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的內容常常是神學與科學爭論的題目,許多人不相信創造論,總是翻出創世記第一章的經文來否定其真實性。雖然它具有爭議性,但是身為基督徒無法逃避這問題。這是關乎我們信仰的根本,我們當認真的研讀,正確的解釋,對我們能堅定地掌握住信仰的內容,有相當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有興趣來研讀它。創造的教義非常重要,原因是它說出了神是一切存在的源頭,也是我們生存在世上的理由與目的。神創造世界這個真理,影響了整本聖經的每一段落,也緊密地關係到我們所信仰的內容。我們為何活在世上、為何需要救贖、誰來拯救我們、人生最終的結局為何,都與我們是神所創造這事實有關。讓我們一同來思想創造這問題。
奇妙的創造
「起初 神創造天地。2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1:1-2)
第一節無論中文或原文僅僅有七個字。卻明確、莊嚴地宣告了宇宙萬物是神所創造的這一事實,沒有解釋、沒有辯論。因為這是作者認為無可爭議的事實,他要表達的就是神是萬物的源頭,當我們知道自己存在是出自於祂的旨意,我們的生存奮鬥才會有意義。第一節裡每一個字都帶著豐富的意義,「起初」是指什麽時候?「神」是誰,又為何要創造?「創造」是怎麼樣的行動?「天地」所指的範圍為何?這些題目太大了,如果要詳談,每一個都要花費許多功夫。簡單地說,「起初」是指萬物還未存在之前的時期,既然萬物都不存在,包括時間空間也是一樣。「起初」是創造發生的時期,並非僅指一剎那,而是一段延展未定長度的時期。「天和地」則用最遠的兩端來指包含在其中的一切。宇宙萬物都是因著神的創造而有的,在神創造的行動中,從空無當中生出來。為何說是從無到有的創造,因為希伯來書清楚說明:「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 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來11:3)從整本聖經的神學論點都支持,萬物源自於神,因著神的創造而有,並非自有永有。這就否定了萬物本來就永存,無需創造的自然主義的理論。
神的存在對於作者來說是個天經地義,無需爭辯的事實。在摩西的心中,神就是以色列民族的拯救者,他曾經親身經歷過神,以色列百姓蒙神拯救逃出埃及的追殺,神的存在是他們第一手的經歷,無人懷疑。只是我們今日的學術界是以自然主義為主導,不接受一切沒有證據的理論。在這種理論教育影響下,很多人一讀到創世記,難免就會生出聖經與所受到的科學教育衝突的想法。我們暫且放下這些衝突的思想,相信宇宙起源既然來自於神,必然會與聖經的啟示相合的。聖經是以更廣闊的眼光看我們的存在的理由,科學則是研究其中如何達成的過程。各有其目的,研究的方法也各有其側重點,不當互相否定。真正科學的精神,乃是知道自己所能研究知識的範圍,不能越界。神的存在這問題,超出科學所能掌握,不是科學所能判斷的。
第1節描述的「創造bara」是僅僅神才能作出的行動,與後面第3節以後的「神說要有光」的創造,意義不一樣。第一節的創造是從無到有的創造,天與地代表了所有在其中的宇宙萬物,都是神從無到有創造出來的。第1節與第2節中間有個連接詞,兩者緊密相關,表示第1節並不是第一章的總論,而是用第2節,來描述第1節的情況。第一節的天與地是初創的「天」與「地」,與後面描述的「天空」,與「旱地」意義不同。2節起創造的焦點轉移到「地」。天地被造出來了,但是當時的「地」是在一個充滿了黑暗、混沌、無序的狀態。天地已經存在,但創造的行動仍在繼續。接下來第3節以下所描述的神行動,是從「空虛混沌、淵面黑暗」這種無序的狀態,轉變成井然有序,比較類接近的意思是「製造」。
