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見證的能力:聖靈的大能


主耶穌受難之前,預先告訴門徒祂將離開。所去之處,門徒不能跟祂去。這話讓門徒憂愁,將來他們的將何去何從?主耶穌知道他們心中的擔憂,為安慰他們的心,主賜給他們幾個應許。其中一個在前一段提到,當主耶穌到父那裡去之後,門徒奉主耶穌的名,無論向祂求什麽,祂必成就。本段繼續說出其它的應許。接下來的應許就是賜下聖靈保惠師與他們同在,還有主將再來與他們同住,並賜下超乎世界所能賜的平安。主為何要給他們這些應許?是為要在主受害後給帶門徒安慰。這些應許最終能夠按照所說的實現嗎?對如驚弓之鳥的門徒,這些話真的能產生安慰的作用嗎?讓我們一起研讀本段經文。

應許賜下聖靈內住

「「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16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或譯:訓慰師;下同),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17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裡面。」(約1415-17

      為何在本段開始15節就勉勵門徒遵行祂的命令?這與前一段奉主的名祈求有關,祈求的內容不是神來成就我個人的心意,而是在我對基督命令順從這前提下,祈求得成就才顯出它的重要。這句話不但承先,而且啟後。主耶穌教導門徒凡愛祂的人,必然會順從祂命令。門徒怎麼知道主的命令?又如何順從主的命令?主耶穌會差遣保惠師來幫助門徒,不但讓他們與主耶穌有更親近、更深入的關係,並且指教門徒主過去所吩咐的話語,讓他們想起主的話,而願意遵從。15節在此處的作用就是開啟一個新的段落。同樣的話題在23節又會重新出現,留到後面敘述。

      我們先來看賜下聖靈的應許。主應許將會求父,且父會賜下聖靈保惠師給門徒。這兩句話動詞都是未來式,表示是主升天來到父前時,聖靈才會賜下。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聖靈是父所賜下的,然而卻是因主祈求父賜下。天父因主耶穌而賜下聖靈這主題在最後晚餐主的講論中出現多次。「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約1426a)「但我要從父那裡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真理的聖靈。」(約1526a)「我若去、就差他來。」(約167b)所以可以說是賜下聖靈的主體是天父與基督。

      同時聖靈被稱為另一位保惠師,表示主耶穌自己就是保惠師,當主耶穌離世升天,聖靈是另一位差派來幫助門徒的保惠師,祂的工作必然是繼續前一位保惠師的工作。保惠師這個字的意思,主要是被召來站在旁邊,在法庭上提供幫助、提供諮詢、為案主辯護的人。所以他有三層意義:(1)幫助者(Helper):這是最普遍的意思,ESVNASB聖經正是這樣翻譯。(2)辯護者(Advocate):就如律師在法律案件上為案主申辯,NIV聖經是如此翻譯。(3)安慰者(Comforter):安慰,勸慰的導師,如KJV聖經,中文和合本也有此意。綜合幾種翻譯我們可以看出保惠師的意義。聖靈被差派來到我們當中,協助我們、安慰我們、並且在父面前為我們申訴、代求。這正是聖靈在我們中間的工作之一。15節後提到,聖靈保惠師被差來的目的,是得以永遠與門徒永遠同在,這是極寶貴的應許。17節後又加上,聖靈要與門徒同住,並要住在他們裡面。這節經文中使用的兩個動詞「同住」使用現在式、「在裡面」卻是未來式。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為什麼現今就認識聖靈,因為祂現今就與我們同在,雖然聖靈內住、能力更大地彰顯,是等到五旬節聖靈降臨後;但是此刻門徒正經歷聖靈部分的工作,如光照、感動、趕鬼。這與前面16說的,主求父賜下保惠師與門徒永遠用在,是在祂升天后並不衝突。一個是與他們同住,他們已經經歷;另一個是永遠同在,尚待聖靈賜下才完全應驗。聖靈內住的應許確實在五旬節時應驗。彼得佈道,五千人信主,彼得對他們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徒238)所有的信主的基督徒都要領受聖靈,是主的應許,也確實在每個信徒身上應驗。

      17章開頭對聖靈又有一個描述,是真理的聖靈,這句話印證了聖靈是為主耶穌作見證,如約翰福音有同樣的敘述:「但我要從父那裏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真理的聖靈;他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約1526)而主耶穌就是真理。聖靈為真理作見證,引導門徒進入真理,就是為基督作見證,讓門徒更深地認識主耶穌。這也是聖靈的工作之一。從本段我們看到了聖靈的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與門徒同在,安慰、勸導他們;另一是引導他們認識真理、信從真理。

17節後半段,主耶穌提到了,真理的聖靈是單賜給門徒的,卻是世人無法接受的。為何如此?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這句話中的「能接受」、「見」、與「認識」都是現在式。表示世人不接受神、不認識神、見不到神是一直存在的事實。不是神不愛世人,不讓他們接受,而是指世人對神普遍存在拒絕的態度,這是一直不變的事實。此處的「世人」不是指個別的普羅大眾,而是指拒絕神的整個群體,如約翰福音第110節中的「世界卻不認識他」同樣的意思。這群體長久以來看不見聖靈,也就是沒有經歷到祂,也不認識祂。對比之下門徒卻認識聖靈,經歷聖靈,因為聖靈一直與他們同住。耶穌的話何等鼓勵門徒,一直以來,聖靈都住在門徒身邊,他們經歷過祂、也與祂有關係。這在五旬節聖靈大大彰顯以前就已經是如此。對於我們今日的門徒,聖靈的同在、得以經歷祂、認識祂、更是確定之事。

更進一步,我們還得到聖靈的內住。在我們的心中引導、規勸。這正是聖靈保惠師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有這位保惠師時刻與我們同在,安慰、引領、光照,我們何等有福。

主應許與門徒互相內住

18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19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20到那日,你們就知道我在父裡面,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約1418-24

      門徒在知道主耶穌將離去後,因為前途未卜,心中焦慮。主耶穌從十四章一開始就一直在安慰他們,給他們應許,給他們確據,希望他們不至於在患難中驚慌失措。在18節,主耶穌安慰他們:「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這與第2節說的很像:「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約142-3)兩邊講的是同一回事嗎?我們不能因為「再來」這應許同時出現在兩處,就以為兩邊指的是一樣的事。兩處講的再來是否是同一件事,要看主再來要做什麽?所以必須要看兩處經文的前後文才能判斷。第二節說的主要再來,是指主在天父家中預備好了地方,從那裡來接我們到那地方,指的應該是父家,是門徒與基督永遠同在的住處,天上永恆的居所。我們不太能把父家直接當成是不久之後,父與我們會彼此內住、相互同在這樣的理解。

            然而,第18節說的再來,緊接著19節:「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看見我。」明顯是主不久之後將要受死,並將會復活顯現而說的。因為主緊接著解釋為何我們能以再見主面。主耶穌說:「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到那日你們就知道我在父裡面、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在主復活以後,祂繼續活著,我們也要如祂一樣活著,我們有祂所賜下的屬靈生命,不致滅亡。同時我們也明白基督與父是彼此內住,我們與基督也是如此。此處提到的主再來,應該就是復活後向門徒顯現,與第三節說的主再來接我們到父家,不是指同一回事。主復活向門徒顯現後,我們將會領受祂復活的生命,與主一同活著。同時我們將會住在基督裡,祂也將會住在我們裡面。到末後主再來的時刻,門徒將會被主接到天上榮耀的家中,與主永遠同住,那將是我們天上永恆的居所。兩者是不同的事,在我們身上都會發生。

            上面提到的我們與基督相互內住,指的是怎麼回事?這樣的觀念在約翰福音中出現多次:「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約154)「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約155)這裡指的是與主相連,生命相交。主耶穌並且以祂自己與父相互內住,來比擬祂與門徒的相互內住:「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約1721)主耶穌與父神的生命是緊密連結的,同樣的,我們的生命也是與主連結。約翰一書也出現過。「遵守神命令的,就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我們所以知道神住在我們裡面,是因他所賜給我們的聖靈。」(約壹324)「神將他的靈賜給我們,從此就知道我們是住在他裡面,他也住在我們裡面。」(約壹413)所以神與我們生命相連的體現就是聖靈內住。神藉著祂的靈住在我們裡面,主耶穌也是住在我們裡面。當我們有聖靈內住,我們就有確據知道自己有基督的生命,祂活著,我們也要如祂一樣活著。到主復活升天以後,這些事就會實現。所以說:「到那日,你們就知道。」主耶穌應許門徒:向他們顯現、賜下聖靈、得與主同活、與他們互相內住。這些應許是門徒在地上不致擔憂、不致驚慌的最大保障。

愛主的必遵行主道

21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22猶大(不是加略人猶大)問耶穌說:「主啊,為甚麼要向我們顯現,不向世人顯現呢?」23耶穌回答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24不愛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你們所聽見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來之父的道。」

      這段經文重複了15節的主題,愛與順服的緊密關聯。主耶穌說:「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141521節從證據的角度來看二者,有了主的命令又遵守的,就足以證明這人是愛主的。「有」的意思就是心裡領會之意,主要求門徒不單領會主的誡命,還要遵照著去行,只有遵行的人才是愛主的。遵行主命是愛主自然的表現。我們常會把門徒對主的信心、與因信生出的行動分開。把愛當成是感情作用,只要心裡愛主就好了,沒有行動也無所謂。主耶穌在此把對祂的愛、與遵行祂命令的行動緊密相連。愛不只是一種內心的感情而已,而是行動的力量,從主賜的新生命發出。有愛就當有順服的行動,順服的行動正證明愛的真誠。這與因信稱義不靠行為,一點也不抵觸。這裡不是把愛當成稱義的條件,而是一個人生命更新的證據。有愛主遵主命令的行動為證據,就更有把握知道我們已經得到主賜的新生命,也就是重生得救結出的果實。

      這位愛主之人會得到什麽結果呢?必蒙天父愛他,主自己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這句三個動詞的時態都是未來式,表示預測會發生的事。一旦某人是愛主之人,他的人生的境遇將會是蒙天父、主耶穌所愛,並且主還會向他顯現。怎麼理解主向愛祂的人顯現?猶大正好問出這問題。可見猶大自認為是愛主之人,會得到主向他顯現。他心中疑惑的是,為何主不向世人顯現。這裡的世人與愛主的門徒對比起來,主既然說只向愛祂之人顯現,他就有疑惑為何主不向世上其他不信主之人顯現,主顯現的對象為何在門徒與世人中間有分別?前面主曾說順服主命是愛主的表現,也必得到主愛的回報。主所顯現之人只限在愛他與順服他之人是很自然的事,因為這群人與主有相連的關係,與世人是不同的。這句話不是說主不愛世人,而是說主對門徒有更深的愛,是揀選與拯救之愛。

