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July 8–14. Acts 6–9: “What Wilt Thou Have Me to Do?”
八福的結尾提到了「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這想法令人難以理解,與我們一般的想法相違背。沒有人喜歡被逼迫,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豈有人以受逼迫為可喜之事?為何主耶穌會用這句話來教訓門徒?耶穌讓門徒對遭遇的逼迫不要感到意外,並且視之為跟隨基督的人必會面臨的事,當存歡喜的心面對。

為義受逼迫的含義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5:10)

這句話中的「為義受逼迫」不是泛指任何情況下的「受逼迫」。不是因著個人犯罪受苦、或是遭到他人過失連累而受罪;也不是因著天災人禍、社會動亂,所帶來的困厄的生活,或者意外事件所經歷的苦難。耶穌所宣告有福的人,乃是「為義」的緣故受逼迫。也就是因著讓「神公義在人間彰顯」而遭遇到的逼迫。特別是指基督徒為了堅守信仰原則的緣故,遭至的迫害、排斥、打壓,才是主耶穌所指「為義受逼迫」的範圍。

為什麼這樣的人會受逼迫?因為這世界服在抵擋神的價值觀底下,這價值觀轄制人心,與基督所帶來公義的標準不合。基督徒一旦堅持信仰的內容,就會與世界顯得格格不入,也自然會讓世界對基督的作為無法接納,視之如非我族類,而心生排斥。主耶穌在最後晚餐的禱告中早就已經預言,信徒將會為信仰受逼迫:「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你們要記念我從前對你們所說的話:『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若遵守了我的話,也要遵守你們的話。」(約 15:18-20)另外,使徒保羅在傳福音的過程中,為了堅守福音真道,也經歷了種種逼迫。他曾經勉勵門徒,對於來自於世界的逼迫,不要感到畏懼:「我所忍受是何等的逼迫。但從這一切苦難中,主都把我救出來了。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裏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後3:11b-12)

從以上兩段經文,我們可以看到耶穌事先警告門徒,來自於世界的逼迫是無法避免的。因為耶穌所教導的真理,與世界的理念互不相容。若非如此,也就就不會被世人排斥,甚至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基督徒是順從耶穌教訓的人,連老師都被社會排斥,跟從老師的學生豈能倖免於世人的拒絕排斥?另一個基督徒受逼迫的理由是,他們將天國的福音帶進世界,與世界的價值觀南轅北轍。只要基督徒認真將天國的義在世上活出來,就會凸顯出世界的價值觀在神面前無地可容。世人習慣於活在「天下烏鴉一般黑」的濁世之中,自不願意見到自己的不義被曝露出來。所以保羅指出,凡是立志在基督裡敬虔度日的人,都難逃被敵對者逼迫的命運。除非我們與世俗妥協,與他們同流合污。所以,無論在哪一個時代,只要世界潮流對基督徒的排斥、嘲笑仍然存在,這句耶穌的教訓就適用在受到苦待的基督徒身上。

耶穌的門徒所受的逼迫
「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太5:12)

本段的經文是對第10節的進一步闡釋。這句話我們有興趣知道,耶穌的教訓對於今日的基督徒是否仍然適用?這句話中的指稱代名詞,從10節的「他們」轉變成11節的「你們」。從客觀地指著為義受逼迫的人,轉向當時聽耶穌教訓的門徒。耶穌的教訓顯然對當時聽話的人適用。同樣地,也針對歷世歷代為主受苦的所有門徒適用。我們在應用聖經教訓的時候,應到考慮:當我們將聖經原則,跨越兩千年時間,運用在不同文化環境時,必須將屬靈原則應用在相同的情境下。首先要問的問題是,我們還有耶穌教訓當時門徒為義受逼迫的環境嗎?

