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天降真糧


我們一生中追求什麽目標?暫時的飽足,還是永恆的滿足?什麽事物能讓我們得到永恆的滿足,不再飢渴呢?當我們讀到約翰福音第五章,耶穌在安息日醫好三十八年病者,引起猶太人的抗拒。耶穌指出天父作事到如今,他也作事,他所行的就是按著天父的旨意而行。末了提到猶太人不信天父對耶穌做的見證。第六章一開始就提到主耶穌行的五餅二魚的神蹟,耶穌行的神蹟餵飽了五千人,這奇妙的事讓眾人到處尋找祂。引入了這一段「天上的糧」的論述,耶穌應許賜下永生的糧,讓所有信靠祂的人得生命。這段經文接續第五章的重點:「什麽是永生?如何能得到永生?」這主題。讓我們一起來看約翰福音第六章
26-40節。

當為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27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 神所印證的。』28眾人問他說:『我們當行甚麼才算做 神的工呢?』29耶穌回答說:『信 神所差來的,這就是做 神的工。』」(約翰福音626-29

有一群人在看到耶穌行的神蹟之後急急追尋著耶穌。耶穌退去,躲避這群人。六章14-15節這麼說:「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他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耶穌明白群眾尋找他的動機不純,有的人見祂有行神蹟的能力,以為夢寐以求在政治上復興以色列國的彌賽亞已經來臨,要擁立祂作王。耶穌看清這群人的心,卻一直躲避他們。

永生的食物是主所賜的

這群人鍥而不捨地找到了耶穌,耶穌毫不客氣地指出他們的問題:「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他們尋找耶穌是因為耶穌行了神蹟,他們也知道神蹟的意義是印證出行神蹟的人是神所差來的。然而他們對彌賽亞的期望出現了錯誤。耶穌不是他們所期待,要帶領他們脫離羅馬帝國統治的領袖,而是救他們脫離罪惡死亡的救主。所以耶穌明白說出他們錯誤的動機,就是想吃餅得飽。就是以今生肚腹為念的想法。主耶穌明白人追尋神蹟的心,當他們動機不純正時,主耶穌不將自己交託他們,也就是不信任他們。

主耶穌進一步告訴他們當追求什麽:「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 神所印證的。」這批人整天追求世俗需要的滿足,見到神蹟,想到的是可以滿足肚腹的需要。耶穌清楚告訴他們追求的方向錯誤了。當追求的不是滿足今生肚腹的食物,而是存到永生的食物,這食物就是人子耶穌基督將要賜給他們的。耶穌能賜給他們什麽?存到永生的食物又是什麽?這就是本段的主題。耶穌所賜下的食物可以讓人的心永不飢渴,讓人心能得滿足能直到永生。這句話又與第三章的耶穌帶來救恩讓人得永生,與第四章耶穌賜下生命的活水讓人永不渴相關。存到永生的糧就是耶穌所帶來賜人生命的救恩。

句尾加上一個解釋,為什麼耶穌能賜給他們存到永生的糧食,因為人子是神所印證的,也就是神蓋上印來證實,古代使用印信表示出自權柄的確實性,印一蓋下去就代表著權柄,表示當事人已經同意了。神為耶穌蓋上印,證明祂就是所差來拯救世人的彌賽亞,唯有祂能賜給人永不飢渴的生命。他們應該追求的永生的食物,就是彌賽亞所施行的救恩。

