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中姊妹可不可以當長老、牧師、或可不可以講道,是今天教會相當具爭議性的問題。在過去並未有如此強大的男女平權思想,這問題並未被重視。但因今日女性知識、地位提高,在職場上不乏能幹、口才便給的女性經理人,而教會面對日益增加的女性全職傳道,這些問題才開始在教會中熱烈討論。我過去採取支持的態度,但在上完系統神學教會論之後,態度有些改變。
事實上這個問題追根究底就是兩段經文的解釋的問題。一處經文被反對者用來反對女人講道;即是提摩太前書2:12。一處被贊成者用來支持女人講道;就是哥林多前書 11:5。要解決這個爭議,對這兩段經文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與其流於意氣之爭、各說各話,不如好好鑽研這兩節經文的解釋。我們都相信聖經的權威。至於釋經上的不同見解,何妨抱著開明的心,把雙方的解法攤開來討論。真理越辨越明,不願意心平氣和聽別人意見的,反而是把自己的路走窄了。
本文想就這兩段經文,在解經的層面上提出調和雙方差異的看法。我所採用的解經法是肯定經文正面而直接的意義,以字意解經為基礎、尊重聖經作者寫作當時的原意、並考量當代受信人在讀到經文的領受。從經文中整理出不因文化、時空而變遷的屬靈原則,應用在今天的教會。我不會刻意繞過一些不願接受的教導,因為規避不談並沒有解決爭議。把疑惑之處搞清楚反會增加我們的信心。以下想跟各位分別討論這兩段經文:
提摩太前書2:8~13
「我願男人無忿怒,無爭論(或作:疑惑),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 又願女人廉恥、自守,以正派衣裳為妝飾,不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價的衣裳為妝飾; 只要有善行,這才與自稱是敬神的女人相宜。 女人要沉靜學道,一味的順服。 我不許女人講道,也不許她轄管男人,只要沉靜。 因為先造的是亞當,後造的是夏娃;」
本段經文不在強調男女地位的高低、或男女事奉的角色;而是在教會中的男女應以順服神來表達出整體的見証。男人順服的表現在潔淨內心的忿怒和紛爭,以敬畏而聖潔的心向神禱告。女人順服神的表現則是藉著順服神所給男人的權柄表達出來。其方式是沉靜學道,不教訓、轄管男人。
保羅在這裏強調人類被造的順序,先造的是亞當,後造的是夏娃,因此人應遵重這個順序。男女之間有正確的對待關係。這裏的男人、女人都是單數名詞,可指一般男女信徒,也可能家庭裏的丈夫與妻子。活泉新約希臘文釋經中的解法。就是將這兩字解成丈夫與妻子,就是叫妻子要順服丈夫。因此有的解經家就認為保羅此處對女人教訓、轄管男人的禁令的範圍限定在夫妻之間。這說法似乎有點窄化保羅的原意。他強調女人應以沉靜學道,不教訓、轄管男人,表達出對神的順服。保羅提出的理由是男人先被造、女人後被造,女人先受引誘犯罪、男人後因女人的影響而犯罪。男人、女人在神的眼裏是有先後順序的,所以這個是個歷史的事實,也是不因文化改變而改變的原則。本節經文是強調教會中女人藉著順服男人,來順服神的見証。這句話與前面所說的,不許女人教訓、轄管有因果的關係。如果否定前者,無意否定聖經中男女被造有順序的原因了。
我們必須先肯定經文的直接的意思,不要拐彎抹角。女人順服神賜給男人當頭的權柄,是不隨時代變遷的屬靈原則。不是隨文化變遷的暫時命令。這種解釋尊重原文直接而正面的意義。不像有的釋經者如支持同性戀者,以文化轉移來削弱經文直接而正面的意義。把正的講成反的。這完全是以既定的立場來曲解聖經,是非常要不得的。
當然,這句話並不是要求教會中所有姊妹順服所有弟兄。而是正如家庭中夫妻的有頭與身體的關係,教會當中不該違反這種順序。例如說家庭中丈夫是妻子的頭,在教會中有可能妻子管轄丈夫,這就造成兩種互相衝突的角色了。這是因為在家庭與教會男女順序上的不一致,造成在雙方角色的衝突。教會當中應該與家庭一樣的男女順序關係。
那是不是所有的姊妹服所有的弟兄呢?不是。教會中除了有男女順序,也有職務上的順序。舉個例子,兒童主日學大部分老師都是姐妹,如果今天有一個青年人弟兄不服管教,不准姊妹老師管他,教會應當支持姊妹,責備弟兄。因為他們之間除了男女性別不同之外、還有師生關係。老師就是要聽學生,這是如同兒女聽從父母一樣。女老師得到他父母的授權,可以管轄年少的弟兄。
另一個例子女執事在辦理教會聖工的時後,指定弟兄同工做事,弟兄拒絕,理由是姐妹不能轄管弟兄。這也是不合理的,職務上女執事有牧師授權,底下的同工聽從女執事就是聽從牧師。教會是有秩序的,有職務的順序、也有男女的順序。兩者應該同時考慮。
本節經文中保羅禁止女人教訓、管轄男人,主要的目的是:這兩個功能正好是長老的職責。聖經中沒有一處教導,姊妹被按立為長老。而又有這節經文禁止姊妹教訓、管轄弟兄。顯然已經把姊妹擔任長老的資格,隱含中禁止了。Grudem在他的系統神學里就是採取這個立場,反對婦女被按立為長老或牧師。
主日崇拜的講道是長老、牧師教導的職責,也是教會權柄的表現。既然婦女不適合擔任長老、牧師。就不宜在講臺上做教導的工作,以免侵犯長老、牧師的職權。
那如何解釋哥林多前書11章說的,容許婦女講道的經文呢?
