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在尋求人生的意義
人類是凡事尋求意義的生物,我們在生存的環境中摸索,收集資訊,嘗試理解周圍的事物與我有何關係,然後再決定我怎麼對待它。整個過程就是在尋求這個世界對我們的意義。從我們能夠思想以來,就不斷地提出問題。如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我為什麼要活著?甚至在每天繁忙的生活中,都會生出這樣的疑問:我這樣過日子到底是為了誰?尋求我們活下去的意義,是每個人一生不斷在做的事,我們所認定的答案,也就是每件事對我們的意義,會決定我們應該朝哪個方向前進。當我們覺得自己活著有意義,就會給我們動力積極活下去。反之,則意志消沉,如行屍走肉。
現在的處境與終極目標的關係
生命終極的意義影響著我們人生的方向,也給予我們現在生活的動力。但是常常我們所關注的事,僅僅是身邊的難處、走不出的困境、解決不了的麻煩。例如:夫妻關係的緊張、兒女不聽話、上司不體諒,不斷增加工作壓力、財務發生短缺,這些都是我們最常看到的問題。我們被陷在這些泥淖中,注意力全被這些煩擾人的俗物佔據。看不清方向,也看不見未來。
我們常常把眼光專注在解決現在的難處,期待用奇蹟的方式脫離困境。我們常幻想,如果妻子更體貼、兒女更順服、老闆更有耐心、周圍的朋友更和善、收入更多、房子更大就好了。這些對困難的直覺反應其實是一種逃避。抱著這種想法,改變的對象都是外界的環境,與周圍的人。而這些剛好都是最難被我們改變的。所以我們常常就陷在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幻滅的循環當中。
其實,真正需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在我們生命中最需要改變的不是所處的環境,也不是在我們身邊的人,而是我們自己,因為這是所有問題的源頭。神知道是我們這個「人」把自己的生活環境、與人際關係搞砸的,所以「人」才是神疼愛與改變的對象,而且這個改變工程乃是一生之久的。看清楚問題才可能對症下藥。面對困境、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知道自己有什麽地方需要被改變,並且願意讓神的手在自己身上動工。改變的對象就是自己,而且是自己的內心。箴言4:23 說:「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我們一生行動的背後的力量,就是源自我們對人生的信念。為什麼有的人會決定離婚,因為他相信離開他的配偶,會比維持婚姻帶給他更大的快樂。如果這個信念不改變,生活的境遇不可能自動改變。當我們的心被神改變了,就能從心中向外發出影響力。當我們的心對外界事物的看法變了,我們與身邊事物的關係也改變了。這就是神在我們身上所要做的改變工作。
基督受死為改變我們生活的目標
我們被現實的難處所困擾,根本的因素是我們常把精力專注在滿足自己的需要上面,也就是為自己而活。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當我們的心思意念全圍繞在自己,我的需要沒得到滿足,我的夢想沒實現。我想要改變別人來配合我,一切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結果就是會得到一連串的失望。因為整個世界不會因著配合我的需要,而改變本來運行的方向。而且如果每個人都是以自我中心當作生活的目標,人與人之間必然會產生互相爭競、與互相猜忌的情形。
真實的改變是神想要把我塑造成為祂自己的形象。始祖犯罪後,失落了原本被造時所有的完美形象,這後果也影響了今天世上的每一個人。神希望把我們從墮落的境況中,恢復起初被造時完美的形象。神的工作就是把我們從「自我為中心」的信念中釋放出來,把我們從一個「為自己活」的人,改變成為「為基督活」的人。保羅曾教哥林多教會信徒,基督受死的目的是:「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5:15)這是一個人內心信念的巨大改變。我們生下來就活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中,這被當成是天經地義的事。要改變這種固有的想法,變成以基督為我們人生的方向,需要在信仰上有脫胎換骨的變化。這個變化唯有神在我們心中動工才可能達到,這從神來的改變工作就是重生。重生是我們生命更新的基礎,也是生命成長動力的來源。當我們得到重生了,人生的方向不是為了自己的私慾得到滿足,而是讓神來帶領我們成長的方向。神在我們身上的心意,就是我們應當改變的目標。