      類似的話在23節又出現在耶穌的話語中:「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本句話是條件句,與15節同樣的結構,與21節十分相近,意思也接近。差別之處在於,15節說:若有人愛主,必遵受主的命令,23節說:若有人愛主,必遵守主的道。從這對比我們看到這兩句中主的命令,與主的道是一樣的意思。同樣的,愛主遵主命令的結果也必然是相同,21節是「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23節則說:「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這兩句話中共同點就是天父愛他們、主愛他們;唯一的差別就是一個說主要向他顯現,另一則說天父與主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這兩個應許都是在主復活時應驗,主復活顯現時讓門徒看見主,對主有更深的認識。天父與主應許與門徒同在、同住則是表示親密相交、永不分離的關係。主的顯現與同住是關係密切的。23節這句話中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主應許要來,向門徒顯現、與門徒同住,都使用未來式。是指何時呢?主復活顯現是應驗的開始、同時對所有後世愛主遵主命的門徒,一樣得蒙主應許應驗在他們身上。主會向我們所有門徒顯現,雖然不是肉眼見主,但是卻是親身經歷。天父與主也會來我們這裡,與我們同住。這應該是指聖靈降臨之後住在我們裡面,代表天父與基督住在我們中間。所有天父與基督要我們身上成就的工作、與引導,正是聖靈保惠師施行在我們身上。天父與基督的同住,是藉著聖靈的內住實現出來。主復活升天后差下聖靈來,與門徒同住,是本句應許最直接的意思。

      神與人同住的應許最終實現是在末後的日子,啟示錄中描述:「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 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 神。」(啟211)後半句是所有神與人立約時出現的語句。表示啟示錄的新天新地就是神在人身上再造的工作最終的實現。

主賜超過世人所賜的平安

25「我還與你們同住的時候,已將這些話對你們說了。26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27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28你們聽見我對你們說了,我去還要到你們這裡來。你們若愛我,因我到父那裡去,就必喜樂,因為父是比我大的。29現在事情還沒有成就,我預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就可以信。30以後我不再和你們多說話,因為這世界的王將到。他在我裡面是毫無所有;31但要叫世人知道我愛父,並且父怎樣吩咐我,我就怎樣行。起來,我們走吧!」」

      當主從開始到當時,一直住在門徒當中的時候,就已經將這些話告訴門徒。「這些話」是指前面主耶穌安慰門徒所說的話,包括應許聖靈內住、主與門徒互相內住、勉勵他們愛主必要遵行主命令、天父與主會來與門徒同住。「告訴」這動詞是用完成式,表示早已告知,這些話門徒早就聽聞。直到如今主仍然向他們再三叮嚀。面臨主將離去,心中惶恐的門徒,主說的這些應許就是最大的安慰。主教訓門徒的話是他們在世上信仰的基礎、行動的指引、與力量的來源。過去三年來他們一直聽主的教訓。主的話言猶在耳,卻不見得都記得起來。主告訴他們不要擔心,天父因著主耶穌的名,所賜下的聖靈保惠師,會教導門徒一切的事,並讓門徒想起主耶穌過去對他們說的話。這是整卷約翰福音中提到聖靈工作的第二次,前一次是與門徒同在,住在門徒裡面,這一次則說,將一切的事指教門徒,讓他們想起耶穌所有的教訓。在主離去時,門徒所擔憂的是,耶穌要走了,沒有人再教導他們,今後有疑問怎麼解決?主的話既然是門徒安身立命的重要方向,領受主的話、記住主的話就是不可或缺的。聖靈的工作就是繼續主耶穌在世上教導的工作,以話語引導門徒。

      聖靈來是為了繼續教導主耶穌的話語,讓門徒更深認識主耶穌,祂的教導必然不會超出主耶穌原本的教訓,應該是闡釋主的話,讓門徒更加清楚主教訓的意思,並進一步應用出來。門徒後來將主的話語在各處傳講,並記載下來,成為聖經中的福音書。這正是聖靈動工,幫助他們完成的。如今我們都能從聖經當中,讀到主耶穌當年說的話,就如同主親自教導我們一樣。主的話離我們其實不遠,因為主所賜下的聖靈,如今也住在我們這些信靠祂的人裡面,教導我們更深入明白祂的話,時時提醒我們照著祂的話去行。

      此刻門徒面對將要來臨的逼迫,心中忐忑不安,主耶穌非常明白他們的心情,用話語安慰他們:「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平安是主賜給我們寶貴的應許,也是我們今天最缺乏的。在動蕩的世界,爾虞我詐、你爭我奪、人人自危,主卻卻把祂的平安賜給我們。祂在生死關頭怎麼能夠保有心中的平安,我們也能夠得到這平安。這是在狂風巨浪前能夠安穩睡覺的平安,這是面臨眾叛親離、恥笑辱罵,能夠默默承受的平安。主耶穌的平安,祂要賜給我們。莫怪乎初代教會的門徒,面臨外界嚴厲的逼迫,能效法主耶穌的榜樣,昂首面對、慷慨赴義。

      主耶穌說:我所賜的平安,不像世人所賜的。世上眾人也都需要平安,也都在追求它,世界所能給的平安是什麼?有更多的錢財就有更多的保障,有更多的權勢才能保住錢財,有更多的人脈才能穩固權勢,最後還要有強健的身體才能享受這一切。所以,世上眾人盡心竭力地追求以上所說的外在堅固的保障,期望得到平安。然而,卻不知道外在的一切都不能存到永遠。財富會如水流而去,權勢會一夕之間瓦解,人脈如樹倒猢猻散,甚至身體也會逐漸衰退、有一日會突然倒下。這就是世界所給人的平安,暫時給人心中安慰,卻不是穩固不移的。主所賜的平安有何不同?它是從內心發出,我們因為認識神,與基督有生命相連的關係,我們住在祂裡面,祂也住在我們裡面。祂對我們保護到底的應許是絕不落空的。有主的應許,我們心中安穩,不致驚慌恐懼。主在此命令門徒:「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這是現在式的否定命令句,意思就是要他們停止現在的動作,當時門徒心中確實有憂愁恐懼,主耶穌讓他們停止這樣的想法。我們如今也活在一個動蕩的時代,憂愁恐懼圍繞在我們四周。主的命令如今也是對我們說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不要恐懼」。

      接下來的一句話是繼續前面信息的主題:「你們聽見我對你們說了,我去還要到你們這裡來。」主再三地告訴他們,主現在雖然離去,但是還會再來與他們同在,主不會棄他們於不顧。主要他們在主離去時,心中帶著平安喜樂。這喜樂的源頭就是:領受主賜下的安慰、盼望主工作的完成。主勸誡他們:「你們若愛我,因我到父那裡去,就必喜樂,因為父是比我大的。」這是第二條件句,也就是說話者認為與事實相反,他們心中此刻並沒有喜樂。這是他們能對主的愛不足、信心不夠的原因。如果他們知道主耶穌離去的目的,不至於如此擔憂恐懼。這目的就是完成天父要主耶穌在世上完成的工作。在十字架上捨身流血成全救贖,復活升天顯明神的大能,並將保惠師賜下,在世上繼續引導門徒,將救恩成全在他們身上。這是件何等榮耀的工作。主離去就是要完成這使命,門徒理當為此喜樂。

      主耶穌說出他們當喜樂的原因,因為主耶穌往天父那裡去,並且因為父必基督大。這是什麼意思?為何父比基督大,門徒心中就能得到安慰?聖父聖子的關係原本是同等、同尊、同榮。然而,為了完成拯救世人的工作,天父差派聖子道成肉身來到世上,捨命成為眾人的贖價。在這語境的理解下,我們可以知道父比子大的意義。聖父計劃拯救,差派聖子來到世上。聖子順從天父旨意,親自降卑在地上完成天父救贖的工作,聖靈光照人心,讓人悔罪歸正、並住在信徒心中,引導規勸。這是在救贖事工上,父子聖靈分別的職責與分工。那為何門徒知道這事就當喜樂呢?因為救贖事工將要完成了,主回到父那裡去,將帶來一個新的時代,聖靈大大降臨,在世上廣泛施行拯救,福音就要積極傳開,信徒有保惠師的同在,放膽為主作見證。所以,當知道主回到父那裡去,我們心中不是憂愁喪膽,而是平安喜樂。主上十字架是榮耀的一刻,父將因子得榮耀。在這榮耀的一刻來臨時,豈不是應當帶著喜樂的盼望嗎?   

