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

信心的考驗



在我小的時候,一度懷疑父母對我的愛到底有多大。曾經想過一個問題:如果我發生生命危險,父母親會不顧一切,拼命救我嗎?當時認為的答案是肯定的。除非他們的力量已經用盡,超過他們所能做的範圍。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很深的,強到會為兒女的生存而拼命。但是創世記描述一件事,神要亞伯拉罕獻自己的兒子為祭。對於一個愛兒子的父親來說,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為什麽神要亞伯拉罕這麼做?難道在這不合理事情的背後,神有更高的目的嗎?讓我們一起來考察。

神呼召亞伯拉罕獻以撒為祭
這些事以後、 神要試驗亞伯拉罕、就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2 神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3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備上驢、帶著兩個僕人和他兒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 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4到了第三日、亞伯拉罕舉目遠遠的看見那地方。5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說、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與童子往那裡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裡來。6亞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兒子以撒身上、自己手裡拿著火與刀.於是二人同行。7以撒對他父親亞伯拉罕說、父親哪。亞伯拉罕說、我兒、我在這裡。以撒說、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裡呢。8亞伯拉罕說、我兒、 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於是二人同行。9他們到了 神所指示的地方、亞伯拉罕在那裡築壇、把柴擺好、捆綁他的兒子以撒、放在壇的柴上。10亞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殺他的兒子。」(創221-10

      本段開頭有個「這些事以後」,指的就是亞伯拉罕打發以實馬利離開家,留下以撒成為繼承神立約之福的長子。在可能的繼承權之爭化解後,一個重大的考驗臨到亞伯拉罕。神要亞伯拉罕獻上他的兒子以撒。這件事聽起來就覺得不可思議。怎麼可能神會命令亞伯拉罕做出這種超乎常理的事?事實上,在敘事的一開始就聲明,神要試驗亞伯拉罕,這是神在整件事上的心意,讓我們不要對其中看似超乎常理的要求感到難以接受。當然亞伯拉罕不知道神隱藏的意思,否則整件事就成為一場戲,失去了真實的意義。信心就是當人在看不見將來結果之前,憑著對神的仰賴,堅守與神所立的約定。

      信心是需要經過考驗才能顯出其價值。在平安穩妥的時候,我們都自以為對神信心十足。但考驗一來到,馬上就能現出信心的真實面貌。在整個亞伯拉罕敘事的內容,有一個貫穿的主題,就是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將有一個後裔從他而出。神對亞伯拉罕的要求,就是憑著信心承受神所應許的福分。亞伯拉罕憑信心領受神賜的應許是整個故事的主軸。亞伯拉罕的信心已經表現在,聽從神的呼召,從迦勒底的吾珥出來,遷居到神指示的地方。這需要放下安穩的環境,投入一個未知的旅程,將他的未來交託在神的手中。當亞伯拉罕走過二十五年信心的旅途,兒子也生下來了,應許初步得到應驗。如今,當亞伯拉罕眼見兒子長大成人,正等待將來他的後裔成為大國,承受神所賜的土地為業之時,竟然另一個更大的考驗出現了。神要他把過去辛苦等待的果實獻在神手中。這對亞伯拉罕來說,讓他心中生出極大的掙扎。

      他的掙扎在於過去獻上的是他的未來,那時一切都還是美麗的盼望,對於人生奮鬥剛剛起步的階段,放下手中所有較為容易。當一切已經小有成就,兒子也成長了,要亞伯拉罕放下半生希望所託的兒子,將他獻給神,那是極大的信心爭戰。神命令亞伯拉罕:「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這句話中對以撒的描述,強調是他的兒子,還是獨生的,是他所愛的,更增加了亞伯拉罕奉獻孩子的難度。他的心中的掙扎所在可能是,他如此鍾愛自己唯一的兒子,怎麼捨得獻給神。更大的掙扎則在於,這位兒子是神應許能得實現的最大關鍵,一旦獻為燔祭,過去神幾十年來所應許賜下的一切全部落空。他心中必然會產生極大的震撼。他到底是要按照他從神幾十年來的所承受的帶領,緊緊抓住孩子,忽視神這次的命令;還是不顧一切,順從神的吩咐,因為神對他的話十分明確。這真是極為困難的決定,任何人面臨這樣的考驗都會輾轉苦思、大失所措。在一般人信心微小的狀況,早就放棄對神的順服。選擇抓緊已有的福分。就當成沒有聽見神的話,即使聽見,也當成是聽錯了。他會怎麼做呢?

      亞伯拉罕選擇聽從神的話,準備了獻祭需要的用品,劈好了柴,備上驢,帶著僕人和兒子,就往摩利亞山前行。此時以撒還不知道父親心中的想法。整個路程走了三天,亞伯拉罕心中必然掙扎不已。當走到了摩利亞山下,遠遠望見獻祭的地方。他留下僕人們和驢在山下等他,讓以撒背著獻祭的柴,獨自帶著孩子走上這條困難的道路。因為他知道上去時有兩個人同行,下來時就只有他獨自一人了。據猶太人塔耳根的敘述,以撒此時已經三十多歲,能背得動成捆的柴爬山,不是個懵懂無知的孩子。他也覺得此行有點奇怪,於是向著父親發出呼聲:「父親哪。」此時亞伯拉罕心中可能還在思緒翻轉當中,回過神來,回答了:「我兒啊!我在這裡。」這句話與神呼叫他時回答的一樣。只是在發出「我兒啊」的回應時,同時想到他不久後要作在兒子身上的事。他的良心必會生出責備,這行動像個仁慈的父親嗎。以撒發出了疑問:「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裡呢?」以撒問出了心中的疑惑,獻祭最主要的是要有一隻被獻的羊羔,可是父親從家裡出發時,就沒有帶來。那要怎麼獻祭呢?這是亞伯拉罕難以回答的問題,他不可能在此刻就向兒子揭露自己的計劃。於是說:「我兒,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亞伯拉罕當然不知道那羊羔在哪裡,但是他知道神會準備,或許他以為那隻神要他獻祭的羊羔就是以撒。這隱含的話表達了他正預備作,卻又說不出口的話。

