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4日 星期二

宣道的迫切心



前言 
2007年是第一位宣教士馬禮遜來華200週年,在這個特別的時刻,我願以宣教為主題來與各位分享今天的信息。每個教會都有異象,我們教會的異象是什麼呢?在我來到普林斯頓以後,就常聽到一句話:我們要建立一個宣教的教會。我深信宣教一直都是我們的異象。 今年是教會在宣道上進展最快的一年,多種宣道工作在今年積極展開:有三次到保加利亞短宣、暑假青年人頭一次去墨西哥短宣、及七月青年人到台灣辨兒童英語夏令營、五月、十月兩次到中國的培訓學生團契。參與的人數為三十七人次。周華與誠義弟兄目前正在保加利亞為主作工。請大家為他們的服事代禱。宣道工作絕不是少數人能做得起來的,一定要有一群強大的後備力量在後方代禱、支持。這些支持的人就是各位弟兄姊妹。若不是知道有後方一群忠心代禱支持的人,前方的爭戰也難以使出力量。

在許多宣教工場中,與我們關係最親的要算是保加利亞教會了。兩年半前曾牧師離開歐洲返回美國,把保加利亞教會交托給我們牧養,這群弟兄就與我們連在一起了。藉著一次次的短宣,加上一通通的電話,他們與我們之間建立了親密的友誼,彷彿就是我們自己教會的弟兄姊妹。經過了兩年多實行這種遠距的牧養工作,我們也有幾許擔憂。何時才能有牧者過去,長期地幫助他們?何時同工們才能被造就出來牧養自己的教會?這是一份在我們肩上的艱鉅的任務。 除了弟兄姊妹的成長令我們擔憂,同時曾牧師生病的消息也一樣令人擔憂,他的腫瘤兩次復發。他原來想再返保加利亞的心願恐怕難以實現。他有很強的意願尋求醫治,他跑了馬利蘭、多倫多、及香港尋找好醫生,前陣子他寫了一封信來,說要完全治癒、得以長壽的可能性不大了。二個月前他來到鼎義家與我們分享,一談到宣道精神就來了,聲音依然宏亮,表情興奮。他的心裏仍然牽掛著他所建立的保加利亞教會,那一群他所愛的弟兄姊妹。保加利亞的弟兄姊妹知道了曾牧師的消息,全教會為他的醫療費奉獻,一次奉獻了五千美元。他們的心仍然牽掛著遠方生病的牧者。 在種種的打擊下有時我們會有疑惑,宣教是必要進行的事工嗎?投入了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值得嗎?宣教做了許多年,如果最後教會仍然沒有辦法撐下去,這在神眼前是否有價值?為了要明白宣教的重要性,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使徒行傳20章17~31節,看看使徒保羅一生宣道的工作到底在神的眼中有什麼意義?

保羅一生所牽掛的到底是什麼?

