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望子回頭的父親


(路加福音15:11-32)
人性中有許多黑暗面,凡是在現實生活中打滾過,又跌得滿身傷痕的人都不得不不承認這點。在生活中,我們常在與纏繞我們的罪掙扎。在聖經的教導裡,父親是一家之主,也是屬靈的領袖,有責任帶領一家人親近神。事實上,我們卻是常活在一種虧欠當中,有時甚至會覺得,自己是一家人中屬靈最不追求的,比不上自己的妻子,甚至比不上小孩。但是神把帶領一家人的責任交給了我們做父親的,太太也以順服的心把很高的期待加在我們身上,眾兒女又殷切盼望一個作榜樣的父親。不管你願不願意,你已經在這個位子上,已經黃袍加身了,非要硬著頭皮撐下去不可。我常想,多數的父親從來不想學習怎麼當父親,男人喜歡從嘗試錯誤中學教訓,就像我們走錯路時不願問路,而是繼續在錯綜複雜的街道中尋找,想要殺出一條血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當上了父親,就自然知道怎麼當了,這就是許多人的想法。

身為父親,面對著教養兒女的責任,我們常會遇到兩種教養上的難題,特別是兒女漸漸長大,有自己意見的時候,問題就會凸顯出來。一是兒女想要脫離束縛的願望,另一個是兒女對管教不公的抗議。我們人生中多少都曾有過這兩種心態。對父母管教的厭惡,想早一點脫離束縛,體驗自由的快樂。另一種就是對自己公義的自信,不能忍受父母在兄弟姊妹間的差別待遇。我們今天就從聖經中浪子回頭的故事來看,一個慈父是以怎麼樣的心,來面對他的兩個兒子。

小兒子的叛逆
「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貲財。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

按照本性,人都是不喜歡被管,希望自由自在、脫離束縛。作兒女的以為束縛來自於父母,只要長大就可以自己當家做主,不需要再順從父母的管轄。小兒子就是這種心態的典型,他大膽地向父親提出以一個要求:「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認為這些產業是他該得的,父母留下遺產給兒女雖然是民間的常例,但什麼時候給、如何分配,自主權是在父母的手中。如果小孩開口向父親討遺產,隱含的意思就是,嫌父親動作太慢、等不及父親離世,他要把自己那一份先拿到手中。沒有一個父親能受得了,子女主動討遺產這種事。分遺產的權柄在父親,兒女等得不耐煩主動提出分遺產,是僭越父親的權柄,可以說是大逆不道的事。

當我們作兒女時,雖然不敢提出分遺產的事,但是想要脫離父母、自己當家作主的妄想,還是常常出現的。青少年時就會覺得父母親的觀念過時了,自己覺得已經翅膀張硬了,自己能飛了,嫌他們管得太多。許多人在讀大學時故意選擇離家遠的學校,好脫離父母的管制。離開家庭遠走高飛似乎是一個青少年長大成人的標誌。這個小兒子也是如此,他向父親要求分財產。他眼中外面的世界是實現夢想的天堂,當他把錢握在手裡,就可以脫離家庭,到外面寬闊的世界實現他的願望。海闊任魚躍、天空任鳥飛。只要有夢想,敢與天公試比高。

現實往往不如我們原先的計劃,我們通常會高估自己的能耐。在家里天塌下來了有父母頂著,到了外頭可沒有人能保護,一切要自己承擔了。現實世界是個你爭我奪的戰場,沒有生存下來的本事,就只能被社會淘汰。這時候,小兒子才知道外面的世界不如想像的美好。他來到了異地他鄉,「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貲財。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俗話說人窮志短,有錢的時候,可以風光瀟灑、揮金如土。千金散盡,只落得門前冷落車馬稀。浪子的夢想全被自己毀了,或許他當初的想法就是錯的。為什麼要離開家遠走高飛,留在家好歹也是個有人服侍的公子。現在一文不名,不只沒人理他,連一分糊口的工作都找不到。唯一收留他的就是眾人不齒的養豬戶。猶太人最厭惡豬,認為牠們是不潔淨的動物。但是到了這個地步,浪子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幹沒人願意幹的工作,就是為人到田裡去放豬。如果在今天,大概就像是去街頭揀垃圾,或是給人哈腰鞠躬行乞這種行業。他餓到想吃飯都沒有飯吃,恨不得與豬搶豆莢吃。就算乞丐也沒有願意吃豬吃的食物,為了活下去,他是連著一點尊嚴也不顧了。這是人世間最落魄的境況,你曾經歷過嗎,你害怕自己落到這種悲慘的地步嗎?人不管境況多悲慘,只要他還知道自己是有人愛的,總還有活下去的希望。就怕連這點信心也喪失了。浪子就是在這個命運最惡劣的轉角處,他能不能改變他的命運。就要看他願不願意回頭。回頭看起來容易,哀莫大於心死,就怕人心死了,連回頭的願望都徹底放棄。浪子這個人還有沒有希望?

