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效法基督的榜樣

在今天的社會中充滿了思想觀念的衝突,種族、地域、文化階層、社會背景都會成我們分門別類、彼此不合的因素。教會中也不例外,當我們與人想法做法不一樣,首先就是想爭個高低,一口氣嚥不下去,鬥得你死我活。保羅在前一章提到了教會中有兩種人,信心強壯的、或信心軟弱的,思想自由的、或拘泥傳統的。這些想法的差異都足以造成紛正不合的導火線。如何面對教會中的紛爭?保羅在這裡命令我們要忍耐、讓弟兄姊妹得造就、讓主的名得榮耀。遵行這命令的力量從何而來,我們怎麼做得到?讓我們來看羅馬書15章1-13節。

强者要使弱者得益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2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3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4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羅15:1-4)

在第一節我們看到了兩種人,一種是「堅固的人」,另一種是「不堅固人」。這分別代表了保羅在前面14章所提到的「信心強壯」與「信心軟弱的」兩種人。信心強壯的人有真理上的知識,知道吃不吃肉、守不守日子都無關緊要。但是信心弱的人沒有這種把握,他們以為寧可守住過去的禮儀規定,不要違背傳統。保羅在這句話中說:「我們堅固的人」,似乎把自己與堅固的人當成同一類。也就是在真理上他贊同可以吃肉、可以不守日子,新約時代的基督徒不需再守已經成就的禮儀律。但是他在牧養的立場卻要求堅固的人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也就是為了不讓信心軟弱的人跌倒,堅固的人寧可讓步,不因自己的知識,去輕視那些信心軟弱的人。真理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在維持教會合諧的考量下,強者擔待弱者,卻成了保羅所採取的做法了。這節經文中保羅使用「應該」這個詞,表達了道德或靈性上的義務。應該做什麽呢?除了上面提到的「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另一點就是「不求自己的喜悅」。這兩點教訓都是對著堅固的人說的。因為信心堅固的人最容易有的態度就是,為了讓自己得到利益或名聲,而炫耀自己的強處。這點被保羅禁止,保羅勸告他們不求自己的喜悅。

這句話我們或許會有所疑惑,為什麼不能做讓自己喜悅的事呢?這裡並不是禁止人做討自己喜悅的事,而是不要以求自己的喜悅,當作行事為人首要的目標。從十四章到這裡,保羅一直強調,基督徒行事的準則是榮神益人。一定要為別人的利益着想,高過為自己的利益着想。
第一節「不求自己喜悅」與下一句「叫鄰舍喜悅」對應。與其單憑自己的喜好而行,我們應該顧到叫鄰舍的感受,要讓他們也能得到喜悅。一般人行事的動機是憑自己的喜好而行,那是人之本能。如果要考慮到讓鄰舍喜悅,那必須先克服自私的本性才能做到。這正是榮神益人生活的實現。這裡說的鄰舍是指誰呢?應該就是指前一節說的信心軟弱的人。鄰舍就是在我們生活周遭,需要我們特別關注的人。如果連主內軟弱的肢體都不能關心,那更不用提其他人了。

叫鄰舍喜悅是什麼意思?是指討好人嗎?我想這裡所說的,不見得指在個人的心情上取悅他。而重要的是指讓他在屬靈上得到好處。就如第二節下半句說的:「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建立德行,就是使他得造就的意思。這正是叫鄰舍喜悅的目的。為什麼我們應該看重別人的利益,高過我們自己的利益?因為保羅在這裡看重的是整體教會得到造就,當信心堅強的人體貼信心軟弱的人。信心軟弱的人可能會心生感激,進一步藉此機會在真理上追求堅固。因此他們就能在屬靈上得造就。反過來如果信心堅強的人處處以自己為念,看重自己的益處,強過讓別人得益處。那信心軟弱的人就可能因此跌倒,雙方在立場上越行越遠,這對整體教會來說是個虧欠。

凡事求鄰舍喜悅,這並不是屬靈高調,基督就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應該看重鄰舍過於自己,因為基督就是如此行的。祂的信心比我們都堅強,但祂從不求自己的喜悅、從不輕視我們這些軟弱的門徒,反為了讓我們得益處、得造就,親身做榜樣,謙卑地服事我們。祂就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榜樣。保羅引用詩篇69篇說:「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從這句詩篇的上文來,看「因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這裡的你應該就是指神。詩人聽到那些辱罵神的人的話語,心中為神的殿焦急,如同火燒。那些辱罵神的話都好像在辱罵祂一樣,落在祂的頭上。這句話被保羅用在基督身上。事實上,此詩雖然是在舊約時寫成,但詩人寫出向神發出的呼喊,成為將來基督受苦的預表。基督為神的名受羞辱,那些悖逆神的人辱罵的話,都落在基督身上。祂為神的名忍辱負重,是我們不求自己益處的最好榜樣。連基督都為了我們得造就,願意忍辱犧牲,不求自己的喜悅。我們身為祂的門徒,豈不更當效法他的榜樣,為鄰舍的造就的緣故,不求自己的喜悅,但求鄰舍的喜悅?

