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0日 星期一

十二. 突破困境、結出善果

The Life of David Part IV: The Cave and The Exile - Kingdom Winds
人生的逆境難以避免,如炎熱難耐的試煉、試探、缺乏、困境、像是走投無路。在困境中,看不到未來,此時我們最期待的是突破困境,改變現況。面對現實的困難,解決的希望卻遙遙無期,似乎到了窮途末路。在這個時候正是主給我們的機會,祂呼召我們轉向祂。每當我們的心順服於祂的時候,神就將好果實放在我們裡面。是祂的恩典改變了我們心中的想法與動機。當內心改變時,我們外在的生活、思想、言語、行動也會隨之改變。我們在困境中主要盼望的泉源就是回到基督裡,依靠祂、向他求援助。

困境中的期待
在結束《人如何改變》課程的最後一課,當我們知道自己面臨的困境,以及生出荊棘反應的源頭就是心中的罪性;我們也知道了,唯一蒙拯救的方式是轉向基督,讓他的十字架對付我們敗壞的本性、改變依靠自我的想法。本課中,我們要面對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活出被改變的生命,結出果實來。神呼召你去實現你身為神兒女的身份,並給我們潛力去行出來。祂要我們委身於祂,單單依靠祂的恩典,期待我們能成長結出的新果實。當我們以正面的態度來回應時,我們的處境和人際關係將會改變。

聖經以賽亞書中,曾經出現一句話:「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干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你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賽58:11)我們何等盼望真能活出這樣豐盛的生命。雖然處於乾旱疲乏無水之地,神的愛就像源源不絕的活水泉源,澆灌我們,使我們在乾渴時得滋潤。這真如久旱逢甘霖一般,神澆灌下來的及時雨,化解了一切困厄中的失望與疲乏,讓我們重新得到振作。為何會在以賽亞書出現這句話呢?以色列民當時確實經歷外邦的入侵,國家不安南寧,百姓惶惶不可終日。此時先知以賽亞向百信發出警告的信息。讓我們來查考這段經文的前後文。

禁食的真義:轉眼專注神心意
首先來看以賽亞書58:3b-5,先知以賽亞責備以色列百姓:「看哪,你們禁食的日子,仍求利益,勒逼人為你們作苦工。你們禁食,卻互相爭競,以凶惡的拳頭打人。你們今日禁食,不得使你們的聲音聽聞於上。這樣禁食,豈是我所揀選使人刻苦己心的日子嗎?豈是叫人垂頭像葦子,用麻布和爐灰鋪在他以下嗎?你這可稱為禁食為耶和華所悅納的日子嗎?」神指責他們禁食的心態錯誤。禁食主要的用意是為得罪神之事心中擔憂,願在神面前拋棄一切肉身舒適的追求,透過禁食禱告,專心尋求神的面。當時的以色列百姓卻把禁食當成一種足以向人炫耀的功德,表面上刻苦己身,實際上心中仍然被罪惡佔據。從他們的行為就可以看出來。他們苦待窮人、加重軛在人身上、對人惡言相向。當他們表面向神顯出敬虔的樣式,實際上卻內心仍然懷著罪惡。這是神所恨惡的假冒偽善。以賽亞糾正他們的錯誤,向他們反問神所要求的敬虔,難道他們不知道嗎:「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凶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嗎?」這反問的語氣意味著他們明明知道,卻故意任憑他們的心冷漠,對窮乏的人不施憐憫。

如果他們轉離冷漠的心態,真的鬆開被捆綁人的鎖鏈、接待流離失所的人得到庇護、讓窮乏的人得到基本需要的保障,神就會大大賜下福分給他們。以賽亞說:「這樣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你所得的醫治,要速速發明。你的公義,必在你前面行。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你的后盾。那時你求告,耶和華必應允。你呼求,他必說,我在這裡。」(賽58:8-9)以下,以賽亞再用條件句重複上面提到的話語,鬆開虧待奴僕的重軛、除去用粗厲的言詞責罵人的惡行、並憐憫飢餓缺乏的人,神必然如前面所說的,賜福給他們。以賽亞告訴以色列民,他們會得到的應許:「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干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你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賽58:10b-11)從這裡我們可以總結出,神願意賜福分給人,不是看人表面上有沒有作出敬虔的模樣,而是要求人心歸向祂,祂要我們將目光對準神的心意,成全祂的心意。祂的心意就是讓被壓迫的人得解脫、讓被轄制的得自由、讓窮乏人免去飢餓困苦。這也是主耶穌被差遣進入世界要完成的工作。神要求祂的子民以祂的心為心,對準神的心意,在地上順從祂的命令而行。當我們將目光對準神的心意。祂給我們的賞賜就是,讓我們不再陷在自怨、自憐的境況中。反倒從心中湧流出源源不絕的活水,讓我們的生命不乾不渴,並解出豐盛的果實來。

安息日的真義:脫離煩擾、安息在神裡面
以賽亞書第58章同時也提到了另一個屬靈的操練,就是安息日。今日我們常懷疑,安息日不是廢去了嗎?我們今天新約時代,還講這種守日子的律法幹什麽?安息日的重點不是守日子,而是要求神的百姓,從為自己操心的勞苦愁煩中停下腳步,安息在神裡面,轉移眼光在神身上。這關乎神永恆的心意,即使在新約時代也不會廢棄的。以賽亞要求以色列人:「你若在安息日掉轉(或作謹慎)你的腳步,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這日,不辦自己的私事,不隨自己的私意,不說自己的私話。你就以耶和華為樂。耶和華要使你乘駕地的高處。又以你祖雅各的產業養育你。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賽58:13-14)安息日的真義就是:尊神為聖、在祂裡面得安息。即使在今日,我們仍然需要在勞苦愁煩的工作中,暫時放下我們的腳步,定睛在神的身上,感謝祂的創造護理、拯救保護。將時間分別為聖歸給祂,來到神面前敬拜祂,思念祂的恩典。

綜合以上兩段經文,禁食是要我們專心將眼光專注在神的心意上,按照神對世人憐憫,恩待的心腸,善待我們身邊有需要的人。安息日也是一樣,將眼光從為己謀利,轉移到對神的感恩與頌讚,專注在神的身上,不要讓屬世的勞苦愁煩佔據我們的心。兩者都提到心的轉變。當神在我們心中動工,轉變了我們對人生的態度。我們的命運也因此改變。不再活在世界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鬥爭中。世界上的不幸的事情仍然會發生,然而我們會使用神給我們全新的眼光來對待。這就是生命更新後結出的善果。

患難中的盼望,是神的保護與供應
聖經真實地描述了這個破碎的世界生活的真相。我們不僅看到貧窮、不公義、暴力、腐敗的權勢、罪惡轄制人的生命﹔還看到親情友情的破裂,受造之物不可逆轉的朽壞。在聖經中,我們甚至看到,我們連在富足和安逸的時候,都沒有辦法有智慧地泰然處之。常見的是「飢寒起盜心,飽暖思淫欲。」人一旦從原本貧乏的困境中致富,往往錢來得快、去得也快。常見到中彩票大獎的人,一夕成為億萬富翁,卻難逃最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慘劇。這是一個常見的殘酷事實。一夕暴富的幸運,帶來的竟然是難逃的厄運。這不是運氣的問題,而是人性中的罪惡難以抵擋,大量財富帶來的敗壞引誘。我們真要保護我們的心,箴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這句話真是金玉良言。

雖然如此,聖經另一個令人震撼之處,是它給人的盼望。這個盼望讓我們看到一幅美麗的圖畫,神所給予我們的可能性、與潛力是遠遠超過我們所能預期的。這裡描繪出神的兒女如同結實累累的樹木,被不枯竭的活水江河所澆灌。一次又一次地,當我們在乾旱的沙漠中掙扎,精疲力竭幾乎要放棄時,神讓我們看到的是在沙漠中恩典的綠洲。這就是我們在困境能撐下去的力量源頭。

