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穌就是往父家的道路
「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 神,也當信我。2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3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4我往哪裡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5多馬對他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哪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6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主耶穌安慰門徒「不要憂愁」,這是個現在式命令句,表示他們當時正在憂愁。接著的動詞「信」可以翻譯成命令語氣或是直述語氣。因為前面提到門徒正憂愁,耶穌命令他們不要憂愁,接著又命令他們當信靠神,也當信靠祂。這兩個行動是連在一起的,一個信靠天父的人,必然也會信靠耶穌,祂們是門徒信靠的對象。在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最重要的信靠天父、信靠基督。主耶穌曾應許,凡屬祂的羊一個也不失落,必會救門徒脫離危險的環境。
主耶穌在第二節告訴門徒祂要去哪裡,主說天父的家中有許多住處,祂是要回到天父家中為他們預備地方。第二節中文翻譯為直述句,英語標準版、新國際版都翻成疑問句:「若是沒有,我當初怎麼會告訴你們如此呢?」告訴的內容就是主去為門徒預備地方這件事。如果翻成直述句,意思就是「若是沒有,我就會早告訴你們。」兩者都是與事實相反的第二條件句。事實上,天父家裡是有很多住處,門徒無處可投靠的想法非事實,所以主並沒有事先告訴他們。因為這一切都在主的計劃中,主要先去預備,然後再接門徒回到父那裡住。這就是第三節敘述的內容。
第三節是直接了當的條件句,主去預備地方的目的,就是將來要接我們過去與祂同住。既然主去預備了地方,祂就要再來,而且將要接我們到祂那裡。「接」這個字意思是從別處接到祂身邊。結果是不管祂在哪裡,我們也可以與祂同在。與主同在是何等大的應許,也是何等寶貴的安慰,特別是在離別前愁雲慘霧圍繞的時刻,主的話給門徒一個穩定的安慰,雖然主會暫時離開,但是祂應許必要再來接我們到祂那裡。當兒童初次被父母送到幼兒園時,最擔心的是父母離開視線,此時他們心中會生出別離焦慮。父母總是一再肯定的允諾,安慰他們心中的焦慮,說分別是暫時的,將來一定會回來,那時候就可以在一起了。當兒童心裡相信父母的話,就安心了,可以忍受離別的痛苦。正如父母離開的小孩會問的問題一樣,深怕父母從此不再回來,將他們拋棄在陌生的地方,孤苦伶仃,沒人幫助。
我們讀到這句經文心中可能出現的疑問是,天父的家在哪裡?主要什麼時候才回來?天父的家就是天父所在的地方,就是天上,這就是主耶穌升天後要去的地方。並且也是祂將來要接我們去的地方。主應許我們將來必會回到天父家中,與主永遠同在。這件事何時發生呢?應該就是主耶穌再來之時。主耶穌曾應許祂還要再回到門徒這裡來:「你們聽見我對你們說了,我去還要到你們這裡來。」(約14:28a)主再來的應許是主親自答應的,非常確定。這就是我們今天在地上最大的盼望,不管我們遭遇何種考驗,總有一個希望,主快再來了。那時,一切的痛苦將要過去、一切的辛勞將得到回報。對於悖逆神的人,那是一個報應的日子;對於信靠主的人,那卻是一個得獎賞的日子。有這種對主再來的盼望,讓我們更是滿有信心與勇氣在世度日。
主用下一句話穩定門徒的心:「我往哪裡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約14:4)將要去的地方不是個陌生的地方,門徒知道主要去的地方該怎麼去。這句話的知道是完成式,也就是主已經告訴他們了,這條路到如今一直沒變。這句話帶出了門徒的疑問。對於主說的這條路,多馬聲稱什麼都不知道,他提出疑問:「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哪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多馬與耶穌說的完全相反,主耶穌肯定他們知道,他說從頭到尾都不知。主要去什麽地方都不知道了,更加何況是怎麼到達那裡?今天開車的人,非常依賴衛星導航,因為它知道怎麼開,我們就常常不記路了。每當我們要開車到別的地方,匆匆忙忙上車,發動引擎,開上了路,準備設定衛星導航,才發現不知道目的地的地址。連去哪裡都不知道,再神通廣大也無法知道怎麼去。多馬的問題很直白,確實如此。
