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的時候,一度懷疑父母對我的愛到底有多大。曾經想過一個問題:如果我發生生命危險,父母親會不顧一切,拼命救我嗎?當時認為的答案是肯定的。除非他們的力量已經用盡,超過他們所能做的範圍。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很深的,強到會為兒女的生存而拼命。但是創世記描述一件事,神要亞伯拉罕獻自己的兒子為祭。對於一個愛兒子的父親來說,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為什麽神要亞伯拉罕這麼做?難道在這不合理事情的背後,神有更高的目的嗎?讓我們一起來考察。
神呼召亞伯拉罕獻以撒為祭
「這些事以後、 神要試驗亞伯拉罕、就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2 神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3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備上驢、帶著兩個僕人和他兒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 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4到了第三日、亞伯拉罕舉目遠遠的看見那地方。5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說、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與童子往那裡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裡來。6亞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兒子以撒身上、自己手裡拿著火與刀.於是二人同行。7以撒對他父親亞伯拉罕說、父親哪。亞伯拉罕說、我兒、我在這裡。以撒說、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裡呢。8亞伯拉罕說、我兒、 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於是二人同行。9他們到了 神所指示的地方、亞伯拉罕在那裡築壇、把柴擺好、捆綁他的兒子以撒、放在壇的柴上。10亞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殺他的兒子。」(創22:1-10)
本段開頭有個「這些事以後」,指的就是亞伯拉罕打發以實馬利離開家,留下以撒成為繼承神立約之福的長子。在可能的繼承權之爭化解後,一個重大的考驗臨到亞伯拉罕。神要亞伯拉罕獻上他的兒子以撒。這件事聽起來就覺得不可思議。怎麼可能神會命令亞伯拉罕做出這種超乎常理的事?事實上,在敘事的一開始就聲明,神要試驗亞伯拉罕,這是神在整件事上的心意,讓我們不要對其中看似超乎常理的要求感到難以接受。當然亞伯拉罕不知道神隱藏的意思,否則整件事就成為一場戲,失去了真實的意義。信心就是當人在看不見將來結果之前,憑著對神的仰賴,堅守與神所立的約定。
信心是需要經過考驗才能顯出其價值。在平安穩妥的時候,我們都自以為對神信心十足。但考驗一來到,馬上就能現出信心的真實面貌。在整個亞伯拉罕敘事的內容,有一個貫穿的主題,就是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將有一個後裔從他而出。神對亞伯拉罕的要求,就是憑著信心承受神所應許的福分。亞伯拉罕憑信心領受神賜的應許是整個故事的主軸。亞伯拉罕的信心已經表現在,聽從神的呼召,從迦勒底的吾珥出來,遷居到神指示的地方。這需要放下安穩的環境,投入一個未知的旅程,將他的未來交託在神的手中。當亞伯拉罕走過二十五年信心的旅途,兒子也生下來了,應許初步得到應驗。如今,當亞伯拉罕眼見兒子長大成人,正等待將來他的後裔成為大國,承受神所賜的土地為業之時,竟然另一個更大的考驗出現了。神要他把過去辛苦等待的果實獻在神手中。這對亞伯拉罕來說,讓他心中生出極大的掙扎。
他的掙扎在於過去獻上的是他的未來,那時一切都還是美麗的盼望,對於人生奮鬥剛剛起步的階段,放下手中所有較為容易。當一切已經小有成就,兒子也成長了,要亞伯拉罕放下半生希望所託的兒子,將他獻給神,那是極大的信心爭戰。神命令亞伯拉罕:「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這句話中對以撒的描述,強調是他的兒子,還是獨生的,是他所愛的,更增加了亞伯拉罕奉獻孩子的難度。他的心中的掙扎所在可能是,他如此鍾愛自己唯一的兒子,怎麼捨得獻給神。更大的掙扎則在於,這位兒子是神應許能得實現的最大關鍵,一旦獻為燔祭,過去神幾十年來所應許賜下的一切全部落空。他心中必然會產生極大的震撼。他到底是要按照他從神幾十年來的所承受的帶領,緊緊抓住孩子,忽視神這次的命令;還是不顧一切,順從神的吩咐,因為神對他的話十分明確。這真是極為困難的決定,任何人面臨這樣的考驗都會輾轉苦思、大失所措。在一般人信心微小的狀況,早就放棄對神的順服。選擇抓緊已有的福分。就當成沒有聽見神的話,即使聽見,也當成是聽錯了。他會怎麼做呢?