危機四伏、心中穩妥
「顯我為義的 神阿,我呼籲的時候,求你應允我。我在困苦中,你曾使我寬廣。現在求你憐恤我,聽我的禱告。2你們這上流人哪,你們將我的尊榮變為羞辱,要到幾時呢。你們喜愛虛妄,尋找虛假,要到幾時呢。3你們要知道耶和華已經分別虔誠人歸他自己。我求告耶和華,他必聽我。4你們應當畏懼,不可犯罪。在床上的時候,要心裡思想,並要肅靜。」

本詩篇與第三篇同樣是描述大衛在危難時向神發出的哀歌,同時也是大衛信心的宣告。第三章與第四章有些關聯性,就是都提到了在患難中安穩睡覺。三篇5節說:「我躺下睡覺,我醒著,耶和華都保佑我。」睡覺使用過去式,是早晨的祈求。四篇8節說:「我必安然躺下睡覺,因為獨有你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這裡睡覺用的是未來式,求神賜給他安眠。這兩首詩歌,很可能是大衛清晨起床和晚上臨睡前的禱告。

當時他遭遇何事呢?在第三章開頭有小字描述:「大衛逃避他兒子押沙龍的時候作的詩。」這篇詩篇正是描述大衛逃避押沙龍時發出的禱告。他雖然身為一國之君,此時正面臨眾叛親離的慘劇。背叛者就是他的兒子押沙龍。大衛愛他的兒子,他的兒子卻無所不用其極地想置大衛於死地。押沙龍收買人心、籠絡原本效忠大衛的群臣、甚至號召軍隊發動政變,想篡奪大衛的王位。在危急之下,大衛匆匆逃出王宮,留下十名妃嬪,看守宮殿。他的兒子押沙龍聽從原本大衛的謀士亞希多弗的詭計,竟然公然與大衛的妃嬪同寢,那是公開地羞辱自己的父親。還發動軍隊到處搜索大衛,欲除之而後快。面對親生兒子背叛,大衛心中充滿憂傷。他不想與押沙龍正面衝突,怕在戰鬥時殺了押沙龍。押沙龍要尋索大衛的命,大衛卻一心想保全兒子生命,不忍殺害。因此,大衛只有遠遠逃離,躲避起來,免得兒子死於自己手中。撒母耳記下14-18章記載了這個故事。

詩篇4篇讓我們看見大衛在經歷危急存亡的時刻,內心真實的境況。當時大衛躲在洞穴之中,身邊只有三十位對他忠心的勇士。大衛正處在生命中最大痛苦的時刻,此時他心中到底牽掛什麽?是為自己的生命憂慮、為自己失去權位憂傷、還是為兒子叛逆而心如刀割?我想他此刻心情一定百味雜陳,一言難盡。詩篇第四篇首先描述他內心的光景。

檢視內心對神的信靠
1. 他沒有遠離神:大衛稱神為:「顯我為義的 神阿。」原句是:「神啊,你是我的公義。」大衛能否算作公義,是神才能將他顯出來。他深信神知道他在這事上是公義的。在他受冤屈的此刻,向神呼求申冤就更顯得迫切了。他向神呼求:「我呼籲的時候,求你應允我。我在困苦中,你曾使我寬廣。現在求你憐恤我,聽我的禱告。」他在遭難之中,沒有懷疑神的信實,反而將自己放在神的手裡,祈求神垂聽他的禱告、並懇求神施恩拯救。因為,他過去曾經經歷神的拯救,在人生的窄路,被逼到角落,無處可逃的時候,是神使他寬廣,逃脫敵人的追殺。過去的蒙恩經歷,讓他更加信靠神,回到神面前,求神再一次施恩拯救。

2.他清楚自己身為神的兒女的身份:大衛責問那些在神面前自高自大的人,也就是背叛他,追殺他的那些叛徒:「你們將我的尊榮變為羞辱,要到幾時呢?你們喜愛虛妄,尋找虛假,要到幾時呢?」意思就是:你們膽敢與神揀選的受膏者為敵,將痛苦羞辱加在神選立的王的身上,那就等於是與神作對。看你們還能狂妄到幾時。大衛清楚認識自己在神面前的地位,他提醒自己他的身份。他責問那些叛徒:「你們要知道耶和華已經分別虔誠人歸他自己。我求告耶和華,他必聽我。」他認定自己是神特別揀選出來的受膏者,是神分別出來的虔誠人。既然神已經將他分別出來,統領以色列民,就絕不會棄他於不顧。雖然大衛不知道為什麼神容許這些痛苦發生在他身上,但是卻深知道,神絕對不離棄他。當他向神呼求時,神必垂聽。

3.他查驗自己的心:第四節聽起來是向人發出的警告,其實是向自己的勉勵:「你們應當畏懼,不可犯罪。在床上的時候,要心裡思想,並要肅靜。」當遭遇試煉時,他對自己遭遇的逆境並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自暴自棄。他的眼目並不專注在環境的惡劣、或遭遇的淒慘,以致讓自己的心越來越充滿苦毒惱恨。相反地,他卻省察自己的內心。不要在試煉來臨時,被惱怒佔據。這句話與保羅說的:「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4:26)他求神保守他的心,不要在被環境逼迫下,隨著作惡的人的挑動,而犯罪得罪神。怒氣中所作的決定,常會讓人後悔莫及。大衛求神讓他,即使日落安歇時,仍然在床上肅靜反省,思想自己是否讓自己的心隨著環境動盪而受激怒。只有將自己的心交託在神手中才有真正的平安。

行為上顯出善果
「5當獻上公義的祭,又當倚靠耶和華。6有許多人說,誰能指示我們甚麼好處。耶和華阿,求你仰起臉來,光照我們。7你使我心裡快樂,勝過那豐收五穀新酒的人。8我必安然躺下睡覺,因為獨有你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
4.他在敬拜神:「當獻上公義的祭,又當倚靠耶和華。」挫折、憂傷常會讓我們自暴自棄,失去了服事神的意願。當我們處於困難環境時,我們的心往往被憂慮佔據,以致與忽略了親近神的時間。甚至離開與弟兄姊妹一起的敬拜。當我們拋棄了與教會肢體的團契時,我們同時也失去了神所設立的,在群體中服事神的機會。從大衛的例子我們來看,當時危機四伏,大衛身處洞穴中,卻勉勵自己:向神獻上公義的祭,也就是想神發出敬拜,把神當得的榮耀歸給祂。只有在敬拜時,我們可以真正的認清自己是何等蒙福之人,即使在困厄的環境,神仍與我們同在,接受卑微的我們向祂發出敬拜。

5.他在服侍身邊之人:有一群忠心的勇士跟隨著大衛,這些人心中一定也與大衛一樣,難免覺得無助。第六節大衛描述一個境況:「有許多人說,誰能指示我們甚麼好處。耶和華阿,求你仰起臉來,光照我們。」這些無助、懼怕的侍從,向大衛發出問題:「我們身陷困境,這事的發生,到底對我們有什麽好處?」大衛如何回應他們呢?他沒有以不耐煩的口吻責罵他們,也沒有憤怒地拒絕回答。相反的,大衛為這些在他周圍的人禱告,他求神用祂同在的祝福來光照他們,使他可以得著安息。這是大衛對身邊之人的服事。我們能否在困境中還想到周圍有需要我們服事的人?

