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17:14-20
有一個故事提到,在一個小鎮中原來都沒有酒店,只有一個小教會。不幸後來在大街上開了一家夜總會,夜夜笙歌,杯觥交錯,小鎮的風氣越來越敗壞。教會的基督徒終於受不了這夜總會帶給這小鎮惡劣的影響,於是開了幾次通宵禱告會。求神施神蹟叫夜總會關門。
一次大雷雨時,閃電正巧擊中夜總會,造成的大火把夜總會整個燒燬。夜總會老闆得知這是教會禱告會所造成的。於是氣得請了一個律師,控告教會惡意損毀私人財產。教會也不甘被告,也請了一個律師竭力為自己的無辜辯護。開庭之後幾輪攻防。最後法官宣佈:「不管最後誰要為這場大火負責,夜總會老闆是真心相信禱告的果效,而教會卻是亟力撇清,不信禱告的一方。」
看完這故事,除了笑笑之外。有沒有想想:我們真的信神能聽禱告嗎?還是禱告歸禱告,其實心裏也不期待神能應允。如果是後者,那就比不信者還悲哀。不信的人不禱告至少表裏一致。我們如果禱告了,卻不信神能垂聽,豈不是自欺欺人嗎?
這一段聖經正是講到,信心與神蹟的關連性。我們讀這段經文,也對自己的信心發出考驗,我是不是真的信靠耶穌的大能,還是仍然半信半疑?
不信導致軟弱
「14 耶穌和門徒到了眾人那裡,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跪下,說: 15 主啊,憐憫我的兒子。他害癲癇的病很苦,屢次跌在火裡,屢次跌在水裡。 16 我帶他到你門徒那裡,他們卻不能醫治他。 17 耶穌說:噯!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吧! 18 耶穌斥責那鬼,鬼就出來;從此孩子就痊癒了。」
彼得、雅各、約翰剛經歷過登山變像的神蹟,知道那穌是神的兒子後,馬上就面臨現實環境的考驗。一位父親來跪下向耶穌求救。他的兒子被鬼附,屢次跌在火裡,屢次跌在水裡。生命朝不保夕。他也向耶穌報告,門徒想趕出那鬼,卻總是不能成功。
門徒原本被耶穌差派出去,傳天國的福音:「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而這對父子卻回報門徒失敗的案例。愛子心切的父親想:「門徒不行,耶穌總行吧。」
耶穌說:「噯!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 how long shall I be with you? how long shall I suffer you?)」這並不是不耐煩的語氣,而是感慨這世代想要見到神蹟,但卻仍對神存著不信的心。耶穌與他們同在只有不多的時間,而世人對他的身份仍是不存信心。
耶穌隨即把鬼趕出來,從此孩子就痊癒了。可見耶穌願意醫治陷在痛苦中的人。只是對於人們不信他,心存感慨。不信神的兒子,卻又期待經歷神蹟,這是不可能的。我們今天也面臨類似的問題,我們向神求他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卻心中仍抱著懷疑:「不可能實現的」。我們求神復興教會,復興國家,我們的行動卻十足說明了我們的不信。難怪教會軟弱,世人眼中根本不把基督徒當一回事。
信心成就大事
「 19 門徒暗暗的到耶穌跟前,說:我們為甚麼不能趕出那鬼呢? 20 耶穌說:是因你們的信心小。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
門徒見到耶穌能醫治,他們卻不能。想要私下知道為什麼。耶穌說:禱告不成就的原因是因他們的信心小。這裏的信心不是得救的信心,而是對神的信靠,信賴神真的能垂聽他兒女的祈求,能在他們身上成就大事。信心是禱告蒙垂聽的必要條件,不在乎信心的量是大或小,決定因素是信心的有與無。只要有像一粒芥菜種的信心,再困難的事也必要在神的手中成就。
20節中的移山是當時對極困難的事的一種比喻性說法。神並不是應允一切信徒所求的,所求的事必定要合乎神的旨意。妄求的事是不可的蒙神垂聽的。
希伯來書記載了許多信心的偉人,他們原都是平凡的人物。但都有一共通點,就是完全信賴神在他們生命中的帶領。只憑著這點信心,他們走完了人生的道路。他們的一生不盡平順,但都完成了神交付的使命。成為後代子孫信心的榜樣。神能行大事在有信心的人身上。
結論
耶穌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我們心中存著無力感嗎?禱告時將信將疑嗎?我們對神有信心嗎?不在乎我們的信心有多大,乃在乎我們信的是一位偉大的神。將信心放在他身上,存著信心仰望他。他在我們身上所行出的事,必然是大事。
2007年7月31日 星期二
[靈修筆記] 為教會禱告
以弗所書 三章13~21節
前言:你常為教會禱告嗎?靜下心來想一下,真的不多。我們最關心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求健康、求平安、求順利。這原無可厚非,禱告的負擔本來就是由近而遠、由熟悉到生疏。我們關心自身的需要,自然是會比關心教會的需要更迫切。正因如此,為教會禱告變成一件個別信徒不常記念的事。不禱告就不關心,不關心就沒有力量。這就是當今教會軟弱的原因。
本段聖經記載著保羅為著以弗所教會禱告的內容。他跪在神面前為著他一手帶領的教會禱告。在他眼中,神所選召出來的教會,是何等寶貴,它是基督的身體,是聖靈的大能所充滿的,是神要行大事的工具,榮耀得無比。回顧教會歷史,歷兩千年,神的榮耀真的充滿教會。而我們今天就在教會當中,親眼見證了神的大能。以下讓我們一起來看:保羅當年是如何為教會禱告的。
藉聖靈心裏得剛強(v.13~16)
「13 所以,我求你們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榮耀。 14 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 15 (天上地上的各(或作:全)家,都是從他得名。) 16 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
1. 為主受苦是教會的榮耀:這卷書信是保羅在監獄中寫的。他會被關在獄中,是為了傳揚福音的緣故。在13節他寫道:「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若非為了傳福音給外邦人,他不至成為被囚的犯人。他叫教會不要為他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榮耀的事。教會為了傳揚福音而受苦,原是榮耀得無比。此時我想到韓國在阿富汗被绑架的23名人質,其中兩名已經為主殉道。在世人眼中看來他們是好心無好報,實在愚不可及。在主眼中他們是為福音而受苦、犧牲,是何等榮耀。(v.13)
2. 保羅為全教會屈膝禱告:保羅雖然被囚,心中仍牽掛著教會,為他們在患難中剛強,明白基督的愛、並滿有神的能力而禱告。漆黑骯髒的監獄竟成了禱告室,沒有任何環境能攔阻我們來到主面前。如果在監獄里能禱告,哪裏不能禱告。保羅為全教會祈求,這包括普天之下、歷世歷代的主的兒女,也包括今天的我們。普世的教會是血肉相連的。保羅在兩千年前為今天的教會禱告,我也能為以後世世代代的教會禱告。(v.14~15)
3. 藉聖靈叫内心剛強起來:以弗所書主要是提到教會的真理,同時本書也提到聖靈有15次。可見聖靈與教會的建造是緊密相關的。保羅禱告神能藉聖靈,叫我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新譯本翻作:「使你們內在的人剛強起來」。當信徒重生之後,在他的裏面有個新生命,就是內在的生命、屬靈的生命。外在的逼迫會嚇阻我們,使我們心生畏懼,內在的生命也因此而軟弱。但聖靈具有生命的大能。神能藉著聖靈運行在我們心裏面,使我們屬靈的生命剛強起來。(v.16)
因基督愛心有根基(v.17~19)
「17 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 18 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 19 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
1. 愛心的根基在於内住的基督:我們信心的基礎在基督,而這是可以經歷的事實,因為基督因信就住在我們心裡。我們愛的源頭也就是住在我們内心的基督。「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如果不是經歷了基督的大愛,我們根本愛不出來。(v.17)
2. 基督的愛過於人所能測度:基督的愛不是親身經歷不能體會,他是何等長闊高深,是過於人的思想所能領悟及想像的。我們的知識對基督的愛的認識僅及於皮毛,但當我們實際的經歷基督時,就能認識這個愛。内住的基督時時感動我們,使我們明白基督愛的廣大,也因此使我們更加願意愛神愛人。(v.18~19a)
3. 神要叫基督的豐富充滿我們:「神一切所充滿的」代表神的大能、大愛、及基督裏一切的豐富。神要將這一切豐富充滿我們。也就是我們也能從神那裏支取他的能力、與愛心。讓我們軟弱、枯乾的生命重新再剛強起來。(v.19b)
照神大能成就所祈求(v.20~21)
「 20 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21 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
1. 神的能力要運行在我們心中:神在我們裏面運行的大力,是聖靈的能力,是更新的能力,能使我們得力量,完成神的旨意。我們若依循著它,便會在我們身上產生無比果效。不是能作什麽,而是要憑著神在我們心中運行的大力來成就萬事。(v.20a)
2. 神要成就大事超過我們所求所想:我們若要經歷神的大能,不能坐著連一根指頭都不動,只等候神的能力來為我們完成一切。我們先要向神求,當我們敢向向神祈求大事,神就能做出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v.20b)
3. 願神在教會中得著榮耀:我們所求的不是一己的私利,不是個人野心的滿足。而是在教會中,神的名得著榮耀。「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神必會在我們中間施行奇妙的事。(v.21)
結論
弟兄姊妹們,神要透過我們行大事。當聖靈的能力加在我們身上,我們就能剛強壯膽。當明白基督的愛何等長闊高深,我們就能以他賜的愛去愛人。當我們敢向神祈求大事,他的能力就會運行在我們心中,我們就能為神行大事。禱告的力量是何等巨大,不是我們禱告有什麽了不得,乃是神能藉著我們的禱告,行出他所要完成的事。千萬不要忽略了為教會禱告的重要,神要成就大事,在教會當中。
2007年7月30日 星期一
[靈修筆記] 順從聖靈而活
羅馬書第八章1~13節
前言:當我們提到聖靈時,常會想到屬靈恩賜、或特殊的靈恩現象。有的人渴慕這些特殊經歷,對追求某些屬靈恩賜趨之若騖。另一些人為避免靈恩運動對教會造成的混亂,對聖靈的工作避之唯恐不及。這都不是正確的態度。只有正確的認識聖靈,我們才能經歷聖靈的大能,卻不至造成反面的影響。