人生的轉捩點
「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18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19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20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21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22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23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24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

當路走到了盡頭,回頭是唯一的出路。一個陷在絕望中的人,怎麼能有回頭的勇氣。他還能從迷夢中醒過來,是他心中那還沒有死去的心,聽到了聖靈向他發出的呼喚。他想到了自己的過去,他想到了自己的身份,他不是天生就注定是如此下賤的。他想到了就算眾人都厭棄他,總還是有個人愛他的,就是家裡的老爸爸。「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能回頭一個人就還有希望,而讓人能夠回頭的勇氣,是因為知道回頭之後有個願意無條件接納我們的爸爸。爸爸對我們的愛是白白賜給我們的,就因為我們是他生的。雖然我們常常以為,爸爸通常會對我們有很高的期望,我們從小到大就盡力滿足爸爸的期望。我自己的父親當年就常常把這種要求加在我身上,我今天也會這樣要求我的孩子。我的兒子女兒在考試得到好成績時,往往會告訴我。因為他們知道爸爸很高興看到他們努力的結果。小孩子是需要在年幼時有個指引方向的導師,父親往往是扮演這個角色。我們在成長以後,也發現自己正一步一步實現父親期待我們走上的路。但是父子的關係不是憑著我們滿足父親的期待而換來的。相反的,父親愛兒女是因為我們之間有這種父子的關係,而且父親是用引導來表現出他對子女的愛。我們往往不明白,有時甚至會想用自己好的功課表現,來換取父親對我們的重視。

這位浪子就是這種想法,他認為自己不配回頭去見父親,心中想:「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這位兒子真的不明白父親的心,兒子與雇工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主人與雇工是主僕關係,他們領工資為主人效勞是職業。兒子與父親卻是血緣關係,他們將來是承受父親產業的。這位兒子在回家的路上羞愧難當,他知道自己已經不配當兒子了,當初滿懷雄心向父親要了產業,離家遠走高飛,父親給他的產業全被他敗光了。現在還有什麼臉見父親。他只配當個奴隸,為父親做最卑微的服侍。他不明白父親的心,在父親的眼裡,兒子就是兒子,父子的血緣關係是不可能斷絕的。當兒子回來了,就算他再落魄,家的門永遠是為著他開的,老父還是伸開雙臂歡迎他回家。父親的行動完全超乎他的想像:「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這個畫面是身為浪子不敢妄想,卻又深深需要的。我們都是需要歸回的浪子,當我們在塵世中闖蕩,碰得滿身傷痕。唯一可以讓我們得到安慰的就是,父親神開的雙手。

有一幅林布蘭畫的「浪子回頭」就是描述這個感人的景象。林布蘭年少的時候,放蕩不羈,他畫中的自己手舉酒杯,另一手攬著美女。眼目中流露出放肆而浪漫的神情。到了他老年時所畫的浪子回頭,正反映出他的心態。老父眼中流露出來的深情與沉靜,對兒子歸回的欣喜與悲傷交織在他的面容中,一切盡在不言中。他垂暮之年,經歷了喪子之痛、畫了千百幅名畫,最後卻傾家蕩產。這時候他的心切切期待父親的赦免,他畫出了那父親悲喜交集的表情,莫非就是他所切慕投入的天父的懷抱。

神學家亨利盧雲一生受了這幅畫的影響很大,他追求名利,在名校教學、到處演講、寫書,但是卻在世界的名利徵逐中碰得滿頭包。在他身心俱疲的時候,看到了這幅畫,他似乎找到了心所盼望的,慈父的懷抱。他可以投入其中,得到完全的安息。最後他辭去教授的職務,放下讓他風光的地位,加入方舟團隊去服侍智障的殘疾人。我們可以說他是大材小用,智障的人完全聽不懂他高妙的言辭。但是他在其中找到了積極投入的熱情,他看到了自己可以扮演一位默默付出愛的老父親,深情而沉默地服侍那些需要他的殘疾人。這力量從何而來,不單是那幅畫,是那幅畫背後所蘊含的故事,是天父上帝向我們這群盼望回頭,卻近鄉情祛的浪子所發出的呼召。祂伸開了雙手,要擁我們進入他的懷裡。

