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日 星期六

救人脫離罪的基督


Temp/VII - Did Jesus shun sinners? - Christian Fraternity of God's ...

在登山寶訓結束後,馬太福音記載了一連串主耶穌在地上的工作,最簡要的敘述就是:「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 (太9:35)這與第四章結尾主耶穌出來傳道時的敘述相呼應。耶穌行神蹟與傳道工作總是連在一起,證明祂是神所差來的身份,也證明所傳天國的福音,就是罪人得以因信靠耶穌而得赦罪恩典。這與當時一些人對彌賽亞的期望不合,因此生出對祂的排斥。本文描述了祂醫治癱子,以及召罪人悔改的過程。

主有赦罪的权柄
「耶穌上了船,渡過海,來到自己的城裡。2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放心罷。你的罪赦了。3有幾個文士心裡說,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4耶穌知道他們的心意,就說,你們為甚麼心裡懷著惡念呢。5或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那一樣容易呢。6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罷。7那人就起來,回家去了。8眾人看見都驚奇,就歸榮耀與 神。因為他將這樣的權柄賜給人。」(太9:1-8)

第八章描述了主平靜風和海,並趕逐污鬼離開加大拉的兩個鬼附之人後。主乘船度過加利利海,回到自己的城裡,這城應該就是原來主行神蹟的迦百農。當地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來到主面前,期待主醫治他,這可能是因為他們聽聞主能行神蹟醫治病人的緣故。這故事在馬可,與路加福音都有記載。馬太福音省略了,因為人擁擠,朋友揭開屋頂,將病人從屋頂縋下來的這個經過。

主耶穌因為看到了癱子朋友的信心,主動對癱子宣告赦罪的恩典。這點與其它地方主醫治的過程不同。這裡未提到這位得醫治的癱子有信心才得主醫治。甚至一開始的時候,主只是宣告赦罪,之後主才施行醫治。福音書中有許多主行神蹟的記載,並不能從其中得出某種固定模式,以為靠著病人的信心,主才施行醫治。主醫治的理由,或是出於憐憫,或是出於讓周圍的人信靠主是從神而來,不一而足。在各樣醫治行動中,主要傳遞出來的信息是,神蹟顯明基督的能力,以及顯出神的榮耀。

為何在主醫治之前,祂先赦免癱子的罪?主這麼做,是因為當時普遍的觀念認為,人生病受苦是導源於罪。雖然疾病的發生不見得是個人犯罪直接導致,但因為罪進入世界之後,種種疾病災害才發生在人間。相對於生病來說,人有罪的現況更是根本需要解決的問題。若是專注在病得醫治上,卻不去面對罪的問題,就算這次得醫治,下次還會再生病,不可能讓主耶穌永遠守在人身邊,為人治病。耶穌來世上,主要對付的是解決人被罪所轄制的困境,其次才是減除人身心的痛苦。

聽到耶穌赦罪的話,幾位文士心裡議論,原文是對自己說話。路加記載:「文士和法利賽人就議論說,這說僭妄話的是誰?除了神以外,誰能赦罪呢?」(路5:21)他們私下批評耶穌,怕讓耶穌聽見。他們認為只有神才有赦罪的權柄,但是耶穌宣告赦罪,這是僭越神的地位。但是他們不明白人子就是被神差來世上,道成肉身,對罪人施行救贖的基督。

主耶穌知道他們心中懷的惡念,向他們提出問題:「宣告赦罪,或是命令癱子站起來行走,這兩個行動,何者較容易?」前者空口無憑,無法驗證,後者一旦說出,馬上就能見真偽。唯有從神而來者,才有神賦予的行神蹟能力。若是一個人能行神蹟,就證明出祂是從神而來,有神所賜赦罪權柄。為了要讓懷疑的文士無話可說,主耶穌當眾命令癱子站起來,回家去。結果正如主所吩咐的,癱子得痊癒,歡喜快樂回家去了。這神蹟成為耶穌是從神而來的證據。對周圍眾人產生的果效就是,心中驚奇,歸榮耀給神。為基督作見證,是神蹟最大的作用。耶穌行神蹟,是為了讓人信靠祂是基督。基督所行的這神蹟,令人驚奇,不單是這件事在過去極為少見,更是一件新時代來臨的記號,就是神將赦罪的權柄賜給基督,實現了祂與神同在的應許。作者如此敘述正是表明基督將赦罪救恩帶來世上,實現了神對人的拯救計劃。

