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對主復活的信心


復活節是個特別的日子,每一年到了這個時候,我們總能感受到一些宗教的氣氛,雖然在這個世俗化的社會,人們不喜歡講太嚴肅的話題,總是用小孩子喜歡的的兔子、糖果、巧克力、百合花來代替背後真正的意義。但是基督徒都知道,我們們當如何過復活節。應該來到教會紀念主復活。讓復活節的主角耶穌基督的故事被傳揚,讓我們再一次經歷主耶穌復活的大能,顯在我們生命中。

主耶穌的復活是個劃時代的事件,改變了人類的歷史。也改變了你和我的命運。這個信息已經傳揚了兩千年,我們習以為常,有時甚至不再重視復活的真理。耶穌的復活如此重要,與基督在十字架的犧牲一樣,成為我們信仰的核心。保羅說福音的內容就是:「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林前15:3-4)「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15:14)復活在我們信仰中的重要性在於:  
1.基督曾經預言自己必要受死,死後三天復活。他的預言一旦應驗,也等於向我們保證他所有的應許,包括賜下保惠師、祂要保護我們、勝過魔鬼的勢力、祂要再來、也都將應驗。
2.耶穌肉身的復活,顯示祂正是神所差來的彌賽亞,死亡不能把祂拘禁,祂是永活的主,必要勝過罪惡權勢,統領全地。 
3.耶穌復活給我們所有信他的人復活的盼望,死亡不是一切的結束,祂是復活的主、是生命的主,在主再來的日子,我們也要如祂一樣,肉身復活,與祂永遠同在。 
4.神的大能既然能讓基督從死里復活,祂也必能拯救我們,脫離取死的身體,脫離死亡的權勢。我們能靠著神復活的大能,效法基督、與基督同復活,靠著祂活出屬靈的新生命。 
5.初代教會到處見證基督復活,主復活是福音的重點,我們今日也是傳揚一位復活的主。 這就是耶穌復活在我們信仰中的重要性。以下我們針對約翰福音第二十章,來看主復活的經過。

從不解到相信:空墳墓的記號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 2 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裡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那裡。 3 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裡去。 4 兩個人同跑,那門徒比彼得跑的更快,先到了墳墓, 5 低頭往裡看,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只是沒有進去。 6 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裡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 7 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 8 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 9 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 10 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主耶穌受死之後,門徒沉浸在哀傷的氣氛中。外面的時局風聲鶴唳。猶太人處決了耶穌,很可能繼續肅清耶穌門徒的行動。在這樣的低沉的氣氛中,門徒仍然聚在一處,躲避猶太人的追捕。 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位愛主的門徒。她與幾個婦女在一大清早就來到耶穌的墓穴,準備用香膏膏耶穌。當時的墓穴是用一塊圓形的大石頭封住,關起來容易,但打開卻要需要很大的力氣。當她準備要開耶穌的墓門時,卻發現墓門早就已經打開了,墳墓空了。馬可福音記載一位天使告訴馬利亞:「不要驚恐!你們尋找那釘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他已經復活了,不在這裡。」(可16:6)這是個超乎她意料之外的事,也是人類歷史中從未發生過的事。舊約與新約中所記載死人復活的神跡,都是在人死後不久,只有拉撒路復活是死後四天。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最後都又死了。只有耶穌復活之後升天,永遠不朽壞、永不再死亡。耶穌復活是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最大的神跡。 

 馬利亞急忙地跑去告訴彼得與約翰,可見彼得雖然曾經當眾否認耶穌,但是當他悔改之後,仍然是門徒中的領袖。馬利亞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裡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那裡。」耶穌不見了,這是讓他們震驚的大事。當他們聽到這消息之後,迫不及待直奔耶穌的墳墓穴。甚至約翰形容因為心中急切,他跑得比彼得更快。為什麼他們這麼急切地想知道這件事的真相,因為他們都是非常愛主的門徒。主的身體不見了是何等大的事,他們心中一定充滿了疑惑與驚訝。真的墳墓是空的嗎?到底是誰偷了主的身體?這些問題當他們一進到墳墓,看見主的裹尸布還留在原位,裹頭巾整齊的捲在一邊。他們心中就明白了。主不是被偷走,而是如主生前所說的:「人子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他們要定他死罪,又交給外邦人,將他戲弄,鞭打,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他要復活。」(太20:18-19)他們記起來主的預言:他死後三天要從死裏復活。 從墳墓裏裹尸布、與裹頭巾的擺放方式,就知道主的身體不可能被偷走了。如果是被偷走,偷的人要躲過看守的兵丁,一定是匆匆忙忙,不可能將裹尸布、與裹頭巾留下,還整齊的卷著。

