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瑞.柯林斯(Gary R. Collins) 著/龐慧修 譯
人生總會有遇到危機的時刻,不論是遭逢親人的去世、畸形嬰兒的出生、婚姻的破裂、入學申請的被拒、車禍的發生等等,都會動搖我們的生活,使我們感到驚嚇、焦慮、混亂和抑鬱。在定義上,「危機」是指任何一件 事或一連串的情況,威脅到一個人的幸福,影響到他正常生活的步調。危機之所以會帶給人壓力,乃是因為它干擾了我們的生活,而且它會帶來長期性的影 響,以致我們不得不去作一些以前沒有作過的改變,好應付它的出現。其實對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或挑戰,我們通常都有解決的辦法。然而一旦遇到自己從來沒有經歷過的,和令我們驚嚇的事發生,是用以前的方法所無法解決的,那麼突然間,我們就被迫要尋找全新的、沒有嘗試過的方法來處理所面對的緊張和壓力。學習進一步了解危機對人的影響,與學會以憐憫的心幫助在危機中掙扎求生的人,對基督徒來說是很重要的。
危機不全是一樣的
1. 危機的種類
危機通常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可預期的,另一類是突發性的。可預期的危機是發生在生命中某些特定的階段,例如第一天上學、青少年期的來臨、婚姻生活的開始、邁入中年、從職場退休等等,這些都可以算是危機,需要個人及其家庭付出額外的努力來處理,雖然這類的危機對當事人來說可能很嚴重,但它們都是事前可以預期到的,而且是可以藉著學習適應新階段的生活得以解決。突發性的危機則是很少能預期到的,因此帶來的衝擊力很大。例如無預警地被公司裁員、得知友人在車禍中喪生、未婚妻突然取消婚約等等,這些事件都需要當事人作出很大的改變,因而使他產生很大的疑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2. 面對危機的反應
在危機發生的時刻, 大部分的人通常仍是用他們原來處理問題的方法來面對,但是他們很快就會發現,過去可行的辦法此時卻不管用,不但危機所帶來的壓力不減,還產生了因無法處理問題而有的挫折、迷惑等感受。這時,一個人內心長期儲存的各種資源就開始運作,使得他在嘗試錯誤中不斷地變換新的方法,用盡全力要使自己接受或改善所發生的、無可改變的狀況。如果最後他所用的所有方法仍然無效,問題依然繼續存在,那麼這個人的身體或心理或二者就會崩潰,成為我們所謂的精神崩潰。這時,他因再也沒有資源或精力來應付這個壓力,就只好在疲憊中放棄。有些人最後會退縮到一個幻想的世界,或持續不合理的行為,以便隱藏或否認問題的存在。
3. 危機的獨特性
每一件危機都是非常獨特的。危機對人會產生什麼影響,牽扯到許多層面, 包括客觀的環境、當事人的個性和心理狀態、有沒有人來支持與幫助他、他個人處理危機的經驗(或缺乏經驗)、危機的嚴重性等等。當危機的壓力變得很大時,有些人幾乎身體和心理上立即就崩潰,但也有些人卻發現他們內在儲存的資源很多,足以面對長期的重壓。不過有些特徵是每位經歷危機的人都有的,例如,焦慮幾乎是必然出現的現象,有時焦慮會嚴重到使人無法清楚地思考問題,或造成不當的行為,甚至作出錯誤的決定,反而增加了更多的問題。此外,無助感也是常見的現象,在危機中的人因為不知該怎麼處理危機,而感到羞恥,因為覺得自己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倚賴別人也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現象,但這也常因此造成新的問題。有時遭逢危機的人會因為過於依賴別人而感到羞恥,或因無法作出決定而有挫折感,也可能因別人主導他的生活而感到憤怒。整體而言,這些反應可統稱為失去自信心,因為他感到易受傷害、失去掌控的能力。對整件危機感到憤怒也是常見的情緒反應,不過這怒氣有時是隱藏在心裡的,但也常會轉移到那些想要幫助他的人身上。在危機中的人因為有很深的挫折感,卻又不知該對誰生氣,因此就把怒氣發洩在那些和他最親密、最不會因其發怒而遠離他的人身上。有時在危機中的人也會對神生氣,但接著又產生罪惡感。此外,在危機中的人還有一個特徵,那就是處理日常生活的效率降低,因為他會反覆思考問題所在,擔心未來會發生的事,不斷地自問事情為什麼會發生,這些都會耗盡他的時間、精力和注意力,以致在日常生活的事物上逐漸停擺。