那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認識聖靈呢?其實聖靈全面的參與在我們生活中,從得救、悔改、潔淨、禱告、讀經、甚至每日生活的引導,無不在經歷聖靈的能力。羅馬書第八章正是一篇論到「靠聖靈而活」的重要經文。全章提到聖靈二十多次,足見其重要性。以下我們要來思考:如何讓聖靈帶領我們每日的生活,從生活中經歷聖靈的大能。
依靠聖靈脫罪律(v.1~4)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 2 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 3 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 4 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
1. 未信時被罪與死的律所轄制:羅馬書第七章正描述保羅在歸向基督前,在罪中掙扎,卻勝不過的景況。這個強大的力量轄制住他,讓他苦不堪言。這就是人陷在罪中的共同景況,罪與死的律擄掠人,進入死的權勢底下,至終面對死亡的結局。(v.2)
2. 因基督的代贖得釋放:我們悲慘的景況並非毫無希望,第七章的最後一節指出了一線生機,「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羅7:25)。神子基督成爲罪身的形狀,代替了我們成爲贖罪祭。他本無罪,卻為我們受了罪的刑罰。(v.3)
3. 律法的義得成就:我們原來按自己的力量,行不出律法要求的義,如今卻因基督的受死,被神稱爲義。我們作不到義,但基督的義算成我們的義。律法的要求的義因基督而成就在我們身上。(v.4)
體貼聖靈克肉體(v.5~9)
「 5 因為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 6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 7 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因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 8而且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9 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
1. 老我隨從肉體的本性:按我們的本性,原都是隨從肉體、體貼肉體的事。肉體(sarx)與聖靈相對,是泛指一種人内心中不服神、與神為敵的罪性。不信主時,我們就是體貼肉體、隨從肉體的本性去行。(v.7)
2. 新我隨從聖靈的引導:與體貼肉體相反的就是體貼聖靈。凡事順服聖經中的教導,倚靠著聖靈的帶領而行。如此就能與主建立和諧的關係,這就是平安喜樂的泉源。(v.5~6)
3. 屬靈的人才能討神喜悅:屬靈的人就是不體貼肉體,體貼神心意的人。他們與神建立了和好的關係,能夠凡事討神的喜悅(v.8)
4. 聖靈住在我們心裏:屬靈的人能有神的靈住在我們心裏,如此我們就是屬基督的,生命與基督相連。(v.9)
順從聖靈得復活(v.10~13)
「10 基督若在你們心裡,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 11 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 12 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是欠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活著。 13 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
1. 身體雖會死亡,心靈卻因義而活:因著罪,我們的身體都會死亡,但基督在我們心裏,我們的靈不會隨肉身死亡而消滅。我們的生命能與神相連,永不分離。(v.10)
2. 基督復活的大能:主耶穌復活的大能,叫我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神以叫基督從死裏復活。這復活的大能,住在每個屬靈人的心中,能叫我們也一同從死裏活過來。(v.11)
3. 順從聖靈就是致死身體的惡行:我們屬靈人的生活,不能隨從肉體,而要順從聖靈而活。每日的生活都要順從聖靈的帶領。聖靈沒有一刻離開我們,時時在激勵、警告、引導我們。我們不要輕忽聖靈在内心微小的聲音,這常是聖靈向我們説話。(v.12~13)就如同打網球時的雙打,經驗豐富的隊友負大的責任,經驗不足的要盡量配合經驗豐富者。我們今天就好像與神配搭打網球,不要忘了身邊經驗豐富的隊友,靠自己一人打了起來。我們乃是與神同隊,他是高手,我是配角。凡事看他的旨意,順著他的吩咐行事總沒錯。順著聖靈而活就是如此,當一位網球雙打中的配角。
結論
我們原來被罪捆綁,基督未我們贖罪。聖靈的律釋放了我們脫離罪與死的律。如今得以與基督相連。聖靈住在我們心中,我們得以與神相合,與基督一樣,從死裏復活,享永遠的生命。
前言:當我們提到聖靈時,常會想到屬靈恩賜、或特殊的靈恩現象。有的人渴慕這些特殊經歷,對追求某些屬靈恩賜趨之若騖。另一些人為避免靈恩運動對教會造成的混亂,對聖靈的工作避之唯恐不及。這都不是正確的態度。只有正確的認識聖靈,我們才能經歷聖靈的大能,卻不至造成反面的影響。
那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認識聖靈呢?其實聖靈全面的參與在我們生活中,從得救、悔改、潔淨、禱告、讀經、甚至每日生活的引導,無不在經歷聖靈的能力。羅馬書第八章正是一篇論到「靠聖靈而活」的重要經文。全章提到聖靈二十多次,足見其重要性。以下我們要來思考:如何讓聖靈帶領我們每日的生活,從生活中經歷聖靈的大能。
依靠聖靈脫罪律(v.1~4)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 2 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 3 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 4 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
1. 未信時被罪與死的律所轄制:羅馬書第七章正描述保羅在歸向基督前,在罪中掙扎,卻勝不過的景況。這個強大的力量轄制住他,讓他苦不堪言。這就是人陷在罪中的共同景況,罪與死的律擄掠人,進入死的權勢底下,至終面對死亡的結局。(v.2)
2. 因基督的代贖得釋放:我們悲慘的景況並非毫無希望,第七章的最後一節指出了一線生機,「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羅7:25)。神子基督成爲罪身的形狀,代替了我們成爲贖罪祭。他本無罪,卻為我們受了罪的刑罰。(v.3)
3. 律法的義得成就:我們原來按自己的力量,行不出律法要求的義,如今卻因基督的受死,被神稱爲義。我們作不到義,但基督的義算成我們的義。律法的要求的義因基督而成就在我們身上。(v.4)
體貼聖靈克肉體(v.5~9)
「 5 因為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 6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 7 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因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 8而且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9 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
1. 老我隨從肉體的本性:按我們的本性,原都是隨從肉體、體貼肉體的事。肉體(sarx)與聖靈相對,是泛指一種人内心中不服神、與神為敵的罪性。不信主時,我們就是體貼肉體、隨從肉體的本性去行。(v.7)
2. 新我隨從聖靈的引導:與體貼肉體相反的就是體貼聖靈。凡事順服聖經中的教導,倚靠著聖靈的帶領而行。如此就能與主建立和諧的關係,這就是平安喜樂的泉源。(v.5~6)
3. 屬靈的人才能討神喜悅:屬靈的人就是不體貼肉體,體貼神心意的人。他們與神建立了和好的關係,能夠凡事討神的喜悅(v.8)
4. 聖靈住在我們心裏:屬靈的人能有神的靈住在我們心裏,如此我們就是屬基督的,生命與基督相連。(v.9)
順從聖靈得復活(v.10~13)
「10 基督若在你們心裡,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 11 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 12 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是欠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活著。 13 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
1. 身體雖會死亡,心靈卻因義而活:因著罪,我們的身體都會死亡,但基督在我們心裏,我們的靈不會隨肉身死亡而消滅。我們的生命能與神相連,永不分離。(v.10)
2. 基督復活的大能:主耶穌復活的大能,叫我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神以叫基督從死裏復活。這復活的大能,住在每個屬靈人的心中,能叫我們也一同從死裏活過來。(v.11)
3. 順從聖靈就是致死身體的惡行:我們屬靈人的生活,不能隨從肉體,而要順從聖靈而活。每日的生活都要順從聖靈的帶領。聖靈沒有一刻離開我們,時時在激勵、警告、引導我們。我們不要輕忽聖靈在内心微小的聲音,這常是聖靈向我們説話。(v.12~13)就如同打網球時的雙打,經驗豐富的隊友負大的責任,經驗不足的要盡量配合經驗豐富者。我們今天就好像與神配搭打網球,不要忘了身邊經驗豐富的隊友,靠自己一人打了起來。我們乃是與神同隊,他是高手,我是配角。凡事看他的旨意,順著他的吩咐行事總沒錯。順著聖靈而活就是如此,當一位網球雙打中的配角。
結論
我們原來被罪捆綁,基督未我們贖罪。聖靈的律釋放了我們脫離罪與死的律。如今得以與基督相連。聖靈住在我們心中,我們得以與神相合,與基督一樣,從死裏復活,享永遠的生命。
2007年7月29日 星期日
推行全年讀經計畫,可能嗎?
