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去前,主愛門徒到底
「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2吃晚飯的時候,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3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且知道自己是從 神出來的,又要歸到 神那裡去,4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5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
這事件發生在主耶穌進入耶路撒冷之後,逾越節前,也就是祂被捉拿的那一夜,最後晚餐之時。第一句話的主要動詞是愛他們到底,主對門徒的愛是不變的。不止息的愛也是本段的主題。前面兩個動詞是分詞當作副詞,來修飾在怎麼情況下的愛。背景是主耶穌已經知道,祂離世歸父的時刻到了。另一分詞是祂既然愛世上屬祂的人,可以當作理由,因著祂早就愛著世上屬祂的人,這愛在在祂離去的時刻,繼續不斷,而且還愛到底。這裡的「到底」就是延續到最終成就的時刻、達到終極的目標。這是主對屬祂的人的愛,也是人間最穩固的愛。我們對愛的期待常是暫時的、隨心所欲的、飄忽不定的,然而主耶穌對門徒的愛卻是持久的、穩定的、堅貞的。你期待得到這種愛嗎?你若是屬主的人,主耶穌對你的愛就是如此。
接下來的二到四節主要動詞是耶穌站起來。前面的三個分詞都是修飾站起來之前的狀況。第一分詞是當晚飯開始的時候;第二分詞是當魔鬼把背叛耶穌的心意已經放在猶大的心裡之後;第三是既然已經知道天父將萬事交在主手裡、並且已經知道主從父而來、如今還要再回到父那裡去。這句話的後兩個分詞「放」還有「知道」都是完成式,表示猶大早就已經被魔鬼引誘,心中存著出賣耶穌的念頭,至今仍是如此;主耶穌對天父指派祂上十字架歸到父面前的計劃,早就了然於心,沒有絲毫改變。從這段經文我們看到了雖然主耶穌完成天父拯救世人的旨意,受死上十字架早在父神定下的計劃中,然而猶大被魔鬼引誘,心存叛逆,仍然要為自己的罪過負責,承擔後果。這一切在主耶穌的心中,都不是個意外。在這樣的情境之下,主耶穌竟然從晚餐桌前站起來,脫了外衣,拿著一條手巾束腰,準備要為門徒洗腳。
洗腳的工作是僕人的職責,再怎麼也輪不到主耶穌作。為什麼主耶穌在此時要作不合祂身份的事。主耶穌是特意如此作的。他知道自己要離去了,在他走了後,門徒會被環境的逼迫驚嚇,而心中動盪不安;並且也會因群龍無首,而彼此爭鬥。因著祂對門徒堅定的愛,祂要把握這最後一刻,用鮮活的行動來傳遞一個信息,就是為他們立下服事的榜樣。經文對這段描述很詳細。耶穌倒水在盆裡,開始一個一個地洗門徒的腳,洗完了就用腰上束著的手巾擦乾。十二個門徒,每一個都要為他洗,這動作不是個輕易的差事。然而卻是主決定親自向門徒做的事。在我們的風俗中,為人洗腳也是被認為是卑下的事。我們不會為別人洗腳,除非是幼兒,或者年邁行動不便的父母。因為在我們觀念中,腳是肢體中最髒、最臭的部分,怎麼能讓別人洗呢?然而主耶穌藉著這個行動表示,祂願意為門徒作這件最卑下的事。這是祂對門徒的愛最直接的表現。
我們敢想像主耶穌為我們洗腳嗎?恐怕是連想到都膽戰心驚吧。然而這件事被記載在約翰福音中,在約翰晚年特別被留下來,讓後來的人知道主對我們的愛是如此堅定。祂決心要洗門徒的腳,即使讓他們覺得不安,也要在他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主是何等地愛他們。此處有個特別值得注意的事,耶穌是否洗了猶大的腳?從洗完了後的吃晚餐的描述中,知道猶大也吃了餅,可見猶大應該是也被耶穌洗腳了。這表示耶穌也同樣表達對他的愛。這不意味著猶大也得到救恩,只是連猶大這樣一個罪人、想要賣耶穌的人,耶穌同樣向他做出服事他的行動。這行動是在警惕他,即使主清楚他心中想要背叛的心意,仍然給他悔改的機會。這也表示了即使是不信靠耶穌的罪人,主耶穌一樣對他發出悔改的呼召,給他們回頭的機會。這就是主對罪人的愛。主對罪人仁至義盡,讓他們面對審判時,對自己不接受神的拯救無可推諉。對比之下,主耶穌對於屬祂的人的愛就更是堅定而深厚了,祂愛他們到底,不離不棄,世間可有如此堅貞不移的愛?以人易變的心是無法達到這種程度的愛,然而主向我們展示祂對我們的愛,這愛的最高峰是表現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捨命,為要代替我們的罪。在主面前我們只能惶恐低首,向主說出:「主啊!我對你的愛何等有限,遠不及我所承受的。求你幫助我,更深認識你的愛。」