亞伯拉罕選擇聽從神的話,準備了獻祭需要的用品,劈好了柴,備上驢,帶著僕人和兒子,就往摩利亞山前行。此時以撒還不知道父親心中的想法。整個路程走了三天,亞伯拉罕心中必然掙扎不已。當走到了摩利亞山下,遠遠望見獻祭的地方。他留下僕人們和驢在山下等他,讓以撒背著獻祭的柴,獨自帶著孩子走上這條困難的道路。因為他知道上去時有兩個人同行,下來時就只有他獨自一人了。據猶太人塔耳根的敘述,以撒此時已經三十多歲,能背得動成捆的柴爬山,不是個懵懂無知的孩子。他也覺得此行有點奇怪,於是向著父親發出呼聲:「父親哪。」此時亞伯拉罕心中可能還在思緒翻轉當中,回過神來,回答了:「我兒啊!我在這裡。」這句話與神呼叫他時回答的一樣。只是在發出「我兒啊」的回應時,同時想到他不久後要作在兒子身上的事。他的良心必會生出責備,這行動像個仁慈的父親嗎。以撒發出了疑問:「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裡呢?」以撒問出了心中的疑惑,獻祭最主要的是要有一隻被獻的羊羔,可是父親從家裡出發時,就沒有帶來。那要怎麼獻祭呢?這是亞伯拉罕難以回答的問題,他不可能在此刻就向兒子揭露自己的計劃。於是說:「我兒,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亞伯拉罕當然不知道那羊羔在哪裡,但是他知道神會準備,或許他以為那隻神要他獻祭的羊羔就是以撒。這隱含的話表達了他正預備作,卻又說不出口的話。
再怎麼隱藏的秘密,到了必須的時刻還是要揭曉,亞伯拉罕默默地築起了祭壇,把柴擺在壇上。當他開始捆綁他的兒子以撒,放在壇的柴上的時刻,一切都再也無法隱瞞了。以撒知道父親的意圖,父親口中神所預備獻祭的羊羔就是他自己。以撒是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如果此時他要反抗,年邁的亞伯拉罕也難以攔阻。他若要逃跑,亞伯拉罕也追不上。以撒怎麼會乖乖地束手就縛?在他父親將他綁住放在壇上,他的心中必然充滿了疑惑,也應當會積極向父親追問。然而,即使帶著滿腹疑惑,他沒有反抗他父親的作為,靜靜地躺在獻祭的壇上。這也不是一般的孩子所能表現出來的冷靜,應當是出於他對於神命令他父親所做之事的順服。
這樣的事,絕非一般感情深厚的父子所能作得出來。甚至許多未信的讀者,當讀到這篇經文時,大不以為然。以為神是個反覆無常、極端殘忍的神。亞伯拉罕聽從神命令、獻上自己的兒子是被信仰迷惑,做出慘絕人寰之事。其實,會生出這種想法是出於他們尚未信主,他們的理解是建立在對神屬性的誤解之上。整段的起頭就已經說出這是個考驗。神不喜悅祂的子民獻人為祭。這在後來的律法中清楚明示:「不可使你的兒女經火、歸與摩洛。」(利18:21a)此律法將祂的子民與獻人為祭的迦南人分別出來,神絕不會前後矛盾。既然是個考驗,就不會讓獻人為祭的結果發生。有人再提出,即使是考驗,如果神已經對亞伯拉罕發出命令,豈不是陷亞伯拉罕於殺人的動機中。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教導,有殺人之心,與實際殺人同罪。這問題在希伯來書中也有解釋:「亞伯拉罕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將自己獨生的兒子獻上。……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來11:17-19)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動機,並不是充滿了對以撒的仇恨,欲除之而後快。而是出於對神命令的順服,以及對於神使人復活能力的信賴。神並沒有用此處敘述,來鼓勵人去殺自己的兒子。這是聖經中為了特別目的,神容許發生的一次事件。
新約中唯一類似這件事的就是父神差遣他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捨身流血,為我們成就了贖罪的救恩。基督對天父旨意的順服,正如同以撒順服亞伯拉罕一樣。其中亞伯拉罕經歷捨棄愛子的掙扎,正讓我們體會到天父在聽見耶穌向祂呼喊時的心情。從亞伯拉罕憑著對神的信靠,做出了超乎世間父親所能做出的事,我們從這經文才能夠明白天父捨下祂獨生子的痛苦。保羅教訓羅馬信徒神對我們極大的愛,說:「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羅8:32)從亞伯拉罕身上我們可以想像天父對我們的愛,是超過人間一切的愛所能比較的。
