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耶穌的名行醫治神蹟
「申初禱告的時候,彼得、約翰上聖殿去。2有一個人,生來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來,放在殿的一個門口(那門名叫美門),要求進殿的人賙濟。3他看見彼得、約翰將要進殿,就求他們賙濟。4彼得、約翰定睛看他;彼得說:「你看我們!」5那人就留意看他們,指望得著甚麼。6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7於是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8就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讚美 神。9百姓都看見他行走,讚美 神;10認得他是那素常坐在殿的美門口求賙濟的,就因他所遇著的事滿心希奇、驚訝。」(徒3:1-10)
五旬節聖靈降臨,門徒們得到了天上來的巨大能力,放膽見證神的道。在彼得第一次佈道後,三千人覺得扎心,願意認罪悔改接受基督。教會第一次在耶路撒冷建立,各樣事工積極推動,如同今日教會的種種功能,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除了五旬節聖靈降臨時,他們領受屬靈恩賜說起別國的話之外,第2章43節提到:「使徒又行了許多神蹟奇事。」第三章開始就描述一件重要的神蹟,彼得約翰奉耶穌的名使瘸子康復。
一位生來就瘸腿的人,天天被人抬來,放在聖殿美門前行乞。行乞是讓人瞧不起的舉動,然而這個瘸子卻每天都來,若不是走投無路,誰願意放下顏面,卑躬屈膝地向人乞討。除了身體的殘疾讓他痛苦,他人的輕視也令心靈充滿了創傷。特別是被人白眼相待、不屑一顧的時候,不單什麼都討不到,還看盡人間冷漠拒絕的臉色。然而,他人生還有什麼希望,沒有了。只能求進進出出的善心人士,給他幾個小錢,讓他能苟延殘喘活下去。
一天下午三點,他看到了彼得、約翰走進聖殿禱告,瘸子以可憐的動作、話語求他們賙濟。彼得、約翰停下腳步,定睛注視著他說:「你看我們!」這個舉動讓瘸子燃起一線希望,期待得著一些財物。沒想到彼得、約翰告訴他,如果要金銀,他是找錯人了,這些他們都沒有。當瘸子聽到這裏,心中可納悶了:「我要的你沒有,那還停下來看著我做什麽?這不是尋我開心嗎?」然而,彼得、約翰有一樣東西,肯定是瘸子最需要的,就是使他恢復健康。他不待瘸子反應,就拉著瘸子的手,向他發出命令:「我奉拿撒勒人耶穌的名,叫你起來行走!」奉耶穌的名是何義?名字是代表著一個人的本質和屬性,奉一個人的名,就是憑著那個人所有的權柄和能力行事。當彼得約翰奉耶穌的名,施行神蹟時,奇蹟就因著耶穌賜下的能力發生了。瘸子右手被彼得拉著,站起來,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他就在聖殿中行走著、跳躍著讚美神。心中充滿了喜樂、與感恩。
這是何等奇妙的事。這讓我們想起了主耶穌也行過類似的神蹟。祂在畢士大的池邊,醫好三十八年病者,也是一樣命令他:「起來,拿著你的褥子走吧!」這兩件事情何等相似。主耶穌醫治的大能,如今在彼得、約翰身上繼續施行出來。使徒們延續著耶穌的工作,耶穌的權能伴隨著使徒,讓他們傳道的工作,充滿神蹟奇事的見證。神蹟的發生有特定的目的,新約中記載了許多神蹟,是為了顯出記號,讓人知道神的國、與神的統治權能已經到來。在主耶穌的時代,神蹟見證主耶穌是父所差來的,有神的同在、與能力。在使徒時代,神蹟伴隨著福音,讓人知道行神蹟者的權柄來自於神,目的是讓人信服使徒們所傳的福音,讓人信靠耶穌就是施行拯救、統治萬國的彌賽亞。
教會擁有神所交付傳福音的使命,同時神也賜下聖靈的大能。我們應當知道自己所有的使命與權柄,是高過世間一切勢力的。有一次中世紀的主教湯瑪斯阿奎那,來到教皇Innocent二世面前,教皇看到教會收到的奉獻豐厚,心裡喜悅說:「現在教會不再會說:金和銀我都沒有了。」湯瑪斯回答:「我們也無法向人說出:起來,行走了。」我們所依靠的力量不是金和銀,而是讓人從瘸腿起來行走的大能,這大能來自於耶穌基督的名。我們是否如彼得、約翰一樣堅定的依靠祂。
