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欲為神建殿(歷代誌17:1-10)
「大衛住在自己宮中,對先知拿單說:「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耶和華的約櫃反在幔子裡。」(歷代誌17:1)
大衛擁有優裕的居住環境,但他卻想到:「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耶和華的約櫃反在幔子裡。」他在自己享受舒適生活的時候,卻沒有忘記神的約櫃。仍然放在會幕中。會幕所在之地就在大衛城,離他的皇宮不遠。對比之下,他心中感到不安,他是人,住在香柏木的宮殿,神的約櫃是神同在的表徵,卻放置在帳篷中。因此他能夠想到這點不正常之處,而思念改正。他的心是放在神的事務上的。我們是否思念神的事、比自己的事更多?還是我們覺得神的事算不了什麽,隨隨便便沒有關係,自己的事更重要?我們當從大衛建殿的心意,學到他對神的重視。
「當夜,神的話臨到拿單,說:「你去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你不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過殿宇,乃從這會幕到那會幕,從這帳幕到那帳幕。凡我同以色列人所走的地方,我何曾向以色列的一個士師,就是我吩咐牧養我民的說:你為何不給我建造香柏木的殿宇呢?』」(歷代誌17:3-4)
當神不許他建殿,因為他曾在戰爭中殺人流血,神不許這樣的人為祂建殿。但是神卻屬意所羅門為祂建殿。當大衛得知神的心意時,他順從神的心意,積極準備材料、資金、人力,要讓建殿之事成就。大衛所思想的是:成功不必在我,只要有人能承擔建殿的責任,把殿建成。
神提起過去幾百年來,在曠野流浪到如今,從未要求以色列民為他建殿,是神不喜悅以色列民為祂建殿嗎?並不是。神並不是反對建殿的構想,只是神比人有更高的心意。人只是單純的想要蓋一個殿給神居住,但是神卻啟示所羅門:蓋聖殿的目的,不是神要住在人手所造的殿。而是要藉著聖殿,建立以色列民對神敬拜、向神認罪、向神禱告的生活習慣。目的是建立神的子民,成為吸引萬民歸向神的見證、成全神的心意。從以下兩節經文,神對所羅門的話中可以看出來:
「他說:『自從我領我民出埃及地以來,我未曾在以色列眾支派中選擇一城建造殿宇為我名的居所,也未曾揀選一人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但選擇耶路撒冷為我名的居所,又揀選大衛治理我民以色列。』(代下6:5-6) 神並不是不想要以色列民安居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也不是不想為以色列民揀選出統治的君王。祂揀選大衛為王、答應建殿,目的是建立一群聖潔的團體、敬拜的團體、並屬祂的子民。這才是神答應建殿、選立君王的目的。
「神果真與世人同住在地上嗎?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惟求耶和華─我的神垂顧僕人的禱告祈求,俯聽僕人在你面前的祈禱呼籲。願你晝夜看顧這殿,就是你應許立為你名的居所。」(代下6:18)
上面這節經文也告訴我們,神願意接受大衛建殿的構想,不是為了自己居住,而是要讓以色列民有一個敬拜神、親近神、向神禱告的中心。這是神與祂的子民同在的象徵。
在歷代誌接下來的話就說得很清楚了:
「現在你要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從羊圈中將你召來,叫你不再跟從羊群,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常與你同在,剪除你的一切仇敵;我必使你得大名,好像世上大大有名的人一樣。我必為我民以色列選定一個地方,栽培他們,使他們住自己的地方,不再遷移;兇惡之子也不像從前擾害他們,並不像我命士師治理我民以色列的時候一樣。我必治服你的一切仇敵,並且我─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 』」(歷代誌17:7-10)
這就是神從牧羊的工作中揀選大衛,立大衛為王的理由。要他做神子民的君王,帶領以色列民。神選定一個地方建立以色列國度,就是應驗神對亞伯拉罕之約的應許。亞伯拉罕的後裔必成為大國。神是信實的神。神讓以色列民定居在迦南地,就是要預備一個安定的環境,讓這群屬神的子民接受栽培,
大衛想為神建殿,神卻要為他建造家室。讓他們在神選定的地方,接受神的栽培,使他們住自己的地方,不再遷移;兇惡之子也不像從前擾害。神的意念總是高過人的意念。我們想的只是單純的為神做些事,神卻反過來藉著我們心中的善意,來建立我們、培養我們。是我們最終成全祂在我們身上的心意。耶和華應許,必為大衛建立家室。這是什麼意思?大衛要為神建立居所,神卻說他要為大衛建立家室。這裡的居所與家室都是同一個字。但是我們知道神不會為大衛建一座房子,他要建立的是一個永續掌權的王朝。請看New Living Translation聖經:「主要為你建立一個居所:就是一個王朝」(the LORD will build you a house,a dynasty of kings)。這裡家室的意思就是有王權的家族,將要有王坐在大衛寶座上,繼續統治大衛的後裔。
這段經文最終結束在大衛之約,也就是接下來的一段經文。
大衛之約(歷代誌17:11-14)
上一次我們提到了,大衛為神發熱心願意為神建殿。但是神不讓他建,而是交給他的兒子所羅門。神的意念超過人的意念,人想用人的熱心為神建造居所,神反過來為這個對神敬虔的人建立堅定不移的聖約。在上一段中,大衛想為神建殿,神卻要為他建造家室。
神要如何為大衛建立家室呢?神對以色列民的心意是什麽呢?