門徒不配,主仍要洗他們的腳
「6挨到西門•彼得,彼得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7耶穌回答說:「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8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9西門•彼得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10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11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所以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
主耶穌一個接著一個洗門徒的腳,輪到了西門彼得。彼得因主降卑的行動感到不安,提出疑問:「主啊,你洗我的腳嗎?」這句話的「你」是加重語氣,意思是你怎麼可以這麼作呢?主耶穌回答:「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表示祂有充分的理由來作這件事,只是彼得現在尚不能明白,但是在這些事過後,將會明白。這些事就是指主耶穌在十字架受難,完成救恩這事。彼得想要推辭:「主啊,你永不可洗我的腳!」這句話中的「永不」是個堅決反對的強調用語。當我們受到過於我們能夠承受的恩惠的時候,也會有類似彼得的這種反應。然而主耶穌堅持如此作,並嚴重的告誡彼得:「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從主耶穌的回答我們看到了主洗腳的動作,除了向門徒表示他的愛之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就是象徵祂接下來的受難。門徒如果不接受祂洗腳所象徵的贖罪之功,在救恩上就與祂無分了。並不是說這個洗腳的行動能帶來救恩的果效,而是接受洗腳所象徵主的流血受死,能夠讓接受救恩的人洗淨他們的罪。「與主無分」之意是表示不能承受主所賜的產業,也就是末世在主耶穌的國裡不能與祂相連。彼得顯然不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當西門彼得聽到,不接受基督洗腳的人,就與主無分,他誤會主為他洗腳有什麽特別的功效,因此提出要求:「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彼得把主為他們洗腳當成是某種具有神奇功效的禮儀,他以為洗得越多,就越與主有分,那乾脆全身都來洗一洗。耶穌的回答解釋了這是象徵性的動作:「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不需要全身讓主來重洗一次。他們赴宴席之前都洗過澡,是無需要再洗的。前一個洗是全身清洗,後面一個洗是局部清洗。較古的可靠版本沒有中間插入的「只要把腳一洗」,意思較為簡潔。加入這片語似乎解釋了耶穌的行動,只需洗腳,不需洗澡。整句的意思就是「洗了澡的人,除了腳以外,是無需乎再洗的,全身都是乾淨的。」以上就是取自呂振中的譯本。
有的解經家引申主耶穌這句話,認為主將我們從過犯罪惡中拯救出來,一次潔淨我們的罪永遠有效,就如洗澡只需要一次,不必重複。後來在塵世中行走,難免腳上會沾染污穢,此時只要求主潔淨我們後來的過犯就足夠了,就如同主洗我們的腳一樣。事實上主潔淨我們過犯的工作,確實是寶血洗淨一次有效,無論過去、現在、將來,都是靠著主寶血洗淨。然而約翰一書1:9說的:「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是指著得救之後的基督徒的教訓。那豈不是讓我們信主之後的基督徒,仍然要靠著認罪悔改,求基督洗淨我們的罪嗎?是的,我們信主之後,若有得罪神的罪行,仍然要認罪悔改,求主赦免。然而,不是指這些罪主耶穌十字架上的寶血沒洗乾淨,要再洗一次。