第八節中說彼得先進了墳墓,看到了空墳墓的景象。然後先到的那門徒,也就是約翰也進去、看見、就信了。信了什麼?不是信馬利亞的話、不是信墳墓空了。而是信如主所預言的:祂復活了。怎麼看出來的呢?因為第十節說了:「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為何當時看到就信,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過去一直不明白圣經中對基督復活的預言,這不明白是用過去完成式。也就是在他們看到空墳墓、信主復活之前,他們一直都不明白聖經中提到主會復活的預言。這句話也讓我們看出來,門徒從來不是為了要證明自己的信念,編造耶穌復活的故事,然後再從舊約中找經文來支持。而是看到空墳墓,才以親身的經歷,信了主所說的,將要復活的預言,後來聖靈感動他們明白聖經的話,他們才知道原來舊約的先知早已預言,基督將會復活的這件事。在詩篇中說:「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詩16:10)就是對基督受死的預言。這預言今日應驗在耶穌的身上。 

基督復活的信念是建立在歷史事實的上面,不是建立在門徒為了支持他們的信念,而私下編造的故事上面。當他們看到空墳墓之前,不但不理解舊約對主復活的預言,連主說自己要復活的預言同樣也是不理解。在看到空墳墓之前,門徒連主復活的期待都沒有,更不要說為了支持自己的信念,而偽造復活的故事了。 我們的信心也是建立在歷史的事實上,主復活了,這是初代門徒親身見證的歷史事件,記在聖經中,經過歷世歷代的考驗。當代見過耶穌復活的門徒,願意在最惡劣的環境、在猶太人的逼迫之下,仍願意為自己所見的事實作見證。甚至願意為這信念,捨棄生命。我們後代的基督徒當跟隨先賢的腳蹤,相信初代信徒以生命所作的見證。繼續傳承福音的真理,也就是傳揚耶穌基督為我們受死,為我們復活。祂是神的兒子,是復活的主。基督復活就是歷代基督徒的見證,也是我們全心順服的信念。 

 從哀傷到看見 
「11 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裡看, 12 就見兩個天使,穿著白衣,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坐著,一個在頭,一個在腳。 13 天使對他說:婦人,你為甚麼哭?他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那裡。 14 說了這話,就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是耶穌。 15 耶穌問他說:婦人,為甚麼哭?你找誰呢?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就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便去取他。 16 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 17 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 18 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他又將主對他說的這話告訴他們。」

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位愛主的門徒,主曾經從她身上趕出七個鬼,她的生命因耶穌而完全改變。 她對主的忠心從多處可以看出來。當基督受死之時,她就一直守在十字架的旁邊,主的受死讓她心中極為痛苦。然而她並沒有因害怕而躲起來。反而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來到了主的墓前。她是第一個看到空墳墓的人,她也是第一個看到從死里復活的主的人。她忠心的跑去通知使徒這一個大好消息。主復活這件劃時代的大事,竟然是從她開始,進而傳向世界。復活的基督向人顯現,竟然是從一個女子開始,這也表示主也同樣的愛她,因為她對主的忠心、與對主的愛。使她成為第一位見證主復活的人。 在彼得約翰見到空墳墓後,就回去了。然而馬利亞還守在墳墓,繼續哭泣。她似乎並不知道主已經復活了。彼得約翰并沒有告訴她,空墳墓代表的意義。當使徒離去之後,她也低身朝墓中觀望。他看到了兩位天使,就在擺放主身體的地方,一個在頭、一個在腳。但是中間主的身體已經不在了。天使問她哭泣的原因。她回答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那裡。」她一直以為主的身體被人拿走了,因此而憂傷哭泣。請注意她對主的稱呼,她稱主為我主,是個極為親近的稱呼。主已經離她而去,然而在她心中,耶穌仍然是她的主。她心中哀傷,想要找回主的身體。我們是否稱主為我們的主,不管祂在何處,就算他離我而去,不在世上了。祂總是我的主,永不改變。 