6.他能安然睡覺:在被敵人追殺的日子裡,大衛應該會擔憂得無法成眠吧。詩中說:「我必安然躺下睡覺,因為獨有你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大衛居然是安然躺下睡覺。他怎麼可能不被恐懼、苦毒、憤怒、與害怕所勝過呢?因為他的平安不是寄託在外在的環境。失去了宮殿安逸的生活、失去了君王位高權重、一呼百應的優越地位,他仍然在荒野的山洞中安然穩睡。因為他的心是交託在神手中,他的心能夠平安穩妥,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是神的兒女。他生命中的安全感,不是寄託於環境的舒適、高貴的權勢、或武力的保護,他之所以能夠心中安然,乃在於他與神之間的關係,因為他擁有能讓他快樂與安全的支柱,就是神的同在。所以即使在極度沮喪當中,他仍然可以安然躺下睡覺。他見證出心中平安的來源:唯有耶和華才能讓他安然居住。

這首詩篇能帶給人許多盼望,它反映了神在我們這樣的罪人身上的工作。我們處在這個充滿危機、罪惡的破碎世界中。就如同大衛躲避追殺,藏於洞穴一樣。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怎麼可能把持平靜的心態,過每天的日子。我們又怎麼能逆著世界的潮流,追求合神心意的生活。這簡直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神命令我們在這世上,活出基督生命的芳香來,為祂作見證。憑著我們原本的習性,可以說絕無可能辦到。然而,拯救大衛的救贖主也是我的救贖主。那位掌管大衛的心,賜他平安的神,也願意在我心裡動工,賜我們平安。所以,即使身處生命最大困境中,我仍然可以靠著神所賜的力量,結出美好的果實。神的恩典在我們心中動工,賦予我們能力去做靠自己所不能做的事。十字架的大能,洗去了我們的罪,同時帶給我們新的身份,與新的能力。就如同大衛一樣,即使在困厄的環境中,也能向神支取屬天的能力,超越環境的限制,突破內心的膽怯,在困境中逆勢而行,靠主的幫助,結出累累的善果來。

結論
從上面兩段經文的內容,我們看到了人要突破環境對人的干擾,首先必須讓我們的心安息下來,被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對付,脫了罪惡對我們的纏繞,以及自我中心的想法。當我們的心對準神的心意,讓神的臉光照我們們,我們才得以知道,自己身為神所鍾愛的兒女的身份。我們從來不是孤立無援的,神一直在我們的身邊。這是我們勝過環境試煉最大的力量。就像一個遭遇乾旱的樹,卻能從生命活水泉源支取水分與養分,不致枯乾死亡,反而能夠接出豐盛的果實來。

2017年1月23日 星期一

趣味數學題:一路尋找最大的石頭

C&M Rock Shop
一個有趣的數學題,關乎每天日常生活中應用,如等最好的價錢買機票。甚至關係到適婚男女找對象。題目如下:

一條路上有三個不一樣大小的石頭,有個人沿著路往前走,一次只能看見一個石頭,並且無法回頭。當此人看見第一個,一定撿起來,再往下走,遇見第二個,他可以憑著兩塊石頭的大小,決定丟下手中的石頭,換成新的。但是只有一次交換機會。如果他的策略是,不等第三個,第二塊石頭就決定換或不換。當然他如果決定不換,看到第三個更大還是可以換。請問這個人撿到最大石頭的機率是多少?我並沒有答案,大家可以試試。同理本題還可以推到多塊石頭。還有不同交換策略。

提示:考慮最大就是第三個,還有最大不是第三個兩種情形下,此人拿到最大石頭的機率。

參考答案如下:

三個大小不同的石頭,共有六種排列組合:
小中大
小大中
中小大
中大小
大小中
大中小


其中五種按照這個策略都可以拿到最大的。

只有最大在第三,卻又在第二塊時已經用掉換石頭的機會。這情況才拿不到最大。

所以選到最大石頭的機率是: 5/6

2017年1月22日 星期日

實用數學問題:選對象


再出一個問題,與前一問題相關。也是找男女朋友的策略。

如果一個人一生只能遇到10個可能結婚的對象,他們當中是有合適不合適的差別,出現是隨機排列的,假設某人有能力記得所有過去出現在身邊的人選,並且能自由選擇,但是一旦結婚了,不能後悔。放棄不選的不能再回頭。請問他要使用什麼策略,才能在這十個對像中選到最適合的一個?這題是有答案的。

通常人的策略就是第一個就選了,還可能跳過一個,選後面出現比第一個更合適的。或跳過兩個。策略的意思就是說,要跳幾個,再拿後面的來比較,才可能有最大的機率選到最合適的?

本題沒有任何意味要人挑三揀四,純粹討論數學。

參考答案:

這題目是1979年一個數學雜誌刊出來的,真的較難。但是直覺來講一定是有答案。用電腦模擬就可以一個一個策略試出來,那一個最好。題目出處。
http://gurmeet.net/puzzles/horses-at-an-auction/

我嘗試把網上的講解用好懂的話語說出來。

首先考慮這個問題:如果有n個人選在列。挑選者跳過一個,再拿其餘的人選一個一個與第一個比較,選出最好的機率是多少?

假設這跳過的第一個是第 k好的人,換句話說有k-1個人比他好,會在後面出現。選中最好的機率就是(第k好的人出現在第一個的機率)x(k-1個比第一個更好人選裡面,最好的首先出現的機率)=(1/n) x (1/(k-1))。因為k-1個比第一個更好的,總有一個要最先出現被選到,誰最先?每一個的機率都是1/(k-1)。

我們現在把k從1到n全部加起來,就是最後選到第一的機率。就是:(1/n)(0+1+1/2+1/3+1/4+....+1/(n-1))

上式解釋如下: 第一個假如就是最好的,那後面再出現最好的機率就是0。第一個出現的假如是次好的。最好的在後面出現您的比例就是1。第一個是第三好,最好在後出現的機率就是1/2。同理類推。

整數數列相加,可以用積分來估計:
(1/n)(0+1+1/2+1/3+1/4+....+1/(n-1))> (1/n) integration_1^n-1 (1/n) (請看下面的積分式子) =(1/n)(log(n-1))。也就是把n個機率加起來,約等於對(1/n)的積分,從1積到n-1。結果就是 (1/n)*(log(n-1))。



請參照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rmonic_series_(mathematics)

現在,把這個結果推到跳過h個可能最好人選。文中說:最好的人出現在後面的機率,出現在h=n/e的情形下,e=2.71828...。 (這部分還需要推導)。

結論是:10個人選,(h~=10/2.7)要選出最好的,先要跳過前三個看到的暫時最好者。找到最好的機率最高。

此題目不是要我們找對象時挑三揀四,因為我們的人選並沒有很多,而且情人眼裡出西施,一旦愛下去了之後,就完全失去判定好壞的能力了。建議,選前貨比三家不吃虧,選下去了,第一個就是最好的。別後悔了。

2017年1月16日 星期一

在困境中勇敢傳揚福音



保羅在經歷了雅典的佈道後,進入了哥林多與以弗所,這是結束第二次旅行佈道的最後兩個城市。也是羅馬帝國中商業繁榮、人口眾多的重要都會。保羅在這裡將會遇到什麼事?在過去傳道的經歷裡,必然有許多困難險阻出現在他面前,同時也充滿了傳福音機會。面對前面的道路,他會採取什麽佈道策略?讓我們從其中學到在初到的宣教工場上,開展事工的寶貴功課。

新地點、新同工

「這事以後,保羅離了雅典,來到哥林多。2遇見一個猶太人,名叫亞居拉,他生在本都;因為革老丟命猶太人都離開羅馬,新近帶著妻百基拉,從意大利來。保羅就投奔了他們。3他們本是製造帳棚為業。保羅因與他們同業,就和他們同住做工。4每逢安息日,保羅在會堂裡辯論,勸化猶太人和希臘人。5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來的時候,保羅為道迫切,向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6他們既抗拒、毀謗,保羅就抖著衣裳,說:「你們的罪(原文是血)歸到你們自己頭上,與我無干(原文是我卻乾淨)。從今以後,我要往外邦人那裡去。」(徒181-6

      保羅離開雅典以後,進到了附近不遠的哥林多。當時人口約有75萬人,是愛琴海沿岸數一數二的大城。它也是個人文薈萃的大都會,充滿了大城裡追求的奢華宴樂的風氣,正如當今的紐約或巴黎通常在越追求物質享受的城市,人心就越剛硬,對福音也就越沒有興趣。保羅踏上的是一塊福音的硬土。當時哥林多還沒有教會,保羅是第一次來到城市在一個完全不曾接觸福音的地方,要怎麼開展福音事工?這是保羅首先要克服的問題。