既然作者將敘述的重心轉移到「地」,我們就當以地上的人的眼光來看每一樣事物。不能以超越萬有,透視古今的眼光,作者從未自認有這種如神一般超越的能力。鑑於此點,首先聲明,本段經文研讀的方法主要還是按照「字義解經」,也就是對文字的理解,必須按照作者領受神的啟示,並按照他原本要表達出來的意思來理解,並非將其當作具有言外之音的寓言,或虛擬的神話,把超出原意的想法強加入作者的口中。然而,「字義解經」也不是死板地按照表面的意思。既然作者寫下的經文主要是讓當時的讀者能夠理解,解釋經文首要的就是,尊重作者與讀者當時的背景,作者表達的意思,應當是讀者能夠理解的。經文有時會使用敘事文體來陳述事實;有時會用概念化的詩歌文體描述意象,並非如同攝影機一樣,鉅細靡遺的記載事件,文字的含義也應當照著其文體特性來解讀。例如李白的詩:「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歷天又入海,六龍所舍安在哉?」詩人對於日升日落的描述,我們從不會用今日科學中地球自轉的理論來否定它。既然聖經原本表達的意思並沒有帶著科學性的眼光,來詳細描述萬物如何變為今日模樣的過程,因此在解經時,不需要涉及科學的意義,而扯上與進化論的辯論。創造與進化的爭議,背後牽涉的就是有神、與無神兩種信仰的差異。拿現代的標準來否定三千五百年前寫的經文,難免有「以今論古」之嫌,對於從創世記經文建立我們信仰的基礎沒有幫助。
雖然創世記並非以科學的眼光寫成,也並非要解答萬物如何變成現在這樣子的問題,但是我們在讀創世記時,很難擺脫近代科學對我們的影響,很自然地會問出這問題:創造過程事實上是如何發生的。討論這些問題對於慕道友甚至基督徒,都是無法避免的事。未信者可能帶著挑戰的心態來讀,基督徒則應該帶著嘗試找出經文解釋,與科學知識不相違背的合理解答。這個工作是極為困難的長程計劃,因為科學上的發現、考古的證據日新月異,我們對經文的理解也會因著更深入研讀而更新。基督徒對此問題的心態是:神不會自相矛盾,真理越辯越明。凡願意去尋求答案的,神最終會讓他們明白事實的真相。但我們不會因為現在對真相還不完全了解,就拒絕聖經中關乎創造萬物的描述,這是出於對神所啟示話語的信心。
在起初這段創造的時期,天與地被神創造出來了,這是「從無到有」的過程。現在我們再來看第2節:「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從這句話我們看到在神創造的起初,地就有了,水也有了。並不是後來才出現的。只不過原始的創造是「空虛混沌」,這句話經常出現在大地遭神審判後的景象,如「先知說、我觀看地,不料,地是空虛混沌,我觀看天,天也無光。」(耶4:23)第三節以前的地,被描述成荒涼、無序、無法讓生命在其中繁衍的「不毛之地」。神在3節到本章結尾的工作,就是把這荒蕪、無序、無法居住的地方,裝置成充滿秩序,適合生命在此滋生繁衍的環境,也就是一個「從亂到序」的行動。
第2節的後半說:「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這工作是神以祂的靈來完成的。「運行」就是如老鷹一樣巡遊、盤旋在這原始的大地上。緊接的第三節也出現了神以祂的話來創造世界。神的道就是三一神中的耶穌基督。神的話具有成就神旨意的能力。詩篇提到神的創造說:「諸天藉耶和華的命而造,萬象藉他口中的氣而成......因為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33:6、9)三一神在創造的行動上是同心一意,合力完成的。這在約翰福音:「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約1:3);以及歌羅西書中:「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西1:16)都有進一步的說明。
在創世記一章的前兩節經文,描述神用祂的大能,以極高的智慧,展開了雷霆萬鈞的作為,讓萬物按照祂的旨意被造出來。創造的過程可以歸納成:「從空虛到充滿、從混沌到秩序、從黑暗到光明。」神藉著創造的行動,預備了適合的環境,讓人能夠生存在其中。地是描述神創造的舞台,人又是最後出現的角色。從這裡我們可以得知神創造的心意。以賽亞書說:「創造諸天的耶和華,製造成全大地的神,祂創造堅定大地,並非使地荒涼,是要給人居住。祂如此說:我是耶和華,再沒有別神。」(賽45:18)從這節經文,我們看到,人是神所鍾愛的,是神創造的高峰,人在世上生存繁衍是神創造的心意,目的要藉著所造的一切顯出神的榮耀來。特別是在基督救贖的工作上顯出來。創造是為救贖作預備,宇宙萬物,因著人蒙救贖同得救贖,這是神在基督上完成的工作,顯出祂的榮耀。整個創造的終極目的是要彰顯神的榮耀,是藉著基督對人類的救贖顯出來的。當我們讀到創造的過程,當以敬畏的心,將感恩歸給三一神。