使我們與神的性情有分
上一次課程的內容提到,神改變我們的目標是把要我們轉化成「越來越像祂自己」。彼得描述這個改變:「因此祂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欲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彼後1:4)神所作的改變發生在我們內心,不是僅是改變外在環境。不是把眼前的困難暫時化解,而是從我們內在信念上發生根本的轉變。這才是真實能夠產生長遠果效的改變。這改變既然發生在我們內心,就是把我們過去以自我中心的想法,轉成以神為中心。也就是讓我們脫離以世俗情欲為主導的人生觀,轉變為以榮耀神為目標的生活。當我們確定了生命目標,對準神的心意,就能在我們身上產生根本的變化,我們的性情漸漸厭惡罪惡的敗壞,喜好神聖潔的性情。這種信念的轉化,會影響我們的人生方向,最終改變我們的命運。
神要改變我們的方向
「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4(每逢為你們衆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地祈求)5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6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裏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7我為你們衆人有這樣的意念,原是應當的。因你們常在我心裏,無論我是在捆鎖之中,是辯明證實福音的時候,你們都與我一同得恩。8我體會基督耶稣的心腸,切切地想念你們衆人。這是神可以給我作見證的。」(腓1:3-8)
這段經文是保羅在羅馬監獄中寫給腓立比教會的信徒們。保羅帶著喜樂的心為他們禱告,信中充滿了盼望的語調。他為福音的緣故身陷牢獄,身心失去了自由,為何此時他還能有喜樂的心情?因為他對於耶穌基督的工作充滿了信心。保羅信心的源頭究竟是什麽?
雖然保羅不能與他們在一起,但是卻為他們的成長心中喜樂。信徒們不但沒有因為外界的逼迫而退縮,仍然繼續保羅福音的工作,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這是父神在他們中間動工的結果。保羅信心的源頭就是,神仍然在信徒心中動工。不單是在他們初信之時,賜給他們信心,在患難中仍然不離不棄,仍然保護他們。父神的工作是透過主耶穌與聖靈完成的,主耶穌與門徒同在、聖靈保惠師在我們心中安慰引領,讓我們屬靈成長的道路上,經過艱難而不至失望。這就是主耶穌給我們救恩的確據。祂必保護屬祂的羊到底,直到父神在我們身上的旨意成全。
神必成全改變我們之工
保羅的確據是:「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裏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腓1:6)父神的旨意就是祂在我們身上開始的救恩工作,最終得以完成。我們常常在人生的道路上疑惑、徘徊。當遭遇不順利的時候,就會質疑主的信實。我們的禱告常常常常反映出,內心真實的境況。我們不清楚神的旨意,常常在順從神的引導,或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之間擺盪。
事實上人生中的每個遭遇都是神在我們身上動工的歷程。我們在夫妻關係緊張時,祂藉著這機會改造我們的脾氣,重建我們的婚姻。當遭遇經濟危機時,祂考驗我們對祂信心的倚靠。沒有一件事不能被神使用,藉著它在我們身上動工,為要塑造我們像祂兒子的形象。
屬靈生命的建造是依靠神的手不斷在我們身上工作。過去、現在、將來神從不停止塑造我們。一直到耶穌基督的子,也就是主耶穌榮耀顯現,我們見主面的日子。約翰一書說:「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主在我們身上塑造的工作會持續一生,我們也知道最終我們會像祂,具有祂聖潔公義的形象。這就是神改變我們,最終要達到的目的。