      主耶穌預言這麼多在祂身上將要發生的事,原本就是為了堅定門徒的心,即使在遭難的前一刻,因看不見前途而憂心忡忡,但在主復活之後,就能看見主所預言將一一實現。主事先告訴他們這些預言的用意就是如主說的:「現在事情還沒有成就,我預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就可以信。」要門徒事後可以知道主的話都會兌現,主確實就是父所差來完成救贖的基督。因著祂完成這偉大的工作,而信靠祂。我們的信心是何等軟弱,常會因遭遇環境不順而喪膽,但主已經給我們許多預告,讓我們看到證據後,確信祂的話必然應驗,進而堅定不移地信靠祂。

結論
主在離去之前賜給門徒許多應許,為要讓他們心中穩定,不喪失對主的信心。首先是主應許賜下聖靈保惠師,成為門徒的保護者、與教導者,讓他們在主離去後,仍然有聖靈帶領與幫助。主並應許將與父一同來與他們同住,並與他們互相內住,就是靈裡相連、生命合一之意。最後主應許聖靈會教導他們明白主的話,雖然主不再能親自教導他們,聖靈就是他們的導師,聖靈啟示聖經的話語也會親自光照門徒的心。最後,主告訴門徒,不要失去平安喜樂的心,因為主拯救的工作要完成,父的旨意將要成全,我們在主裡面的人,理當因著盼望將要來的榮耀而歡喜快樂。主的應許帶給我們何等大的安慰,我們帶著堅定的信心盼望主應許的實現。

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〇. 屬靈成長的必要

Daily Verse Reading – 2 Peter 1:4 | Daily Bible Readings
教會成長是主的吩咐,是討主喜悅的事。今天的教會很多一窩蜂追求聚會人數增長。成長的指標不光看表面人數,更重要的是看信徒整體屬靈身量。教會的成長與個人的生命的成長關係密切。有靈性健康的信徒才會有健康的教會。要把一個教會帶動起來,最基本的工作就是造就每個信徒的靈性。這也是教會傳道人的重責大任,需要下牧養的功夫才能達到的。彼得後書正是一篇勉勵信徒繼續成長的書信,是教導我們長大成熟的非常好的信息。
彼得這封書信是給小亞細亞教會的弟兄姊妹,從1章13節的經文說到他將「脫離這帳篷」,可以看出他應該是在他將要為主殉道之前寫的。當時教會出現假教師,宣傳主再來的應許不會實現,追求私慾的滿足,不重視聖潔的生活。彼得寫這封信的目的就是:促使信徒謹慎提防假教師,勉勵在信德上追求長進,儆醒度日以預備末日的審判。

從神領受生命敬虔
「作耶穌基督僕人和使徒的西門彼得寫信給那因我們的 神和救主耶穌基督之義、與我們同得一樣寶貴信心的人。2願恩惠、平安,因你們認識 神和我們主耶穌,多多地加給你們。3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4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 神的性情有分。」(彼後1:1-4)

彼得在開頭向收信人問安,稱他們為「與我們同得一樣寶貴信心的人」。第二節則向他們祝福,願恩惠平安因著信徒認識父神與主耶穌基督,多多加給他們。第三節的開頭有個「正如」沒有翻出來。本句重新翻譯:「正如祂的神能已經給了我們一切關於生命與虔敬之事。」本句中的主詞「祂的神能」可能代表的是父神、或主耶穌的神能。正如第2節說的恩惠平安因著我們對父神與主耶穌的知識而歸於我們。既然父神与基督是我們得信心、與恩惠的源頭,第三節的神能到底是誰的也就沒必要深究了,這大能既是父神來的,也是透過主耶穌彰顯的。

我們得到的生命和敬虔是從父神來的。這與第一節第二節的信息連貫。第一節說,我們的信心是從父神、和救主耶穌基督之義而來的。第二節說,恩惠平安是因著我們認識父神、和主耶穌而給我們的。生命是指屬靈的生命,敬虔是指我們在神面前以尊敬、忠誠、順服所過生活的態度,藉著神賜的恩典,我們才得以活出來。這些都是從父神而來的,而且是因著我們認識召我們的主,才賜給我們的。我們怎麼得生命?怎麼能夠過敬虔生活,實際上就是因為我們認識那位以祂自己的榮耀與美德召我們的主。這個「認識」不是理智的知道而已,而是有生命相連的關係。當我們見到了基督藉著受死與復活,向我們顯出的榮耀與美德,事實上就是神公義、慈愛屬性的彰顯,我們實際上正面對著祂對我們的呼召,召我們做出人生中最重大的決定,就是跟隨祂。這呼召對有真實信心的人是有效的,把我們沉睡的靈性喚醒,得到屬靈的重生。我們是否都有如同彼得描述同樣的經歷?

以上經文讓我們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夠成為與聖徒同得寶貴信心的人,是因父神與基督來的義。我們之所以有恩惠平安,是因為我們「認識神和我們主耶穌」。我們之所以能領受一切生命與敬虔之事,是因為我們認識召我們的主。我們的屬靈生命是從神而來,連敬虔的心也是神賜給我們的。這些賜給我們的一切事,充充足足可以讓我們追求敬虔、信心增長。我們在神以外,別無所求。彼得警告收信人,一切諾斯底異端的智慧、異教的學說,對救恩完全無用。我們也承認得救完全是神的恩典,讓我們學習存感恩的心事奉神。

第4節是接著第3節說的,正如祂的神能將一切關乎生命與敬虔之事已經給了我們,神又將寶貴又極大的應許也已經賜給我們。這應許是極大而寶貴的,是關乎豐盛的生命、與永生。神賜我們這麼大的應許的目的是什麽呢?就是「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 神的性情有分。」前半句是分詞是描述我們目前的身份,是已經脫離了敗壞的生活習性。正如以弗所書中說的:「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 他叫你們活過來。」(弗2:1)那是我們過去不信主時的生活方式。我們既然從世俗情慾敗壞的生活中脫離出來了,就要成為神聖性情的分享者。也就是脫離了罪性的轄制,有份於基督神聖的屬性。這句話最直接的意義就是有份於神的生命,也就是屬靈生命的重生。這生命是從神而來,有神的性情在其中。

聖經中神與人的分際是巨大的,我們當然不可能有神的神性,只能說分享了神的性情,與部分的屬性,例如愛的能力、追求聖潔的性情。也就是學習像主耶穌的性情。我們是人,無法看見神的形象,但是主耶穌道成肉身,向我們彰顯了神的形象。我們看見了祂的作為,效法祂的性情,就讓我們在生活上更像主耶穌。這與羅馬書中說的相合:「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羅8:29)基督徒既然已經預先被神知道,也就是生命與神相連,就當活出神召我們的目的,「效法祂兒子的模樣」,也就是被模造成為神兒子生命的樣式。
這是神要我們活出來的生活形態。生活上的效法,其根源在於生命本質的改變。也就是先要得重生的生命。若沒有生命的更新,外表的效法只是東施效顰,絲毫沒有意義。屬靈生命的成長是從裡到外,先求內在生命的重生,再求外在生活的更新。

本段主要信息就是:長大成熟是神對每個基督徒的期望,長大成熟的根源是神賜給我們新生命。先求主更新我們生命,再追求生活上效法基督的樣式。與神的性情有分就是神給我們那極大而寶貴的應許。神是信實的,祂的應許是必然要實現的。我們有沒有把握把這樣的豐盛生命活出來。以下就是我們所要努力做的。

殷勤成長結出果子
「5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6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7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8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9人若沒有這幾樣,就是眼瞎,只看見近處的,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彼後1:5-9)

基督徒最悲哀的是得了屬靈的新生,卻活得像一個沒有新生命的人一樣。就像是有了萬貫家財的富翁,卻活得像個落魄潦倒的乞丐。上一段經文提到,我們既然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應許,可以脫離過去從情慾來的敗壞,得以與神的性情有分。本段經文就告訴我們,應當如何活出與神性情相稱的生活。屬靈的新生命是神賜的,但是生命的成長卻是我們無法推卸的責任。有生命就要成長,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們不是閒散地無所作為,而是需要殷勤努力去達成。

我們為什麼要追求成長,根本的原因就是前面所說的,生命的改變應當帶來生活的更新。一個嬰孩生下來了,就應該不斷成長。一個已經得救的基督徒也是一樣,當追求成聖的生活,不成長的基督徒是不健康的。身為基督徒卻不追求成長,這樣的人在觀念上需要被導正。第5節開頭說出了:「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殷勤。」神已經將屬靈的新生命賜給我們了,也賜下一切追求敬虔生活的能力。我們所該做的是盡一切的力量,配合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成長與成聖的觀念相似,是需要人的順服,是需要接受操練的,所以彼得要求信徒分外的殷勤。

在哪些方面努力的追求呢?彼得連續列出了七項追求的目標,信心、德行、知識、忍耐、虔敬、愛弟兄的心、愛眾人的心。一個補充另一個,使生活上活出的信德更加豐盛。這句話是彼得對基督徒發出的命令,是我們當努力去行的。「加上」這個字原來的意思是一個合唱團的負責人,盡一切力量籌募人力、財力資源,讓這個合唱團能夠順利演出,把最精彩的表演呈現出來。我們就是領受命令,要把各種信德「加添」在我們生活當中的負責人。如同合唱團的目標就是盡心把最好的表演呈現出來。基督徒的一生活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好好活出神要我們活出的生命,讓神得榮耀。這七重信德不是按著順序去追求,似乎是一個完成了才追求另一個,而是同時進行,但是他們中間的重要性卻是有輕重的。

首先「信心」是一切屬靈品德的基礎。信心是對神救恩的完全信靠,如亞伯拉罕對神應許必然成就的信心。基督徒對基督獻身代替我的罪,也是憑信心接受。我們相信神拯救的應許必然成就。憑著信心,我們得以進入基督裡面,如第一節說的,我們與彼得同得寶貴的信心。屬靈的新生命是從這信心為起始點的。然而我們不會只停留在這個起點上,有了得救的信心,就當有與信心相稱的行為活出來。正如有了稱義地位,還要有相稱的行為,就是有成聖的生活表現出來。保羅在以弗所書二章在講完:「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弗2:8)接下來就對得救的人發出期望:「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神要我們不單停留在因信得救的地位上,更要我們活出善行來榮耀神,這就是我們得救的目的。這善行是從信心為根基發出的。

第一個加上的就是「德行」,這個字與第三節說的基督的「美德」是同一個字。這個字原來的意思是神所賜給的能力去行出英勇的行為。在這裡意為一個人品德上「最卓越之處」,代表事物的運用或人的才能被發揮到極點。例如一把刀子,其「最卓越之處」在於鋒利的刀刃,可用來切割物品。一匹馬的「最卓越之處」就是能奔跑,快過其他動物。基督是憑著祂的榮耀和美德呼召我們的。祂在世上所作的事「最卓越之處」就在於祂至大的愛,願意為我們捨身成就了救恩。我們所作所為是否可以從基督身上學習祂的「美德」。保羅勉勵腓立比教會:「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本句中的德行,與彼得說的「德行」是同樣的字。也是基督徒當盡力追求的。

其次,加上的是「知識」,這裡的知識不是世俗的學問,而是對屬靈真理的理解、與洞見,並能正確地應用在實際生活中。這知識與諾斯底派異端所說的「靈智」毫無關聯。要得到這樣的知識,不單是靠著個人頭腦的聰明,而是藉著對真理的渴慕、與對神話語的殷勤研讀。屬靈的追求應盡力運用神所賜的知識,解開聖經中的真理,並有效的應用在傳道中。特別在異端橫行的時代,更是要靠著聖靈在我們心中動工,以屬靈的真知識駁斥異端、奪回人心。

