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主耶穌為我們禱告


(約翰福音17:13-26)新約聖經的福音書的結尾、與使徒行傳的一開頭,都提到了主耶穌吩咐門徒的大使命。其他三卷福音都是在最後一章,約翰福音卻出現在描述主耶穌復活顯現的20章21節:「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這節經文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主耶穌最後晚餐的禱告中也出現過。17章8節主向天父禱告說:「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約翰福音十七章描述主耶穌在最後晚餐結束時,為門徒禱告,這是與門徒分離之前最後的禱告,通常被稱為大祭司的禱告。整個十七章除了臨別的禱告外,事實上就是主耶穌向門徒頒布大使命的信息。其中充滿了臨別的安慰、與勸勉,也告訴他們使命、與應許。 主耶穌在地上的救贖的使命已經階段性完成,然而福音工作還要繼續下去。這段禱告就是主耶穌為門徒的祈求,實際上也是帶領門徒一起向神祈求,其中有許多對門徒的期許,如:求神讓他們在世界蒙保守、求神以真理使他們成聖、求神保守他們合而為一。 主耶穌所禱告的內容,其中還有許多祂與門徒使命傳承的關係,如:「他們不屬世界,正如主不屬世界」、「主自己分別為聖、門徒也因真理成聖」、「父差了主到世上、主也差他們到世上」、「主與父神合一,門徒也要在主裡合一」、「主住在父裡面、門徒也住在主裡面」、「主在哪裡、門徒也將會在那裡」、「主認識父、門徒也要認識夫差了主來」、「父愛主、這愛也會住在門徒裡面」。 

  我們不屬世界,卻不離開世界
「13現在我往你那裡去,我還在世上說這話,是叫他們心裡充滿我的喜樂。14我已將你的道賜給他們。世界又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15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或譯:脫離罪惡)。16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17:13-16) 

第十三節,主耶穌首先安慰門徒,祂將要往天父那裡去,祂在離去之前與門徒最後的禱告,是要他們心中充滿了主的喜樂。這喜樂的源頭是從主來的,要充滿門徒的心。當門徒知道主將離去,面臨師徒生離死別的一刻。樹倒猢猻散,門徒將要失去導師,未來前途未卜,心中哪裡能喜樂的起來?然而,主不願他們活在絕望、痛苦中,祂以向父神禱告來安慰他們的心,目的是要他們充滿主耶穌的喜樂。若不知道神的拯救計劃將會如何成就,在危機來臨時,確實心中會生出恐慌。但是主耶穌已經為門徒祈求了,就是前一節經文所說的:「我與他們同在的時候,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了他們,我也護衛了他們;其中除了那滅亡之子,沒有一個滅亡的,好叫經上的話得應驗。」在祂裡面的,祂已經保護了,必然也要保護他們到底,連一個也不失落。這是為了要應驗經上的預言,就是天父早已計劃要進行的拯救工作。同時主也為我們禱告,求父神繼續保護我們:「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約17:15)。