信主就是作神的工

眾人問耶穌:「我們當行甚麼才算做 神的工呢?」前面耶穌的話似乎與這問題不相關,關係是在「勞力」與「行」這兩個字在原文是同一字根。耶穌警告他們當為永生的食物勞力,他們把耶穌的話當成邀請他們做神的工,因此追問永生的食物怎麼樣可以得到,要做什麽工才能換取?這是人最直接的反應,永生的食物就是神要賜給他們的。既然有這種食物存在,必然要有些條件才能獲得吧?要我們付出什麽代價呢?耶穌的回答出乎他們意外:「信 神所差來的,這就是做 神的工。」本句話的直接翻譯:「信 神所差來的,這就是神的工作。」這是神要作在我們中間的工作,讓世人認識祂的兒子並信靠祂。猶太人一直以為這工作要人努力做些什麽來換得的,例如行出律法、或達到什麽神設定的標準。卻不知通過帶領我們歸信基督來實行拯救,是神要作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既然是神的工作,我們只要憑著順服的心,讓祂的工作完成就夠了,不需要做什麽工來交換。「信」是整個救恩過程中我們唯一要做的,只要憑著單純的信心,接受神所差來的彌賽亞,這就是作神的工,也就能得到神賜下的永生的食物。

有一首詩歌叫我是誰(Who am I)歌詞是這樣的:「我是誰,全地的主宰竟會在乎知道我的名字,竟關心感受我的傷痛?我是誰,明亮的晨星竟選擇照亮我的前路,為了我如此迷茫的心?不是因為我是誰,而是因著你所為我做的;不是因為我做了什麽,而是因為你是那位。」所以祂愛我不在乎我做了多少討祂喜悅的事,而是因為祂的身份是神,即使我的身份不配,祂仍然因祂與我的關係而愛我。我與祂有種歸屬與信靠的關係。祂是我的神,我屬祂。這就是信在救恩中的重要性。

我們常有個誤會,以為信就是什麼都不反應,一動也不動,像個木頭人一樣。事實上「信」具有相當大的能量,能決定性地帶動人一生行動的方向。箴言中說:一生的果效是從心發出的;我們也可以說:一生行為的改變,是從信靠神帶動的。這裡講的「信」是「信入」,就是全心的依靠、信賴神所差來的彌賽亞。得到神的拯救最重要的一步,是把人生的根基建立在與神正確的關係上。信靠基督就是這關鍵性的一步。恢復與神正確的關係,才有能力帶動生命本質的改變。這一步走錯了,不管花費再大的努力,全是白費。整個第六章的的主題就是圍繞在「信靠基督就能得永生」上面。這是接續著第三章的主題「神愛世人」、第四章的主題「生命的活水」。這兩章的關鍵經文都提到信:「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414

我們今天的世代是個缺乏信心的世代,我們失去了對身邊人、事、物最基本的信任,我們總是懷疑別人會傷害我們,因此盡一切力量保護自己。我們唯一信任的就是自己,怕被別人出賣,所以一切要抓在自己手中。不能信任的原因是我們失去了信任最終的根源,就是對神的信靠。連造我們的主宰我們都不信,這就如生我們的父母我們都不信一樣。人走到了這個地步,所有的人際關係都被破壞了。我們還有誰可以信?當我們以懷疑一切為出發點,我們的信心就找不到任何可投注的對象,也就不可能建立與周圍人事物正確的關係。

恢復對身邊人事物的信任關係,不是用手段去保護自己、不是努力改變社會讓人不再欺騙,而是從我們自己做起。建立與他人正確的關係,是要從自己跨出第一步。那誰是值得我們首先信賴的呢?唯一可信的就是造我們的主宰,先與神建立一個穩定信靠的關係。從這個關係再發展出對身邊人事物的信任。因著我相信神是萬物的主宰,祂仍然掌管著人心,在人心中掌權;祂按著公義的標準審判萬物。如果我連這個宇宙中最終公義的底線、道德的源頭都不信的話,那世界就沒有道理可講,只有最野蠻的以力鬥力了。雖然我沒有力量改變整個世界,但能改變的是我自己對世界的態度。因著對神的信心,我選擇信任他人。當他人見到你的態度不是懷疑而是信任的時候,他們願意選擇以信任回報。這種想法會不會太過幼稚,會不會吃虧?可能會,但是當我們把這種關係建立在對神的信靠上,我們也相信神掌管世間一切公義原則的運行,作惡的人逃避不了神對他的審判,我不必以他人的惡來支配我行事為人的態度,因為別人怎麼做是他們的事,他們最終要面對神的審判,我最終也要面對神。與神的關係是每個人各自建立的,不能因他人的緣故,就把自己也牽進與神遠離的關係之下。