      再怎麼隱藏的秘密,到了必須的時刻還是要揭曉,亞伯拉罕默默地築起了祭壇,把柴擺在壇上。當他開始捆綁他的兒子以撒,放在壇的柴上的時刻,一切都再也無法隱瞞了。以撒知道父親的意圖,父親口中神所預備獻祭的羊羔就是他自己。以撒是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如果此時他要反抗,年邁的亞伯拉罕也難以攔阻。他若要逃跑,亞伯拉罕也追不上。以撒怎麼會乖乖地束手就縛?在他父親將他綁住放在壇上,他的心中必然充滿了疑惑,也應當會積極向父親追問。然而,即使帶著滿腹疑惑,他沒有反抗他父親的作為,靜靜地躺在獻祭的壇上。這也不是一般的孩子所能表現出來的冷靜,應當是出於他對於神命令他父親所做之事的順服。

      這樣的事,絕非一般感情深厚的父子所能作得出來。甚至許多未信的讀者,當讀到這篇經文時,大不以為然。以為神是個反覆無常、極端殘忍的神。亞伯拉罕聽從神命令、獻上自己的兒子是被信仰迷惑,做出慘絕人寰之事。其實,會生出這種想法是出於他們尚未信主,他們的理解是建立在對神屬性的誤解之上。整段的起頭就已經說出這是個考驗。神不喜悅祂的子民獻人為祭。這在後來的律法中清楚明示:「不可使你的兒女經火、歸與摩洛。」(利1821a)此律法將祂的子民與獻人為祭的迦南人分別出來,神絕不會前後矛盾。既然是個考驗,就不會讓獻人為祭的結果發生。有人再提出,即使是考驗,如果神已經對亞伯拉罕發出命令,豈不是陷亞伯拉罕於殺人的動機中。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教導,有殺人之心,與實際殺人同罪。這問題在希伯來書中也有解釋:「亞伯拉罕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將自己獨生的兒子獻上。……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來1117-19)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動機,並不是充滿了對以撒的仇恨,欲除之而後快。而是出於對神命令的順服,以及對於神使人復活能力的信賴。神並沒有用此處敘述,來鼓勵人去殺自己的兒子。這是聖經中為了特別目的,神容許發生的一次事件。

      新約中唯一類似這件事的就是父神差遣他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捨身流血,為我們成就了贖罪的救恩。基督對天父旨意的順服,正如同以撒順服亞伯拉罕一樣。其中亞伯拉罕經歷捨棄愛子的掙扎,正讓我們體會到天父在聽見耶穌向祂呼喊時的心情。從亞伯拉罕憑著對神的信靠,做出了超乎世間父親所能做出的事,我們從這經文才能夠明白天父捨下祂獨生子的痛苦。保羅教訓羅馬信徒神對我們極大的愛,說:「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羅832)從亞伯拉罕身上我們可以想像天父對我們的愛,是超過人間一切的愛所能比較的。

耶和華必有預備
11耶和華的使者從天上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12天使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 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13亞伯拉罕舉目觀看、不料、有一隻公羊、兩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亞伯拉罕就取了那隻公羊來、獻為燔祭、代替他的兒子。14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創2211-14

      亞伯拉罕在掙扎許久之後,下定決心按照神指示他的去做。伸出手拿起刀來,準備宰殺他的兒子。這是整個故事的最高峰,所有前面敘事所醞釀的情緒已經達到臨界的狀態,正等待那決定性的一刻,到底會發生什麽事。就在千鈞一髮的緊要關頭,天使從天上出現,呼叫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回答「我在這裡。」這是第三次出現這句話。第一次是神自己呼喚亞伯拉罕獻上兒子;第二次是以撒呼喚父親,詢問為何不帶獻祭的羊羔;本次則是神的使者及時發出緊急的呼喚,制止他的行動。每一次亞伯拉罕聽到發出的呼喚,都以「我在這裡」來回答,表示他隨時注意,回應向他發出的呼喚。第一次是懷著心中的疑惑仍然順服。第二次是隱忍不告訴兒子他將要做的事。第三次則是驚訝在行動即將付諸實現的這一刻,天使還會有什麼指示。天使阻止了他的獻祭,將神的話語傳遞下來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 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這句話十分明顯是以神的口吻說的。神緊急介入這事件,禁止亞伯拉罕動手殺害以撒。我們會有個疑惑,神是否自我矛盾了?開始要亞伯拉罕獻以撒為祭,在緊要關頭又出面禁止。到底神起初的命令是對的,還是後來的介入才是對的?其實兩者都是出自神的心意。從一開始聲明的「神要試驗亞伯拉罕」我們就知道神整個行動的意圖,原本的要求是對亞伯拉罕信心的試驗,並非要他真的去做。後來的阻止,也是在看到亞伯拉罕順服後,試驗的目的已經達成,於是停止事件的進行。人是活在時間之中,無法明白整個神的計劃,這才讓試驗成為真實。而神卻是在時間之上,一切都在祂的掌握中。神不至為惡,不會與祂永恆的屬性相違背,這是神不變的心意。了解這點就不至於覺得神是犯罪行為的主使者,以此質疑神旨意的前後一致性。

      神是如何看見亞伯拉罕對祂忠誠地順服?12節說出答案:「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 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大衛鮑森曾經說,既然神說「現在他知道」,代表神在亞伯拉罕付諸行動以前,神對亞伯拉罕的反應是不知道的,這才能讓試驗成為真實的。我不贊成這種想法。即使神是全知,但是他對於人是否遵從祂的命令,也有個等待的過程。先發出命令,讓人對其反應。既然是個試驗,就會在時間上讓接受試驗人有反應的餘地。這是對活在時間限制下的人的遷就,並非神不知人會做出什麼反應。若是如此,神就不是全知的了,所有未發生的事對神來說都成了不知,那是以人的有限來思想神的屬性,是不對的。在伊甸園中神用分辨善惡之樹來試驗亞當是否順從他的命令,難道他不知亞當將有的反應?當然知道。當亞當犯罪後之後。神問亞當:「你在哪裡?」難道祂看不見亞當躲藏之處?當然知道。祂對人的試驗,向人提問,是遷就人的有限性,讓人對祂的問題有反應的餘地。也就是讓人有對神命令作決定的機會,以人的行動考驗出他對神的順服與否。抓住幾句經文作過度的推理,反而會出現許多偏離整本聖經教義的推論。