當浪子把路上想的說辭告訴父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以行動告訴他:「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什麽都不必說了,所有的話都盡在不言中。一切的恩怨都已過去、一切的羞辱都已忘卻。這裡是父親的家,也是浪子的家,家中的老父日夜期盼我們回頭,甚至遠遠就看見了兒子的身影,老父早已知道兒子有一天會回來的,他日夜守著門口盼望這日的來到。我們的天父也是這樣地盼望我們歸回,他知道我們落魄的境況,他伸開雙臂要擁抱我們,撫慰我們,讓我們重新再站起來。當我們走投無路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回頭。

大兒子的自義
「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26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甚麼事。27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的回來,把肥牛犢宰了。28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29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30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31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32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每個人心中多少都有點小兒子的心態,不願受傳統規範拘束,但是卻沒有紀律來克制放蕩的生活,放蕩生出的破壞力會把人一生的成果毀掉。小兒子需要父親的幫助,在他山窮水盡的時候接納他回家。

我們心中還有另一種破壞性強的力量,就是大兒子的心態。他一向對自己的表現自負,守家中的規矩、留在家中盡長子的責任、一切該做的事他都盡力做好。他心中自忖:「父親如果要獎賞人的話,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我。」家中傳來的作樂跳舞的聲音吸引了他,當他發現宴會不是為他預備的,而是為了那拋棄奉養父親責任,遠走他鄉的弟弟時。嫉妒的心就如同沸水翻滾。他不願意見到別人得到比自己更好的待遇,特別是與自己競爭的對手,也就是他的弟弟。當父親歡天喜地的接納他的弟弟回家、殺牛宰羊款待弟弟時,他不禁怒火中燒。他不歡迎弟弟回來,父親的宴席他不進去,藉著這個動作表示他對父親不公平的抗議。當他父親出來勸他。他就對父親抗議:「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這是一個對父親的不公平的埋怨。他不願稱小兒子為弟弟,而是稱他為「你這個兒子」。爸爸的兒子不是弟弟嗎?他以為有這個弟弟讓他很羞恥。

他又抗議父親對他差別待遇,辛苦在家中操勞全是他一肩扛下,好事卻從來沒輪到他。人比人氣死人。兄弟之間最容易生出競爭的心態,特別是對父母管教上差別待遇、或者是資源分配不平均。難道父親真的只疼小兒子,不疼他嗎?其實不是。大小兒子都是父親生的,在他們的面前,父親當然不會偏愛一個、討厭另一個。只是父親看重的是父子骨肉相連的親情,大兒子看重的是待遇上的公平。父親對大兒子說了:「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32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父親虧待了大兒子嗎?並沒有,小兒子的財產已經分掉了,父親留下來的田產,將來自然全都是大兒子的。父親沒有少他一分。父親應該還會說:「你一直與我同在,享受我的父愛,應該是很感恩而滿足才對。弟弟多年在外,沒有父愛的照顧,如今回來了,父親把他幾年來缺乏的補給他,這難道是過分嗎?」

況且這個弟弟在外面身敗名裂,差點窮途末路、客死異鄉。如今無災無病的回來了,身為父親的能不歡喜嗎?大兒子不能理解父親的慈心,他想到的只有自己的權益,弟弟回來了,威脅到他能分得的產業。他想到了自己多年來,留在家中服侍,他的表現比起這個敗家的弟弟,優秀太多了。他不能忍受父親在這個時候,似乎為了歡迎弟弟,把一切的好東西都拿出來招待他。他自認為配得這樣的招待,卻從來沒有得到過。他心中想的是公平,不是憐憫。

主耶穌講的這個比喻事實上是針對著當時質問耶穌的法利賽人說的,他們以為耶穌與罪人稅吏坐席,是與罪人同流合污。他們向來以遵行律法自誇,自以為是蒙神眷顧,必然得神賞賜。耶穌宣稱是神的兒子,但是卻與他們最嫌惡的罪人為伍。他們憑著這點認為耶穌不可能是從神來的,因為耶穌接納罪人的作為,與他們心中期待神特別鍾愛他們的想法不同。他們沒有想到,在神的眼中,罪人、稅吏如果能因為福音被挽回,天父的心是何等歡喜快樂,就如同浪子回頭,老父親歡喜接待浪子一樣。法利賽人的心態就像大兒子一樣,他們看不見神對罪人的恩慈、憐憫,他們只看見自己在神面前所表現的公義敬虔的行為,自以為就憑他們的行為,神應該更多賞賜他們。這種期待一旦沒有達到,過去那些辛苦服事、敬虔的表現,會馬上一轉而為怨恨、憤怒。他所想要的不是討天父的喜悅,而是自我表現該換得的獎賞。