 馬利亞轉身,耶穌在她身後問她:「婦人,為甚麼哭?你找誰呢?」她沒有認出是耶穌,還以為是看園的人。就對耶穌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便去取他。」她還是在牽掛耶穌的身體,她一直以為有人將耶穌的身體挪走了,想要將它取回來。哪個門徒在這時候還這麼牽掛著主?還在主的墓前憂傷哭泣。可見得馬利亞對主的愛是何等的深。主對她的呼喚讓她清醒了過來:「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這一問一答的稱呼勝過千言萬語。這是主對馬利亞的呼喚,只有主會這樣叫她。這一聲呼喚就將馬利亞點醒了,是主。你聽過你母親的呼喚嗎?你不會認錯的,就算幾十年過後,相隔千萬里。當母親呼叫你的名字,你就知道是母親。馬利亞對主的聲音如此熟悉,是她過去聽過千百遍的。主還在,沒有死、沒有離我們而去!她心中的興奮難以言喻。她用過去最常用的稱呼呼喚:「拉波尼!」他們似乎又回到了過去。是經過生死相隔之後,再度聽到主的呼喚。是極度悲傷之後,喜樂的呼喚。主還在!主活著! 馬利亞難以抑制心中的興奮,上前抓住了耶穌。耶穌叫她:「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耶穌並不是害怕她摸。主在向門徒顯現的時候,還曾經邀請多馬摸他的手上的釘痕,和肋旁的槍傷。這裏主不讓馬利亞摸祂,是因為馬利亞想抓住祂,因為馬利亞太興奮了,她日夜期盼的主出現在她眼前,她緊緊地抓住主,不讓主離去。然而主告訴她,主不能被人間難捨的情感限制,祂要繼續完成的工作是回到天父那裏,完成天父的使命。祂吩咐馬利亞: 「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 馬利亞順服主的吩咐,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他又將主對他說的這話告訴他們。」馬利亞迫不及待地告訴門徒,他見到主的事,並傳達主復活了,並要升到父神那裏去的信息。她的心情從哀傷轉為喜樂,他的行動從在墳墓前哭泣,轉為回到門徒中間,傳達主交托的信息。 主的復活轉變了我們嗎?我們原來是個怎樣的人?以自我為中心,追求自我的滿足。自從主進入到我們生命中,我們人生的方向就不再一樣了。我們看到的是主在我們身上的使命。祂是宇宙萬有的主宰,我們是他的門徒。他命令我們去宣揚祂從死裏復活的好消息,也就是拯救世人的福音。我們是否順服他的命令,就像當初馬利亞見到主復活後,就順服去作的呢?聽到主的命令,我們心中是為難,還是甘心順從,就如馬利亞一樣忠心愛主呢? 

交付門徒使命  
「19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20 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 21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 22 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 23 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 

基督受難之後門徒之間的情緒是悲傷而低沉的,主走了,一切的希望全部破滅了。今後要怎麼辦?他們本來四散逃命。但是三日後又聚在一處。是什麼原因將他們召聚回來?可能是彼得、約翰見到了空墳墓,就信主已經復活了,回來告訴了大家。又聽到馬利亞回來報告,她見到主了,並領受主的命令,告訴門徒:祂將要升到天父那裏去。這些信息讓他們重新燃起了希望。他們並不是一群沒有牧人的羊,羊的牧人並沒有離去,只是他們不知道耶穌在哪里?他們也沒有看到復活的穌服。而且猶太人對他們的壓迫,並沒有停止,到處要抓拿他們。在這種肅殺的恐懼氛圍之中,他們仍然聚在一起禱告。因為怕猶太人,他們把門窗緊閉。 就在此時,耶穌突然出現在他們當中。耶穌是如何在大家意料之外進來的?聖經中沒有說,只能說是一件神跡。