信心的考驗需要與信心相稱的行為呈現出來。否則只是存在心中,尚待實現的意願。亞伯拉罕在神呼召他時,就已經對神的話語有信心了。那時神也在地位上算他為義了,也就是與神之間有正確的關係。然而,神對他的信心的要求不止於此,神要讓亞伯拉罕內存的信心,藉著外在行動彰顯出來,這是對他信心更進一步的考驗。雅各書作者強調,真實的信心必能經過考驗:「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麼。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纔得成全。這就應驗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 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 神的朋友。」(雅221-23)這並非否認稱義唯獨靠著對神的信心,而是接著外在的行動驗證出真實與虛假的信心。亞伯拉罕獻以撒的行動證明他原本對神的信心是真實的,是經得起考驗的。在他信神的那刻確實已經讓他稱義了。

      亞伯拉罕通過了神的試驗,神阻止了他獻以撒的行動,接下來會有何事發生?接下來的經文出現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驚喜。亞伯拉罕似乎聽到了羊的叫聲,舉目往周圍觀看。看到有一隻公羊,兩角扣在小樹中。這豈不是神所為他預備的獻祭羔羊嗎?他就取了那隻公羊來,代替他的兒子以撒,獻為燔祭。以撒原本躺臥在祭壇上,預備接受獻祭的刀子,在轉眼間,神另外預備了獻祭的公羊。以撒免於被獻為祭的命運,而是神預備的那隻公羊,取以撒而代之。這事件在整個以色列人的歷史中,有重要的意義。以撒是神對亞伯拉罕應許實現的開始,若沒有以撒,後續的後裔成為大國,領受應許之地,讓萬民成為祝福,都要落空。本來亞伯拉罕獻以撒為祭的時候,他雖然心中充滿矛盾,還是順服神。如今神讓所預備的公羊成為代替以撒的祭物。這隻公羊就是當初亞伯拉罕憑著信心期盼的,「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如今神真的預備了,不是以撒,而是代替以撒的公羊。亞伯拉罕感恩不已,說出了:「耶和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神所預備的超出人所能期待的。

這件事讓以色列人知道,雖然以撒本來注定要死,但是神憐憫他,用一隻公羊代替了他必死的命運。所以後代的以色列人都傳頌著這件事:「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這與後來的逾越節羔羊都預表著,神為人的罪所預備的贖罪祭,就是替罪羔羊耶穌基督。本來按照人原本的命運都該為自己的罪而死,然而因神對人的憐憫,讓祂的獨生愛子耶穌代替了我們接受罪的刑罰,我們的罪孽背負在耶穌的身上,我們得以免除罪刑,得到赦免,全因耶穌基督的贖罪救恩。赦罪的恩典先臨到了亞伯拉罕的後裔,再因著耶穌基督臨到我們信主之人的身上。我們思想神的救恩奇妙,正如一首歌「奇異恩典」所說的。像我這般罪人竟然蒙主厚恩。我們當為自己所經歷的感恩不已。

神堅定所應許的福分
15耶和華的使者第二次從天上呼叫亞伯拉罕說、16耶和華說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17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18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19於是亞伯拉罕回到他僕人那裡、他們一同起身往別是巴去、亞伯拉罕就住在別是巴。

      神是個賜福的神,就如他應許亞伯拉罕的福分。神也是信實的神,祂既應許絕對不會反悔,必要實現。我們屬神的人應當用信心來領受祂所賜下的福分,這信心是我們所當具備的責任。亞伯拉罕就是一個憑信心去承受神賜給他應許的一位先祖。我們是亞伯拉罕信心的子孫,從他身上也能學到信心的榜樣。神應許的福分不會落空,唯有存著信心的兒女才能承受神的應許。

神既然看見亞伯拉罕憑著信心通過了祂的試驗,因此祂就鄭重地向亞伯拉罕宣告,將要賜下的福分:「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創2216-18a)這正是重申了神向亞伯拉罕應許的盟約,其中包含後裔、土地、使萬民蒙福,這三要素。這應許何等豐富,何等美好,但是在亞伯拉罕時代唯獨生下兒子得到了應驗。窮亞伯拉罕一生,也只有這件事得到應驗。那神如此美好的應許對亞伯拉罕來說,是不是僅僅是空中樓閣,讓他空歡喜一場,口惠而實不至。縱觀亞伯拉罕以來的整個以色列歷史,甚至查驗新約教會的歷史,我們看到了神的約是一步一步正在實現。甚至到了今日,此約仍然在進一步實現當中。我們無法否認神是守約施慈愛的神。

以色列民從以撒開始,歷世歷代承受亞伯拉罕傳承下來的與神所立之約。凡是對此約存著信心的,都在此約之內。他的後裔真的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那樣無數。察閱出埃及記,我們看到了以色列的後裔增多,多到無可勝數,這正是亞伯拉罕之約的進一步實現。其次,他的後裔成為大國,還要得到仇敵的城門,這在約書亞進攻迦南地,得神所賜的應許之地為業,在此時初步實現。直到所羅門的時代,以色列的領土達到最大的範圍,幾乎就是神與亞伯拉罕立約時所應許的地界。最後一個應許之福,原本在十二章時,神說:「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3b)如今進一步明確地表明:「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地上萬民所得到的福分,不但是因著亞伯拉罕而來,還因著亞伯拉罕的後裔而來。也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要將神賜給他們的福分,與萬民分享。這應許若是按照肉身的以色列人來看,人類歷史上尚未能實現。因為以色列民族是個內聚力強的民族,但卻很難將他們從神領受的屬靈福分帶給外族人。唯一的例外是,耶穌基督這位亞伯拉罕的後裔,祂確實將神賜的福分帶給普世萬民,這福分就是救贖的恩典。我們原本與亞伯拉罕無關的外邦人,真的可以因著信靠耶穌基督,進入他屬靈後裔的行列,同蒙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約所賞賜的福分。我們原本在神家中無分的外邦人,如今因著信靠基督不再被算為外人,而是神家中的人了。我們在神永恆的救恩計劃中一開始就是有份的。