今日我們怎麼看待神蹟奇事?今天的教會是繼續主耶穌、並使徒傳下來的福音工作,應該仍然保有主耶穌賜下的行神蹟的能力。但是為什麼神蹟奇事不常見?可能是因為聖靈賜下文字的啟示已經完成,傳揚福音的重心從神蹟見證轉到聖經明確的話語,不再有太多機會需要藉神蹟來證明所傳的道。然而,是否就代表神蹟從此在教會歷史上終止了。聖經中從沒有明文記載神蹟終止,我們似乎不必因著神蹟較少發生,就定論今日不再有神蹟。賜下神蹟能力的主是昨日、今日、明日永遠不改變的,當祂要用神蹟來見證福音真道時,也絕對有賜下行神蹟能力的權柄。我們只要帶著謹慎、不誇張、不虛謊、不強求的心態。如果神真的賜下行神蹟的恩賜給某位門徒,他只要帶著順服與感恩的心,為福音的目的施行就是了。不必排斥或禁止。
雖然我們無需視神蹟奇事為洪水猛獸,但我們需要有正確看待神蹟的心態。為何今日教會會如此謹慎?原因是教會史上確實出現了,因追求神蹟而偏離了正統信仰的現象。人心容易被神蹟吸引,專注於奇特的外在經歷,忘記了神蹟真正要達到的目的。當時在聖殿見到神蹟的猶太人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眾百姓一齊跑到使徒與瘸子那裡,心中很覺希奇,還以為是人的能力使瘸子得醫治。人都有看熱鬧的好奇心,一旦有令人驚訝的奇事發生,眾人關心的往往就是表面的現象。不僅於此,人的私心會被挑動,去羨慕行神蹟的能力,進而積極模仿、效法,甚至高舉神蹟恩賜特別強的人物,使群眾的注意力全放在神蹟本身,而不是記號所見證的真道。專注於神蹟的目的、謹慎檢驗、不因噎廢食,可能是今日我們對待神蹟適當的態度。
基督的名讓瘸子得醫治
「11那人正在稱為所羅門的廊下,拉著彼得、約翰;眾百姓一齊跑到他們那裡,很覺希奇。12彼得看見,就對百姓說:「以色列人哪,為甚麼把這事當作希奇呢?為甚麼定睛看我們,以為我們憑自己的能力和虔誠使這人行走呢?13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 神,就是我們列祖的 神,已經榮耀了他的僕人(或譯:兒子)耶穌;你們卻把他交付彼拉多。彼拉多定意要釋放他,你們竟在彼拉多面前棄絕了他。14你們棄絕了那聖潔公義者,反求著釋放一個兇手給你們。15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 神卻叫他從死裡復活了;我們都是為這事作見證。16我們因信他的名,他的名便叫你們所看見所認識的這人健壯了;正是他所賜的信心,叫這人在你們眾人面前全然好了。」(徒3:11-16)
當眾人見到瘸子得醫治的神蹟,心中感到希奇,為這奇事所吸引,跑來聚集在彼得約翰面前。這正是傳福音的大好時機,彼得把握住這機會以此為引言,開始了對猶太人的第二篇佈道信息。與五旬節的第一篇佈道一樣,兩者都是從神蹟奇事為引子,吸引眾人聚集,當眾人正在疑惑神蹟發生的原因的時候,從神蹟轉而切入福音重點。所以重點不是神蹟令人驚訝的果效,而是正確的解讀神蹟發生的意義,也就是接下來的讓人心悔改歸正的福音信息。兩篇佈道都有同樣的模式,按著信息的發展,有以下幾個階段:(1)神蹟引起人驚訝、(2)糾正人錯誤的期待、解釋神蹟發生的原因(3)進入耶穌受死復活的主題(4)引聖經支持神救贖計劃應驗在耶穌身上(5)呼召悔改歸正。
讓我們來看彼得第二篇佈道的內容。當眾人聚集在彼得約翰身旁,定睛看著他們、以為他們本身具有獨特的大能。彼得知道大家對神蹟的解讀並不正確,以為他們是憑著人的能力行出神蹟,就大聲澄清:「以色列人哪,為甚麼把這事當作希奇呢?為甚麼定睛看我們,以為我們憑自己的能力和虔誠使這人行走呢?」彼得極力糾正眾人錯誤的期待,瘸子能得醫治不是因為人的能力與虔誠,我們應當把注意力集中在神蹟能力的源頭,就是賜能力的耶穌基督。彼得質問猶太人為何要把神蹟當作希奇?意味著他們對神蹟希奇的態度不正確。讓生來瘸子行走這件事本來就是奇特的,人感到驚訝是很自然的,為何彼得要糾正?因為這是一個神向祂子民應許實現的記號,在神拯救計劃中必要發生的事。在以色列歷史中,充滿了神藉著神蹟來警惕祂的子民的事件。就連耶穌基督在世上的時候也行了許多神蹟。當看到神蹟時,神子民當有的態度,是思想這件事應驗了神的哪些應許,如何指向神拯救的作為。為此感恩、並積極順服,而不只是單為外在現象希奇。