耶穌站在他們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並把手上的釘痕、肋旁的槍傷指給他們看。是主沒有錯,是從死裏復活的主。不是幻想、不是假造的。是釘在十字架上,受盡痛苦而死的主,如今卻活生生地站在他們當中。他們心中興奮之情難以言表,低沉的氣氛化成了喜樂。主用一句最普通的問候語來問候他們:「願你們平安!」多麼熟悉啊!平安正是此時他們最需要的。他們如驚弓之鳥,驚魂未定。主的出現把平安帶給了他們。主曾在受難之前給他們應許:「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14:27)我們今天在世上的人多需要平安,我們最缺乏的就是平安的心。正如當時四散逃命的門徒一樣,不知明天是否會大禍臨頭,生命難保。主在這時候的祝福給他們一顆定心丸。主是賜平安的主,祂是萬有的主宰,祂已經勝過死亡的威脅。我們屬祂的人還要怕什麼呢?主再度說一次:「願你們平安!」這對一群急需平安的人是何等的安慰啊!對我們來說也一樣,生活在今天的我們,也正需要平安。主的祝福一樣臨到我們。 主在賜下平安的祝福後,交付了他們傳揚福音的使命:「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救贖世人的大使命是從神而來的,基督領受父神的差遣,在地上為人付上了贖罪的代價,死在十字架上。當他復活之後,首先就是將這使命傳達給他的門徒。門徒所領受的使命,是繼承耶穌基督在世上未完成的工作。我們領受基督的差遣,繼續基督的工作。也就是傳揚福音,使萬民作主的門徒。 

耶穌在交付使命了之後,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這是應驗主再受死前給他們的應許,他們將要領受聖靈保惠師的同在。聖靈將要成為他們服侍力量的來源。這與使徒行傳所說的,耶穌讓門徒在耶路撒冷等待,準備領受所賜的聖靈相合。人原本不信主的時候靈裏是死亡的,就如同受造的亞當,在神吹一口氣在他鼻孔中前,他並不是有靈的活人。但是神在他鼻孔中吹氣,他的生命就活起來了。基督在這裏也是如同神造人時一樣,向門徒吹了一口氣,讓他們領受聖靈。我們每一位信主的人也都當領受神賜下的聖靈。 同時基督也賜給教會權柄:「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教會是神拯救的群體,我們雖然是因著個人的信心得救,但是得救之後,是進入基督的身體,也就是教會。一切的成長、學習、服侍、彼此相愛都是在教會當中實現的。所以神賜給教會權柄,能夠向世人傳揚基督救贖的福音,也向世人宣告神審判的信息。這是教會從神所領受的權柄。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服在這權柄之下,共同扶持、一起成長、彼此服侍。這是主所喜悅的。 

主復活後第一件事就是向門徒顯現,交付他們傳福音的使命、賜給他們聖靈的同在、並給他們教會的權柄。建立教會是復活的主看重的事。我們也當順服主,領受主在復活後交托給我們的使命,盡心服侍主。 

 從疑惑到信服 
「24 那十二個門徒中,有稱為低土馬的多馬;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同在。 25 那些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 26 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27 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原文是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 28 多馬說:我的主!我的神! 29 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福音20:24-29)  

這裏提到的是基督十二使徒之一的多馬。祂是一個多疑的人,被稱為(Doubting Thomas) 他雖然多疑,但是他的懷疑是有目的的,他想清楚地知道真相,不隨便道聽途說。當知道拉撒路死了,耶穌還要進伯大尼的時候。其他門徒心中都存著疑慮,只有多馬坦白地講出心中的想法:「我們也去與他同死吧!」他的話不討人喜歡,甚至有時太直而會傷害人。但是他對真相的追求確實很堅持。除非找到明確的證據,不輕易聽從別人的話。我們當中也有很多人的個性像多馬。 但是多馬的懷疑是他實事求是的態度,他並不是把懷疑當成一種生活形態。也就是他如果得到讓他信服的答案,他就甘心順服下來,而且堅持信不變。這是多馬的優點。當他聽到了門徒中傳說耶穌復活了,而且來到他們當中。他當時不在場,因此他不願意接受。他表明自己的立場,並不是自己故意與其他人唱反調,他說明:「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也就是他信自己親身的經歷,眼見還不能為憑,有可能眼花了,或被外表的假象騙了。他說:一定要親手摸到耶穌的釘痕,又探入他的槍傷,才肯相信。我們常會把這類人歸為難纏的家伙。信就信吧,不要再糾纏不清,惹人討厭。但是他就是這種人。多馬是不是死活就是不信,不管多少證據,就是不信。不是,他是個實事求是的人,一有證據他就信。 主耶穌沒有放棄他,為了讓他信主復活,主特別來到了他們當中,站在多馬面前說: 「伸過你的指頭來,摸(原文是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 看到了主對他的顯現,多馬降服,他沒有動手去摸主的釘痕,探入主的槍傷。活生生的主站在他面前,讓他一點也沒有話說,只能嘆服:「我的主!我的神!」 多馬雖然多疑,他的心是誠實的。當他明白真相之後,他的信心是堅定的。懷疑不是他人生的主調,而是解決問題的態度。當問題一解決,他就將懷疑轉為信心,並且堅信不疑。教會歷史相傳,基督升天後,多馬奉差遣去到印度宣道,最後在那裏為主殉道。如今印度南方還有聖多馬大教堂,紀念多馬將福音傳入。 