在神拯救的計劃中,從來沒有忽略外邦人,祂先呼召一個對祂忠實的人,與他立永恆的盟約,從這個信心的始祖發展出一群效法他信心的屬神百姓。再將神賜福的應許從這群百姓,傳給普世萬民。這就是神從一開始就設立的救贖計劃。我們竟然有幸在有生之年聽聞福音,也因著信靠基督,進入神子民的行列。這是活在這個紛亂的世界無法想像之事,舉世各派學說林立,莫衷一是。基督的福音竟然臨到了我,並且進入我的心中,改變了我的命運。這一切都是神的作為,否則我這頑固不化的頭腦是再怎麼也不會相信的。「奇異恩典」的歌詞正描述了我對救恩的感念:「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蒙赦免;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諸位同蒙救恩的主內弟兄姊妹,這是你對神的頌揚嗎?


結論  
亞伯拉罕聽聞神向他發出的信心試驗,他不吝惜神所賞賜給他心愛的獨生兒子,毅然決然帶著以撒,登上了摩利亞山,預備獻給神。在千鈞一髮之刻,神阻止了他。他憑著順服,通過了神對他的試驗。神有更美好的預備,一隻神所預備的公羊代替了以撒。預表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全的贖罪祭代替了我們的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我們這憑著信心進入基督裡的人,也能同蒙亞伯拉罕之約所賜的福分。這正是臨到我們身上的奇異恩典。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謹慎選擇進天國之路

Related image
主耶穌傳講登山寶訓已經接近尾聲。在結尾的段落,當主耶穌將天國倫理教導門徒之後,祂要求門徒對祂的命令作出回應。其中有四點內容:(1)進入永生之門、或滅亡之門,(2)跟隨真先知或假先知,(3)對主的命令是真心遵行還是虛應故事,(4)建造信仰的根基在磐石或是沙土上。四點對照都指出門徒跟隨主態度的真實或虛假。我們一起來看前兩項對比。

正確選擇道路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14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713-14

      本段一開始是個命令句,主耶穌命令門徒要進窄門。我們先當明白「窄門」是指什麼。從登山寶訓中,主耶穌教訓天國倫理開始,就開宗明義地講出了:「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太520)整個登山寶訓圍繞著這個中心。天國子民公義的標準,是超越外表上對儀文的拘守,從內心遵從主耶穌所闡釋律法的精髓,用基督所賜的新生命活出來。這就是進天國的條件。本段經文提到「引到滅亡」的路,對比「引到永生」之路。事實上,前後所談的是一致的。這窄門就是進入天國的門。主耶穌要我們走的窄路就是通往天國的路。這個進入天國的門,就是藉著主耶穌進入永生之門。進天國的道路也就是跟隨主耶穌之路。

      主命令我們在進入天國的道路上,做出正確的選擇。這世上的理論學說名目眾多,令人眼花繚亂。但是進入天國的道路只有一條,我們需要謹慎選擇,以免誤入歧途。正如摩西在以巴路山與基利心山聚集以色列人,並要求他們在兩條路上做出選擇:「看哪!我今日將生與福,死與禍陳明在你們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申301520)耶利米將神對以色列百姓的警告傳達下去:「你要對這百姓說,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將生命的路和死亡的路,擺在你們面前。」(耶21:8)神的百姓需要在得生命與遭滅亡之間做出選擇。

為何說通往滅亡的道路是寬廣易走的呢,通往生命之路倒是狹窄難行的呢?這裡說出的難與易,事實上是指出走上這條路所要抱持勇氣的大小,以及作出選擇後需要付上代價的難易。這句話與路加福音中記載的耶穌教訓平行。在那段主說:「耶穌對眾人說,你們要努力進窄門。我告訴你們,將來有許多人想要進去,卻是不能。」(路1324)人對於道路的選擇,常會看好走與否,對於道路困難,需要付上辛苦代價的道路,往往望之卻步。跟隨主耶穌的道路正是這樣的道路。這句經文中提到的「努力」正是描述運動員在競技場上較力爭鬥過程中,所要付出的代價,克制貪愛懶散的習性,與肉體的軟弱掙扎。「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9:25-27a)保羅一生追求主的過程,充滿了與私慾掙扎的過程。我們在這條路上也難免這種掙扎。想到需要付出的代價,會讓許多人退縮不前。正如主耶穌預測的:「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為何說走向滅亡的路是寬的?因為走這條路不需要遵從耶穌的教訓,只要隨著自己心中喜好的去行。不需要關心道德的法則,不需要順服基督的命令,不管別人對我有什麼想法,一切約束自己的倫理規矩,全部丟棄不顧,沒有一樣能限制自己。這種心態就是按照從亞當來的罪性而行,這性情的特點是以自我為中心。這正是世人喜歡走的道路,也就是主說的寬路。反過來看,願意順從主的命令,努力克制自我的私慾,與心中敗壞的習性爭鬥,這是違反人類墮落的本性,需要付出代價,才可能達到的。這條路線不討人喜歡。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這就是主耶穌說的窄路。

在今天的世界,多數人不願走耶穌說的窄路,不願吃苦口的良藥。他們寧可接受一種包裹著糖衣,容易吞嚥的藥。甚至連教會中也多有人投其所好,將福音摻水,淡化成聽起來容易為人歡迎的福音。將救恩簡化成只有因信稱義,只強調恩典,忘記祂的恩典的目標,是為了讓我們學習像基督。甚至在傳福音的過程,排除所有關於人有罪,需要在神面前悔改的內容。美其名稱之為唯獨恩典,完全白白的救恩。我們承認基督成就的救贖工作,完全是祂所賜下的恩典,我們只能憑著信心領受。但是信心的目的是讓我們知道憑自己毫無能力勝過罪惡,只有完全順服在神面前,領受祂賜的新生命,去活出基督所期待的生活。信心不是讓我們保留過去敗壞的習性,我行我素,把基督的命令當成耳邊風,繼續過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稱義與成聖是連在一起的,構成了整個救恩的全部。我們常常會將其誤認為,只要稱義就好了,既然是白白救恩,我就不需要追求成聖,以為那是可有可無的。這是誤解了救恩的真義,拋棄了主捨身流血,救贖我們的目的。保羅每次教導稱義的教義之後,同時也教導成聖。例如在羅馬書第六章說:「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麼。斷乎不可。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著呢。」(羅61-2)活出與稱義相稱的生活,就是走成聖的道路,是每一個基督徒不可推卸的責任。