再來,加上的是「節制」,此一信德在加拉太書「聖靈的果子」裡也出現過。彼得時代出現了許多假師傅,他們聲稱可以縱心所欲不需要節制。然而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上關於自我克制的教導是「攻克己身,叫己身服我」(林前9:27a)。一個運動員都能為了得獎賞而克制私慾,身為神的僕人,更是需要操練自制力。不要讓心中的情慾氾濫,破壞了神託付我們的使命。

接著,加上的是「忍耐」,就是不為困難所動搖的心志,讓我們可以抵擋試煉、與試探。也就是由世俗來的外在試煉、和由肉體生出的內在引誘。這兩種攻擊是來自撒但,為讓基督徒失敗跌倒,讓他們離開神,最終讓神的榮耀受虧損。忍耐就是不放棄對目標的堅持,我們的目標就是神呼召我們當跑的路程,人生的標杆就是要活出神給我們的使命。半途而廢就是在忍耐上失敗了。

再接著是「虔敬」就是在神面前對祂敬畏的心。這個字在第三節也出現過。神已將一切關乎生命與虔敬的事賜給了我們了。也就是說我們已經從神得到了今生追求屬靈成長的能力,無需向別處追求。彼得在此對比出假師傅,自以為擁有真知識而流露出狂妄的表現。基督徒追求屬靈的知識,應當注意對神的敬重、與對人的尊重,與假師傅分別出來。

再者,是「愛弟兄的心」。基督徒對主內肢體應該表現出熱情的態度,愛弟兄是基督真門徒的記號。這樣的愛心是超越文化、階級、種族的的差異。對弟兄的愛心表現在擔待彼此的重擔,如此就成全了基督的律法, 因為「愛鄰舍如同愛自己」就是誡命中最重要的之一。

最後,是「愛眾人的心」。這個字出現在聖經中多次,在聖靈的果子裡也出現過,就是「仁愛」。描述一種超越自我、無私的態度,就是普及眾人的愛。願意為他人的好處犧牲自己的利益。這是最後提到的信德。也是屬靈品德上最高的追求。即使我們前面一切的品德都做到了,失去了最後一個「愛眾人的心」,那是功虧一簣。愛是一切屬靈操練的原則、是哥林多前書中恩賜運用的最主要態度、也是耶穌所說的律法的總綱。我們無論在理論上知道得再多,內在再多的經歷,實踐上總是離不開愛的原則。

彼得告訴了我們九種屬靈的品德,當我們知道了,最重要的是去行出來。彼得在第8節說:「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我們已經因為認識主耶穌,得到了神賜給我們一切得以活出生命與敬虔的能力。然而,我們如果照著去做,就能讓這些對主耶穌的認識,成為行為上結出的果子來。認識是生命連接的關係,我們的生命已經接在主耶穌上面了,但是我們能結出果子,才是有真正生命的表現。主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五章葡萄樹的比喻中說:「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約15:4)沒有連在樹上的枝子是不結果子的,不結的原因不常在樹上面。枝子與樹分離,不能得到養分,當然就是一枝死去的枝子。我們應當警惕自己,是不是已經與樹分離了,是不是一枝沒有生命的枝子。

反過來看,不殷勤追求屬靈長進的人,是生命不正常的。彼得警告這種人:「人若沒有這幾樣,就是眼瞎,只看見近處的,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這裡提到了眼瞎,但是又說只看見近處的。似乎相互矛盾,後面的「只看到近處的」是分詞,修飾眼瞎的原因。因著他只能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因此看不見天上屬靈的真理。是屬靈視覺失去了作用。眼睛瞎的人見不到屬靈的亮光,也就是不接受基督傳揚的真理。他看不見不是主不讓他看,而是因為他故意視而不見,正如約翰福音中主耶穌對拒絕福音的猶太人說:「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約9:39)他們宣稱自己看得見,但是在屬靈上是瞎眼的。他們不願接受耶穌是基督,所以他們的罪仍然在他們身上,沒有得到赦免。彼得在這裡責備這些不願追求成長的人:他們是「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如同第3節說的:「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一個信徒的身份就是已經脫離了世界的敗壞習性,如果所作所為還像是不得潔淨之人。那他根本是忘了自己的身份。

我們不去論斷這種人的最終結局,但是彼得在此時很慎重的警告,不追求成長,不結果子的基督徒是不正常的,屬靈上應當是明眼的,卻像個瞎子一樣。理應得潔淨了,卻活得像過去不潔淨時的景況一樣。彼得呼喚他們悔改,再錯下去,後果嚴重。最後一段我們將會討論基督徒追求成聖生活的重要性,因為那是真實信心的明證。

堅定不移進入神國
「10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11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地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彼後1:10-11)

最後彼得使用命令句向弟兄姊妹提出呼籲。前面第五節已經命令他們「要分外地殷勤」,彼得既然在前面已經提到成長的重要性。現在,再度使用命令語氣發出呼喚「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彼得對他們成長的期望是殷切的。假教師使用眼前的利益迷惑他們,讓他們陷在落入屬靈盲目的危險之中,所以要更加儆醒小心,務要積極追求屬靈成長。

殷勤成長的目的是「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我們常會覺得呼召和揀選是神的行動,我們信主的人是回應神的呼召、接受神的揀選。神既然已經選了,我們還有什麼可以努力的餘地。這節經文命令我們要殷勤追求成長,使神在我們身上的呼召、與揀選成為我們堅定不移的確據。神的揀選在先,我們的回應在後,我們的回應照理不能推翻神的揀選。但是這裡彼得說的是我們對神的呼召的回應,能夠讓出於神的揀選成為我們身上堅定的確據。神揀選誰是祂隱藏的旨意,我們對於最終的結局沒有絕對把握。我們所能知道的是自己對神信心的回應。若我們積極回應神的呼召,一生持守信心到底,就能證明出來,我們就是神揀選的。這不是說我們來決定神揀選的主權,神揀選工作在神創立世界以前早已做出。我們能掌握在手裡的是自己對神的信心,當我們越是殷勤成長,越能證明我們的信心是真實的,是能讓我們得救的。我們的確據是信心的呈現。生命越成長,我們就越有把握自己是蒙神揀選的。反之,如果絲毫都沒有生命成長的跡象,沒有果子結出來,我們就沒有這種已蒙揀選的把握。這是針對我們人所能掌握的確據部分而說的,生命成長是個蒙恩得救的證據,不是去操控神預先揀選的旨意。神揀選的主權、與人回應的責任兩者都是聖經的教訓,並不抵觸,在此就可以看出來。

我們身為人,無需猜測神隱秘的旨意,例如每個人最終的結局。但是對於我們自己,我們應該對自己的救恩要有確據,我是否有屬靈的新生命,是否繼續成長。在得救的確據上不要模棱兩可、搖擺不定。彼得也對這些收信人說了:「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這是把他們當成都是已經重生得救的信徒。不要在自己救恩上三心二意,朝著前面所說的屬靈成長的路繼續走下去,就絕對不會落入滅亡的命運。這是對信徒救恩的肯定。有時候我們聽到聖經中講到可能會失腳的警告,我們就猶豫自己是否有「得救的確據」。事實上兩者都是聖經的教訓,在教會中就都應該講。表面上看起來矛盾,事實上我們都走在一條往永生道路奔跑的路上,使徒的教訓是對著教會,其中有稗子有麥子,也就是有真信心主的、也有參雜其中不真信的。使徒勉勵的時候是把他們當成應該都是麥子來說的,但是有難保不出現幾個沒真信主的混在其中。他們勸勉不可能每一句話都同時針對真信徒,又換個角度針對假信徒的警告,那書信就冗長瑣碎、讀不下去了。所以,他可能在訓勉真信徒持守信心,要他們把握得救的確據後,又會轉過來說出警告跌倒的話。他們中間的人,或持守到底、或者跌倒,最終就會呈現出來,這就是決定他們誰是真信徒,誰蒙主保護到底的時刻。救恩的確據對真信徒一生適用,主也確實保護他們永不失腳,他們的持守信心到底正是主保護的結果。另一方面,放棄信仰、叛教、進入異端的這些人,只能說被使徒的警告說中了。他們的最終的離開正是自己沒有真信心的結果,因他們自己的剛硬,主也不保護他們。這種推論似乎是以結果論信心的真假。事實上確實是如此,我們豈能知道神揀選的隱秘旨意,神公開的旨意就是信祂的祂必拯救,祂必保護屬祂的羊,連一隻不離棄。所以,凡信他到底的,就知道自己原是神揀選的。我們不是未卜先知,只能從結果看出神隱秘的旨意。但是神不是,祂有預先揀選的主權,不是讓我們的行動操控的。我們只不過是從自己的結局,看出自己原是神揀選的。我們當在主明顯的旨意上順服,不猜測主隱藏的旨意。

信徒持守信心、追求屬靈成長,最終的結局是如何呢?彼得鼓勵他們說:「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地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彼得在這裡把信徒成長最終的結局擺在我們眼前,就是得見信仰旅程的終點。持守真道的信徒最後會進入主的國度。這國度是主永遠的國,是救主耶穌的國。兩個片語修飾同一個國。表示耶穌基督是我們的生命的主,也是救我們脫離滅亡命運的救主。

這國度有什麽特徵呢?我們怎麼進入?彼得說我們將會豐豐富富地進入。按原文的意思重譯:「進入主永遠的國-救主的國度,將會豐豐富富地加給你們。」這個「加給」與前面第5節,有了信心還要「加上」德行這句話的動詞是同一個字根。第五節是命令句、第11節是未來式。也就是將來才會成就的,我們今日因著重生,已經在神國度裡,但是將來神還要豐豐富地將「進入主的國度」加在我們身上。現在已經嚐到神國初步的恩典,將來更榮耀地進入神國會在末日主來時完全實現。我們既然有這榮耀的盼望,就要持守信心,殷勤追求成長。

另一個特徵是主的國是永遠的國,現今的國度都是暫時,我們無法永遠居住,主的國是立定在天、永不動搖。我們在地上所爭取到的利益不能永遠保存。但是將來在主的國,要賞賜給我們的基業是存到永遠無人能奪取。這就是永生最終的實現。

彼得這裡說的國度是屬於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國度。彼得後書在第三章也提到了將來主再的盼望:「但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彼後3:10)、「切切仰望 神的日子來到。」(彼後3:12)「主的日子」就是「神的日子」,是審判的日子,也是拯救的日子,也就是主耶穌帶領我們進入祂國度的日子。我們將會在主的國度裡面,與祂同在直到永永遠遠。這是我們每一個基督徒的盼望。