在一次培訓問題解答時,我被學生問到:「老師,你聖經讀過幾遍。」當著全班的面問這個問題,似乎有點挑戰詰難的意味。但這個學生問得一點也不過份。身為一個教導的人,本來就該好好花時間讀經。從讀經的次數是可以大略看出,一個基督徒過去在聖經上下的功夫。要站在講台上,就無可逃避的必須回答這個問題。
我老實說:「我只讀了四遍。」信主二十二年只讀過四遍,說出來還真會感到羞愧。但我回顧自己信主的二十多年,讀經總是斷斷續續的,可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真正下定決心好好讀經是從2000年開始。每年都計畫讀,但大多半途而廢。只有按進度、有計畫的讀,才有完成的可能。一時興起的讀經是很少能把全本讀完的。所以要知道一個人平時有沒有按進度逐年讀完一遍聖經。只要看他有沒有讀經記錄就知道了。沒有記錄通常就是隨興讀經,東一卷、西一卷,何時可讀完也不知道。或是留連於熟悉的幾卷書,偏僻的書卷大概從來也不去碰它。
以我過去自己的失敗經驗,教會對推行全年讀經計畫可說是,承受了很大的挫敗感。推出時,風聲雷動;年底時,甚至連問一問誰讀完了都感到膽怯,怕連一個人也沒有。我參加過兩次不同教會辦的全年讀經計畫,令我驚訝的是,兩邊都不約而同有著類似的結果。就是年初推行時所說:讀完的人會給獎品的承諾,在年底時似乎被遺忘了。害得我一再提醒,追著要獎品。好似我讀經的目的就是為獎品。事實上幾十元的獎品算不得什麼,但教會開出的承諾卻值千金。如果不重然諾,等於說是全年讀經計畫根本教會不重視。是鼓勵弟兄姊妹讀經的反面教材。
我自不量力想做這種吃力不討好、又沒人想幹的事,想在教會推行「全年讀經計畫」。我想在部隊當個小班長,向弟兄姊妹喊出:「跟我來!」而不是:「你去做!」既然推動就要以身作則。要求別人,自己一定要做到。同時也把自己的進度、甚至讀經心得公佈出來,鼓勵大家一同追求、不要放棄。
既然要推行非成功不可。要成功就要提高計畫的可行性,不僅要顧念弟兄姊妹能花上的時間,同時也要考慮人可能有的惰性。所以按時詢問、查核變成相當重要。如果推出之後就不去管他,除非自制力相當強的人,失敗的機率很大。一日一章是比較可行的作法。我打算採用這個讀經計畫表:「365關鍵篇章一年一遍計畫」。按這計畫可以在一年之內把聖經的重要篇章讀完一遍。對於讀得快的人,可以詳讀所有篇章。一日四章,十個月可以整本聖經讀完一遍。所以個人可以衡量自己的速度,決定全部讀或重點讀,只要讀完的人,一律獎勵。只要有五個人讀完,本計畫就算成功。至少比現在這種隨意讀經的情況好。
如果都沒人參加也沒關係,最壞的情況就是主辨人自己把聖經讀完一遍,獎品當然也要照給。如果連主辦人我自己,都不能好好完成,這計畫就算徹底失敗。
不接受挑戰就不會往前走。我要給自己一個挑戰,每週至少要貼出一篇靈修筆記。算是給弟兄姊妹作榜樣。每日一篇靈修筆記,以我目前狀況還作不到,等日後全職事奉時才來追求。我也鼓勵弟兄姊妹這麼作。日積月累,總能把整本聖經好好考查一遍。寫下來的心得全是日後分享、講道的材料。弟兄姊妹,讓我們互相勉勵,達到目標。
我老實說:「我只讀了四遍。」信主二十二年只讀過四遍,說出來還真會感到羞愧。但我回顧自己信主的二十多年,讀經總是斷斷續續的,可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真正下定決心好好讀經是從2000年開始。每年都計畫讀,但大多半途而廢。只有按進度、有計畫的讀,才有完成的可能。一時興起的讀經是很少能把全本讀完的。所以要知道一個人平時有沒有按進度逐年讀完一遍聖經。只要看他有沒有讀經記錄就知道了。沒有記錄通常就是隨興讀經,東一卷、西一卷,何時可讀完也不知道。或是留連於熟悉的幾卷書,偏僻的書卷大概從來也不去碰它。
以我過去自己的失敗經驗,教會對推行全年讀經計畫可說是,承受了很大的挫敗感。推出時,風聲雷動;年底時,甚至連問一問誰讀完了都感到膽怯,怕連一個人也沒有。我參加過兩次不同教會辦的全年讀經計畫,令我驚訝的是,兩邊都不約而同有著類似的結果。就是年初推行時所說:讀完的人會給獎品的承諾,在年底時似乎被遺忘了。害得我一再提醒,追著要獎品。好似我讀經的目的就是為獎品。事實上幾十元的獎品算不得什麼,但教會開出的承諾卻值千金。如果不重然諾,等於說是全年讀經計畫根本教會不重視。是鼓勵弟兄姊妹讀經的反面教材。
我自不量力想做這種吃力不討好、又沒人想幹的事,想在教會推行「全年讀經計畫」。我想在部隊當個小班長,向弟兄姊妹喊出:「跟我來!」而不是:「你去做!」既然推動就要以身作則。要求別人,自己一定要做到。同時也把自己的進度、甚至讀經心得公佈出來,鼓勵大家一同追求、不要放棄。
既然要推行非成功不可。要成功就要提高計畫的可行性,不僅要顧念弟兄姊妹能花上的時間,同時也要考慮人可能有的惰性。所以按時詢問、查核變成相當重要。如果推出之後就不去管他,除非自制力相當強的人,失敗的機率很大。一日一章是比較可行的作法。我打算採用這個讀經計畫表:「365關鍵篇章一年一遍計畫」。按這計畫可以在一年之內把聖經的重要篇章讀完一遍。對於讀得快的人,可以詳讀所有篇章。一日四章,十個月可以整本聖經讀完一遍。所以個人可以衡量自己的速度,決定全部讀或重點讀,只要讀完的人,一律獎勵。只要有五個人讀完,本計畫就算成功。至少比現在這種隨意讀經的情況好。
如果都沒人參加也沒關係,最壞的情況就是主辨人自己把聖經讀完一遍,獎品當然也要照給。如果連主辦人我自己,都不能好好完成,這計畫就算徹底失敗。
不接受挑戰就不會往前走。我要給自己一個挑戰,每週至少要貼出一篇靈修筆記。算是給弟兄姊妹作榜樣。每日一篇靈修筆記,以我目前狀況還作不到,等日後全職事奉時才來追求。我也鼓勵弟兄姊妹這麼作。日積月累,總能把整本聖經好好考查一遍。寫下來的心得全是日後分享、講道的材料。弟兄姊妹,讓我們互相勉勵,達到目標。
2007年7月24日 星期二
[靈修筆記] 兩條道路
詩篇第一篇
前言:詩篇流傳近三千年,是聖經中最引人喜愛的書卷之一。其中充滿了以色列先民所留下寶貴的智慧遺產。特別是對神敬拜、求告、與渴慕之情,單純而直接的表露無遺。它留給後代子孫祈禱的典範。帶領我們建立與神更緊密的關係。
詩篇第一篇,是整卷詩篇的總綱。詩中清楚的指出兩條道路,一條是義人的路、另一條是惡人的路。在今天後現代社會,為什麼要如此黑白分明、非善即惡。現實社會充滿了許多模糊的價值觀。一般不喜歡絕對的標準,在善惡之間充滿了許多灰色地帶。但聖經的教導不是如比,義人之路與惡人之路是不會重合的,不會有一條路既導向永生、又導向滅亡。人的最終命運也不會是一半永生、一半滅亡。這是擺在人面前的倫理判斷,他到底要跟從誰?若不是順從神就是反抗神。一旦離開了義人之路,就是選擇背逆神,他最後的命運也就清清楚楚了。
兩種選擇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2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1~2節)
本詩原文的頭一句話就是:「這個人是何等有福。」有福的人是怎樣的人呢?首先詩人以三個「不」來指出有福的人要避免的是甚麼。三個動詞是「從」(walk)、「站」(stand),和「坐」(sit),內容為惡人的計謀、罪人的道路,和褻慢人的座位。三個警告,一個比一個嚴重。詩人勸大家不要與不敬虔、輕慢神的人為伍;不要羨慕他們的生活方式;不要選擇效法他們那種錯誤的價值觀。常與惡人為伍,久而久之,他們的想法就成了我們的想法。我們的心思意念、喜好、價值觀,不覺中全部被潛移默化地污染了。
接下去詩人用「唯」(but)這轉換語氣,來講他應該如何。相對於把心中充滿「惡人的計謀」,他的內心「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耶和華的律法成了他的最愛,不只研讀它,還放在心上反覆思想,連夜晚在床上還念念不忘。神的律法成了他的生活的重心,指導他的生活方向。常思想神的律法,讓他更加認識神、保持與神之間親密的關係、也更能體貼神的心意。
惡人與義人的道路是兩種生活方向的選擇,完全南轅北轍、互不相容。我們必須在其中擇一而行,毫無騎牆的可能。
兩種根基
「3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4 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秕被風吹散。」(3~4節)
這段詩人用兩個比喻來形容義人與惡人的生命光景。他以「一棵樹栽在溪水旁」來形容義人,在沙漠乾旱的環境中,沒有水源的樹常會枯乾,結不出果實。但栽種在溪水旁的樹,隨時可以吸收水分、樹葉常保青綠、不致枯乾。喜愛耶和華律法,晝夜思想的人,也一樣不會受乾旱環境的影響而枯竭。他的根札在耶和華的教訓中,隨時得到神話語的供應。神的話就如同豐富的泉源一樣,滋潤他屬靈的生命。他的人生在耶和華的計劃中,所做所為的都符合耶和華的心意。這樣的生活就是凡事順利的生活。