耶和華必有預備
「11耶和華的使者從天上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12天使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 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13亞伯拉罕舉目觀看、不料、有一隻公羊、兩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亞伯拉罕就取了那隻公羊來、獻為燔祭、代替他的兒子。14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創22:11-14)
亞伯拉罕在掙扎許久之後,下定決心按照神指示他的去做。伸出手拿起刀來,準備宰殺他的兒子。這是整個故事的最高峰,所有前面敘事所醞釀的情緒已經達到臨界的狀態,正等待那決定性的一刻,到底會發生什麽事。就在千鈞一髮的緊要關頭,天使從天上出現,呼叫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回答「我在這裡。」這是第三次出現這句話。第一次是神自己呼喚亞伯拉罕獻上兒子;第二次是以撒呼喚父親,詢問為何不帶獻祭的羊羔;本次則是神的使者及時發出緊急的呼喚,制止他的行動。每一次亞伯拉罕聽到發出的呼喚,都以「我在這裡」來回答,表示他隨時注意,回應向他發出的呼喚。第一次是懷著心中的疑惑仍然順服。第二次是隱忍不告訴兒子他將要做的事。第三次則是驚訝在行動即將付諸實現的這一刻,天使還會有什麼指示。天使阻止了他的獻祭,將神的話語傳遞下來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 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這句話十分明顯是以神的口吻說的。神緊急介入這事件,禁止亞伯拉罕動手殺害以撒。我們會有個疑惑,神是否自我矛盾了?開始要亞伯拉罕獻以撒為祭,在緊要關頭又出面禁止。到底神起初的命令是對的,還是後來的介入才是對的?其實兩者都是出自神的心意。從一開始聲明的「神要試驗亞伯拉罕」我們就知道神整個行動的意圖,原本的要求是對亞伯拉罕信心的試驗,並非要他真的去做。後來的阻止,也是在看到亞伯拉罕順服後,試驗的目的已經達成,於是停止事件的進行。人是活在時間之中,無法明白整個神的計劃,這才讓試驗成為真實。而神卻是在時間之上,一切都在祂的掌握中。神不至為惡,不會與祂永恆的屬性相違背,這是神不變的心意。了解這點就不至於覺得神是犯罪行為的主使者,以此質疑神旨意的前後一致性。
神是如何看見亞伯拉罕對祂忠誠地順服?12節說出答案:「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 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大衛鮑森曾經說,既然神說「現在他知道」,代表神在亞伯拉罕付諸行動以前,神對亞伯拉罕的反應是不知道的,這才能讓試驗成為真實的。我不贊成這種想法。即使神是全知,但是他對於人是否遵從祂的命令,也有個等待的過程。先發出命令,讓人對其反應。既然是個試驗,就會在時間上讓接受試驗人有反應的餘地。這是對活在時間限制下的人的遷就,並非神不知人會做出什麼反應。若是如此,神就不是全知的了,所有未發生的事對神來說都成了不知,那是以人的有限來思想神的屬性,是不對的。在伊甸園中神用分辨善惡之樹來試驗亞當是否順從他的命令,難道他不知亞當將有的反應?當然知道。當亞當犯罪後之後。神問亞當:「你在哪裡?」難道祂看不見亞當躲藏之處?當然知道。祂對人的試驗,向人提問,是遷就人的有限性,讓人對祂的問題有反應的餘地。也就是讓人有對神命令作決定的機會,以人的行動考驗出他對神的順服與否。抓住幾句經文作過度的推理,反而會出現許多偏離整本聖經教義的推論。