神對大衛說:「我必為我民以色列選定一個地方,栽培他們,使他們住自己的地方,不再遷移;兇惡之子也不像從前擾害他們,並不像我命士師治理我民以色列的時候一樣。我必治服你的一切仇敵,並且我─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 』」(歷代誌17:7-10)
本段經文說:神要讓他們在神選定的地方,接受神的栽培。耶和華也應許,必為大衛建立家室。也就為大衛是建立一個有王權的家族,坐在大衛寶座上,永續不斷統治的後裔。我們常常期待自己的後裔能夠承受神所賜給我們的福分,一代接一代、代代相傳。我們曾經經歷神的恩典,我們願意子孫中後繼有人,接續屬靈的傳承嗎?我想大家都會願意的。大衛是怎麼樣得到這傳承的?我們與大衛的應許有關係嗎?
神與大衛立約(17:11-14)
『你壽數滿足歸你列祖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並不使我的慈愛離開他,像離開在你以前的掃羅一樣。我卻要將他永遠堅立在我家里和我國里;他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 』
這個約表面上是應驗在所羅門的身上,但是大衛之約的描述的內容,超過所羅門能夠承受的容量。例如:「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所羅門在地上的國度,在公元前586年早已滅亡。人間的國度沒有一個能持續到永遠。那這個國度到底是指什麽?我們看看聖經中其他的經文怎麼說?
大衛之約在詩篇中重述
(詩篇89:3-4) 「我與我所揀選的人立了約、向我的僕人大衛起了誓。我要建立你的後裔、直到永遠、要建立你的寶座、直到萬代。」
(詩篇89:27-28) 「我也要立他為長子、為世上最高的君王。我要為他存留我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與他立的約、必要堅定。」
這兩段詩篇的應許,也遠超過所羅門能夠承受的。明顯的大衛之約完全的應驗,最終的應驗,是在另一為大衛的子孫身上。
大衛之約應驗在彌賽亞耶穌的身上
新約聖經中有多處經文知名耶穌應驗了神向大衛立的約。請看以下兩段經文:
(使徒13:22-23)「就選立大衛作他們的王,又為他作見證說: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從這人的後裔中,神已經照著所應許的,為以色列人立了一位救主,就是耶穌。」
(路加1:30-33)「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他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神要把他祖大衛的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
這兩段對主耶穌的描述,完完全全與大衛之約所說的一樣。主耶穌正是承受大衛之約,滿足神應許的那為大衛的子孫。
大衛之約與我們有何關係?