自從安提阿教會差派保羅出去宣教以來,他已經三次外出旅行佈道,足跡踏過了居比路、小亞細亞、以及希臘半島。再整個三十多年宣道的過程中,他馬不停蹄、跑遍了當時羅馬帝國的重要城市。其中以弗所教會可以說是保羅宣道旅程中待得最久的一個教會,第三次旅行佈道時,他在以弗所待了二年三個月,在會堂與猶太人辯論,19章8節說:「保羅進會堂,放膽講道,一連三個月,辯論神國的事,勸化眾人。」他又「在推喇奴的學房天天辯論。這樣有兩年之久,叫一切住在亞西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都聽見主的道。」他的工作相當有果效,19章18~20節說:「凡住在以弗所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都知道這事,也都懼怕;主耶穌的名從此就尊大了。那已經信的,多有人來承認訴說自己所行的事。平素行邪術的,也有許多人把書拿來,堆積在眾人面前焚燒。他們算計書價,便知道共合五萬塊錢。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他用兩年多的時間振動了以弗所,做偶像的銀匠沒有了生意,鼓動群眾暴亂,幾乎要奪去了保羅的命。福音對社會產生了這樣巨大的衝擊力,這在當今的世代也很少看到。你能想像我們去到異教的國家傳福音,許多人歸信、導致寺廟關門、異教的經書燒毀、靠偶像吃飯的異教勢力要引起暴動,要置你於死地的情景嗎?我真無法想像這種事如何發生在今天的世代。 亂定之後他轉往希臘,用許多話勸勉門徒,堅固他們的信心。三個月後,他決定回耶路撒冷,途中路過以弗所卻沒有進去,20:16節說:「保羅早已定意越過以弗所,免得在亞西亞耽延,他急忙前走,巴不得趕五旬節能到耶路撒冷。」他為什麼這麼急切的要去耶路撒冷呢?在21:12~13說:「我們和那本地的人聽見這話,都苦勸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保羅說:你們為甚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他這麼急切的奔赴耶路撒冷,應該是為了宣揚主耶穌的名,讓猶太信徒知道基督的福音在外邦人中大大傳開。所以他一刻也不願意耽擱。他差人把以弗所教會的長老請來與他相會。這段聖經就是保羅在米利都與以弗所教會的長老道別所說的一段臨別贈言。 這段話如此的感人,我們看到一個馬不停蹄的宣教士,在奔赴宣道目標的旅途中,與一群他所親自牧養的同工揮淚道別的一幕。保羅的心仍牽掛著以弗所的群羊,他所牽掛的事就是:引人信靠基督、迫切成就使命、謹慎保護羊群三件事。從這三件事可以看到一個宣教士,到底為了什麼願意付上一切代價,風塵僕僕地走到他鄉去宣教。以下我們就一點一點的來看這三件保羅心中最牽掛的事:

引人信靠基督
18~21節:「他們來了,保羅就說:你們知道,自從我到亞西亞的日子以來,在你們中間始終為人如何,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又因猶太人的謀害,經歷試煉。你們也知道,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裏,我都教導你們;又對猶太人和希利尼人證明當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 」

· 謙卑服事榜樣:保羅活在他們當中,讓他們親眼見到保羅服事主的榜樣。一個宣教士願意進入宣教的工場,在群羊面前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這是一個呈現在眾人面前活生生的見證。他對主的信不再僅僅是個人內心的感動,這活的信心從他生活的一點一滴呈現出來。所以他要不遠千里來到以弗所,活在眾人中間。一個愛靈魂的宣教士,一定是進入羊群中間與他們生活在一起,這樣所傳的道就不單是話語,而是生命的見證。 保羅在眾人之中成為一個僕人來服事主,這服事成為群羊的榜樣。他對主的服事是透過對眾人的服事而行出來,他凡事謙卑是為誰謙卑?眼中流淚是為誰流淚?若不是為了勸誡弟兄姊妹,挽回那些抵擋真道的人,保羅何必放下身段來服事別人,又何必為人的背逆而傷心流淚。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一個男人哭在傳統文化裏是弱者的表現。保羅這裏卻寫出他自己常為弟兄姊妹而哭,這是他們都知道的事。為他們悔改而哭、為他們愛主而哭。我們可嘗為了愛自己的弟兄姊妹,在主前為他而哭呢?

