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篇
前言:詩篇流傳近三千年,是聖經中最引人喜愛的書卷之一。其中充滿了以色列先民所留下寶貴的智慧遺產。特別是對神敬拜、求告、與渴慕之情,單純而直接的表露無遺。它留給後代子孫祈禱的典範。帶領我們建立與神更緊密的關係。
詩篇第一篇,是整卷詩篇的總綱。詩中清楚的指出兩條道路,一條是義人的路、另一條是惡人的路。在今天後現代社會,為什麼要如此黑白分明、非善即惡。現實社會充滿了許多模糊的價值觀。一般不喜歡絕對的標準,在善惡之間充滿了許多灰色地帶。但聖經的教導不是如比,義人之路與惡人之路是不會重合的,不會有一條路既導向永生、又導向滅亡。人的最終命運也不會是一半永生、一半滅亡。這是擺在人面前的倫理判斷,他到底要跟從誰?若不是順從神就是反抗神。一旦離開了義人之路,就是選擇背逆神,他最後的命運也就清清楚楚了。
兩種選擇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2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1~2節)
本詩原文的頭一句話就是:「這個人是何等有福。」有福的人是怎樣的人呢?首先詩人以三個「不」來指出有福的人要避免的是甚麼。三個動詞是「從」(walk)、「站」(stand),和「坐」(sit),內容為惡人的計謀、罪人的道路,和褻慢人的座位。三個警告,一個比一個嚴重。詩人勸大家不要與不敬虔、輕慢神的人為伍;不要羨慕他們的生活方式;不要選擇效法他們那種錯誤的價值觀。常與惡人為伍,久而久之,他們的想法就成了我們的想法。我們的心思意念、喜好、價值觀,不覺中全部被潛移默化地污染了。
接下去詩人用「唯」(but)這轉換語氣,來講他應該如何。相對於把心中充滿「惡人的計謀」,他的內心「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耶和華的律法成了他的最愛,不只研讀它,還放在心上反覆思想,連夜晚在床上還念念不忘。神的律法成了他的生活的重心,指導他的生活方向。常思想神的律法,讓他更加認識神、保持與神之間親密的關係、也更能體貼神的心意。
惡人與義人的道路是兩種生活方向的選擇,完全南轅北轍、互不相容。我們必須在其中擇一而行,毫無騎牆的可能。
兩種根基
「3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4 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秕被風吹散。」(3~4節)
這段詩人用兩個比喻來形容義人與惡人的生命光景。他以「一棵樹栽在溪水旁」來形容義人,在沙漠乾旱的環境中,沒有水源的樹常會枯乾,結不出果實。但栽種在溪水旁的樹,隨時可以吸收水分、樹葉常保青綠、不致枯乾。喜愛耶和華律法,晝夜思想的人,也一樣不會受乾旱環境的影響而枯竭。他的根札在耶和華的教訓中,隨時得到神話語的供應。神的話就如同豐富的泉源一樣,滋潤他屬靈的生命。他的人生在耶和華的計劃中,所做所為的都符合耶和華的心意。這樣的生活就是凡事順利的生活。
我們應該分辨清楚,順利並不是一帆風順。我們也常看到惡人發財、義人遭災。就如創世記中的約瑟,一生真是受盡了冤曲。在人看來他是倒楣透頂。但聖經怎麼說他:「他主人見耶和華與他同在,又見耶和華使他手裡所辦的盡都順利。」(創39:3) 在人眼中被關在獄中這麼不順,但在神眼中他盡都順利。順利不是無憂無慮,無災無難。敬畏神的人就算在危難中,神也要使他順利。
相對的惡人就算在順境中,也是在神的震怒底下。所以詩人說:「惡人並不是這樣。」他們的順利不過是暫時的、無根無基。義人如生根於溪水旁的樹,樹葉茂盛、果子豐盈。惡人卻不是這樣。他們像甚麼呢?他們像磨麥時候的糠秕被風吹散。他們沒有根基、沒有價值、沒有結果子。無論人的眼光怎麼看,在神的眼中他們就像被風吹散、無影無蹤的糠秕。
兩種結局
「5 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 6 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5~6節)
這段詩人以人生的結局來作結論,「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因惡人的生命不是與神相連,沒有穩固的根基。在神的審判台前,惡人如風中的糠秕,只有站立不住而潰散,被驅逐離開神的面。「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惡人不只在神面前站立不住,他們在義人的審判中,也是一樣的結果。
兩條道路,建立在兩種根基上,導致兩種結局。義人札根於神的律法,神會引導義人的道路、保護他的安全。在神的審判中他能站立得住。最終得享永生、與神永遠同在。
惡人選擇一條背離神的道路,他的命運則完全不同,不管他今生再風光,但是卻與神無分無關。他的人生沒有價值、沒有希望、在神面前站立不住。他的結局就是滅亡、與神永遠分離。
結論:朋友,讀到這裏,心中有個很大的警惕。人生的路真要謹慎啊!起初只是條小叉路,沒想到卻越走越遠,終至不能回頭。錯誤的選擇,引導到敗亡的命運。如果你還年輕,還有機會選擇,千萬不要大意。
此時我想到美國詩人福斯特寫的一首詩:「一條未走上的路」。重讀這首詩,發人深省。小小的分叉,引至人生不同的結局,你羨慕那條未走上的路嗎?還是你甘心走神所帶領你走的十架窄路。
The Road Not Taken - Robert Frost (1874–1963)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2007年7月24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
-
「衝鋒陷陣」是一部以運動為背景的勵志片。片中探討黑白族裔,如何捐棄成見,合作致勝。兩位教練在領導上所扮演的角色,值得我們學習。 空降而來的領導力的影響與情境的變化 在1970年代,正是黑人民權意識高漲的時代。位於美國中南部的維吉尼亞州,居民的觀念還是很保守。那裏的一所高中的美式...
-
兒子的與趣與我對他的期待有段差異,我期待他多讀點書,他卻非常喜歡玩Lego。我叫他過來聽我講故事,他卻叫我陪他玩Lego。我對Lego本來沒有任何成見。但兒子常常把細細小小的積木散得一地,收的時候卻要我幫他收。有時不小心一腳踩在尖尖的積木上,忍不往要罵上兩句。看著玩具箱內積滿了幾...
-
考驗對於一個產品達於完善是必須的,越加嚴格的品管,越能製造出高品質並耐用的產品。跟隨主的基督徒、在地上成為神見證的教會,同樣地也需要經過神的考驗。我們有興趣知道,對於神兒子主耶穌,難道考驗也是必要的嗎?從本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身為神受苦的僕人所經歷的考驗。這內容出現在三卷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