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7日 星期五

在公義神面前代求

Related image
當神與亞伯拉罕立約之後,多次向他顯現,堅定重申此約所應許的福分,表示神必然會信守此約。為此神還親自造訪亞伯拉罕,享用他的設宴款待,再一次堅定所立之約,並告知祂懲罰罪惡的計劃。這表示神重視與他之間的關係。亞伯拉罕深知神的屬性,也珍惜自己蒙神揀選的身份,就站在現有的地位,按神的旨意為所居住的世界代求。我們可以從其中學到什麽?

神造訪亞伯拉罕
「耶和華在幔利橡樹那裡、向亞伯拉罕顯現出來.那時正熱、亞伯拉罕坐在帳棚門口。2舉目觀看、見有三個人在對面站著.他一見、就從帳棚門口跑去迎接他們、俯伏在地、3說、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離開僕人往前去。4容我拿點水來、你們洗洗腳、在樹下歇息歇息.5我再拿一點餅來、你們可以加添心力、然後往前去、你們既到僕人這裡來、理當如此。他們說、就照你說的行罷。6亞伯拉罕急忙進帳棚見撒拉說、你速速拿三細亞細麵調和作餅。7亞伯拉罕又跑到牛群裡、牽了一隻又嫩又好的牛犢來、交給僕人、僕人急忙預備好了。8亞伯拉罕又取了奶油和奶、並預備好的牛犢來、擺在他們面前、自己在樹下站在旁邊、他們就喫了。」(創181-8

      本段一開始就說出,「耶和華在幔利橡樹那裡,向亞伯拉罕顯現出來。」在創世記中多次出現神以人的樣貌向人顯現的描述。在舊約的時代神直接向人顯現,並用說話來傳遞祂的信息,這是可能發生的事。除了本段之外,在15章神與亞伯拉罕用走過剖開牲畜的儀式立約。在17章神又向他顯現設立割禮為記號。甚至在後來在26章,神向以撒顯現。在出埃及記3章中,神在荊棘火焰中向摩西顯現。在19章中,神在西乃山上向摩西頒布律法。這些都是聖經中神向人顯現的記載。有個專門的神學名詞來稱呼這些事件,叫做「神顯現(Theophany)」。有的神學家認為此處的神以三個人物的方式出現,就是三一神的例證。事實上我們仔細看這段經文,除了提到三人中有一人是父神藉人顯現外,其餘兩位都在19章被稱作天使。天使的位格神是不能混淆的。本段不能說是聖父、聖子、聖靈,以人型同時出現。

也有人拿這個例子,稱這位出現的人物就是神。神藉人形顯現,但是顯現之形象與神的本質還是有區別。一般來說,神的屬性不是出現的人物所具有的。例如按照神的屬性來說,祂是靈,沒有肉體。我們不能因為這裡出現的例子就推論,神也是有肉體的。還有人拿著這段例子說明神也有人性。還說神造人是按照祂的人性樣式而造,以為我們所有的神的形象,就是神所有的人性部分。這些推論都是混淆神性與人性最基本的定義。神性與人性有最根本的差異,例如神性中的全能、全在、全知、自有永有,都是人性所不能逾越的部分。認為神性中包含人性的這種理論與正統教義不合。

讓我們來看當耶和華向亞伯拉罕顯現的時候,他的反應是如何。這是超乎一般人對待陌生人的態度。亞伯拉罕對待三位客人是特別殷勤。他一見到客人就跑到門口去迎接,並俯伏在地上,以大禮相迎。他稱呼客人為「我主」;端著水盆讓客人洗腳;跑進跑出,招呼僕人準備和麵做餅,殺牛烹煮款待客人。整段經文充滿了殷勤懇切的氣氛,這正是當時游牧民族樂意接待客人的風俗。亞伯拉罕是特別殷勤與熱誠。是否是因為亞伯拉罕已經知道出現在他面前的是神,才如此恭敬?有的人確實用亞伯拉罕稱呼「我主」,做出如此的推論。其實,這應該是當時對尊貴人物的稱呼,不需要作出過度推論,以為亞伯拉罕已經知道三位中有一位是神。雖然後來他聽到神重申應許,明年他將得一個兒子之後,他應該會知道向他說話的人物是神自己。但在一開始他並不可能從外表就得出這結論。我們也不需要作出超出常理的推論。從亞伯拉罕對待客人的態度,我們看到了他真誠熱情的待客之道。這在未知客人的尊貴身份下表現出此種態度,更顯得可貴。