「信」是與神關係的和好,這關係的建立不是出於人的行為表現,而是始於接受神預備的救恩,也就是「信入」神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進入祂裡面,讓祂也進入我們裏面,我們與祂有著生命連接的關係。因著生命內在的改變,我們面對他人的態度也改變了。這是我們與一切周圍人事物關係改善的開始。這就是神在我們身上要做的工。

天降的真糧就是賜生命的主

30他們又說:「你行甚麼神蹟,叫我們看見就信你;你到底做甚麼事呢?31我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如經上寫著說:『他從天上賜下糧來給他們吃。』」32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那從天上來的糧不是摩西賜給你們的,乃是我父將天上來的真糧賜給你們。33因為 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34他們說:「主啊,常將這糧賜給我們!」35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36只是我對你們說過,你們已經看見我,還是不信。」(約翰福音630-36

天上的真糧不是嗎哪,而是賜生命給世界的主

當耶穌告訴他們:「信神所差來的,就是做神的工。」猶太人聽得懂耶穌是在講自己就是神所差來的彌賽亞。但是他們怎麼可能單憑耶穌的一句話就信呢?猶太人最重視的就是證明出彌賽亞的證據,也就是神蹟的記號。他們要求耶穌給出證據:「你行甚麼神蹟,叫我們看見就信你;你到底做甚麼事呢?」他們既然從這麼遠跑來尋找耶穌,應當見過五餅二魚的神蹟。難道這麼大的神蹟還不足以證明耶穌是神差來的身份嗎?然而在他們的心目中,五餅二魚的神蹟比不上摩西在曠野帶領以色列先祖,經歷約四十年吃天上降下嗎哪,不至於挨餓的神蹟。既然耶穌宣稱自己是從神那裡差來的彌賽亞,他們就要求耶穌顯出證據。

自從猶太人自亡國以後,一直有對彌賽亞的期待。他們所盼望的彌賽亞,正如申命記1518節中,摩西預言的:「耶和華你的 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他們期待有位先知要來,如同摩西帶領先祖出埃及一樣,這先知要帶領他們脫離現今外邦統治的痛苦。當百姓看到耶穌行出五餅二魚神蹟後,說出:「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約614)既然眾人期待耶穌就是那位要來的先知,猶太人很自然地會把摩西與耶穌相比,要求耶穌顯出證據證明自己的身份。在猶太人的傳統經典《傳道書米大示》中有這樣的經文:「第一個救贖主如何,後一個救贖主也是如何。正如前一個救贖主使嗎哪降下,後一個救贖主也會使嗎哪降下。」

因著這樣的期待,猶太人挑戰耶穌說:「我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如經上寫著說:他從天上賜下糧來給他們吃。」這段引用的經文應該是出於詩篇7824節:「降嗎哪,像雨給他們吃,將天上的糧食賜給他們。」摩西帶領猶太人先祖出埃及的經過,是猶太人津津樂道的歷史。嗎哪從天降下更是他們所認為最偉大的神蹟。他們對耶穌的要求是,如果你想證明自己是神差來的彌賽亞,最少要行出像摩西在曠野,讓嗎哪從天上降下的神蹟。在猶太人眼中,耶穌所行的五餅二魚神蹟不過只有一次,並且只餵飽五千人,比起摩西在曠野帶領猶太人先祖所經歷的天降嗎哪,不足以證明耶穌有更大的能力。

