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日 星期六

主差遣門徒進入禾場


Preaching in Galilee and Training the Apostles — Watchtower ONLINE LIBRARY
在第九章結尾,主耶穌命令門徒:「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937-38)主給我們的命令是「求主差派」。門徒的首要行動就是來到主前懇求,讓主運用至高的權柄,指派工人出去收割。第十章進入主題,基督以權柄差派門徒出去宣教。宣教行動的執行者,就是帶著主的使命,進入禾場的工人。神國工人是宣教工作實現的力量,主需要什麽樣的工人,來完成祂的使命呢?神國工人必須具備以下的特質:(1重生得救的生命:首先需要領受主賜的新生命。(2回應服事的呼召:順從主所發出跟從的呼召。(3接受主的裝備:接受裝備學習主話語,效法主樣式。(4受差派為主見證:遵行主的大使命,以行動付諸實現。在下面的經文裡,我們將會談到主耶穌怎麼開展祂的宣教工作。祂藉著差遣一群忠心的門徒進入禾場,先針對猶太人宣揚福音,再進一步擴大到外邦人。
主呼召十二門徒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2這十二使徒的名,頭一個叫西門,又稱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3腓力,和巴多羅買,多馬,和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4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5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6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7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8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太101-8
耶穌叫他們來,授給他們權柄趕逐污鬼,醫治疾病。這是對門徒工作的呼召,有別於邀請聽福音的人悔改接受贖罪救恩的得救呼召。基督徒蒙召接受救恩,成為神的兒女。主也會向門徒發出服事的邀請,請他們接受傳福音的使命,受差派去完成主吩咐的工作。他們蒙主分派的使命,與主耶穌在地上的工作是一樣的。在馬太福音中,有兩段經文描述主耶穌在地上的工作,一在第四章結尾,另一在第九章結尾,兩邊經文幾乎一致:「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太423935)主耶穌有權柄制服污鬼、醫治疾病。門徒也被主分派去完成主要完成的工作。他們能夠做這樣的事情,權柄來自於主。所以在出去之前,需要得到主的差派,蒙主授權。禾場的擁有權是莊稼的主,工人只是接受差遣,完成主人的工作。工人不能自作主張,妄自行動,也不能忘記自己的僕人的身份,以功勞來誇耀。我們今日受主差遣的門徒,也當保有這種心態。
接著我們來看,主耶穌呼召的門徒都是平凡的人。主在加利利海邊呼召的前四位門徒,彼得、安德烈、雅各、約翰,都是名不見經傳的漁夫。主呼召平凡的人,讓他們完成不平凡的工作。門徒之中還有兩位特別值得注意,稅吏馬太為羅馬人收稅,被一般猶太人視為吃裡扒外。另一位是奮銳黨的西門,積極反對外邦政權,想要用激烈手段推翻外邦統治。兩個人在政治上是完全敵對的,主卻讓他們在一起同工,學會捨棄成見,同心合作。可見主的門徒的組成背景,本身是相當多元的。甚至還有一名將來賣主的加略人猶大。表面上看來,似乎主的揀選出錯了,竟然揀選一位叛徒來跟隨祂。其實主從開始就知道,誰不信祂,誰要賣祂。祂呼召猶大跟隨祂傳道,是給猶大機會,聽福音悔改,可說是對他仁至義盡。
主差遣傳福音的對象,先是向以色列人,後再向外邦人。基督的宣教事工本應當是面向普世萬民。但是在事工的開始的時期,主要求門徒暫時不要到外邦人,或撒瑪利亞人的土地去。而是要集中力量傳福音給加利利周圍的猶太百姓。原因是福音當先傳向神的選民,再臨到外邦人。猶太人明白神應許賜下彌賽亞成為他們的救主。他們首先應當聽聞彌賽亞已經降臨的信息,並要對主耶穌就是這位神差來的彌賽亞,這好消息做出回應。福音當先臨到猶太人,再傳向外邦人,也正是保羅在外邦傳道的原則。
主耶穌傳道時宣揚:「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4:17)門徒也被主命令出去:「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他們所傳福音的內容,與主所傳的一樣,就是天國的福音。天國福音的內容就是,屬天國度的君王彌賽亞已經降臨,人當回應神的呼召,順從彌賽亞的統治,成為天國的子民。我們今日傳揚的福音信息,正是主耶穌當年傳揚的天國的福音。如果我們所傳的福音內容與主當年傳的不一樣,不是主傳的福音過時了,而是我們偏離了正確的道路。保羅一生傳福音的主題就是:「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22)基督正是福音的中心,基督的十字架正是救恩信息的中心。今日許多人用花俏的主題吸引人進入教會,讓人不費力氣就得到拯救的恩典福音、投人所好的成功神學。不管講得如何天花亂墜,如果離開了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就是偏離福音的中心。