第四節接著解釋舊約聖經對我們的功用。開頭有一個和合本並未翻出來的字「所以」,應該是為前一節提供補充解釋。從前所寫的聖經就是舊約的經文,當中充滿許多神所啟示的信仰與道德的教訓。特別是對彌賽亞的預言,都是為了教導我們而寫的。第三節所說的對基督的預表就是個實例。我們能從舊約經文中看到寶貴的真理,全部聖經的內容都是讓我們更加認識神,明白神啟示的真理。當然我們對舊約的解釋,必須在整本聖經的亮光下來理解。不能忽視一個事實,就是神在歷史上,將真理啟示得越來越清楚。前後的真理不是互相抵觸,而是前後呼應、彼此配合的。把新舊兩約當成互相矛盾,高舉一個、拋棄另一個,都是錯誤的想法。保羅既然要求羅馬教會的信徒,舊約聖經的教訓對他們都是有用的,我們今天的信徒對舊約聖經上的話,也當抱著同樣的看法。聖經寫下不止對當代的人適用,更是為了教訓歷世歷代的信徒。我們從其中能得到屬靈的教訓。

接下來的句子是目的子句,聖經的教訓對我們的用處是什麽呢?聖經寫下的目的是:「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這個節經文比較好的翻譯是:「叫我們因著忍耐、和聖經所生的安慰,可以得著盼望。」因為忍耐、與因聖經而生的安慰,是兩個分開的片語。為什麼我們能有持續的盼望,一是因為忍耐,一是從聖經來的安慰。它們與持續盼望有有什麽關係呢?讓我們分別說明,首先忍耐與盼望的關係,應該是透過忍耐來表現出將來的盼望。忍耐不是盼望的工具,而是心存忍耐,熱切期待所盼望的事終必實現。上下文中提到信心強者對於信心弱者的擔待,就是需要心存忍耐。置個人榮辱於其次,以神的榮耀彰顯為目的。這就是能夠持守盼望的力量來源。

另一個來源則是從聖經中生出的安慰。聖經是神的話,其中充滿了對神子民的安慰與勸勉信息,舊約聖經中對基督道成肉身的預言,已經應驗在耶穌身上。其中也有許多基督最終得勝的預言,也能鼓勵我們當今在困難環境中的信徒,能以心存盼望,等待基督再臨。羅馬書第五章說:「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 」(羅5:3-5a)我們能夠持守盼望,等待主的應許實現,原因是主是信實的。祂過去藉著先知應許的事,一一在歷史中實現了。我們也深信神的話絕不落空,正如祂過去在聖經中所應許的一樣,對於基督最終得勝的應許,以及我們在基督裡面的人最終要與祂一同得勝這應許,對必然會實現。這就是我們盼望不至羞愧的原因,因為神的信實已在歷史中清楚顯明,祂不反悔,祂的應許絕不落空。

效法基督彼此接納
「5但願賜忍耐安慰的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6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羅15:5-6)

保羅繼續前一段經文的主題,勉勵教會中信心剛強者效法基督,體貼軟弱者。在第五節,他用祈使語氣勉勵他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這裡的主要動詞是彼此同心。同心的意思不是意見上的統一,而是在不同意見中,仍然能保持彼此的和諧。雖然羅馬教會在守禮儀律上意見不同,但是保羅並沒有勉強他們達到一致的想法。保羅在十四章就告訴他們:「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羅14:5)只要大家互相接納,不要互相批評、互相輕視,這樣就足夠了。還是達到了彼此同心的要求。我們要保持同心的理由是因為這是神的心意。保羅向神發出祈願,求神叫我們彼此同心。而且保羅用「賜忍耐安慰」來描述神的作為,祂賜下能力讓我們對困境忍耐得住、並從祂那裡得安慰。我們在地上能夠忍受困境,力量的來源是神。我們在困難中,賜給我們安慰的也是神。所以賜忍耐安慰的神,同時也是一位給我們力量彼此同心的神。保羅為我們向神祈求,求神賜給我們合一的心志。我們也當順服神,竭力保守肢體中的合一。