如果說大衛之約只對以色列人有效,我們今天的外邦基督徒就在此約之外了。但是此約最終的應驗是在主耶穌裡面。我們因著信進入耶穌基督裡,成為神聖約的子民。所以主耶穌所作的寶座是神國度的寶座,他掌權直到永遠的國度,就是神的國度。我們今天也因信住在神的國中,成為神國的子民,將來有一天,還要與基督一同掌權。大衛之約於我們就有關係了。
我們知道不知道主耶穌掌權的國度將要存到永遠,我們信主的人有神國子民的身份?如果我們知道的話,是否人生的態度會有所改變?我想一定會有不同的人生觀。我是神國的子民,就要順從君王基督。我將來的希望,就是神的國能大大復興。我在其中也分享主的榮耀。既然知道我們已經在神應許的國度中,就當活出神國子民該有的聖潔生活來。求助幫助我們,更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份,也更盡心熱切的愛主,傳揚神國的福音。
2012年7月7日 星期六
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救恩的成全
當我整個再看羅馬書九到十一章的時候,更多發現它在整卷書中的重要性。不會因為它是講神對以色列民拯救計劃,就覺得這段不重要。反而讓我們看到了,這三章的中心思想,是神的恩典。與前面的八章的信息相呼應。在明白神全盤拯救的計劃上,這段經文不單是針對以色列人,對我們今天的外邦信徒,也有重要的意義。
上次我們講解羅馬書第十一章時,看到了前一段的主題是:神並沒有完全棄絕以色列人,祂仍保留了一群忠於神的餘民。另一個主題是:神並沒有永遠的棄絕以色列人,等到外邦人福音大體完成,神要讓以色列民屬靈復興。
連接於聖潔的樹幹
「所獻的新麵若是聖潔,全團也就聖潔了;樹根若是聖潔,樹枝也就聖潔了。17若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你這野橄欖得接在其中,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18你就不可向舊枝子誇口;若是誇口,當知道不是你托著根,乃是根托著你。」(羅11:16-18)
這一段聖經就是繼續前一段經文的主題,神讓以色列人絆跌是暫時的,因他們的拒絕,神讓福音有機會傳給外邦人。成全了神對外邦人的救贖。也藉著外邦人得到救恩的福分,激勵以色列人回頭。他們先祖傳下來的信仰遺產,竟然自己拋棄掉了。因看到外邦人蒙恩,而心中發憤,重新回到神的面前,得到救恩。這就是保羅對神普世拯救計劃的描述:先臨到以色列人,再轉向外邦人、最終回到以色列人。保羅在十五節說:「若他們被丟棄,天下就得與 神和好;他們被收納,豈不是死而復生嗎? 」他期待著自己的同胞,最後能回頭信靠耶穌,這就是以色列民屬靈的復興,這樣的變化就像是從死裏復生一樣了。
他怎麼會有這樣的盼望呢?因為他明白神對以色列民拯救的心意是恆久不變的。既然揀選了他們的先祖,也必然要將救恩成全在後代子孫身上。這就是為什麼保羅接著說出:「所獻的新麵若是聖潔,全團也就聖潔了;樹根若是聖潔,樹枝也就聖潔了。」首先我們要知道新麵是什麼意思?全團又代表什麽?在民數記15章18-21節中,神吩咐摩西曉諭百姓,在進入迦南地的時候,「你們要用初熟的麥子磨麵,做餅當舉祭奉獻;你們舉上,好像舉禾場的舉祭一樣,你們世世代代要用初熟的麥子磨麵,當舉祭獻給耶和華。」這裡的初熟的麥子就是所獻的新麵,獻上初熟的麥子的用意在於:用初熟的穀物代表整個莊稼的收成。當我們獻上初熟的穀物,將它分別為聖歸給神,等於就是承認所有的收成都是屬於神。我們當心存感恩,向神發出感恩的獻祭。初熟的穀物是全部莊稼的代表,它們被分別為聖了,也就是代表整個收成都被分別為聖了。
保羅說這段話對當時的以色列人有何用意?以色列的先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是蒙神恩召,因信稱義的信心偉人。以色列民是雅各的後裔,與先祖同蒙神對整個民族的應許。神沒有放棄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後裔,祂被稱為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也要被稱為他們後裔的神。整個以色列民是初熟新麵的全團,蒙先祖流傳下來的信仰遺產,他們當中大部分人仍然相信神的應許。只不過今日走錯了道路,拒絕了神的兒子主耶穌。神沒有放棄他們,仍然向他們發出福音的呼召,給他們機會悔改。這就是神拯救的堅定心意,既然揀選,必要成全。