所以走窄路就是,捨棄自我中心的思想,順從主的引導,追求成聖的道路。走這條路是需要付上代價的。需要順從基督的命令,需要學習治死肉體的私慾,需要與內心敗壞的習性鬥爭。有的人以為得稱義的唯一條件是信主耶穌,若要走窄路才能進天國,就等於在因信稱義的條件上,再加上好行為。事實不然,信靠基督的意義除了接受祂為我們預備的贖罪救恩,同時也包含靠著信心遵行基督的旨意。願意遵行主的旨意,這本身就包含在信靠主的含義之中。雖然人不可能在行為上達到完全,但是主有足夠的恩典。但是若人連想要順從主旨意的心都沒有,那就是不願走窄路的表現。這等人又怎麼能進天國?得生命者必須進窄門,走窄路。其中心的含義就是,我們若不願意放下自己,跟從主耶穌,領受祂為我們預備的救恩,我們就不能進入天國。有跟從主的心志,正是信心的表現,與因信稱義毫無抵觸。更是讓因信稱義的救恩成全在我們身上的方法。

防備假先知的迷惑
15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16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裡豈能摘無花果呢。17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18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19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20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太715-20

      接著前段警惕門徒不要走輕鬆寬廣,卻引致滅亡的道路,而要按照主的教訓,走那條與私慾掙扎,與世俗對抗的十字架道路。本段經文接下來警惕門徒提防假先知。第七章一開始的時候,主讓我們不要憑一己的偏見論斷他人,但是並非讓我們對是非對錯失去判斷的能力。主耶穌在15節就用命令句,要求門徒提防假先知的欺騙。什麽是假先知?假先知就是偽稱得神的啟示,向神的百姓傳遞信息,其實所傳的內容根本不是出於神,而是人為的虛謊言語。他們像是披著羊皮的狼,表面上溫馴如羊,實際上是兇暴的豺狼,目的是要吞噬神的群羊。將羊群引至錯誤的道路,落入滅亡的陷阱之中。

我們在新舊約聖經中經常看見警惕假先知的敘述。耶利米警戒以色列民提防一群憑著私意偽稱代替神說話的人:「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一味地貪婪,從先知到祭司都行事虛謊。他們輕輕忽忽地醫治我百姓的損傷,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耶613-14)以西結書中也是有一群假先知,神讓以西結發出警惕:「愚頑的先知有禍了,他們隨從自己的心意,卻一無所見。……這些人所見的是虛假,是謊詐的占卜,他們說,是耶和華說的、其實耶和華並沒有差遣他們,他們倒使人指望那話必然立定。你們豈不是見了虛假的異象麼。豈不是說了謊詐的占卜麼。你們說,這是耶和華說的,其實我沒有說。」(結134-7)新約中也是出現了很多對假先知的警告。彼得警告門徒說:「從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來,將來在你們中間,也必有假師傅,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連買他們的主他們也不承認,自取速速的滅亡。」(彼後21)使徒約翰也再三告誡:「親愛的弟兄阿,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綜合以上的經文,我們看到了假先知的特點就是假裝得到神的差遣,實際上卻是傳異端的,否認主的,用謊言迷惑門徒,這些人都是假先知。

這段經文與前面「進窄門、走窄路」的教訓有何關聯?假先知不會教導門徒謹守主耶穌的教訓,不會帶領群羊走十字架的道路。他們常講的就是灌了水的福音,聽起來悅耳動人,但是偏離了純正的信仰。今天有一批號稱傳「恩典福音」的傳道人。只講恩典,不講聖潔;只講愛,不講悔改。教導人「信了主之後,即使犯罪,也不算罪。不需要再認罪悔改。」「信主得稱義後,不需要在行為上活出與救恩相稱的生活。」還攻擊追求遵行主旨意,走成聖道路的信徒,批評他們是靠行為得救。這些人傳的信息很吸引人,特別是當今之世,人心厭棄認罪悔改,不想為信仰付出代價。他們憑著討好人的話語,吸引了一大批人進入他們的教會,事實上帶給跟從者的卻是膚淺偏差的道理。其行徑與當年的假先知相似。

如何分辨假先知?首先就要看他所傳的信息,是否是按照正意來分解真理的道。是否合乎整本聖經的前後一貫教義思想。還是斷章取義,假借聖經來支持自己偏執的立場。我們需要熟悉關乎教義的經文,如羅馬書,約翰福音,馬太福音等主要書卷。以熟讀聖經來建造信仰的基礎。也當明白歷世歷代大公教會所定下的信仰規範,如四大信經。讓我們不至於閉門造車,自以為是,自以為比古今中外眾聖徒更高明。

除此之外,還需要有從個人言行表現,分辨屬靈實況的能力。主耶穌說:「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一個人生活上活出的言行,源自於內心。就如同樹上結出的果子一樣。一個基督徒有從主來的新生命,就自然會將生命的表徵活出來。即使一時無法達到完全,至少也是極其渴慕追求,效法主耶穌的樣式。加拉太書中描述有聖靈內住,得到屬靈更新的人會結出聖靈的果子:「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22-23a)一個不結聖靈果子的基督徒,生命是不健康的。傳道人如果還如此,無法在品格上作信徒榜樣,這種人尚不具備作神僕的資格,傳道只會絆倒人。