殷勤追求成長是有盼望的,將來加給我們的榮耀是豐豐富富進入主的國度。因著這盼望,我們今日能以在地上忍受一切的困難,為要成為聖潔,更像主耶穌的樣式。願主在我們成長的過程加添我們力量。

結論
在教會面臨假教師欺騙的危險時,彼得勉勵信徒:既然已經得到了主賜給我們的新生命,並得到了主給我們追求生命敬虔的能力。我們就當繼續往前、殷勤追求屬靈成長。彼得列出了幾種屬靈的美德,這與追求成聖的生活是目標一致的。當我們努力活出這些美德,他們就是為我們重生得救的明證,這就讓我們更加有蒙神揀選的確據,在得救的地位上不至於失腳。最終我們的盼望是進入基督永遠的國,與主永遠同在。這就是追求屬靈成長的目標。我們只管殷勤裝備自己,主必會幫助我們達到這目標。

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父神為基督作的見證


我們每個人接受基督信仰都會有些原因。多數都是因著一些內在、外在的證據支持我們跨出這一步。見證成了我們能以鼓起勇氣,離開過去所抱持的價值觀,跨出信仰旅程的重要助力。這見證或者來自信主的朋友的勸告、或來自生活中發生的一些特別的事、或來自於禱告得應驗

、或來自於心中突然產生的莫名感動。其實引導我們信靠基督的真實見證,多半是來自於天父上帝。讓我們來看看這段經文中提到了,天父對基督作的見證。

第五章前半段經文提到了,猶太人因著耶穌在安息日治病,挑戰耶穌的權柄。耶穌則指出:祂不是單獨在世上行事,祂與父有緊密的關係。在五章1930節,主耶穌說出了祂與父的關係:(1)父所作的事子也照做、(2)父如何審判,子照著父的心意審判、(3)父如何教人從死裡復活,子也讓人從死裡復活。子就是父所差來的彌賽亞,祂擁有父所有的神性、並父所賜給祂至高的權柄。耶穌這些話有什麼證據呢?本段經文則集中在父神為耶穌所作的見證這主題。

源自於父的見證

「我若為自己作見證,我的見證就不真。32另有一位給我作見證,我也知道他給我作的見證是真的。33你們曾差人到約翰那裡,他為真理作過見證。34其實,我所受的見證不是從人來的;然而,我說這些話,為要叫你們得救。35約翰是點著的明燈,你們情願暫時喜歡他的光。36但我有比約翰更大的見證;因為父交給我要我成就的事,就是我所做的事,這便見證我是父所差來的。37差我來的父也為我作過見證。你們從來沒有聽見他的聲音,也沒有看見他的形像。38你們並沒有他的道存在心裡;因為他所差來的,你們不信。」(約531-38

本段經文出現最多的字就是「見證」,見證的意思是什麽?這個字的名詞與動詞在約翰福音中出現相當多次,是約翰福音的重點。「見證」最主要的意思就是以證據陳明事實的可靠性。見證者必須是對證據有充分的把握。目的是讓聽聞見證的人可以相信這事實。約翰福音第一章的序言就描述施洗約翰說:「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約17)約翰福音19章描述見證耶穌釘十字架的那人也說:「看見這事的那人就作見證他的見證也是真的,並且他知道自己所說的是真的叫你們也可以信。」(約1935)見證的目的是讓人相信。整個約翰福音寫作的目的就是為耶穌作見證:「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 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2031)以下讓我們一起來看,父神怎麼為耶穌作見證。

耶穌在31節說了,他不是獨自一人作見證,而是另有一位為祂作見證。猶太人的觀念,法庭上的見證必須多過一人。自己為自己作的見證不足以採信,必需要有第三者,才能客觀的見證事實的真相。32節主耶穌說的「另有一位給我作見證」是指誰呢?這裡的動詞「是」見證者是現在式,見證也是現在式分詞,指的是那位一直在作見證者,必然是指聖父。從約翰福音的另一段經文我們也看到,耶穌向猶太人申辯:「你們的律法上也記著說:『兩個人的見證是真的。』我是為自己作見證,還有差我來的父也是為我作見證。」(約817-18)從這兩段經文我們能看出,基督是父神所差來的彌賽亞。為要讓眾人相信耶穌的身份,父神積極為祂做見證,父所作的見證也必定是真實無誤的。

雖然主耶穌在這段經文提到了三個為祂作見證的事物,分別是(1)施洗約翰的見證、(2)耶穌所行的事的見證、(3)神的道的見證。這三者的源頭都是父神。事實上可以說背後都是父神為耶穌作的見證。父神親自藉著施洗約翰、基督所行的事、與聖經來見證基督是父所差來的。父神親自為祂作見證,要讓人看到這些見證而信靠祂。以下我們分別來看這些見證。

施洗約翰的見證

耶穌在33節對質疑祂的猶太人說:「你們曾差人到約翰那裡,他為真理作過見證。其實,我所受的見證不是從人來的;然而,我說這些話,為要叫你們得救。」在約翰福音第一章就提到猶太人差人來施洗約翰那裡,質問他施洗的權柄。他否認自己是基督,並指著耶穌作見證:「看哪, 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這就是我曾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我先前不認識他,如今我來用水施洗,為要叫他顯明給以色列人。」(約129b-31)他的見證不是從人來的,不是自己觀察、推論的結果,而是父神向他啟示的。施洗約翰清楚地說出了這個事實:「我曾看見聖靈,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我先前不認識他,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 神的兒子。」(約132-34) 從這段經文我們看到了,施洗約翰為耶穌的見證是從神而來的,他忠心地扮演了見證者的角色。當主角耶穌來臨時,他知道自己的責任已盡,悄然退居幕後。這是施洗約翰為基督作的見證。猶太人來詢問施洗約翰,挑戰他的權柄。猶太人中也有很多人相信約翰的見證,接受約翰的洗禮。耶穌質疑猶太人,你們向約翰求證據,他說出了見證,為何你們還是不接受他所見證的那位基督呢?耶穌指出祂有比約翰更大的見證:「約翰是點著的明燈,你們情願暫時喜歡他的光。但我有比約翰更大的見證。」(約535-36a

基督行的事為祂做見證

什麽是更大的見證呢?緊接著上一句話耶穌說出了:「因為父交給我要我成就的事,就是我所做的事,這便見證我是父所差來的。」(約536b)祂奉神的差遣所行的事,就是這更大的見證。父神交給他的事是什麽?包括了耶穌行神蹟所彰顯的神同在記號、也包括耶穌在十字架上為人贖罪所帶來的拯救、神讓祂從死裡復活更證明了祂是神的羔羊,擔當世人的罪孽。耶穌在地上所行的一切事正證明了祂的身份,祂是神所差來的那一位,就是拯救神子民的「彌賽亞」。

這更大的見證是直接來自於神。主耶穌在第五章19節後半已經說了祂與天父的關係:「子憑著自己不能做甚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祂在地上行事正是遵行天父的旨意,完成祂命令的救贖工作。祂的工作就證明出祂的身份,讓人相信他是神說差來的那位。在十四章主耶穌又說:「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你不信嗎?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乃是住在我裡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你們當信我,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即或不信,也當因我所做的事信我。」(約1410-11

猶太人對耶穌所行的事的反應就是不信。37節經文說:「差我來的父也為我作過見證。你們從來沒有聽見他的聲音,也沒有看見他的形像。」神是人的肉眼所看不見的,但是藉著神所差來的那位所行出來的事,就可以知道神的作為。我們如果親近神,體貼神的心意,就必然會看到耶穌按神的心意行事,而相信祂是神所差來的那位。但是猶太人對耶穌行事的反應是心生反感,決絕接受耶穌彌賽亞身份的宣稱。這證明了他們不認識父,也聽不見神對他們說的話。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他們中間,就是向他們傳達神的話語,也向他們顯現神的形象。除了透過耶穌向他們顯明神的屬性,他們無法親耳聽見,無法親眼看見。神屬性的其實在在舊約聖經中描述了,但是從來沒有讓人可以親身經歷。當猶太人已經看見、聽見了耶穌行的事,還不願意接受,代表他們根本不信舊約中對神屬性的描述,也不信先知啟示關於彌賽亞的預言。

38節經文說:「你們並沒有他的道存在心裡;因為他所差來的,你們不信。」他們不信是因為他們沒有神的道存在心理。神的道就是神的話語。神早就向先知啟示,寫在舊約聖經中,然而猶太人表面上讀聖經的話,但是沒有把神的道放在心裡,所以當神的兒子道成肉身來到世上,他們認不出祂來,因此拒絕他、排斥祂、甚至把祂釘在十字架上。一個人對神所差來的基督的態度,就看到了人對神啟示話語的態度,也看出來他對神的態度。拒絕基督、就是拒絕神自己。

下面我們將會看到神怎麼藉著聖經,啟示出對基督的見證。

聖經為基督作見證

39你們查考聖經(或譯:應當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40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裡來得生命。」(約539-40

在前面一節經文,約翰指出猶太人的問題在於他們不信神所差來的彌賽亞。38節說:「你們並沒有他的道存在心裡;因為他所差來的,你們不信。」在39節約翰進一步說明他們的原因:「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他們雖然殷勤查經,可是看待聖經話語的態度錯誤。他們在其中尋求永生,然而卻不知道聖經寫作的目的,是要宣告神的救恩,這救恩是成就在耶穌基督的身上。他們錯誤地以為只要努力考察聖經,自然就可以在其中得到永恆的生命。猶太人希列的文獻也證實了這點,他們確實有這種觀念:「越多地讀神的話,越多得到來世的生命。」然而他們卻誤解了聖經的功用。把讀經當成一種功德,足以換的神所賜的生命。

耶穌糾正他們的想法,告訴他們:「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裡來得生命。」這句話清楚地說出聖經的目的是為基督作見證,讓人因著經上的話語,信靠耶穌是基督,並從祂得到永恆的生命。猶太人仔細鑽研聖經字句,卻不信聖經所見證的對象。那是錯誤地運用聖經,所花的功夫毫無用處。