另一個比喻也是一樣,「樹根若是聖潔,樹枝也就聖潔了。」樹根就是以色列民先祖,他們因信建立了整個民族信仰的根基,所有連接在這個根基上的後裔,就是在神的拯救計劃中。樹根聖潔了,連接在樹根上的樹枝也就聖潔了。先祖既然已經分別為聖、離開世界的敗壞歸向神,就為後來的後裔建立了一個得拯救的根基,所有連於樹根的樹枝就因與根基相連接而成為聖潔了。這裡的相連接就是進入救恩的群體,連接的方法就是效法先祖的信心。這裡所強調的是神對以色列後裔的信實,是以整體來看的。個別的人得救與否,在於他是否對神有信心。凡是連於先祖信仰的後裔,神總不會放棄。
我們今天外邦的信徒,也是因著信連於以色列先祖所建立的救恩群體。我們是效法亞伯拉罕的信,被稱為義。從本來與亞伯拉罕之約無關的外邦人,轉而得到神選民的身份。既然神對他的選民以色列的應許不變,這應許也對我們有效。我們的救恩不是憑空而來,不是憑著自己的力量建立的。我們是在神的拯救計劃中,因順服神的呼召,進入神建立的救恩群體,與神有生命連接的關係。我們本是野橄欖,與神的救恩無關,但因神的憐憫,被接在好橄欖的樹根上,分享以色列先祖建立的信仰福分。既然如此,我們就一點也不可驕傲。
保羅在18節說:「若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你這野橄欖得接在其中,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你就不可向舊枝子誇口;若是誇口,當知道不是你托著根,乃是根托著你。」這段經文就是接著前一節樹根與樹枝的比喻。來類比後來信靠主的基督徒,其實是建立過去的基礎之上,因著信進入神最初揀選的子民的群體中。當時的羅馬教會存在著外邦信徒與猶太信徒,當羅馬政府逼迫猶太人後,猶太人漸漸離開羅馬,教會以外邦人為主。整個的社會存在著排斥猶太人的思想,正如二次大戰以前歐洲的社會,充斥著歧視猶太人的想法。基督徒中也有人被這種反猶思想影響,認為猶太人將耶穌送去給彼拉多釘死,是整體背叛了神,所以要承擔背叛神的罪責。和種想法到今天仍然存在一些基督徒的心中。這種反猶主義在今天的歐洲,仍然有死灰復燃的跡象。
保羅警告外邦基督徒拒絕這種想法。既然外邦基督徒是因著神的恩典被接在橄欖樹的根上,也就是連接於以色列先祖與神立約建立起來的信仰基礎上。我們就不能自高,輕視原本連於樹根的樹枝。神向我們這群本來不配的人施恩,我們就更要謙卑,不能輕視尚不相信的以色列人。我們是因著神的憐憫,被接在橄欖樹的根上,享受樹根供應的養分。哪有新樹枝向舊樹枝自誇的道理?這想法是狂妄的。就好像後來的乞丐得到了施捨,向著原來討不到飯的乞丐誇口一樣。施捨是來自於神的恩典,不是靠著我自己本事得來的。
保羅在這立強調的是,救恩出自神恩典的觀念。當我們明白自己的得救是出於神的恩典時,就不會有一種我能得救的功勞,都是出自我自己的決定的想法。當福音的呼召臨到,我應該存信靠的心接受,但是信不是功勞,是得救恩必要的途徑。就如吃飯是活下去的必要途徑,不吃就死了。我們不能說:我之所以能夠活下去的關鍵因素,都是因為我能吃。如果沒有食物的供應,吃是沒有任何效力的。救恩的成就也是如此,神在呼召揀選救恩的群體,讓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成就贖罪之功、讓福音信息傳揚到我們身上、讓聖靈在我們心中動工,不知做了少預備。而我們所作的就是,順服主的呼召,接受福音,這就是信。比起主所作的,我們的信,就像小孩張口接受媽媽準備的食物,就像乞丐伸手接受施恩一樣,沒有任何功勞可誇。這就是救贖出自神的恩典最主要的意義,為了讓我們這些領受恩典的人謙卑,並能珍惜所領受的恩,千萬不要輕忽背棄。
長久留在主的恩慈裏
「你若說,那枝子被折下來是特為叫我接上。20不錯!他們因為不信,所以被折下來;你因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懼怕。21 神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你。22可見 神的恩慈和嚴厲,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長久在他的恩慈裡,不然,你也要被砍下來。23而且他們若不是長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為 神能夠把他們從新接上。24你是從那天生的野橄欖上砍下來的,尚且逆著性得接在好橄欖上,何況這本樹的枝子,要接在本樹上呢!」(羅11:19-24)