猶太人似乎把天降嗎哪歸功於摩西,但忘記他所引用的詩篇78篇經文,行動的主詞「他」應該是指神,也就是說賜下嗎哪的是神,而不是摩西。耶穌糾正猶太人錯誤的觀念:「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那從天上來的糧不是摩西賜給你們的,乃是我父將天上來的真糧賜給你們。」32節這句話動詞的時態值得注意,前半句的「賜給」是完成式,表示已經發生,但直到如今仍然沒有收回。但下半句的「賜給」是現在式,表示繼續不斷賜下。整句話的意思就是:「那從天上來的糧不是摩西曾經賜下現在仍然沒改變的,真正從天降下來的糧是天父仍然繼續賜下給你們的。」主要對比的是賜與者不是摩西而是天父;並且對比賜下嗎哪的有限性,與賜下真糧的持久不變性。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把前半句的「天上來的糧」改成後半句的「天上來的真糧」。「真」這個形容詞強調糧是真實的,是合乎真理的,在約翰福音19節中耶穌曾說自己是真光,151節也說自己是真葡萄樹。

縱然世間有糧、有光、有葡萄樹,但是那些只有暫時滿足我們的肉體需要、顯出短暫的光芒、結出屬世的果實。主耶穌是超乎世間,與真理相連的真糧、真光與真葡萄樹,能永久性地滿足我們屬靈的需要。

主耶穌再進一步解釋:「因為 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神的糧的與眾不同點是(1)從天降下(2)並能賜給世人生命。後兩者修飾用詞是連在一起共用一個冠詞,表示同一種糧的兩種屬性。耶穌曾指出,猶太人想要的是物質的糧,他們追尋耶穌不過就是為了吃餅得飽。物質的糧只能滿足人的需要於一時,但不能讓人有永恆的滿足。耶穌指出天上來的真糧具有的第一個特質是,源頭在於天,也就是神自己賜下的。第二,他能讓人吃了之後得到屬靈的生命。這生命在約翰福音第一章已經說出了,就是真光要照亮世上的黑暗,把屬靈生命賜給世人。對比與嗎哪的物質性、短暫性。天上的真糧是屬靈的、是永恆的。

信主的人永不飢渴

猶太人聽到了耶穌的話,開始對這糧有興趣。他們提出要求:「主啊,常將這糧賜給我們!」然而,他們對天上的真糧的本質還是不甚清楚。這糧到底是什麽?主耶穌告訴他們答案:「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主耶穌就是這真糧,這信息不斷在本章中出現。在本章48節又出現一次:「我就是生命的糧。 」52節也出現「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58節又再出現:「這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吃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從以上經文歸納,這糧的特質就是從天上賜下的,並是賜生命的,讓人吃了就永遠活著。怎麼理解主耶穌就是這糧?因主耶穌滿足祂描述這糧的幾種特性:祂是源自於神的糧、祂確實是從天而降、祂也真能滿足人屬靈生命的空虛缺乏。

耶穌在約翰福音中一共說出七處「我是」的話,以某些事物來類比祂自己的身份,有世界的光、生命的糧、好牧人、羊的門、復活生命、道路真理生命、真葡萄樹。「我是」這句話中的「我」是多寫的,是個強調語氣。這個字又是與舊約中神的名字相同:「我是自有永有的」原意為「我是我所是的」。當猶太人聽到這話的反應就是,這是神的名字你怎麼敢用。而耶穌不僅使用七處「我是」的類比。更多的地方祂直接使用「我是」這個字來回答他的身份。這話激怒了猶太人,說祂明明是人,卻把自己當作神。在約翰福音1033節,猶太人責問耶穌:「我們不是為善事拿石頭打你,是為你說僭妄的話;又為你是個人,反將自己當作神。」耶穌卻從不避諱,明白說出祂自己的身份就是神。約翰福音是對耶穌的神性最清楚描述的一卷經文。