輔導人處理危機
其實, 危機對人的影響不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產生一些壓力和乾擾而已,更多的時候它會造成我們生活方向的改變,而我們對它的反應也會影響到自己未來的調適和心理的健康。如果能夠應付所臨到的危機,適應新發生的狀況,或是找到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那麼我們就能夠得到更大的自信心和更豐富的經驗,因此也更能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別種危機。反之,如果一個人無法應付現在的危機,那麼挫敗感和無力感就會持續到下一個所面臨的危機,而他自己也就變得更無法應付未來所發生的狀況。
在危機發生時, 我們都會盡可能運用心中所儲存的各種方法和資源,有時也會尋求專業輔導者的幫助,然而最能幫助我們的,常常是那些我們已經認識、尊崇和敬愛的人。如果輔導者和麵臨危機的人愈親近,癒了解真實的狀況,那麼他就會愈願意被求助者所傳喚,也更願意主動介入處理危機的過程。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幫助在危機中的人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下表的內容,此表列出一般人處理危機的健康和不健康 的方法。
A. 健康的方法
(1) 承認問題的存在。
(2) 嘗試更全面地了解狀況。
(3) 與親友、牧師或其他能提供幫助的人坦承討論。
(4) 面對負面的情緒,如罪惡感、焦慮、憤怒等等,願意採取行動或改變思考方式,以處理這些情緒。
(5) 分析可改變與無法改變的狀況。接受那些無法改變的事實,並尋找可改變狀況的解決辦法,且逐步實行出來。
(6) 即使問題的出現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但接受自己應有的責任,就是要面對和處理危機。
(7) 為危機事件禱告,誠實地向神傾訴心中的感受。謹記神不但知道我們面臨的危機,祂也關心我們的一切。
B. 不健康的方法
(1) 否認問題的存在。
(2) 忽視或隱藏問題,借酒或藥物逃避問題。
(3) 拒絕或不尋求幫助。遠離親人和朋友。
(4) 隱藏傷心、憤怒、罪惡感等情緒。
(5) 不思考實際可行的處理方法。
(6) 責怪別人造成問題,或期待有人為之負全責。把自己看成是無助的受害者,都是因別人的錯誤而受害,除了受苦以外,別無他法。
(7) 拒絕向神禱告。認定危機是神懲罰或是神厭棄自己的證據。
當人面臨疾病、死亡、財務損失、婚姻衝突或其他危機時,身為輔導者我們的目標是幫助求助者避免不健康的思想、感覺或行為,而專注於健康和具建設性的思想、感覺或行為。要能有效達成此目標,輔導者和求助者的實際距離要近(雖不是不可能遠距離地幫助人,但是非常困難),也必須肯立即幫助(即使是在半夜),隨時行動(因為可能要到對方那裡),有彈性地運用各種方法。最符合這些條件的人,是親人、朋友、鄰居、教友與牧師。教會的朋友和牧師是危機中最好的友誼型輔導者,因為對絕望和恐慌中的人來說,他們象徵盼望和屬靈的穩定。究竟我們要如何幫助陷入危機中的人呢?通常這時的輔導者就需要採取主動,他要盡力理清狀況,提供資訊和安慰,有時也要建議可行的辦法。在危機中的人常常感到混亂,不知該怎麼辦,因此需要有一位能真正關心他的輔導者,在不操縱他的情況下,提供支援和方向,直到他能夠自己處理為止。雖然這世上可能沒有一套辦法能夠幫助所有陷入危機的人,但以下所提供的原則卻適用於絕大多數的情況:
1. 盡快聯絡
