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穌講完登山寶訓之後,祂下了山,走進加利利的人群中,開始祂的事奉。事奉與傳道是連在一起的。登山寶訓所傳的道,不是道德倫理,而是天國的公義標準。為何天國子民需要服在基督的教訓之下?因為祂是天國的君王,掌握天上地下最高的權柄。耶穌不是一個倫理教師,而是帶著權柄,將天國的公義標準頒布。祂以神蹟奇事顯出祂至高的身份。掌握生死、疾病、自然律的運行,甚至連靈界的力量都服在祂權柄下。接下來馬太福音所描述的醫病趕鬼的工作,正顯出耶穌天國君王的身份。我們認識主的身份嗎?是否按照祂的身份,正確地對待祂。
潔淨大痲瘋患者
「耶穌下了山、有許多人跟著他。2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拜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3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罷。他的大痲瘋立刻就潔淨了。4耶穌對他說、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太8:1-4)
第七章的結尾提到了:「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太7:28)耶穌的教訓吸引了眾人對祂的所說的心生驚訝,於是有許多人跟隨祂。我們不敢期待此刻跟隨祂的這群人,會對祂有深刻的認識。從一個人的教導來認識他,比不上親自接觸他,跟隨他,得到的認識更加深刻。這就是為什麼耶穌要進入眾人中間,施行神蹟、醫治疾病、呼召門徒的原因。祂要親自接觸這世上的人,讓他們知道神所差來的彌賽亞已經進入這世界,就活在他們中間。
跟隨耶穌的人大部分是這世上的邊緣人,其中有一個大痲瘋的患者。這種疾病在當時的社會,被視為是不潔淨,必須與人群隔離。病人必須向他人出警告的呼聲,以免他們不小心接觸,而變成不潔淨。因為世人對他們排拒的態度,讓他們心中產生嚴重的自卑。這裡就出現一位不顧自己不潔淨,勇敢地向耶穌發出潔淨請求的病人。他的呼求顯出他對耶穌的信心。只有神能夠潔淨人的污穢,他向耶穌呼求,可見在他心中,耶穌具有神所有的潔淨能力。
對於這樣的病人,耶穌的反應如何?祂不但不排斥,反而伸出手來摸觸他。這點需要突破當時社會對於大痲瘋排斥的觀念。不僅兩千年前的人對痲瘋病人會有排拒的心理,即使在今日科學昌明的時代,我們仍然會與痲瘋病患保持距離。有一次我去探訪一位患病多年的痲瘋病人,本想要克服心理的障礙,伸手與她握手。但是心中還是掙扎不已,最後只是抓著他的袖子握了兩下。即使知道傳染的機會不大,還會擔憂。更何況是兩千年前對於痲瘋病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時代。主耶穌的舉動表示了對她的接納,並以行動回應了他的懇求:「我肯、你潔淨了罷。」他以信心向耶穌發出了請求,相信耶穌有醫治痲瘋病的能力。這請求得到了主的應允,表明主承認他所相信的內容,也就是只要主願意,必能成就醫治的神蹟。因為醫治的能力來自於神,主耶穌就是神所差來世上,拯救人脫離疾病、污穢的基督。
神蹟的意義不僅僅集中在病得醫治這個層面。人往往只看見自己身體的需要。我要得醫治,請神來滿足我的需要,解決我的問題。然而,神蹟有更深一層的目的,就是接著所施行的神蹟,了解施行神蹟者背後能力的來源。正是神的同在,讓主耶穌能夠行出醫治的大能。病人經歷了神蹟,更經歷了主耶穌在他身上拯救的工作。神是願意施恩憐憫,拯救病人脫離痛苦、污穢的神。耶穌就是神所差來完成神工作的基督。
耶穌吩咐得醫治的病者,痲瘋得潔淨的首要之務就是,獻按照利未記的規定,給祭司查看,獻上禮物,表達對神的感恩。這是痲瘋病患重新得到社會接納的程序,首先是祭司認證確實是痊癒了,其次還要在神面前獻祭,表明對神醫治恩典的感謝,在眾人面前見證自己已經得到醫治。為何耶穌叫他不要讓別人知道?因為在眾人對彌賽亞懷著錯誤期待的時刻,為了不要招惹他人擁簇耶穌成為反對羅馬政權的政治領袖,因此叫他不要讓人知道是耶穌醫治他的。耶穌清楚知道自己的使命,是宣揚神國的福音,以神蹟奇事證明自己基督的身份。呼召人人認罪悔改,接受基督成全的救恩。在時機未成熟之前,不要招惹敵對的勢力,以免節外生枝。從這裡我們看見了耶穌對他天國使命的專注,並全力以赴。
醫治百夫長僕人
「5耶穌進了迦百農、有一個百夫長進前來、求他說、6主阿、我的僕人害癱瘓病、躺在家裡、甚是痛苦。7耶穌說、我去醫治他。8百夫長回答說、主阿、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9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作這事、他就去作。10耶穌聽見就希奇、對跟從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11我又告訴你們、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裡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12惟有本國的子民、竟被趕到外邊黑暗裡去。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13耶穌對百夫長說、你回去罷。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了。那時、他的僕人就好了。」(太8:5-13)
