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類有史以來,就記載著大小爭戰不斷發生。因為人墮落以後,就被本性中的犯罪傾向所轄制。鬥爭的需要讓人結合群體的力量,打擊異己,爭奪利益。戰爭的殘酷與慘烈反映出人類自私好鬥本性的集體呈現。參與戰爭的雙方不見得都是邪惡,戰爭中有主動侵略的一方,由被動防禦的一方。出於侵略目的而發起戰爭的一方應該受到譴責;但是為了保護自己權益而抵抗的一方,則是出於自衛的反應,有其正當性。本段是聖經中記載的第一場戰爭。亞伯拉罕也被牽扯在其中。他為何參戰?又用何種態度對待戰爭的結局?讓我們一起考察。
蒙神賜福的爭戰
「當暗拉非作示拿王,亞略作以拉撒王,基大老瑪作以攔王,提達作戈印王的時候,2他們都攻打所多瑪王比拉,蛾摩拉王比沙,押瑪王示納,洗扁王善以別,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3這五王都在西訂谷會合。西訂谷就是鹽海。4他們已經事奉基大老瑪十二年,到十三年就背叛了。5十四年基大老瑪和同盟的王,都來在亞特律加寧,殺敗了利乏音人,在哈麥殺敗了蘇西人,在沙微基列亭殺敗了以米人,6在何利人的西珥山殺敗了何利人,一直殺到靠近曠野的伊勒巴蘭。7他們回到安密巴,就是加低斯,殺敗了亞瑪力全地的人,以及住在哈洗遜他瑪的亞摩利人。8於是所多瑪王,蛾摩拉王,押瑪王,洗扁王,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都出來,在西訂谷擺陣,與他們交戰。9就是與以攔王基大老瑪,戈印王提達,示拿王暗拉非,以拉撒王亞略交戰。乃是四王與五王交戰。10西訂谷有許多石漆坑。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有掉在坑裡的,其餘的人都往山上逃跑。11四王就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並一切的糧食,都擄掠去了。12又把亞伯蘭的姪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擄掠去了。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13有一個逃出來的人,告訴希伯來人亞伯蘭。亞伯蘭正住在亞摩利人幔利的橡樹那裡。幔利和以實各,並亞乃都是弟兄,曾與亞伯蘭聯盟。14亞伯蘭聽見他姪兒〔原文作弟兄〕被擄去,就率領他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15便在夜間,自己同僕人分隊殺敗敵人,又追到大馬色左邊的何把。16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奪回來,連他姪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人民,也都奪回來。」(創14:1-16)
前一段經文記載亞伯拉罕與侄兒羅得,因土地資源缺乏而分道揚鑣。身為長輩的亞伯拉罕,願意禮讓侄兒先選。羅得選擇土地肥沃的約旦河谷平原,這一自私的選擇卻種下了他逐漸走進危險境地的禍因。城市聲色犬馬的生活引誘著羅得,他逐漸遷移帳篷直到所多瑪。聖經中加上一句話:「所多瑪人在耶和華眼中罪大惡極。」一個充滿罪惡的城市,自然難以避免落入罪的惡果,遭到神刑罰,所多瑪城也是一樣。當時的地方部落勢力為了侵奪牲畜財產而發動戰爭。北方的四王結盟,攻擊南方的五王。這裡所謂的王就是當時地方武裝勢力的領導人。北方四王中,示拿位於建築巴別塔的巴比倫附近,以攔就是當今的伊朗附近。南方五王則有所多瑪、蛾摩拉王、還有位於瑣珥的比拉王。這些部落位於今日死海的四周。他們聚集軍力,在西訂谷擺陣交戰。
在四王與五王的戰役中,四王獲勝,搶奪了五王統治地的人民與財物。羅得一家也難以倖免地被四王擄去。羅得被這場戰爭波及,並非完全無辜。他當年不顧親人情義,做出了自私的決定,挑選了看起來更加繁榮的居住環境所多瑪。他以自己利益為中心的性格,注定了他日後悲劇的命運。他日後的結局是,當所多瑪被神毀滅的時刻,他的妻子因三心二意而變為鹽柱。他則與女兒躲入偏遠山區,最後與女兒亂倫,生出的後代失去了神的祝福。雖然攫取了物質的利益,卻因著失去神屬靈的保護,最後連身家性命都受虧損。羅得的遭遇可以成為我們的借鏡。