井然有序的創造
「3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4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5 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6 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7 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8 神稱空氣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9 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10 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 神看著是好的。11 神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12於是地發生了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各從其類,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 神看著是好的。13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創1:3-13)
從前一段經文我們知道,神是天地的創造者,祂是萬有的主宰,也是一切生命的源頭。第一節描述天與地是因被神創造而存在。神並未停止創造的工作,接下來神的行動就是讓秩序出現在這無序的原始大地上。神的作為是用命令來完成祂的旨意。祂說出了「要有光」意思就是「讓光出現吧!」神話語帶出的結果就是「光出現了。」這個句子的模式在整個創造的過程重複出現。萬物的存在,是因為神的命令。神的旨意是萬物從無到有,從無序到有序的根本原因。這短短的句子,對於讀到此經文的猶太人來說,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光的出現是源自於神,當光被造出來,照向漆黑一片的大地,黑暗就被驅逐了。原本看不見的物體就因此而得以被看見。人對看不見的事物會心生恐懼,但光照亮周圍環境,事物的樣貌得以察覺,大地景象成為明朗。這與約翰福音的經文呼應:「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1:4-5)人類原本被罪捆綁,見不到光明,耶穌就是照亮世界的光,祂的出現驅走了黑暗,黑暗權勢不能勝過祂。創世記講的是物質的光被創造的緣由,約翰福音則是講屬靈的光,來到世上,救贖世人的經過。雖然創世記中講的是物質的光,同樣帶著屬靈的意義。神創造了光,讓原本令人恐懼的黑暗被驅走了。
第四節前半說「神看這光是好的。」表示神會察覺創造光的結果,並且會對所造的光作出判斷。這裡並不是指道德上的好壞,或是美醜的評判。這裡說的好是指,光反映出了創造者的品質,神是好的,所以神所創造出來的事物也是好的,神對祂所創造的事物感到滿意。這個句子模式同樣在整個創造過程重複。從這點看來,神所造的世界,在神的眼中都是好的,也就是說,創造的結果正是神旨意的實現,讓神心滿意足。從這裡我們看到異端諾斯底派思想的錯誤,他們認為物質是充滿罪惡的,神是完全的善,兩者嚴格劃分,因此全善的神不可能親自創造罪惡的世界,還需要中間的媒介來創造。他們錯誤的教義中視基督為,神所藉著創造世界的媒介。事實上,三一神親自創造世界,在神的眼中,所造的世界都是好的,因為被造物反映出創造者的品質。因著世界是神所造,即使後來落在人犯罪的咒詛下,但仍然保有天父所造美好的品質。這是天父世界,其中仍然體現了神的智慧、與性情,我們當盡力保護它,將它從被咒詛的境況中挽回。不能有一種避世厭世的想法,墮落是在神創造之後的結果,即使世界暫時受到墮落的牽連,不能因此就否定神創造萬物的美好。這是從創造的眼光來看世界。