認一次就洗一次,不認就不洗。以為一旦沒有認清,就救恩失效,並非如此。主寶血的功效,並非靠著我們一次認罪,就一次生效;有罪未認,救恩就倒轉。那救恩的果效就操縱在我的認罪與否了,主的拯救是慎重的,是以與主生命關係這眼光來看的,是一生的果效,不是那麼隨意來來去去的事。希伯來書上確實說了:「因為祂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來10:14)我們今日仍然需要在主面前認罪悔改,不是害怕罪未認清、救恩就失去這想法。乃是為了不要讓罪攔阻在我們與神之間,破壞我們與主的關係。 這段經文也是以一生的果效來看屬主的門徒,與不屬主的猶大。主耶穌進一步解釋:「『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所以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從耶穌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到了,「是乾淨」這動詞是現在式,是持續的動作,門徒在耶穌的眼中一直是乾淨的;然而猶大則否,在耶穌的眼中一直是不乾淨的,並不是本來乾淨後來才成了污穢。耶穌對猶大的心十分清楚,從起初就知道。這裡的「知道」是過去完成式,早在以前就已經心知肚明。猶大賣他的行動還沒有開始,然而此句話的「賣」卻是用現在式。耶穌的心中早已知道這個「現在就背叛祂的人」。從此我們可以知道,主耶穌看人是用門徒與祂長遠的關係來看,不是短暫的跟隨。
當我們思考第八節經文「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的意義的時候,會有個疑問。猶大在此時也接受了主為他洗腳,難道他與主有分?這答案是很明顯的,絕無可能。這句話如何理解呢?這句是回答彼得拒絕主為他洗腳而說的。洗腳這動作是象徵後來的贖罪救恩,主在此是警誡彼得不明白主為他洗腳的深意,還在推辭,主告知若不接受這行動所象徵的赦罪之恩,與主就無分了。並沒有正面的陳述接受洗腳,就自動有分於救恩。神的救恩是施加在願意接受基督赦罪寶血的人身上,憑的是內心對基督的信靠,不在乎外在的象徵性儀式。所以即使猶大曾被主洗腳,然而他後來背叛主、又拒絕悔改,他與基督就無分無關,外在的儀式不可能導致救恩的果效。
本段經文給我們很大的警惕,我們與主的關係,是持續一生的。除非我們最終否認基督,證明我們起初就沒有真實得救的信心。基督是絕不會離棄我們。因為祂曾應許會保護屬祂的羊,連一隻也不被奪去。本章開頭,主也說了:「祂既愛世間屬祂的人,就愛他們到底。」我們與主是一生相連的關係,祂對我們的拯救是穩固不移的。
照著主的榜樣行就有福了
「12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做的,你們明白嗎?13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14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15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16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17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前面提到了主耶稣為門徒洗脚表達了對門徒堅定的愛,也藉著洗腳象徵祂捨命成全救恩,為要洗去他們的罪。無論是為門徒洗腳或是捨命贖罪,本身都是極不平凡的愛的表現。這在明白主耶穌願意從崇高的身份降卑,來作他人最不願意做的事,更加強烈地向門徒發出信息。主耶穌這行動是帶著針對性的。當時的情境是,門徒在主要離去之前,還在爭風吃醋,不明白謙卑服事的意義。在路加福音描述了最後晚餐時發生的事。「門徒起了爭論、他們中間那一個可算為大。」(路22:24)這是應該發生在耶穌洗腳之前,如果耶穌親自為他們洗腳,給了他們謙卑服侍的榜樣,他們還繼續爭議誰為大,那門徒簡直是愚頑到不可思議的地步了。福音書中對事情發生的描述有時候會不按照順序。既然有門徒爭議誰為大的背景,主耶穌洗腳的行動就更有針對性了。就是要親身示範怎麼樣做個謙卑服事的僕人。這與路加福音中主耶穌在門徒爭議時的教導相合:「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你們裡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是誰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麼。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路22:25-27)主耶穌的教導必然是發生在門徒爭議之後。