這裡連續幾個句子用假設語氣,事實上是保羅假設有個外邦的基督徒,不接受保羅的想法,向保羅發出挑戰。他向保羅連續發出幾個問題,保羅就用橄欖樹的類比來與他辯論。這種假設的辯論對話在羅馬書中出現許多次。抗議的人說:「那枝子被折下來是特為叫我接上。」這是當時教會出現的普遍現象。隨著整個社會猶太人越來越多拒絕福音,教會中主導的力量逐漸從猶太信徒轉移給外邦信徒。外邦信徒中就有種想法,神故意要將猶太人這樹枝折下來,目的是要拯救我們這些外邦人。這裡作者特別強調我,正顯示出說這話的人自我中心的想法。保羅回答這些人說:「不錯!他們因為不信,所以被折下來;你因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懼怕。」保羅沒有說他們錯,但是他們的想法只是抓住了神作為的部分原因,並不是完整的。保羅先說出不錯,繼而提出更完整的原因,來反駁片面的原因。神福音的轉離猶太人,不單是為了要讓外邦人也能得救。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猶太人離開了對神的信靠,因他們的不信,接受了神的懲罰,也就是被砍下離開了神設立的救恩群體。而外邦信徒卻打開了心接受了神的救恩,得以被接在救恩的群體上。
這些被神砍下的猶太人不能留在橄欖樹上,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不信。也就是他們不接受耶穌基督預備的救恩。一個原本生於本樹的樹枝,尚且會因不信而被砍下。更何況是後來接上去的樹枝呢?當我們知道了神對不信者的嚴厲之時,我們心中不當存著自高的想法,以為自己得天獨厚,忘記了神對我們信實的要求,而是應該心存警戒,不要落到神嚴厲的審判之下。
救恩雖然是出於神主動的恩典,但是救恩的成全必須我們對神的救恩發出回應。也就是接受神的拯救、心存順服、留在神的救恩之中。神對人施恩,出於祂的憐憫。但是神對於人也有相對的要求。就是「長久在他的恩慈裏」,這是領受救恩的人當盡的責任。保羅在22節說了:「神的恩慈和嚴厲,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長久在他的恩慈裡,不然,你也要被砍下來。」神對我們的態度有兩方面,一是嚴厲、一是恩慈。對於不同的人,神有不同對待的方式。神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向著信靠的人神卻顯出祂的恩慈。保羅在第九章22-24節中,提到神對於悖逆的人、與信從的人有兩種不同對待的方式:「倘若神要顯明他的忿怒,彰顯他的權能,就多多忍耐寬容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又要將他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上。...這有甚麼不可呢?」這段聖經我們看到了兩種人,他們對神拯救的反應不同,神自然有不同對待的方式。神對悖逆的人彰顯他的權能,對順從的人施恩典。會有這樣差別待遇,是因為神要維持祂屬性中公義的原則。單單強調神的慈愛,忽略公義,或是只強調神的嚴厲,卻忘記了神施恩憐憫的心腸,都是片面而不完整的想法。
正如我們在管教我們子女的時候,有時候必需公義與慈愛並施。我們之所以要維持公義的標準,因為我們要讓兒女學會:凡是犯了錯誤,就必須為自己的錯負責,不要推卸責任。但是我們也同時知道:人有他無法勝過的弱點。如果沒有為犯錯的小孩預留一條回頭的路,兒女可能就一輩子活在罪咎當中,永遠爬不起來。對於兒女的悖逆,我們會嚴厲的責備,但是責備的目的是要他們回轉。所以當他們顯出悔改的心,我們就當原諒他們,讓他們知道父母永遠都是願意接納自己的兒女,儘管他們做不到完全的地步。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應該坦然面對,這就是公義的原則。然而在公義的標準之下,仍然保留對悔改罪人的接納,這就是與公義並行的恩典。神對我們也是一樣,如果神按照我們所犯的罪施行公義的審判,我們全部要在審判中滅亡。但是神對罪人預備了救恩的機會,凡是願意悔改,接受基督赦罪之恩的人。就脫離了罪的刑罰,得到神的赦免。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了神對我們所施的恩慈,他沒有按照我們該得的刑罰對待我們,反而將我們不配領受的恩典賜給我們。這正是神嚴厲之外的恩慈,這恩慈今天臨到我們這群歸信的基督徒身上。我們是否有決心願意長久留在神的恩慈下呢?