四節後半說:「把光暗分開了。」分開光與黑暗,這個行動作用就是按照事物的特質分別對待,是對混亂施加整頓的作為。「分開」是神創造作為其中的一個行動,在前四日都出現,第一日是分開光和暗,第二日是分開天上的水和天下的水,第三日是分開海和陸地,第四日是分開晝與夜。原本光未出現前,遍地都是黑暗。但是光被造出來了,世界中就出現了光明與黑暗的分別。光照在黑暗裡,驅走了黑暗,黑暗無法抗拒光,但是卻逃避光,不接受它。這句子的屬靈意義在約翰福音中出現。描述世界權勢對基督救恩之光的抗拒。即使抗拒,最終仍然無法勝過光。光所到之處,黑暗遁逃。「分開」的過程就是神將秩序帶進這個初造的大地,把一片空虛混沌的世界,轉變成光暗分明、海陸分開、晝夜輪替、各居其位、各安其所。無論人相信神存在與否,宇宙中充滿「秩序」是我們非承認不可的事實。這掌管宇宙萬物運行的「秩序」的起源是什麽?無神論者認為這秩序就是「自然律」是永存的。然而,這是證明不出來的假設,也與有神論一樣,要靠著信仰來接受。基督徒所相信的,就是神是宇宙間「秩序」的掌管者,是祂將「秩序」帶進這世界。在這行動尚未開始之前,大地是如混沌初開的狀態,充滿了無序與荒涼。是神的智慧規劃了天地萬物當如何運行,是祂的能力將混亂的現象整理成井井有條。學過熱力學的人都知道,在一個封閉的系統內,整體的亂度要減少,也就是從無序變成有序,必須由外界的智慧介入,也必須由外界的能量介入,不可能自發產生。一個中了病毒,已經不工作的電腦,不會自己修復,需要有智慧的技工介入來修理它。一個混亂不堪的房間,雜物不會自己清理,各歸定位,除非有清潔工介入。宇宙間的亂度也是一樣,按照無外力介入的自然狀況,只會越來越亂,不可能反過來,從無序自動恢復秩序。當我們觀察到宇宙間從簡單到複雜、從無序到有序、從毫無生機到充滿生機,從無方向的隨機碰撞到有目的地精確運行,我們無法否認一個事實,就是有超乎宇宙本有的更高的智慧,更強的能力在主宰著一切。否則,這一切不會如此巧合地就自然發生了。誰是那位擁有更高智慧、更強能力的主宰者?神就是那充滿智慧與能力的介入者,祂將秩序帶進了世界,讓宇宙萬有按照祂的心意運行。
再來看第5節:「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這是神對被造物的命名。命名表示賜給事物身份和目的,如同父母為兒女命名一樣。命名者對事物擁有歸屬權,神是光的主宰,也是黑暗的主宰。不管光明或黑暗都在神的掌管之下。原本令人懼怕不安的黑暗,在神的命名之下成為寧靜安穩的夜晚。當我們知道神的權柄高過黑暗,即使身處黑暗,仍能夠心中穩妥。有的人不承認神具有至高無上的權柄,以為宇宙間有善惡兩股力量在爭戰,神代表善的力量,另外有一部分的範圍是神的權柄不能達到的,魔鬼掌管的權勢,是這個範圍的主宰者。善惡相爭,鹿死誰手尚待分曉。這種正邪二元論,不是基督徒所相信的。基督徒相信萬有都掌管在神的手中。以賽亞書45章7節說:「我造光、又造暗。我施平安、又降災禍。造作這一切的是我耶和華。」宇宙間萬事萬物沒有一處是神的權柄不能臨到的。即使是惡的事物,若沒有神的容許也無法存在。這不代表神是惡的主謀者,需要為惡的後果負責。神容許惡的存在,也是要成全祂的旨意。神暫時容許惡猖狂一時,但最終要消滅惡,將它放在審判底下,顯出神公義的作為來。無論善惡都脫離不了神在其上,掌管一切的權柄。所以我們不能說,黑暗的存在,或罪惡的存在,證明神的創造失敗。在神豈有失敗的事,萬事都在祂的旨意底下,只是我們的智慧有限,不能全然明白神創造心意的奧秘。