哥林多前書 11:5
「凡女人禱告或講道,若不蒙著頭,就羞辱自己的頭。因為這就如同剃了頭髮一樣。」
我們必須堅持的這樣的原則: 「神默示的聖經不會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的是人對聖經的理解。」所以對於表面上看起來好像相互砥觸的經文,必然是要去找到合理的解釋,使經文的理解是相互調合,前後一致。接下來就針對下一段經文來討論。
大家都清楚這裡的「講道」是翻譯錯誤,原文是(propheteuo) 應該翻譯成「說預言」。然而說預言的意義是什麼?說預言、與教導嚴格說來是有不同的意義。說預言是指領受聖靈的感動,將神所指示的話語講出來。教導則是指經過預先準備,理性的思考、整理內容,在按條理將信息傳講出來。前者強調從神而來神偶發的靈感,後者強調講員理性的思考的結果。
先知講道是否單是指預測將來要發生的事,還是它有更廣泛的意義。有的人將說預言廣義的加以解釋。Strong's 經文彙編將說預言解釋作:「預言將來事件,特別是有關於神的國度的事;宣稱唯有藉著神聖的啟示才能知道的事;在聖靈激發之下, 教導, 駁斥, 責備, 告誡,安慰他人。」
為了理解說預言更廣的涵義。我們可以參考哥林多前書十四章來理解其意義。下面我們一節一節來看什麼是說預言:
1. 先知講道是個要切慕的屬靈的恩賜:「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原文作:是說預言;下同)」(林前 14:1)
這整段是在討論哥林多教會因方言造成的聚會秩序混亂。保羅為了要糾正追求說方言者的過度狂熱,他提出作先知講道(說預言)來作對比。他說與其追求方言恩賜,他寧願哥林多教會羨慕作先知講道的恩賜。
2. 先知講道能造就教會:「但作先知講道的,是對人說,要造就、安慰、勸勉人。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講道的,乃是造就教會。」(林前 14:3)
保羅在此將作先知講道的目的界定為「要造就、安慰、勸勉人。」神在教會中設立先知講道的這恩賜,用意就是使神的話經常在聖徒中問被宣講,使上帝的道成為活潑常存的道。先知講道不是說些與當時處境無關的內容,而是在信徒生活的環境中講論一些及時性、針對性的話語。對信心軟弱的,以真理造就他。對落入試煉中的人,以神的話安慰他。在事奉上灰心的人,以鼓勵的話勸勉他。這些話能幫助教會,因它能造就聖徒、建立基督的身體。
3. 保羅自己也作先知講道:「我願意你們都說方言,更願意你們作先知講道;因為說方言的,若不繙出來,使教會被造就,那作先知講道的,就比他強了。 弟兄們,我到你們那裏去,若只說方言,不用啟示,或知識,或預言,或教訓,給你們講解,我與你們有甚麼益處呢?」(林前 14:5~6)
第五節保羅拿方言與先知講道對比。第六節保羅拿自己不單說方言,且用啟示,或知識,或預言,或教訓,給他們講解。這啟示、知識、預言、教訓四點與先知講道放在同樣的地位平行對比,事實上是對先知講道進一步的描述。啟示這字(apokalupsis)原文在新約中有很廣泛的意義。可指整個基督的福音,也可指基督要再來的預告。這字通常譯作「顯現」(林前1:7,羅2:5,羅8:19) 知識(gnosis)指對事情的理解與知性上的掌握。預言指將來事件,特別是有關於神的國度的事的預測。教訓(didach) 也有很廣泛的意義,指生活上的教導。按這四個描述,顯然先知講道是個包容性極大的工作,可包括整個佈道、安慰、神話語的教導。如果要窄化它的意義僅僅指預言將來事件,這恩賜對我們今天的教會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因為當今的教會除了靈恩派仍在操練說預言的恩賜外,大部分的教會已經停止了。