怎麼理解「聖經為耶穌作見證」這句話呢?舊約聖經記載了神救恩的歷史經過,我們從其中可以看到神拯救人類的計劃。這救恩是在歷史中逐步向人顯明的,救恩的成全就是在耶穌基督身上。當基督還沒有道成肉身以前,我們是靠著聖經中對彌賽亞將要來臨的預言,憑著信心接受神拯救的應許。也是靠著舊約中不完全的影子,從其中看到了所預表的、將要來臨的實體。耶穌說舊約聖經是為祂做見證的,指的就是猶太人應該明白聖經中充滿了神對彌賽亞來臨的應許、與基督在未道成肉身以前的預表,而積極盼望彌賽亞的來臨。猶太人若是信靠神、順服神啟示的話語,應該能夠看出耶穌就是那位應許的彌賽亞,進而接受祂帶來的救恩,並能因此得到永恆生命。然而猶太人拒絕了聖經的見證,當彌賽亞親自臨到他們時,他們選擇棄絕祂,表示他們讀聖經時用錯了方法,這結果也顯示他們並不全然順服神。正確的讀經必然讓我們順服在神的旨意下,也能讓我們認識神的兒子,因而信靠祂得生命。

「新正統」與「新福音派」的聖經觀

有的人引用耶穌說的:「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這句話,推論出:聖經不盡然是神的話,只不過是為基督作見證,人的見證必然參雜了人理解上的錯誤。所以聖經中難免有些人為的錯誤存在。這是新正統神學的理論,甚至近代新福音派也接受這種理論,以為聖經中只有教義與倫理教導是正確無誤,涉及科學、歷史、年代則出現一些誤差。這句經文成為他們支持自己理論的根據。這樣應用這句經文,是對經文的誤用,結果是削弱聖經在真理上的權威。耶穌這句話並沒有否定聖經的權威,反而是告訴猶太人,糾正他們讀經的態度。應當是抱著信靠神的心,接受神在聖經中的見證,並願意等待這位應許的彌賽亞出現。

聖經的目的是為基督作見證,並沒有否認聖經是神的話語,我們從耶穌對聖經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耶穌對猶太人肯定經上的話:「你們的律法上豈不是寫著『我曾說你們是神』嗎?經上的話是不能廢的;若那些承受 神道的人尚且稱為神...」(約1033-34)耶穌也宣稱律法上的話不能廢去:「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518b)以上兩節經文所說的律法,指的是整個舊約聖經,因為耶穌把詩篇的經文也用律法來表示。耶穌又稱他來不是要廢除律法和先知。我們看到了耶穌怎麽看待舊約聖經,它具有神啟示話語的權威,不能廢去。保羅也說:「聖經都是 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後316-17)默示就是神所呼出,神以祂的靈啟示聖經作者。再看一節彼得的經文:「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 神的話來。」(彼後121)這裡的「感動」是指,作者被聖靈帶動之下寫下來的,如船帆被風吹動一樣,是被動領受聖靈的啟示,不是自發地創造新意。所以我們今天對待聖經的態度應該與耶穌、與使徒一致。耶穌是神,擁有賜下啟示的權柄、使徒是直接領受啟示,他們對聖經領受正確無誤的程度,大於我們今天藉著閱讀或解釋後領受的程度。我們是聖經見證的領受者

沒有地位來批判聖經正確或錯誤。聖經的話既然出自於神,耶穌基督自己都尊重聖經的權威,我們身為基督的門徒,理所當然應當接受聖經是正確無誤的。

有兩種受自由派影響的聖經觀,正在教會中擴散。新正統的聖經觀:「聖經不全是神的話,但是當我們讀經時,聖靈會使用它,來向我們說出神的話來。」與新福音派的聖經觀:「聖經不全然正確無誤,神自己會使用有誤聖經,告訴我們神的真理。」這兩種想法我們都不該接受。如果聖經經文客觀上有誤,我們領受的真理卻可以是正確的。那我們何必讀經?讀描寫耶穌故事的小說,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得到真理?讀歪曲真理的異端經書,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維持正統的信仰?排除聖經客觀的真實性,卻還可以維持讀經主觀的真確性。這是荒謬的想法,那等於是說:我們讀經時理解的權柄,大於作者領受啟示的權柄了。人們就可以一面讀經,一面自創聖經中沒有的信息。如此一來,誰都可以自稱被聖靈感動,寫出高於聖經作者權柄的話語了。在這點上妥協,就是在真理上動搖,必然會一步一步引至錯誤的道路。

對上面提到的錯誤我們一定要心生警惕。這段經文的教訓是明確的,聖經是為主耶穌作見證的,是讓我們讀了之後對基督生出信靠的心,進而來到祂面前得生命。不是用來讓我們否定聖經權威,最後卻引致不信的惡心。

將聖經信息教條化的問題

但是反過來看,耶穌對猶太人的糾正是否也給我們一些警惕呢?我們當如何避免像猶太人的態度讀聖經呢?他們把聖經當成是死板的教條。只知道抓住經文表面的文字,藉著殷勤研讀顯示自己的對神的敬虔。但是他們卻看不見經文中啟示的真理,他們看不見經文對基督的預言。當神的兒子親自來到世間,他們卻拒絕祂。我們千萬不要掉到這樣的陷阱中,把讀經變成是一種,純粹學術的活動。研經的結果只是得到死板的信條。當今教會中也有人矯枉過正,為了抵抗異端,高舉基要真理。把聖經啟示的信仰命題化,把整本聖經的信息,變成了邏輯嚴密的信條。

我們當知道,聖經的啟示是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作者領受啟示向當時的人發出的信息。必然有它傳遞、並領受信息的情境。經上描述的是歷史中確實發生的事情。神是在歷史中向我們發出啟示的。我們不能忽視作者寫作的情境,不能抽離了歷史來理解片段的經文。把聖經命題化、與教條化,變成思想嚴密的信條。雖有利於駁斥異端,但是卻免不了歪曲了作者當時寫作的原意。正確理解聖經,我們必須尊重作者當時寫作的本意。這就需要靠著前後文推敲,歷史背景的考據。盡量找到經文寫下時原來的宗旨。

除了研經需要下工夫外,我們也相信聖靈既然啟示聖經的作者寫下真理,在我們讀經的時候,也能藉著聖經向我們說話,帶我們進入真理中。這是聖靈在信徒心中引導光照的行動。我們對經文理解的權威,當然不能高過作者領受啟示的權威。但是卻能將經文活潑的應用在個人生活中,讓讀經的人更深地明白神啟示話語對個人的意義,也讓我們對神的話有更深刻的感受。聖經對基督的見證目的是讓我們來到基督面前得生命。千萬不要讓讀經成了一個純學術研究的活動,失去了活潑甘甜的滋味。

從這兩節經文,我們看到了兩方面可能的誤用,一是輕視聖經的權威。另一是將聖經活潑的話與教條化。這是我們讀經時,應該避開的錯誤態度。從正面來看,我們當持守的是:信靠經文啟示的正確無誤,同時讀經時帶著禱告、順服的心,讓聖靈帶領我們進入經文中的真理。

猶太人拒絕父神的見證

41我不受從人來的榮耀。42但我知道,你們心裡沒有 神的愛。43我奉我父的名來,你們並不接待我;若有別人奉自己的名來,你們倒要接待他。44你們互相受榮耀,卻不求從獨一之 神來的榮耀,怎能信我呢?45不要想我在父面前要告你們;有一位告你們的,就是你們所仰賴的摩西。46你們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為他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47你們若不信他的書,怎能信我的話呢?」 (約541-47

猶太人不明白聖經中對彌賽亞的見證,拒絕相信耶穌是基督,原因是什麼呢?本段經文中提到兩個原因:(1)他們不求神的榮耀、只求相互受榮耀,原因是沒有神的愛;(2)他們不信摩西寫的書、就是書中指著耶穌的話。以下我們就著這兩個主題來討論。

他們沒有神的愛

耶穌在34節說他所受的見證不是從人來的,而是從神來的。指出對祂的見證的根源是神。同樣在這裡他也說:「我不受從人來的榮耀。」祂受的榮耀唯獨來自神。無論是祂行出的神蹟奇事、祂教訓人顯出的至高權柄、以致最後在十字架上受死復活,都顯出神給祂的至高榮耀。祂如果要求人的榮耀,只需要滿足那些敵對的猶太人對彌賽亞的期望,猶太人的敵意馬上會減低。如果耶穌再投猶太人所好,滿足他們的虛榮心,猶太人很可能會歡迎祂、擁戴祂作王。耶穌很清楚祂受的榮耀不是來自人,唯獨來自神。祂所行的事就是順從天父的旨意,完成天父吩咐的救贖事工。

相對的猶太人卻不同,他們不求天父的榮耀、只求互相受榮耀。耶穌說:「但我知道,你們心裡沒有 神的愛。」(約542)耶穌早已知道他們的心,這裡的知道是完成式,表示他們不愛神的心始終如一,耶穌心知肚明,他們不愛神。他們不愛神的心可以從哪裡看出來?耶穌接著指出:「我奉我父的名來,你們並不接待我;若有別人奉自己的名來,你們倒要接待他。」(約543)耶穌奉父的名來,表示耶穌明確告訴他們祂是從父所差來的那一位,就是彌賽亞。猶太人拒絕耶穌的宣稱,也就是不信祂是彌賽亞。相反地,另外有人來,不是奉神而來的,而是奉自己名來的,聲稱自己是彌賽亞,猶太人卻願意相信他。這種事在當時的猶太人歷史中確實發生過。假基督冒名來欺騙人,卻得到他們的歡迎。為什麼他們會如此反應?因為他們對彌賽亞的期盼是錯誤的。他們希望一位有神奇能力,能救他們脫離外邦統治,能帶領猶太人國家復興的領導人。耶穌出現無佳型美容、也不願被他們擁立作王。甚至斥責他們假冒偽善的罪。這點與他們心中對彌賽亞的期盼不合。耶穌說他們不信祂的原因是:他們求的不是神的榮耀,而是互相受榮耀,因為他們「心裡沒有 神的愛」,也就是說他們不愛神。從他們對耶穌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了。愛神的人必然愛神差來的基督。結果是他們拒絕耶穌,也就等於是拒絕了神給他們的救恩。