我們應該分辨清楚,順利並不是一帆風順。我們也常看到惡人發財、義人遭災。就如創世記中的約瑟,一生真是受盡了冤曲。在人看來他是倒楣透頂。但聖經怎麼說他:「他主人見耶和華與他同在,又見耶和華使他手裡所辦的盡都順利。」(創39:3) 在人眼中被關在獄中這麼不順,但在神眼中他盡都順利。順利不是無憂無慮,無災無難。敬畏神的人就算在危難中,神也要使他順利。
相對的惡人就算在順境中,也是在神的震怒底下。所以詩人說:「惡人並不是這樣。」他們的順利不過是暫時的、無根無基。義人如生根於溪水旁的樹,樹葉茂盛、果子豐盈。惡人卻不是這樣。他們像甚麼呢?他們像磨麥時候的糠秕被風吹散。他們沒有根基、沒有價值、沒有結果子。無論人的眼光怎麼看,在神的眼中他們就像被風吹散、無影無蹤的糠秕。
兩種結局
「5 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 6 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5~6節)
這段詩人以人生的結局來作結論,「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因惡人的生命不是與神相連,沒有穩固的根基。在神的審判台前,惡人如風中的糠秕,只有站立不住而潰散,被驅逐離開神的面。「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惡人不只在神面前站立不住,他們在義人的審判中,也是一樣的結果。
兩條道路,建立在兩種根基上,導致兩種結局。義人札根於神的律法,神會引導義人的道路、保護他的安全。在神的審判中他能站立得住。最終得享永生、與神永遠同在。
惡人選擇一條背離神的道路,他的命運則完全不同,不管他今生再風光,但是卻與神無分無關。他的人生沒有價值、沒有希望、在神面前站立不住。他的結局就是滅亡、與神永遠分離。
結論:朋友,讀到這裏,心中有個很大的警惕。人生的路真要謹慎啊!起初只是條小叉路,沒想到卻越走越遠,終至不能回頭。錯誤的選擇,引導到敗亡的命運。如果你還年輕,還有機會選擇,千萬不要大意。
此時我想到美國詩人福斯特寫的一首詩:「一條未走上的路」。重讀這首詩,發人深省。小小的分叉,引至人生不同的結局,你羨慕那條未走上的路嗎?還是你甘心走神所帶領你走的十架窄路。
The Road Not Taken - Robert Frost (1874–1963)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前言:詩篇流傳近三千年,是聖經中最引人喜愛的書卷之一。其中充滿了以色列先民所留下寶貴的智慧遺產。特別是對神敬拜、求告、與渴慕之情,單純而直接的表露無遺。它留給後代子孫祈禱的典範。帶領我們建立與神更緊密的關係。
詩篇第一篇,是整卷詩篇的總綱。詩中清楚的指出兩條道路,一條是義人的路、另一條是惡人的路。在今天後現代社會,為什麼要如此黑白分明、非善即惡。現實社會充滿了許多模糊的價值觀。一般不喜歡絕對的標準,在善惡之間充滿了許多灰色地帶。但聖經的教導不是如比,義人之路與惡人之路是不會重合的,不會有一條路既導向永生、又導向滅亡。人的最終命運也不會是一半永生、一半滅亡。這是擺在人面前的倫理判斷,他到底要跟從誰?若不是順從神就是反抗神。一旦離開了義人之路,就是選擇背逆神,他最後的命運也就清清楚楚了。
兩種選擇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2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1~2節)
本詩原文的頭一句話就是:「這個人是何等有福。」有福的人是怎樣的人呢?首先詩人以三個「不」來指出有福的人要避免的是甚麼。三個動詞是「從」(walk)、「站」(stand),和「坐」(sit),內容為惡人的計謀、罪人的道路,和褻慢人的座位。三個警告,一個比一個嚴重。詩人勸大家不要與不敬虔、輕慢神的人為伍;不要羨慕他們的生活方式;不要選擇效法他們那種錯誤的價值觀。常與惡人為伍,久而久之,他們的想法就成了我們的想法。我們的心思意念、喜好、價值觀,不覺中全部被潛移默化地污染了。
接下去詩人用「唯」(but)這轉換語氣,來講他應該如何。相對於把心中充滿「惡人的計謀」,他的內心「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耶和華的律法成了他的最愛,不只研讀它,還放在心上反覆思想,連夜晚在床上還念念不忘。神的律法成了他的生活的重心,指導他的生活方向。常思想神的律法,讓他更加認識神、保持與神之間親密的關係、也更能體貼神的心意。
惡人與義人的道路是兩種生活方向的選擇,完全南轅北轍、互不相容。我們必須在其中擇一而行,毫無騎牆的可能。
兩種根基
「3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4 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秕被風吹散。」(3~4節)
這段詩人用兩個比喻來形容義人與惡人的生命光景。他以「一棵樹栽在溪水旁」來形容義人,在沙漠乾旱的環境中,沒有水源的樹常會枯乾,結不出果實。但栽種在溪水旁的樹,隨時可以吸收水分、樹葉常保青綠、不致枯乾。喜愛耶和華律法,晝夜思想的人,也一樣不會受乾旱環境的影響而枯竭。他的根札在耶和華的教訓中,隨時得到神話語的供應。神的話就如同豐富的泉源一樣,滋潤他屬靈的生命。他的人生在耶和華的計劃中,所做所為的都符合耶和華的心意。這樣的生活就是凡事順利的生活。
我們應該分辨清楚,順利並不是一帆風順。我們也常看到惡人發財、義人遭災。就如創世記中的約瑟,一生真是受盡了冤曲。在人看來他是倒楣透頂。但聖經怎麼說他:「他主人見耶和華與他同在,又見耶和華使他手裡所辦的盡都順利。」(創39:3) 在人眼中被關在獄中這麼不順,但在神眼中他盡都順利。順利不是無憂無慮,無災無難。敬畏神的人就算在危難中,神也要使他順利。
相對的惡人就算在順境中,也是在神的震怒底下。所以詩人說:「惡人並不是這樣。」他們的順利不過是暫時的、無根無基。義人如生根於溪水旁的樹,樹葉茂盛、果子豐盈。惡人卻不是這樣。他們像甚麼呢?他們像磨麥時候的糠秕被風吹散。他們沒有根基、沒有價值、沒有結果子。無論人的眼光怎麼看,在神的眼中他們就像被風吹散、無影無蹤的糠秕。
兩種結局
「5 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 6 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5~6節)
這段詩人以人生的結局來作結論,「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因惡人的生命不是與神相連,沒有穩固的根基。在神的審判台前,惡人如風中的糠秕,只有站立不住而潰散,被驅逐離開神的面。「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惡人不只在神面前站立不住,他們在義人的審判中,也是一樣的結果。
兩條道路,建立在兩種根基上,導致兩種結局。義人札根於神的律法,神會引導義人的道路、保護他的安全。在神的審判中他能站立得住。最終得享永生、與神永遠同在。
惡人選擇一條背離神的道路,他的命運則完全不同,不管他今生再風光,但是卻與神無分無關。他的人生沒有價值、沒有希望、在神面前站立不住。他的結局就是滅亡、與神永遠分離。
結論:朋友,讀到這裏,心中有個很大的警惕。人生的路真要謹慎啊!起初只是條小叉路,沒想到卻越走越遠,終至不能回頭。錯誤的選擇,引導到敗亡的命運。如果你還年輕,還有機會選擇,千萬不要大意。
此時我想到美國詩人福斯特寫的一首詩:「一條未走上的路」。重讀這首詩,發人深省。小小的分叉,引至人生不同的結局,你羨慕那條未走上的路嗎?還是你甘心走神所帶領你走的十架窄路。
The Road Not Taken - Robert Frost (1874–1963)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
[靈修筆記] 曠野的筵席
詩篇 六十三篇
從這首詩前面的背景可以看到: 「大衛在猶大曠野的時候,作了這詩」大衛為何到了曠野?逃出王宮躲到曠野,必定是遭到意外的攻擊。在這時刻大衛的景况如何,心情如何?從王宮到曠野,心情上必定有相當大的落差。他思念的是什麼事呢?他能從生命的曠野中走出來嗎?