我們屬靈成長的信心不是建立在屬地的事物上,而是建立在對神的信心。因神是信實的,祂不放棄我們,一直要按祂的心意陶造我。因此,祂對我們的要求就是:願意以信心順服,接受神的陶造。不但在我們因信稱義的時候,需要靠著信心,連成聖的過程都離不開信心。信心就是知道自己仍然有軟弱存在,自己能力是有限的,無法依靠。唯有藉著基督賜下的能力,與聖靈的引導。成聖不是一套行動法則,讓我們信主後就照著去做。而是倚靠我們與救贖主生命的關係,因為祂愛我,祂與我生命連接,我的生命成長一切的力量都來自於祂。人的改變不在於外在的事物,我的環境、我的能力、我的人際關係、我的口才、我的運氣。不是靠這些,而是靠主在我裏面的基督、與聖靈的能力。
世俗暢銷的理論都鼓吹人把信心的對象放在自己身上。《活出美好》的作者約珥奧斯丁,應許只要認真向神禱告,就必得著。世俗心理學教導人要有自信,自我感覺良好,他們把信心建立在人自己的身上。《人生光明面》作者皮爾博士,強調正面思想能成就夢想,如果想要達成理想,就要清楚地把理想實現的情景,經常放在心中思想。這些都是空洞的應許,讓人徒有個美麗的盼望,卻永遠也沒有落實的確據。信心的對象從來不應該放在自己,因為我們敗壞的人性會把自私的動機包裝成美麗的目標,讓我們追逐永遠無法滿足的慾望。
保羅祈求信徒生命成長
「9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10使你們能分別是非,(或作喜愛那美好的事)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11並靠著耶稣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贊歸與神。」(腓1:9-11)
保羅深深知道腓立比的信徒,是一群生活中充滿了壓力、問題、不完美的人。然而保羅想到他們的時候,卻充滿了信心。他的信心建立在神的旨意上面,神的旨意必定成全。保羅既然如此深信,就寫信勸誡他們:基督的同在會對他們產生衝擊,讓他們從裡到外產生徹底的改變。神所應許的改變,不是專注在自我的好處上,而是神所要成全在他們身上的工作。以上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保羅為腓立比信徒生命的成長所祈求的就是:
(1)讓他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
(2)使他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
(3)並靠著耶稣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
這三點就是基督要在他們身上達成的目標。也是神對於我們今天基督徒成長的目標。保羅為這群基督徒禱告,當時他正身陷牢獄,處在最艱難的處境。然而他喜樂的源頭是,基督既然開始,就永不失敗的善功。祂拯救了這群基督徒,必然要在他們身上繼續改變的工作,讓他們屬靈生命經過成長,達到基督拯救的目標。
基督所期待的是,我們能將神給我們的愛,擴張到身邊的人上面。讓我們的愛心不是盲目的愛,而是在知識與見識的制約下不斷成長、多而又多。就是按照神所賜的智慧,把愛心表達得恰如其分。不讓愛流於浮濫,變成失去了原則。也不讓愛成為墮落的藉口,容忍罪惡橫行。
當保羅勉勵我們愛心不斷增長的時候,同時要我們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愛是必須運行在基督所立下的範圍內,這範圍就是神所設立的公義、聖潔的是非標準。我們對人的愛需要在這標準的規範之下,恰當地表達出來。誠實的意思就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無過的意思就是不冒犯他人。這才是成熟的愛的表現,出自私心的愛是不成熟的愛。縱容犯罪的愛不是真愛,沒有原則的溺愛也不是真愛。
最終保羅期待我們靠著基督,結滿仁義的果子。與基督生命連接,有生命的基督徒必然要結出果子。仁義的果子,與聖靈的果子是相合的,是基督徒生命成長的目標。基督拯救我們,讓我們不但罪得赦免、脫離了滅亡的命運;更引導我們走成聖的道路,經歷生命的改變,繼續成長,達到神所期待的聖潔目標。
