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求主看顧我們的需要

Related image
十年多前曾經出了一本相當暢銷的屬靈書籍「雅比斯的禱告」。我當時好奇買了一本來看,作者的靈感是來自舊約中一段不起眼的經文:「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歷代志上4:10)我聽到了許多正面與負面的批評。負面的批評主要是針對這本書所提倡的禱告,是以人的需要滿足為中心的禱告。而不是以神的旨意實現為中心的禱告。這種思想投合了當今世界以自我為中心的潮流。這書因此被批評。

但是我看了這書後,發現作者並非提倡以人為中心的禱告,反而是極力要導正這種想法,要將禱告從自我滿足為中心,轉移到看見自己身在神最高的旨意底下,祈求神使用我們,在他的永恆計劃中有分。今天我們講道的題目,也是跟這個話題有關。在前一次信息中,我們曾經講到了主教導我們,為神國度的需要祈求。也就是求神的名被尊崇、神的國降臨、神的旨意運行。今天我們將主題放在主禱文的後半段,是關乎我們在地上的需要。主教導我們為這些需要祈求。其中包括:每日賜給我們日用的飲食、免我們的罪債、引導我們不進入試探中、並脫離惡者。這些需求正是我們禱告中常常出現的內容。求主賜下飲食、保護我們脫離危險,這些祈求都是極其自然的,因為所求的內容正是我們在地上所缺乏的。主不但要求我們為神國度的事祈求,也教導我們為人的需要祈求。其實這兩個禱告的方向,是整合在一起、密不可分的。我們在地上需要得到滿足,正是為了讓我們參與在神國度實現的計劃中。讓我們一起來看馬太福音六章11-13節。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為每日需要的飲食祈求,似乎是再平凡不過的事了。我們都會感到飢餓、都會憂慮吃飯的問題。雖然今天我們生活的水平提高,大部分的人都能夠吃飽飯。但是我們還是常常會為衣食憂慮,擔心生活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的問題。主藉著這句經文教導我們,飲食是神所賜給我們的,我們每日吃的糧食,主都願意供應我們。我們三餐的謝飯禱告正是向神表達出心中的感恩。因為為飲食而感恩太過於平凡,以至於許多人認為這不過就是個例行公事。連我們自己都有時會忽略。但是主耶穌教導我們去做的事,就不是可以隨意輕忽的。我們當思想自己活在世上所得到的生活供應,豈是徒然得來。如果我們知道當今的世界有多少人吃不飽飯的時候,我們就不會以為餐桌上的飯菜,是我理所當然就該得到的。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組織的資料,當今的世界,每日靠不到一美元過生活的人數有12億人。每天平均有25,000人死於飢餓及貧窮。換句話說,每3.4秒,就有一個人死於飢餓及貧窮。如果我們以為自己能夠輕鬆享受飽足的生活,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我們是忘記了那許多在飢餓邊緣的人,他們迫切需要我們所有的一小部分都還不可得。世上有太多的事超過我們所能掌控。當我們面對著餐桌上的食物時,真該覺得自己太幸福了,我們所付出的,遠遠比不上我們白白得到的。這豐富的供應不是理所當然的,是神特別的恩典與眷顧,其中有太多事值得我們感恩。當我們明白每一天桌上的食物是來自於主時,我們的心是否無動於衷,還是我們會存著感恩的心,獻上謝飯禱告。

主垂聽我們的祈求,沒有讓我們挨餓,祂將我們需要的糧食按時供應我們。我們每天從床上起來,不必擔心今天吃什麽、喝什麽。我們生命存留,在祂的手中。祂是何等信實的主,將我們每日需要的食物供應我們。正如在曠野中的以色列人,四十年來,沒有農作物可以供應他們幾萬人活命,但是神卻賜下了從天上降下的嗎哪。他們每日在曠野拾取當日需要的嗎哪,讓他們可以活命。多拾的部分吃不完,想留到第二天再吃,但是當日就壞了。神給我們的供應也是如此,讓我們仰望祂每日供應生活的需要,祂不給我們過多,讓我們覺得不再需要祈求。也不讓我們不足,以致身心受到痛苦。主要我們每日仰望祂,祂是信實的主,必供應我們身體的需要。