主耶穌對假先知發出警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他們的結局就是滅亡。啟示錄中描述,末後時代魔鬼被描述成龍,服事魔鬼的勢力被稱為獸,就是敵基督與假先知。假先知、敵基督的命運,將會與魔鬼一樣,被神審判進入硫磺火湖中。跟從假先知的徒眾也是如此。我們對此千萬不可輕忽。主耶穌勉勵我們要有分辨的心,從假先知傳的道,看出他們偏離了正統信仰;也從假先知結出言行上的惡果,知道他的屬靈真相,非來自於神。我們要經常熟讀主的話語,常聽信仰純正的道。遠離假先知,以免受到迷惑。

結論

我們活在一個是非真理不明的時代,多少似是而非的理論在世間肆虐,迷惑人心。基督徒對與主耶穌吩咐的訓勉需要做出抉擇。是要走上甘心順從,遵行主旨意,效法主耶穌的十架道路。還是走貪圖安逸,逃避責任的寬廣之路?我們當謹慎選擇。在末世有許多假先知出現,欺騙信徒,帶領他們走進滅亡的歪路。對此我們應當儆醒,謹記主耶穌耳提面命的訓誨,在真理的根基上打下堅實的基礎。不要讓異端邪說迷惑我們的心,偏離了主耶穌教導的真道。

在笑聲與哭聲中施恩典

Image result for Isaac Ishmael
神在呼召亞伯拉罕一家人的開始就應許要賜給他後裔、讓他的後裔成為大國、得土地居住、並成為萬民的祝福。這應許經過了二十五年,神不斷對亞伯拉罕重申。如今就要實現了。孩子出生又會帶給這家庭什麼危機呢?神在這事上,又如何帶領亞伯拉罕化解危機呢?讓我們一起來看創世記21章。

從喜笑中經歷神大能
「耶和華按著先前的話,眷顧撒拉,便照他所說的給撒拉成就。2當亞伯拉罕年老的時候,撒拉懷了孕。到神所說的日期,就給亞伯拉罕生了一個兒子。3亞伯拉罕給撒拉所生的兒子起名叫以撒。4以撒生下來第八日,亞伯拉罕照著 神所吩咐的,給以撒行了割禮。5他兒子以撒生的時候,亞伯拉罕年一百歲。6撒拉說,神使我喜笑,凡聽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7又說,誰能預先對亞伯拉罕說,撒拉要乳養嬰孩呢,因為在他年老的時候,我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創21:1-7)

本章一開始就提到以撒誕生了,這是整個亞伯拉罕之約初步成就的結果。從11章關於他拉敘事的起頭提到的不幸情況:「撒萊不生育、沒有孩子。」經歷了中間神對亞伯拉罕多次的應許,重申承諾。如今卻得到了令人欣慰的結局。第一節說:「耶和華按著先前的話,眷顧撒拉,便照他所說的給撒拉成就。」應許的成就是基於神是信實的神,祂按照與亞伯拉罕立的約,眷顧撒拉。「眷顧」這個詞很特別,原文是「臨到」之意,在撒母耳記上哈拿久婚不孕之時,神也眷顧她。眷顧之後的結果,就是按照先前所說的應許成就。神說出的話不會徒然返回,既然應許,必會成就。以撒誕生就是亞伯拉罕之約成就的第一個結果。沒有以撒,就沒有後來的雅各,也沒有以色列十二支派。最終也就沒有使萬民得福的那一位,從亞伯拉罕生的蒙應許的後裔,耶穌基督。應許還會在救贖歷史中更進一步地實現。但是初來的曙光已經出現了。

這是何等喜樂的事,特別是經過了二十五年的等待。在亞伯拉罕一百歲,撒拉九十歲的時候,得到這久盼而來的兒子。在人看來月經斷絕後還能懷孕是絕無可能之事,這件事是神手動工而行的神跡。亞伯拉罕將誕生的嬰孩取名為以撒,意思就是「他笑」。這個字出現在創世記17章:「亞伯拉罕就俯伏在地喜笑。心裡說,一百歲的人,還能得孩子麼。撒拉已經九十歲了,還能生養麼。」(創17:17)以及18章:「撒拉心裡暗笑,……撒拉為甚麼暗笑,說,我既已年老,果真能生養嗎。」(創18:12-13)不管前面亞伯拉罕和撒拉是喜笑或暗笑,還是帶著一點不可置信,認為此事絕無可能發生的想法。這是出於人的小信,雖然不至於懷疑神的能力,但總是以為自己年紀老邁,已經不可能懷孕生子。神的能力勝過人的小信,神糾正亞伯拉罕的想法:「神說,不然,你妻子撒拉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作他後裔永遠的約。」(創17:19)神不止清楚說出生下兒子的時間,連名字也取好了。對於撒拉的暗笑,神質問她:「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麼。到了日期,明年這時候,我必回到你這裡,撒拉必生一個兒子。」(創18:14)神要做的事,不管在人眼中是多麼困難,但是在神沒有難成的事。祂賜下的應許必定要成就,因為祂是信實守約的神,祂要藉著人去完成的事,至終必會做成。

以撒的名字正反映出先前亞伯拉罕與撒拉的小信,當年覺得不可思議而發出的「喜笑」,如今全被轉變成為充滿喜樂的「喜笑」。撒拉說出的話語充滿感恩:「神使我喜笑,凡聽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又說,誰能預先對亞伯拉罕說,撒拉要乳養嬰孩呢,因為在他年老的時候,我給他生了一個兒子。」神將不可能的事轉變為可能。讓絕望的人重新燃起希望。因為在神豈有難成的事,祂會以大能的手完成對神子民的應許。歡樂的果實是經過辛苦等待而來的,即使亞伯拉罕與撒拉信心微小,也需要順服才可能完成。以撒的誕生是神恩典流露的結果。承受恩典之人則要憑著信心接受,就能看見結出的果實臨到。

我們信主的基督徒對於自己領受的救恩,可曾認定這是神的手介入,才可能達到今日福音廣傳,人心歸信的結果。我們是否承認耶穌基督完成的救恩是神所施行的大能?我們對於福音太過於習以為常,以為「神本來就該救我的,福音本來就在那裡的,隨著人的喜好,予取予求。」其實,我們雖認為本該如此的事,原本都不在那裡。救恩從無到有的過程,是神的手促成的。我們與亞伯拉罕與撒拉經歷的是一樣的,神把我們從不信的「喜笑」轉變成為感恩莫名的「喜笑」。