新約聖經中繼續猶太人先祖的這種熱情接待客旅之風,希伯來書作者勉勵教會:「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來132)亞伯拉罕的待客之道,正是我們今日基督徒學習的榜樣。

在神豈有難成的事
9他們問亞伯拉罕說、你妻子撒拉在那裡、他說、在帳棚裡。10三人中有一位說、到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裡、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撒拉在那人後邊的帳棚門口、也聽見了這話。11亞伯拉罕和撒拉年紀老邁、撒拉的月經已斷絕了。12撒拉心裡暗笑、說、我既已衰敗、我主也老邁、豈能有這喜事呢。13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撒拉為甚麼暗笑、說、我既已年老、果真能生養嗎。14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麼.到了日期、明年這時候、我必回到你這裡、撒拉必生一個兒子。15撒拉就害怕、不承認、說、我沒有笑.那位說、不然、你實在笑了。」(創189-15

      三位客人接受亞伯拉罕的款待,他們坐下享用亞伯拉罕準備的餅與牛肉。坐席間他們問亞伯拉罕的妻子在哪裡。此時撒拉正躲在帳篷後面,賓客間的對話,她都聽得見。三人中之一位進一步說出:「到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裡、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這話與不久之前神向亞伯拉罕發出的應許一樣:「到明年這時節、撒拉必給你生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創1721)同一信息,連續向亞伯拉罕傳遞兩次,甚至神親自顯現,來重申這應許,可見神對此事格外慎重。然而,當時暗地裡聽到這話的撒拉,覺得亞伯拉罕與她都已經過了生育的年齡,她自己已經月經斷絕,是絕無可能生育了。對這她認為不可能發生之事,心裡暗笑。對比不久之前亞伯拉罕聽到神預言撒拉生子的反應是,「俯伏在地喜笑、心裡說、一百歲的人、還能得孩子麼.撒拉已經九十歲了、還能生養麼。」(創1717)兩人的反應一樣,都是不可置信。外在可能不敢得罪預言之人,心裡卻暗自覺得好笑。

      神對於撒拉暗笑這反應,神發出了質問:「撒拉為甚麼暗笑、說、我既已年老、果真能生養嗎?」這問題帶著責備的語氣。表示神對於撒拉不信神能夠成就應許,讓她懷孕生子這反應,不以為然,因為這等於是對神能力的懷疑。對於神的質問,撒拉直覺的反應就是害怕,並加以否認,說:「我沒有笑。」這是一般人做錯事被逮個正著時,找理由開脫的言辭。神不讓她逃避,正面揭穿她,說:「不然,你實在笑了。」神審查人內心隱藏的秘密。有何事能逃脫神的鑑察呢?想要在神面前隱藏己罪是愚蠢之事。撒拉被神譴責,不是因為在神面前暗笑所表現的失禮,而是對神的話不信。她心中發出的問題是:「我既已衰敗、我主也老邁、豈能有這喜事呢?」她心中認為不可能。神用反問的話來回答她:「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麼?」意思是絕對沒有。人的小信讓他不能接受神所應許,超乎我們常理判斷的事。但是神的大能遠大過小信之人心裡的限制。正如撒拉用不信的眼光,判斷自己與丈夫年紀老邁,不可能生育。但是神既然應許,必然實現。人以為的不可能,在神卻不成問題。

「在神沒有難成的事」這句話已經成了猶太人世代相傳的金句,先知耶利米的禱告中也出現:「主耶和華阿,你曾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創造天地,在你沒有難成的事。」(耶3217)神也以同樣的話提醒耶利米:「我是耶和華,是凡有血氣者的 神,豈有我難成的事麼。」(耶3227我們對於將來會成就的事的期待,受限於我們的觀察與經驗,超出常理的事,我們常會懷疑,覺得不可能發生。神是造天地萬物的主宰,大自然的運行也服在他的權能之下。當祂要完成祂的計劃時,會以超乎尋常的能力,突破我們以為不可能的界限。神的能力是要彰顯在祂應許的計劃上。這計劃是透過有信心的人順服神的旨意來完成的。撒拉在開始的時候心中暗笑,表現出不信。然而神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祂藉著警告的話語提醒了撒拉「在神沒有難成的事」。撒拉最終還是順服神,讓神所應許亞伯拉罕的後裔在撒拉腹中懷孕,最終真的誕生下來。這是撒拉從不信轉為信從的例子,是因著神的信實憐憫,施恩引導而成就的。我們對於神所應許之事,是否也帶著懷疑,以為絕無可能。當先問自己,願不願意順服在神面前,先以禱告求告神,讓神的大能顯在我們身上?當我們有順服神的心志,讓神的大能施展出來,就能看見本以為不可能的事成為可能。