      首先,保羅的作法就是尋找所有可以幫助他傳道的資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可以一起同工的人。第2節描述保羅:「遇見一個猶太人,名叫亞居拉,他生在本都;因為革老丟命猶太人都離開羅馬,新近帶著妻百基拉,從意大利來。保羅就投奔了他們。」亞居拉與百基拉這對夫婦原都是旅居羅馬的猶太人革老丟年間,因為羅馬發生了基督徒與猶太教之間的衝突,產生動亂,皇帝下令驅逐猶太人出境。夫婦兩人就遷居哥林多,先於保羅在那裡居住。聖經中提到二人時,百基拉的名字多半放在她丈夫之前,表示在教會中她的身份可能更重要。作者路加並未提到保羅向兩夫婦傳福音,他們夫婦應該此時已經信主。他們以織帳篷為業,是保羅的同業,因著相同職業之便,保羅來到哥林多的時候,就投奔這對夫婦,得到他們的接待。他們一起居住,一起作工,成為主內的同工。織帳篷這個詞成為後來帶職事奉的同義詞,就是從這裡開始。我們從1818節看到,他們後來與保羅同去以弗所傳道。從這裡我們可看出夫婦倆都是忠心愛主的人。再後來從使徒行傳1824節,我們又看到了亞居拉夫婦見亞波羅對福音真理認識不清,他們夫婦倆將亞伯羅接過來,將神的道更加詳細地向他講解,導正他對真道認識的不足之處。從此我們知道百基拉是個對真理認識清楚的人,是有教導恩賜的同工。以後在他們家裏也成立了一個聚會點(林前1619)。保羅在找到了合作的同工後,就開始向著周圍的人傳道。從本段經文我們看到了,來到了新的地方開始傳道工作,首先需要找到能夠合作的伙伴,大家同心協力,一起傳揚福音。

      其次,保羅按照以往的慣例,在每一個安息日進入猶太人的會堂。保羅去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守律法裡安息日的規條,而是找到機會,在會堂裡與他們辯論,試圖勸化猶太人和希臘人相信耶穌是基督。這是從保羅開始傳道以來就一直使用的傳道方式。勸化這個字有藉著言語來說服別人接受的意思。前面「辯論」與「勸化」兩個動詞,作者使用未完成時態,表示保羅過去經常地、不懈怠地如此做。為何要從會堂開始?保羅應該是心中有個信念,福音的傳播是有次序的,猶太人是神的子民,每到一個地方,福音應當首先臨到猶太人,在遭到猶太人拒絕時,再將福音傳給外邦人。從保羅出來傳道,到他被關進羅馬監獄,一直遵循這個模式。保羅傳道時充滿了迫切的心,第5節後半說:「保羅為道迫切,向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他為自己的同胞不信基督,心中充滿了憂慮。他曾經在羅馬書中說:「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92-3)可見他對猶太同胞因著剛硬不信,而得不著救恩,心中充滿傷痛。猶太人對於保羅的熱心並不領情,不僅抗拒福音,還用污衊的話語毀謗保羅。面對同胞冷酷地抵擋福音,保羅的態度就是不多浪費唇舌,調轉腳步將福音傳向其他人。並不是保羅沒有耐心,如果聽道的人尚有慕道之心,即使一時難以接受,保羅仍然會苦口婆心地向他講解下去。但是如果連一點願意的心也沒有,神的福音工作是不需要被耽擱在那些無心的人身上。面對猶太人的激烈抗拒,保羅就抖著衣裳,象徵不與他們沾染任何關係。這做法在尼希米記曾經提到過。尼希米對同胞發出警告:「我也抖著胸前的衣襟說、凡不成就這應許的,願神照樣抖他離開家產和他勞碌得來的,直到抖空了。」(尼5:13)對於凡不願意順服神應許而行的人,以抖衣襟表示與不願沾染來自他們的一點灰塵,與他們斷絕往來。保羅並向他們說:「你們的罪(原文是血)歸到你們自己頭上,與我無干。」意思是表示猶太人心硬抗拒福音,有一天面臨審判的時候,罪責需要自己去承擔。保羅該說的已經都說清楚了,對他們仁至義盡,若他們最終受到神的審判,保羅手潔心清,在此事上沒有任何虧欠他們的地方。

      福音是不會被人剛硬的心攔阻的,保羅不會可憐兮兮地巴著他們,乞求他們接受。如果他們對福音是那麼輕視,保羅不會繼續浪費唇舌,把時間精神花在輕蔑福音的人身上。保羅嚴厲地宣告:「從今以後,我要往外邦人那裡去。」神福音的工作需要繼續前進,雖然遭到某些人拒絕,自有其他的人還未曾聽聞,他們之中必有人渴望得到神的救恩。傳福音的人不需要把一時一地的成敗放在心上,我們被神呼召向不信的世代傳揚福音真道,只管忠心地把福音傳達給未信的人,至於聽福音的人能否接受,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聖靈自然會在人心中動工。即使遭到拒絕,也不必灰心,神自有祂至高的旨意。或許時間未到,無需強摘不熟的瓜。我們相信成事在於耶和華,我們只要盡該盡的責任,面對神沒有良心的虧欠,並將一切結果交付天父的手中。不必因為人的拒絕而患得患失。這就是保羅面對人拒絕福音時採取的作法。

主賜勇氣在外邦人中傳道

7於是離開那裡,到了一個人的家中;這人名叫提多猶士都,是敬拜 神的,他的家靠近會堂。8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還有許多哥林多人聽了,就相信受洗。9夜間,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10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11保羅在那裡住了一年零六個月,將 神的道教訓他們。」

      保羅在會堂傳道的工作表面上遇到了極大的抵擋,但並非完全沒有果效,至少有些人把福音聽進去了,日後仍然可能成為可收割的果實。保羅離開會堂後將福音對象轉向外邦人。他在會堂附近找到了一個對神敬虔的外邦人猶士都,當時的社會除了猶太人敬拜神,也有些外邦人因為聽聞猶太人所信的神,而對神產生敬虔的心。保羅來到了他的家,接受他的接待。他必然是聽了保羅傳的福音,也相信了基督。他家就成了保羅暫時居住,向周圍的人傳福音的據點。

因著靠近會堂,保羅除了向外邦人之外,並沒有放棄對猶太人傳福音的工作。向會堂中之人傳道的結果是,其中有人聽從了保羅所傳的道,願意信靠基督。第8節說:「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還有許多哥林多人聽了,就相信受洗。」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和他的家人應當是猶太人。這位基利司布在後來的哥林多前書中也提到,是保羅給他施洗的林前114)。除了他們之外,還有許多周圍的哥林多人。他們都相信基督而受洗。這是保羅在哥林多結出的果實。可見即使福音遭遇抵擋,自有神所揀選之人,在聽到福音之後,被聖靈光照而悔改歸信。我們不需要因一時的挫敗而灰心。神自然會按照祂的旨意在人心中動工。既然福音工作在哥林多遭到抵擋,是否還要繼續下去?

