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時部落格看到一則蔡志浩教授的文章「一起來創造繁體字價值」非常同意蔡教授的想法。本人對此議題深感興趣,對繁體字的未來也很關切。以下是對蔡教授回應的兩篇貼文,同時在本部落貼出,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語言文字重在方便好用﹐同時也有文化傳承﹐文學欣賞﹐及民族感情多重作用。它會隨時代演化﹐被使用者自然的接受與淘汰。
繁體字會不會被淘汰端視有沒有足夠用繁體字的好作品流傳。中式料理會不會失傳﹐就看有沒有好的廚師不斷推陳出新地燒出好菜來挑戰食客的味蕾。
簡體字為什麼流行﹐完全是中國政府政策性的推行。繁體字能否延續﹐台灣政府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在現在去中國化的政策下﹐似乎想把來把來自中國傳統的文化盡量排除。如此下來繁體字的未來是相當悲觀的。台灣政府如果要保有自己的文化﹐就要把繁體字當成是我們自己的文字﹐是台灣與海外華人所共有的文化遺產﹐進一步把它發揚光大。就如同美國使用英文﹐反取代英國成為英語文化的主流。如果不走這條路﹐最後只有用羅馬拼音一條路可走了。
*****
撇開既有的偏見,或政治上區隔兩岸的考量。繁簡兩種漢字實際沒有什麼水火不容的地方。兩者都是中文,繁簡之間的相似度又很高。何不讓兩種字體並用,就像現有的異體字存在一樣,讓使用者自己去取捨。好用的自然留下來,不好用的字體自然遭到淘汰。
文字的存活一定要有本土的使用者(native user)。許多消失在歷史之中的死文字,並不是文字本身的缺陷造成它消失,而是被其他強勢文化同化,而再沒有後代能說寫這套文字。沒人用的文字不見得會消失,如古希臘文仍是研究聖經原文的人必須學的語文。只不過沒人再用它來寫文章或交談了。繁體漢字是不是會走到這步命運,最後只有學者專家才會?就看我們這代用繁體字的人怎麼推廣它了。政治力量的支持有一定的影響力,至少強制維持一定的讀者,有人讀就有人會寫,就有出版社會印。但這三者本身又是相互依存的,沒什麼好作品就沒人想讀,最後也就沒有什麼書出版。
所以決定文字的流行或消失,最大的因素是市場需求。而影響文字市場的就是使用此種文字這群人背後的文化勢力。有越多高素質的文學作品,報刊出版品,甚至部落格貼文,就越能吸引人來看。也才越能發揮文化的影響力。
我對北美中文學校形勢的消長略有所聞,隨著台僑與陸僑人數的變化。教簡體中文的學校人數增長快速,相對的教繁體中文的學校逐漸減少。簡體字會取繁體而代之成為主流己是無法阻擋的趨勢。但目前台、港、海外仍是以繁體為主,因為過去移民主要是以台、港為主。出版品也大多是繁體字。大陸朋友來到海外多半也能看繁體字。但如果這些繁體出版品慢慢減少,或簡體出版品取而代之時。不要說大陸朋友全用簡體字,連港僑、台僑也自然會去學它。
所以建議政府有計畫的鼓勵寫作,形成文化上不可忽視的影響力。並用開放的心態與簡體字自由競爭。少用禁止,隔絕的方式來防範簡體字。我們後代子孫自然會找到合用的字體,既能傳承本有的文化,又能與世界各地的華人溝通。
2006年3月30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
-
「衝鋒陷陣」是一部以運動為背景的勵志片。片中探討黑白族裔,如何捐棄成見,合作致勝。兩位教練在領導上所扮演的角色,值得我們學習。 空降而來的領導力的影響與情境的變化 在1970年代,正是黑人民權意識高漲的時代。位於美國中南部的維吉尼亞州,居民的觀念還是很保守。那裏的一所高中的美式...
-
當人生經歷苦難的時候,常會讓我們思考發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麽造成的?誰要為這件事負責? 大部分的事情沒有簡單的答案,許多天生的不幸、無定法抗拒的災害,實在找不到導致的原因。 如果能找到原因的,可以讓自己好過一些。但很多時候,事情發生都發生了,即使找到原因,也不能改變過去。在約翰福音...
-
考驗對於一個產品達於完善是必須的,越加嚴格的品管,越能製造出高品質並耐用的產品。跟隨主的基督徒、在地上成為神見證的教會,同樣地也需要經過神的考驗。我們有興趣知道,對於神兒子主耶穌,難道考驗也是必要的嗎?從本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身為神受苦的僕人所經歷的考驗。這內容出現在三卷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