我們自己是否也曾活在憤怒當中呢?當我努力服事最後卻發現,別人不重視我勞苦的結果,反而注意哪些功勞不如我的人。這就是大兒子的心態,認為自己的表現本該換得豐厚的報償,當回報不如所望的時候,就怒氣填胸。有的時候這個憤怒是對神發出的,我這麼認真服事,為什麼神不眷顧我,反而神將恩典賜給那些敬虔、服事都不如我的人。當我們有這種憤恨不平的想法時,我們就像故事中的大兒子。

小兒子需要拯救,大兒子也一樣。兩個人都需要回頭。小兒子需要的是接納,大兒子需要的是安慰與規勸。當大兒子為父親不公抗議的時候,父親出來勸他,他並沒有責罵,而是肯定他的辛勞,並且安慰他,父親一直與他同在,父親的產業也一直都是他的,父親對他的愛一直沒有改變。為什麼他要在此刻懷疑父親偏心呢?是他自己沒有貼近父親的心,以致對父親不變的愛沒有把握。父親在此時,請他站在父親的地位來思考,一個兒子回轉了,豈不該歡喜快樂。身為哥哥的,當弟弟改過自新,難道要為此憤恨難平嗎?這樣的嫉妒心是不健康的。我們是否看到了自己心中需要回轉的地方呢?叛逆的需要認罪回頭、自義的一樣需要謙卑回轉。無論是大兒子、或小兒子心態,我們都需要在神面前回頭。

父親盼望我們回頭
「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样。」 (路加福音6::36)

林布蘭那張畫裡出現了三個人物,歸家的浪子、欣喜撫慰的父親、冷眼旁觀的大兒子。從浪子回頭故事中的三個人物,我們可以學到許多功課。我們看到自己內心中潛藏的小兒子、大兒子心態,就是叛逆與自義。這兩者都是讓天父傷心的。天父赦免我們的罪、從墮落中挽回我們,給我們成長的機會。我們一生最終要從兒子成長成父親。我們不會永遠只是放縱自己的私慾,然後求別人為我們收拾善後。也不會整天專注於自己的善行,嫉妒別人比我更好的待遇。我們都要從年少愚頑的習性當中出來,逐漸成熟,成為一個像父親一樣,願意對別人付出關懷、並挽回那些落在自我放逐情境中的人。天父對我們就是如此,對我們的小兒子心態,祂願意讓我們在錯誤中接受痛苦的後果,在絕望時重新燃起我們的希望,在回頭時重新接納我們回家。對我們大兒子的心態,祂願意親自勸告我們,讓我們看見他對我們的愛沒有變,讓我們脫離爭競嫉妒的心態,願意像父親一樣為回頭的浪子歡喜。

我們當中有許多人都做了父親,不知你的小孩是否有大兒子、或小兒子的心態。你當如何管教他們呢?傳統的管教方式常會用權柄壓制,但是這方法往往只得到反效果,叛逆的更加叛逆、不服的心中累積更深的怨氣。我們是否能從浪子的父親身上學到管教的方式。

當你的小孩想要向你爭取自由,你擔憂他不夠成熟、可能會把事情搞砸、事後不能承擔失敗的後果。你還願意放手讓他一試嗎?當他正如你所料,一敗塗地,帶著滿身的創傷回來了,你是臭罵他一頓,還是給他機會悔改,鼓勵他再重新開始?當你的小孩向你抗議管教不公,當他認為你偏待其他的兄弟姊妹,而忽視了他,向你發脾氣的時候,你要如何勸他?你願意耐心相勸,一面肯定對他的愛,一面又勸導他體貼父親的心腸,改正爭競嫉妒的心態。當一位父親真的不容易,我們一面要面對自己本性上像小孩子一樣的弱點,一面又要扮演父親的角色,公平處理兒女間的問題。事實上天父正是讓我們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如何當一位好父親。我們看到了自己心中的小兒子、大兒子心態,想要克服卻心有餘而力不足時,才發現了我們都需要天父的恩典,當我們得到了天父的赦免,我們才學會怎麼去赦免我們的小孩。當我們自己常常在天父面前抱怨,沒有得到該得的待遇時,我們看到了自己大兒子的心態。天父如何規勸我們、挽回我們,讓我們學會體貼他慈父的心腸。我們才知道怎麼面對兒女之間爭競情形,學習天父以堅定的愛、以及安慰的話語來勸導他們。

結論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本篇經文中學到教訓。我們曾是小孩,曾經叛逆、曾經不服,但是如今我們從天父那裡已經領受了恩典。從我們過去親身的經驗,讓我們今日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兒女。我們要漸漸成熟成為大人,學習那位帶領兩個兒子回頭的老父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