      主在夜間,藉著異象向保羅顯現,用話語鼓勵他:「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在福音征戰遭到劇烈抵擋的時刻,神藉著向祂的僕人顯現,這在舊約時代經常出現。正如父神差遣摩西去埃及帶領百姓出來時,在荊棘火焰中向摩西顯現(出32-12)。又在約書亞帶領以色列民,要進入迦南地,與敵人爭戰之前,在異象中勉勵約書亞:「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你當剛強壯膽。因為你必使這百姓承受那地為業,就是我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賜給他們的地。」(約15-6)同樣地在保羅的福音工作在哥林多面臨挫折的時候,主也是藉著異象,勉勵保羅不要害怕。第九節主的話裡有兩個對比的命令動詞:「不要怕,只管講」。前一個不要怕,是禁止保羅此時心中正害怕的想法。可見保羅當時確實因危險的環境而害怕。接著以轉換的語氣說出:但是要持續傳將福音下去。最後一個動詞是:你當不要保持沉默。我們在傳福音遭到拒絕的時候,最直接的想法就是心中生出挫折感,不想再繼續傳下去了。撒旦也經常使用挫敗感來打擊神的僕人,在傳福音遭到拒絕後,常會有失敗主義的思想在心中出現:「你所做的是沒有用的,沒有要聽你的,趕快放棄、承認失敗吧!」此刻保羅面對的就是這樣的處境。主沒有放棄哥林多這個城市。祂藉著鼓勵的話語勉勵保羅:因為有我與你同在,沒有人能夠攻擊你,導致你受到傷害。我們在傳福音時最怕別人攻擊,除了身體的攻擊之外,有時候是語言態度上的輕蔑、霸凌。主耶穌的同在是我們最大的安慰,我們何必害怕遭受攻擊。有主耶穌在我們身旁,一切的攻擊都臨到主耶穌的身上,有祂頂著,我們還怕什麽?

      接著主又提到勉勵保羅不要害怕的原因,是因為主的工作還沒有結束。主告訴保羅:「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除了主與保羅同在,並保護他,他不需要害怕。另外主為何要他繼續留在哥林多傳道下去,是因為這個城裡還有許多人是主的百姓,也就是主所要拯救來歸屬於祂的人。我們會有個疑問,保羅的福音都還沒有傳開,那些人都還沒有聽聞福音,怎麼能成為屬主的百姓。不用疑惑,這裡的是主的百姓,使用的是現在式動詞,不是將要成為主的百姓。在主的拯救心意中,屬他的人主早就已經知道。我們傳道的工作只是,讓這些屬主的人聽聞福音,而下定決心歸向祂。這一切都在主的手中,我們只是主差遣去與主一同完成收割工作的使者。福音工作是在神的主權底下,還沒有開始作,主就已經知道,在將要聽聞福音之人中有屬主的人。主的使者只要放膽地傳下去一定會有果效。神的揀選這觀念,不是讓我們在傳福音這事上怠惰,以為會信的終究會信,不傳也沒關係。不信的,怎麼傳也沒用,乾脆停止傳福音的行動,袖手旁觀。從保羅的經歷,我們知道,傳福音的心態不該是如此。神的揀選更鼓我們放膽把主的道傳揚下去,因為神已經知道聽福音的人中,必然有人是屬於主的,他們必然會歸向主。我們只管放膽去傳。不需要在遭到挫折後就灰心喪膽。

      保羅後來在哥林多城停留了一年六個月,是整個旅行佈道中停留最久,僅次於停留在以弗所的時間。哥林多教會因此被建立,成為希臘半島上重要的教會。從保羅的經歷我們學到了傳道工作需要長時間持續,細水長流,而不是蜻蜓點水。遭遇抵擋不是我們停止腳步的理由,傳福音最大的動力是,福音來自於主的差派,祂有天上地下最高的權柄,順從祂的旨意,完成祂吩咐的工作,祂必負責到底。至於環境順逆並不是我們最重要的考量。

地方官為保羅主持正義

12到迦流作亞該亞方伯的時候,猶太人同心起來攻擊保羅,拉他到公堂,13說:「這個人勸人不按著律法敬拜 神。」14保羅剛要開口,迦流就對猶太人說:「你們這些猶太人!如果是為冤枉或奸惡的事,我理當耐性聽你們。15但所爭論的,若是關乎言語、名目,和你們的律法,你們自己去辦吧!這樣的事我不願意審問」;16就把他們攆出公堂。17眾人便揪住管會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這些事迦流都不管

      前一段提到保羅在異象中聽到耶穌給他鼓勵:「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可見保羅當時遭到的外界迫害確實讓他膽祛。本段就描述了猶太人謀劃剷除保羅,同心起來,將保羅拉上公堂。這不是第一次保羅遭到誣告。福音會遭到攻擊,甚至以強加的罪名被誣告到官府。然而,既然,主耶穌已經應許保羅必與他同在,他必不至於遭害。我們就相信,神自然會動工,保護福音的使者。

      當時管轄哥林多的亞該亞方伯迦流,此人在歷史上曾經記載,是羅馬著名哲學家辛尼加之兄弟於公元49年到52年擔任亞該亞省長。這個人斷案公正,不懼群眾壓力。當時猶太人用不按照律法來敬拜神為罪名來控告保羅。猶太教是羅馬政府允許的合法宗教,保羅所傳的福音有別於猶太教,猶太人要求迦流禁止保羅傳福音的行動。迦流對於這個案件的來龍去脈知之甚明。他知道這根本不是羅馬法律管轄的範圍,而是猶太人信仰上的辯論。他反駁猶太人:「你們這些猶太人!如果是為冤枉或奸惡的事,我理當耐性聽你們。」本句話是第二條件句,表示說話者以為假設與事實相反,保羅沒有什麽邪惡的犯罪行為,猶太人也沒有受到什麽冤屈。迦流說出猶太人拉保羅來訴訟的真正的原因:「但所爭論的,若是關乎言語、名目,和你們的律法,你們自己去辦吧!這樣的事我不願意審問。」他們控告保羅的理由,不是關乎政府官員該管的違法犯紀的問題,而是猶太人信仰上的爭議,與他們之間如何行出摩西律法這種問題。身為官員不是被設立來處理這種事的。迦流拒絕審問這個案件,直接將他們趕出公堂。

      今日凡是有別於英美法系的大陸法系都源自德國法、更古老的根源則是羅馬法。這段經文讓我們學到經驗,今日信仰上的爭議,應該回歸讓教會內部自己解決。政府只需要關心是否違反國家的民法、刑法,等干涉到百姓生活的案件,如:教唆傷害、集體作姦犯科。不應該介入教會內部對教義、內部牧職甄選、教會管理方式等問題。一是這些不是政府能夠完全理解,並公正處理的。其二,若是因為不清楚信仰的內容,而處理錯誤,反而造成冤曲。這是我們今日社會可以從這裡學習的地方。

      神會使用政府成為維持社會安定的權柄,如果按照公平正義的原則秉公主持公道,這可以為傳福音塑造和平的環境,基督徒能夠安心敬拜神、傳道、訓練門徒。基督徒本身也應當支持政府公義的施政行為。迦流不接受猶太人的控告,放走保羅就是個好的例子。

結論

本段經文提到了使徒保羅在第二次旅行佈道的最後階段,進入了哥林多這個大城市。初到一個福音未臨之地,必定會面對許多反對者的抗拒、與生活上的困難。保羅首先尋找福音上可以同工的伙伴,一同生活、一同作工,互相鼓舞士氣,以增加對困厄環境的忍耐力。其次,他進入猶太人的會堂,這是秉持福音先臨到猶太人的原則。雖然遭到強烈抵抗,他因著主耶穌在異象中對他的勉勵,要他不必懼怕,繼續傳講,因為主必然會與他同在,賜他勇氣渡過重重難關。我們能夠在福音的路上勇往直前的最大力量來源,就是主的同在。保羅的經歷是給我們的鼓勵。

2017年1月14日 星期六

在世界的排斥下彼此相愛



基督徒活在當今的時代常會發現自己與世俗的價值觀格格不入,我到底是隨從世界的腳步而走,還是願意逆著潮流,按照主所吩咐的去行。不可否認這兩個價值觀是有張力存在的。基督徒不需要當個兩面人,一面討好世界、一面跟隨主耶穌。聖經教導我們即使可能在世界不受歡迎,按照主教訓而行還是我們處世為人的準則。在這種張力下,基督徒當如何自處?基督已經在離世前告訴門徒,要有心理準備,跟從主的人會被世界排斥,即使在這不利的環境下仍然要堅持彼此相愛,遵守主的命令,活出榮耀主的見證來。主耶穌對門徒的訓勉就是我們今天安身立命之路。