當我們讀到這段經文的時候,有的人會推出這段經文否定了救恩的確據。既然神隨時可以把不信的人砍下,再把歸信的人接上。接上與砍下,全都決定在我們是否持守信心。哪有得救的確據可言呢?事實上得救的確據是向著信靠的人說的,不單是讓他們知道自己得救,完全出自於神揀選的旨意,並且賜給我們白白的恩典,讓我們向神獻上感恩。同時也要我們因著感謝,堅固地謹守神所賜的救恩。神的揀選、與人的持守不是相互排斥的觀念。神的拯救主權,正是藉著人的順服成全的。越是明白神主動救贖的恩典,越是不會把救恩的功勞放在自己身上。但是卻不因為救恩出於神的揀選,人就可以推卸不信的責任。人要對神救贖發出反應,這是神對人的要求。若是拒絕救恩,或是離棄神的恩慈。那是自己要對自己所做的負責,不能怪神。
在神的救恩臨到之下,我們當問的問題不是:「神啊!我是不是你要拯救的對象?」如果我們接受了救恩,而且持續留在救恩中,我們就有把握自己是神拯救的對象了。除非我們否定信仰,離開神。對於這種人,怎麼有可能有得救的確據呢?所以問題不該是:神是否揀選我?這是神的事,不是我當猜測的。而是當問自己:「我是否願意長久在神的恩慈裏?」這是我身為一個信主的人當盡的責任。這裡完全沒有否定神的預定揀選的主權,而是更加堅定地承認。神揀選的救恩成全,正是要我們以信心來順從。我們不是毫無反應的得到拯救,也不是毫無理由地被神拒絕。接受與否的決定出自於人的選擇,人對自己的悖逆的選擇不能推卸責任。
我們再來看23節:「而且他們若不是長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為神能夠把他們從新接上。你是從那天生的野橄欖上砍下來的,尚且逆著性得接在好橄欖上,何況這本樹的枝子,要接在本樹上呢!」這段經文講出了神對於不信人的懲罰,在他們還能回轉的時候,神還是給他們機會。
這段經文的對像是悖逆的以色列民,他們雖然目前大多數離開了神,但是神隨時給他們回轉的機會,準備將他們接回來。這整段經文是對著以色列民的整體而說的,以色列民雖然拒絕了主所預備的救恩,神並沒有放棄這個民族,神對他們的這民族的應許仍然有效。連我們外邦的信徒,本來與神立約的選民無關的,都能夠逆著性接在橄欖樹上。逆著性就是指:我們脫離了原來連接的野橄欖的樹根,接在好橄欖的樹根上,這不是橄欖生長自然的本性。我們原來不在神的選民之列。但是神都願意排除種族的分別,將我們接納在與神選民的團體中。如果以色列民回轉,他們接回原來的樹上,還會有什麽問題呢?從這點我們更可以知道神願意挽回以色列民的心意是不變的。我們身為外邦信徒,應該有個期待,將來會與以色列回轉的信徒,一起被接在神選民的樹根上。當我們體貼神的心意,就當積極在福音的工作上承擔一份責任,向以色列民傳揚神拯救他們的福音信息。
神無悔的恩賜與揀選
「25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這奧祕(恐怕你們自以為聰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幾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26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27又說:我除去他們罪的時候,這就是我與他們所立的約。28就著福音說,他們為你們的緣故是仇敵;就著揀選說,他們為列祖的緣故是蒙愛的。29因為 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30你們從前不順服 神,如今因他們的不順服,你們倒蒙了憐恤。31這樣,他們也是不順服,叫他們因著施給你們的憐恤,現在也就蒙憐恤。32因為 神將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之中,特意要憐恤眾人。」 (羅11:25-32)
