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轉貼] 走入後現代人群中
(蔡少琪著)
在後現代主義的文化下,我們要活像基督 (按:活得像基督,下同)
自十八世紀的啟蒙時代開始,「現代主義」隨著科技發達,深信能藉著科技發展和理想主義,以為能幫助人類帶來更和平和幸福的光景。但隨著二十世紀初的兩次世界大戰,這個烏托邦的美夢被粉碎了。隨之而來,自法國等地反思「現代主義」的限制時,一個新的名稱,「後現代主義」這名稱在二十世紀下半世紀進入了思想潮流領域裡。但整體來說,「後現代主義」的定義很難絕對定義,也經過多番的演變,不同人有不同的定義。整體來說,「後現代主義」屏棄絕對性和普遍真理的觀念,維護多元思維和價值觀,批判崇拜科學的萬能「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者深知科技的能力,並帶著一份後基督教的前設,反思多元的時代。自金融海嘯後,在發展中國家的知識分子,特別是年輕的一代,留意到過分重視商業價值的資本主義的漏弊,深深質疑功能主義和實用主義的文化,對有權勢力否定個人的價值和個體性的作風,深深質疑和作出種種反抗。最近阿拉伯的示威和革命熱潮,更顯明貧富懸殊,通貨膨脹,貪污腐敗,青少年失業是嚴重的世界問題。後現代主義者深深關心青少年的迷失和弱勢社群的需要。近年不少社會事件都可以見到這些後現代主義的影子。在這充滿迷失,沒有共識,反對權威的世代,基督信仰應如何走人人群,幫助社群,建立生命呢?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基督徒常說,要效仿基督!若果基督生在我們這世代,祂會作什麼呢?我想,耶穌基督必然會走入人群,服事人群,以身作則,傳播天國的福音!最近富翁田北辰經歷貧窮人的生活,就引起很大的社會關注,這例子突顯出,世人期盼著真心走入他們當中的美善使者。
後現代主義的六個特色和危機
若用常人的用語,一些不接受美善原則和真理的後現代主義者會面對幾個大危機。我嘗試列出六個他們的特色和危機。
1.要個人要現象vs輕視啟示、真理、權威
麥奎利Macquarrie說:『《聖經》本身不是啟示,但它是信仰團體用來通向其賴以建立的原始啟示的一條重要途徑(雖非唯一的途徑)。 』很多後現代主義者的信仰和神學是沒有權威的。對他們來說,神學只是詮釋,真理只是意見!他們不願意聆聽真理,那麼我們也不一定要聆聽他們的意見和詮釋。
2.盲人摸象:各自表述,未知論者
後現代主義者其中一個有名的比喻,就是盲人摸象。有學者說得好:『一群盲人就「終極真理」展開的對話,只能是「瞎說」,只能重蹈不可知論的覆徹。 』他們可以說:人人都是對的!那麼我們也可以說:人人都是錯的!都是不全面的!後現代主義者的終局就只是迷失和混亂。
3.「我」就是權威:人人平等,沒有共識
後現代主義者的共識常常是最低的共識,有共識與沒有共識的差別不大。以《全球倫理宣言》的文本為例,這文本就完全沒有用『神』的字眼。新派神學家龔漢斯指出:「若要幾大宗教均能加盟全球倫理宣言,那便不得不省卻『神或上帝』這稱呼。它也只能達到『某種最低限度的根本共識』。」後現代主義只能有最低的共識!這些共識只能帶來可惜!
4.「聽我的」= 有民主;「不聽我的」= 無民主;假民主!真獨裁!
後現代者不甘心作聽眾,聽從者,特別不喜歡作真神的服從者,不做真理的服從者。多元和包容主義突出他們唯一的真理標準:『否定有最終真理!否定任何宗教有最終確實的真理! 』我很喜歡用一位學者的評語,他們最終只是『匿名的排他主義者』。排除堅持真理的人。沒有最終的真理是他們的真理!
5.要尊重我!要欣賞我!少努力!少基礎!少專業!
後現代主義者很關注人是否尊重他們,是否給他們有話語權,不反對他們的觀點。但若果我們缺乏檢討自己內涵和內容真理成分的習慣,我們最終只能變成坐井觀天,井底之蛙,不進則退,唯獨埋怨等,沒有真正實力的弱民。我們唉聲嘆氣的發言也沒有人聽。我們容易變成無實力,無話語權,無建設,無民眾基礎的小民。
6.有批判,無出路!有No!無Yes!多埋怨!多反對!
朱鎔基在2001曾批判香港政府的施政,稱之為「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後現代主義者若不尋求真理,爭取有真理成分的共識,就只能成為一批有分裂,有嘈吵,無進步,無建設的蟻民。最後成為邊緣分子!