有的人看中屬靈的追求,認為我們不該為自己身體的需要祈求。顯然主耶穌並不是這麼認為。祂教導要為身體需要得供應向神發出禱告。因為連我們身體的需要,也是神所顧念的。正如祂願意我們在屬靈上追求神的話語而成長,祂同時也願意我們身體沒有缺乏,過著正常的生活。我們能有健康的身體,正是實現神旨意最根本的基礎,也是促進神的名得榮耀、神的國降臨,正面的力量。主耶穌願意滿足我們生活上的需要,所以祂教導我們向天父祈求。我們的身心靈,整個人都是主所寶貴的,他要我們愛惜身體,正如我們追求屬靈長進一樣。祂在世上的日子,曾經醫治人的疾病、趕逐纏繞人的鬼,餵飽跟隨祂的人。既然主耶穌都看顧我們身體需要,我們更是要注重保護身體健康。因為身體是神所賜的,應當為神所用,而不該私自任意損壞。我們要體貼神的心意,將身體獻給他當作活祭,服事祂、用來榮耀祂的名。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這句禱詞就是讓我們為自己所虧欠的債,向天父求赦免。這裡的債是指什麽呢?難道我們欠天父債嗎?按照路加福音11章4節的平行經文:「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我們就能更進一步了解,這裡債的意思就是指罪債。只有祂有權柄赦免我們的罪。與前一句禱告詞來對比,前一句經文的動詞是賜給。這句經文的動詞則是赦免。這兩句話所求告的對象都是天父,前一句祈求他賞賜我們身體的需要,這裡求祂赦免我們的罪債。我們感恩的內容,除了身體需要得到主的看顧之外,還應該為自己的罪債得赦免而感恩。

這句禱告讓我們承認自己犯罪虧欠了神,然而神不要我們陷在罪債之中,主耶穌教導我們向神發出赦罪的祈求。神願意赦免我們的罪,免去我們的罪債,洗清我們的罪咎。當我們背負著罪債、心懷罪咎的時候,我們與神的關係是被破壞的。罪隔在我們與神的中間,讓我們不能坦然面對祂。不知道你是否有欠人債的經驗,當你虧欠人的時候,你與債主的關係就是緊張的,每逢你見到他,就想到自己欠他的債沒有還,就巴不得躲開他。這種緊張的關係不可能自然消失,只有將債還清,或者是債得赦免,雙方關係才能恢復原來的和好。如果將這裡的債當作得罪人所欠的人情債,我們就更能體會其中的意思了。我們不願虧欠別人甚麽,然而人生在世我們卻免不了有些人得罪我、或我得罪人的地方。這裡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赦免。赦免別人的罪是化解人間互相虧欠最根本的方法。主耶穌讓我們從人之間的赦免來想起,正如我們願意免去別人欠我們的債,主要我們向天父祈求,赦免我們的罪債。

我們欠了天父什麽債?在天父的面前,我們都得罪了祂。聖經中說:「世人都犯了罪、虧欠了他的榮耀。」這是每一個基督徒在信主的時候都願意承認的。但是人都有罪的觀念與我們原本強調自尊、自信的價值觀相抵觸,讓許多人無法接受。我們在傳福音的時候說:人都有罪,需要神的赦免。許多人心中就會產生反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難道這麼一點小小的毛病,神也要跟我計較嗎?」我們應當從聖經的角度來理解罪的意義。在聖經中,描述罪所用的幾個字就讓我們明白它的定義:
(1)其中一個就是hamartia意思為偏差,也就是達不到神所定下的標準。神要我們按著他的形象,活出祂的榮耀來,然而我們卻沒有人能做到。祂造我們的時候,將祂的形象賜給我們,期待我們按照祂的心意管理世界。然而我們卻偏離了祂的心意,與祂對我們的期待背道而馳,這種忽視神的命令、任意妄為的態度就是罪。保羅在羅馬書第七章曾說出自己心中被罪纏繞的苦況:「我所願意的,我並不做;我所恨惡的,我倒去做。」為什麼我們都知道神所定下的公義標準,卻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行不出來?這就是因為罪是一種力量,在心中的轄制我們,讓我們行善無能、拒罪乏力。

(2)另外一個字parabasis就是超越了規矩。神為我們定下了公義的標準。就是律法中愛神、愛人的原則。當我們逾越了律法的要求時,就在神公義的標準上跨越界線了。在誠實與虛假的分界上,我們選擇什麽?在捨己與自私的分界上,我們是否走在神的道路上?許多事原本都是好的,但是當我們超過了該有的規範,就成了過犯。例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當我們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時候,我們就是貪財了。例如性慾原來是神所賜給我們的禮物,讓我們在家庭中享受夫妻親密關係。但是一旦超出婚姻以外,尋求性的滿足,那就是婚外情、是犯了十誡中姦淫的罪。把握神所賜給我們的分寸,不要逾越界限。當我們做得過分了,就成了得罪神的事了。

