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律法存廢的問題最關鍵的爭議點,就是對律法這個字的定義不清的問題。律法這個字在新約有多種用法。有時指(1)神藉摩西頒布的律法制度,如:「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爲要得律法以下的人。」(林前9:20)、(2)有時指摩西五經,有時指整個舊約聖經,如:「律法上記著,主說,我要用外邦人的舌頭,和外邦人的嘴唇,向這百姓說話。雖然如此,他們還是不聽從我。」,(3)有時指神在律法中所定下的聖潔公義要求,如:「愛是不加害與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羅13:10)不把定義搞清楚,爭了半天也是沒用,徒然增加混亂。
對於律法不同的看法往往出於,聖經對律法兩種描述經文。聖經中的經文既有說律法廢掉的地方「(律法原來一無所成)就引進了更美的指望,靠這指望我們便可以進到神面前。」(希7:19)。也有說律法一點一劃也不廢去之處:「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5:18)。
有人拿希伯來書中的經文:「既說新約,就以前約爲舊了。但那漸舊漸衰的,就必快歸無有了。」(希8:13)提倡十誡也是在舊約中,既然舊約爲舊,漸變爲無用,所以十誡在今日也是無用的。這是沒有弄明白希伯來書所說的律法是指什麽而言,要明白律法的定義最清楚的是看前後文,讓前後文來界定「律法」這個字的定義。
要解決這問題,首先要明白希伯來書中所說的「前約爲舊」是指什麽?新約、與舊約的對比,一是影子一是實體。律法制度是舊約時代把人管束在律法下,讓人知道自己有罪,因爲當時耶稣贖罪的救恩還沒有來到,只有靠獻祭來贖罪。那就是影子。實體是基督,也就是贖罪祭已經成就了,不需要靠著舊約那套獻祭的禮儀。耶稣就是一次獻上永遠有效的贖罪祭。祂既成就了贖罪之工,我們就不需要靠著律法制度,來維持與神的關系。律法制度的重點是告訴人神聖潔的標準,指出人有罪,讓人知道自己有罪後,以悔改的心回到神面前,用贖罪祭來尋求赦免。獻祭制度是救贖主沒有來臨前不得不有的做法。
不要把神原先定下律法保護以色列人的目的當成是無用的,可廢棄的。神頒布律法的目的是要求以色列民保持聖潔,把他們與不信的外邦人分別出來。神設立律法的目的本身並不是沒用的,它至少指出以色列民行爲上違反神聖潔標準的地方,讓以色列民中對神有信心的人,憑著信歸向神,在基督未來之前,也能有方法因信稱義。但是以色列人誤解律法,想要靠自己守住律法來稱義,高舉自己的義,不要神的義,那不是神原本的目的。
保羅糾正的是法利賽人誤解律法的做法。羅馬書、加拉太書所講的就是這個問題:以色列民誤將律法強加在外邦人身上,成爲得稱義的條件。希伯來書則針對另一個問題就是猶太人忽視基督成就的救恩,想退後回歸到猶太教中。這三卷書所駁斥的是什麽?是律法制度,不是律法中公義的標準。拿三卷書中否定律法制度的經文,來支持律法中神公義的標準也廢掉了,那是引喻失義。
律法的制度在主耶稣來臨後已經不需要了,因爲主已經成全了律法的要求。但是律法不僅是個制度,它裏面有神啓示的永恒不變的真理在裏面,神定下律法表明祂的屬性、公義的標準,這個目的是永恒不變的。
有哪些神的屬性、公義的標準,在律法中呢?
(1)神是獨一,再無別神,如果沒有律法書中的啓示,我們完全不知道。
(2)神要我們把時間分別爲聖,不爲私利作工,而是把時間獻給祂,敬拜祂,安息在祂裏面。這沒有舊約的啓示,我們全不知道。
(3)其他就如,不可妄稱神的名,不可拜偶像。不可殺人、不可奸淫,等道德規範。這都是主耶稣一再教訓的。舊約到新約一貫不變的真理。
我們要防止的是律法主義,就是想靠著人的自已的力量,想守住律法,得稱義,得神獎賞的想法。那是高舉自己,不要基督的救恩。然而如果我們連律法中公義的標準都當作是無用的話,那是矯枉過正。
律法制度,與律法中的永恒的公義原則是要分別對待的。制度不需要守了,但是律法中也有永恒不變的真理,與主耶稣、使徒在新約所命令是一致的,這是不能改變的。舊約如此,新約繼續。我們要把這真理把握住。不是廢掉制度,連真理也廢了。
我們對於律法中永恒不變的公義標準,當用什麽態度來對待呢?應當是順從律法中的真理,去活出來。靠著主耶稣賜下的新生命,靠著聖靈的大能,我們不但不會悖逆神定下的律法,反而是順從它,並有能力活出來。我們可以看羅馬書8:7-9:「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爲仇。因爲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 而且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 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裏,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聖靈在我們心中不是讓我們更加不服神的律法,那是我們屬肉體時的態度,如果我們屬聖靈的人,做出來的與屬肉體的人一樣,那屬聖靈比起屬肉體又有什麽強處?
既然要活出來,就 要知道活出什麽來,活出的內容就不是沒用、要丟棄的。律法的內容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愛是律法的總綱沒有錯,但是愛的表現是有血有肉,有實質內容的。羅馬書13:8a-10 「因爲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 9 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 10 愛是不加害與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兩個「愛就成全了律法」中間夾的就是內容,就是不加害於人,也就是十誡中關乎愛人的誡命。內容與原則是連在一起的。有原則沒有內容去實踐,那是只抽象的觀念而已。
所以很清楚,希伯來書中變爲舊的是靠著外在的戒律來約束人,讓人守住律法的制度而言。讓人繼續遵從的是律法中神啓示下來祂永恒不變的公義標準。如何知道何者是永恒不變的?只要是新約中主耶稣所教導的,使徒所重申的,這些命令就是永恒不變的。如何活出神公義的標準,而又不落到律法主義的裏面?就是照著主耶稣告誡我們怎麽遵行律法的原則去做,勝過法利賽人與文士的義,看重遵行律法的背後的動機,而不是只把律法當成外在的規條。
不是說律法做不到就無用了,主耶稣登山寶訓的內容比律法標準更高。如果以實踐的難度來判斷存廢,那登山寶訓更是做不到,豈不是更要當作無用了。那是錯誤的看法。如果愛神、愛人兩誡要守,那十誡可以按照同樣方法遵行。不能說兩誡是靠聖靈的大能遵行,十誡就是靠肉體一定要當成無用。兩誡與十誡都是舊約摩西五經中頒布的,都是新約主耶稣重申的,地位完全一樣。
關鍵問題不在兩誡與十誡,在於怎麽對待律法,是對待律法制度、還是律法中公義的標準?如果說是當成舊約時代那種外在的制度,靠著守住才得稱義、得神喜悅,那就是錯誤的做法,不管幾誡都一樣,今天不需要拘守了,而且還要提防著這種律法主義復活的心態。如果是照著主耶稣與使徒所命令的方法看待律法中的永恒公義標準,那十誡完全不需要排斥,反而要銘記在我們心中、常常思想,並順服主的命令遵行。
對律法的兩種定義,不搞清楚。爭來爭去完全是徒費力氣、沒有必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