彼此同心要怎麼去做?接下來的修飾語是效法耶穌基督,也就是按照耶穌基督的品格或榜樣去做。基督在保持信徒彼此同心上,有什麽讓我們學習的榜樣。在前面第三節就提到了「不求自己的喜悅」、十四章十五節也提到了「按著愛人的道理行」。這些都是保羅要們照著耶穌的榜樣去作的。教會中的衝突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出在,人與人之間因高抬自己而生的輕視、與論斷。如果我們都能效法耶穌基督的謙卑,許多的無謂的鬥爭也就平息了。

接下來第六節是目的子句,表示彼此同心是為了什麽目的?那是要讓我們「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教會合一的見證對世界能產生正面的影響,因為我們所活出來的樣式,就是福音在我們心中所作的改變。如果我們能同心合意地見證神的榮耀,又能以同樣的聲音向世人傳揚,這就是福音最有力的見證。人類陷在罪中的境況就是不把神當神,羅馬書第一章21節說:「他們雖然知道 神,卻不當作 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保羅所願望的是倒轉這個被罪污染的人心,讓所有被神拯救的人,從心裡發出對神的感恩與讚美,將榮耀歸給神。

這裡對神的描述是:「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後半句是前半句的補充。更準確的翻譯是:「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因為父與神共用一個冠詞,應該連在一起看。天上的父神也就是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基督在地上對神的稱呼,正是稱神為父、又稱神為「我的神」(約20:11)。

總結前兩段內容,保羅願意教會中信心堅強的人、與信心軟弱的人捐棄成見、彼此同心。他要求信徒效法基督,學習基督的捨己、謙卑、不求自己的喜悅的精神。按照基督的榜樣來對待教會中與我們不同的肢體,教會合一的見證,必能顯出神的榮耀來。神的榮耀高過我們自己的榮辱。與其彼此紛爭,讓神的榮耀受虧損,不如效法基督捨己,讓神的榮耀得彰顯。

基督執事的雙重目的(羅15:7-13)
「7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8我說,基督是為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9並叫外邦人因他的憐憫榮耀神。如經上所記: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10又說: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11又說:外邦啊,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12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13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下一段經文是把前一段經文的原則,應用在更廣的範圍內。前面整段的內容(羅15:1-6),本是針對教會中對於守日吃肉這些禮儀律看法不同的人而說的。本段則轉而應用在猶太人、與外邦人這兩個群體。相同的模式出現在兩邊。兩段的共同點分列如下:
(1)以勸勉開始:「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1、2節)「你們要彼此接納。」(7a節)
(2)以耶穌基督為榜樣:「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3a節)「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我說,基督是為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並叫外邦人因他的憐憫榮耀神。」(7b-9a節)
(3)引舊約經文支持:「如經上所記:「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3b-4a節)「如經上所記: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又說: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又說:外邦啊,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12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9b-12節)
(4)以祈願結束:「但願賜忍耐安慰的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5-6節)「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13節)

兩邊除了教訓對象的不同外,教訓的內容也稍有不同。在第一到第六節這段,保羅勉勵強者體貼弱者,效法基督捨己,不求自己的喜悅。本段則是說明基督在不同人中的執事,也就是說基督為了使神得榮耀的緣故,服事猶太人,也同時服事外邦人。所以保羅鼓勵猶太人、外邦人彼此接納,正如基督毫無偏待地接納我們兩種人一樣。彼此接納是本段的重點,我們在教會中常會因為見解不同,而互相排斥,就如前段提到的的強者、弱者。或是因背景不同而分門別類,就如這段提到的猶太人、外邦人。這些正是最容易造成教會不合的因素。意見不同的人能不能和諧相處?不同種族是否必然水火不容?顯然不是如此。保羅所建立的教會,常常是外邦人與猶太人混合的教會。教會中也多的是各種不同意見的信徒。如果這些因素就要造成教會分裂,那教會最後必然是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了。然而保羅勉勵他們,彼此接納,正如基督接納我們一樣。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從此我們可以看出祂對我們的愛。連我們這群不值得愛的人,祂也願意接納我們。我們豈不是應該效法耶穌的榜樣,接納與我們不同的肢體。

彼此接納這原則不單可以應用在第一段的強者與弱者之間,也適用於本段的猶太人與外邦人。接納不是勉強在組織上的合一,而是對主內肢體有包容與尊重的心態。我們可以因著背景不同、對教義的著重點不同,在不同的團體聚會。但是在神的家中,不能互相排斥、互相論斷,像是水火不容的仇人一樣。如果保羅時代的基督徒都能做得到,我們今日的思想已經比當時開放得多了,對主內與自己不同的弟兄姊妹的接納,難道還不如初代的教會?