乾渴中的切慕(v1~4)
「神阿,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的尋求你。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頌讚你。我還活的時候,要這樣稱頌你。我要奉你的名舉手。」
• 在疲乏中向神永告:「神阿,你是我的神。」大衛在患難中想到了什麼?本詩不斷出現大衛的向神的呼求,「尋求你、渴想你、切慕你、瞻仰你、頌讚你、稱頌你。」這可以說是一篇求告詩。
• 因信而在神的永約中:從上面大衛在曠野中的行動,能看出他與神親密的關係?他怎能與神如此親密呢?他深知自己在神的約中。神向他的先祖亞伯拉罕立約(創 17:7)「我要與你並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的後裔的神。」這約也延續到他身上。他深知神的屬性,是守約施慈愛的神。必定持守衪所立下的永約,要作他的神。你曾經歷困難如同在曠野嗎?你曾在困難中呼求神嗎?什麼原因使你敢開口求他?大衛確信:(1)神是大衛困難中唯一可以呼求的對象。(2)神一定會垂聽大衛的呼求。你確信神與你之間有立約的關係?他會聽你的呼求嗎?
• 在乾渴之地見神的榮耀:什麼樣情形讓大衛用乾渴來形容?他想到了什麼?聖所與曠野有什麼不同?曠野能見到神的榮耀嗎?見到神的能力,和榮耀,此時對他的意義是什麼?
• 神的慈愛比生命更好:什麼還能比生命更好?大衛說「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大衛在此時說出這話有何意義?我們為何喜愛生命?因生命是此生最珍貴的事物。當我們以為生命中的美物永不會離開,永遠不會失去生命的時候,我們會愛生命中的美物過於神的慈愛。如果我們知道生命不過如過眼雲煙,當會定睛在神身上。
夜更中的讚美(v5~6)
「我在床上記念你,在夜更的時候思想你,我的心就像飽足了骨髓肥油。我也要以歡樂的嘴唇讚美你。」
• 骨髓肥油代表什麼?想到何事他的心情開始轉變?有什麼轉變?
• 你向神發出敬拜的理由是什麼?可曾在敬拜中感到神所賜下的滿足?
• 他在夜間不眠在擔心什麼?此刻他想到什麼?
• 他用神翅膀的蔭下形容什麼?在神的翅膀的蔭下他的心情如何?
危險中的跟隨(v7~11)
「因為你曾幫助我,我就在你翅膀的蔭下歡呼。我心緊緊的跟隨你。你的右手扶持我。但那些尋索要滅我命的人,必往地底下去。他們必被刀劍所殺,被野狗所吃。但是王必因神歡喜。凡指著他發誓的,必要誇口。因為說謊之人的口,必被塞住。」
• 危難中的保障:雖然有人在尋索要滅他的命,說謊之人用口攻擊他。為何他不再怕尋索要滅他命的人?
• 指著他發誓的是誰?這他是指神。「你要敬畏耶和華你的神,事奉他,指著他的名起誓。」(申 6:13)
結論
他在危難的景況發出信心的呼求,在曠野中,神為他擺設筵席。使他能在乾渴中切慕神、在夜更中讚美神、在危險中跟隨神。
從這首詩前面的背景可以看到: 「大衛在猶大曠野的時候,作了這詩」大衛為何到了曠野?逃出王宮躲到曠野,必定是遭到意外的攻擊。在這時刻大衛的景况如何,心情如何?從王宮到曠野,心情上必定有相當大的落差。他思念的是什麼事呢?他能從生命的曠野中走出來嗎?
乾渴中的切慕(v1~4)
「神阿,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的尋求你。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頌讚你。我還活的時候,要這樣稱頌你。我要奉你的名舉手。」
• 在疲乏中向神永告:「神阿,你是我的神。」大衛在患難中想到了什麼?本詩不斷出現大衛的向神的呼求,「尋求你、渴想你、切慕你、瞻仰你、頌讚你、稱頌你。」這可以說是一篇求告詩。
• 因信而在神的永約中:從上面大衛在曠野中的行動,能看出他與神親密的關係?他怎能與神如此親密呢?他深知自己在神的約中。神向他的先祖亞伯拉罕立約(創 17:7)「我要與你並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的後裔的神。」這約也延續到他身上。他深知神的屬性,是守約施慈愛的神。必定持守衪所立下的永約,要作他的神。你曾經歷困難如同在曠野嗎?你曾在困難中呼求神嗎?什麼原因使你敢開口求他?大衛確信:(1)神是大衛困難中唯一可以呼求的對象。(2)神一定會垂聽大衛的呼求。你確信神與你之間有立約的關係?他會聽你的呼求嗎?
• 在乾渴之地見神的榮耀:什麼樣情形讓大衛用乾渴來形容?他想到了什麼?聖所與曠野有什麼不同?曠野能見到神的榮耀嗎?見到神的能力,和榮耀,此時對他的意義是什麼?
• 神的慈愛比生命更好:什麼還能比生命更好?大衛說「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大衛在此時說出這話有何意義?我們為何喜愛生命?因生命是此生最珍貴的事物。當我們以為生命中的美物永不會離開,永遠不會失去生命的時候,我們會愛生命中的美物過於神的慈愛。如果我們知道生命不過如過眼雲煙,當會定睛在神身上。
夜更中的讚美(v5~6)
「我在床上記念你,在夜更的時候思想你,我的心就像飽足了骨髓肥油。我也要以歡樂的嘴唇讚美你。」
• 骨髓肥油代表什麼?想到何事他的心情開始轉變?有什麼轉變?
• 你向神發出敬拜的理由是什麼?可曾在敬拜中感到神所賜下的滿足?
• 他在夜間不眠在擔心什麼?此刻他想到什麼?
• 他用神翅膀的蔭下形容什麼?在神的翅膀的蔭下他的心情如何?
危險中的跟隨(v7~11)
「因為你曾幫助我,我就在你翅膀的蔭下歡呼。我心緊緊的跟隨你。你的右手扶持我。但那些尋索要滅我命的人,必往地底下去。他們必被刀劍所殺,被野狗所吃。但是王必因神歡喜。凡指著他發誓的,必要誇口。因為說謊之人的口,必被塞住。」
• 危難中的保障:雖然有人在尋索要滅他的命,說謊之人用口攻擊他。為何他不再怕尋索要滅他命的人?
• 指著他發誓的是誰?這他是指神。「你要敬畏耶和華你的神,事奉他,指著他的名起誓。」(申 6:13)
結論
他在危難的景況發出信心的呼求,在曠野中,神為他擺設筵席。使他能在乾渴中切慕神、在夜更中讚美神、在危險中跟隨神。
2007年7月18日 星期三
[靈修筆記] 與神同在
詩篇 十六篇
前言:在本詩一開始,詩人就求告神說:「神啊!求你保佑我。」他遇到了什麼困難?可能拜異教偶像者對他的引誘(v4),或是敵人對他生命的威脅(v10)。他到了走投無路的景況,只有求告耶和華。在我們人生當中,是否有遭遇到危險困難?在危險時怎麼辦?