(3)opheilema 就是欠債的意思。本節聖經中「免我們的債」就是使用這個字。我們欠了人的債,就是該負的責任,該盡的義務、沒有盡到本分去完成。這就是虧欠。我們常常會有許多神所對我們的要求,讓我們遵照他的心意而行。但是我們沒有做到。這就是我們虧欠神的債。欠的債只有還清才能得到解脫。要不然我們就得背負這個債,心中的重擔讓我們活在一種欠咎感當中,不得釋放。

以上三種解釋,包括了聖經中主要的罪的意義。我們都犯了罪,虧欠了神,然而我們卻沒有能力去承擔罪所帶來的後果,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與神永遠隔離。神願意我們從罪中得釋放。他在十字架上成就了贖罪的救恩。也就是讓祂的兒子主耶穌,為我們付上了贖罪的代價。祂並呼召我們回到祂面前,接受主耶穌為我們預備的救恩。聖經在約翰一書1章9節給我們赦罪的應許:「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當我們願意承認自己的罪,接受耶穌赦罪的寶血將我們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在神的眼中都得到了赦免。這是何等寶貴的應許,世間怎麼可能有這麼好的事?我們的罪能夠藉著基督的代贖,全得赦免。是的,主的應許是確定的,我們不必懷疑。這是因為基督為我們付出的代價,超過我們所犯的罪,父神因著我們接受了主的代贖,不再紀念我們的罪。

歌羅西書2章13-14節說:「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神赦免了你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又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於我們的字據,把它撤去,釘在十字架上。」這赦罪的恩典完全是主耶穌所成就的,是白白賜給我們的,勝過我們自己想要靠自己贖罪的努力。當我們誠心地接受主為我們預備的救恩,赦罪之恩就在我們身上生效。這救恩超過一切人間的道德規範、法律教化。對陷在罪中的人產生的改變生命的力量,是無與倫比的。我們也都曾經歷了這力量的改變。

讓我們再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個赦罪的祈求,主願意赦免我們的罪,就如同我們也會赦免得罪我們的人。當我們作出這樣的祈求時,我們應當反省自己是否願意赦免得罪我們的人,如果不是的話,我們簡直是向神求懲罰。「主啊!求你如同我赦免人的債一樣地赦免我。」我如果不願赦免人,這句話就等於是求天父不要赦免我的罪。所以主耶穌教導我們在天父的面前求赦免,同時也是警惕我們:我們所犯的罪孽深重,主都願意免去。我們心中是否仍然有不能赦免的人?

赦免不是讓我們否定心中的憤怒,也不是讓我們忘記曾經遭受的傷害。而是讓我們的心不再被仇恨侵蝕。有一位黑人媽媽,她二十歲的兒子在一場聚會中與人發生了劇烈的爭吵後,被一個十四歲的黑人少年開槍射殺。當他得知兒子被殺的消息後,心中充滿了憤怒。她當時所想的就是要法律伸張正義,讓這個殺死他兒子的人終生關在牢裡。這個少年被判了25年徒刑,在關了17年後得到減刑,準備放出來。這位殺她兒子的少年就住在她的城裡。當罪犯準備被釋放的消息傳出時。這位媽媽的心中百感交集。她應該是感到憤怒,而且害怕才是。但是她卻進到牢裡去見了這位殺子仇人,向他表示她的赦免。並爭取他的房東將隔壁房子住給他。兩個人就住在隔壁,兩家門前掛了一個牌子,上面用中文寫了和平兩個字。這可能嗎?引起了媒體的注意,去訪問這位媽媽,並這位釋放的犯人。媽媽說:我願赦免不是表示我贊同他所作的事,兒子被殺是我永遠不能忘記的。但是我不要再讓仇恨再存在我心中了,這仇恨的思想曾經像癌症一樣佔據我的心,讓我變成了一個絕望的人,不想再活下去。我願赦免,是因為我知道神愛我,祂也赦免我的過犯。當記者訪問殺人的罪犯時,他也說:「我這些年來一直活在悔恨當中,不能原諒我自己。雖然出獄,但是我的過去在我心中烙上了殺人犯的印記。她對我的原諒,幫助我能夠原諒自己。」如今這位出獄的犯人,白天在資源回收廠工作,晚上在大學唸書。黑人媽媽常常過來看他,週末就帶他到教會去。什麽力量讓黑人媽媽能夠不計較這殺子之仇,就是神赦免的愛。