羅得的僕人跑回來通知亞伯拉罕,向他求救。為了保衛自己親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他被動地被捲入這場戰爭。其實,他本可以不管羅得死活的。當年他與羅得分離的時候,羅得可是毫不留情地將好的地選走了,將較差的地留給他。他大可以用能力有限,自顧不暇為理由,無需冒著生命危險去拯救羅得。當時他所面對的是四王聯盟的強敵,而他自己只是一個家族的主人,底下能戰的壯丁只有三百多人。衡量雙方實力懸殊,亞伯拉罕是冒著極大危險,義無反顧地出動人力去拯救羅得。從這點可以看出他視親人感情,更重於自身安危,是個重義氣之人。對比恩將仇報的羅得,亞伯拉罕的義舉可以說是以德報怨,活出了像基督一樣的恩情。耶穌基督對我們這群原本悖逆的罪人,他並沒有用我們當得的報應對待我們,反倒是犧牲自己的性命,為我們付上贖罪的代價。
面對強敵,亞伯拉罕有不顧自己生死的勇氣,以微弱的力量與敵對抗,是因為他對神的信心。在第十二章中,當神呼召亞伯拉罕時說:「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2-3)神應許他三樣福分:後裔、土地、以及因他使萬國蒙福。他深信神給他的應許必然實現。因此當羅得選擇看來美好的土地時,他甘心走上另一條看來不起眼的道路。即使羅得遭難,他並無義務出馬相救,但是因著他對神的應許充滿信心。神要使別人也因著他蒙福。這別人包括效法他信心的萬民,當然包括他的親人羅得。如今,羅得有難,並且求救的呼聲已經臨到他身上,他不能見死不救。他相信神所應許的:「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這話必然實現。既然神與他同在,賜福與他。如今就是當支取這福分的時刻了,那些擄走羅得,搶奪應許之地產業的四王,正是與他為敵之人。他因著對神的信心,冒著生命危險,採取了救援的行動。
神確實在這件事上祝福他,讓他以寡擊眾,戰勝了強敵。這大概是亞伯拉罕遭遇的第一場戰爭,神就賜給他勝利的果實。神的兒女並非戰無不勝。以色列民曾經在歷史上遭遇過無數敗績。無論勝敗,神總是利用戰爭的結果來修剪祂揀選的子民。對於順從祂心意,依靠祂而爭戰的人,祂賞賜得勝的榮耀。對於驕傲自大,不隨從祂旨意的悖逆之人,則用失敗的苦果來讓他們學習教訓。亞伯拉罕這次的勝利,絕非根據他指揮有方,他的壯丁驍勇善戰。他仇敵的力量勝過他多倍,作戰的經驗又多過於他的壯丁。亞伯拉罕的勝利乃是因為神施恩相助。神對於亞伯拉罕的應許信實堅定,既然答應要賜福給他,就必然與他同在,在爭戰中,也賜給他勇敢與力量,得以打敗仇敵。今日身為神兒女的我們,是否仍然保有想亞伯拉罕一樣的信心,神與我們所裡立的新約,是繼承亞伯拉罕之約。我們是效法亞伯拉罕信心,而算作亞伯拉罕的屬靈後裔。神應許亞伯拉罕之福,如今在基督裡,對我們都是有效的。我們是否也想亞伯拉罕一樣,憑著信心支取神要賜給我們的福分。使萬民因著亞伯拉罕後裔得福?這福分不是屬世爭戰的勝利,而是屬靈的。也就是面對攻擊神國度的邪惡力量,我們要抱著信心與之對抗。也深信神必然與我們同在,祝福神兒女的必蒙祝福,咒詛神兒女的,也要遭到神的懲罰。這信念是我們活在世上信心與勇氣的來源。
爭戰的勝利來自至高神
「17亞伯蘭殺敗基大老瑪,和與他同盟的王回來的時候,所多瑪王出來,在沙微谷迎接他,沙微谷就是王谷。18又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他是至高 神的祭司。19他為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 神,賜福與亞伯蘭。20至高的 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是應當稱頌的。亞伯蘭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創14:17-20)
當亞伯拉罕擊敗敵人,奪回被敵人擄去的俘虜與財物,大隊人馬凱旋而歸。在沙微谷接受兩個王的迎接。此山谷又稱王谷,位於耶路撒冷的北方。一位是原被打敗的五王中的所多瑪王,另一位就是撒冷王麥基洗德。我們將先討論麥基洗德,等到下一段落再談所多瑪王。
