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父母有責任帶兒女進入青年團契



到了一個華中最發達的城市,與附近的農村相比,算是富裕多了。近年來一直快速往城市化發展,一片片良田蓋起了高樓,南北東西交會的高鐵、機場也新建起來。吸引了眾多附近農村的居民進來打工。這一帶的人非常重視教育,特別是媽媽們逼著兒女進優秀的學校,甚至讓爸爸在外地賺更多的錢,供應兒女讀書。

在這種社會風氣之下,還有青少年願意走進教會嗎?讓我驚訝的是,確實有。而且這群年輕人組成的青年團契已經持續十幾年了。現在是由大的帶領小的。大的原來就是在這里長大的,中學的時候有別人帶領他們,現在都已經就業,回到原來的團契,帶領比他們小10歲左右的中學生。原來聚會的風氣是這樣傳承下來的。

週六晚上五點,幾個媽媽就先來煮晚飯,她們願意這樣投入是吸引年輕人來的主因之一。六點鐘年輕的高中生陸陸續續地來了,彈著吉他、電子琴練習晚上唱的詩歌。按照他們喜好的活潑輕鬆的氣氛,我這個頭髮花白的老頭坐在他們中間,顯得有點不太自然。哎呀,豁出去了,面子算不了什麼,玩遊戲就給他玩。

唱詩歌的時候,低沉的男音中突然有個高亢的童聲,非常激動地唱著:「我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唱的歌詞太適合他了。他才12歲,原本在兒童主日學,跟著燒飯的媽媽來團契,來了就不想回去了。青年團契比兒童主日學有意思。因此團契中就有兩個12歲的小孩參與在其中。

帶領的大哥哥大姐姐們約25歲,許多在附近就業,還有在幼兒園當園長,他們帶活動真有一套,有遊戲、有唱歌、還要比動作。我就勉強當了一天老小孩。

在整個社會追求功利的風氣下,少年人被父母逼得補課、讀書,學才藝,這個團契的存在是個少數的異類。與他們父母重視信仰教育有關。小時候去兒童主日學,到高中時不上教會,整個聚會的習慣就斷了。這個團契的存在可以讓所有其他的教會思考,他們辦得起來,為何其他的辦不起來?

週日講道,負責人讓我講40分鐘,他警告我高中生注意力有限。我講的是佈道信息,當然是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現場充滿了笑聲,高中生是不善於約束自己感情的。足足講了約一小時,驚訝的是他們大多數還坐得住。

想起我自己高中時,偶爾幾次上教會。那時的思想已經啟蒙,對新知識、對理性的思考特別感興趣。對聖經的內容也感到有興趣,但是因著功課繁重還是不能持續。從這裡的高中生團契,我看到了這是個教會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雖然要花下人力物力,但是投下的心力都是會有回報的,十年後這群年輕人會在哪裡呢?種下去的種子、必然會結出果實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