有一句很有道理的話:「饒恕並非叫我們遺忘,但是它關乎接受一個應許,將來會比一直沉溺在過去的傷害裡更豐盛。」聖經中說:「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我們能赦免人,也是因為我們自己先承受了神的赦免。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
在前一節經文,我們求主赦免我們過去所犯的罪,在這一節我們所面對的是將來會繼續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試探與攻擊。主耶穌讓我們求神保護我們,引導我們的生活,不要進入試探中,卻讓我們能脫離惡者的攻擊。這兩句話是用一個轉換語氣的連接詞「卻」連接的,我們可以看出兩句內容是相關的、意義卻是相對的。進入試探,與脫離惡者是相反的意義。所以我們可以說是進入試探,其實就是陷入惡者的詭計中。

原文中「試探」這個字可以翻作試煉或是試探。從正面來看這是從神而來的考驗,但是若從反面的意義來看,就該理解成從魔鬼來的試探。就如同在馬太福音26章41節,耶穌警告門徒儆醒的話:「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這裡試探同一個字,就翻成了「迷惑 」。因為入了迷惑是反面的意思,不應是神的本意。主禱文中「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應該也是反面的意思,不是主要引導我們進入試探,而是撒旦。我們對主的祈求,則是引導我們不要進入試探。

這句話有兩個祈使語態的動詞,也就是引導與拯救。我們求神引導我們不要進入試探中、也求神救我們脫離惡者的攻擊。我們之所以要向神發出這樣的祈求,是因為世上充滿了罪惡的誘惑。魔鬼藉著各樣詭計,誘惑我們跌倒。想要我們失去心對神的信心,臣服在牠的權勢底下。這些詭計包括:驕傲、貪心、仇恨、色情、權力慾望、得人敬仰的虛榮心,這些事物,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卻讓我們崇拜它們,以它們代替神的地位。撒旦清楚知道我們的弱點,牠善於使用我們的弱點來引誘我們。如果我們貪財,撒旦就讓我們身邊充滿了發財的機會,想用錢才來引誘我們跟隨牠。如果我們愛出名,撒旦就讓我們得到人得掌聲,被人捧到高位,當心裏洋洋自得的時候,就是墮落的開始。如果我們貪愛情慾的滿足,撒旦就讓我們曝露在異性的誘惑中,讓我們對婚姻不滿意、做出對配偶不忠的事。這些試探充滿在人世間,就連基督徒也難以免除遭遇試探。當試探臨到時我們怎麼面對。如果我們見獵心喜,以為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我們就中了撒旦的詭計,陷入他的試探中了。

主耶穌要我們明白撒旦的詭計,祂讓我們向神祈求脫離這些罪惡的誘惑。憑著我們自己的力量,我們常常不能勝過撒旦的詭計。唯一的辦法就是認清楚自己的身份,不要高估自己的能耐,願意祈求神賜下力量,幫助我們勝過試探。在誘惑面前我們不該過於自信,多少人在試探中跌倒,就是抵擋不住罪惡的引誘。提摩太前書6章10-11節中,保羅警告我們:「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但你這屬 神的人要逃避這些事 」 提摩太後書2章22節,保羅又告訴提摩太:「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許多神的僕人跌倒,都是因為勝不過金錢、名聲、女色的誘惑。撒旦今天也在用這些詭計誘惑著我們。聖經教導我們要逃避它,不要給它留地步。我們要承認自己面對誘惑時可能出現的軟弱,不要信任自己對誘惑有免疫的能耐。我們不是柳下惠坐懷不亂,我們是蒙恩的罪人,當我們曝露在罪的誘惑下,仍然可能跌倒。當我們有這樣的體認,就知道靠主的重要。離了主,我們只能在魔鬼的攻擊下,任憑宰割。主的保護是我們勝過試探的唯一力量。主耶穌在經過三次魔鬼試探時,都是憑著聖經上神的話,來抵擋魔鬼。我們面對試探,更是離不開神。因為神的保護是我們不掉進誘惑的唯一保障,神的拯救也是我們脫離惡者的唯一方法。我們活在世上應該清楚知道自己的弱點,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自我逞強,與撒旦硬碰硬。我們所該做的是祈求神的引導,遠離誘惑。一旦試探來臨,更是要靠著禱告祈求,接受神的幫助,脫離魔鬼對我們的攻擊。這不是將一切的責任推給神,而是清楚地把自己放在神的保護之下,接受神對我們一生行為的引導。我們該做的是信靠與順服。主禱文正是對我們發出了如何面對試探的提醒。