當耶穌進入了加利利的另一個城市迦百農,這裡是祂施行許多神蹟的地方。路加福音中也有同樣故事的描述。稱這位百夫長很得猶太人的尊敬,為他們建造會堂。這位百夫長的僕人患癱瘓病,無法自由行動,只能躺在家中,十分痛苦。路加福音說,他聽聞耶穌有醫治的能力,於是來求耶穌醫治他的僕人。首先他稱耶穌為「主」。百夫長是管理百位士兵的軍官,無需對管轄之下的異族人客氣,但是他卻願意稱耶穌為主,這應該是一般性的尊稱。當他陳述了自己僕人患病的痛苦,言下之意就是期待耶穌用祂的大能來醫治他的僕人。
當聽百夫長聞耶穌同意他的請求,並前去他家中的時候,他對耶穌說出:「主阿,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百夫長的前半句話,稱他不值得讓耶穌親自來到他家。百夫長考慮到耶穌身為猶太人,因為他的請求而來到他家,會違反猶太人沾染外邦不潔的規定。他為耶穌考量,而請耶穌不需要到他的家去。若耶穌不去百夫長家,又怎麼施行醫治呢?從後半句,我們看出他對耶穌權柄的的深刻認識。他以自己具有管轄士兵的權柄,來推想耶穌所具有來自神的更高權柄。他自己能夠使喚在他底下的奴僕,叫他們去,他們就就去。叫他們來,他們就來。無論何事,只要一聲令下,僕人都只能從命。耶穌在這位百夫長心中的形象,是具有天國權柄的君王,有能力醫治癱瘓的疾病。耶穌施行醫治的方法,無需親自跑一趟。只要耶穌發出命令,事情就必按照命令成就。
這樣的回答,讓耶穌感到希奇,並對他發出稱讚:「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希奇這個字是主要動詞,與說出評論並列。從耶穌的評論的內容,我們看出祂對百夫長有很高的評價,稱他有如此大的信心,超過以色列百姓所有的。從哪裡看出來?百夫長似乎是相信耶穌有醫治疾病的權柄。不單如此,他知道耶穌的能力超越空間,就連不在現場也能施行醫治的大能。耶穌所驚訝的是,身為外邦人能對彌賽亞能力有正確的認知,這讓身為神子民的以色列百姓感到慚愧。這樣的信心,連在以色列百姓中,主都還沒有遇到過。當然這句話是針對周圍的以色列百姓,讓他們聽到主對百夫長這位外邦人的稱讚後,為自己信心比不上外邦人而感到羞愧。以色列民多半不認識耶穌是基督,他們對彌賽亞的期待錯誤,以為只是帶領他們脫離異族統治的政治性君王。卻不知道神差遣基督降世所要完成最大的工作,就是拯救百姓脫離罪惡的轄制。這種錯誤期待,攔阻了他們承認耶穌就是神差來的基督,並接受祂所成就的贖罪救恩。這是主耶穌所最痛心的事。
耶穌並對著以色列民發出預言:「我又告訴你們,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裡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耶穌描述神子民在天國將要與神一同坐席,享受天國的宴席。這是描述蒙神拯救的子民與神同在時的美好境況。這群天國子民中將有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他們是以色列人公認的先祖,不僅是他們肉身的祖先,並且在屬靈上是他們信心的榜樣。天國中與神同享宴席的有誰?除了以色列信心的先祖外,還有從東從西,進入神國度的人。這些人是指誰?這從亞伯拉罕之約就可以看出來。創世記中神應許亞伯拉罕:「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3b)神在亞伯拉罕獻以撒以後又重申:「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22:18)這是從亞伯拉罕延續下來,對所有亞伯拉罕子孫永恆的約。因著亞伯拉罕蒙福的萬民是指誰?就是相對於以色列民的列國列邦,也就是因著效法亞伯拉罕對神的信心,進入神子民行列的外邦人。這件事將會如何成就?就是主耶穌所預言的,將來彌賽亞掌權,神子民進入天國,與天父,以色列信心的先祖一同坐席的時刻。啟示錄十九章描繪將來此應許成就時的境況:「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 神、全能者、作王了。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啟19:6b-7)在羔羊的婚宴中,基督將要與祂的新婦聯合為一體,這新婦就是教會,包括所有屬神的子民,其中有猶太人也有外邦人。
主耶穌接著說:「惟有本國的子民、竟被趕到外邊黑暗裡去。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這段話是警惕當時不願接受耶穌彌賽亞身份的猶太人,雖然他們在血統上是本國的子民。然而,若是不以信心接受耶穌是彌賽亞,並接受祂所成就赦罪之恩,將會落到被神排除在天國宴席以外的命運。那是何等令人哀哭切齒、可悲可嘆之事。這裡講的外面的黑暗有是指是麼?無論是按照字面的解釋,或者是屬靈的含義,我們可以確定外面的黑暗就是指,沒有神的同在,沒有神賜的福分,唯有罪惡,與犯罪的刑罰圍繞的痛苦之處。在那裡沒有喜樂平安,只有痛苦與悔恨。這也就是一個不承認耶穌是基督的人最終的去處。