雖然外面黑暗滿佈,但黎明就要來臨了,這是黎明前最大的黑暗。唯有對神的計劃充滿信心,知道自己是在神的保護中,才可能喜樂得起來。這就是基督的喜樂,要賜給屬祂的人。我們既然在主裡面,就應該知道主的計劃必定完成,主既然應許保護我們,我們當心中穩妥,充滿主的喜樂。 接下來主告訴門徒他們與世界的關係,祂先讓門徒心裡有準備,他們會活在世界的敵視中。世界的意思就是反對基督力量的綜合。世界恨他們的原因就是:「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這句話在十四節、與十六節各說了一次,可見其重要性。我們的身份是因著進入主耶穌裡面,而成為與主一樣。當我們不信主的時候,與世界是站在同一條陣線的,這那時世界不會排斥我們。但是當我們信靠主耶穌,進入祂裡面,我們的身份就改變了,世界會用對待基督的態度對我們,他們拒絕基督,我們也同受拒絕。他們厭棄基督的道,同樣也會厭棄我們傳的福音。這是必然會發生的。如果我們在世界廣受歡迎,世界喜歡我們所傳的道,我們反倒要小心自己是否失去了身為基督門徒當守住的身份。 有人以為這種想法厭世避世,是消極的想法。但是主耶穌就是這麼告訴我們的。我們不屬世界,支持我們生活的基礎不是建立在世界的價值觀上,而是建立在基督的教訓上,這兩者是互不相容的。我們生命的基礎不同,因此世界追求的目標,我們就當謹慎辨別,不要被世界拉著鼻子跑。這不是厭世避世,而是讓我們警醒自己的身份,不要被世界的潮流同化了。主耶穌同時也要求我們,雖然不屬世界,但卻不要離開世界。這想法讓我們疑惑,既然不屬世界,應該遠離世界啊?耶穌要我們留在世界,因為我們對世界有責任,就是向他們分享福音,向他們見證基督的真道。如果基督徒都躲在教會裡,自成一個團體,與世隔絕、互不往來。就失去了見證的功用了。主耶穌的教訓值得我們深切檢討,我們今天的基督徒或是過度與世界認同,到一個地步,變成與世界無所分別,失去了影響世界的力量。或者矯枉過正,遠離世界,整天沉浸在基督徒的小圈子內,同樣的失去了影響世界的機會。 主的教訓是先清楚自己的身份是「不屬世界」,在生命的基本價值觀上與世界分別。然後又不忘自己的使命是留在世界,向世界見證基督,發出福音的影響力。「不屬世界,不離世界」這想法看起來矛盾,確是主耶穌對我們的期待。我們應當深思這教訓,守住我們的身份,卻也不忘記向著黑暗的世界發出福音的光芒。

  真理使我們成聖,蒙差派進入世界
「17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18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19我為他們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叫他們也因真理成聖。」(約17:17-19) 