主耶穌在地上傳道的時候,以神蹟奇事來證實祂是神所差來的基督這身份。當門徒傳道的時候,亦有神蹟奇事伴隨著福音,證實所傳的道。主耶穌命令他們:「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這能力是來自於基督賜下的權柄,曾經伴隨著使徒福音的行動,今日在極為困難的福音前線,神蹟奇事也是會伴隨著傳福音的宣教士。我們信福音而得到拯救是白白的恩典,傳福音的恩賜也完全是出自於神,我們也當將福音白白傳給人,不需要收取任何回報。任何以傳福音為得利的途徑的途徑,就偏離了「救恩是白白領受的」這目標了。
接待門徒的必得平安
9腰袋裡,不要帶金銀銅錢。10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拐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11你們無論進那一城,那一村,要打聽那裡誰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時候。12進他家裡去,要請他的安。13那家若配得平安,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若不配得,你們所求的平安仍歸你們。14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話的人,你們離開那家,或是那城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15我實在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還容易受呢。」(太109-15
接著前面的信息,雖然傳揚福音不可要求任何回報,但是傳福音的工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是神透過聽福音的人充分供應的,不需要拒絕來自領受福音恩惠者的供應。主耶穌讓門徒出去傳道的時候,「腰袋裡,不要帶金銀銅錢。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拐杖。」這教訓有針對本次短期傳道之旅的特定背景,主並不是限制門徒外出傳道時,攜帶旅費、飲食、衣物。而是帶著現有的就已足夠,不需要大費周章去準備額外的錢財、飲食、衣物。門徒們當憑信心仰望神在旅途中的供應。在傳道的過程中,可以領受福音對象提供給傳道者基本的衣食,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為何不要帶多餘的衣食盤纏。因為外出傳道的時候,環境多變,難以預料。傳道人要能臨機應變,輕裝上陣才能保持靈活性,不能有太多物質的纏累,攜帶太多身外之物反而成為行動的攔阻。這與宣教歷史上信心差會的信念相似,他們從不募款,而是憑信心仰望神供應,相信神會感動人自發性地支持。
有一本書叫做「布衣神僕」,書中鼓勵有心志為主傳道的平信徒,雖然不帶著聖職的頭銜、也沒有穩定的資源供應、卻可以在很多全職傳道人難以進入的地方,以自己的專業接觸福音對象,為主作見證。古代「布衣」的意思就是平民百姓,應用在當今的教會,沒沒無聞的一般信徒也可以奉派外出為主傳道。有心的信徒可以自己預備短宣路上的經費,無需累著教會。如此外出傳道的門檻降低,資歷不夠就不會再是讓人裹足不前的攔阻。弟兄姊妹願意投身宣教工作,即使是短宣的體驗,也能帶動整個教會為主傳道的心。十四世紀的莫拉維亞弟兄會,就是一群勇於走出去的信徒,帶著獻身的信念,離開家鄉到宣教工場,一面作工或務農來養活自己,一方面向當地人傳教。他們結下的果子,仍然成為今日宣教的典範。
主在11節吩咐門徒在當地打聽誰是好人,這句話中的「好人」即正面回應所傳之道,配接受神之道的人。神的福音是拯救人的大能,不是讓人羞辱的。不需要為有人拒絕福音而感到受挫折,拒絕的人是判定自己不配得。雖然沒有人能夠說自己配得福音。這裡的「配」指的不是有資格領受的意思,而是以珍惜的態度對待福音當有的尊貴價值。這種人就是門徒可以領受他們接待的「好人」。主讓門徒放膽為接待他們的主人祝福,那家若不配得平安,神必會讓福分返回祝福的人。
如果有人羞辱門徒,拒絕福音,就在離開時,跺下腳上的塵土。這個動作是猶太人離開外邦人地方,為了免於沾染不潔,而把粘在腳上的塵土跺掉。當門徒在一地傳道,卻被當地人拒絕時,以跺掉腳上塵土的行動,表示他們將為自己的行動負責,不管他們將來在神面前的審判為何,與門徒無關。主耶穌嚴肅地告訴門徒:「我實在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還容易受呢。」就連所多瑪蛾摩拉,在經過天使警告之後,還有少部分人悔改。如果這些人聽聞福音後,還忽視神的警告,抗拒福音,他們將來受到的審判,比前面兩個被神毀滅城市的人更嚴重。福音是神拯救人的好消息,但是對於抗拒福音的人,這卻是嚴厲的警訊。