在今日的社會中,除了嚴格排斥福音的地區,會對著信徒施加壓迫;其餘地方,因著信仰而來的逼迫已經較為少見。但是在主耶穌說出登山寶訓那時的社會,一直延續幾百年,壓迫從來沒有離開過教會。初代教會的門徒,讀到主的教訓,有立即深刻的感受,因為他們所活在的當時世界,正接連不斷地對基督徒施加壓迫。這壓迫來自於視基督徒為褻瀆神的猶太人,還有怕基督徒威脅現有政權的羅馬人。當時信徒常遭遇的事,就是耶穌在11節說的:「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

什麼樣的人是為義受逼迫?就是耶穌進一步解釋的,為了基督信仰,而被人視為異端,視為威脅社會安定的人。即使在今日社會,類似的誤解仍時有所聞。即使是開放的西方社會,逼迫不是來自於政府,卻來自於社會上對基督徒種種負面的態度。例如,理性主義或無神論者視基督信仰為迷信。自由主義者視基督徒為心胸狹隘、頑固不化的份子。雖不至於有組織地直接逼迫,卻是極盡貶抑之能事,冷嘲熱諷。很多與這些自視進步的人士接觸過的基督徒,都曾經受到過這些對待。

對於現今與日俱增的敵對基督信仰的社會風氣,我們不應當感到驚訝。相反的,如果我們活在眾人的歡迎與追捧之下,反而應當感到警惕。今天我們心目中理想的基督徒形象當是什麽樣子呢?在社會中最為人所稱道的基督徒是怎樣的呢?是風靡眾人的閃亮明星,還是叱吒風雲的高端人士?可惜的是這些眾人喜愛的形象,幾乎從未在教會歷史上成為我們的榜樣,反倒是作為負面的教材,警惕我們不要步其後塵。

作耶穌門徒的意義,乃是像保羅在腓1:29所說的:「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為義受逼迫不管在耶穌時代的社會,或者是對福音敵對的當代社會,不但是作基督真門徒、活出敬虔生活的標誌,也是向主是否盡忠的試金石。凡在苦難的檢驗下,經得起考驗的人,天國是他們的。反倒是從未受到世人拒絕、排斥的基督徒,當反省是否自己的生活形態與世俗無甚差別,以至於世界將你視為同路人。

為傳純正福音而受抵制 保羅也曾經為傳福音的緣故受逼迫。他曾經被人諷刺是攪亂天下的,當福音傳到的地方,那裡的人就為福音的緣故,對耶穌的身份認定,產生了分裂的態度。保羅自認為是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使徒,他勉勵提摩太:「你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也不要以我這為主被囚的為恥;總要按上帝的能力,與我為福音同受苦難。」(提後1:8)他知道自己受苦是因為傳福音的緣故,他說:「我為這福音受苦難,甚至被捆綁,像犯人一樣。然而上帝的道卻不被捆綁。」(提後2:9)為傳講純正福音會遭受苦待,這是基督或使徒經常有的經歷。因為不管言語多溫柔,態度多謙卑,當純正福音的信息指出人犯罪的事實,讓人的尊嚴受傷時候,必然令人感到被冒犯,也自然會遭到抵擋和排斥。純正福音會招致世人的拒斥,根本原因是它揭露人被罪污染的本性,與世界思想模式對立。如果傳另一套福音,其內容是討好世人的想法,將其修改為符合世人的口味,那必然會是大受歡迎。保羅警告哥林多教會,假教師傳的福音就像是:「假如有人來另傳一個耶穌,不是我們所傳過的;或者你們另受一個靈,不是你們所受過的;或者另得一個福音,不是你們所得過的。」(林後11:4)那是引人進入錯誤的道路,結局是得不到永生,反進入滅亡。福音的純正性是不能妥協的。為了保持福音的純正,多少信徒為此受盡逼迫,甚至付上生命的代價。

為義受逼迫的人將得天上賞賜
「12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太5:12)

主耶穌應許為義受逼迫的人「天國是他們的」,這應許與第一福的應許相同。第一福的內容是:「虛心的人有福了,天國是他們的。」同一應許前後呼應,像書夾一樣,將整個八福包括在內,顯示其整體一致的信息。這句話的動詞「是」時態是現在式,與其它天國福分使用未來式不同。未來式有「種下因將結出果實」的含義,也有將來才成就的意義。現在式則顯示現今已經實現。「天國是他們的」意思是他們得已進入天國。基督徒活在地上就已經有天國子民的身份;然而,承受天國基業,則在主再來時才會成就。