在公義的神前代求
16三人就從那裡起行、向所多瑪觀看、亞伯拉罕也與他們同行、要送他們一程。17耶和華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18亞伯拉罕必要成為強大的國、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19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20耶和華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21我現在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果然盡像那達到我耳中的聲音一樣麼.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22二人轉身離開那裡、向所多瑪去、但亞伯拉罕仍舊站在耶和華面前。23亞伯拉罕近前來說、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麼24假若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你還剿滅那地方麼。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麼。25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麼。26耶和華說、我若在所多瑪城裡見有五十個義人、我就為他們的緣故、饒恕那地方的眾人。27亞伯拉罕說、我雖然是灰塵、還敢對主說話.28假若這五十個義人短了五個、你就因為短了五個毀滅全城麼.他說、我在那裡若見有四十五個、也不毀滅那城。29亞伯拉罕又對他說、假若在那裡見有四十個怎麼樣呢.他說、為這四十個的緣故、我也不作這事。30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動怒、容我說.假若在那裡見有三十個怎麼樣呢.他說、我在那裡若見有三十個、我也不作這事。31亞伯拉罕說、我還敢對主說話、假若在那裡見有二十個怎麼樣呢.他說、為這二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32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動怒、我再說這一次、假若在那裡見有十個呢.他說、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33耶和華與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走了.亞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創1816-33

      這段經文進入了一個新主題,前面敘述的神造訪亞伯拉罕,重申過去對他賜福的應許。一進入本段,就換到神聽聞所多瑪犯罪,特地下來查看,預備審判所多瑪。似乎前後有點主題的跳躍。事實上信息還是連貫的。這裡神首次將祂為救贖世人而揀選亞伯拉罕的心意告訴了他。神的救贖工作就是面對著敗壞的人類,神一面對不義之事顯出公義,讓罪人接受當得的審判。另一面神也藉著義人在地上的見證,挽回迷失的罪人。從以下神論及亞伯拉罕的話我們可以看出來。

經上記載,三位造訪亞伯拉罕的人其中一位是神,他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亞伯拉罕必要成為強大的國、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這段話提到了神呼召亞伯拉罕離開本地本族父家,應許要賜給他後裔成為大國這福分。並且也說出了揀選他們的目的,就是讓他們家族遵守神的道,秉公行義,使神拯救世人的計劃在他後裔身上得到成就。因此神不願對亞伯拉罕隱藏祂的旨意,祂要親自告訴亞伯拉罕這計劃,讓他甘心樂意地跟隨神,憑著信心遵從神的引導。神期待亞伯拉罕秉公行義,但是他所面對的正是敗壞墮落,罪惡深重的世界。他活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怎麼能夠出淤泥而不染,不受罪惡的污穢?唯一的辦法就是,專心跟隨神,聽從神的吩咐。如此才可能避免與罪惡的世界一同沉淪,反倒成為神拯救罪人,賜福世人的管道。這也是神揀選他的目的。