彼得首先指出,神拯救的應許已經應驗,就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就是我們列祖的神,已經榮耀了他的僕人耶穌。」這是以色列民對父神最熟悉的稱呼,讓他們想起神與亞伯拉罕立約,揀選亞伯拉罕的後裔,承受神給他們的應許。這會讓他們想起來自己身為神子民的身份。13節裡,什麽是神榮耀耶穌的工作,就是當耶穌受害而死之後,神以大能使耶穌從死裡復活,證明祂是神的兒子。耶穌的受死復活本身就是彰顯出神的榮耀,神也藉此事榮耀祂的兒子耶穌。這對猶太人來說是很難接受的,被釘在木頭上而死是極重的咒詛,神差來的彌賽亞怎麼可能如此卑屈而死?然而,彼得此處使用「神的僕人」來稱耶穌,指出舊約先知以賽亞早已記載,受苦的僕人為以色列民擔當罪孽的預言。以賽亞書中預言:「我的僕人行事必有智慧,比被高舉上升且升為至高。」(賽52:13)又預言祂必為神子民受苦:「祂誠然擔當了我們的憂患,背負了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祂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賽53:4)耶穌受死三日後復活,正是神將祂升為至高,也正是神榮耀祂僕人的應驗。
彼得接著描述耶穌是怎麼受死的。這是五十幾天前的逾越節發生的,猶太人記憶猶新的事,也就是耶穌被殺受害的事:「你們卻把他交付彼拉多。彼拉多定意要釋放他,你們竟在彼拉多面前棄絕了他。你們棄絕了那聖潔公義者,反求著釋放一個兇手給你們。」這裏彼得使用「聖潔公義者」這名字來描述耶穌。只有神才被成為「以色列的至聖者」(賽45:11),以賽亞書53章11節稱神的僕人為義僕。所以「聖潔公義者」這名稱只能用在神或彌賽亞身上,耶穌正配得這稱號。下一節,彼得又用「生命的主」來稱呼耶穌,意指耶穌是生命救恩的源頭。
很讓人覺得諷刺的是神榮耀他的僕人,以色列民將祂交付彼拉多,棄絕了祂。以色列民不讓「聖潔公義者」得釋放,反而要求彼拉多釋放一個強盜。基督來是賜救恩的「生命的主」,以色列人卻將祂殺害。這對比給以色列民的良知極大的刺激,揭開他們心中最痛之處。等於是說,神差遣彌賽亞來拯救以色列民,你們不但不接受祂的救恩,反而把他殺了。
雖然以色列民棄絕了耶穌,否認祂是神差來的彌賽亞。然而,「神卻叫他從死裡復活了」為祂平反。使徒們都為這事作見證。這段敘述等於是對以色列民極大的責備,他們棄絕神差來的彌賽亞,殘忍地將祂殺害,所作所為完全與神背道而馳,凸顯出他們的罪孽。而神卻以大能的作為讓耶穌從死裡復活,榮耀他的僕人、並證明祂就是神差來的基督。當以色列人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心中的震撼非我們外邦人能想像。如同舊約先知嚴詞斥責以色列民,背棄造他們的主,去與偶像行邪淫一樣。就如成語中的「恩將仇報」一樣,那麼令人羞恥的罪行。這麼嚴厲的話會對聽到的以色列民有什麽衝擊呢?一是讓他們心中羞愧難擋,或許因著後悔而回轉,或者因惱羞成怒而反擊。彼得不為可能遭受憤怒的反擊而擔憂,勇敢的指出猶太人的罪來,這是福音信息中的重點:耶穌基督為贖我們的罪而受死,也從死裡復活,以大能賜我們復活的生命。