這位麥基洗德的身份不很清楚。聖經中對他記載的十分有限,只有三處經文。除本處經文外,還有詩篇110篇,並希伯來書5到8章。我們分別來考察各處經文怎麼描述他。首先我們看創世記的記載。他的名字是希伯來文兩個字合成的,「麥基」就是王的意思,「洗德」就是公義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公義的王。他是撒冷城的王,這城後來被稱為耶路撒冷。他又是至高神的祭司,這至高神就是耶和華神。這裡是聖經中最早出現的祭司職分。聖經中很少有人是身兼君王又是祭司。除了麥基洗德以外,只有另一個人物有這樣的身份,就是耶穌基督。
在亞伯拉罕以後約一千年的大衛,在詩篇110篇中說:「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耶和華必使你從錫安伸出能力的杖來。你要在你仇敵中掌權。……耶和華起了誓,決不後悔,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大衛稱那位坐在耶和華寶座右邊的君王為「我主」。並稱此君王要按照麥基洗德的等次為永遠為祭司。詩中的對此君王的描述,曾被主耶穌用來質問法利賽人,此一君王是誰。後來教會界廣為承認這君王就是預言將要來的大衛子孫彌賽亞。
在大衛之後一千年左右,又被希伯來書的作者更加深入的闡述,將詩篇的預言應驗在耶穌基督身上。「基督也不是自取榮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他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就如經上又有一處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來5:5-6)這位按照麥基洗德等次作祭司的君王,正是為我們被釘十字架,獻上贖罪祭的大祭司。祂成就神的救恩,從死裡復活,被神高舉升天,坐在神寶座的右邊。祂既有祭司的職分,又有君王的身份。
我們怎麼來了解麥基洗德這位人物呢?有人稱他既然被希伯來書寫成「無父、無母、無族譜、無生之始、無命之終、乃是與 神的兒子相似。」(來7:3)據此推論他是天使。或還有人稱他是基督道成肉身的顯現。其實這兩種推論都沒有明確經文支持。他與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相似,但絕對不是祂。相似之處在於,聖經中除了創世記中描述他是至高神的祭司,又是公義王,平安王之外。沒有另外對他身份有任何的描述。所以,用他來比擬耶穌被膏立為大祭司所對應的等次正合適。相對於亞倫的等次,耶穌基督不是出自於亞倫家族,不能以此等次為祭司。麥基洗德就是一位活在亞伯拉罕時代的人物。不是天使,也不是道成肉身前的基督成為人形顯現。
我們來看他對凱旋而歸的亞伯拉罕作出什麽舉動?他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亞伯拉罕。這餅和酒原是接待辛苦戰士的食物。但這食物與耶穌基督在隨後晚餐時,設立聖餐時的餅與酒剛好一致。主以餅象徵祂的身體,以酒象徵祂流出的血。此一相似有其特殊的意義。他又為亞伯拉罕祝福,自古以來只有位份高的人向位分低的人祝福。摩西五經中極為看重亞伯拉罕,花了許多篇幅描述他。新約中的羅馬書、加拉太書、雅各書、希伯來書中,都極為尊崇亞伯拉罕。有哪一個人物能比他的地位還高?此處麥基洗德為他祝福,他也甘心承受麥基洗德的祝福。可見亞伯拉罕承認麥基洗德的身份是高於他。
麥基洗德以至高神祭司的身份,對亞伯拉罕發出了祝福的話語:「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與亞伯蘭。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是應當稱頌的。」這裡「祝福」這個字使用祈使語氣,出現兩次。一次是對著亞伯拉罕,是宣告從至高神來的賜福。另一處是對神的讚美,是麥基洗德對神發出的尊崇。這位至高神的祭司對神的認識是相當深刻的,他放膽向歸來的戰勝者宣告神的屬性,耶和華被稱為至高神,祂是天地的主宰。主宰這個字原意是掌握權柄者。天與地都是屬於祂,祂的地位高於世上萬物,高於外邦人所尊崇的任何神祗。這是對神屬性清楚的啟示。亞伯拉罕所蒙的福分是來自於祂,他能夠戰勝仇敵,本來就是神賜福的行動。接下來的一句話,轉向對神頌揚,至高神是配得稱頌的,因祂將仇敵交在亞伯拉罕手裡,任憑他擊敗。爭戰得勝的決定因素在於耶和華。