與神同在的需要(v1~4)
「1 神啊,求你保佑我,因為我投靠你。2 我的心哪,你曾對耶和華說: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3 論到世上的聖民,他們又美又善,是我最喜悅的。4 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他們所澆奠的血我不獻上;我嘴唇也不提別神的名號。 」
1. 享受與聖民團契的美善(v2~3):在與弟兄姊妹團契的生活中,我們能經歷神同在的美善。詩篇一三三篇中說:「看哪弟,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請珍惜與耶和華的聖民同在的時間,那正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時刻。
2. 不與拜偶像者同行:與聖民對比的是「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人,這表示詩人周圍可能有祭拜異教偶像的引誘。他警告自己,不要同他們一同拜偶像,以免陷入愁苦之中。
小結:與聖民團契必享喜樂,與拜偶像者同行必遭愁苦。
與神同在的好處(v5~8)
「5 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 6 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 7 我必稱頌那指教我的耶和華;我的心腸在夜間也警戒我。 8 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
1. 因神賜的產業得滿足(v5~6):耶和華對亞倫說:「我就是你的分,是你的產業。」(民18:20)這裏大衛也說:「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我的滿足不在家道豐富,而是主的同在。我曾去一家新竹的科技公司應徵,這句經文貼在公司大門的把手上。這公司的總經理是位主內弟兄,他出入公司必看到這句經文,而心中生出感恩:「我的好處不在耶和華以外」。
2. 因神的指教得警戒(v7):神願指教我人生的方向,既使在孤單的黑夜,我也要領受神的教導。我雖然會走錯路,但神是信實的,衪必指教我人生的道路。
3. 因神的保護得安全(v8):神常在我身邊,我感到安全無比。不致害怕、不致動搖。
小結:神藉著產業、保護、指教與我同在,我不致缺乏,滿有安全感。
與神同在而生出的信心(v9~11)
「9 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原文是榮耀)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 10 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 11 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1. 因信神的同在而滿有喜樂(v9):神賜我產業、保護我、指教我,這是心中歡喜快樂的泉源。
2. 信神必不離棄我(v10):這句經文被彼得與保羅引用來證明,主耶穌的復活正應驗了本句詩對彌賽不會死亡的預言。我們雖遭死亡的威脅,但仍充滿信心,神必不離棄我,必救我脫離死亡的陰影。
3. 信神必指示我生命之道(v11):神有生命之道,在衪手中永遠不致遭害。因衪的同在,我的生命充滿了滿足與喜樂。
小結:因神的同在,我有充足的信心。神必不離棄我,衪必指示我生命之道。
結論
人生充滿了困難險阻,異教的引誘、安全的威脅。我的保護是從神而來。只有安居在神的同在中,我們才能有充足的信心面對每日的挑戰。神心賞賜豐富的產業,不致缺乏;神必保護,脫離危險;神必指教,遠離無知。讓我們活在神的面前,享受與神同在的喜樂。
前言:在本詩一開始,詩人就求告神說:「神啊!求你保佑我。」他遇到了什麼困難?可能拜異教偶像者對他的引誘(v4),或是敵人對他生命的威脅(v10)。他到了走投無路的景況,只有求告耶和華。在我們人生當中,是否有遭遇到危險困難?在危險時怎麼辦?
與神同在的需要(v1~4)
「1 神啊,求你保佑我,因為我投靠你。2 我的心哪,你曾對耶和華說: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3 論到世上的聖民,他們又美又善,是我最喜悅的。4 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他們所澆奠的血我不獻上;我嘴唇也不提別神的名號。 」
1. 享受與聖民團契的美善(v2~3):在與弟兄姊妹團契的生活中,我們能經歷神同在的美善。詩篇一三三篇中說:「看哪弟,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請珍惜與耶和華的聖民同在的時間,那正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時刻。
2. 不與拜偶像者同行:與聖民對比的是「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人,這表示詩人周圍可能有祭拜異教偶像的引誘。他警告自己,不要同他們一同拜偶像,以免陷入愁苦之中。
小結:與聖民團契必享喜樂,與拜偶像者同行必遭愁苦。
與神同在的好處(v5~8)
「5 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 6 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 7 我必稱頌那指教我的耶和華;我的心腸在夜間也警戒我。 8 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
1. 因神賜的產業得滿足(v5~6):耶和華對亞倫說:「我就是你的分,是你的產業。」(民18:20)這裏大衛也說:「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我的滿足不在家道豐富,而是主的同在。我曾去一家新竹的科技公司應徵,這句經文貼在公司大門的把手上。這公司的總經理是位主內弟兄,他出入公司必看到這句經文,而心中生出感恩:「我的好處不在耶和華以外」。
2. 因神的指教得警戒(v7):神願指教我人生的方向,既使在孤單的黑夜,我也要領受神的教導。我雖然會走錯路,但神是信實的,衪必指教我人生的道路。
3. 因神的保護得安全(v8):神常在我身邊,我感到安全無比。不致害怕、不致動搖。
小結:神藉著產業、保護、指教與我同在,我不致缺乏,滿有安全感。
與神同在而生出的信心(v9~11)
「9 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原文是榮耀)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 10 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 11 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1. 因信神的同在而滿有喜樂(v9):神賜我產業、保護我、指教我,這是心中歡喜快樂的泉源。
2. 信神必不離棄我(v10):這句經文被彼得與保羅引用來證明,主耶穌的復活正應驗了本句詩對彌賽不會死亡的預言。我們雖遭死亡的威脅,但仍充滿信心,神必不離棄我,必救我脫離死亡的陰影。
3. 信神必指示我生命之道(v11):神有生命之道,在衪手中永遠不致遭害。因衪的同在,我的生命充滿了滿足與喜樂。
小結:因神的同在,我有充足的信心。神必不離棄我,衪必指示我生命之道。
結論
人生充滿了困難險阻,異教的引誘、安全的威脅。我的保護是從神而來。只有安居在神的同在中,我們才能有充足的信心面對每日的挑戰。神心賞賜豐富的產業,不致缺乏;神必保護,脫離危險;神必指教,遠離無知。讓我們活在神的面前,享受與神同在的喜樂。
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如何面對婚姻中的衝突
在人生的各階段,夫妻無法避免的會面對許多危機。在危機中考驗著夫妻面對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意見衝突是婚姻中的礁石,如何面對日常生活中的衝突,共同尋求解決之道,是維繫婚姻關的重要功課。本課程將要探討如何面對婚姻中的衝突,以期待能保持和諧的婚姻關係。
