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6日 星期一

有需要的小孩們

參加世界展望會兒童助養計畫已有十年多了。這十年中貼在冰箱上的小孩照片,及不斷寄來的小孩的信件,常提醒我:我不是單獨在這裏活著,在世界的某地,還有有需要的小孩子,他們靠著我每月寄去的資助,能夠過最基本的生活。
最早聽到世界展望會的兒童助養計畫是在當兵的時候。一位剛從軍校畢業的排長,從他一萬元左右的收入中,每月捐出六百台幣給貧窮的兒童,讓他們能維持基本的溫飽,能繼續升學。當時他是全營唯一如此做的,非常羨慕他能有這樣的愛心。當時我薪水很低,也沒有想到要效法他的善行。

做事了之後搬到波士頓,有一天到波士頓大學教授陳慶真老師家,看到她家冰箱上貼了許多小孩照片,有各種膚色的兒童。經我好奇的問她,她說:「這是我們助養的三個小孩,已經有好多年了。」我們回家之後也決定認養一個小孩。與世界展望會連絡,才知道他們的做法,是幫助世界各地有需要的小孩,留在自己的家裏,供應他們日常的生活所需,使他們不必因為衣食缺乏而放棄升學。或離開家庭,到別的國家被人領養。畢竟對小孩最好的成長環境還是父母身邊。所以與其說是認養,助養是更正確的描述。

我們被分配到的第一個小孩是個菲律賓的小女孩,長得很結實,名叫Jasmine,她的英文很好可以自己寫信給我們。每次都附上一張近照,眼看著她從六歲的小女孩到十四歲成熟的少女,我們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小孩長大一樣。直到兩年前,她才離開了助養計畫。她是我們助養最久的一個小孩。

八年前,展望會寄來一封信希望我們助養第二個。知道他們需要助養的小孩多,願意付出的人不夠,所以從現有的助養者中,尋求他們再多認養一個,我們馬上就答應了。第二個是泰國小男孩,名叫Puwadong,長得很斯文樣子跟華人很像。他也寄信給我們描寫他家種的菜、養的雞。幾年前他也停掉了,換了另一個泰國小孩。

經過了十年多,我們共資助了五個小孩,現在仍助養的是中美州的小男孩William Lopez,與非州尚比亞的小女孩Emelda Bbiibbi。我們常讀他們寄來的信給兒子、女兒聽,叫他們珍惜現有的生活環境。並要盡力幫助比我們更窮的人。

曾有一度我面臨失業的困難,有五個月的時間家裏沒有一點收入,靠著微薄的救濟金,和積蓄過生活,考慮要不要把這兩個助養的小孩停掉,最後還是決定不要停。停掉了我們只多了不到六十美元,兩個家庭卻沒法過生活了。爸爸生前常教導我們不要等到有錢才來做好事,窮人還可以幫助比你更窮的人。集合眾多窮人所做的善事還能超過少數的富人。我曾親眼看見八十歲的他,在公共汽車上讓座給比他更老的人。他一點也不老,因他看到有人比他更老。是的,我一點也不窮,上帝給我的足足有餘,衪賜給我的富足不是要讓我存在倉庫,以備將來不時之需。更不是要華衣美食炫耀於人,乃是與更需要的人分享。這就是上帝賜我生命的目的。

我知道在台灣的弟弟比我更早,用家人的名字助養了兩三個兒童。我們沒有互相商量,卻是有志一同。本篇文字不是在誇耀什麼,而是在拋磚引玉,如果有更多富足的人投入救助貧童的工作,豈不是最美的事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