當我們彼此接納時,神的名就因著我們的合一而得榮耀。這就是保羅在此勸勉我們彼此接納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榮耀歸於神。我們不願接納意見不同的肢體,主要的原因就是放不下自己的尊嚴。神的榮耀比我們個人的榮耀更重要。如果我們看重神的榮耀,犧牲自己面子又算得了什麽呢?

基督在地上服事的目的就是要拯救猶太人、與外邦人。保羅在第八節提到基督對猶太人的執事「基督是為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為何說為了真理的緣故,基督作了猶太人的僕人?真理又可以翻成「神的信實」,基督為了成就神對選民的約,親自道成肉身來成為受苦的僕人,應驗了先知的預言,實現了神應許列祖的話。這正顯明神是位信實的神,祂對選民的約絕不廢棄。第九節的上半節:「並叫外邦人因他的憐憫榮耀神。」說明了,神的拯救計劃,不僅在猶太人中,更擴大到外邦人。神對亞伯拉罕之約中有一段話:「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 。」(創28:14b)這應許就應驗在耶穌基督的身上,世上的萬民都能因著耶穌基督為我們付上的贖罪祭,能夠來到父前得赦罪、得稱義。目的是讓外邦人因著耶穌基督的憐憫,歸榮耀給神。這是何等寶貴的信息。神赦罪的恩典從猶太人擴大到所有願意悔改的外邦人。我們原本在神的諸約中是局外人,如今卻成為神家中的人。我們只能在神的面前歌頌讚美,因為這結局不是我們自己所能成就的,完全是神恩典的臨到我們,神永恆的拯救計劃得以實現在外邦人身上。我們被神接納為神的子民,與猶太人享有同樣的恩典。神的作為實在奇妙。

這段經文引用四段舊約經文,分別出自於四卷書。「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撒母耳下22:50)「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申命記32:43)
「外邦啊,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詩篇117:1)「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以賽亞書11:10)這四卷分別在歷史書、律法書、智慧書、以及先知書。代表神在舊約各卷書中早就已經啟示了,外邦人要與猶太人一同成為神的子民,要同蒙拯救的計劃。這是神永恆旨意的一部分,如今已經實現在主耶穌基督的身上。神的計劃要讓外邦人進入祂選民的行列,神的名要在外邦中得到讚美。這是許多猶太人至今都不願接受的真理,也是我們外邦人連想都想不到的作為。如今已經實現在基督身上,神拯救的計劃還要繼續,直到主耶穌再來那日,完全實現。天上地下所有的萬物都要伏在祂的權柄底下,使神的名得到榮耀。我們期待那日快點到來。

最後讓我們來看十三節。當我們知道主對外邦人拯救的計劃,是要呼召他們進入神子民的國度,與選民一同歌頌讚美神。但放眼今日的世界,這萬民歸向神的預言還沒有實現,甚至可說離目標還很遠。我們面對現今的宣教的困難情勢,千萬不要灰心失望。主應許我們:「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盼望來自我們對主屬性的認識,祂是信實到底的神。祂是使我們有盼望的神,如果我們定睛在外界的情勢,早喪膽了。如果我們憑的是自己的力量,那也是必敗無疑。我們的盼望在神身上,因為祂是那位「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的神,祂是「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的神。正如前一個大段落的最後的4、5兩節,也是以盼望來結束。「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但願賜忍耐安慰的 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羅馬書15:4-5)在患難中盼望的力量是忍耐和聖經話語的安慰,這忍耐與力量的來源是神,祂賜我們盼望中的力量。有神幫助我們,我們今天絕不要被困難擊倒了。

結論
保羅勉勵我們堅強的要為軟弱的人設想,擔待他們的軟弱,正如基督在世上不求自己的利益一樣,祂為我們捨身流血。我們當效法基督的榜樣,不與弟兄姊妹有意氣之爭。雖然忍耐是不容易的事,但是主會賜給我們忍耐和聖經的安慰,讓我們心存盼望,等候天上的獎賞,祂的應許絕不落空。我們當存著他賜給我們的力量,在地上以順服的心,盼望主應許的救恩最終完全實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