信心的考驗需要與信心相稱的行為呈現出來。否則只是存在心中,尚待實現的意願。亞伯拉罕在神呼召他時,就已經對神的話語有信心了。那時神也在地位上算他為義了,也就是與神之間有正確的關係。然而,神對他的信心的要求不止於此,神要讓亞伯拉罕內存的信心,藉著外在行動彰顯出來,這是對他信心更進一步的考驗。雅各書作者強調,真實的信心必能經過考驗:「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麼。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纔得成全。這就應驗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 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 神的朋友。」(雅2:21-23)這並非否認稱義唯獨靠著對神的信心,而是接著外在的行動驗證出真實與虛假的信心。亞伯拉罕獻以撒的行動證明他原本對神的信心是真實的,是經得起考驗的。在他信神的那刻確實已經讓他稱義了。
亞伯拉罕通過了神的試驗,神阻止了他獻以撒的行動,接下來會有何事發生?接下來的經文出現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驚喜。亞伯拉罕似乎聽到了羊的叫聲,舉目往周圍觀看。看到有一隻公羊,兩角扣在小樹中。這豈不是神所為他預備的獻祭羔羊嗎?他就取了那隻公羊來,代替他的兒子以撒,獻為燔祭。以撒原本躺臥在祭壇上,預備接受獻祭的刀子,在轉眼間,神另外預備了獻祭的公羊。以撒免於被獻為祭的命運,而是神預備的那隻公羊,取以撒而代之。這事件在整個以色列人的歷史中,有重要的意義。以撒是神對亞伯拉罕應許實現的開始,若沒有以撒,後續的後裔成為大國,領受應許之地,讓萬民成為祝福,都要落空。本來亞伯拉罕獻以撒為祭的時候,他雖然心中充滿矛盾,還是順服神。如今神讓所預備的公羊成為代替以撒的祭物。這隻公羊就是當初亞伯拉罕憑著信心期盼的,「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如今神真的預備了,不是以撒,而是代替以撒的公羊。亞伯拉罕感恩不已,說出了:「耶和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神所預備的超出人所能期待的。
這件事讓以色列人知道,雖然以撒本來注定要死,但是神憐憫他,用一隻公羊代替了他必死的命運。所以後代的以色列人都傳頌著這件事:「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這與後來的逾越節羔羊都預表著,神為人的罪所預備的贖罪祭,就是替罪羔羊耶穌基督。本來按照人原本的命運都該為自己的罪而死,然而因神對人的憐憫,讓祂的獨生愛子耶穌代替了我們接受罪的刑罰,我們的罪孽背負在耶穌的身上,我們得以免除罪刑,得到赦免,全因耶穌基督的贖罪救恩。赦罪的恩典先臨到了亞伯拉罕的後裔,再因著耶穌基督臨到我們信主之人的身上。我們思想神的救恩奇妙,正如一首歌「奇異恩典」所說的。像我這般罪人竟然蒙主厚恩。我們當為自己所經歷的感恩不已。
神堅定所應許的福分
「15耶和華的使者第二次從天上呼叫亞伯拉罕說、16耶和華說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17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18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19於是亞伯拉罕回到他僕人那裡、他們一同起身往別是巴去、亞伯拉罕就住在別是巴。」
神是個賜福的神,就如他應許亞伯拉罕的福分。神也是信實的神,祂既應許絕對不會反悔,必要實現。我們屬神的人應當用信心來領受祂所賜下的福分,這信心是我們所當具備的責任。亞伯拉罕就是一個憑信心去承受神賜給他應許的一位先祖。我們是亞伯拉罕信心的子孫,從他身上也能學到信心的榜樣。神應許的福分不會落空,唯有存著信心的兒女才能承受神的應許。