主耶穌誕生的過程就是個神跡,馬利亞從聖靈懷孕,在人看本是極為羞辱之事。但天使臨到約瑟與馬利亞,告訴他們所懷的胎是從聖靈來的,而且生下來的嬰孩,將會把救恩帶給以色列家,以及普世萬民。在路加福音中,聖靈感動馬利亞說出:「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那有權能的為我成就了大事。……他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為要記念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施憐憫,直到永遠,正如從前對我們列祖所說的話。」(路1:46-55)馬利亞所經歷的的歡樂,正是因為神施恩憐憫而來的,因為神以大能的手讓她因聖靈感孕,懷胎所生的嬰孩正是神所差來世上,為成全萬民救恩的彌賽亞。這在當時人的眼中是不可能的事。即使在今天仍然有許多不信的人以為這是神話。然而,神做成了。耶穌基督誕生了,祂在十字架上為人付出贖罪的代價。至終成全了神應許亞伯拉罕將要完成的計劃,就是萬民必因亞伯拉罕得福。

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降世就是一個神蹟。祂在十字架上成全的救恩能夠帶給世界什麼影響嗎?許多人嗤之以鼻,一點也不看好。直到今日仍然有許多不信者,將基督信仰當成終將進入歷史廢墟的垃圾。我們這群經歷過神大能之手施恩的人,豈不正如亞伯拉罕撒拉一樣嗎?原本因自己的小信,以為神怎麼可能救我,將福音當成無稽之談。然而,神沒有放棄我們,祂以聖靈在我們心中動工,讓我們剛硬的心軟化,終於願意承認自己的罪,憑著信心接受基督的赦罪救恩。這轉變是因著自己想通了,還是聖靈在心中動工的結果?絕大多數的人都明白,人憑著自己再大的能力,也想不通的。人之所以願意從不服,轉成順服,全然是聖靈的能力臨到了我們身上。我原本懷疑的心不再糾結,原來在罪中掙扎的愁苦,被神轉變成為喜樂。我們經歷拯救的過程,與亞伯拉罕和撒拉相同。從不信的「喜笑」轉成歡樂的「喜笑」。也與馬利亞歌頌主的詩歌相同,能夠對主發出頌揚「那有權能的為我成就了大事」。施恩拯救,改變亞伯拉罕命運的神,也是施恩憐憫馬利亞,讓她從羞辱變為歡樂的神,同時也是讓我們一生的命運經歷轉變的神。我們活在同一位永遠不變,信實無比的主手中,心中充滿了平安穩妥。

在哀哭中經歷神憐憫
「8孩子漸長,就斷了奶。以撒斷奶的日子,亞伯拉罕設擺豐盛的筵席。9當時,撒拉看見埃及人夏甲給亞伯拉罕所生的兒子戲笑,10就對亞伯拉罕說,你把這使女,和他兒子趕出去,因為這使女的兒子,不可與我的兒子以撒,一同承受產業。11亞伯拉罕因他兒子的緣故很憂愁。12神對亞伯拉罕說,你不必為這童子和你的使女憂愁,凡撒拉對你說的話,你都該聽從。因為從以撒生的,纔要稱為你的後裔。13至於使女的兒子,我也必使他的後裔成立一國,因為他是你所生的。14亞伯拉罕清早起來,拿餅和一皮袋水,給了夏甲,搭在他的肩上,又把孩子交給他,打發他走。夏甲就走了,在別是巴的曠野走迷了路。15皮袋的水用盡了,夏甲就把孩子撇在小樹底下,16自己走開約有一箭之遠,相對而坐,說,我不忍見孩子死,就相對而坐,放聲大哭。17神聽見童子的聲音。神的使者從天上呼叫夏甲說,夏甲,你為何這樣呢,不要害怕,神已經聽見童子的聲音了。18起來,把童子抱在懷中,〔懷原文作手〕我必使他的後裔成為大國。19神使夏甲的眼睛明亮,他就看見一口水井,便去將皮袋盛滿了水,給童子喝。20神保佑童子,他就漸長,住在曠野,成了弓箭手。21他住在巴蘭的曠野,他母親從埃及地給他娶了一個妻子。」(創21:8-21)

從以撒出生到斷奶,約有三年時間過去了。此時的以實馬利已經有17歲了。這個家族一直有個未處理的潛在危機,就是將來哪一個兒子繼承亞伯拉罕之約的祝福。直到有一天一件事觸發了激烈的衝突。在以撒斷奶的那日,亞伯拉罕為他舉辦了一個豐盛的慶祝會。在宴席中,撒拉看見以實馬利與以撒戲笑。經文將兩人寫成「埃及使女生的兒子」和「我生的兒子」,應該是強調這事的荒唐,怎麼可以如此。此處「戲笑」這個字與前面「喜笑」、「暗笑」原文相同,但是這裡的意思卻帶著嘲諷,戲虐的意味。這事情背後所隱藏的衝突就是長子之爭。中國歷世歷代眾多皇太子誰能當繼承王位的儲君,爾虞我詐之事充滿在宮廷爭鬥中。撒拉看見這事,極力向亞伯拉罕勸說:「你把這使女,和他兒子趕出去,因為這使女的兒子,不可與我的兒子以撒,一同承受產業。」亞伯拉罕對此的反應是憂愁,對於家中兩個女人的鬥爭,帶給丈夫是無窮的煩惱。他一方面高興自己有了一位承受產業的兒子,但是原來聽從撒拉計策,憑著人意生出的以實馬利也算是他的親骨肉。他若是袒護任何一方,另一方絕對不與他干休。他因著不知怎麼處理這個難解的問題而憂愁。