接著我們看5節後半:「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這光與暗已經造出來了,它們分別被稱作晝與夜,這裡的第一日是指地球自轉一周的24小時嗎?如果是的話,在第四日光體尚未造出前,分晝夜的光體尚未出現,怎麼能會有日出日落,來分辨早晨與晚上?我們知道24小時算作一日是因著地球自轉一圈,見到日出日落,周而復始,才定出來的時間單位。若天上還沒有出現定日子的太陽,一日的的長度如何能定義?更可能的解釋是,在天上出現太陽來定一日長度之前,早晨與晚上是按照光明開始的時刻,與光明衰弱的時刻來解釋。聖經中「晚上」與「早晨」這兩個字曾經出現多次,一般的用法是指日落與日出。但是在特別的前後文之下是可以指一段時期的開始與結束。例如:詩篇:「因為他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30:5)這裡晚上早晨所包括的時間是一段等待神安慰來臨的時刻。摩西的詩篇說:「你叫他們如水沖去。他們如睡一覺。早晨,他們如生長的草。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詩90:5-6)這裡早晨晚上包括的時間則實際上代表短暫的一生。所以不見得有晚上、有早晨,就一定將期間的一「日」定義為24小時。聖經中一「日(Yowm)」這個字除了24小時的長度之外,還可能是指一段不定的時期。例如,創世記2章重述整個創造過程的經文:「創造天地的來歷,在耶和華 神造天地的日子,乃是這樣。」(創2:4)這裡的「日子」與前面說的「第一日」原文是同一個字,但是它所指的長度就是整個創造過程的時間,顯然就不只是24小時。所以創世的一日到底有多長,應該理解為神創造某個階段所使用的「工作日」,這個神工作的日子有開始有結束。到底有多長,聖經並未多說,也不是我們單從研讀經文所能清楚解答的。如果我們堅持一定就是24小時,則很多的問題我們必須去解決。也就神在第三日,讓樹木從種子發芽生長,到能夠結出包著核果實。這一切都要在24小時內完成,這是很難令人接受的事。另外第六日更難理解,按照其理論,24小時之內,「神造出野獸,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一切昆蟲,各從其類。」當這些造完了以後,神要造亞當,當亞當被造出來了,神立即要立一個伊甸園,安置亞當在其中,還要求他管理看守,還立下不可吃分別善惡樹的命令,然後再帶領剛剛造出來不久的動物,昆蟲、飛鳥到亞當面前,讓他命名。最後,神再讓亞當沉沉睡去,取出他的肋骨造一個女人。一等他醒來,馬上安排他們兩人成婚。
這個過程除非神使用超乎正常的快速度,把按照正常速度,需要長時間才可能完成的工作,在24小時就做完。也就是說神創造的過程,違反了自然律,使用超乎人想像的速度加快完成這工作。堅持創世一日就是24小時的人或許會提出,對於神來說這豈是難事?神的大能豈不能讓樹在24小時生長開花結果。神豈不能24小時之內,運用神蹟奇事,讓百獸、昆蟲、飛鳥被造出來,再以極快的速度,帶到亞當面前,讓亞當用極快的反應命名。然後超乎常理地,讓亞當沉睡,造女人,再起來。這麼作,就算神不會累,平凡如亞當可要疲於奔命了。神可以運用神蹟來完成這事,當然可以,在神豈有難成的事?問題是為了堅持要24小時的限制,讓神使用破壞自然律的方式,加快速度,把時間壓縮,讓創造之功在短時間內成就,比較合理。還是神不改變祂所創造的自然律,一切依照正常工作該有的速度,只是創造一日的定義被拉長了。要合理解釋創世記,總有些事情要超出常規,不按照慣常的方式來達成。或是改變神動作的速度,還是改掉我們對經文某個字慣常的定義。何者較為合情合理?我認為配合文字表面的意義,讓神改變創造的自然法則,變成難以想像的快動作。如果把這種論點當成是作者摩西寫作時原本的想法,反而是更難令人接受。
我們知道了創造的第一天的過程,光被造出來,神把光暗分開,讓人不再活在對黑暗的恐懼中。第二天主要是在大地上創造生存的空間。原本大地上是被水覆蓋,如第一天裡描述的淵面黑暗,神的靈在其上巡行。神再度做出分開的行動,就是把天上的水、與地上的水分開。天上的水就是蒸發到天上的水蒸氣,也是降下雨水的來源。地上的水就是大海。當時地面整個被水覆蓋,陸地尚未形成。神將兩部分的水分開,其間就如經上說的「諸水間要有空氣」。和合本翻成空氣,更準確的意思是空間,這是神所造,讓萬物居住活動的範圍。摩西時代的人,對天的概念是一個跨越在地平線上空的大圓頂,就像是大型體育館的屋頂一樣,覆蓋著大地。整個覆蓋的範圍就是飛鳥活動、日月星宿擺設的地方。