結論
在看完了今日所提到的三方面關於我們需要的祈求,我們可以得到一點結論。天父顧念我們在地上的需要,包括身、心、靈各方面的需要,當我們祈求天父賞賜我們日用的飲食,我們求肉體需要得到滿足。當我們求父神赦免我們的罪債時,心靈的虧欠得到平復。神也關心我們人生路上可能遇到的試探與陷阱,主耶穌教導我們,靠著禱告祈求,將所有可能的危險交託主手中。求主看顧與保護。

這三方面的祈求,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對準了前三個祈求所立下的標杆。也就是求神的名得尊崇、神的國降臨、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些祈求的實現,與我們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無法置身事外,神要我們藉著禱告參與在祂國度實現的計劃中。在神的國實現在地上的過程中,我們是順服在神的旨意下,盡我們身為神國子民的本分。神沒有忘記我們的需要。祂知道神國度的實現,要一群忠心良善的子民,我們就是神國的子民。主耶穌要我們為著我們身、心、靈的需要神求祈求,求神賜下日用的飲食、免我們的罪債、並保護我們不陷入試探中、並在神的拯救之下,脫離撒旦的攻擊。我們一生都需要神,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是明白我一切的需要得到滿足,原是神要讓我們活出祂的心意來,榮耀他的名,讓他的名為萬人尊崇。這就是主禱文所帶給我們的勉勵,願我們都能更深的認識自己在神國的地位,認真的用主教導的主禱文向父神發出祈求。

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The Lord's Prayer by Drew Haninger... for the Olive Tree Bible App ...
本篇主禱文是一段非常優美的禱詞,也是主耶穌親自教導我們,如何向天父禱告的典範。我們基督徒常被教導禱告的重要性,也知道要經常禱告,但是在天父面前,卻半天想不出話來禱告。要不然就是隨便說一些言不及義的話,只是拖過時間、應付一下。身為基督徒,禱告是我們經常做的事,卻也是最難做好的。禱告是需要我們用一生來學習的操練。
如何才能獻上合神心意的禱告呢?主耶穌為我們做出最好的示範,祂在地上的日子,祂經常向父神禱告。每有重大的事件,他更是退到曠野、整夜禱告。祂的工作,可以說是伴隨著禱告。我們身為主耶穌的門徒,豈不該從主學習禱告的榜樣嗎?讓我們一起從主耶穌親自的教導,來學習正確禱告的態度。

「我們在天上的父」

主耶穌在禱告的第一句話就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這句話說明了我們與神的關係,是父與兒女的關係。這樣的關係有何特別?父母與兒女有著生命相連的關係,我們的生命來自天父的創造,我們得以在地上活著,乃是天父的看顧保守。父與子的關係是生命的相連,我們生命的源頭是神。因著我們的生命來自於他,所以祂在我們身上有主權。就如我們生下兒女,我們就會對他們有期望,我們盼望他們孝順、盼望他們品學兼優、盼望他們成為有用的人。這是地上父母對子女的期盼。我成長的過程中,我的地上的父親對我的影響非常大,他常常會說出對兒女的期待。我發現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正是一步一步朝著他對我所期待的目標去實現。我們是活在許多人期待當中的人,父母、配偶、兒女,甚至朋友,都會影響我們人生的方向。我們會努力滿足所愛的人對我們的期待。

天父對他所造的人也是如此,祂盼望我們順從祂的心意,在地上代替祂管理萬物。祂盼望我們活出的生命,能榮耀祂的名。我們身為具有神形象的被造物,又有神所賜下超越萬物的智慧、權柄、與能力。我們是否思想到自己活在地上的身分是什麽?我們的身分是屬神的兒女。既然是神的兒女,神在我們身上的期望又是什麽?神造人的目的是要人在全地為祂管理萬物,榮耀他的名。我們知道了神對我們的期望,是否願意調整我們人生的方向,努力滿足神的心意呢?