雖然基督徒相信, 我們可以藉著禱告幫助人,不管他在何方。我們的確不可小看這一點。然而,我們也應該盡可能地藉著陪伴、當面的交談、溫暖和願意傾聽的態度,來表達我們個人的關懷。如果我們能愈快進入對方的危機狀況,就愈能幫助他們,當然,如果能繼續地保持聯絡,也會對他們有所助益。
2. 降低焦慮
這不是說要鼓勵面臨危機的人去想些不相干的事。有時候我們因為想要降低自己在交談中的焦慮,就試著改變談話的方向,其實這對陷入危機中的人並沒有什麼幫助,因為他們想要談、和需要談的,是整件危機的情況,事情的發展,回憶危機未發生前的快樂時光,並且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情緒,例如哀傷、悲痛、悔恨和憤怒等等。當困在危機中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時,關懷輔導者一定要表達出平靜、關懷和接納,用聖經中的話安慰他,並且和他一起禱告,而不要阻礙求助者繼續表達他們的傷痛和感受
如果我們對危機的情況所知不多,那麼就要試著去了解危機是如何開始的, 以及在危機發生之前的情況是如何。當我們這樣作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到問題的癥結,那時就要開始處理那個癥結。舉例來說,如果求助者說:「本來一切都好好的,直到我出去上班以後情況就變了。 」這時我們就可以假定,上班可能是造成某些危機的起因。有時候為了降低危機中人的焦慮,關懷輔導者要忍受對方所發洩的怒氣,幫助他們更清楚地看見問題所在,並且提供正面的、處理危機的建議,好使他們感受到情況不是全然令人絕望的。不過,關懷輔導者若不謹慎或對求助者的反應不夠敏銳, 也會產生反效果, 例如,我們若隨意引用羅馬書8章28節的話:「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可能會引起求助者的憤怒,特別是當他們認為關懷輔導者對全局沒有真正了解的時候。如果牽扯在整件危機中的不只是一個人,那麼我們最好先處理那位焦慮最深的人,而暫時遣散其他好奇的旁觀者。多年前我們家目睹了一件車禍,一位男孩被車子撞了,因為我太太是個護士,於是她立即為男孩作了急救處理,並且冷靜地和男孩的母親談話。不久之後,這個男孩的哥哥過來,用著十萬火急的態度大聲問道:「媽媽,媽媽,弟弟會不會死掉? 」當下氣氛立時變得沉重起來,於是我太太向這位哥哥保證他的弟弟會好起來,並且對他說,待會媽媽在救護車上可能會冷,叫他去拿一件衣服給媽媽披上,於是他就暫時離開,整個氣氛才又平靜下來。
3. 針對問題
在危機出現的時候,很容易讓人注意到許多已經發生的事,或未來可能發生的事,還有許多「智多星」所出的各種意見,這一切都令危機中的人倍感壓力。作為一個關懷輔導者,我們這時可以作幾件事:首先,可以請他藉著描述自己的感受、想法、計劃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有的話),來釐清實際的狀況。這樣的過程可以使他逐漸找出一個一個的問題,並且看出哪個問題最嚴重,也了解到他已經作了什麼,或是他可以再作些什麼,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有時候我們還需要幫助危機中的人縮小檢視的範圍,找出問題真正的癥結在,列出可用以解決問題的資源(包括金錢、能力、人脈、機會等),問出當事人還有什麼其他可行的方法,並且幫助他加以評估。如果陷入危機中的人無法提出任何解決辦法,那麼關懷輔導者就應該幫他找出一些辦法來,並和他一起討論哪項辦法是實際可行的、真正可以解決問題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多年前我去過一個城市, 那裡有許多的房屋被颶風吹倒, 其中有一家的房子全部被摧毀,只剩下一面牆還站立著。在那面牆的壁紙上,我看到幾個大大的黑字寫著:「李家一定會再蓋起來! 」在面臨危機之後,他們已經決定了解決的辦法!