主耶穌的回答很有意思:「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多馬問的問題在這句話中的到了解答。多馬聲稱不知道那條路,主耶穌告訴他:「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這句話的「我是」使用加強語氣,耶穌告訴多馬,不要推託說你不知道這條路,這條路就是主自己。靠著主這條路就能到父那裡去。「主」與「路」是在不同的範疇,怎麼能放在一起相比?聖經中的「是」可以代表,類比的意思,這裡用到神面前的道路來描述主,表示憑藉著主耶穌,我們得以進到天父面前,來到天父所在的地方,並且會永遠與祂同在。舊約時代因著人犯罪,神與人之間的路被斷絕了。以色列人僅憑著一年一度大祭司帶著贖罪的血進入至聖所,為百姓獻祭贖罪。聖殿中通往至聖所的路被幔子隔開,百姓不得進入。如今主耶穌已經成為聖潔無瑕疵的大祭司,已經為我們獻上祂自己為贖罪的祭物,祂成為我們通往至聖所的路。如今幔子已經裂開,人與神之間的隔閡因著耶穌已經移去。所有因著信獻上基督所付出贖罪代價的人,罪都得赦免,得以坦然無懼地進入至聖所,來到神面前與神相會。主耶穌就是這條神與人之間唯一的道路。
同時主耶穌也是真理,這也是約翰福音整體主題之一,約翰福音的序言中就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1:14)耶穌向黑暗的世界顯出真理。在第八章警告信心不堅固的猶太人時候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這真理不是抽象的理論,其實就是耶穌自己。只有耶穌才能使人從罪中得釋放,不受罪的轄制,得到真正的自由。誠信真實是神的屬性,也是基督的屬性。祂就是真理的化身,認識祂就認識了真理。
最後主說祂也是生命。序言中說:「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1:4)照亮人生命中的黑暗,賜人永生,不致滅亡的主宰,就是主耶穌。五餅二魚的神蹟後,主也說:「我就是生命的糧。」(約6:48)祂能滿足人生命的飢渴,讓人吃了就不致缺乏的源頭也就是主耶穌。我們屬靈生命從死裡復活,源源不絕成長,這能力來自於主耶穌。所以說主耶穌就是生命。
道路、真理、生命這三樣緊密相連,關係密切。從主耶穌那裡我們得到了屬靈生命。有了這個生命,我們得以認識真理的源頭,讓真理除去轄制我們的罪惡捆綁。最後我們得以心無窒礙地來到天父面前,與祂同在。這一切目標的達成都要憑藉著主耶穌基督。而且唯有靠著祂,我們才可能達成前面所說的,得新生命、認識真理、並從這條道路進到父面前。
主耶穌說:「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這條通往天父面前的道路是唯一的。這句話常常會讓人覺得獨斷,今日的世界喜好多元思想、兼容並蓄,不喜歡唯一道路、絕對真理。人們常常說:「條條道路通羅馬。」或有人說:「得道有千萬種法門,不要執著於一。」但是主耶穌不管人的喜好如何,就這麼清楚地說出來,通往天父面前的道路就只有一條,就是通過祂自己。事實上,永恆不變的真理具有排他性,不可能相互抵觸的理論也是真理。只有真正的真理才會聲稱自己是唯一,其它非永恆的道理才會聲稱,既然要說真理大家都是,這樣才公平。譬如,人的親生父親只有一位,他的地位是無法與其他人分享的。所有抱著「要當爸爸就一起當,不要這麼絕對、不要排他性這麼強嘛!」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可能是親生的父親。耶穌基督也是如此,祂是唯一的道路,並且清楚聲明,除祂以外,沒有其他道路可以到天父面前。我們應當憑著信心,接受祂的拯救,信靠祂,並盼望祂有一天再來接我們,回到天父面前,與祂永遠同在。
天父與基督合一的關係
「7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8腓力對他說:「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9耶穌對他說:「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嗎?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將父顯給我們看』呢?10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你不信嗎?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乃是住在我裡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11你們當信我,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即或不信,也當因我所做的事信我。」