耶穌還告訴猶太人,吃喝天上真糧的結果就是:「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這句話是個平行句法。不餓與不渴相對應,同樣指屬靈上不至於缺乏乾渴。同樣相對應的就是「到我這裡來的」和「信我的」。約翰福音中出現了多處「到我這裡來的」意思就是歸向耶穌基督的,信靠祂的人。這些信靠主的人的結局是什麽呢?屬靈生命將不再飢渴。本句話使用強烈的否定語氣,「必不」、「永遠不」意思就是,耶穌斬釘截鐵地告訴人:那些信靠祂的人,絕不會在屬靈上有任何缺乏。當然「來到主面前」、與「信靠祂」都是使用現在式分詞,也就是有持續的信心,不是朝秦暮楚,三心二意的信心。持續信靠的人永不會在屬靈上飢渴。這是何等寶貴的教訓。世間沒有任何事物能讓我們的心得到永遠的滿足,但是主耶穌的應許確實堅定不移的。祂能,堅心信靠祂的,要得到永遠的滿足。有一首歌我們非常熟悉:「我主耶穌是生命源,我主耶穌是活水泉;凡喝這水,主曾明說,到永遠永遠不再渴。難道永遠不再渴?是!永遠不再渴!」生命的飢渴是從內心深處發出的,人心中永遠有個填不滿的空虛。就算把人生充滿了種種繁忙的事物,越忙空虛感越重。想爬上高位就不再空虛了;爬得越高,越是感到高處不甚寒。想被眾人圍繞,就不會寂寞了;宴會結束曲終人散的感覺,更是讓人感受難以抵擋的悲涼。空虛感是來自於人墮落後,在人生意義的尋求上迷失了方向。不管做什麼都覺得無聊,心中都覺得空虛。這空虛不是物質上的,是屬靈上的,只有耶穌基督才能滿足。所以耶穌清楚地應許「我是生命的糧」,凡信靠祂的人,永遠不再飢餓乾渴。這是歷世歷代基督徒親身經歷的事實,祂的應許永遠不會落空。

耶穌雖然將這寶貴的應許賜下,然而祂也非常了解這群猶太人,祂對他們的判斷是:「只是我對你們說過,你們已經看見我,還是不信。」五餅二魚的神蹟他們見過,然而他們還要耶穌顯出更大的神蹟。神奇的程度要像摩西在曠野,讓嗎哪從天降下,餵飽他們四十年的神蹟一樣。這種心態耶穌非常清楚,直接了當地直指他們問題的核心:他們已經看見了主,還是不信。這句話的動詞「見」是完成式,已經見過了,而且主也一直沒有離開他們,他們還可以見得到。然而他們不信,這「信」是現在式,一直不信,持續不信,到如今還是一樣。耶穌告訴了他們:信祂的人永不飢渴。然而,他們就是不信,願意繼續保持在飢渴中,以懷疑作為他們人生的態度。

我們今天世上的人還有好多也是這樣,不管看到多少證據就是不信,一生懷疑到底。錯過了救主應許的生命的糧,多麼可惜啊!願我們深切思想,到底人生追求的是什麽?是永遠懷疑下去嗎?還是決心歸向基督,得到讓人永不飢渴的生命的糧?

主應許永不丟棄信靠祂的人

37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38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39差我來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賜給我的,叫我一個也不失落,在末日卻叫他復活。40因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約翰福音637-40

凡父所賜的人必到主這裡來

當耶穌講到祂自己就是生命的糧,反過來看到猶太人對他所宣稱的身份,採取懷疑拒絕的態度。祂心中必然百感交集。接下來這段經文是主耶穌給信靠祂的人相當大的應許,是相對於那些不信的猶太人而說的:「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我們知道「到我這裡來」的意思就是信靠耶穌的人,耶穌說這種人是天父賜給祂的。這把人會信靠主耶穌的原因說出來了,就是天父把人賜給耶穌,這群天父感動的人必然會來到耶穌的面前,信靠耶穌。相對的那些猶太人不信,證明他們不是天父賜給耶穌的,也不會來到耶穌面前。當然這要從天父終極的角度來看,不是暫時的信與不信。因為「父所賜給我」是現在式,表示天父不斷把人賜給耶穌,而這話預測這些賜給主的人也必會來到主面前。接著「到我這裡來」也是現在式,是一直來到主的面前,也就是持守信心的意思。暫時信的不見得持守,目前未信的不見得永遠不信。持守的人就必得到主堅定保護的應許。