在撒母耳記上大衛對非利士人爭戰前,勇敢地向罵陣的歌利亞宣告:「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神。今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裡。我必殺你,斬你的頭。……又使這眾人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他必將你們交在我們手裡。」(撒上17:45-47)神的子民不是憑著血氣爭戰,若是靠著外在的武器裝備,我們必敗。但是聖經中多次讓我們看見,爭戰的勝敗在乎耶和華。按著祂的心意、依靠祂賜的能力而戰。必能戰勝仇敵。從亞伯拉罕與大衛的經歷中,我們都看見了神的信實,祂所應許的絕不落空。
接受了麥基洗德的祝福之後,亞伯拉罕對他獻上奪回來戰利品的十分之一,表示承認他所宣告的話語是確實無誤的。這十一奉獻在希伯來書中也提到:「先祖亞伯拉罕,將自己所擄來上等之物取十分之一給他,這人是何等尊貴呢。」(來7:4)祭司本可以從百姓得到十分之一的供獻,為他祭司服事當得的分。亞伯拉罕在律法的祭司制度尚未建立之前,就已經向至高神的祭司供獻所得來的戰利品。可見十一歸給祭司是從亞伯拉罕時代,一直到主耶穌時代,仍然繼續操練的作法。今日信徒向教會奉獻十分之一,讓傳道人作工得工價,生活無後顧之憂,是應當的。不要將其視為舊約規條而廢掉。
不從罪惡的世界得好處
「21所多瑪王對亞伯蘭說,你把人口給我,財物你自己拿去罷。22亞伯蘭對所多瑪王說,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 神耶和華起誓。23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24只有僕人所喫的,並與我同行的亞乃,以實各,幔利,所應得的分,可以任憑他們拿去。」(創14:21-24)
相對於麥基洗德得到亞伯拉罕對他的供獻,所多瑪王也來見亞伯拉罕。見到自己被擄去的人與財物,平安地被奪回來。他向亞伯拉罕發出看似優厚的回報。他想要回被擄去的人口,卻將奪回的財物送給亞伯拉罕為交換條件。其實亞伯拉罕從未與所多瑪王結盟,他之所以參與戰爭,只是為了保護他的侄兒羅得。所多瑪王被四王擊敗,跌落石漆坑裡,如果不是亞伯拉罕伸出援手,命運就是戰敗被滅。如今他將自己看作戰勝國的君王。想要將一部分戰利品賞賜給亞伯拉罕,作為他的酬勞。
亞伯拉罕的反應是,他根本絲毫獎賞都不要。除了僕人作戰時吃的食物。並那些與亞伯拉罕並肩作戰的其他國家的壯丁,若他們想要酬勞,亞伯拉罕請所多瑪王不要虧負他們。這些作戰物資的損耗,理當由所多瑪王負擔。其餘的一切,亞伯拉罕是連一點也不想要。為何如此不近人情?因為亞伯拉罕很清楚,使他得勝的是誰,就是天地的主宰,至高的神。他已經向神起誓,也就是在神之前下定決心,向所多瑪王說出:「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這是何等高尚的心胸。所多瑪是個罪大惡極的城市,如果亞伯拉罕收下所多瑪王賜給他的戰利品,豈不是與這罪惡的國家有分。他寧可一介不取。也不要落人口實,讓人說出,亞伯拉罕的財富的來源都是不義之財。
今日的教會身為神的兒女,與亞伯拉罕同為神國子民,有同樣的身份。他靠著神與仇敵爭戰,因著神的同在而得勝。絕不可以因著取了罪惡權勢給他的財利,而與他們掛上鉤。所多瑪與耶路撒冷有什麼相關呢?耶路撒冷是神的聖城,大君的京城。所多瑪是罪惡滔天,走向滅亡道路的城市,兩者毫無相關。神子民在此事上,一定要抓住原則。寧可吃虧受損,也絕不向罪惡權勢搖尾乞憐,獲取從其而來的利益。
結論
這段經文提到了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為了拯救被擄走的羅得,而介入一場戰爭。爭戰中他憑著對神的信心,支取神對他應許的福分。以寡擊眾、以弱擊強,得到了勝利。在凱旋歸來之際,他願意領受至高神祭司對他的祝福,也以戰利品的十分之一回獻給他,表示對他祝福的肯定。對於統治罪惡城邦的所多瑪王所賜給他的財物,他寧可自己吃虧,也一分一毫都不要。因為他是屬神的子民,與罪惡權勢毫無相干,不想從其中得到任何利益,也不屑與他們有任何牽連。神的兒女們生活在墮落的世代,願我們能效法亞伯拉罕的決心,寧可自己受虧損,也不要從罪惡勢力得到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