保羅以上這段經文讓我們看見了什麽?神改變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我們成為聖潔。每一個蒙恩的基督徒,都應該走上成聖的道路。當我們不明白這點,把心思意念專注於自我的成就與滿足上,最終辜負了神在我們身上的心意,這是何等可惜的事。
讀完這段經文,我們當用何種眼光來衡量我們的生命?一個眼光短淺的人,只看見眼前的利益,當他發現,沒有立即的利益可圖的時候,就放棄屬靈追求,對成聖的道路意興闌珊。正如一間房子,看起來破舊,許多地方需要修理。屋主想要快點出售,就貼出公告,專賣巧手工匠。沒有眼光的人,一看外表的破舊,沒有興趣進一步交易,搖搖頭離開。但是有眼光的巧匠,卻與前一位看屋的人不同,他看到了這個房子的潛力,破爛的地方可以修復,陳舊的設備可以換新。他看見了這棟房子的潛在價值,經過精心修復之後,家人可以在這里休息,小孩可以在寬闊的空間成長,朋友可以來家裡聚會。同樣一棟房子,具有同樣的條件、同樣的潛力。不同在於看房子的人是否有眼光。有眼光的人看到了房子將來修復後潛在的價值,但是沒有眼光的人把它當成無用而拋棄。
我們就像是一棟看起來破舊、似乎沒有價值的房屋。但是,我們的神是位有眼光的神,祂看見了我們內在的潛力,祂知道怎麼修復我們。連我們自己都放棄了修復的希望,但是神沒有放棄。祂從曠野中尋回了失落的我們,安慰我們驚恐的的心靈、醫治我們的創傷。用祂的話語當成屬靈的糧食餵養我們,讓我們從疾病中恢復健康。我們原本似乎無價值、放棄了希望的人生,又重新找回了希望。我們是否能用神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明白我們正是一棟神要修復的房屋?神的手正要雕琢我們、陶造我們,讓我們成為神手中的傑作。
神修復的工作不是瞬間成就,我們被神尋回後,我們身上還存在過去被罪性影響的舊習慣,攔阻神手中的工作。這正是神要我們配合聖靈的管治、一步一步除掉的地方。在這個改變的過程,我們需要有耐心,更要對神的工作有信心。祂既然開始了這善功,必要完成。神手裡所要成就的工作乃是美好無比的,我們就是祂塑造的對象。雖然我們現在看不見目的地,但是我們要打開信心的眼睛,看到祂要令我們去的地方,是何等的美好,神要賜給我們的,是何等榮耀。我們必須順服神在我們手中改變的工作,勇敢地朝着神帶領我們去的目標,跨出信心的步伐。
終極目標幫助我們在患難中忍耐
終極目標會吸引我們人生的旅程中全心全意投入力量,不害怕一時的失敗攔阻。因為它讓我們看見了最終榮耀的回報,大過於現今暫時的苦楚。一個有終極目標的人,知道現今所付出的一切,在永恆中會有什麽作用。他不會被一時的挫折所擊敗,反而越挫越勇、不屈不撓。
初代教會的聖徒能夠不惜生命為信仰殉道,主要的力量就是來自於對主再來的盼望。主耶穌是為我們受死贖罪的恩主,也是復活榮耀的神子,祂從死裡復活讓我們有與他同復活的盼望。主是復活的主,祂對我們的應許必然實現,我們有這樣的盼望,在今世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難,也抱著希望,主不會讓我們的苦白受,祂會親自的報償我們。保羅對主的復活抱著充分的信心,他說:「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就是在基督裡睡了的人也滅亡了。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15:17-19)他又說:「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林前15:32)如果我們不信基督復活的大能,對將來我們榮耀的身體復活不報希望,最合理的生活態度就是,盡一切的力量吃喝享受,因為生命轉瞬即逝,現在能享受的時候不享受,將來什麽都沒有。然而這種將所有盼望全然放在屬世的事物,不是我們基督徒的生活目標。我們的盼望在那將要來的永生。
經歷改變的結局
「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於坐在寶座上我們的神,也歸於羔羊。衆天使都站在寶座和衆長老並四活物的周圍,在寶座前,面伏於地,敬拜神,說,阿們。頌贊,榮耀,智慧,感謝,尊貴,權柄,大力,都歸於我們的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長老中有一位問我說,這些穿白衣的是誰?是從哪裏來的?我對他說,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說,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所以他們在神寶座前,晝夜在他殿中事奉他。」(啓7:9-15)