彼得最後轉回前面發生的神蹟,瘸子得醫治的根本原因是,奉耶穌基督的名所領受的能力。我們前面說過,名的意思就是一個人的屬性、品格,奉耶穌的名,就是靠著耶穌所賜的權柄與能力。我們因信耶穌的名,才得到因祂而來的能力,連我們所有的這等信心都源自於祂。祂所賜的大能才讓瘸子得醫治。以上的信息,前後呼應,給我們很大的警惕。這段經文的主題不是神蹟令人驚訝,而是神蹟的能力來自耶穌基督。這大能不單單只是醫治外在的疾病,更是光照人心中的幽暗,讓他們知道自己過去不認識神所犯下的罪。人心被改變歸向基督的能力,遠遠超過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的神蹟。福音的要素就是基督的救贖,若不指出人陷在罪中,哪裡會有向基督求赦免的需要?我們今天經歷神蹟奇事的信徒,是否把眾人的注意導引到基督身上,讓人心悔改歸向基督,還是被奇異的神蹟驚訝,一次又一次的追求更奇特的經歷?我們千萬不能像那群以色列人起初的樣子,被好奇心誤導到錯誤的方向,應深究神蹟能力的來源,與神蹟背後的意義,就是讓我們為自己的罪悔改歸正,更深愛慕基督。
拯救的應許成就在耶穌身上
「17弟兄們,我曉得你們做這事是出於不知,你們的官長也是如此。18但神曾藉眾先知的口,預言基督將要受害,就這樣應驗了。19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20這樣,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主面前來到;主也必差遣所預定給你們的基督耶穌降臨。21天必留他,等到萬物復興的時候,就是 神從創世以來、藉著聖先知的口所說的。22摩西曾說:『主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凡他向你們所說的,你們都要聽從。23凡不聽從那先知的,必要從民中全然滅絕。』24從撒母耳以來的眾先知,凡說預言的,也都說到這些日子。25你們是先知的子孫,也承受 神與你們祖宗所立的約,就是對亞伯拉罕說:『地上萬族都要因你的後裔得福。』26 神既興起他的僕人(或譯:兒子),就先差他到你們這裡來,賜福給你們,叫你們各人回轉,離開罪惡。」 (徒3:17-26)
在前段經文中彼得毫不客氣地指出以色列人違逆神的心意,當神差遣彌賽亞進入他們中間施行拯救,竟然被他們棄絕,交付給彼拉多定死罪。雖然以色列人如此剛硬悖逆,彼得向他們說出寬容的話:「我曉得你們做這事是出於不知,你們的官長也是如此。」舊約律法中把故意犯的罪、與誤犯的罪區別對待。出於無知而犯的罪是可以得到赦免的。彼得這麼說的用意是為後面呼召悔改預備他們的心。俗話說「不知者無罪」。「不知」而犯之罪真的能夠判為「無罪」嗎?雖然猶太人因著不知道舊約聖經啟示的彌賽亞就是耶穌,而犯下拒絕基督、將祂定在十字架上殺害之罪。但是這樣的無知並不能當作免於罪責的藉口。當他們知道自己犯罪之後,願意為自己的罪悔改,仍然能夠得到赦免。這對於我們今日聽聞福音的外邦人也是一樣,未信主時因無知拒絕耶穌,雖不能免除犯罪的責任,但是認罪悔改是得赦免的必要條件。
雖然人的無知悖逆,拒絕了神施恩拯救的手。然而神拯救工作仍然要按照計劃實現,不會被人的違逆所攔阻。只不過拒絕的人要承受犯罪該當的刑罰。絲毫不能動搖神的工作至終實現。甚至神會使用人悖逆的行動,來成為祂完成計劃的手段。例如神使用外邦的暴君尼布甲尼撒王來懲罰墮落的以色列人。以色列的抗拒救恩不能攔阻神的工作繼續進行,只不過悖逆者被排除在選民之外,落入審判中。神對忠心選民的保護仍然堅定不移,神的應許仍然信實到底。彼得說:「但神曾藉眾先知的口,預言基督將要受害,就這樣應驗了。」因為透過基督而完成的救恩,是在神永恆的計劃中,藉先知的口預言,神的大能保證它必定成就。悖逆者把基督釘死,他們的作為表面上攔阻神的工作,事實上對神的計劃毫無影響,神讓耶穌的死成就了贖罪之工。耶穌遭受不義的酷刑反而滿足了神審判罪惡、又為罪人預備贖罪祭的要求。神的計劃遠高於人的智慧。
彼得明白神定意要完成祂的拯救,向以色列人發出悔改的呼召:「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不但要為自己所犯的罪憂傷痛悔,同時也當從原本轉離神的罪惡中,再次回轉歸正。這兩者必須連在一起,對罪痛悔,必須伴隨著轉向神的行動。單單為罪後悔,卻不順服主耶穌的訓導正自己的生活,不是完整的救恩。悔改歸正特別指從過去不認識神的時候,拒絕耶穌的態度回轉,轉向以信心和順服神為基礎的新生活。如此會得到什麽結果呢?