即使在今日,神蹟奇事仍然可能發生。但是神蹟最主要目的,不在於滿足人的好奇心,或是個人從痛苦中得解脫。我們在痛苦中可以向神求憐憫,讓我們脫離病痛之苦,但是我們也當明白,回應祈求的主權在神,不是按照我們個人的旨意。不管祈求的回應結果如何,我們都當順服,也當將結果交託主。人能從罪中得赦免,是主更為關注的重點。當我們為病所苦的時候,當藉這機會,來到神面前祈求禱告,尋求神磨練我們的信心,與對主順服的心志。也求神光照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在求神醫治之時,先求主潔淨我們的心中不討祂喜悅的地方,而不光是在乎病得醫治與否。僅僅關注自己的需要,是我們常會陷入的弱點。

主來本是要召罪人
「9耶穌從那裡往前走,看見一個人名叫馬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10耶穌在屋裡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11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先生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喫飯呢。12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纔用得著。13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太9:9-13)

在第八章中,作者記述了主行三個神蹟以後,將主題轉到主警告那些想跟隨祂的人,作門徒需付出的代價。第九章也是一樣的結構,在記述三個神蹟後,主來到稅吏馬太面前,向他發出跟隨主的呼召。相對於第8章中,主似乎讓請求跟隨耶穌的文士,和另一位門徒,先考慮跟隨的代價。此處主耶穌主動地要馬太跟隨祂。

使徒馬太在馬可福音中稱他為利未,應該是他的別名。他是一個代替外邦政府收稅的稅吏,在猶太人眼中,為外邦人效勞,剝削自己同胞的收稅者,是不受歡迎的人物。外邦政府常會以各種名目課徵雜稅。收稅者為了自己利益,常會從中取利。猶太人將稅吏當成與不潔淨的罪人,與地位低下、道德敗壞的人當成是一類,不屑與他們為伍。主耶穌卻向不容於宗教領袖等高尚人士的馬太發出跟隨的呼召。在聽聞主呼召之後,馬太立即作出回應,起來跟從耶穌,這裡的「起來」是站起身來。與前面提到的癱子得醫治後,就「起來」回家去了,使用不同的字。意思是從躺臥狀態中站立起來。他們都是聽到主的命令,以行動正面地回應主的話,這裡馬太「起來」是過去不定式分詞,單純描述一件發生的事。癱子用的「起來」是完成式分詞,表示一旦站立就一直保持這狀態,並能行走回家。

這裡主耶穌與門徒,和好些稅吏,罪人一同座席。猶太人中,同席吃飯表示願意交流,相互接納。主耶穌接納這群被社會所排擠的人群。這群人是一般世俗眼光不重視的,卻是祂呼召來跟隨祂的對象。這作法讓法利賽人說閒話,因為他們認為德高望重的夫子,不當與這群道德低下的人接觸。

耶穌的想法與法利賽人截然不同,祂意有所指地回答他們:「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這裡的康健與有病明顯指屬靈的意義。有病表示自己承認靈裡破碎缺乏。醫生則表示神的救贖行動,靈裡有病的人,期盼從神得到醫治。覺得康健者則相反,自認不需要神的拯救。法利賽人自以為康健,不需要任何醫治,其實是不知道自己屬靈上的病症,無視有病的狀態。基督帶來的救恩是針對自覺有罪者,法利賽人將救恩拒諸門外。

主引用先知何西阿對以色列民的警告,來警示法利賽人,認識神對世人的心意。欲明白主此話的意思,需要考察前後文:「因為你們的良善,如同早晨的雲霧,又如速散的甘露。......我喜愛良善(憐恤),不喜愛祭祀,喜愛認識神,勝於燔祭。 」(何6:4-6)人的良善在主面前常讓他自義。以為自己在律法上完全,配得神的喜悅,事實上卻未察覺人的良善,其實就像雲霧般沒有根基,事實上仍擺脫不了罪的轄制,正需要神的拯救。神願意憐憫與罪掙扎的人,祂願意向罪人施恩憐恤,赦免他們的罪。

這句話「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中的「不喜愛」並不意味著神厭惡人向祂獻祭。而是應當從下半句中「喜愛認識神,勝於燔祭。」去了解它的意思。「不喜愛」平行於「勝過」,表示對比於祭祀,神更喜愛人向祂發出憐憫的懇求。比起接納人的獻祭,神更願意向人施憐憫、施慈愛。對比於人向祂獻燔祭。祂更願意人來到祂面前,更深地與祂建立認識的關係。撒母耳記上記載著,撒母耳斥責掃羅違背神的旨意:「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當掃羅為了自己的私利,不按照神指示他的而行,即使再多獻祭也沒有用。何西阿書中的警戒也有類似的含義。當人不願意回到神面前,尋求神赦免他的罪,反而在表面的獻祭上,追求禮儀上的繁文縟節,在神的面前完全不能討神的喜悅,反而是得罪神。主所要的是,人能夠知道自己在行善上的軟弱無助,願意謙卑地來到神面前尋求赦免。主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祂喜愛罪人憑著信心來尋求祂的赦罪恩典。自以為義的人,看不見自己內心驕傲的罪,在神面前是惹神憤怒的。主耶穌引用先知的話,正是警戒那些批評主與罪人同坐席的法利賽人。他們抓住了外表的禮儀,嚴謹遵守,卻忘記了獻祭禮儀背後所代表的贖罪意義,神要人憑著信心尋求神的赦免。這「因信稱義」的救贖方法是新舊約一致的。