對不清楚的事情心生疑惑,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多疑並不是支配我們人生的主要生活態度。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在懷疑,那他什麼事也做不了。懷疑只是讓我們辯明真相,尋求解答的動力。當我們找到可以信服的答案了之後,就該把態度從懷疑轉為信服。畢竟人生太多的是要靠信心,我們靠著信心留學、靠著信心創業、靠著信心結婚。不是我們都找到了答案,而是我們憑信心,已經有足夠的把握了,就義無反顧地去做了。耶穌說了:「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眼見為憑常是牧道友不願跨出信心一步的原因,其實人的眼睛也不見得就能看到事實的真相,如果心中打定主意不信,就算看見,人還可以用各種理由解釋為幻想。我們今天的基督徒,就是未見到主卻信主的人。耶穌說我們比多馬還有福。我們雖然肉眼見不到主,卻可以因著信,的到主得救恩,得到主應許的聖靈保惠師住在我們心中,主聽我們禱告、保護我們安全、賜我們福分,這種關係是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能經歷到的。也是我們不能否認的。你是否經歷主的真實?他是否與你同行?我們雖然會懷疑,但是至終我們不會永遠活在懷疑中,而是在經歷到主的真實後,全心歸信,不再懷疑。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信心呢?  

結論
主耶穌在約兩千年前從死裏復活,這復活節已經被慶祝了將近兩千年。教會每年唱復活節的歌曲。許多人在人生的低谷遇見了主,經歷主的能力,帶領他從失望中走出來。 相信有許多人都聽過「因祂活著」這首詩歌。這首歌的作者是Bill Gaither和他的妻子Gloria 。這首歌作於一個美國社會最消沉的時期,六零年代末期,美國大舉參與越戰,許多百姓因著反戰、厭戰,而造成許多社會問題。就在這個時後,Gloria懷了身孕,他的另外兩個小孩正小,分別為四歲,以及三個月,這個老三好像來的時機並不太對。 而剛好在這個時候,比爾才剛從嚴重的疾病中恢復。此時家中同時出現了許多的不幸。比爾的姊姊瑪莉安離家出走,也讓全家人驚惶不已!再接著!有一位他們親近的朋友指控他們夫妻倆藉機歛財,這一切的打擊,將比爾推向了谷底!生活中充滿失望和悲傷,教育系統充斥著「上帝已死」的謬論,濫用毒品的問題、黑白種族之間的緊張,讓Gloria對生養老三,感到無力和失望。 他們在禱告後,憑著聖靈所賜的力量和勇氣,因著信靠耶穌基督是復活的主,將自己的未來交在神的手中。1970 年,Gloria產下一健康可愛的兒子。在嬰孩誕生後,因著懷這個兒子過程的起伏的心緒,並因堅信主復活而帶來的屬靈經歷,他們夫婦心中湧出《因祂活著》這首詩歌: 「因祂活者,我能面對明天,因祂活著,不再懼怕;我深知道祂掌管明天,生命充滿了希望,只因祂活著!」  

基督徒對將來的盼望在於復活的主,因主活著,我們能面對明天,因為所有一切都在這位復活主的手中!祂是我們命運的掌管者。 我們一生的道路不見得平順。總是遇見崎嶇不平的山路、有時更是遇到危險患難,幾乎叫我們喪膽。主從不曾離開我們,祂向我們祝福「願你們平安!」,祂應許:「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你對明天擔憂嗎?你對前途感到茫然嗎?主沒有離開你,祂是活在你身旁的主,他是住在你心中的主。相信他的話、依靠他到底。你必要見到他向你施的恩典,你必要見證祂真是一位永活的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