效法基督彼此相愛

12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13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14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15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16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甚麼,他就賜給你們。17我這樣吩咐你們,是要叫你們彼此相愛。」(約1512-17

12節主命令門徒要彼此相愛。這是重複前面十三章,主為門徒洗腳之後對他們的命令。我們常會有個疑惑,愛怎麽可以成為命令的內容?愛不是一個人內心的感受嗎?愛與不愛是發自內心,強迫不來的。這種愛是世俗講的感情之愛。有好處我就愛、對方可愛我就愛。如果對象不可能有所回報,又不可愛。這種感情之愛就無法持續了。主耶穌命令門徒彼此相愛,是聖潔無私的愛。祂告訴我們相愛要到什麼程度?律法的總綱中要求人當愛鄰舍如同愛自己。在此主耶穌要門徒超越愛自己這標準,朝向更高的目標行。就是像基督愛我們一樣來彼此相愛。人間的愛都是有目的的愛,按照自己的喜好而愛。主耶穌對門徒的愛是捨己的愛,即使門徒並不可愛,也不可能得到門徒的回報,主耶穌仍然主動地愛他們。

      13節主耶穌說出了祂對門徒愛的程度:「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沒有任何和人間的愛能大過於為朋友捨命。主耶穌卻親自活出了這種捨命的愛,祂在十字架上忍受最大的痛苦,為的就是代替我們承受罪的刑罰。這種愛已經超過世界上任何愛情。保羅在羅馬書中論到基督為罪人捨命的愛:「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7-8)這種愛不是隨興之所至的感情,今天熱情如火,明日煙消雲散。人間的感情都是如此。常常名為追求真愛,如火如荼,轉眼之間就說彼此的愛已經不存在。這不是主耶穌說的愛。主耶穌命令門徒之間彼此相愛,就是要他們超越人間的喜好厭惡、利害關係。像祂為門徒捨命一樣的愛。可惜在當今之世,常常愛的調子喊得很高,只要把愛這個招牌抬出來,任何事物都要為它讓路。這是主耶穌說的無私捨己之愛嗎?主耶穌對罪人的捨己之愛,同時也伴隨著從罪惡中挽回罪人的呼召,今天的世界把它變成了,既然是無條件的愛,就不能對接受者有任何要求。一旦有要求就不是真愛。這種想法不是主耶穌對罪人的愛,幾乎已經到達溺愛的程度。這種沒有是非標準的愛,不是主對我們的命令。

      我們可以接著看下一節經文,主耶穌說他把門徒當作朋友,並為朋友捨命。主的朋友這個字是怎麼理解?就是在14節中描述的:「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這句話是第一條件句,表示主認為遵行主吩咐的這種人是存在的。吩咐這個字原文就是命令、誡命的動詞,意思就是遵行主的教訓。為何主要求門徒遵行祂的吩咐,並以期待這樣的人成為承受主愛的對象?這並不是為主的朋友定下一個條件,不遵守主命的就被排除在外,而是描述主的朋友應當具備這種品格。很明顯的,一個人若是接受主捨命的愛、活在主的愛里,與主之間就有一種彼此內住的關係。在這種枝子與葡萄樹生命相連的關係下,必然要對主的命令有順從的態度。這不是一種像世人之間出自感情的愛,隨興所致、投人所好。而是個堅韌的愛,即使遭到困難的環境,仍然不改其心。主要門徒效法祂對門徒的愛,將此愛施在身邊的弟兄身上。

      為何要在主離去前向他們說這種話?因為當主不在門徒身邊,門徒將會面臨世的人逼迫,這種堅韌的愛在面對困境時更為需要,可以讓門徒凝聚在一起,向世人見證主的同在。主在此時向他們宣告一個新的關係,過去主與他們之間是主與僕人的關係。如今主稱他們為朋友。這個關係是更進一層。僕人對主人是聽命行事,然而卻因地位的隔閡,不能分享主心中的想法。如今,因著主對門徒的愛,主將隔閡挪去,主動地向門徒揭示主人心中的計劃、並把主從天父那裡領受的事,都告訴門徒。我們不再是懵懂無知的僕人。而是領受主交付的使命,在地上繼續執行主要完成的工作。我們與主之間已經超過了主僕的關係,進到了朋友之間的關係。那是何等親近的關係。父神曾經稱亞伯拉罕、摩西為朋友,如今我們也被主耶穌稱為朋友。千萬不要忽略了,朋友之間是建立在互相信賴、與親密交往的根基上。主對門徒的要求是遵行主的命令。

     我們能與主建立如此親近的關係,不是因為我們主動尋找主,我們因被罪所困,沒有尋找主的能力。是主耶穌來尋找我們,將我們從迷失的境況中尋找回來。16節說:「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揀選就是從眾人中,因著某種目的被分別出來。這裡經文強調的不是揀選的條件,而是揀選的目的。主耶穌揀選我們,並且把我們放在一個使命中,就是讓我們去結果子,並期待所結的果子能夠長久保持住。主耶穌揀選門徒並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麼好條件,而是出自於主的至高的權柄與旨意。不是因為門徒夠格才被主揀選,而是主揀選他們,讓後將他們磨練成一批夠格的人。他們蒙揀選的目的是什麽呢?就是為主結出常存的果子來。我們在前面的經文中知道,結果子的意思就是因為枝子連於葡萄樹,而彰顯出從葡萄樹而來的生命。門徒結出果子也就是在他們在生命中,彰顯出主活在他們裡面的見證。這就是枝子連於葡萄樹而存活的價值,顯出主在我們裡面所發出的光芒。不只是發出稍縱即逝的短暫光輝,並且要持續下去,不斷地發出光芒,照亮黑暗的世代。結果子是新生命的彰顯,與福音的見證密不可分。主分派我們去結果子,也就是向世人作見證,讓他們看到成為主門徒生命的改變,進而也接受基督的救恩,成為主的門徒。

     為了要達成主揀選我們、差派我們去結果子的使命,主賜給我們權柄,可以奉主的名向天父祈求。主向門徒應許:「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甚麼,他就賜給你們。」這應許與門徒被分派去結果子的使命連在一起,正是門徒到這使命力量的來源。艱難的使命如何能達成?唯有奉主的名,向天父祈求賜下能力。天父的大能讓我們能夠完成主所託付的結果子任務。若是靠著自己有限的能力,必然會在遭遇挫折後灰心喪志。這段經文與前面7-8節,相互呼應。都提到結果子、也都提到奉主的名向父祈求,必蒙應允而得成就。

     最後,主耶穌再把這段的主旨重述,以上主對門徒耳提面命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們彼此相愛。這是門徒在地上能夠顯出見證的力量來源。他們若是彼此合一,彼此以捨己的愛心相互接納包容,才能以愛凝聚在一起,才能在逼迫之下存活,不被消滅,並且向世人顯出主同在的見證,結出福音的果實來。

世界對門徒的排斥

18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或譯:該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19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20你們要記念我從前對你們所說的話:『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若遵守了我的話,也要遵守你們的話。21但他們因我的名要向你們行這一切的事,因為他們不認識那差我來的。22我若沒有來教訓他們,他們就沒有罪;但如今他們的罪無可推諉了。23恨我的,也恨我的父。24我若沒有在他們中間行過別人未曾行的事,他們就沒有罪;但如今連我與我的父,他們也看見也恨惡了。25這要應驗他們律法上所寫的話,說:『他們無故地恨我。』」(約1518-25