 · 詳盡傳講主道:宣教士進入了宣道的工場,什麼是他要宣講的道呢?他傳的就是主耶穌要他傳的,這裏20:20節說:「當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這就是福音的主要內容。羅馬書10:14說:「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叫人心改變的是聖靈的工作,但人仍要聽到神的話語才能回轉歸向神。一個宣教士不是去講討人喜歡的話,而是對他們有益的話。叫人向神悔改的話不容易講,還可能會得罪人。但是為了使人得救的緣故,保羅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這裏的「避諱不說」NIV 翻成shrink from declaring就是羞於承認自己的信仰而退縮不敢傳講。我們在人面前敢不敢為福音作見證。不要讓人因我們的膽怯而聽不到福音。 而且身為一個福音的使者,本身就要完全信靠福音,要熟悉福音的內容。隨時我們都準備好向人分享生命的見證。我在剛信主的那年,很熱心帶同學去教會。聖誕夜那天,一位學弟聽了牧師佈道的信息,站起來決志相信基督,我坐在他旁邊,心中緊張的要命。我知道該與他培談,帶他作決志禱告。但這些我都不會。我就只能拉著他去找牧師,但那天是聖誕夜,牧師忙得根本抽不出時間。我在旁邊只能乾著急,心中感慨,如果我也能談道就好了,可是我卻沒有準備。眼睜睜就看著那位起立決志的學弟,一直到我畢業都沒有人帶他作決志禱告。不知道這位學弟最後是否仍然信靠耶穌,我想到這事心中就受很大的責備,為什麼我當初沒有勇氣帶他決志禱告。為什麼我連自己為什麼信耶穌的見證都講不出來呢?無道可傳的傳道人是天下最可悲的。

 · 信靠耶穌是主:保羅的目的是引導人向神悔改,信靠主耶穌基督。他的眼中看到的有兩方面,一邊是是主耶穌對世人的愛、另一邊是需要聽到福音而得拯救的罪人。若不是主愛的激動,他怎能看到這群迷失的羊?他又怎能感受到這群羊與他之間的關係。 在中國文革時期,許多神的僕人為主受苦,甚至為主殉道。他們之所以能走十架道路,是因為他們心中認定耶穌基督是他們的主,不管環境再險惡,他們也要跟隨主到底。表面看起來他們是自找苦吃,白白犧牲。但基督教在中國之所以沒有被打倒,靠的就是這群肯為主背十字架的人。他們活在人群當中,清清楚楚地向人見證。耶穌基督是他們的主,寧可受苦、受死也不能離棄祂。 唐崇榮牧師在一次講道中談到中國基督徒如何渡過逼迫的環境,說了下面這段話:「如果我們把耶穌基督是主當成生命中信仰的中心,我們的事奉一定會產生極大的變化。耶穌基督是主如果是我們堅定的信念的話,我們為祂所作的犧牲就微不足道。耶穌基督是主會給我們特別的能力面對各樣的逼迫。當教會在困難和逼迫中,持守這個信仰中心時,發出來的能力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也遠超過逼迫教會的人所能看到的。」是的基督是我們的主,是教會的主,這是任何事物無法取代的。 中國基督徒為主受苦絕不是白白犧牲,他們認定耶穌基督是主的信念,影響了後世代的人,今日教會的興旺與當年基督徒願意堅定這個信念有直接的關係。 前面這幾節經文是保羅對以前在以弗所工作的回顧,下面的經文他談到將來自己要走的路程,就是順服聖靈的帶領,完成神交給他的使命。

迫切成就使命
22~24節:「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原文是心被捆綁),不知道在那裏要遇見甚麼事;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裏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 