保羅在一開始就呼籲弟兄們,不要輕忽這奧秘,以至於陷在自以為聰明的驕傲中。這與保羅前面告訴外邦基督徒不要自高是類似的警告。我們之所以會自高、自傲,原本就是因為我們不明白事實的本相。如果我們知道自己、並他人在神計劃中的地位。我們就不會自己欺騙自己,輕視其他的人了。這裡保羅願意信徒知道的奧秘是什麽呢?這奧秘就是神對以色列民的整個拯救計劃將會如何實現,也就是:「以色列人有幾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這在描述以色列民現今的境況,並應許將來要成就在他們身上的事。部分的以色列民因為拒絕了福音,在神的任憑剛硬之中。他們的心硬是神對他們的懲罰,但神對他們的懲罰不是永無止盡的。而是要等到外邦人人數滿足的時候,神就要除去以色列民剛硬的心,那時以色列全家得救。
這裏的以色列全家是指什麽意思?有人以為是屬靈的以色列人,但是按照整段上下文看來,所有提到「外邦人、以色列民」都是指肉身的意思。十一章通篇,提到以色列這個字,都是指肉身的以色列民族。如果指屬靈的以色列民,那會成前後意思混亂。因為保羅這段經文就是對著外邦基督徒說的。他們就是屬靈的以色列人。如果又說他們是外邦人,就不可能是屬靈的外邦人。所以非常明顯這裡說的以色列人也是一樣,就是肉身的以色列民族。
這句話是未來式,表示會發生在將來,就是外邦人人數滿足的時候,那時凡是蒙揀選外邦人都得救了。以色列民要大量的歸主。就應驗了這句話: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這裡並不是指每一個以色列民都會得救。而是指以色列這個民族的整體而言。一個民族如果大量的人信主,就代表整個民族得救了。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了神對以色列民不變的應許,他曾向以色列民的先祖亞伯拉罕立約,揀選他們成為屬神的選民。即使以色列民如此悖逆,幾乎整個民族拒絕了主耶穌,神卻從沒有背棄祂的應許。總是向他們發出悔改的呼召,期待他們回頭。保羅引出以賽亞書59章20-21節經文:「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又說:我除去他們罪的時候,這就是我與他們所立的約。」這裡提出三個重點:救贖是出自於錫安、祂要消除以色列家一切的罪孽、救恩的成就,就是神與選民所立的約。
首先我們來看:「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這位救主是誰?我們先看這句經文引用自以賽亞書59章20節「必有一位救贖主來到錫安,雅各族中轉離過犯的人那裡。」就以賽亞書這段經文的上下文來看,當時先知說這話的意思,這位救贖主就是指耶和華神。因為以賽亞書59章15-20節所提到的拯救,就是指耶和華神對以色列民所施的拯救。但是這救贖是如何實現的?保羅在這裏為何引用以賽亞書來說明以色列民救恩最終的實現?因為他認為救恩最終是耶穌基督所帶來的。耶穌基督正是神所差來拯救以色列民的救贖主。
這位救主出自錫安,就是指耶路撒冷。在新約中的意思是指天上的聖城。基督從天上的耶路撒冷出來,祂要洗去雅各家一切罪孽。這句話在以賽亞書中正是預言那將要來的彌賽亞。這預言何時成就呢?既然保羅在此引用這預言,來支持前面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的應許。我們知道這時間應該是將來主耶穌再來的時候。也就是雅各家一切的罪孽得以被洗清,父神應許以色列民的聖約,將要成就在那再來的主耶穌身上。神與以色列民所立的這約應該就是耶利米所說的新約:「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這是耶和華說的。 」(耶31:33-34)神應許以色列民,將神的律法寫在他們心上,讓他們從心中認識耶和華神,與神有生命的連結。這約的成就正就是羅馬書保羅說的,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這事。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在將來主再來的時候,那時福音傳遍普世、外邦人得救人數滿足,主耶穌要拯救以色列民,所有舊約應許以色列民的約,都會成就。這正表示神是信實的主,一旦應許就必成就。