      在主耶穌講完門徒當彼此相愛的命令後,祂繼續說出門徒在世上會被世人恨惡。這是預備門徒的心,讓他們不要在逼迫臨到時覺得驚奇。主向他們發出預告:「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黨同伐異是當今之世常見之事,政治上的立場相左、階級利益的鬥爭,都會讓人爭個你死我活。更何況是出自於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基礎,也就是信仰上的差異。更是人際間彼此鬥爭的根本原因。主耶穌讓門徒知道,他們遭到世人恨惡,不是因為個人因素,而是因著他們屬於主。他們對主耶穌的信仰就是被世人恨惡的原因。這不是偶發的個別事件,而是難以逃避、必然會發生的事。因為世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與耶穌教導的真理背道而馳。主耶穌指出他們的罪,激起了他們對主耶穌的恨惡。就像光照在黑暗中,將他們習慣在黑暗中運行的污穢之事曝露出來,因此他們對主耶穌非常痛恨。這就是基督徒在世上被世人厭棄的最根本理由。世人排斥主耶穌的教訓,同時也排斥跟隨主耶穌教訓的人。

      19節主耶穌一針見血地指出來:「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這句話是第二條件句,也就是說話者認為假設與事實相反。門徒並不屬世界,所以也得不到世人的歡迎。我們如果想要討好世人,只要迎合世界的價值觀,就能夠得到世界的接納。因為,你與他們是一國的,他們不會排斥自己人。大家沆瀣一氣,臭味相投,互相支援,更加覺得自己的看法得到了肯定。萬一你與他們不同調,眾人皆諾諾,唯獨你一士諤諤。那就等著成為眾人的箭靶,被眾人圍攻。主耶穌接著指出門徒被恨惡的原因:「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門徒之所以會被世人恨惡的根本理由,就是因為門徒不屬世界。「屬」的意思就是:不是以他們為根源,不是建基於其上。因著主耶穌將門徒從世界中揀選出來,與世界有所分別。這就成了門徒遭到世人排斥的原因。這句話中的「揀選」與14節:「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中的揀選字根相同。是從眾人中被特意挑選出來,不再屬於原來的群體。門徒正是被主耶穌從世界挑選出來的人。既然被挑出來,歸屬於基督,就與原來屬世界的身份有別了。就如脫離了幫派,就劃清界限,不能再稱自己為幫派分子。不但身份已經分別出來,連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也產生了根本的變化。門徒不再按照原本世界的價值觀過生活,而是有主耶穌賜下的生命,活出主所教導我們當有的生活形態。這就是為什麽基督徒會常常覺得與世界格格不入。有人以為基督徒不合群,故意行事為人與世人不同,標新立異。事實上他不知道根本原因不是個人想要顯出不同,而是因為基督徒領受了一個基督所教導的,與世界不同的人生觀。因著跟從了基督,自然拋棄了原本屬世的人生觀。這人生觀與世人所相信的有根本的差異,因此就惹動世人對他們的厭惡。誰會喜歡一個常出現在身邊,對比出自己墮落本性的人呢?

      主耶穌提醒他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既然門徒是基督的僕人,就不可能高過主人的待遇,他們會遭人忌恨乃是必然之事。主耶穌說的兩句話:「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若遵守了我的話,也要遵守你們的話。」都是第一條件句。表示說話者以為,逼迫與遵從主道,兩者都是可能發生的事。結果使用未來式時態,意思是此兩種情況都可能會發生,主事先告訴門徒,讓他們心裡有所準備。世人恨主耶穌,跟隨主耶穌的門徒必然也同樣遭受忌恨。如果那個人願意聽從主耶穌的教導,這人才可能會順從門徒的教導。因為主人與僕人是連在一起的。並且僕人的遭遇不可能比主人更加優厚。有這樣的心理準備,門徒就不至於因逼迫而驚慌失措。這對於我們今天跟隨主耶穌的人是很好的提醒,我們會遭人排斥,不要以為希奇,這種事主耶穌早已經預料,並且警告過我們。因為我們是跟從主耶穌的教導而活,在人生觀、價值觀上與世界有根本的差異。連主耶穌都被排斥了,我們怎能倖免?

      21節開頭使用了轉折語氣的連接詞「但」,雖然他們這麼做是無法避免的,但是這麼做是不對的,是與神敵對的。主耶穌接著分析門徒因跟隨主耶穌而被世人排斥的原因:「但他們因我的名要向你們行這一切的事,因為他們不認識那差我來的。」這句話指出了世人排斥主,是因為這些人一直都是不認識神。「認識」是用完成式時態,表示過去一直如此,至今仍然不變。「認識」的意義不僅是理性的知道,而是與神並無建立相連的關係,也就是不信神之意。這群抵擋基督的人都是猶太人,怎麼可能不認識神呢?從他們對基督的態度就可以知道了。23節說出關鍵因素:「恨我的,也恨我的父。」主是天父所差來世界施行拯救的,接受主就是接受父,拒絕主就是拒絕父。拒絕基督是一件得罪神的罪行,這群人不能推脫稱自己不知道而逃罪。主耶穌在23節說出原因:「我若沒有來教訓他們,他們就沒有罪;但如今他們的罪無可推諉了。」本句話從條件就可以看到,作者的意思明顯是與事實相反。如果主沒有來教訓他們,他們就可以推脫自己不知而拒絕主,不能因此而被定罪。事實是主確實已經來了,並且按照父的旨意教訓他們,從主的教訓、並主所行的事就當知道主是天父差來的。拒絕主就是拒絕天父。基督在地上所傳的道,所行的事,在在證明出祂的身份,正是天父所差來,向世人顯明天父的形象,傳遞天父旨意的基督。拒絕祂的人沒有任何可以推諉的藉口。拒絕基督等於就是拒絕神,本身就是一件最大的罪。

      耶穌進一步針對世人的拒絕,向門徒說:「我若沒有在他們中間行過別人未曾行的事,他們就沒有罪;但如今連我與我的父,他們也看見也恨惡了。」(約1524)本句話與22節有同樣的結構,都是與事實相反的條件句。若是主耶穌未曾在世人面前以神蹟奇事證明所傳之道,世人就可以推脫不知而免掉罪責。但是主耶穌確實已經來了,並藉著超乎常人的作為,向他們顯明自己的身份。如今他們拒絕主再也沒有藉口,他們對主的恨惡,只是證明出他們內心不信神,拒絕神所差來的基督,等於就是拒絕神。

      主耶穌引用詩篇694節的話語,來證明世人拒絕祂的態度,正應驗了舊約對世人拒絕神的預言。原來的句子是:「無故恨我的,比我頭髮還多;無理與我為仇、要把我剪除的,甚為強盛。我沒有搶奪的,要叫我償還。」(詩694)本篇經文是彌賽亞詩篇,描述彌賽亞在十字架上受苦,被世人苦待、厭棄的情形。主耶穌說這是應驗了猶太人律法上的話語,本處「律法」這字是泛指整個舊約聖經。主耶穌指出這群猶太人的悖逆,連他們自己宣稱相信的聖經,都預言出了他們不願接受神差來的基督這心態。這在主耶穌的時代是如此,在今日未嘗不然。今日世人對主耶穌的態度,反應在對福音的接受與否上。與詩篇預言的情形正吻合,世人拒絕福音、排斥基督,與當日猶太人拒絕基督,出於同樣的心態。因為基督指出了他們的罪,習慣於罪中生活的人,沒有一個人在被指出其問題時,會心悅誠服地接受的。無不是排斥拒絕,對勸告的人心生憤恨。這是墮落人性對從神來的光照的自然反應。如果不是聖靈在人心中動工,讓人明白自己原來是何等的悖逆,絕不可能降服在公義聖潔的神面前。

      我們今日讀到這段經文,心中當有警惕。主耶穌對門徒的教訓,正是能夠被應用在今日的我們身上。我們是否會認為所傳的福音在今日自由的社會應當不會再受到任何攔阻,大家都會以開闊的心胸樂意聆聽,事實與前面所想的正好相反。不管是封閉的、或開放的社會,整個主流的思潮就是排斥福音的信息,只要福音傳揚的地方,沒有不受到排斥與抵擋的。封閉的社會受到固有排外思想的控制,視福音為洪水猛獸。開放的社會亦然,雖然不會公開限制福音的傳播,但是人類追求不受約束的自由,一旦福音指出其罪惡之處,莫不是極力毀謗、視之如寇仇。我們不當天真的以為,福音所到之處會得到眾人歡迎接受。這種事絕不會發生。反倒我們當有個心理準備,只要我們認真對著世界傳講福音真理,遭遇世人的反對是必然會發生的。反對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們傳揚的的真理有錯,而是福音的內涵本身就曝露了人原有墮落的本性,當人隱藏的罪被指出來了,按照本性的反應,沒有人會不覺得受冒犯的。主耶穌被當時的世人排斥,繼承福音使命的門徒在主走後一樣受到排斥,今天的繼續福音使命的我們又怎麼能獨自倖免,而不受恨惡呢?