所多瑪的敗壞聲聞於神,正如挪亞的時代,「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65)還有巴別塔時代的人,狂妄至極,想要造通天之塔,宣揚自己的名。這些都是人罪惡滔天,聲聞於神的例子。人所犯的罪,無法逃離神的眼目,祂要親自下來查究,按照人所犯的罪行施行審判。神差遣兩位使者前往所多瑪考察。留下亞伯拉罕與神在一處。當亞伯拉罕知道了神對所多瑪人犯罪的憤怒時。他來到了神面前為所多瑪人求情:「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麼?」他是按照神公義無私的屬性向神懇求。神懲罰罪人,但是也保全義人免於滅亡。亞伯拉罕深知神是公義的,絕無偏私,同時神也是慈愛的,願意留給人悔改的機會。他就抓住神的屬性,盡一切可能,為這些面臨毀滅命運的人求一條生路。他之所以如此代求,有可能是知道自己的侄兒羅得也在其中。也有可能是他不願見到其中的義人因著惡人的連累一同滅亡。他在神面前一再懇求,前後一共六次,每次都降低神懲罰的條件。從只要五十個義人神就不毀滅,降到四十五,再降到四十、三十、二十、一直降到僅僅十個。他開出的條件,神都應允他。談判中有個忌諱,已經講好的事,不能反悔。如果反反覆覆、一再更改,那是在考驗談判者的耐心,極可能會激怒對方,而毀掉一切談好的成果。這是極端冒險的事。然而,亞伯拉罕十分積極,多次冒著惹動神怒氣的危險繼續代求。為了保全所多瑪中僅存的少數義人,讓神為了他們的緣故,不毀滅所多瑪。他曾經多次用甘冒大不韙之心態來懇求神,接連使用「求主不要動怒、容我說」、「我還敢對主說話」、「求主不要動怒、我再說這一次」這些自知冒犯的詞彙。直到義人數目降到連他自己都不好意思的十個人,才停下來。與其說亞伯拉罕是砍價高手,不如說他為了保全僅有的義人,非常堅持地求神放寬審判標準。

在以上的亞伯拉罕的代求中,我們看到了他按照神公義的屬性而求。神的公義彰顯在對罪惡的審判,同時也在「不願意讓義人與罪人同遭毀滅」這原則上。正如出埃及中神對摩西啟示祂的屬性:「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 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346-7)我們常會有個疑問,神按公義對罪惡進行審判,與對罪人的憐憫怎能同時存在?這確實是神屬性中的兩個最主要的部分,二者同時存在,我們不能只看見其中的一面。神大公無私,對罪絕不寬貸,但是在施行公義審判之前,祂為罪人留下悔改的機會。若罪人願意承認自己的罪,回轉歸正,神也會轉意,不將懲罰降在他們身上。亞伯拉罕正抓住神公義並慈愛的屬性來到神面前為人代求。這也是我們今日為人代求,所當掌握的原則。

放眼今日的世界,比起當時的所多瑪,其追求墮落,與對神的悖逆程度,可能更加超過。我們活在其中,豈能無動於衷。父神揀選亞伯拉罕,要讓他與後裔在地上秉公行義。我們就是承繼亞伯拉罕之約的屬靈後裔,同樣被神賦予這樣的期待。我們效法亞伯拉罕的信心,豈不也當效法他為身處的罪惡世界代求的作為?代求的原則正是與當年亞伯拉罕一樣,抓住神公義與慈愛的屬性。當今有一些基督徒像以利亞一樣,向世界發出先知的呼聲,譴責這世界的罪惡。神對罪惡的審判必會臨到,呼聲是必要的。然而,我們也千萬不要忘記,神願萬人悔改的心也與當年亞伯拉罕時代一樣。當亞伯拉罕按著神心意為當代世人代求時,神就開恩憐憫,讓審判臨到的最低標準,多次得到寬限。我們可曾為這不斷走向墮落的世界,發出審判的警告,與神拯救的信息。更在向世人呼喚的同時,在神面前為他們代求。求神施恩憐憫,延緩審判的時限,讓福音有機會更廣泛地傳開,讓世人中願意悔改者有逃離滅亡的道路。這正是神在亞伯拉罕之約中應許的最重要一點,使萬民因亞伯拉罕後裔同蒙福分。我們身為亞伯拉罕屬靈的後裔,豈能忘記這福音的使命。

結論

神在與亞伯拉罕立約之後多次向他顯現,重申必成就此約中的應許。本章提到神親自造訪,向亞伯拉罕顯現,與他面對面交談,肯定他明年將得到後裔。雖人的信心微小,會對不可能之事暗笑。但是切莫忘記,「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神的能力浩大,信實無比,絕不會毀棄承諾。亞伯拉罕抓住了神公義慈愛的屬性,為著面臨滅亡命運的所多瑪代求。我們身為亞伯拉罕屬靈的後裔,當效法他的榜樣,為我們居住的世界代求。即使世界走向敗壞,將來免不了在審判中遭到滅亡的命運,其中仍然有許多願意悔改但尚未有機會聽聞福音的人。我們的責任就是求主寬限審判的時程。並幫助我們積極參與宣教工作,讓福音及時傳到普世,讓人有機會聽聞福音,從滅亡的命運中轉回。這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