4. 作先知講道是為信的人作證據:「作先知講道不是為不信的人作證據,乃是為信的人。」(林前 14:22)
方言不能使聽的人生出信服的效果。而先知講道與方言相反,是為信的人作證據,因為它是以可理解的語言表達真理的信息,使聽的人心產生信服的效果。
5. 作先知講道能勸醒不信的人:「若都作先知講道,偶然有不信的,或是不通方言的人進來,就被眾人勸醒,被眾人審明,他心裏的隱情顯露出來,就必將臉伏地,敬拜神,說:神真是在你們中間了。」(林前 14:24)
不信的人無法明白方言的意義,反會因為驚嚇而攔阻其接受信仰。而先知講道能以福音的信息勸醒不信的人,使他悔改皈依基督。
6. 講道可叫眾人學道理,得勸勉:「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的作先知講道,叫眾人學道理,叫眾人得勸勉。」(林前 14:31)
這裏指出先知講道必須按順序而行,有人受感動說預言,其餘人就應閉口不言,慎思明辨。先知講道的功用,可叫眾人學道理,叫眾人得勸勉。
上面為什麼花那麼時間解釋說預言的意義,因為(林前 11:5)提到女人在會中禱告及說預言必須蒙頭。說預言中文繙成作先知講道,它實際的意義是什麼?它與今天教會中的講道有何不同?是否與講道是涇渭分明、互相排斥的兩回事。如果是的話,本節經文就不能用來支持婦女在會中講道,只能容讓婦女可以在聚會時,因著聖靈所賜下的感動,說一些鼓勵勸勉的話。反之則可以容讓婦女在會中講道。經過仔細分析,說預言與今日的講道雖然都是信息的傳講。可是在哥林多教會聚會時說預言、與今日在講臺上傳講信息,是有所分別。前者偏重從神降下來的感動,將安慰、造就、勸勉的話傳達出來。今日的講道則是按著長老的權柄,對會眾發出教導、責備、勸誡等信息。今日的講道確實與當日哥林多教會的說預言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說這段經文不適合用來贊成婦女講道。那婦女是否可以如哥林多教會中,因聖靈的感動說預言呢?我認為這是聖經容許的,當然可以。這兩者的差別,應當是尊重教會長老的權柄,只要不侵犯長老的權柄,婦女在會中分享些信息,正如哥林多教會一樣,這樣是容許的。
以上藉著對兩段經文的解釋,我傾向於認為姊妹在主日講道,在聖經中並沒有找到充足的支持。我必須明白指出姊妹講道的例子,在聖經中幾乎是找不到的。那聖經中沒有說明的部分來支持一項說法,本身就有弱點。
如果容許姊妹講道,事實上就是容許姊妹在教會中擔任領導的角色。因為在教會講道,就會在教會慢慢產生領導的權威。最後無法避免就會承認姊妹擔任長老、與牧師的職務。這種作法必須要有聖經更強的支持,才能讓人心服。我傾向應以弟兄承擔講道的責任為宜,這是與神造男女各有應扮演的角色有關。但是在特殊的情況下,可按實際情況可以有權宜的作法,如果沒有適合的弟兄出現。可以讓有講道恩賜的姊妹,得到男性長輩牧者的授權,為神國事工的緣故,出來做教導、講道的工作。待弟兄被造就出來承擔此任務為止。
放眼今日宣教的禾場,容讓姐妹講道現實存在的狀況。這是弟兄的虧欠,如果弟兄願意出來,姐妹何須強出頭呢,就是因為沒有能教導的弟兄阿!我曾參加一個國內家庭教會的培訓,看到參加培訓的傳道人中,三分之二是姊妹。一方面我以戰競的心來教導,因我並不比台下受教的屬靈上更成熟。而神既然賜下教導的恩賜,把我放在這位置,我只有盡其所能,忠心教導。另一方則看到教會中弟兄缺乏的問題,如果弟兄不努力追求長進到足以領導教會,實在沒有辦法用限制女人教導的經文,來禁止神所與起的使女。
我的立場是原則反對姊妹擔任牧師、長老的職責。講道的問題,則尊重各教會的權柄,教會容許婦女講道、或不讓婦女講道的作法,我都充分尊重。畢竟這不是基要真理的偏差,應尊重各教會領導對聖經解釋方法的差異。何妨在這問題上彼此包容,竭力持守合而為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