主要法利賽人細心揣摩聖經的話,祂說出自己傳道的目的:「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主耶穌道成肉身來到我們中間的目的,就是召罪人悔改。我們今日的教會是否能夠體貼主的心意,福音所面對的不單單是與我們背景相似的階層,就像是建立一個令自己舒適的同溫層。忘記了跨出為了自我方便而設下的界線,進入與我不同的人群中。許多教會的開始往往是同樣背景的基督聚在一起而成立的。當與我們背景相異的人走進來的時候,常常就會覺得很難融入其中,而感受到落單。我們當體貼主的心意,若是主耶穌進入我們教會,祂會與哪一些人接觸?很可能就是一些被人忽視的外圍分子,祂會去認識他們,邀請他們成為門徒,塑造他們的靈命,再邀請他們進入內圈成為同工。我們是否能有主耶穌的雅量,走進平時不熟悉的圈子裡面,與他們建立信任的關係,進而向他們傳福音,甚至造就他們成為主門徒?這是今日教會極大的挑戰,很多人懶得理會陌生人,覺得與人交往很麻煩。主耶穌不是這種想法,為了福音的緣故,祂可以與稅吏、罪人一起吃飯,坐席當中絕對不是感覺很彆扭,一句話不吭。必定噓寒問暖,並深入詢問他們屬靈的需要,並適時提出智慧的建議。主耶穌在乎人,不輕看他們,主動接觸他們,即使這些人本身還是有許多缺點的罪人。我們對身邊福音朋友們抱著什麽態度呢?

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忽視主因為愛世人,而願意向他們施恩憐憫的屬性,將他們看不起的人排拒在社交圈子以外。這樣的態度不僅不能接觸傳福音對象,為主得人,反而在教會與社會之間築起高牆,將未信者排拒在門外,信徒態度上的高傲成為他人信主的攔阻。這正是主耶穌藉著這段經文,向我們發出的警惕。莫忘記主來不是為了召義人,而是為了召罪人悔改。自我覺得已經夠公義了,就不稀罕主帶來的救恩。反而是,自己覺得靈裡缺乏,達不到主公義要求的人,能夠謙卑尋求主的赦免。天國八福中記載的有福的人,正是自己感覺需要神的憐憫,切切向神求恩典的人。這些正是主施恩拯救的對象。也是主要我們積極去接觸,向他們分享福音的對象。求主除去我們心中的自高心態,讓我們放下自以為尊貴的身段,為福音的緣故,效法主耶穌的榜樣,大膽進入祂帶領我們進入的群體。

結論
本篇的信息主要描述兩個事件。一個是主耶穌鼓勵癱子剛強,向他宣告赦罪的恩典。這行動引起法利賽人的質疑,以為主說僭妄的話,明明只有神才能赦罪,主卻大膽向人宣告赦罪。主藉著神蹟顯明祂的身份,祂正是神差遣來到世上的基督,神蹟證明了祂就是神的兒子。周圍的人見了神蹟後,心中驚訝,歸榮耀給神。主施行神蹟的主要目的正是證明祂是基督,並讓眾人因此而歸信祂。

另一個事件就是主與稅吏罪人坐席,遭到法利賽人批評為不守潔淨的禮儀,主清楚告訴他們,神的屬性即使呼召不潔的人進入祂的國度,並讓基督捨身流血成就的救贖恩典,洗淨人的不潔,使他們成為聖潔。這就是神對世人的心意,主呼召人進入祂的國,不因為個人本身的條件將人排斥在外,祂跨越了種族,階層、貧富、智慧或愚拙、道德高尚或卑賤等界線,祂身先士卒地進入與祂不同階層的人中間,接納他們,與他們建立關係。祂的作為正體現出神慈愛的屬性,不嫌棄人原本低劣的條件,以愛來轉化他們,帶領他們進入神國度,成為屬神的子民。這給我們樹立一個榜樣,當我們面對福音對象,也當像主一樣,不嫌棄他們原本的背景,不以自己的固有成見,將人排除在福音門外。不是人本身行得夠好,才配聽福音來跟隨主,跟從主只需要一顆謙卑的心,承認自己無法勝過罪,單純憑著信心祈求主的拯救。主絕對不會將他們排拒於門外。我們奉主差遣傳福音之人,也當以主為榜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