這想法是按照從地上的人往天上看所觀察的結果。中國人也有穹蒼的觀念,像一個覆蓋大地的圓拱形帳篷。摩西是用一個眾所周知的觀念來描述神啟示的信息,同樣的不能用科學的標準來否定它。神將水分開的行動,讓部分的水升到空中,成為大氣層來保護地球,同時也使地面水量減少,旱地因此可以顯露。覆蓋大地的海水,在猶太先民、中東民族的觀念中,都是令人擔心恐懼的地方,因為人一旦落入海中,生命就難保。所以說在啟示錄中有這樣對末世的預言:「海要交出他的死人」、「海也沒有了」。足見先民對海的懼怕。但在創造的行動中,神整治了令人生畏的大海,成為人可以生存的空間。
在創造的第三日,神讓「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陸地出現,讓植物可以在地上發芽生長。這是生物首次在地上被造出來。神預備了天空、海、陸地成為生物生存的空間。植物的被造是各從其類,也是各從其類地繁殖後代。神安排這種方式,讓各種生物,各按其類來生殖繁衍,有祂的目的,就是保存個別生物的特質,讓牠們代代相傳,繁衍眾多。這樣的安排是很特別的。尤其是古代的人對遺傳學一無所知,創世記就寫出了生物各自按照其種類繁衍後代。為何「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因為控制生物種類的遺傳的因子都記錄在基因的染色體上。古代幻想的半人馬獸、美人魚,這些混雜種類的動物,都是不可能出現的。從今日遺傳學的角度,同種的生物因為基因染色體數目相同,交配之後才可能生出有繁衍能力的後代。異種雜交生出後代,確實有可能發生,如騾子、獅虎,但都是同科同屬的相近種類,後代大部分無生殖能力。這裡的各從其類的「類」這個字,與生物分類學上的「種」意義是不一樣的。是古人按照外觀形態,較為寬鬆的分類法。聖經的內容,與生物學裡普遍接受的微進化並不衝突,那是在寬廣定義下的同「類」中的進化,聖經與科學的理論並不抵觸。
從以上的經文我們看到了神創造的行動是從無序到有序,「分開」的作為就是對無序的地上所做的整治。神分開了光與暗、分開了天上的水與天下的水、分開了旱地與海洋、同時又各從其類地造成了各樣菜蔬、樹木。這一切都是為了預備一個讓人類可以棲息的居所。從此我們可以看見神對人的愛,創造就是神向人施恩的開始,神還要進一步藉著基督拯救失落的人類。將人在基督裡與祂和好。當思想到神藉創造向我們表達的智慧與愛,更當對神獻上感恩的心。
豐盛充滿的創造
「14 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15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16於是 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17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18管理晝夜,分別明暗。 神看著是好的。19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20 神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鳥飛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21 神就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各從其類。又造出各樣飛鳥,各從其類。 神看著是好的。22 神就賜福給這一切,說,滋生繁多,充滿海中的水。雀鳥也要多生在地上。23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24 神說,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事就這樣成了。25於是 神造出野獸,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一切昆蟲,各從其類。 神看著是好的。」(創1:14-25)