· 福音是從主所領受的使命:保羅一生奔波傳道為的是不違背主耶穌呼召他向外邦傳福音的異象。衪也同樣的把傳福音的使命賜給了我們。主耶穌在馬太福音28:19~20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我們是否願意順服主的呼召,獻上自己為把福音向萬民宣揚。宣教是基督徒特有的習性,很多未信主的人被傳耶穌傳怕了,對我們發出這樣的疑問:「你們基督徒真奇怪,宗教信仰是個人的選擇。你們自己信就好了,老是抓著機會就猛向別人傳個不停。」他真是不暸解,傳福音是主親自交待的命令。使徒保羅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他在羅馬書又說:「無論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這種欠債感催逼著他,若不向人還清福音的債,心裏就不得平安。今天的教會不知還有這種向未信之人還福音債的感受? 宣教是教會活著的象徵,只要是活著的生物就會繼續向外發出影響力。只有老化或衰亡的教會才會停止宣教的事工。最近王永信牧師和師母到訪了奧地利和捷克,這是十六世紀宗教改革的大將慈運理與約翰・胡斯發跡的地方。他驚訝地發現當地教會屬靈光景下滑如此之快。他沉重的說:「與當地教會的同工談及普世宣教時,大家臉上冷若冰霜、面無表情,沒有任何反應。」王牧師非常疑惑,「身處普世宣教重鎮的同工為何對宣教沒有太大的回應?」後來他才發現原來歐洲的教會已近幾乎空了,再沒有宣教士可差派作宣教。王牧師說,現在歐洲一個個雄偉、壯觀的大教堂已淪為旅遊勝地而非宣教基地。很多可容納2、3千人的教堂,主日聚會的人數卻只有50多位的白髮老人;教會平常若不是關門,就是擠滿了遊客。歐洲教會落引如此向屬靈光景,怎麼作差傳?怎樣作普世宣教?也難怪歐洲教會同工對普世宣教失去負擔。

 · 迫切感來自聖靈的催促:保羅宣道的過程一路跟隨聖靈的引導。聖靈此刻催促他往耶路撒冷去,他的心好像被捆綁一樣。到底是什麼把他的心捆綁?就是聖靈。他的心被聖靈捆綁在基督交付的使命上面,以致於他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雄心不能再起作用,只能順服神所指示的行動。為了證明神恩惠的福音,他似乎一刻也不能停息,要兼程趕路去到耶路撒冷。什麼事有那麼強大的吸引力,讓他放下自己的意見,順服神的指示?我們知道有很多將來的盼望會趨使我們不計一切代價、全力奔向標竿。例如功成名就的榮耀,讓我們十年寒窗苦讀。為了實現美國夢,可以讓我們作牛作馬埋頭苦幹。而保羅一心奔赴耶路撒冷到底是什麼好處在那裏吸引著他,這22節經上說:「不知道在那裏要遇見甚麼事;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裏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我心裏不禁要問:「保羅,你是不是瘋了?好好的猶太教領袖不當,偏偏要為耶穌傳福音而東奔西跑,別人準備好了捆鎖與患難等著你,你卻去自投羅網?你真是瘋了!」保羅沒有瘋,他清楚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他被基督交付給他的使命緊緊的綁住,以致前面的危險困難他都不以為念。