「行勝於言」:我們要活像基督
我們身處在急速變幻的時代,壓力重重,人們懼怕落後,發展機遇並不平等,人們面對沉重的工作壓力和對前景的擔憂,從老到幼都深受困擾:學童自小充滿壓力,年青人失去人生目標,中年人擔心落後,老年人懼怕衰老。基督徒不應單單分析時代,當世人困苦流離和充滿埋怨時,我們更需要委身:「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耶穌基督的愛不光在口裡,在論壇上,在文字上,而是他親自走遍各城各鄉,落到基層,服侍最卑微的群體,親自洗腳,親自栽培無學識的小民的漁夫成為服事世界的領袖。 「為信徒找事奉崗位,走出教會服事世界,栽培下一代」是信徒應有的使命。
「敢承擔,敢服事」是我們應該向年輕一代發出的挑戰。國內有學者曾提出『刀子嘴,豆腐心』的說法。美善的原則的最終的目的是引導人進入美善,引入光明,進入永生,是為了愛。基督徒有原則,也有愛,是帶著愛的原則。基督徒不能退縮,不講真理,不堅持符合真理的立場。以婚姻為例,華人基督徒必須抗衡西方自由派的風氣,那種否定「一夫一妻,一生一世,一心一意,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的風氣,我們也必須關心近年國內嚴重的離婚和家庭問題。基督徒應該有所堅持,有所執著。我們不要怕被人笑話或挑骨頭。
我們要有所作為,我們要抗衡「出位」文化,很多人看有收視,有點擊率就是成功。要見報,要被人注意成為成功第一標準。 「出位」節目成為「主流」,結果很多青少年人不懂分辨,將很多出位和激烈的言論帶到家庭和學校。過分『出位』和激烈批判性的言論會帶來社會問題,我們需要謹慎。現代人執著個人「小善」的人權,容易否定別人應有尊嚴的人權,是值得我們反思。我們必須重新註重人與人之間應該有基本的禮貌。我們不是盲從,也必須學習聆聽。不少後現代主義者提出的批判是有洞見的,並且他們渴慕被尊重、被聆聽、被了解和欣賞。愛心裡說誠實話是聖經的原則,痛斥時代和罪惡的強權是先知的榜樣,但責備有時,尊重,聆聽也當有時。保羅說得好: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惟有愛心能造就人。
我曾在<成為眾人信任的屬靈領袖>一文指出,建立一個有誠信,有質素,有全備事工的教會是世人在二十一世紀對教會領袖的期望。言行合一的事奉,是最有果效的領導方式。清華大學有一出名的碑刻著「行勝於言」幾個影響世代的精句。對後現代人士來說,他們也有這個期望:「行勝於言」。基督徒必須有行有言才能服事現今的世代。耶穌基督親身背負十字架捨己的榜樣值得我們深思。我自己不太喜歡用「後現代」這用詞來表達現今的思潮特色,因為這種表達非常籠統。但若要用這個流行的表達,我們要留意到,我們是身處於一個批判絕對真理的時代,在一個全球化和資訊爆炸的世代,我們必然要面對不同背景的意見和批判。現代人充滿了不同批判,其中一個核心原因,就是他們看見了太多虛偽的言論,不能落實的承諾,假冒為善的生命。很多這些「後現代」的批判是來自他們目睹很多虛偽!從正面的角度來看,他們心靈實際上是尋找真正的真實性,真正值得他們佩服的榜樣,真正愛世人愛他們的領袖。佈道學名著《跟耶穌學佈道》有一句精句:「人就是方法」(People were His method)。後現代主義者心底里渴慕看見一個真正的愛者,真正的真者,真正的公義者,真正的領袖,遇見真正的基督徒,也藉著真正的基督徒,遇見真正的福音,遇見真神! 「活像耶穌」是我們對時代的答案,關鍵是,我們是否真正地「活像耶穌」,並且有行有言,有真理,也有美善的生命呢?我們是否一個值得人信賴的真理的使者呢?這更值得我們反思。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
-
「衝鋒陷陣」是一部以運動為背景的勵志片。片中探討黑白族裔,如何捐棄成見,合作致勝。兩位教練在領導上所扮演的角色,值得我們學習。 空降而來的領導力的影響與情境的變化 在1970年代,正是黑人民權意識高漲的時代。位於美國中南部的維吉尼亞州,居民的觀念還是很保守。那裏的一所高中的美式...
-
兒子的與趣與我對他的期待有段差異,我期待他多讀點書,他卻非常喜歡玩Lego。我叫他過來聽我講故事,他卻叫我陪他玩Lego。我對Lego本來沒有任何成見。但兒子常常把細細小小的積木散得一地,收的時候卻要我幫他收。有時不小心一腳踩在尖尖的積木上,忍不往要罵上兩句。看著玩具箱內積滿了幾...
-
考驗對於一個產品達於完善是必須的,越加嚴格的品管,越能製造出高品質並耐用的產品。跟隨主的基督徒、在地上成為神見證的教會,同樣地也需要經過神的考驗。我們有興趣知道,對於神兒子主耶穌,難道考驗也是必要的嗎?從本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身為神受苦的僕人所經歷的考驗。這內容出現在三卷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