本段經文中提到了門徒對耶穌的要求,多馬想要耶穌明示通往父家之路,主耶穌告知,祂就是這條道路。通過主耶穌就能進到天父面前,與祂同在。接下來主耶穌用用四個方面來描述祂與父緊密合一的關係。同時這些描述更讓我們知道,主耶穌與天父在神性上合一,耶穌有天父一樣完全的神性。
1.認識基督就是認識天父:主耶穌回答多馬的問題後,說:「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這句話的「認識」是過去完成式,表示在過去的某時刻已經完成,並不變之事。「認識」這個字的意思並不是理性的「知道」,而是與認識的對象有相連的關係。門徒如果已經與基督建立生命相連的關係,就已經與天父也建立了這層關係。這關係比朋友相識更加深入,是有委身信靠之意。正如我們宣稱自己與某人有關係,不是點頭之交而已,而是能夠為他效勞,患難與共。主耶穌曾在好牧人的教訓中說:「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約10:14)羊與牧人的關係正是彼此認識的關係。我們與天父的關係正是建立在與基督的關係上。主耶穌曾對敵對的猶太人說:「你們不認識我,也不認識我的父;若是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約8:19)我們與天父之間的關係的建立,需要透過主耶穌基督。因基督是天父差來世上,道成肉身顯明天父的屬性,如果不認識看得見的主,怎能認識看不見的父?主耶穌接著說,門徒如今是認識天父了,也已經看見天父了。這裡的看見有經歷之意。不單眼裡看見,更是經歷與天父相交的生活。因為門徒如今已經與耶穌基督有相連的關係了,也就是經歷與父相交的生活。
2.看見基督就是看見天父:接著腓力提出一個問題,想要耶穌將天父顯給他們看,他們就滿足了。他心中還有個尚未滿足的願望,想要親眼看見天父。這種要求摩西也曾經有過,在出埃及記中記載:「摩西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耶和華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又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出32:18-20)約翰福音中耶穌也說過:「這不是說有人看見過父,惟獨從 神來的,他看見過父。」(約6:46)人不能親眼見父這是新舊約一致的教訓。腓力想看見神的要求,似乎來自於他的好奇心。神是聖潔無瑕疵的,有罪的人見到至聖的神,將會被擊殺,除非他已經得到了神的潔淨。主耶穌沒有否定腓力的要求,只反問腓力兩個問題,藉此教導祂一個真理:「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嗎?」前一個問題,意思是腓力與主同在如此長久,應當認識主。接著主傳達的真理就是:「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只句話的「看見」如前述是親身經歷之意,是完成式。表示凡親身經歷與主面對面的人,就等於是已經親身經歷了與父面對面。主再次質問他:「你怎麼說『將父顯給我們看』呢?」表示這個要求不恰當,腓力提出這要求,表明他不知道看見主耶穌就是看見父。約翰福音一開始曾指明:「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1:18)唯獨基督見過父,並如今道成肉身將父的尊容顯明,讓我們看到,所以見到基督就等於是見父。我們不應當在基督以外,要求神向我們顯出祂的面。第7節說認識主就等於認識父,第8-9節說見主如見父。兩句話的重點一致,我們與天父的關係是建立在與主的關係上,親近主就等於是親近父。反過來說,拒絕主就等於是拒絕差子來的父。我們需要認真看待與主耶穌的關係。