離婚的統計
在2003年美國有二百一十八萬對夫婦結婚
結婚數占總人口比例: 7.5/1,000
離婚數占總人口比例 : 3.8/1,000
在1997年第一次結婚以離婚結束比例: 50%
該年第二次結婚以離婚結束比例: 60%
當今的離婚率是1960年的兩倍,1980年達最高點後開始下降。
婚姻觸礁,直接影響人生中婚姻的幸福感。間接影響身體健康,婚姻幸福者比離婚或婚姻不幸者多活四年,患病機率較低,對免疫系統也較有益。婚姻不美滿,小孩也受到連累。
離婚的原因
外遇:因與異性接觸的機會增加,不覺中讓婚姻外的情感滋長。
財務問題:配偶間用銭的觀念不一樣。
配偶的不良嗜好:包括酗酒、吸毒、賭博等。
個性不合: 因作人處世的態度及脾氣差異爭執。
溝通不良:雙方因溝通的的問題,產生誤解和,不愉快的感受與日俱增。
婆媳及姻親困擾:因為婆媳、親戚關係不好,導致夫妻間為此而爭吵。
信仰差異: 信仰影響價值觀及人生方向。
其他:家事分配不圴,子女教養問題。
預測離婚的徵兆
「維繫婚姻的七大原則」 作者Gottman根據長時間的研究, 能夠以91%的精確度判斷一對夫妻能否攜手走向人生的終點。
離婚的徵兆:
a. 以尖酸刻薄的話開場
b. 四騎士:批評、藐視、辯護、石牆回應
c. 暴發性情緒
d. 肢體語言(如:心跳加速、冒汗 )
e. 嘗試修好失敗
f. 惡劣的回憶
衝突是關係成長的機會
危機與轉機:「婚姻中的衝突」是不可避免且會持續存在的,如果夫妻能學會智慧的利用衝突,它將有益於婚姻關係的發展。因此我們要以積極建設性的眼光來看衝突,視衝突為「關係深化的機會」。
不要逃避:許多男性用逃避來面對衝突,但只維持表面的和諧 ,深層的危機並未化解。逃避衝突反使自己失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
化解爭執、防止離婚
不到最後關頭,不輕言放棄:防止離婚的關鍵不在於如何處理夫妻之間的歧見,而在於爭吵時夫妻如何對待。
深厚的友誼是關鍵:爭執並不是破壞婚姻的主要殺手,夫妻都難免吵架。夫妻間友誼的的深厚程度是婚姻的重要基石。
面對衝突的基本觀念
衝突源於差異:夫妻來自不同背景,觀念上會有差異乃是必然的。衝突正突顯彼此的差異的存在,因此要接納和尊敬彼此的差異性。
要清楚了解衝突的真實原因:有的是起因可解決的問題,有的卻是永久性的問題。
可解決或永久性的問題:69%的婚姻衝突起源於永久性的問題。要能分辨兩者的不同,分別用不同方法處理。
永久性的 / 可解決的問題
永久性的問題:長期形成,延續一生之久的問題。不容易找到解決方法。
事實上許多夫妻能接受這些永久性的問題存在,一生並沒有解決。卻維持良好的婚姻關係。
可解決的問題:另一些問題並不是難以解決的。只要雙方有誠意按著有效的方法,就能化解衝突,達成協議。
解決可解決的問題
軟化你的開場:避免四騎士的出現,抱怨但勿責怪、句子以「我」開頭、描述事情,勿做評斷、措辭要客氣、要表達感激、不要積壓不滿。
學習發出並接收修好的訊息:即使爭吵非常激烈,仍要將傷害降至最低。建議的修好的詞句是:我覺得、我需要冷靜、對不起等。
安撫自己以及彼此的情緒:爭吵過後,首先就是停止討論,讓身體恢復平靜。並緩和對方情緒
妥協:找到折衷方案。
包容彼此的缺點:不嫌棄先天缺陷,不互挑毛病。
處理常見的婚姻問題
壓力、更多的壓力:婚姻是個避風港。可以清理工作上的不愉快,化解工作上的壓力。
o 每天的行程安排些減壓活動,如:躺在床上一起聊天、慢跑,其實夫妻間彼此幫忙就是最簡單的放鬆方法。
與姻親的關係:建立「夫妻同心」的一體感。
o 婆媳問題的核心,是兩個女人爭奪一個男人的愛。
o 解決之道:男人千萬不要想當和事佬。突破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丈夫先站在妻子這一邊。先當好丈夫,其次再當好兒子,對母親盡孝。
o 丈夫與妻子必須建立自己的家庭習慣、價值觀和生活形態,並堅持他的父母親必須接受。
錢、錢、錢:金錢代表自由與全力,也象徵著安全感與信任,必須在這兩方面取得平衡。
o 解決之道:新婚夫妻若有此問題,就要解決;否則拖下去,會成為永久問題。
o 第一步:逐條列出你們目前的開銷。
o 第二步:做好每天的財務管理。
o 第三步:做好未來的財務規劃。
性生活:互相感激與接受。一般性生活的問題,最令人感到尷尬、受傷與排拒,也往往不知如何溝通。
o 解決之道:學習以一種夫妻都覺得安心的方式提出「性」方面的期待,同時也以適當方式回應配偶的要求。
o 切不要把配偶與人比較,或以輕蔑的口氣談。
分擔家務:營造公平和分工合作的感覺。男人要瞭解女人多麼在意居家環境的整潔。男人容易高估自己所做的家事數量。
o 解決之道:關鍵很明顯,就是男人必須多做家事!
o 就家事一覽表進行討論分工。
為父母之道:擴大「夫妻同心」的感覺時,把小孩也包括在內。
o 有67%的初為人母者,覺得生活變得悲慘;但另33%的女性卻甘之如飴,甚至覺得婚姻變得更好。其中的秘訣,在於丈夫是否跟著妻子同步調整心態有一定的關聯。
o 解決之道:鞏固婚姻關係中的友誼基礎。要讓孩子的父親參與照顧小孩。
與永久性問題和平共處
打開僵局的目的,不是要解決問題,而是從僵持進入對話。這些使關係鬧僵的問題,往往是婚姻中揮之不去的永久問題。
其實僵持是一種徵兆,象徵你們互不瞭解或互不尊重彼此的人生夢想;而夢想也有不同層次。例如:夢想賺大錢的背後,可能是對安全感的渴望。
當你們婚姻碰到僵持不下的瓶頸時,不論問題的大小,第一步就是確定你們為了哪一個或哪些夢想而爆發衝突。
打開僵局的步驟
a. 第一步:當個夢想偵探家。
b. 第二步:處理一個已經陷入僵局的婚姻問題。
o 利用積極傾聽,兩人各有十五分鐘的陳述時間,和傾聽時間。不要試著解決這個問題,而是瞭解每個人為何對此問題的感覺如此強烈。
o 遵循一般積極傾聽的原則。
o 瞭解並尊重彼此內心最身處、最私人的希望和夢想,是挽救並充實婚姻生活的關鍵。
c. 第三步:互相安撫。
d. 第四步:結束僵局。利用書中第213頁的同心圓練習,尋找共識。
e. 第五步:說聲謝謝你。
解決問題的步驟
f. 問題討論:溝通兩人的問題到底在哪裏。
g. 禱告:願意謙卑讓神來帶領解決婚姻的問題。
h. 解決問題方案:
o 設定議程
o 腦力激盪
o 同意及妥協
o 執行追縱
說者-聽者的技巧的規則
給說者的規則:
說者是說自己的想法。用「我」為主詞的陳述句,說出自己感受。
不要淘淘不絕,為了幫助聽者專心,保持話語清楚並切中要點 。
停下來讓聽者用他的話重述所聽見的。如果重述的的不準確,禮貌也重講他聽不明白的部份。
你的目的是幫助聽者聽明白你的觀點。
給聽者的規則:
用自己的話簡明地重述所聽見的。要切實聽明白說者的話。
集中注意力在說者的信息,不要反駁。聽者是不可加自己的意見的。等輪到當說者時再回應。聽者的責任是重述以致不誤解說者的意思。
給雙方的規則:
說者有發言權。
當聽者重述時,說者仍保有發言權。
分享發言權
用 LDD 的方法 ( Listen, Don’t Defend )
六個解決衝突的基本規則 當爭吵加劇要喊暫停,以說者-聽者的技巧重新開始,或是同意另找時間再談。
當溝通出現困難時,使用說者-聽者的技巧。
當討論重要問題時,把問題討論與解決方案分開。
可改天再談:天當問題被提出來,聽話者有權說「現在不是討論這問題的時機」。但不談者要負責訂下約定,二天之內再談。
每週都有夫妻會議。
共度美好時間:不要把時間全花在解決衝突,分出時間做些身心靈更加親近的活動。
結論 衝突是關係成長的機會,不要逃避。
要清楚了解衝突的真實原因:是可解決的問題,或是永久性的問題。分別採取解決之道。
在溝通出現困難時,用說者-聽者的技巧。
擺脫夫妻間相處的惡性循環,唯一的方法,就是兩人都有所改變。
祝大家部能有美滿的婚姻生活。
參考書目:
1.「維繫婚姻的七大原則」 By Gottman
2. "A Lasting Promise: A Christian Guide to Fighting for Your Marriage"
By Scott Stanley
離婚的統計
在2003年美國有二百一十八萬對夫婦結婚
結婚數占總人口比例: 7.5/1,000
離婚數占總人口比例 : 3.8/1,000
在1997年第一次結婚以離婚結束比例: 50%
該年第二次結婚以離婚結束比例: 60%
當今的離婚率是1960年的兩倍,1980年達最高點後開始下降。
婚姻觸礁,直接影響人生中婚姻的幸福感。間接影響身體健康,婚姻幸福者比離婚或婚姻不幸者多活四年,患病機率較低,對免疫系統也較有益。婚姻不美滿,小孩也受到連累。
離婚的原因
外遇:因與異性接觸的機會增加,不覺中讓婚姻外的情感滋長。
財務問題:配偶間用銭的觀念不一樣。