在前一段主耶穌教訓門徒知道自己的身份。我們屬基督的人,的身份是與基督認同的。祂不屬世界,屬他的人也不屬世界。緊接著在19節,耶穌又告訴門徒:「自己分別為聖,叫他們也因真理成聖。」「分別為聖」與「成聖」原文是同一個字根,分別為聖是主動語態,是基督自己與世俗分別成為聖潔。成聖是被動語態,意為可以被分別為聖。基督分別為聖的目的是讓門徒可以與祂一樣,與世俗分別,成為屬神的聖徒。聖與俗是兩個相反的觀念,從世俗中分別出來,歸屬於神,為神所用,就是聖的。門徒的身份因著歸屬於主耶穌,就像主耶穌一樣,與世俗分別出來了。他們不再是屬於這世界,效法世俗的潮流,追求世俗的價值觀,而是被基督給聖化,順服基督的命令、效法基督教訓的價值觀。 這裡有個重複出現的觀念,基督不屬世界,我們也不屬世界。基督自己分別為聖,我們也照樣被分別為聖。基督受天父差遣來到世上,我們也受基督差遣到世上。這是主耶穌留給我們的生命傳承、使命傳承的觀念。主耶穌要我們效法祂,繼續在地上完成祂所要完成的工作。這段經文與14章12節相似:「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基督要我們知道祂道成肉身來到世上,原是要完成父神交付的使命,就是為我們成為贖罪祭,救贖我們脫離罪債與罪權。這工作在十字架上已經成就,但是世人怎麼領受基督預備的救恩?就需要靠著聽福音、進而歸信。傳揚福音、領人歸信,就是基督要我們在世上繼續進行的工作。這就是我們在地上的使命。我們為何留在世上,不離開世界?我們為何被主差派到世界?不是這世界有什麽值得我們留戀的地方,也不是我們有什麽雄心壯志需要達成。而是帶著福音的使命。主耶穌不放棄世人,繼續對不信世人發出福音的呼召,我們身為主耶穌的門徒,一樣不放棄世人,對他們傳揚福音的真道。 傳揚福音需要被分別為聖,也就是從世俗分別出來。離開世俗墮落的潮流、被罪污染的價值觀。如同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基督徒也當效法基督,身在世界,卻保持聖潔,不被世界的潮流污染。分別為聖的方法就是真理。真理是什麽?主耶穌說:「你的道就是真理。」就是主所教導天父的道。主耶穌在整個約翰福音中多次提到真理:「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2)主耶穌又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門徒怎麼能領受真理呢?主耶穌說:「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真理就是基督傳給我們的道。這道是基督教導門徒,如今又被使徒記載在聖經中,聖靈引導我們進入真理中,讓我們信從它,進入它裡面。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八章31節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這裡的遵守主的道就是住在主的道裡面。不止在理智上曉得主的道,更是信從主的道,常常住在其中,靠著它而活。這就是讓我們與世俗分別的最主要關鍵。也是我們能夠被主差派進入世界,卻又不被世界同流合污的根本因素。 我們被差遣進入世界是為了傳揚主的福音。這是每個基督徒所領受的使命。我們是否知道這使命,而願意領受主的差遣?常常我們會覺得,傳福音的使命太大太難,應該是領受特別呼召的人去作的。但是這裡主清楚地說出了:「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我們就是所有跟從主的門徒,也就是每一個信靠基督的人。我們沒有任何藉口可以逃避主的差遣,以為傳福音與我無關。既然主已吩咐,我們當順命而行。明白主的道就是我們能夠分別為聖、進入世界、完成主使命的最重要裝備。我們是否明白主的道,而願意去傳揚呢? 有道可傳是願意為主傳道的人最重要的裝備。我們是否受洗主的道,是否信從主的道,從日常生活中親身經歷道的真實,用生活、與話語向世人傳開。養兵千日、用於一時。真道的裝備就是在平時日常生活的操練,讀主的話語、藉著靈修親近神、順服主的命令去做、培養自己在生活中活出主的見證來。一旦需要、就能夠隨時上前,把福音見證出來。彼得前書3章15節說:「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不要說等到自己預備好了才來服事主,我們每一天都在預備自己,此刻就是練兵的時刻。當我們隨時預備自己,一旦需要我們時,神的呼召自然臨到。傳福音的使命既然是對每一個人的,裝備自己成為福音的使者,也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是不是有這樣的體認,願意順服主的差派去作呢? 

  為我們的合一祈求 
「20 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21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22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23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17:20-23) 