3.基督住在父裡面,父也住在基督裡面:基督與天父彼此內住的教導,主耶穌在與法利賽人辯駁時已經說過祂與父的合一:「我與父原為一」(約10:30)並說:「我若行了,你們縱然不信我,也當信這些事,叫你們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裡面,我也在父裡面。」(約10:38)這指的是主耶穌與天父上帝在拯救屬祂的羊這事上,心意合一、工作合一、計劃合一。此處也是一樣,耶穌提到了:「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與前面信息密切相關,認識基督就是認識父,看見基督就是看見父。顯示出天父的屬性完全在基督身上顯出來。我們與天父建立的關係,也是通過與基督的關係來達成。從這裡我們就明白天父與基督彼此內住的意思。不是祂們在位格上是同一,祂們在位格上是有別的;而是在神性上、工作上、旨意上、生命上完全合一。父與子互相內住表示基督在地上就是要完成神的工作,祂有完全的神性。
這是需要我們憑信心去領受的。主耶穌是以反問語氣來問腓力,難道你不信這話嗎?意思就是,你身為與主同在如此久的門徒,理當相信這個真理。我們也當反問自己,是否相信主耶穌基督的神性,見到主就是見到父,信靠主就是信靠父。除此以外,別無其它道路可以選擇。
4.基督說話行事,就是父在祂裡面說話行事:主耶穌反問腓力是否不信主與父彼此內住,接著再提出另一個教導:「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乃是住在我裡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這教導在第5章主耶穌與猶太人辯駁安息日時也曾提出:「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子憑著自己不能做甚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約5:19)主耶穌蒙父差遣來到地上,說話、行事完全憑天父的旨意,不是憑祂自己的意思。這是表示祂身為被父差遣的僕人,是要完成天父指派的工作,祂道成肉身的身份是人子耶穌,在地位上是順服在天父的權柄之下,然而祂的神性仍然不變,與天父同等、同尊、同榮。基督在地上所說的話、所做的事,完全照著住在祂裡面的天父旨意而行。天父與主的關係是內住在基督裏面,基督也住在天父裡面。內住的天父如何指示,主就順服天父旨意而行。我們如今也是有聖靈內住在我們裡面,主耶穌對我們的要求也是順服聖靈的旨意而行。主耶穌在反問腓力為何不信之後,接著警戒他:「即或不信,也當因我所做的事信我。」這是個讓步的語氣,就算腓力無法相信主所宣告的事,也當因為主在地上完成如此多的工作,這些神蹟奇事就足以見證主的身份。主以命令語氣要腓力相信祂,這命令是現在式,表示主命令我們的信靠是持續堅守的。
從這四個方面,我們看見了主對兩位門徒提出的疑問,作出教導。關乎祂與天父之間的合一關係,在神性、工作、旨意、生命的合一,表明了祂神兒子的身份。最終祂要求門徒信靠祂,如此就是信靠天父。我們當領受此命令,信靠主、順服主、讓主的靈、主的話在我們心中指引我們的道路。
奉主名求父,賜力量行更大的事
「12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13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14你們若奉我的名求甚麼,我必成就。」
前面11節提到,主並不是憑著自己的意思作事,而是天父在主裡面完成祂的工作。12節經文接著前面的信息,主用「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表明這教導的重要性。主指出:祂所作的工,凡是信主的人也要作。這裡指的工作是指什麽?天父指示基督做的工作是關乎,證明基督身份、彰顯天父榮耀、完成救恩的工作。這些是基督在世上作的事,如今祂指示門徒繼續去作。從這段話我們看到了,神交付基督工作的延續性,需要門徒承接使命繼續完成。
我們或許沒有基督行神蹟奇事的能力,然而神應許會賜下聖靈的能力,給我們這群宣揚基督福音的人。我們沒有權柄自己成為贖罪祭,直接實行拯救,卻有權柄將世人帶到基督面前,宣告福音的赦罪與拯救之恩。這就是我們從主耶穌手上接下,當繼續完成的工作。
主耶穌為何吩咐我們作比這更大的事?難道我們有比主更大的能力,完成更大的功績?其實不是這意思。我們不可能比主有更大的能力,我們能完成的事工也絕對大不過主的工作。這裡的更大,是指範圍的更大。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恩,這救恩當只在有限的範圍被傳揚,主要我們擴大傳揚福音的範圍,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到撒馬利亞,直到地極,為耶穌作見證。讓更多未聽聞福音的人,能因信靠福音而得救。這是在空間的衡量上,主的工作被擴大了。在時間上也有更大的範圍,主耶穌傳道三年半,接著就受死、復活、升天。接下來在主再來之前,這段長遠的日子,福音的使命是交付給我們這群後來的門徒。在時間的範圍裡,也是被擴大了。