來主前的一個也不失落

這的應許是明確地肯定:「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又是一個加重語氣的否定,「總不」就是「絕不」的意思,表示是這群信主的人絕對不會被丟棄。這是主對信靠祂的人的寶貴應許。為何主會說出這樣的話?38-39節說出原因:「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差我來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賜給我的,叫我一個也不失落,在末日卻叫他復活。」

這句話延續著第五章的主題,耶穌在地上所作的一切,都是按照天父的旨意而行,看顧保護世界的運行、審判、使人從死裡復活、連拯救的工作也是如此。耶穌清楚說出,被天父差遣來到世間的目的,不是為了要完成自己的旨意,而是為了完成天父的旨意。祂的使命非常明確,所以祂在世上施行救贖也是完全按照天父的旨意。天父的旨意是什麽?就是天父把信靠祂的人賜給基督,這群人必會來到基督面前。主耶穌說:這群天父賜給主、來到主面前來的人,主不會讓他們中的一個失落,原文句末還有個片語「從天父那裡出來」。意思就是所有天父賜給基督的,也就是信靠祂的,基督會保護他們,不會讓這些人失落。這裡的天父賜給耶穌這話的動詞「賜給」是完成式,表示這群人已經賜給耶穌了,而且到現在還沒有離開。表示賜下不是一個將來的動作,這群人天父已經賜下了,這應許就是給他們的。

這群人不但不會失落,而且相反地在末日將要復活。這是主給信靠祂的人的應許,這應許在許多地方都出現過,如40節:「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44節「到我這裡來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54節「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 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這復活的應許與信靠祂的人連在一起。雖然是末日才會實現,但是今生信靠祂的人都得到這應許。

40節就說明了主給信靠祂的人應許的理由,與39節幾乎是重複,只不過說出了應許的原因:「因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把3940對比來看,「他所賜給我的」人,就是「見子而信的人」;「一個也不失落」就是「得永生」。這就是天父的旨意,把人賜給耶穌,引導他們來到耶穌的面前信靠祂,並應許賜給他們永生,讓他們永不失落,將來在末日還能從死裡復活,這裡顯然說的是將來基督徒身體的復活。

我們也當注意,這應許不是隨便的,40節的動詞「信」是現在式分詞,也就是有持續信心的人,不是三心二意的。有持續信心的人才在主的應許中,不然這應許對他是無效的。也就是說主的應許確定,但是那些想靠着恩典犯罪、在主面前三心二意的人,是沒有任何空子可鑽的。他們信仰最終的結局,就證明出他們從一開始是不是天父賜給基督的人。

看了這段經文,對基督徒有什麽意義?我們知道基督對我們拯救的心意是堅定的,祂被差到世上,是按著天父的旨意行,就是拯救所有天父賜給祂的人,這群人必然會有持守的信心。祂必保護他們到底,連一個也不失落。連基督都這麼明確的賜給我們拯救的應許,我們還要對祂三心二意嗎?我們當肯定說出:絕不。我們應當堅固地走在主的道路上,活在主耶穌的應許中,心中有安穩的確據。同時也要警惕自己,我要保持堅定的信心,不要被世俗的風吹動而三心二意。當我們知道天父對我們信靠祂的人這麼堅定的拯救心意,我更是要心意堅定,跟隨主到底、不再回頭。

結論

主耶穌是天父從天賜下的真糧,能滿足我們內心的飢渴,世間一切都是暫時讓我們得到飽足,至終不能填滿我們空虛的心靈。唯有主耶穌是賜生命的糧,屬靈生命的飢渴唯有主能滿足,來到主面前,求告祂的名,信靠祂,祂應許永不丟棄。我們的心常會被世間各樣的風吹動,因而遠離基督的道路。千萬不要自我放棄,基督都沒有丟棄我,我豈可辜負祂。靠著他所賜給我們不離不棄的應許,堅定走在主的道路中。至終我們必能到永生,末日身體復活,得以見到主榮面。願主給我們力量。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