他們不信神的道

其次提到的是他們不信神的話語,這在38節已經提到過:「你們並沒有他的道存在心裡。」從他們不信基督,就等於是拒絕了神在聖經中啟示的對基督的見證。本段又重新提到他們宣稱相信摩西的話,但是卻不接受摩西五經中應許要來的基督。約翰指責他們:「你們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為他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這裡沒有明確指出是哪一段經文,有可能是申命記1815節摩西的話:「耶和華你的 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接下的18節神對摩西說:「我必在他們弟兄中間給他們興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將當說的話傳給他;他要將我一切所吩咐的都傳給他們。」這段舊約經文在新約使徒行傳上分別被彼得、以及司提反引用,應驗在基督身上。可見摩西的書上有對基督的預言。使徒們相信這預言應驗在耶穌身上,但是猶太人卻不信。他們知道摩西寫的經文,卻不信耶穌就是這位經上預言要來的先知。

一個宣稱自己相信摩西話語的人,應該要相信摩西寫下的預言,並心存順服等待預言的實現。拒絕神差來的耶穌基督,就等於是拒絕摩西的話,就等於是拒絕神的見證。在末日審判的時候,摩西會親自出來控告他們。因為摩西寫下的見證,他們不信。約翰在45節說:「不要想我在父面前要告你們;有一位告你們的,就是你們所仰賴的摩西。」猶太人宣稱仰賴摩西,但是卻不按照神啟示的真義接受摩西的預言,這時他們讀的摩西的話就成為他們的控告者。正如猶太人知道律法,卻不行出來,律法就成為最後審判時的控告者。外邦人不按着與律法功用相同的良心行事,最後審判時,良心就跳出來控告他們。

讀了摩西寫的聖經,卻不信基督,等於不信摩西書中對基督的啟示。約翰在46-47節說:「你們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為他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你們若不信他的書,怎能信我的話呢?」這裡約翰指出聖經的話、與耶穌的話有緊密的關聯。信摩西的書,必然也會信耶穌的話。不信耶穌的話的人,就等於不信摩西在經上的見證。這裡又清楚說明了聖經上的話語、具有與耶穌的話語同樣的權威。耶穌的話是神的話,必然是真實無誤的,聖經的話是為基督作見證的,怎麼可能是出錯的呢?

本段經文指出,不信基督根本的原因是,對神的不信。因為神藉著耶穌所行的事,已經見證出祂是基督。不信這些見證,等於不信神,心中沒有神的愛。聖經裡充滿了神對基督的見證,我們不信耶穌是基督,等於不信神在聖經中的啟示,沒有神的道在心中。猶太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對神的不信。

結論

在本段經文中,我們看到了天父對耶穌作的見證,通過先知施洗約翰的宣告,猶太人聽聞了卻不相信。神又通過了耶穌所行的神蹟奇事為證據、並祂充滿權柄的話語,猶太人也不信。神又通過舊約聖經多處應許彌賽亞降臨,並清楚寫下祂將要行的事為印證,當這些記號出現,猶太人拒絕接受。見證是帶領人生出信靠的心,父神親自為基督作見證更是意義重大。可惜人心中剛硬時,就算再大的證據,也不能讓他的心軟化下來。因著基督顯出自己的身份,同時就是對聽到這宣告的人的福音呼召。他們或是接受、或是拒絕,最終都會影響到永恆的命運。我們千萬不可輕忽這福音的信息。

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見證的中心:基督的十架

The Glorious Cross of Christ - YouTube
十字架成為基督教的記號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基督徒日常生活中,不難見到十字架出現在我們四周。每個禮拜聚會的會堂中央通常可以見到十字架,講台的桌上也會有十字架的記號。呼嘯而過的救護車上面的十字還掛著盤旋其上的銅蛇。街道旁醫院的標誌也是個十字。翻開新約聖經,十字架這字出現73次。耶穌受死的預言、或描述更是遍布整本聖經。當我們一起唱詩歌,「寶貴十架」是我們許多人愛唱的歌。為何十字架會成為基督信仰的象徵記號,跨兩千年深深印在基督徒心中?因為十字架正是耶穌為我們受死,脫離罪惡權勢的記號。沒有救主的代贖,我們今日都在滅亡的命運中。耶穌在十字架成就的救恩是我們信仰的最重要的部分。難怪基督徒常常會在禱告、默想、敬拜中,思想十字架的意義。十字架對我們來說是我們信仰的核心。

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智慧
「18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 神的大能。19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20智慧人在哪裡?文士在哪裡?這世上的辯士在哪裡? 神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嗎?21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 神, 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 神的智慧了。22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23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24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臘人,基督總為 神的能力, 神的智慧。25因 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 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林前1:18-25)

本段一開始提到了「十字架的道理」(1:18)意思為十字架的信息。這信息的主題就是:耶穌被釘十字架,成為我們得救的根源。18節經文提到了兩種針鋒相對的看法,「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 神的大能。」十字架成為爭議的中心,一個人對十字架的判斷,對他有極大的影響。有人把它當成是愚拙、也有人把它當成是智慧,這決定影響了他們最終的命運。他們做出判斷的根據,就是對基督救恩的反應,有的人相信、有的人拒絕。

十字架成了分別出人對基督救恩態度的試金石。為什麼會有這麼兩極的反應呢?因為十字架所傳遞的信息不是讓眾人樂意接受的。它指出了世人都陷在罪中,如果不靠神的拯救,最終都落在審判之中,那是極可怕的命運。所以神差遣他的愛子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擔去了罪債,使我們信靠祂的人不必再為自己的罪承擔刑罰,反得到永生。這就是福音最中心的信息。為何這信息不討人喜歡?因為它排除了任何人以為自己值得誇耀的地方,救恩全來自神的恩賜,與我們本身任何的優點完全無關。我們很難接受這樣的信息。

人常有的想法就是:「我還不至於一無可取吧?我的道德修養、我的聰明才智、我的自制能力。多少讓我有點資格配讓神來救我吧?」事實上是沒有,連一點也沒有。這些我們自以為可以讓神欣賞、得免審判的條件。沒有一個能在神面前能夠換取救恩。我們的所作所為,無論再好,都達不到神的標準。除非我們認清這一點,我們不可能願意低下頭來,接受耶穌基督為我們成就的白白救恩。

19節引用了舊約的經文:「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這句話是引用於以賽亞書29章14節:「他們智慧人的智慧必然消滅,聰明人的聰明必然隱藏。」神故意使用十字架的道理來拯救世人,讓一切的驕傲自大之人,反把自己陷於盲目之中,把十字架當作愚拙,棄之如敝屣。然而,清心謙卑之人願意承認自己的罪,服在十字架的救贖底下,接受基督賜下的救恩,這就是福音的大能。神使用人以為愚拙的事情,來辨別誰是自高自大、誰是謙卑認罪,這就顯出神的智慧。21節說了:「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 神, 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 神的智慧了。」

當今之世,人對智慧的追求的熱情,絕不比兩千年稍減。當時的人崇尚智慧的情形,在22節有所描述:「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當猶太人聽到耶穌出來傳道的信息,他們首先就想要耶穌顯個神蹟給他們看。他們相信神蹟才能證明神的作為,也才能顯明耶穌的身份,然而耶穌顯出的神蹟並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他們不信的人還是不信,甚至污衊耶穌是靠著鬼王趕鬼。這樣的人是不可能接受神差來的彌賽亞竟然會被掛在木頭上,受最屈辱的刑罰而死。十字架的信息對猶太人來說是個絆腳石。對於希臘人也是如此,他們崇尚學問智慧,喜歡把玄學哲理提出來辯論,理論說的頭頭是道,但是卻成了實踐的侏儒,能說不能做。這種人也是一樣,輕視十字架的救恩。他們崇拜精妙高深的學問,把十字架當成荒繆絕倫的鄉野奇談。可嘆的是,不管追求神蹟的猶太人、或崇尚智慧的希臘人,在神的眼中都無法憑著他們最看重的條件來得到救恩。神就是要靠著十字架的救贖來拯救世人,讓自高之人正好跌倒在十字架上。正如經文23節說的:「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

我們面對今日追求神奇經驗、崇尚高深學問的世界。我們傳什麽樣的福音。是投其所好,他們要看神蹟,就多行神蹟讓他們嘆為觀止?他們要聽精深高妙的哲理,我們就滿足他們對世俗學問的胃口?都不是。保羅在兩千年前早就說了。這些不但不是我們傳福音的內容,我們反而更要清楚傳遞出純正的福音,就是十字架的信息。讓討厭十字架的人自己現出高傲自大的原形。他們討厭十字架是因為他們不信神,拒絕神的福音。他們不信的心正好讓他們落在網羅之中。

十字架的道理對不信的人來說,是討厭無比的。但是對我們蒙召信主的人,「無論是猶太人、希臘人,基督總為 神的能力。」不管我們的種族、階級、身份地位、文化水平,神都能救我們。只要我們服在十字架底下,承認自己是個罪人,需要基督的拯救,神的救恩就臨到我們的身上。

「寶貴十架」的最後一句常在我們心中迴盪:「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榮耀,我眾罪都洗清潔,唯靠耶穌寶血。」這就是神拯救我們的智慧。

神的揀選不在乎我們的條件
「26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27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28 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29使一切有血氣的,在 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30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裡是本乎 神, 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31如經上所記: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林前1:26-31)

保羅本篇的勸勉主要是要針對哥林多教會中那些以自己的學問高傲自大、分門結黨的人。保羅要讓他們知道高舉自己的聰明才智,是與十架的道理相反的。神使用人以為愚拙的十字架拯救了哪些人?正是那些承認自己毫無可誇、需要拯救的人。保羅讓他們反思,當他們蒙召信主的時候的境況如何?「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26節)這就是當時教會信徒主要的社會地位,按世俗的眼光看來,大部分是沒有智慧、沒有能力、沒有尊貴。這與三十年前在中國農村里福音復興的時候的情形一樣。一說起信耶穌的,大家的印象就是那些沒知識、沒文化、老弱婦孺、窮苦潦倒、滿臉土氣的莊稼漢、和容易受騙的婦女。是的,這就是當時信主的人主要的社會成分。但是經文中說「按著肉體」,就是用世俗的眼光看,是一群讓人輕視的人。這是我們的社會對信耶穌的人一種錯誤的印象,以為信耶穌只是滿足他們對生活痛苦的慰藉罷了。讓我們稀奇的是,神不排斥他們、反而揀選他們,為了要向我們表明一個事實,神揀選人與世俗眼光中人所有的條件完全無關,不管他的聰明才智、社會地位、學問能力多大,都不能因此讓神揀選他。

