼利益可圖。他愛我們與我們本身的條件沒有一點關係,就是因為我們是他所造的,我們有神的形象,祂就無條件的愛我們,甚至為我們捨命。我們能為誰捨命,一定是我們最愛的人,為自己的親人捨命是可能的,我們常聽到母親犧牲自己性命救兒女。為國家民族犧牲也是可能的,我們為了心中某種理想而拋頭顱灑熱血,因為我們的犧牲可以換來同胞的生命得到保護。這些自我犧牲的高尚的情操,是人間罕見的,都是我們時常歌頌的對象。但是基督的捨命卻是高過這一切。祂為我們而死。當我們還是悖逆祂、抵擋祂、甚至嘲笑祂、犯罪、與祂為仇的時候,祂就無條件地為我們捨命了。從基督為我們捨命時,我們本身所是的狀態,就看出基督對我們的愛,超過了世間一切的愛。保羅用四個形容詞,來描述了那些基督為其而死的人。經文中有三個地方用「時候」來加強形容人當時所處的時機。第六節說:「我們還軟弱的時候」;第八節說:「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第十節:「我們作仇敵的時候」。

第6節提到:「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軟弱的時候就是:當我們屬靈上軟弱無力,我們不能憑自己的能力行出任何義來。這個時候我們行善無能、拒惡無力。所作所為,都是不能符合神公義的要求。基督在這個時刻,就願意為我們這群罪人而死,這裡的罪人就是不敬虔的人。不敬虔的人本是在神的憤怒當中,但是神卻在我們還陷在不敬虔的狀態時,就已經讓基督為我們而死。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看出,神對我們的愛是何等深了。

第8節提到:「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罪人就是行不義之人。保羅在這裡拿義人、仁人來對比,表示基督為其捨棄生命實在不值得。義人是在行為上嚴守律法、與道德規範,做到完全的人。仁人則是好人、有愛心、同情弱者、關心人、願意為人犧牲之人。我們既不是仁人、也不是義人,乃是一個不仁不義的「罪人」。當人們認為他們自己是義人或仁人,而配得愛的時候,神卻看他們是罪人。雖然我們只是個罪人,然而神卻先愛我們,捨了自己的兒子作我們的救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第10節提到「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我們不僅軟弱、犯罪、還與神為敵。因我們犯罪,惹神的憤怒,我們與神之間成為敵對的關係。我們不僅僅無法遵行神的律法,甚至在心態上忽視神、拒絕神、抵擋福音,這就是我們不信主時的心理狀態。看到人傳福音,我們就反感;看到基督徒出糗,我們就暗自高興。這時我們站在與神敵對的關係上,神卻讓他的兒子為我們成為挽回祭,達到了神公義的要求,平息了神的憤怒。而我們因著基督,從與神敵對的關係,進到與神和好的關係。我們是處在這樣悖逆、反抗、得罪神的情況之下,但是神不因為我們的敗壞就毀滅我們,他給我們得拯救的機會。藉著祂的愛子耶穌基督,為我們這群不配的人而死。從此我們能知道神對我們的愛是何等深厚。很多的人不覺得基督是為他而死,他們的眼中自己是個不需要救恩的人。基督的捨身,對他來是根本就與他無關。事實上是他不明白基督對他的愛。

有一部影片叫拯救雷恩大兵,描寫二次大戰諾曼第登陸,雷恩一家四兄弟,三名在兩週內分別戰死沙場。美軍出於人道考量,為要保留最後一位還活著的詹姆斯-雷恩,為他家留後代。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只為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將他找到,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

要在整個戰場上尋找一個生死未卜的士兵,如海底撈針,談何容易。戰場處處凶險,充滿了死亡的危險。為什麼要保留雷恩的性命,而冒可能犧牲其他人性命的險呢?但是美軍下令一定要找到這個人,因為他們重視人道的精神,不願讓這個家族滅種。雷恩被找到時,根本不願離開戰場,而此時已經多位戰士為尋找他而戰死了。最後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班長約翰為了保護他,受傷倒地。在德軍的坦克掩護的優勢攻擊下,被打的遍體鱗傷、死傷慘重。班長約翰也傷重身亡。但是雷恩卻奇蹟似的生還,回到後方。雷恩一生懷念那些為了尋找他、保留他生命而犧牲的士兵。他回到了諾曼底的美軍墓地,跪在十字架前緬懷為他犧牲的班長。他活在地上、一隊士兵埋在地下。他們死了,換來他能活著。班長本不該死、乃是為他而死的。他是否是個值得人為他死的人呢?他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善良、有意義,值得那些人為他犧牲。他還很認真地追問妻子,我是個好人嗎?

基督為我而死,祂在十字架上,我在十字架下。我本該上去,他替我承受了一切。耶穌流血為我犧牲,而換取我的新生命。我該自問,我有什麼功德值得基督為我犧牲?沒有!我不是仁人、也不是義人,基督為我死,不是我本身有什麼值得他犧牲的地方,全是他對我的愛。因他的愛,我才看到了自己在基督眼中的價值。我今天活著又是為什麼呢?我活出基督為我犧牲的價值了嗎?

結論
從今天我們所講的,我們看到了救恩所到帶我們三方面的福分。一個是已經成就的地位: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這是神已經做成的救贖、我們在其中穩穩地站立得住,有得救的確據。我們不僅停留在此,更要經歷改變生命的救恩,存著盼望而歡歡喜喜的。無論經歷多少患難,都心中存著將來榮耀的盼望,這是神在基督裡,在將來要賞給我們的榮耀。最後,我們看到今生我們當如何為主而活?我們知道自己本是不配,但是基督對我們愛卻是無條件的,他為我們犧牲,贖回了我們的生命。我們也當為他而活,生命更新而變化,與稱義的地位相稱,活出成聖的生命來。稱義的福分有過去已經成就的恩典,有來世榮耀的盼望,也有今生主愛的激勵。讓我們領受神所賜下豐盛的福分,歡歡喜喜的活在主的愛中。

2 則留言:

  1. 請問你是基督徒嗎?我也是喔,我爸爸是牧師喔!!

    回覆刪除
  2. 超級白飯小朋友,
    我是基督徒,感謝主,你能生長能夠在牧師家庭。要好好愛主,成為眾人的好榜樣哦。你一定會是最蒙福的人。
    祝福你

    回覆刪除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