主差門徒進入世界,見證他所傳的道。接著的經文描述,主預見了一群因他們的話信主的人,他們是福音結出的果子。主耶穌祈求的對象不單是眼前這群跟隨他的門徒,主也為那群因著福音歸信基督的人祈求。這群人也包括我們這些在後來的時代信靠主的人。主求父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聖父與聖子的合一。21節經文說:「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父與子相互內住,這話出現多次:「你們就知道我在父裡面,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約14:20)、「叫你們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裡面,我也在父裡面。」(約10:38)表示祂們之間靈裡合一、生命的合一、工作的合一。父與子這樣的關係延申到主與門徒之間,23節耶穌又說:「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主與門徒的相互內住,是描述主與門徒彼此的生命合一。主用葡萄樹與枝子來比喻這種合一:「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 」(約15:4)主期許我們與天父、與祂的關係也是合一的關係,正如聖父與聖子合一,這是何等看重我們。 不單是我們與主的合一,主也求我們之間的彼此合一。「使他們都合而為一」這話在21節前半、23節後半出現兩次。如果主耶穌在上十字架前,都還一再的為我們合一祈求,可見祂何等地看重我們之間合一的關係,這合一包括靈裡合一、生命合一、工作的合一。今天的教會在這上面有太多虧欠的地方。我們看到教會中最弱的一環就是合一。紛爭嫉妒、各自為政、彼此較量、導致教會分裂、互相攻擊,這種事層出不窮。當我們知道主為我們求的、與實際發生在我們中間的事,我想主耶穌的心在滴血。 這部分經文有兩段相似的結構,第一段在20到21節,第二段是22到23節。兩段都是以「使」、「正如(像)」、「使」、「叫」為開頭的連接詞。這個「使」或「叫」正是表示目的。主要我們合一的目的是什麽?21節說:「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23節說:「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世人能認識主是基督、信靠主,這就是宣教的目的。合一是以宣教為目的,合一是宣教的基礎,沒有合一的教會,就不可能有合一的見證,宣教的力量就相互抵消。如果教會間彼此逞血氣、互相攻擊,那是福音反面的見證。那根本不需要魔鬼來攻擊我們,我們自己都自相殘殺、全軍覆沒了。世人正在看我們,當他們看到了我們彼此相愛,就知道我們中間有主的同在,也知道父愛門徒如同愛主一樣。正如23節說的:「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我們之間的合一,見證了我們是與主合一。我們之間活出彼此相愛,見證了主住在我們中間、祂將祂的愛賜給我們。這就是宣教最有力的見證。 我們當如何尋求合一呢?不是體制的合一、也不是在教會中搞一言堂。而是主內各教會,相互支持、資源分享。宣教的工作更是需要合一。今天眾教會不是各自為政,獨立作宣教,而是在事工上面信息相通、資源分享。我們這裡的教會有個優良的傳統就是,教會之間不是彼此競爭,而是相互扶持。只要有一個教會有願意奉獻自己,出去宣教的宣教士。其他的教會至少會支持事工經費的十分之一。這樣有十個教會共同努力,就除去了經費不足,派不出宣教士的困境。這是何等美好的教會間的合一見證。教會中也是一樣,當我們集中精力在爭議彼此不同意見的時候,往往沒有多餘的精力看到教會外宣教的需要。當我們集中精神專心宣教的時候,肢體間的不同意見自然就煙消雲散了。合一的團隊是支持宣教最大的力量,所以建立一個宣教的教會必須看重我們之間的合一。主耶穌為我們的合一祈求,我們願意為主耶穌的緣故,全心全意與肢體合一。 

應許更深的認識、永遠同在
「24父啊,我在哪裡,願你所賜給我的人也同我在那裡,叫他們看見你所賜給我的榮耀;因為創立世界以前,你已經愛我了。25公義的父啊,世人未曾認識你,我卻認識你;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來。26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裡面,我也在他們裡面。」(約17:24-25)