我們要記住, 陷入危機的人常常很容易接受別人的建議,所以我們要小心,不要催逼他們接受我們所提出的辦法。危機中的人最怕的一件事就是再次經歷失敗,這種恐懼常使得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因此,我們不但要幫助他們知道下一步該怎麼作,也要鼓勵他們勇敢地下決心去行動。此外,我們還要知道,關懷輔導者可以努力的範圍,並不需要只限於危機受害者,我們還可以在教會或社區中推動人們對他的幫助,大量的代禱不但可以支持他個人度過危機,更可以證明大家對他的關愛。除了禱告之外,我們還可以加上一些實質的幫助。雅各書說:「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 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 『平平安安的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 」(雅2: 15-16) 基督徒對耶穌基督的信心和對祂的委身,可以藉著對人的關愛而表現出來,而這關愛的行動可能是實際上金錢的幫助、物資的供應、孩童的照顧等等。
4. 鼓勵行動
有時候處在危機中的人會靠自己或靠關懷輔導者而決定一些行動的方向, 但後來卻因害怕而裹足不前,這時關懷輔導者就要鼓勵他按照計畫採取行動, 如果需要學習一些新技能的話,我們也要鼓勵他去學。關懷者要注意,不要事事都替他做,因為當人面臨危機時,很容易變得退縮,等著別人來為他做事,然後又抱怨事情做得不好,因此關懷輔導者要幫助他學習自助。他所決定的每一項行動都應該和關懷輔導者一起討論並評估,如果先前的計畫沒有效果,就必須嘗試不同的或更好的方法。我們在這裡所說的一切,都是假定只有陷入危機中的人和他的關懷輔導者在處理當前的危機事件,但我們不要忘記,大部分的危機都是開始於一連串和環境有關的事件或狀況,因此最有效的處理危機的行動通常是換一個環境,例如幫助他換一個工作、發動社區為他另造一間房屋或提供醫療費用、與那些最可能導致他受壓的親友協談等等,都是改變環境以降低危機衝擊力的方法。
5. 接受事實
接受的態度通常是解決重大問題的重要步驟。有些危機會造成永久性的損失,例如親人的死亡、產業的毀壞、致命的疾病等,要處理這些危機必須先有接受的心態,否則就是忽視事實,否認問題存在,延遲解決問題。然而, 接受事實就和接受醫療一樣,需要花時間,這常常意味著清醒而痛苦的思考、個人感受的表達、生活方式的更改調適、新關係的建立、對未來的計劃等等,這也常常會造成新的危機和失敗。對陷入危機中的人來說,最能夠幫助他接受事實的情境就是被一群誠懇、有耐心、樂於助人的朋友圍繞,並且相信救贖主所應許的:「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太11: 28)這樣他就可以經歷到平安和引導,進而得到真正的盼望和穩妥(詩32: 8; 55: 22)。請記住,當人將他的重擔卸給主的時候,祂一定會藉著其他的人來支持這個陷在危機中的人。
(選錄自《友誼型輔導DIY》第7章,更新傳道會出版,2009年5月,120-128頁)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
-
「衝鋒陷陣」是一部以運動為背景的勵志片。片中探討黑白族裔,如何捐棄成見,合作致勝。兩位教練在領導上所扮演的角色,值得我們學習。 空降而來的領導力的影響與情境的變化 在1970年代,正是黑人民權意識高漲的時代。位於美國中南部的維吉尼亞州,居民的觀念還是很保守。那裏的一所高中的美式...
-
兒子的與趣與我對他的期待有段差異,我期待他多讀點書,他卻非常喜歡玩Lego。我叫他過來聽我講故事,他卻叫我陪他玩Lego。我對Lego本來沒有任何成見。但兒子常常把細細小小的積木散得一地,收的時候卻要我幫他收。有時不小心一腳踩在尖尖的積木上,忍不往要罵上兩句。看著玩具箱內積滿了幾...
-
考驗對於一個產品達於完善是必須的,越加嚴格的品管,越能製造出高品質並耐用的產品。跟隨主的基督徒、在地上成為神見證的教會,同樣地也需要經過神的考驗。我們有興趣知道,對於神兒子主耶穌,難道考驗也是必要的嗎?從本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身為神受苦的僕人所經歷的考驗。這內容出現在三卷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