句子結尾主說出了作更大事的原因,「因為我往父那裡去。」這與我們作更大的事有何關係?因為我們之所以能做更大的事,力量的來源就是因為主到天父那裡去。祂去就差下聖靈保惠師,降臨在我們身上,讓我們得著服事的能力。我們才可能在空間與時間更大的範圍內,作主差遣我們完成的事工。另外,主升上到天父那裡,表示主已經完成了地上的贖罪之功,如今在父寶座的右邊為屬祂的人代求,凡是信靠主的人奉祂的名向父祈求,祂必垂聽、而成就所求之事。這也是我們能做更大的事的原因。
華人宣教的先鋒趙天恩牧師,曾經把主耶穌這句話,當成他一生追求的目標,「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主耶穌吩咐我們,接下祂在世上的福音工作,繼續下去,直到完成。當我們知道自己所作的事,就是主耶穌吩咐我們祂要完成的福音事工,我們心中當有種熱切的驅動力,主的靈會在我們裡面,催促我們不要灰心,不要膽祛;因為主必與我們同在,給我們力量完成這使命。趙牧師一生奔波,跑遍大江南北,在各地宣揚福音,鼓勵眾教會。內心力量的來源就是因著主的這句話。
當接著主的事工,繼續作下去。如今趙牧師已經安息主懷,我們如今還活在世上的人,主的託付是給我們的,我們也當接著主的工作繼續進行。
第13節也是描述主耶穌應許門徒,賜他們力量去完成更大的事,「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這句話勉勵門徒要奉基督的名向天父祈求,不管求什麽,主必成就。奉基督的名是什麼意思?就是按照主的名所包含的屬性,以符合主屬性的期盼來求,主是聖潔的主,因此按照主聖潔屬性,祈求主光照我們的污穢,潔淨我們的罪。主是憐憫的主,因此我們祈求主赦免我們的過犯罪孽。主是公義的,我們求主主彰顯祂的公義,平反冤屈。主成全了我們祈求之事,都是為了要讓父因子而得榮耀。所以,這句話不能毫無限制地,延伸到所有的禱告,主必然成就。所有的病主必醫治嗎?那要看病得醫治是不是在此時能夠榮耀神。所有祈求發達的禱告都蒙主垂聽嗎?那要看發達是不是符合神在我們身上的心意。這一切都是按照神的心意而成就的,不是漫無目標,簽上名,卻不寫上金額的支票,讓我們予取予求。如果我們以為盡量求,不管求什麽必定成就,就是完全誤解了主的話。我們的禱告需要奉主的名,按照主的名一致的屬性去求;並且要最終讓神得榮耀。有句話說得有道理:「主教導我們的禱告是像一張未寫上金額的支票,然而卻需要兩個簽名,一個是我們自己要簽,我們盡可以大膽求,另一個是主自己簽的,只有祂也簽了才有效。」我們的禱告是,參與在主託付我們繼續完成的福音工作上。不是為了我們自己的私利。不是想要為了自己成功、發財、得到世上的虛榮。這不是主應許禱告必蒙應允的範圍。
最後,主把這應許再說一次:「你們若奉我的名求甚麼,我必成就。」表示祂慎重祂的應許。我們盡可以向祂大膽呼求;然而,我們當知道祈求的的範圍是完成主的工作。祈求的態度是按照主名包含的屬性去求。最終是為了神的榮耀因主而得以彰顯。完成主的工作,離不開禱告,主應許祂在天父右邊為我們祈求,在福音工作上,我們能夠勇敢不退縮,主要的原因就是主在天父面前為我們代求,祂會賜下能力,讓我們勝過仇敵的攻擊。我們在地上完成主的工作,面對的是靈界敵對的勢力,牠會用盡一切手段來攻擊我們,我們得勝的把握在於基督與我們同在。祂在父右邊為我們代求,就是我們力量的泉源。
結論
在主要離去的前夕,門徒得知主將要被抓、被殺害;心中擔憂,前途茫茫,不知道下一步如何前行。主耶穌知道門徒心中的疑惑,勉勵他們不需要為前途擔憂,主就是通往天父家中的道路,祂去天家是要為門徒預備地方,還要再來接他們過去。這安慰的話語是門徒心中的保障。同時,主耶穌也告訴門徒祂與天父的關係,認識祂就是認識父、看見祂就是看見父、基督與父相互內住、主說話行事全是按照父的旨意。從這四點我們知道,我們當心無旁騖地信靠主,主與父在工作上、屬性上、旨意上、生命上完全合一,信主就是信父。最後,主吩咐我們繼續祂未完成的福音工作,擴大到更大的範圍,與更長遠的世代。我們不必為危險患難而害怕,只要奉主名祈求,主必垂聽,主必成就,目的是為了讓天父因基督而得榮耀。這是關乎完成基督的福音使命,也就是主託付我們的工作,祂必賜力量給我們,必在父右邊為我們代求,必保護我們到底。這是主給我們的堅定應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