需防備抵擋​​福音的勢力
16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17你們要防備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也要在會堂裡鞭打你們。18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你們被交的時候,不要思慮怎樣說話或說什麼話。到那時候,必賜給你們當說的話。20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裡頭說的。」(太1016-20
前一段主耶穌吩咐門徒,將傳道的對象集中在以色列家迷失的羊之中。從這段開始,主耶穌讓門徒有個心理準備,福音將會進一步傳向外邦人,門徒可能會因為傳道的緣故,被帶到外邦人的審判會堂。這表示福音將臨到外邦人之地。可見主的宣道計劃是,福音先從猶太人開始,但是將會進一步擴大到外邦人之地。
外邦人的地方一般猶太人是不去的。對外來傳道的猶太人,外邦人可能也會有排斥的心理。主耶穌讓門徒有心理準備:「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叮囑門徒不要輕忽外出宣教可能遇到的危險。門徒進入宣教工場,就像羊進入狼群一樣,在當地隨時可能遇見對門徒的攻擊。主要他們心中要有個準備,「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這句話不是要門徒像蛇一樣狡猾詭詐,而是要他們有高度警覺性。蛇是靈巧聰明的動物,在面臨敵人陷害時需要靈巧應對。就如父母親在兒女進入爾虞我詐的社會前,會囑咐他們「放聰明一點」。這是不要我們存害人之心,而是要防備自己被欺騙,落入他人設下的陷阱。同時主也要求門徒,馴良像鴿子。行事聰明,但待人卻不要表現得惡行惡狀地,咄咄逼人。鴿子是和平的象徵,是不帶攻擊性的動物。外出傳道的門徒,應該也是帶著和平、謙卑的態度,對待遇見的福音對象。今日身處對信仰不友善的環境中的信徒,主的話對他們十分適用。在不信的社會氛圍中,人們會排斥信仰早是預料中的事,教會無需過度反應。我們當注意的是怎麼去面對逆境,與其處處對抗,招致更大的反對,不如低調行事,抓住主命令我們的重要目標,不受那些分散我們注意力的事情干擾。
主警告門徒可能遇到的危險,他們可能會被帶到猶太公會,或外邦公堂審判,甚至可能會為傳福音被鞭打。這些事在教會歷史上從沒有中斷過,歷歷在目。門徒會因傳道而受逼迫,主要門徒不必太過擔憂如何回應,聖靈自會將該說的話賜下。門徒要將神賜下的話語,以不亢不卑的態度,說出來。初代教會門徒多有被逮捕、鞭打、威嚇的經驗。使徒行傳中記載,彼得、約翰被猶太人抓到公會中審問,威脅他們不可繼續傳道。保羅被猶太人逮捕,所幸羅馬巡撫將其拘禁,使他免於被猶太人殺害。今日在福音艱困地區,這種事也經常發生。我們當如何面對可能發生的情勢呢?
主事先告訴我們,不必為說什麽話擔憂。面臨需要的時刻,自然會有話語賜下,讓門徒去回覆審問的官員。這些話是從誰賜下?主接著說:「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裡頭說的。」既然是為了主的福音而面臨這樣的遭遇,主必負責。我們無需心中盤算怎麼回答來為自己脫罪,神的靈會在我們心中,將該說的話賜給我們。這是何等大的信心。不是我們自己千方百計地設想,去應付眼前的挑戰,而是神自己來幫助我們面對。我們心中或許有點懷疑,主的話是否言過其實,只是安慰我們一下?如果我們觀看初代教會的彼得、約翰,他們在聖殿傳道被抓時,雖然遭遇恐嚇,卻說出:「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罷。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徒419-20)保羅被帶到亞基帕王前問話時,義正詞嚴地向王說出期望他歸信的話語:「無論是少勸,是多勸,我向神所求的,不但你一個人,就是今天一切聽我的,都要像我一樣,只是不要像我有這些鎖鍊。」(徒2629)這些話在不信的人看來簡直是螳臂擋車,不自量力。但是在信徒看來,卻知道這話不是出自於個人的勇氣,而是聖靈與他們同在,賜給他們應當回覆的話語。這些話留在聖經當中,鼓勵歷世歷代的聖徒,面對困厄,信靠聖靈,無所畏懼。
結論 
主耶穌為了實現福音廣傳的使命,差遣門徒進入福音的禾場。他宣召一群原本平凡的人,賦予他們權柄,傳天國的福音,並用神蹟奇事醫治陷在病痛中的人,證實所傳的道。主吩咐門徒先集中力量向猶太人傳,待時機成熟再轉向外邦人。這是福音工作進展的策略,也是神救贖工作實現的步驟。接著主也警惕門徒不要帶額外的錢財衣物,乃要憑信心接受當地信徒的供應。主更要求門徒,當進入抵擋信仰的環境,需要謹慎小心,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若是面對當地掌權者拘捕,則不亢不卑,依靠聖靈說出當說的話。主的勉勵隨著門徒出去,加添他們傳福音路上的膽量。主的勉勵也是對著今日的門徒,求主激勵我們這群為主差派的門徒,不要擔憂環境順逆,勇敢走在福音的禾場,忠心為主收割莊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