知道神是我們的父,我們是他的兒女,影響了我們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我們人生努力的方向,會因著認識這個關係而改變。我們一生活在地上目的,就是照著神的心意而活,滿足祂在我們身上的期望。我們像是一位被老闆差派的職員,出差到遠方,完成老闆交付的任務。我們是忠於老闆的心意,認真完成他的使命,還是趁著老闆看不見,滿足自己的私利,浪費光陰、吃喝玩樂?我們都很清楚,出差的目的是達成老闆交付的任務,不是為了自己的玩樂。我們今日就是被主差派來到地上幾十年的時間。我們在地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活出主所期待的生命來。所以我們禱告時最重要的認識,就是我們與天父的關係。明白了神是我們天上的父,是我們生命的創造者,是我們一生的主宰,我們對祂祈求的內容,就會從自我中心的禱告,轉變為以神為中心的禱告。我們所求的事就不會全集中在自己需要的滿足,而是願意看到神在我的身上的心意得到滿足。

主禱文的結構就是如此,前三點是三個願望,集中在有關神的事上。神的名得到尊崇、神的國降臨、神的旨意成就。後三點是三個祈求,則是為了我們的需要。我們肉身的需求、關係的和好、不受罪惡的引誘。後三點祈求是為了要支持前三點。我們在地上一切的需要,神願意滿足我們,讓我們在地上能夠平安的活著,目的就是讓我們為了神的目的而活,成全前三點願望。我們對於後三點比較熟悉,因為與我們切身相關。但是我們卻少求神的名得到尊崇、神的國降臨、神的旨意成就。這些關於神的事好像遠在天邊,與我無關。其實並不是如此,神願意我們先求祂的國與祂的義、然後我們所需用的一切祂都是知道的,祂也願意賞賜給我們。這裡主耶穌教導我們禱告的順序也是如此。先求神的事、再求我們自己的需要。前面的方向正確了,後面的一切都有了目的。如果前面的方向錯了,即使後面的祈求都實現,也只不過停留在自我願望滿足的層面。這不是主耶穌教導我們禱告的心意。請記得主耶穌的教導:「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3)讓我們一起進入主禱文的內容,前三個禱告的主題是:願神的名得尊崇、願神的國降臨、願神的旨意實現,在地上如同在天。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在主禱文中,有三個願望,關乎神。三個祈求,關乎我們。所有的動詞都是用祈使語氣,也就是祈求神應允所求的事。頭一個願望是全部六個願望的中心,正如後三個祈求是支持前三個,也可以說整個後面五個祈求,都集中在支持第一個祈求的實現:「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為何神的名被全地尊崇,是整個禱告的中心呢?這個祈求的內容似乎離開我們很遠。我與這件事有何關係?我們如果將自己的眼光集中在神,盼望神的心意得到滿足,我們就會明白「神的名被萬民尊崇」就是神所最重視的事。

神的名有什麽特別意義?神的名正代表了他所是的。祂是位怎麼樣的神,從祂的名我們就能夠知道。我們以神向我們啟示的名,來認識神的屬性。聖經中曾多次談到神的名,都與神的屬性有關。什麽是神的屬性呢?

自有永有:在出埃及記中摩西曾經問神:「他們若問我說:『他叫甚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甚麼呢?」神告訴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這裡神的名告訴了我們,神就是神所是的,不能用人的智力來想像、不能用任何人間的事物來比擬。祂是永存的,沒有開始,也永無窮盡。超乎世間一切萬物。神的名「自有永有的」就是表示了神的永存性、與超越性。

全權:當摩西求神與以色列人同在,帶領他們進入迦南時,向神祈求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耶和華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出33:18-19)神是全權的神,祂的心意出自他的全智、與全善的本性,永不會失誤。

全能:神又向摩西說:「我從前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為全能的神;至於我名耶和華,他們未曾知道。」神向以色列先祖顯現的名是全能的神。這代表了神的能力大過一切困難,祂是信實的主,祂定意成就的事永不失敗。

公義、憐憫:神曾在雲中降臨,宣告祂的名:「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 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這裡神啟示祂的屬性就是完全的慈愛、與完全的公義。他願赦免悔改之人的罪孽,也必追討剛硬之人的罪。

我們對神的認識是來自於神向我們啟示了祂自己。祂的名正是祂屬性的代表。祂願意世人都尊崇祂的名,高過世間一切的名。「尊神的名為聖」這句話有點需要解釋。原文直譯是「願你的名被尊為聖」,有一個祈使語氣的動詞「尊為聖」,就是與世俗有別之意。一切歸屬於神的,都被分別為聖。神自己更是超乎萬物,有至高無上、獨一的地位。「尊神的名為聖」的意思就是,把與神的聖潔、公義、慈愛的屬性相稱的尊榮歸給神,高舉到超乎一切的獨一地位。當我們尊主的名為聖的時候,神的心就得到滿足。我們如此敬拜,正是神所喜悅的事,也是神對我們的期待。我們是否願意按照神所喜悅的來祈求呢?