主耶穌接著說,既然受苦的基督徒成為被神管轄的天國子民,理當為此歡喜快樂,因為他們將會領受天上的賞賜。在受逼迫時應當歡喜快樂,是耶穌對為信仰受苦門徒的命令。這句話中有兩個命令語氣動詞,「歡喜」和「快樂」。這歡喜快樂是什麽意義?難道明明心裡愁苦,還要強顏歡笑、苦中作樂?並非如此,這裡的「歡喜」與保羅被囚禁在獄中時,勉勵信徒要喜樂是同一個字,是源自於從神來的安慰,心裡湧流出的喜樂充滿之情。另一個字「快樂」則有「喜樂充滿」與「雀躍」之意,主耶穌自己就曾經「被聖靈感動就歡樂」(路10:21),用的就是同一個字。可見,這裡主耶穌命令門徒要歡喜快樂,是因為在屬靈的領域,受苦所獲得的安慰,已經大過所蒙的傷害與損失。 在新約中,也曾經在多處經文提到,門徒受逼迫時要喜樂。使徒們在遭受公會毆打恐嚇後,聚在一起同心禱告。「他們離開公會,心裡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徒5:41)受苦帶給他們的是為主作見證的喜樂。彼得曾經勉勵初代教會遭受患難的門徒:「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1:6-7)喜樂的原因是,因著患難的考驗,最終能得到主的稱讚。彼得在另一句經文中,也是以同樣的原因勉勵門徒忍受苦難:「親愛的弟兄阿,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彼前4:12-13)雅各對於遭遇逼迫的信徒,發出與彼得類似的勉勵:「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1:2-4)逼迫是考驗、是試煉,為要讓我們信心成長、品格完備。從以上四處經文,我們看到初代教會實在是充滿了種種的逼迫患難,使徒們並不視之為避之唯恐能夠不及的災難,反而當成讓自己經歷神考驗的機會,讓我們在苦難中,更佳體驗神拯救的真實。

主耶穌在12節提到的「天上的賞賜」為何?這裡的賞賜不應當視為物質的豐富,因為這賞賜特別被描述為「在天上的」。既然物質的榮華富貴在天上算不得什麽,顯然本句話所注重的是屬靈的意義。而且門徒在地上受苦,可換得地上的賞賜,本身就是充滿矛盾的想法。因此,本處「天上的賞賜」就不可能指屬世物質上的豐富。知道如此,我們在天上將會得到什麽賞賜。主耶穌說過去堅守信仰的先知也曾經歷相同的逼迫。也就是說,門徒所受到的逼迫是步先知的腳踪,他們與受苦的先知一樣,同樣會得到天上的賞賜。使徒保羅指出信徒在地上忍受患難是暫時的,讓我們能忍受得住的理由,是心中存著得榮耀的盼望。他說:「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8:17b-18)將來與主同得榮耀,應該就是天上的賞賜主要的意義,這賞賜勝過地上一切物質的豐富。你是否渴望與主耶穌一同得天上的榮耀。你認為這只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還是必然實現的堅定應許。怎麼看待「天上的賞賜」,將決定我們在面對患難時,能否支持得下去。

結論
八福的結尾以「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來總結。這個天國品格,與前七福緊密相關。從最開始,先承認自己靈裡貧窮,需要神的餵養;接下來為自己的罪憂傷痛悔;在神的旨意面前,溫柔順從,不驕傲張狂;渴慕神公義聖潔能以在自己身上實現。因著體貼神心意,對同樣軟弱的人心生憐恤。保有一顆對神清潔、忠誠的心。願意像主耶穌一樣,介入人間因罪而生出的不合紛爭,成為和平的使者。最後,主要我們預備好成為神國子民將付的代價,就是為信仰受到逼迫。有心志按照主耶穌描述的八種天國品格追求的門徒有福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福音也不是。八福不是像天女散花一樣,沒有條件、不付代價地送給所有人。神要施恩給凡願意信靠的人。主耶穌提到的八種品格,就是屬天福分所會臨到的對象,同樣也是對願意成為天國子民的人當有的期許。不是進入天國的條件,而是身為天國子民,應當順從而活出的生命特質。願我們一同勉勵,讓主的心意在我們身上實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