這段經文是主為門徒禱告的最後一段,主的眼光移向了末世的應許。我們活在世界見證基督、藉著真理分別為聖、與肢體同心合意投入宣教。什麼是我們服事主最終的期盼?就是有一日我們能在神的國度與主永遠同在,在主寶座前領受基督賜給我們的獎賞。有人覺得為得獎賞而服事的心態是功利主義,然而這是主給我們一生忠心服事的肯定,是主應許要賜給我們的。我們不需要因著期待獎賞,而覺得服事心態不純。父母願意獎勵孩子的順服是父母的心意,而一個孩子期待得到父母的獎賞是自然而然的想法。拒絕基督將來的獎賞,就好像一個順服的孩子拒絕父母的獎賞一樣,這心態反而不正常了。 主給我們的應許是什麽呢?一是與他同在:「我在哪裡,願你所賜給我的人也同我在那裡,叫他們看見你所賜給我的榮耀。」一是更深的認識主:「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約17:26a)這句話中的「指示」就是「使知道」的意思。與前面一節的句子意思相連。前一句說:「世人未曾認識你,我卻認識你;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來。」這句話是主與門徒,認識父神的傳承關係。世人不認識父神,然而主卻認識父,主的門徒因著主對他們的啟示,也認識主是父所差來的。「知道你差了我來」這句話的意思是,知道耶穌是父所差來的基督。從別處的經文可以看出來:「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認識主是父差來的,就是承認主是基督的身份。 26節前半說:「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主已經將父的名指示了門徒。我們今天都因著主的指示,進入真理,而認識天父的名,也就是天父的至聖、全權、全智、全愛的屬性。這是不信主的人不能明白的。然而我們因著信靠主耶穌,而能認識天父,與天父有親密的關係,這是主所賜給我們的。本節前半的動詞「指示」使用過去不定式,表示一次完成的事件。後半節的「指示」使用未來式。這句話讓我們知道,主已經指示我們,讓我們認識天父的名了,然而主還要進一步使我們更多認識天父。這是主將要成就的事。 在主要上十字架的前一刻,許多應許都是指向將來要成就的事。這裡指出的就是與主同在、看見主的榮耀、更進一步認識父神。主讓我們得到這些應許的目的是什麽?就是讓主的愛永遠住在門徒裡面,主也要永遠住在門徒裡面。在永恆中間,我們將與主合一、在主的愛中永不分離。這是主應許要與我們同在、讓我們更深認識主,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我們期盼更深認識主、永遠與祂同在嗎?這對於不信的人是空中樓閣,一點價值都沒有。對於我們呢?我們也把主應許的同在、與更深認識父神,當成毫無價值的屬靈空話嗎?如果真是如此,代表我們對主耶穌的應許認識不清,對主耶穌的拯救我們要達成的目的不在乎。我們當更慎重地看待我們的信仰。我們真信靠耶穌的應許嗎,我們真盼望他再來、真期待得到祂在審判台前給我們的獎賞嗎? 沒有末世的盼望,就沒有從天上來催逼我們宣教的力量。宣教的動力如果來自個人的雄心壯志,或是建立地上天國的理想,就是把以人自我的願望,取代神最終的心意。今日世界上世俗化的教會確實想利用宣教來建立一個地上天國,然而他們絕不會成功。因為這樣的理想根本不是神最終要成就的旨意。神國度的實現,就如主禱文中說的:「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神的國就是神的旨意暢行無阻的地方,唯有人信靠基督,進入神的國度,主所描述的這願景才可能實現。進入神國度的方法就是信靠基督、接受福音。這就是我們宣教工作的目標。馬太福音耶穌在橄欖山講論中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24:14)福音廣傳是達到天國降臨前的必經之路。我們都走在這條路上。 我們每個基督徒雖然活在現今暫存的世界,今生的歲月短暫如滄海之一粟,毫不起眼。然而我們要看到自己在基督救恩歷史中的定位,往前看我們看到了父神從亙古以來拯救的心意,這救恩在今日臨到了我們身上。往後看我們看到了神國度在末日必然要實現,我們在神的國中,將與主耶穌同作王,得獎賞、與祂永遠同在。這開始與末後所連成的整個樂章,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毫無意義的一段音符,而是整個樂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正在主所創作、正在進行的樂章中。我們宣教的事工是充滿希望的,是必然有成果的。願這樣的認識,催逼我們繼續前進。期待有一日我們在神的國中,一同聽到這樂章結束那一刻雄壯的曲調。 

結論 
我們知道了主耶穌為我們禱告的內容,包括了對門徒在地上身份的勸勉,差派門徒進入世界成為主的見證、為他們求合一、並應許將來與祂同在、得見祂的榮耀。這些禱告與宣教的關係密切,每一點都關係到我們在地上的宣教使命。為達成這使命,主應許要保護門徒、並應許將來天上的獎賞。我們的使命是主就是繼續住在地上的工作,讓更多人因著我們的見證,歸入主的名下。讓我們不要忘記住在上十字架前,對門徒殷切的勉勵。謹記主給我們使命,活在主救恩的計劃中,成為主救恩歷史樂章的一部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