神故意與世俗的潮流反其道而行,27-28節說:「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這些愚拙的、軟弱的、卑賤的、被人厭惡的、無有的,當他們蒙神揀選信靠福音,就得到了拯救。反而是那些自認為有智慧的、強壯的、高尚的、討人喜歡的、富裕的,因著自己的高傲自大,拒絕了福音,因此被排除在神的揀選之列。這讓我們知道了,神揀選人的方法是來自於神自己的主權,與人本身的條件完全無關。

我們會問一個問題,神的揀選不在乎我們的條件,也就是一切出自與我們自己的因素都與人能否得救無關。那人的信心是否是神揀選人的條件呢?一個人總要信他才能得救吧。沒錯,信是一個人得到救恩的必要途徑,但是連「信」都不能構成一個人在神面前足以自誇的因素。自認為我的信心強,我有信心,所以讓神願意拯救我。人對神的信心一樣是源自於神。若不是神開啟我們的心、聖靈光照我們的罪,我們憑著自己,連跨出這個信心的腳步都有困難。所以我們只能說:感謝神憐憫我,賜給我得救恩的機會,讓我聽聞福音,改變我剛硬的心,我才可能伸出信心的手接受神的拯救。若不是神的憐憫,讓救恩臨到我身上,我如今想信還不知道信什麽。所以如果把個人的信心當成與聰明才智、尊貴地位、學問能力一樣作為個人可以換取救恩的條件時,人就有自誇的理由了。就連這種「信心」在神眼裡,也不能構成人得救的充分條件。

雖然出自個人信靠的決心不是蒙揀選的條件,但是拒絕福音,不接受救恩,卻是一個人失落最根本的理由。不信是我們每一個人原本的狀況。當我們不信時就,是落在神的憤怒中。除非我們伸出手來,憑著信接受救恩,我們將繼續留在神的憤怒中,最終面臨審判。信不是我們藉著可以得救的條件,不信卻是我們不能得救的根本原因。這是一種不對稱的關係。為了讓我們知道,出自於我們本身的任何因素,都不能因此在神面前換取救恩,唯獨存謙卑的心,承認自己是罪人、一無可誇、需要耶穌的拯救,才能免去審判、得到救恩。這就是「信」的意義。承認自己的罪,有什麽可以誇耀,構成神非揀選我不可的條件呢?不信我就死了,我真是存著感恩的心而慶幸自己蒙神憐憫、免去刑罰。正如小孩張開口吃飯,不是他得以存活的根本理由,因為媽媽供應飯才是;但反過來看,小孩不開口吃飯,卻是他不能存活的根本原因。

神讓世人公認最卑微、最無學問、最低下的人聽聞福音而得救,目的不在歧視尊貴、富裕、有學問的人。而是:「使一切有血氣的,在 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基督教的福音沒有仇富的觀念、也沒有反智的傾向。基督徒中也有很多聰明人、有地位的人。過去大部分信主的人是地位低下的。但是今天的情形與三十年前大大改觀了,如今知識分子、專業人士、富有階級的人,也開始走進教會信耶穌了。可見神並沒有排除尊貴的、聰明的。祂特意揀選世人以為低賤、卑下、窮乏、愚拙的人,是要顯明,揀選的條件與個人本身優越的條件毫不相關。他們蒙揀選與世俗所喜好的身份地位完全無涉。目的是讓人在神面前,沒有一個足以自誇。

我們得救,可誇的理由從不出於我們自身,唯獨在基督的身上。所以30-31節說:「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裡是本乎 神, 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如經上所記: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有一首詩歌叫「奇妙十架」其中一段歌詞是:「求主禁我別有所誇,但誇我主代贖十架,從前所慕虛榮假樂,今因主血甘盡丟下。」我們過去多麼渴望世俗的榮耀,希望聽見眾人的掌聲。但是這一切虛榮在十字架面前,都是一無價值。無法遮掩我們的罪、甚至讓我們迷惑在其中,反而不願來到主面前。如今我們知道了唯一拯救我們的,不是我們過去追求的世俗榮耀,卻是過去因著無知而厭棄的十字架。唯主為我流的寶血洗清了我的罪,讓我不再陷在罪中無法自拔,最後掉進墮落的深淵。主耶穌在我絕望痛苦時,拉了我一把,救我脫離困境。這就是我能脫離罪惡刑罰、得到救恩的根本的原因。這就是30節經文說的:「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

這智慧不是世俗認為的智慧,而是神拯救的智慧。這智慧顯明在福音上,藉著基督的救恩,我們成為得以稱義的人;我們脫離世俗的污穢、被潔淨歸主;基督為我付上贖價,我們得到了救贖。所以說基督成為我們的「公義、聖潔、救贖」。讓我們在主面前常常思念十字架的榮耀,放下自己驕傲自大的劣根性,不誇自己任何功勞,唯獨誇耀基督的十架。

定意只傳講基督並祂釘十字架
「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 神的奧祕。2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3我在你們那裡,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4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5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 神的大能。」(林前2:1-5)

在最後一段保羅指出了他們的問題,當他們崇尚人的口才學識,並因此把教會分門別類時,他們高舉的是世俗的智慧,這正是違背十字架的道理。福音的內容決定傳講的方式。十字架的內容既是不討人喜歡的,我們也不必為它搽脂抹粉,將福音的信息美化,以便讓人較容易接受。既然神使用令人討厭的十字架信息來拯救世人,我們傳福音的方式就應該單純、樸質。清楚地把十字架的信息傳講出去。

今天的世界喜歡光鮮亮麗的花招,教會為了吸引人聽福音,常會投其世人所好。世人喜歡聽名歌星唱歌,我們就邀請名歌星,辦演唱會。世人喜歡摸彩,我們辦福音晚會,也來摸彩。會眾嫌講道時太過枯燥乏味,就在講道前來個短劇小品,偶爾再加上個聲光效果,優美的配樂、加上精彩的影片。這些內容並不是不可以,但是我們要好好檢討的是,它們是不是喧賓奪主,把會眾聽信息的注意力給分散了。一場聚會結束了,大家到底聽見了什麽?短劇演的生動活潑、講道笑話連篇、故事不斷。如果一場聚會下來,我們聽到的就是這些花俏的聲光娛樂,記起來的內容就是這些膚淺的外表,這是十分可惜的事。

保羅在當時就已經下定決心,不用任何外在的手段、與華美辭藻來取代十字架的內容。他說:「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 神的奧祕。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保羅的口才不好嗎?不是的!他在當時是最好的老師訓練出來的學者,曾經在希臘與優秀的哲學家辯論,辯才無礙。他不知道靈活運用傳福音的方法,以至於傳講的方式死板,得不到果效嗎?也不是如此,他曾經向不同背景的會眾傳福音,向猶太人就傳猶太人聽的懂的信息,向外邦人就是用外邦人理解的共同語言來傳。可見他不是個個性呆板、頑固不化的人。然而他定意:在內容上,不傳別的,只傳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在方法上,不使用高言大志,反而「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因為他知道福音能打進人心,完全是聖靈的工作。他故意使用樸實的言語,為的就是讓人不因為他的口才吸引而被說服。而要單純讓福音的信息進入人的心中,讓聖靈來感動人。他說:「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 神的大能。」(2:4-5)

我們相不相信,當我們傳講十字架的福音信息的時候,聖靈會在人心中動工,祂會光照人心中的黑暗,讓人看見自己的罪。如果我們有這樣的信心,我們就當放心把佈道的結果交給主。不要刻意使用煽情的手段,例如在呼召決志時,使用感人的音樂。或使用設想精密、一步一步讓人無法拒絕的控制手段。這些做法可能會有好的效果,但是當人事後回想起來,自己是因著音樂好聽而感動決志,或是因著台上控制的手段而勉強點頭。他很可能事後後悔,不單否認自己剛才的決定,甚至更加謹慎的拒絕再接受福音。人的方法可能會有暫時的效果,但是唯有出自聖靈的感動會使人重生得救,這感動是不會讓人事後反悔的。我們既然知道福音是神拯救的大能,能力的來源是聖靈在人心中的工作。我們只管忠心地把十字架的救恩傳遞出去,即使可能會不討好、甚至讓人覺得受到冒犯。但是聖靈在福音上的工作,就是讓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我們的責任就是老老實實、不折不扣地把十字架的信息傳給人。並以禱告的心把結果交給神。

我們知道佈道時,福音的內容必須針對人心中的需要,有時我們會使用人關心的話題,使用生動的例子講述罪的真實性。這些都是把人帶進十字架信息的前奏,當前奏完成了,不要只停留在那裡。必須勇敢地進入主題。這主題就是:「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離開了這主題就不是福音了。當今的教會有許多人傳讓人成功的福音、宣傳信耶穌平安喜樂。宣傳開發內在潛能,完成不可能的事。號召名人來作宣傳,使用人喜歡跟隨名人的心態來吸引人。宣傳基督徒道德倫理高尚可以改變社會風氣、可以救國。這些都是在使用其他的手段淡化福音。這種做法如果不改變,就算能吸引很多人進入教會,至終這群人不是因著信靠基督贖罪而得到救恩的。他們聽到的不是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而是其他吸引人心的花招。這不是我們傳福音的做法,淡化的福音就不是福音。

我們應當有個清楚的認識,正如保羅當年立志:「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我們今天仍然是傳揚這古舊的福音,這福音能救人脫離死亡的命運,進入永生。正如一首歌說的:「寶貴十架的大能,賜我生命。主耶穌我俯伏敬拜你。寶貴十架的救恩,是你所立的約,你的愛永遠不會改變。」願我們都有保羅的心志,將十字架的福音真道傳揚出來,永不改變。

結論
十字架這個記號已經流傳了兩千年,被人輕視、被人厭棄。但是基督徒總是高舉十字架,因為它傳遞了一個寶貴的信息,就是主耶穌所成就的救恩。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流血捨身,贖了我們的罪,讓我們信靠祂的人如今可以免去刑罰、得到屬靈的新生命。這就是福音的中心信息。我們今天的世界,對十字架的排斥態度絲毫沒有稍減,因為它傳遞的白白救恩,否定了人可以自高自傲的一切可能。然而,因為它是福音的中心,我們仍然要繼續傳揚十字架的信息。我們相信福音是神的大能,祂能藉著人所厭棄的福音,將救恩帶給一切願意謙卑悔改的人。我們只管忠心傳揚,不偏離神所定下的福音正道。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