(1)「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我們過去拒絕神、違逆神的罪惡被神塗抹,不再記念,不能再成我們定罪的依據。
(2)「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主面前來到」:當罪得赦免,心中不再被罪牽掛,讓我們經歷聖靈賜下屬靈的更新與能力,這就是神所賜的安舒日子。
(3)「主也必差遣所預定給你們的基督耶穌降臨」:本句指末後基督再臨時,所帶來的萬物復興的景況。如今萬物受敗壞的轄制,直等到基督再臨帶來完全的拯救,神的兒女們身體得贖,萬物恢復被造時原本美好的形象。
彼得解釋主耶穌降臨的時刻:「天必留他,等到萬物復興的時候。」主耶穌此時正留在天上,直到主再來的一刻,也就是萬物復興的時刻。這也是猶太人熟悉的耶和華的日子,是神子民蒙拯救的時刻,也是背離神的的人遭審判的時刻。這些事正符合先知口中說的預言。
接著前面提到先知的預言,彼得提出至少兩點,把神預定的拯救計劃與猶太人熟悉的舊約預言連在一起。預言正應驗在耶穌基督身上:
(1)基督正是摩西所預言將要來的那一位先知:「主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凡他向你們所說的,你們都要聽從。凡不聽從那先知的,必要從民中全然滅絕。」這句話是綜合了申命記18章15-19節的經文。以色列民崇敬摩西,是他為拯救整個民族免於奴役的救主。摩西的預言他們自然十分重視。摩西要求以色列民聽從這位神興起的先知,以色列民以為是摩西之後的撒母耳。但是彼得這裏明顯將預言的目標指向耶穌。耶穌是神所差來,成全摩西拯救神子民的工作的彌賽亞。眾民必要聽從祂的話,否則會遭遇嚴重的懲罰,從民中被剪除。
(2)基督成就亞伯拉罕之約:「地上萬族都要因你的後裔得福。」以色列人的被神分別出來成為神選民是從始祖雅各開始,但是神最初的呼召是臨到亞伯拉罕,叫他離開原本敬拜偶性的父家,與他立下亞伯拉罕之約,將應許傳承以撒、雅各、再傳十二支派始祖。以色列被稱為先知的子孫,也被稱立約之子。他們抓緊了亞伯拉罕之約,自認為是亞伯拉罕的子孫,此約必要實現在他們身上。然而,彼得指出亞伯拉罕之約最終實現在基督身上,祂正是亞伯拉罕的那一位後裔。萬民要蒙受祂的拯救而進入基督裡面,成為效法亞伯拉罕信心的屬靈以色列民。
那肉身的以色列民呢?神自然不會廢棄祂所立的約。彼得說:「就先差他到你們這裡來。」有個「先」這個字,表示神既然差遣祂的僕人基督,先來到以色列民中間,向他們傳福音,這就是神施恩賜福祂選民的實現。這句話也隱含著,既然有「先」臨到以色列民,必然接下來救恩 再擴展到外邦人中間,這是神的拯救計劃。萬民蒙福的應許不會遺漏神首先揀選的以色列民。
彼得信息的結尾是個呼召,此刻他們已經聽到了福音,所當做的就是悔改歸正,為自己過去不認識神所犯的罪後悔,然後轉向真道接受基督的救恩。如此才能期待前面所說的:罪得赦免、享受安舒的日子、有基督再臨的盼望。這篇信息引起了必五旬節的講道更大的回響,共有五千男丁歸信。神的道火熱地傳開,教會更積極地擴展。這是聖靈的工作,也是基督福音所蘊含的能力。福音是藉著聖靈賜下的大能在人心中動工,這能力來自於復活的基督。當我們聽聞福音之時是否曾感受到聖靈光照心中的幽暗,基督為我捨命的信息扎心?這正是聖靈在我們心中動工的結果。當我們傳揚福音的時候,也當禱告求聖靈賜下大能,在人心中動工,使聽聞的人被光照,得以悔改歸正。
結論
第三章包括兩個部分,使徒行的神蹟奇事、還有接著神蹟奇事傳揚的福音信息。這兩方面何者是重點?顯然是後者。不是讓人驚訝的神蹟奇事使人歸信耶穌,而是基督代贖的救恩大能令人扎心悔改。我們傳福音的人應該把注意力放在何處?自然不是讓人一次又一次驚訝於神蹟奇事的奇妙,去追逐外在經歷;而是從基督為我們受死顯出的大愛,成就了替我們贖罪、免去刑罰的救恩。這是真正讓我們扎心、悔改的力量。如果要說哪一個更為奇妙,內在的改變比外在的經歷更為神奇,也更是我們今日教會該追求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