在當今的世界,我們看到世人並沒有都尊主的名為聖,甚至他們輕視主的名,視為不值一顧。就連信主的人有時都不敢在眾人面前尊崇主的名,以為這是羞恥的事。我們如果不以主的名為榮耀,願意在眾人的面前承認主的名,主也不認我們。當我們向神獻上禱告: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時,我們的心是否也像我們所禱告的,願意看到世上萬民歸向主,他們因為不認識主,而不尊主的名為聖。然而神願意藉著福音拯救他們,讓他們都因為認識主,而尊主的名為聖。我們基督徒是否思想自己在其中的地位?神的心意,要藉著我們實現。我們如果願意在神的面前向神祈求:「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這句禱告是對我們自己的警惕,與期許。我們不是禱告完了,就把一切交給神,怎麼實現就與我無關了。不是的。我們既然求神,願祂的名被世人尊崇。首先我們自己豈不該先尊崇神的名,我們是否把與神至高的屬性相稱的榮耀與讚美歸給祂。

然後我們再當自問,世人不願尊神的名為聖,與我無關嗎?主耶穌教導我們禱告,就是要我們時常鞭策自己,既然如此求主,豈不是更要積極投入福音的工作,讓自己配合神拯救的心意,把福音帶給世上萬民。願這句禱告真的成為我們的心願,我們祈願主的名被尊崇,我們也思念世上福音的需要,這正是主所關心的事,我們在這事上禱告,正是求主把自己放在主的心意中,求主使用。

「願你的國降臨;」

神的國是貫穿整本聖經中的主題之一,也是耶穌基督所傳講的主要信息。主禱文所在的登山寶訓也被稱為天國的憲章。天國也就是神的國。福音被稱為天國的福音,也被稱為神國的福音。「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24:14) 但在路加福音中,耶穌對門徒說:「我也必須在別城傳神國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為此。」(路4:43)不是兩種福音,它們是同一種。同樣的,天國与神國不是两種國,它們是指同一個國。

神的國是什麽意思呢?神的國就是神掌權的地方,凡是神的主權臨到的所在就是神的國。在福音書中,耶穌基督曾經用三種動詞時態來提到神的國,神的國包括過去、現在、將來三層意義。
耶穌論到神的國過去就已存在:「你們要看見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眾先知都在神的國裡」(路13:28)這句經文表示舊約中的屬靈偉人是在神的國裏,神的國存在歷史中。耶穌也說神的國有現在的意義:「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心裡:或作中間)。」(路17:21)門徒是服在神權柄之下的人,神的國現在就在門徒心裡。耶穌也提到神的國有將來的意義。祂教我們禱告:「願你的國降臨」。就表示神的國尚未完全降臨。神的國怎麼會存在於過去、現在、將來?因為按照前面的定義,神的國就是神旨意施行的地方,歷史中凡是完全遵行神的旨意的人,就在神的國度中。它已經臨到了我們當中,又會在將來完全實現。我們正活在神的國已經臨到,卻又未完全實現的階段中。這就是神學家所說的「神國已臨、卻也未臨」。我們所在的教會時期就是這個階段。我們屬神的人已經進入神的國度,但卻要等到耶穌再來,神的國才會完全得到實現。

以二次大戰的盟軍與德國納粹作戰為例子,盟軍擊敗德國的重要戰役就是諾曼第登陸。當1944年6月6日,盟軍登陸成功。就注定德國失敗的命運。這天叫做D-day,這是軍事術語,意思就是決戰日。但是登陸成功並未讓德國立即投降,德國無條件投降是在俄軍攻進柏林,希特勒自殺後的1945年5月9日,那天叫做V-day,也就是勝利日。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經敗壞了掌死權的魔鬼,撒但的勢力從天墜落,牠不能再完全地控制人。魔鬼如今仍在地上作困獸之鬥,攻擊神國的子民,誘惑人跟隨牠。我們今天就是活在,魔鬼的勢力敗落、注定要滅亡,卻又仍在地上張狂、運用詭計破壞神國實現的時代中。我們必須要有神國已臨,卻又未完全實現的認知,才會儆醒禱告,求神國早日完全降臨。

神的國將如何降臨呢?耶穌曾向世人宣告:「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1:15)神的國是藉著福音擴展開了。馬太福音記載耶穌在橄欖山講論中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可見神的國臨到與福音的傳遍有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今日教會在地上積極傳揚福音,引人歸主,讓神的國在地上擴張,直到耶穌再來,神的國才完全實現。傳福音是促使神國實現的方法。既然如此,我們基督徒與神國有什麽關係呢?我們都領受了主耶穌所託付的福音使命,也就是帶領人歸信基督。當一個人信主後願意順服在神的權柄下,他就進入了神的國度。所以,促使神國的實現不是與我無關,而是基督交付我們的責任。