神創造的後三日,與前三日之間存在著兩兩相對應的關係。頭三日主要是讓混亂的環境被整治成井然有序,預備好讓動物與人類生存的環境。後三日創造出光體、生物,充滿前三日所造出的空間。光體充滿穹蒼,管理晝夜、節令。鳥管理天空、魚類管理海洋、獸類、爬蟲管理陸地、人類管理神所造的萬物。神所創造的萬物,按照從簡到繁的次序出現,循序出現、井然有序。神的創造體現出神至高的智慧,不是隨機碰撞、漫無章法。我們相信這麼偉大的工程,必定有一位全智、全能的創造者。決不是無任何智慧掌管的偶發事件。
首先我們來看第四日,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是神將光體擺設在天上,目的是讓它們發揮管理時間、日子、節期的功能。古人定時間就是按照日月的運轉週期定下來的。古代的民族都設置曆法,管理每日工作的規律,年度農耕的四季循環。這些規則都是從觀察到規律的天體運行而得出來的。日月星辰等光體的出現,是為著人類的規律地工作休息而造。當時外邦人會去敬拜日月星辰,但是他們絕非人類敬拜的對象,而完全是神所造的事物。神將它們擺設天際,是為了人能按照神所設立的作息規律生活。
有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存在,就是太陽、月亮、星辰在第四日才被造出來。花草樹木卻在第三日就出現了,這違反了植物需要有陽光才能行光合作用的自然定律。況且按照天體形成的理論,地球是繞著太陽轉,太陽應當是先地球而存在。才可能有能量從太陽照到地球,維持地球溫度,植物才可能存活。當然要用神蹟來解釋的話,那就沒有不可能的事了。更合理的解釋是,創世記是按照作者摩西領受啟示的眼光來看地球,與天體的創造。他是站在地上往天上看,不是像今日的宇航員,能夠坐著航天飛機,從天上看著地球。他的眼光當然是以地球為中心,以觀察者的視角,來描述神創造宇宙這件事。他最關心的先是大地的被造,然後再看見神把水上下分開,再讓海水褪去,陸地出現。這都是對地上變化的描述。當地上已經被造成可以讓生物居住的環境時,作者再進一步描述神怎麼樣讓這些環境,充滿管理它們的事物。天上空間有光體管理,海裡有魚,空中有飛鳥。陸地有走獸、昆蟲。人類是神創造的高峰,為讓人管理神造的一切。這是整個創造的秩序,從簡單到複雜、從混亂到有序、從空乏到充滿、從平淡到生機。按照神完美的計劃,按部就班來完成,讓這一切成為適合人類繁衍生長的環境。同時分派責任,讓被造物得到授權,各自管理所處的領域。
太陽出現在第四天,並不是代表第一天太陽不存在。光的出現早在第一日就開始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溫度的來源,根本不成問題。只不過在第四日,神才讓日月星辰出現在天際,完成它們被神指派的功能,就是定節期、日子、時令。這是從地上觀察者的眼光來描述天上出現的天體。這顯示在神眼中,天體也是為人而造的,對人類的重要性,不及光,水、空間、海洋、以及陸地。前三天神預備了一個人可以繁衍生長的環境。從第四天起,神再讓環境中充滿了管理此領域的事物。所以,太陽在第四日出現,並不違反今日我們理解的天文物理學描述的天體形成的次序。從無到有的創造在第一日就已經做成,接下來的時間,神是一步一步,按照祂的計劃,把被造物裝置起來,讓整個宇宙有序地運行,讓生物充滿各類環境,讓人來管理這一切。太陽在第四日並不是從無到有地出現,乃是突破重重雲霧,被人所觀察到,開始在地上發揮它該有的功能。聖經所說的,與天文學中星球形成的理論並不衝突。
第五日神造了,飛鳥、游魚、以及各類走獸、爬蟲。神的心意是令它們「滋生繁多」充滿水中、空中、以及地上。生命是十分奇妙的,動物與植物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牠們有意識,即使是最簡單的生物,也能趨利避害,尋找對牠有利的環境,覓食、保暖、逃避危險、傷害。牠身上的感官功能,即使是非常簡單的動物,如螻蟻、蜉蝣,也能夠對環境變化有所感應。而這種功能是怎麼會存在生物的感官系統裡面?如果按照進化的理論,生物是有無生物進化而來,無生物是無意識,生物則有,那頭一個生物的意識功能,是如何從無生物變化而產生?