我們一般來說較少傳講這樣警告的信息。但是主耶穌毫不掩飾地警告不信的以色列人。不接受基督的人,結局就是與神永遠隔絕,遠離神的後果是悲慘的。這是明確地寫在聖經當中,我們無法迴避的事實。與其像將頭埋在沙裡的鴕鳥一樣視而不見。不如清楚按照聖經的警告,忠實地傳講。也認真地預備好自己,效法外邦的百夫長,深信耶穌就是神差來的基督,具有神所賜的醫治能力。接受祂為我們預備的贖罪救恩,讓祂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不要像那些對主的警告無動於衷的猶太人,有一天落在神的審判之下,被排除在天國宴席之外,到那日即使哀哭切齒也來不及了。
至於尋求耶穌醫治僕人的百夫長,耶穌轉過來答應他的祈求:「你回去罷。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了。」神的施恩是成全醫治的源頭,人的信心是接受恩典的管道。神有主權決定醫治一個人的疾病與否,那在乎祂最高的旨意。但是,接受耶穌的醫治,所憑的信心管道則完全是人的責任,人若是拒絕接受神的施恩。恩典不會臨到此人。主耶穌看到了百夫長,有超過以色列民的信心,就應允了他的祈求,醫治了他的僕人。當耶穌的心意一旦決定,事情就按照祂的旨意成就。耶穌說話的那刻,這位僕人的病就好了。我們不會自誇自己的信心,因為那是我們身為人對神當有的態度。若是不信我們就就有禍了,當自己負起這責任。
主擔當我們的疾病
「14耶穌到了彼得家裡,見彼得的岳母害熱病躺著。15耶穌把他的手一摸,熱就退了。他就起來服事耶穌。16到了晚上,有人帶著許多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他只用一句話,就把鬼都趕出去。並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17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太8:14-17)
在醫治大痲瘋以及癱瘓的百夫長僕人之後,耶穌來到了彼得的家,見到彼得的岳母患熱病躺著。這病如同今日的發燒,導致她全身虛弱。耶穌主動醫治彼得的岳母,摸了她的手,立時她的熱就退了。周圍的人聽聞耶穌有從神來的能力,將許多被鬼附的人帶來耶穌的面前,耶穌用一句話就把鬼從那些人身上趕出去。作者馬太又描述耶穌又醫治了一切有病的人。醫治疾病,與趕逐污鬼是福音書中最常描寫的耶穌的工作。兩者與耶穌所作的傳道工作配合在一起,見證耶穌有從神來的能力,是神所差來的基督。
醫病與趕鬼的重要性不在乎人的需要得到滿足,而是藉此彰顯出神對人施恩憐憫的屬性,凡邀請人憑信心回應神的呼召。投靠神的人,必能得到拯救。馬太特別指出耶穌行神蹟奇事的原因,是應驗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預言的應驗告訴我們一件事。神在萬世以先早就預定了基督將要降世,來完成救贖罪人的使命。在舊約以賽亞書中被翻譯為:「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賽53:5)這句話中的「憂患」大多情況是解釋為「疾病」。以賽亞書的原句似乎有更廣泛的含義,包括了所有的憂患與痛苦,這是人生在世必會承受的經歷。疾病與鬼附,當然也是包括在憂患與痛苦之中。先知以賽亞預言受苦的僕人,事實上就是彌賽亞頭一次降世所要完成的工作。基督道成肉身的使命就是一個醫治者。我們因犯罪落入神的憤怒之中,在這世上承受罪的惡果,本都是理所當然的。在屬靈的意義上,我們都是生病的人,需要神的醫治。得醫治的途徑就是接受耶穌為我們付出的贖罪代價。神差遣基督來,代替了我們的罪,在十字架上,為了我們承受神的刑罰,以此將人的罪孽除去。本來是我們當為自己的罪受苦,但是這受苦的刑罰卻加在祂的身上。
當人平安穩妥的時候,常自以為剛強。但是遭遇疾病攻擊,才發現自己並不如想像中的堅強,原來也是會軟弱。正如主耶穌說的:「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纔用得著。」(太9:12)疾病往往給我們機會認清真實的自己,知道自己不是完美無缺。願意謙卑下來尋求神的幫助。如此生病的遭遇就沒有白費。
結論
有一首詩歌說:「我本軟弱主剛強,求主保守離罪網,心靈滿足無憂傷,當我走,求領我近你旁。」我們能否知道自己身陷罪惡纏繞的境況,而願意憑信心回應神的呼召而得拯救。主耶穌降世要完成的使命正是本段說的:「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身為人的我們,責任就是明白自己的無助,憑著信心接受祂的拯救。如果我們自以為很強,不需要主的幫助。我們就是活在虛假的自滿自義中。驕傲的心態攔阻了我們得到神的拯救。我們當有自知之明,正確地衡量自己的真相,向恩典慈愛的真神尋求幫助。千萬不要落在自絕於神救恩之外的可悲境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