 · 捆鎖與患難不以為念:聖靈三番兩次藉先知的口告訴保羅,他這次進耶路撒冷將會面對捆鎖與患難,猶太人對他是咬牙切齒,恨不得殺了他。但他心中充滿了完成主使命的榮耀盼望,迫切到一個程度,雖然知道前面有捆鎖與患難等待著他,他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他一生的信念就是:對神呼召的忠心比自己的生命更寶貴。他在腓立比書中說:「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就因這信念,他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神,最後為主在羅馬殉道。對神呼召的忠心比自己的生命更寶貴。這也是從古到今眾宣教士能不顧性命,奔赴宣教工場的原因。 戴德生為了中國幾億迷失的靈魂,離鄉背景來到中國傳福音。拯救失喪靈魂的迫切感一直在推動著他走向宣教之路。還不到二十歲他就下定決心奉獻自己到中國傳道。別人質疑他:「你沒有錢、沒有技能怎能到中國去呢?」他回答:「我不知道。但我想我會學耶穌時代的十二使徒和七十個門徒一樣,沒有杖、沒有袋、沒有糧、沒有錢、全然倚靠那供應我的主走出去 。」他花了很長的時間在神面前禱告,操練自己能忍受中國艱苦的環境,靠信心過儉樸的生活。 二十一歲那年他辭別父母,往中國去宣道。船從英國出發那一天,他母親到碼頭送別。送行的親人與他一起唱詩、一起祈禱。戴德生忍住離別的傷感,一直保持堅強的語氣,但在他禱告把親愛的家人交托給神時,有一刻他竟然說不出話來。沉默了好久,他才求神給他勇氣面對可能發生的種種困難,他說:「任何困難都不會左右我,我也不會珍惜自己的生命,以致我能快樂地完成我主耶穌托付我的使命,宣講神恩惠的福音。」 戴德生的母親與兒子一起禱告,然後還為兒子整理一下床鋪,二人都不知道是否還有機會再相見。當他們回到甲板時,船已經預備啟程,送行的三人趕忙離船。母親坐在碼頭上,身子不停地顫抖。戴德生看見十分難過,便跳到碼頭上,把母親緊緊抱著,說:「親愛的母親,不要再哭了,我們會再見面的。想想我所以要離開您,去作的事情是多麼榮耀,不為名,也不為利,乃是為了使中國人認識耶穌!」 船已經慢慢駛離碼頭了,戴德生從碼頭跳上甲板,衝進艙房裡,打開他那本小聖經,在前面的空白頁上很快的寫上:「神的愛超乎我們所想所知。」然後趕快回到甲板上,把聖經扔給他的母親。 戴德生向著母親高喊:「您珍重啊,神祝福您。」碼頭上的母親揮著手,揚著手巾,戴德生爬上桅杆,搖著帽子,不停揮舞,直至碼頭上的影子逐漸變得細小、模糊,終於消失在他的眼前。這一幕離別的景像深藏在戴德生心裏,永遠難以忘記。 我們都嚐過離開父母到異地生活的滋味,人生沒有比生離死別更難過的事了,離別雙親的痛苦是永遠無法忘記的。我們是為求學、工作而離別。而戴德生卻是為了讓中國人能認識神而離別。為宣道所要付上的代價是何等大啊! 戴德生一直渴望能找到一位同工,好讓他致力於開荒和傳道的工作。他寫了一封信給一位朋友。「我親愛的弟兄,你現在能否和我一起同工呢?難道這是沒有價值的事情,不值得你去犧牲,使它實現嗎?難道我們的主不值得我們全時間、全心、全意、全力去事奉嗎?我不是一時衝動才寫這一封信。我知道要達到我所提出的,實在很困難。我也知道你若踏上這一步,要作多大的犧牲。但從永恆的角度來看,我們該如何衡量呢?這裡一個省,已像歐洲的國家一樣大。當我們認真地想一想:每個省有二千多萬人口的時候,我們能忍心看著他們走向滅亡之路嗎?」 為讓中國人的靈魂免於走向滅亡,戴德生願意一生在中國宣教,最後死在中國。一連五代子孫都是宣教士,他的玄孫載繼宗今天仍在中國作福音扶貧的工作。你對自己同胞的靈魂有負擔嗎?是否也感受到聖靈的催逼呢?還是我們放不下自己的心意,以致聽不見聖靈的呼召呢? 

謹慎保護羊群 28~31節:「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或作:救贖的)。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所以你們應當儆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

 · 教會是耶穌用血買來的:宣教的工作不是打游擊戰,不是辦幾場佈道會,或是上幾堂課,呼召幾個人決志後,就把得救的人丟下不管了。宣教的目的是要建造教會,這是個長期而持續的努力,直到信而受洗的信徒能夠長大成熟,不單能堅守所信的道,還能起來牧養軟弱的人。這也是保羅在各地宣道的模式,他每次到一個新地方一定將信主的人組織成教會。又從其中按立長老來牧養群羊。保羅停留在以弗所將近三年的時間,他的角色就是一個牧者,他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各人。一個宣教士一定是個牧者,如果你願意為主傳道,一定要在上戰場之前操練自己牧養的恩賜。神把未信的人帶到你面前,你要如何一步一步帶領他,照顧他屬靈的需要,直到他能自己獨立成長,甚至能牧養別人。 教會是得救的基督徒組成的團體,是神用衪兒子的血所買贖回來的。教會在神的面前何等珍貴,耶穌基督用祂的血把教會贖回。我們又怎能輕易對教會失望呢?保羅當時在歐亞兩州建立了許多教會,其中出現很多問題。有的受異端侵害,有的甚至不承認他使徒的權柄。他一再流淚為他們禱告,寫信給他們勸誡他們持守真道,旅行經過眾教會勉勵眾人。保羅對親手建立的教會就像自己生養的兒女一樣。