配偶的不良嗜好:包括酗酒、吸毒、賭博等。
個性不合: 因作人處世的態度及脾氣差異爭執。
溝通不良:雙方因溝通的的問題,產生誤解和,不愉快的感受與日俱增。
婆媳及姻親困擾:因為婆媳、親戚關係不好,導致夫妻間為此而爭吵。
信仰差異: 信仰影響價值觀及人生方向。
其他:家事分配不圴,子女教養問題。
預測離婚的徵兆
「維繫婚姻的七大原則」 作者Gottman根據長時間的研究, 能夠以91%的精確度判斷一對夫妻能否攜手走向人生的終點。
離婚的徵兆:
a. 以尖酸刻薄的話開場
b. 四騎士:批評、藐視、辯護、石牆回應
c. 暴發性情緒
d. 肢體語言(如:心跳加速、冒汗 )
e. 嘗試修好失敗
f. 惡劣的回憶
衝突是關係成長的機會
危機與轉機:「婚姻中的衝突」是不可避免且會持續存在的,如果夫妻能學會智慧的利用衝突,它將有益於婚姻關係的發展。因此我們要以積極建設性的眼光來看衝突,視衝突為「關係深化的機會」。
不要逃避:許多男性用逃避來面對衝突,但只維持表面的和諧 ,深層的危機並未化解。逃避衝突反使自己失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
化解爭執、防止離婚
不到最後關頭,不輕言放棄:防止離婚的關鍵不在於如何處理夫妻之間的歧見,而在於爭吵時夫妻如何對待。
深厚的友誼是關鍵:爭執並不是破壞婚姻的主要殺手,夫妻都難免吵架。夫妻間友誼的的深厚程度是婚姻的重要基石。
面對衝突的基本觀念
衝突源於差異:夫妻來自不同背景,觀念上會有差異乃是必然的。衝突正突顯彼此的差異的存在,因此要接納和尊敬彼此的差異性。
要清楚了解衝突的真實原因:有的是起因可解決的問題,有的卻是永久性的問題。
可解決或永久性的問題:69%的婚姻衝突起源於永久性的問題。要能分辨兩者的不同,分別用不同方法處理。
永久性的 / 可解決的問題
永久性的問題:長期形成,延續一生之久的問題。不容易找到解決方法。
事實上許多夫妻能接受這些永久性的問題存在,一生並沒有解決。卻維持良好的婚姻關係。
可解決的問題:另一些問題並不是難以解決的。只要雙方有誠意按著有效的方法,就能化解衝突,達成協議。
解決可解決的問題
軟化你的開場:避免四騎士的出現,抱怨但勿責怪、句子以「我」開頭、描述事情,勿做評斷、措辭要客氣、要表達感激、不要積壓不滿。
學習發出並接收修好的訊息:即使爭吵非常激烈,仍要將傷害降至最低。建議的修好的詞句是:我覺得、我需要冷靜、對不起等。
安撫自己以及彼此的情緒:爭吵過後,首先就是停止討論,讓身體恢復平靜。並緩和對方情緒
妥協:找到折衷方案。
包容彼此的缺點:不嫌棄先天缺陷,不互挑毛病。
處理常見的婚姻問題
壓力、更多的壓力:婚姻是個避風港。可以清理工作上的不愉快,化解工作上的壓力。
o 每天的行程安排些減壓活動,如:躺在床上一起聊天、慢跑,其實夫妻間彼此幫忙就是最簡單的放鬆方法。
與姻親的關係:建立「夫妻同心」的一體感。
o 婆媳問題的核心,是兩個女人爭奪一個男人的愛。
o 解決之道:男人千萬不要想當和事佬。突破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丈夫先站在妻子這一邊。先當好丈夫,其次再當好兒子,對母親盡孝。
o 丈夫與妻子必須建立自己的家庭習慣、價值觀和生活形態,並堅持他的父母親必須接受。
錢、錢、錢:金錢代表自由與全力,也象徵著安全感與信任,必須在這兩方面取得平衡。
o 解決之道:新婚夫妻若有此問題,就要解決;否則拖下去,會成為永久問題。
o 第一步:逐條列出你們目前的開銷。
o 第二步:做好每天的財務管理。
o 第三步:做好未來的財務規劃。
性生活:互相感激與接受。一般性生活的問題,最令人感到尷尬、受傷與排拒,也往往不知如何溝通。
o 解決之道:學習以一種夫妻都覺得安心的方式提出「性」方面的期待,同時也以適當方式回應配偶的要求。
o 切不要把配偶與人比較,或以輕蔑的口氣談。
分擔家務:營造公平和分工合作的感覺。男人要瞭解女人多麼在意居家環境的整潔。男人容易高估自己所做的家事數量。
o 解決之道:關鍵很明顯,就是男人必須多做家事!
o 就家事一覽表進行討論分工。
為父母之道:擴大「夫妻同心」的感覺時,把小孩也包括在內。
o 有67%的初為人母者,覺得生活變得悲慘;但另33%的女性卻甘之如飴,甚至覺得婚姻變得更好。其中的秘訣,在於丈夫是否跟著妻子同步調整心態有一定的關聯。
o 解決之道:鞏固婚姻關係中的友誼基礎。要讓孩子的父親參與照顧小孩。
與永久性問題和平共處
打開僵局的目的,不是要解決問題,而是從僵持進入對話。這些使關係鬧僵的問題,往往是婚姻中揮之不去的永久問題。
其實僵持是一種徵兆,象徵你們互不瞭解或互不尊重彼此的人生夢想;而夢想也有不同層次。例如:夢想賺大錢的背後,可能是對安全感的渴望。
當你們婚姻碰到僵持不下的瓶頸時,不論問題的大小,第一步就是確定你們為了哪一個或哪些夢想而爆發衝突。
打開僵局的步驟
a. 第一步:當個夢想偵探家。
b. 第二步:處理一個已經陷入僵局的婚姻問題。
o 利用積極傾聽,兩人各有十五分鐘的陳述時間,和傾聽時間。不要試著解決這個問題,而是瞭解每個人為何對此問題的感覺如此強烈。
o 遵循一般積極傾聽的原則。
o 瞭解並尊重彼此內心最身處、最私人的希望和夢想,是挽救並充實婚姻生活的關鍵。
c. 第三步:互相安撫。
d. 第四步:結束僵局。利用書中第213頁的同心圓練習,尋找共識。
e. 第五步:說聲謝謝你。
解決問題的步驟
f. 問題討論:溝通兩人的問題到底在哪裏。
g. 禱告:願意謙卑讓神來帶領解決婚姻的問題。
h. 解決問題方案:
o 設定議程
o 腦力激盪
o 同意及妥協
o 執行追縱
說者-聽者的技巧的規則
給說者的規則:
說者是說自己的想法。用「我」為主詞的陳述句,說出自己感受。
不要淘淘不絕,為了幫助聽者專心,保持話語清楚並切中要點 。
停下來讓聽者用他的話重述所聽見的。如果重述的的不準確,禮貌也重講他聽不明白的部份。
你的目的是幫助聽者聽明白你的觀點。
給聽者的規則:
用自己的話簡明地重述所聽見的。要切實聽明白說者的話。
集中注意力在說者的信息,不要反駁。聽者是不可加自己的意見的。等輪到當說者時再回應。聽者的責任是重述以致不誤解說者的意思。
給雙方的規則:
說者有發言權。
當聽者重述時,說者仍保有發言權。
分享發言權
用 LDD 的方法 ( Listen, Don’t Defend )
六個解決衝突的基本規則 當爭吵加劇要喊暫停,以說者-聽者的技巧重新開始,或是同意另找時間再談。
當溝通出現困難時,使用說者-聽者的技巧。
當討論重要問題時,把問題討論與解決方案分開。
可改天再談:天當問題被提出來,聽話者有權說「現在不是討論這問題的時機」。但不談者要負責訂下約定,二天之內再談。
每週都有夫妻會議。
共度美好時間:不要把時間全花在解決衝突,分出時間做些身心靈更加親近的活動。
結論 衝突是關係成長的機會,不要逃避。
要清楚了解衝突的真實原因:是可解決的問題,或是永久性的問題。分別採取解決之道。
在溝通出現困難時,用說者-聽者的技巧。
擺脫夫妻間相處的惡性循環,唯一的方法,就是兩人都有所改變。
祝大家部能有美滿的婚姻生活。
參考書目:
1.「維繫婚姻的七大原則」 By Gottman
2. "A Lasting Promise: A Christian Guide to Fighting for Your Marriage"
By Scott Stanley
訂閱:
文章 (Atom)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
-
「衝鋒陷陣」是一部以運動為背景的勵志片。片中探討黑白族裔,如何捐棄成見,合作致勝。兩位教練在領導上所扮演的角色,值得我們學習。 空降而來的領導力的影響與情境的變化 在1970年代,正是黑人民權意識高漲的時代。位於美國中南部的維吉尼亞州,居民的觀念還是很保守。那裏的一所高中的美式...
-
兒子的與趣與我對他的期待有段差異,我期待他多讀點書,他卻非常喜歡玩Lego。我叫他過來聽我講故事,他卻叫我陪他玩Lego。我對Lego本來沒有任何成見。但兒子常常把細細小小的積木散得一地,收的時候卻要我幫他收。有時不小心一腳踩在尖尖的積木上,忍不往要罵上兩句。看著玩具箱內積滿了幾...
-
考驗對於一個產品達於完善是必須的,越加嚴格的品管,越能製造出高品質並耐用的產品。跟隨主的基督徒、在地上成為神見證的教會,同樣地也需要經過神的考驗。我們有興趣知道,對於神兒子主耶穌,難道考驗也是必要的嗎?從本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身為神受苦的僕人所經歷的考驗。這內容出現在三卷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