神既然看見亞伯拉罕憑著信心通過了祂的試驗,因此祂就鄭重地向亞伯拉罕宣告,將要賜下的福分:「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創22:16-18a)這正是重申了神向亞伯拉罕應許的盟約,其中包含後裔、土地、使萬民蒙福,這三要素。這應許何等豐富,何等美好,但是在亞伯拉罕時代唯獨生下兒子得到了應驗。窮亞伯拉罕一生,也只有這件事得到應驗。那神如此美好的應許對亞伯拉罕來說,是不是僅僅是空中樓閣,讓他空歡喜一場,口惠而實不至。縱觀亞伯拉罕以來的整個以色列歷史,甚至查驗新約教會的歷史,我們看到了神的約是一步一步正在實現。甚至到了今日,此約仍然在進一步實現當中。我們無法否認神是守約施慈愛的神。
以色列民從以撒開始,歷世歷代承受亞伯拉罕傳承下來的與神所立之約。凡是對此約存著信心的,都在此約之內。他的後裔真的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那樣無數。察閱出埃及記,我們看到了以色列的後裔增多,多到無可勝數,這正是亞伯拉罕之約的進一步實現。其次,他的後裔成為大國,還要得到仇敵的城門,這在約書亞進攻迦南地,得神所賜的應許之地為業,在此時初步實現。直到所羅門的時代,以色列的領土達到最大的範圍,幾乎就是神與亞伯拉罕立約時所應許的地界。最後一個應許之福,原本在十二章時,神說:「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3b)如今進一步明確地表明:「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地上萬民所得到的福分,不但是因著亞伯拉罕而來,還因著亞伯拉罕的後裔而來。也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要將神賜給他們的福分,與萬民分享。這應許若是按照肉身的以色列人來看,人類歷史上尚未能實現。因為以色列民族是個內聚力強的民族,但卻很難將他們從神領受的屬靈福分帶給外族人。唯一的例外是,耶穌基督這位亞伯拉罕的後裔,祂確實將神賜的福分帶給普世萬民,這福分就是救贖的恩典。我們原本與亞伯拉罕無關的外邦人,真的可以因著信靠耶穌基督,進入他屬靈後裔的行列,同蒙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約所賞賜的福分。我們原本在神家中無分的外邦人,如今因著信靠基督不再被算為外人,而是神家中的人了。我們在神永恆的救恩計劃中一開始就是有份的。
在神拯救的計劃中,從來沒有忽略外邦人,祂先呼召一個對祂忠實的人,與他立永恆的盟約,從這個信心的始祖發展出一群效法他信心的屬神百姓。再將神賜福的應許從這群百姓,傳給普世萬民。這就是神從一開始就設立的救贖計劃。我們竟然有幸在有生之年聽聞福音,也因著信靠基督,進入神子民的行列。這是活在這個紛亂的世界無法想像之事,舉世各派學說林立,莫衷一是。基督的福音竟然臨到了我,並且進入我的心中,改變了我的命運。這一切都是神的作為,否則我這頑固不化的頭腦是再怎麼也不會相信的。「奇異恩典」的歌詞正描述了我對救恩的感念:「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蒙赦免;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諸位同蒙救恩的主內弟兄姊妹,這是你對神的頌揚嗎?
結論
亞伯拉罕聽聞神向他發出的信心試驗,他不吝惜神所賞賜給他心愛的獨生兒子,毅然決然帶著以撒,登上了摩利亞山,預備獻給神。在千鈞一髮之刻,神阻止了他。他憑著順服,通過了神對他的試驗。神有更美好的預備,一隻神所預備的公羊代替了以撒。預表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全的贖罪祭代替了我們的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我們這憑著信心進入基督裡的人,也能同蒙亞伯拉罕之約所賜的福分。這正是臨到我們身上的奇異恩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