 · 當儆醒異端混亂真道:教會最大的敵人,不是外界的逼迫,而是異端來混亂真道。外界的逼迫我的會有所警覺不致跌倒。但似是而非的異端會讓教會的信仰一夕之間變質。所以保羅連續在28及31節用謹慎、儆醒來警告他們:「我去之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這是保羅要離去之前對他們事先的警告。從後來約翰所寫啟示錄可看到以弗所教會確實也注意提防假使徒,及假教師:「你也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你恨惡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這也是我所恨惡的。」抵擋異端最有效的作法就是清楚神的真道,我們越熟悉聖經真理,越不怕異端的侵害。 中國農村的教會雖然非常興旺,但是由於缺乏牧者,在聖經真道的教導上十分不足。所以特別容易受到異端的搔擾。如東方閃電、門徒會等邪教組織。異端也專挑真理不穩的人來攻擊。有時候傳道人抵擋不住,一下子整個教會就倒向異端,實在令人扼腕嘆息。農村教會傳道人的培訓是當務之急。在這方面的宣道工作有很大的需要。

 · 傳承牧養群羊責任:群羊要防止豺狼的攻擊,就不能沒有牧者。教會要防止異端的侵入也是需要牧者的保護。保羅無法長期與以弗所人同在,他也知道當他走後,兇惡的豺狼將會進來,迷惑眾人。所以他在教會中按立長老。長老就是教會的監督,也是群羊的牧者。他們的責任是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他們是聖靈所立全群的監督,他的責任是為神看管,神兒子的血所贖回的群羊。責任是相當重大的。宣道的事工要有長期的果效,領袖的訓練是相重要的工作。試想如果保羅當初四處建立教會,卻沒有從教會選立長老,你猜這些教會會如何?我想它們將難以抵擋異端的迷惑,不出幾年就會消失無蹤。 我們今天幫助保加利亞的教會、以及帶領國內的學生團契。最要緊的工作就是從他們中間培訓出能以牧養群羊的領袖。我們短期內不會直接到他們那裏牧養他們,他們也不可能永遠靠短宣來牧養。最可行的辦法就是從他們中培植出能帶領群羊的同工。這是神交給我們的使命,我們當盡最大的努力來完成。這也是神給我們教會一個操練自己的同工的機會,我們教會有很多有恩賜的弟兄姊妹,恩賜必須被操練才能被發現。神有沒有給你教導的恩賜?你能不能在宣教工場上牧養別人?不去嘗試你是不會知道的。要把宣教工作好,工人的訓練是最重要的。我們必須有策略地推動這事工,把訓練與宣教結合在一起,在本地訓練同工,再差派他們到工場去宣道。宣道的同工源源不絕的被訓練出來,才能在各個宣教工場為主爭戰。如此我們教會將成為一個宣教士訓練的基地,成為一個宣教教會的異象也才能真正實現。 華神梁老師在上一次神學課中講到:「神把我們帶領到北美這安定的環境,原是要讓我去服事更需要的人。我們能享有平安,是為了那些不平安的人;我們能享有富足,是為了那些不富足的人。」我們在本地有令人羨慕的豐富資源,這豐富不是讓我們坐著享受的,而是神讓我們傳遞到有需要的人身上。宣教工場上龐大的需要,就是你的豐富要流出去的地方。