我們再看下兩節:「就著福音說,他們為你們的緣故是仇敵;就著揀選說,他們為列祖的緣故是蒙愛的。因為 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羅11:28-29)這裡的他們是指以色列民,你們指外邦信徒。他們為何成為神的仇敵?就這福音轉離以色列民,臨到外邦人這觀點來看,神容許以色列民心硬,也是神將福音方向轉向外邦的關鍵。所以說就福音說,為了外邦人聽聞福音,神容忍以色列民暫時與神為仇敵。但是讓以色列民失落,不是神永恆的心意,因為神與他們的列祖立約,這約要在他們的後裔中實現,神看重這約,絕不輕易毀棄。這表示神對選民的愛是永不改變的,對他們的應許也是永遠有效的。神對他們的感情是愛與憤怒並存,怎麼可能又愛又憤怒呢?愛與憤怒這兩種感情在神裡面是並不衝突的,神憤怒是因為他們違背神不信神差來的基督,但是神仍愛他們,沒有放棄他們,還不斷地向他們發出福音的呼召,期待他們回頭。神對以色列民的愛與義怒同時存在祂心中。
神為何不放棄祂揀選的子民,因為這是出自於神信實的屬性,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神對以色列民的恩賜,也就是賜他們權柄成為神的子民,繼承先祖留下的屬靈福分。這福分是來自於神的揀選,不是人的功德,神既然發出恩賜、定下選召,祂就絕不反悔。這節經文也應該是按照整體以色列民族來看,不是指個別的人。神在選民的恩賜與選召上,保持信實對我們有何意義?我們知道神拯救的行動是必然要完成的,即使以色列民如今仍然悖逆。按著聖經上的話,他們有一天仍然要回到基督面前,接受耶穌的贖罪之恩。世人看為不可能的事,我們信主的人仍然抱著盼望,因為救恩是出自神無悔的選召。神不毀棄他所應許的約,我們對福音最終要得著悖逆的以色列民,就仍然抱著信心。當我們知道神對以色列民信實的時候,我們反過來看自己,神對於我們這些因著信進入祂愛子國度的外邦人,同樣也是信實的。祂會以祂大能的手,保護我們脫離仇敵的攻擊,進入祂的國度。
神拯救的計劃奇妙,非世人所能明瞭。祂當今先救外邦人,最後再將福音回傳到以色列民,在人看神是繞了一圈,似乎是白費功夫。但是神如此做,是讓我們外邦人明白,我們得救是出自神的憐憫,我們沒有一人是配得神的拯救,祂把我們都圈在罪中,讓我們知道自己在罪中軟弱無助的境況,若不是神的憐憫我們都要滅亡。我們這群蒙恩的罪人,只能謙卑地向神稱謝他的救恩。
結論
本段經文從恩典出發,也從恩典結束。我們得救是建立在與神設立的樹根相連這基礎上,無可自誇。其次,保羅則警惕我們不要驕傲,神讓我們得救,我們則要盡到人該盡的責任,就是對神信實,否則與神連接的基礎就失去了。最後我們看到了神對選民拯救的心意是不會後悔的,祂既揀選,最終必保守救恩在我們身上成全,當然這些蒙神保全的人,必然是與救恩團體連結的子民。這讓我們有蒙神保守的平安,同時也有持守到底的信心。感謝神所賜下寶貴的應許,與明確的警惕。讓我們活在警惕中,並有得救的確據。
訂閱:
文章 (Atom)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
-
「衝鋒陷陣」是一部以運動為背景的勵志片。片中探討黑白族裔,如何捐棄成見,合作致勝。兩位教練在領導上所扮演的角色,值得我們學習。 空降而來的領導力的影響與情境的變化 在1970年代,正是黑人民權意識高漲的時代。位於美國中南部的維吉尼亞州,居民的觀念還是很保守。那裏的一所高中的美式...
-
兒子的與趣與我對他的期待有段差異,我期待他多讀點書,他卻非常喜歡玩Lego。我叫他過來聽我講故事,他卻叫我陪他玩Lego。我對Lego本來沒有任何成見。但兒子常常把細細小小的積木散得一地,收的時候卻要我幫他收。有時不小心一腳踩在尖尖的積木上,忍不往要罵上兩句。看著玩具箱內積滿了幾...
-
考驗對於一個產品達於完善是必須的,越加嚴格的品管,越能製造出高品質並耐用的產品。跟隨主的基督徒、在地上成為神見證的教會,同樣地也需要經過神的考驗。我們有興趣知道,對於神兒子主耶穌,難道考驗也是必要的嗎?從本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身為神受苦的僕人所經歷的考驗。這內容出現在三卷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