是非常難以解釋的。無神論者道金斯提出,萬物進化背後推動的力量不是神,而是「自私的基因」,也就是他理論中,萬物要求生存、發展的慾求。我們很難接受連無生物也有這種自私的基因,自發地變成生物,相信這理論比相信有神還困難。即使今日科學進步,想要跨越生物與無生物的鴻溝,從無生物合成生物,即使最簡單的生物,尚且沒有人能做出來。憑人類智慧,精密設計實驗,準備一切需要的材料,控制有利合成環境,尚且無法成功。怎能期望無智慧的隨機反應,能從無生物碰巧形成生物。若不是神掌管生物被造的整個過程,生物能從無生物自然產生出來,實在是無法想像的事。
生命在神的手中,動物的生命出現是神的心意,祂造動物,命令他們「滋生繁多」充滿所居的環境。人類從神領受相同的命令,神也是命令人類生養眾多,遍滿地面。讓大地經過人的耕種、規劃、開發,成為合適居住的美好環境。可惜的是今日的世界,在人類的管理之下,環境污染、地球暖化、生物滅絕、傳染病蔓延。這不是神造我們管理全地的原本美意。而是人離開了神的旨意,讓原本美好形象被罪破壞之後的結果。宇宙萬化宏偉無比,卻又充滿規律,生命精細巧妙,令人無法測透。被造的萬物就是神智慧的彰顯。當我們靜下心來,觀察宇宙的運行,與生命的奇妙。無法不對神的偉大創造之工,發出衷心的讚嘆。當我們知道自己如此微小,生命是如此短暫脆弱,卻又受到神特別的恩寵,交付給我們管理天地萬物的責任。知道神對我們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我們是被造物,造我們的神,卻向我們發出呼召,要我們為祂在地上管理全地。我們是蒙神鍾愛的一群人,因此我們當向神發出感恩,忠心完成神的託付。
結論
創造的經過寫在創世記第一章,目的不是要留下記錄,告訴我們世界是如何被造的,而是要告訴我們是誰創造了世界。就是要讓人類知道自己的來源,並以忠誠順服來回應造我們的神。創造不是虛假的神話,不是令基督徒羞於承認的信仰內容,而是我們人類生命源頭的描述。神愛我們,祂造了我們,在我們身上有祂完美的旨意。祂願意我們以愛回報祂,忠心地服侍祂。即使神知道我們會失敗、會墮落,但是他仍然沒有放棄我們,願意差遣基督來拯救我們。神救贖人類的計劃,早在神創造人類之前,就存在神的心意中。人犯罪離開神,並不是神定意要我們去行的,而是在祂全知、全權的治理下,預先知道,並容許發生的,目的還是要在祂的救贖工作上,顯出祂的榮耀與權能。神的創造與救贖之功緊密相連。我們今日為何活在這裡?誰在我們身上有主權?人生的方向往何處去?我們活在這世上不是隨機的產生的孤兒,是有歸屬的,是有家可歸的,是帶著創造主深深期待的。創造主對我們早就已經有美好的旨意。既然知道如此,我們就當順服祂,忠心服事祂,活出神榮美的形象來。
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
-
「衝鋒陷陣」是一部以運動為背景的勵志片。片中探討黑白族裔,如何捐棄成見,合作致勝。兩位教練在領導上所扮演的角色,值得我們學習。 空降而來的領導力的影響與情境的變化 在1970年代,正是黑人民權意識高漲的時代。位於美國中南部的維吉尼亞州,居民的觀念還是很保守。那裏的一所高中的美式...
-
當人生經歷苦難的時候,常會讓我們思考發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麽造成的?誰要為這件事負責? 大部分的事情沒有簡單的答案,許多天生的不幸、無定法抗拒的災害,實在找不到導致的原因。 如果能找到原因的,可以讓自己好過一些。但很多時候,事情發生都發生了,即使找到原因,也不能改變過去。在約翰福音...
-
考驗對於一個產品達於完善是必須的,越加嚴格的品管,越能製造出高品質並耐用的產品。跟隨主的基督徒、在地上成為神見證的教會,同樣地也需要經過神的考驗。我們有興趣知道,對於神兒子主耶穌,難道考驗也是必要的嗎?從本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身為神受苦的僕人所經歷的考驗。這內容出現在三卷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