神此時開導亞伯拉罕:「你不必為這童子和你的使女憂愁,凡撒拉對你說的話,你都該聽從。因為從以撒生的,纔要稱為你的後裔。」意思就是長子繼承權的問題,終須下定決心解決。此時若是猶豫不決,將來會帶來更大的家族紛爭。在處理這問題上面,神重視的是祂應許亞伯拉罕後嗣這話得到實現。既然以實馬利的出生不是出於應許,就當及早讓他離開家族,免得成為後患。亞伯拉罕明白了神的意思,狠下心腸,作出處置。經文中記載:「亞伯拉罕清早起來,拿餅和一皮袋水,給了夏甲,搭在他的肩上,又把孩子交給他,打發他走。」這事情聽起來有點殘酷,自己親生的兒子,怎麼忍心讓他被逐出家門,流落曠野?神在這事上有祂永恆的旨意。以實馬利的出生是出於人的軟弱,雖然人會犯錯,也要接受犯錯當受的苦果。然而,神對於犯錯之人仍然有憐憫之心,為他們預備彌補過失的道路。

夏甲帶著以實馬利,攜帶了餅與一袋子水,離開亞伯拉罕的家。這樣的短缺的食物,怎麼可能在曠野中維持生存呢?兩個人在別示巴的曠野迷了路,這是通往埃及的必經之路,夏甲可能想要回到她的故鄉。他們倆水用盡了,缺乏維持生命的水,在茫茫的曠野中找不到活下去的支持。眼見自己與孩子即將乾渴而死,她就把小孩放在小樹底下,走到距離孩子一箭之遠的地方,遙望著他,說出:「我不忍見孩子死。」兩人相對而坐,放聲大哭。這是何等可悲的結果。夏甲與以實馬利是很可憐,當初與主人亞伯拉罕同房懷孕,也不是她能夠做主的,完全是主母的意思。然而,她也並非全然無辜,因為她也並非沒有讓以實馬利爭取長子繼承權的意圖,以至於以實馬利會對以撒發出嘲弄的戲笑。這件事是人犯罪帶來的悲劇,不論是亞伯拉罕、撒拉、還有夏甲都是犯罪之人,難逃罪的惡果。

雖然人承受惡果是罪有應得,但是神對於罪人還是有憐憫的心腸。在兩人被逐離開之前,神對亞伯拉罕說:「至於使女的兒子,我也必使他的後裔成立一國,因為他是你所生的。」現在兩人在曠野遇到困境,神仍然看顧他們。當神聽見童子的聲音。就差遣使者從天上呼叫夏甲說:「夏甲,你為何這樣呢,不要害怕,神已經聽見童子的聲音了。起來,把童子抱在懷中,我必使他的後裔成為大國。」這就是神對以實馬利所施的恩典。以實馬利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神聽見」之意,是當年夏甲懷孕,從主母家中逃出時,神賜給夏甲腹中孩子的名字。從那個時候神,就已經垂聽夏甲的呼求了。十幾年後,神還是恩待母子倆,沒有離棄。神讓夏甲眼睛明亮,看到了附近的一口水井,於是將皮帶裝滿了水,讓童子喝水解渴,得以存活。經文中說:「神保佑童子,他就漸長,住在曠野,成了弓箭手。」以實馬利雖然不是蒙神應許的亞伯拉罕後裔。但是仍然出於亞伯拉罕,神對他仍然施恩保護,讓他在曠野中成長。他的離開對於亞伯拉罕之約的實現有好處,至少不會成為蒙應許的後裔以撒的威脅。

現今的阿拉伯人聲稱自己是以實馬利的子孫。但是猶太人與亞拉伯人的仇恨,並不是開始於亞伯拉罕以後的那時代。而是在中世紀,羅馬教廷對於佔領聖地的阿拉伯人發動十字軍東征。約幾百年的殘酷征戰,種下了中東的阿拉伯人仇視基督徒的禍因。又再因為二次大戰後,西方基督教國家支持以色列復國,佔領了阿拉伯人原有的土地,才使得阿拉伯人對於以色列民極度仇恨,欲滅之而後快。種族的仇視,摻進了宗教的仇視,至今中東地區仍然成為全世界中衝突最激烈的火藥庫。

我們對於以實馬利後代的看法如何呢?絕對不能將其當作被逐出應許之民之外的人,而仇視他們。反倒應當與其他福音未得之民一視同仁,都是亞伯拉罕之約中,神藉著亞伯拉罕讓普世萬民蒙福的對象。以實馬利的後代就是外邦人之一,同樣是保羅向外邦人宣教的對象。就福音來看,肉身的以色列人與外邦人的分別已經不重要的,屬靈的意義才是重點。屬靈的以色列人就是神揀選的子民,就是亞伯拉罕之約中蒙福的對象,其中包括各種族。不信主的屬靈外邦人,不在亞伯拉罕之約中,也無分各種族。以實馬利後裔不是神所遺棄的種族,因為以實馬利雖不是當時蒙應許的兒子,但是他的哀哭還是臨到神的耳中,蒙神的垂聽。神保護他的生命平安,讓他的後裔成為大族,將來也可以因著信進入亞伯拉罕屬靈後裔的行列。

外邦人得以因信稱義,雖然早在亞伯拉罕之約中就已經應許,但是在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獻上贖罪祭以後才得以成全。保羅曾經告訴以弗所的外邦信徒說:「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受割禮的,這名原是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起的。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弗2:11-13)以實馬利的後代同樣是蒙主所愛,傳福音的對象。他們當中雖然信主的攔阻極大,卻是當今福音大使命所針對的對象。即使回教徒是福音硬土,當主的靈降臨他們的土地。仍然能呼召許多渴慕神拯救的靈魂。神是不偏待人的神,即使以實馬利當時被驅逐出亞伯拉罕之家。神仍然施恩保護他,為他的後裔預備因著信歸回神子民行列的道路。神是公義慈愛的。

結論
從十二章以來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終於初步實現了,以撒誕生了.他的名字的意思是笑,對比以前亞伯拉罕與撒拉不相信他們真的會生兒子,發出喜笑。如今卻因著兒子誕生發出歡樂的笑聲。在神豈有難成的事?祂有極大的能力,在不可能之事上,施展其妙的作為。對於威脅以撒承受應許之福的以實馬利,神也另外有更高的旨意,讓他被帶離開家,在外地繁衍成大族。雖然在曠野中面臨飢渴的困境,但是神仍然垂聽他的哭聲,仍然眷顧他。從此可以看出,人會因犯罪偏離神的道路,但是神是在笑聲與哭聲中施恩典的神。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