保羅告訴我們將來盼望的圖畫就是,啟示錄7章9-15節中說的,將來我們會在天上,親眼見主榮面、與主永遠同在。神所為我們預備的終極目標就是:有主耶穌聖潔的形象,與主同在、永遠事奉祂。啟示錄描述,神在這些聖徒身上修復的過程已經結束,生命的蛻變已經完成。他們的生命如主耶稣一樣有真理的仁義與聖潔。他們經過人生中的艱苦、患難,為堅持信仰的緣故,被人逼迫。每一次的患難就是神陶造他們的機會,讓他們的品格更完全,更像主耶穌的性情。就好像鋼鐵經過錘煉,藉著錘子重重打擊,把雜質去掉,把形狀打出來。最終成為一個合神使用的器皿。每一次的痛苦與患難就是神錘煉我們的機會,讓我們的品格更符合神的心意。
當主耶穌的日子來到,屬祂的兒女被接到天上神的寶座前,他們身穿白衣站在天上,與眾天使一同敬拜主,他們得以站在神寶座面前,晝夜事奉神。這時我們已經不再有犯罪的肉身,不再被有限的身體所轄制。我們不再犯罪、不再痛苦。一切地上的困難都已經過去。這一天就是我們日夜期盼的終極目標成全的時刻。
我們期盼著自己有一天也在這群人中嗎?每一個願意順服主的心意,讓主的手在我們身上陶造的基督徒,都能見到終極目標的成就。這不是在信徒中揀選少數更高的階級,而是對每一個基督徒的呼召。對於神帶領我們去得的終極目標,我們心中是羨慕,還是不屑一顧?我們要能從神的眼光來看自己成聖的旅程,短時近利的人是看不見這目標的。
一切為主所付出,最終得到報償
「坐寶座的要用帳幕覆庇他們。他們不再饑,不再渴。日頭和炎熱,也必不傷害他們。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啟7:16-17)
我們屬主的人是活在主的旨意中,在地上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都為了磨練我們的品格更像主的形象。今天世上的經歷,與將來的天上的生活狀態是連在一起的。我們在地上不是白白受苦,到離開世界就一切灰飛煙滅、消失無踪。我們是繼續不斷地在屬靈上被主塑造、成為聖潔。當我們離開世界,就帶著我們與主的關係,活在另一個國度。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是一個斷層。我們不能有種想法,現今所作所為與將來無關,在地上壞事做絕,將來天上一筆勾銷。這不是神對待我們的方式。如果我們期待將來在神寶座前事奉到永遠,今天在地上卻不服事;當我們期待在天上敬拜主到永恆,今天在地上卻對主無話可說,那是不可思議的事。我們在地上所作所為,都在預備自己將來過寶座前的生活。神所期待的,我們在地上就要有所預備。
我們今天在地上正在預嘗天上生活的滋味,神將聖靈賜給我們,讓我們應付日常所需、經歷豐盛的生命。我們對主的救恩心存盼望,基督已經戰勝了罪及死亡,因此也消除了我們原本生命中的虛空與敗壞。歌羅西書2章9-10節說:「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你們在他裏面也得了豐盛。他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西2:9-10)基督將他的豐盛賜給我們,這豐盛就是聖靈親自居住在我們裏面。讓我們擁有一切我們所需要的,是我們漸漸從自己的本相,轉變成為主耶稣的樣式。這是主在我們身上所作的工,既然是神要做的,這工必然成就。
我們知道,如今在地上因著順服主所經歷的痛苦患難,有一日主都會報償我們。我們「不再饑、不再渴、日頭和炎熱,也必不傷害。」不再有眼淚。羔羊耶穌基督將會親自牧養我們,祂要擦去我們一切眼淚,也就是一切的委屈,主耶穌全部知道,他要親自的安慰我們,為我們的冤屈平反。只要有一天我們能與主同在,得到祂的牧養,今天我們在地上不管經歷怎麼樣的艱難,都不足介意了。
結論
我們的眼光不要只放在今生的利害上,要放眼永恆的目標。今生名利的征逐,不過如兒戲。遊戲時錙銖必較,當遊戲結束,曲終人散。誰還在乎當時爭得面紅耳赤的籌碼呢?主要我們放眼永恆的目標,就是主要塑造我們成為聖潔,有祂榮耀的樣式。這將來在天上所在乎的,是能存到永遠的。我們能否有眼光,超越現今的短視近利,看到將來的榮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