結論

我們今天所領受的福分﹐是建立在前人的付出上面的。身為華人,我們都受到了宣教士的恩惠,若沒有西方的宣教士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向我們傳福音,我們也不會相信耶穌。我們也要感謝保羅,如果沒有他開始向外邦宣道的工作,普世萬民也無緣聽到福音。保羅一生東奔西跑,他心裏最牽掛的有三樣事:如何引導人歸向基督、如何盡力實現主交托的大使命、以及如何將福音棒子傳承,使群羊得到牧養。他想把福音傳給萬民的心是何等的迫切。他工作了三十多年,將福音傳到了當時的世界的中心羅馬。奠定了日後歐洲福音化的基礎。十七、十八世紀歐洲宣教士將福音帶到美洲;十八、十九世紀這福音又從美洲傳向亞洲。今天該是我們亞洲人接續福音棒子的時候了。 從宣教歷史上我們看到了神的計劃,猶太人的教會倒下了,歐洲的教會衰弱了。但神的教會沒有消失,今天亞洲的眾教會正生機勃勃,大力擴展。

國內的教會在短短的二十年內﹐信徒人數增長幾十倍。我們是活在一個史無前例的時代。中國過去幾千年排斥福音﹐知識份子中反對基督教,把基督教當做帝國主帝文化侵略的工具﹐信耶穌的人成了民族文化的叛徒。而今天令人欣慰的是﹐知識份子對福音的態度轉為開放。曾經回國聚會的會友告訴我,大城市的教會擠得水泄不通。幾乎每個大學都有學生團契,成立三年就有二百人以上聚會。外在不利的環境根本無法限制人心歸向真神。我們真要感謝神祝福國內的教會。一方面歡喜,一方面我們也要心存惑恩。若沒有前人在苦難來臨時持守真道﹐今天福音不會有這麼多人接受。 我不知這種盛況還會有多久﹐或許中國富起來了之後﹐大家就轉而追求財富去了﹔或許中國開放了後﹐拜金主義和及時行樂的潮流把人心奪去,人的心就不再希奇聽福音了。我們是在與撒旦進行屬靈爭戰,我實在深感時間的迫切。一個人能事奉神多久呢﹖頂多就20到30年吧﹐但神國的工作是作不完的﹐恐怕終其一生﹐也難完成什麼可流傳後世的成果。我們只求盡一個神兒女的本分﹐把神所交託的管家責任繼續傳遞下去。成功不必在我﹐只求有更多的後起之秀﹐接下福音的棒子﹐在普世宣揚神的榮耀。 我所關心的是這一代渴慕福音的大學生﹐二十年後在哪裡?是不是能夠成為各教會的棟樑﹐甚至獻身成為傳道人。培養他們的責任似乎是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

二十年前我是個大學生﹐校園團契的哥哥姊姊們﹐付出了他們的青春歲月哉培了我。如今他們都以經差不多到了交棒的年齡了。而今天我有沒有準備好自己接下這福音的棒子呢?神花了二十年從大學生中造就了一批神國的人才﹐這批人今天大多是各教會的主要服事的力量。身為教會服事主力的弟兄姊妹,千萬不要忘了福音的使命﹐不要把接過來的棒子,從我們手上掉了。再過二十年﹐等我們年老體衰了之後﹐神會問我們﹐這二十年我們作了什麼?我不希望看到自己交了一張白卷。弟兄姊妹們這是我們最後﹐也是僅有的一次機會了。讓我們在神面前立下心願,獻上自己為神所用,在宣道的事工上盡一分力量。你所付出的絕對不會白廢,許多人會因你的服事,生命得到改變。神國正積極的向普世萬民擴張,你與我都站在其中,讓我們一同在神國的故事中扮演一個角色。讓我們的故事成為為神的故事的一部分。Let our story be part of God's story. 後代的子孫因讀到這故事,感謝你在這個時代的付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