約翰福音描述主耶穌洗完門徒的腳後,就穿上衣服,坐回原位,教導他們謙卑服事的功課。開始向他們發了一個問題,「我向你們所做的,你們明白嗎?」主的行動是有深意的,是要讓門徒效法祂的榜樣。主說:「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夫子就是老師,主就是領導僕人的主人。主耶穌承認自己被門徒尊稱的身份。身為尊貴地位的人,本不該作僕人所作的低賤之事。然而,為了要教導門徒正確服事的態度,主耶穌親自在他們面前活出僕人的榜樣。世間尊貴的人是坐在那裡讓低賤的人來服事他,不可能自己降低身段去服事人。這個世界對於階級、身份、地位分得很清楚。貧窮富裕、文化高低、智慧愚笨、官位大小、美貌醜陋都在把人分別成不同階級。身份高的人不屑與身份低的為伍,藉著各種外在的記號與他人分別、顯示自己的高貴、讓別人羨慕,例如穿名牌衣服、用新款的手機、開名牌車、住高檔房子,連小孩上的學校也成了向別人炫耀的手段。有的人過去被人輕視,現在發達了,反過來輕視別人。過去窮怕了,一旦富起來,反而到處炫富。這是流行在世俗社會不正常的心態。這種重富輕貧的心態也滲透進教會,讓人在教會裡也分階級,層次高的人對底下的人頤指氣使,這是違反主耶穌心意的作法。
主耶穌的教導完全相反,祂是謙卑自己,放下自己原本高貴的地位,願意以僕人的心態,為比自己低下的人服務。這正是今天社會最需要的,振聾啟聵的信息。我們看不慣世俗的勢利心態,就當從教會中先效法主耶穌的榜樣,操練謙卑服事的態度。難道讓大家都來捲起袖子擦地板、掃廁所?不是如此。教會中需要謙卑服事的事工太多了,多少事情沒有人願意承擔,而事工推展不開。例如,關懷有需要的會友、調解肢體間的糾紛、接送行動不方便的人來聚會、承擔無人願意負起責任的事工,這些都是困難的事,比起擦地板、掃廁所更不容易。身為教會領導的同工,本身就當有僕人的心態,以僕人心態擔起領導的責任,本身就是教會最需要的服事。很多領導的同工,不願負起深謀遠慮的策劃工作、不願在同工間擔任協調的工作,遇到困難時推脫。表面上是謙卑,實際上卻與僕人領導的態度背道而馳。身為僕人是要勇於承擔困難的。主耶穌在門徒面臨爭議的時候,親自走上第一線,向他們示範門徒之間當如何彼此服事,這就是承擔責任。我們今天的教會非常需要有僕人心態的同工,效法主耶穌的榜樣,願意在教會中接下別人所不願幹的事。
在主耶穌上十字架的前一夜,語重心長地勉勵門徒:「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門徒是僕人、是被差遣出去傳福音的人。連比他們大的主人,有權柄差遣門徒的主,都謙卑下來服事門徒。我們如果不願效法主耶穌的榜樣,豈不是自以為比主更大嗎?主最後勉勵門徒,既然已經聽到了主的教訓,不是當作耳邊風,乃是照著主的吩咐去行才是有福的。身為今日門徒的我們,知道的聖經知識很多,理論也聽了很多,主耶穌要的不是單單聽見教訓而已,而是要身體力行,實實在在照著去遵行。這與約翰福音第8章30節說的相合:「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主耶穌上十字架前的臨別訓誨,我們豈能輕忽呢?
結論
主耶穌在最後晚餐時為門徒洗腳,是以生動的示範,向門徒顯示出重要的信息。一是表達祂對屬祂的人堅定到底的愛。並且藉著洗淨污穢的動作,顯示祂受死贖罪,完成救恩,洗淨眾人罪孽的屬靈的意義。謙卑服事、與捨命救贖,都是愛的最高表示。最終主耶穌勉勵門徒,他是為了他們做出服事的榜樣,門徒以為誰能在主之後居高位而爭執,主耶穌卻以行動告訴他們,凡是願意當頭的,就當謙卑作別人的僕人,向主耶穌一樣,雖然有主人高貴的地位,卻願意放低身段,謙卑替門徒洗腳。門徒都應當效法耶穌的榜樣,在門徒之間作僕人,彼此服事。這是與當今社會風俗相反的想法,卻是今日教會最需要活出來的見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