因此,耶穌教導我們的禱告「願你的國降臨」不是遙不可及的幻想。而是與我們每個基督徒密切相關的。求神的國降臨,就是求神興起我們廣傳福音,向這個不信的時代,傳揚主拯救的信息,帶領人進入神的國度。這就是滿足神的心意,也是讓神的名得到尊崇的重要工作。主要我在其中扮演一個角色,我們是否願意順服主呢。願我們都能向主發出禱告:「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接著我們進入下一個祈求的主題,願神的旨意實現。事實上,這個願望與前面兩個,是連在一起的。因為前三句都是祈求語態,而且意義上接近平行。所以可以將「在地上如同在天上」理解成對前三句的修飾。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在地如同在天;願你的國降臨,在地如同在天;願你的旨意運行,在地如同在天。

當我們作出這樣的祈求時,可能心中會有個疑惑。神的旨意我們無法掌握,也超乎我們支配的範圍。但是在這段經文,主耶穌要我們求「願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神旨意的實現,難道能被我們祈求所影響嗎?如果不能的話,我們祈求豈不是多餘的嗎?神的永恆的旨意必然會按照神的計劃實現,然而在今天地上,我們卻又看到許多人違背神的旨意。神的旨意並不全然像在天上一樣,運行無阻。要解釋這個矛盾,我們必須明白,神的旨意有許多層意義。有永恆的定旨、有命令的旨意,有容許的旨意、也有任憑的旨意。前两個是正面的,後兩個是反面的。神永恆的定旨必然實現。神命令的旨意卻要我們按著我們自由意志順服。神容許的旨意,雖然不是神的本意,但是祂卻讓我們自其中經歷失敗,藉此管教我們。神任憑的旨意就是神對悖逆他的人憤怒失望,任憑他們接受審判。我們今天求神的旨意實現,是求神的正面的旨意早日實現在我們當中。其中有期待世人都能順從神的旨意,讓他的命令,為世人所尊從的意思。

當我們向神做出這樣的祈求時,不知我們心中有何感觸。每當我獨自唱主禱文的詩歌的時候,這句話最讓我感觸良深,甚至唱不下去。「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主耶穌要我們向天父祈求,願主的旨意能彰顯在地上。天是神的寶座、地是祂的腳凳。祂「以風為使者, 以火燄為僕役」神的旨意自由運行在天地間。主耶穌卻要我們為父神的旨意在地上自由運行而禱告。這不是為神要我們為祂作什麼事,而是藉著這禱告,讓我們參與在神旨意實現的計劃中。

我們作此禱告時,所先想到的不是世人不遵從主旨意,而是我們這群跟從主的基督徒,首先就當遵從主的旨意。否則連我們都不聽從主,這樣的禱告還有什麼意義可言?求主改變世人就更是遙遠的目標了。這句話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對我們這群向主禱告的基督徒的衝擊。我們在不在乎主的旨意運行在我們當中?如果在乎,我們當如何順從主的心意,按著祂的命令而行?這正是我們在主面前深感虧欠的地方。既然知道了主對我們的期待,我們更是要急起直追了。明白神的旨意,順從他的命令,活在他的心意當中,就是這段祈求對我們最基本的要求。

結論

讓我們重新複習主禱文的內容,主耶穌藉著主禱文教導我們如何向天父禱告,其中前三點關乎神,後三點關乎我們。今天所提到的就是:願神的名得到尊貴崇、願神的國度降臨、願神的旨意運行在地如天。主耶穌要我們在地上,關心天上的事,向天父發出祈求。只是要讓我們的眼光不單是看見自己地上的需要,更是被提升到神寶座的面前,思想自己在神的國度中,能夠扮演一份角色。就是藉著禱告,祈求神的心意成全、參與神國度的事工。這祈求不是空洞虛幻的,而是對我們有好處。神讓我們經過禱告,校正我們的心思意念,對準神的心意。當我們祈求神的名被尊崇、神的國度降臨、神的旨意運行的時候。我們也期許自己,在神的事工上積極參與、全心支持。這就是主在我們身上的心意,祂要我們先求祂的國、與祂的義,這一切都要加給我們了。我們是否願意遵從主的教導,成為一個為神國事工祈求的人呢?求主讓我們不是單領受主的教訓,更是全心順服。成為一個為神的國度實現代禱的人。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