      如果真有基督徒不受排擠,被世人廣為歡迎,你那所傳的內容一定出現了問題,與耶穌基督當年所傳的有差異。就如今日有的人傳的成功神學,聲稱福音是助人成功,不譴責人的罪、不要求犯罪的人悔改。這種理論不是福音,而是向世俗的拜菩薩求平安的潮流妥協。以物質上的祝福、平安為誘餌,吸引人加入教會。至終卻沒有帶給人悔改歸正的救恩,卻讓人繼續留在罪中而不自知,把人引入毀滅之路。我們對於這種變相、妥協的福音,應當心生警惕。這不是福音,是把福音變質了、水了,成為討好世人喜好的作法,最終不但不能救人,反而是讓人蒙蔽在錯誤的理論中,一步一步走向滅亡。我們一定要堅持傳揚純正的福音,辨別的方法就是,拿來與主耶穌所傳的作比較,偏離了主所傳的教訓就是出錯了。我們所傳的是讓犯罪的人心生悔改,及時醒悟,還是投其所好,讓他們更加放心地繼續犯罪下去?福音失去了純正性就不是福音,而是引人進入錯誤的禍音。這是我們今日教會不可不謹慎的地方。

聖靈與門徒同為主作見證

26但我要從父那裡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真理的聖靈;他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27你們也要作見證,因為你們從起頭就與我同在。」(約1526-27

      主耶穌在前面經文中說祂是從父所差來的基督,從祂所說的話,與祂所行出來過去未曾有人行過的事就足以證明這事實。本段經文提到聖靈保惠師也會從天降臨,見證主是基。這主題在14章曾經提過:「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約1416-17a還有另一段也提到了聖靈「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約1426)這兩段經文分別提到了聖靈將降臨與門徒同在,並且引導門徒教導他們一切的事,並讓他們記住主耶穌吩咐的話語。本節經文則指出聖靈保惠師將會被差來為基督的身份作見證。三處經文都提到,聖靈保惠師是從天父那裡差來的。那聖靈到底是誰差的?1416節說是父因基督的請求,而賜給門徒的。1426節說是天父因基督的名而差來的。1526節說主從父那裡差來的。從這些經文我們可以看到,聖靈保惠師從父那裡被差派來到世上,是出自於父。那是由誰而差來的呢?經文中有兩處提到天父,一處提到基督。聖靈賜下究竟是單單出於天父,還是出於天父與基督,這問題曾經在1054年造成東西方教會的分裂。既然三一神在旨意上合一、救恩的行動上合一。實在也無需深究差派者究竟是誰。所以應該可以說,聖靈被差派是天父與主耶穌一同作出的行動。當年東西方教會分裂不單是因著教義的爭端,其實背後的原因是因著兩邊爭奪對普世教會的領導權。我們今天只要按照聖經的描述,明白聖靈保惠師是從父那裡差來,天父與基督共同促成此一行動也就足夠了。深究三一神的奧秘不是我們當今靠著有限的知識能夠達成的。

      真理的聖靈從父而來,為基督作見證。見證的內容就是,基督確實是神所差來施行拯救的彌賽亞。祂要來帶領神子民進入神的國度。聖靈降臨正是基督在受死復活的前後多次應許,並且在基督升天後按照主應許確實成就的事。因著聖靈降臨,門徒得著能力,勇敢向世界傳揚福音,教會因此而建立。聖靈並引導門徒賜下天上來的啟示,與建造教會的屬靈恩賜。使門徒依靠聖靈的引導,繼續耶穌過去在地上所施行的工作。聖靈的降臨正是為基督作見證。靠著聖靈的見證,我們對基督生出堅定的信心。

      不單聖靈為基督作見證,主耶穌要門徒也出來為祂作見證。聖靈作見證使用未來式,表示此行動要等聖靈降臨後再發生。門徒為主作見證則是現在式,這是個一直不斷的行動,門徒此刻就當持續進行。門徒如何能夠為主作見證呢?主要是因為他們從起頭一直與主同在,這起頭就是他們蒙主呼召出來傳道的起頭。他們親耳聽過主耶穌所傳的教訓,親身經歷主耶穌所行的神蹟奇事。他們對主耶穌的行事為人,有第一手親身經歷的資料。因此他們最適合成為主耶穌的見證。今日的我們雖然未曾親眼見過主,卻也曾經被主耶穌的教訓所感動,蒙聖靈的光照而看見自己的罪。我們親身經歷過聖靈在我們身上動工,改變我們罪惡的本性,領受主所賜新生命。這就是我們所該作見證的內容。

      見證的人必須要經歷主耶穌在我們身上施行的拯救工作,應該要有對主救恩真實的認信,並且明白主在我們身上重生的恩典。沒有對基督堅定的信心,我們不可能對人作出見證。雖然我們尚未達到完全,還在成聖的道路中與罪惡掙扎,這並不讓我們拿來當成不為主作見證的藉口。主吩咐門徒繼續為祂作見證的當時,門徒也還有軟弱,也還在與罪掙扎。我們能見證不在於我們已經完全,而是我們已經領受了主拯救之恩,只要我們知道自己已經不再一樣,從過去習慣於沉溺罪中,對犯罪無動於衷,到今日我們蒙了主的赦罪之恩,能夠為罪後悔,並知錯能改。我們就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經與過去不同了。這親身的經歷就是我們能夠見證的內容。不需要等到完全才敢為主見證。我們正如負傷的搶救者,在戰場上看見多少身受重傷需要援救的人,我們即使自己也帶著傷痛、尚未復原,也要鼓足勇氣,盡一己之力,幫助更需要的人。

      最後見證需要以話語並行動向世人傳揚出來。話語的見證就是藉著說話、文字,向周圍的朋友傳遞主福音的內容,並以自己蒙主的恩典,從過去敗壞罪惡中出來,經歷主手施行在我們身上的改變。著整個經過都是我們見證的內容。行動的見證則是,以愛心的行動,活出基督徒當有的樣式。願意幫助別人、以愛心救助需要的鄰舍、不與人勾心鬥角,反而成為調和眾人紛爭的光與鹽。這些行動看在人眼裡,就是無聲的見證。心動的見證支持話語的見證,往往比話語更加有力,因為那是經過神改變的生命活生生的呈現,不是光說不練的空話。願我們今天的基督門徒,也如當年的門徒一樣,領受主耶穌對我們的命令,勇於以言語並行動在今世為主作見證。

結論

主耶穌離去之前對門徒殷切吩咐,讓他們知道自己被住從世界揀選出來,是為了要結果子,也就是彰顯出主所賜新生命的樣式。主命令門徒彼此相愛,為了向世人見證主的同在。同時主也勉勵門徒,不要為被世人排斥而喪膽,因為這是世人對主慣有的態度。活在世間為主作見證,必須要謹記主耶穌的吩咐,主在世上承受什麽待遇,我們不要期待比主更加優厚。因為我們在地上是繼續主的工作,主將光照在黑暗中,我們也當繼續向世界發出主的光。主呼召世人歸回真道,我們也照著主的榜樣而行。主既然已經知道世界對福音的反應,我們不需要因排斥而覺得驚訝,反倒是剛強壯膽。聖靈保惠師與我們同在,祂為在世主作見證,我們當與祂一同行動。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