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以一不能蓋全》 讀後感

One Size Doesn't Fit All: Bringing Out the Best in Any Size Church ...
1. 題目:《以一不能蓋全-多元化教會增長的策略》
2. 作者:蓋瑞•麥金塔(Gary L. McIntosh),富勒神學院專攻教會增長的教牧博士。現任BIOLA神學院教授、作家、顧問。專門研究教牧、領導、時代議題、以及教會增長。
3. 讀者:針對關注教會成長的教牧人員、或教會同工。
4. 主題:本書主要探討不同大小的教會增長的策略,教會聚會人數是影響教會文化的一大重要因素。針對不同形態的教會,也有不同牧養的方式。在面對增長的目標時,有不同的問題要解決。
內容:每一章的標題與重點
1. 教會大小形態為何:作者從一個中型教會轉到小型教會,面對牧養上的困境。會友對他所推動的計劃無動於衷。他在面對挫折時,尋找一位導師的幫助。導師開門見山就指出他的問題。不能一套方法走遍天下。教會的大小是區分教會牧養形態的重要因素。200人以下的小教會、與200到400人之間的中型教會,與400人以上的大型教會,有完全不同的文化。無法用同一套策略來牧養。華人教會一半以上是100人以下的小教會。與書中所說的統計類似,甚至於更多的教會在50人以下,苦撐維持。教會是基督的身體,神的目的是讓教會的功能健康,會友的靈性能夠生長、得到牧養、恩賜能成熟、大使命能在他們身上實現。教會成長是健康教會應該有的趨勢。

2. 教會會眾關係的傾向為何:教會的大小關係到會眾彼此關係的傾向。小型教會會友間像個大家庭,彼此關係是以情感連接。中型教會是向大型教會轉變的一個過渡時期,像個延伸的大家庭。成員之間以事工的關係聯絡。大型教會會友間彼此不可能都熟悉,只能靠著層層相連的組織來維持。小教會常舉辦的活動就是聚餐、家庭聚會、郊游、分享。但是教會一大起來,辦起這類活動就要專門的同工負責,成了一個繁重的事工。400人以上的大教會,要在一起吃飯成為教會的一項特別的活動了。需要事先計劃,還要有許多同工同心合作服侍,才能辦得完全。大教會的優勢就是功能健全、方向清楚,但是有時讓人覺得肢體間關係疏遠。有人在大教會中會有種失落感,常感到沒人理我。這是個常見的現象。大教會中感情的聯系是在小組之內。牧者藉著組織來牧養全教會。如果團契、或小組中能夠有小教會肢體之間的親密感情,那就能彌補彼此疏遠的這個缺憾了。

3. 教會的組織為何:小教會像個單細胞生物,自給自足,教會成員是從一個或幾個核心家庭所組成的,彼此關係密切、互相支持。影響教會決策的也就是這個核心家庭的領袖。所有的事工總離不開這幾個人,如果沒有核心家庭領袖同意,教會的活動也辦不起來。大教會就像一個多細胞生物,幾個細胞合在一起成一個系統,負責某項事工。教會是由多個系統聯合,系統之間彼此很少橫向聯系。由主任牧師、或當家長老統籌各事工組的活動。中型教會介於大小之間,是單細胞的衍生。有多元細胞的分工合作的功能。核心家庭不可能包辦教會各樣事工,但是在教會中仍然有影響力。

4. 誰策劃教會事工方向:小型教會的領導階層就是核心家庭。中型教會的領導階層是各事工委員會的負責人。大型教會的領導則是由教會特別遴選出來的領袖。通常是主任牧師、或長老。領導層權利的基礎何在?不是按世俗的方式,靠會眾投票選舉、也不是最有聲望的人來領導。而是屬靈上最成熟、足以帶領會眾的人出來領導。領導的權柄來自對神的忠誠、與屬靈上的成熟度。這不是個人自封的,而是要其他教會屬靈的長者承認、會眾大多數同意印證。一個領袖必須能帶動整個教會往信仰正確、屬靈成熟的方向走,才是個合適的領導。

5. 牧者的角色為何:小型教會的牧者是個備受愛戴的大家長;中型教會的牧者是個具有行政管理恩賜、能整合各部門事工的管理者;大型教會的牧者是個帶領教會走在正確的方向,完成神所賜下異象的領袖。大教會的領袖不見得必須和藹可親,但是眾人對他的要求是:必須是個有方向感、對教會的異象非常清楚、而且完成使命的決心非常強的人。如果不是的話,他可能不適合帶領大教會,只能在其他的事工上發揮他的恩賜。

6. 教會的決策如何達成:小教會決策的方式是由會眾決定,大家覺得怎麼好就怎麼做,通常是按著傳統的做法。為了維持和諧、只要有人反對就不做。中型教會正在面臨轉變的時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大家一起決定。必然是授權給各個委員會討論,讓熟悉事工的人做出決策,大家再共同支持,決策的驅動力為教會面臨的需要。大型教會的決策又是用不同的方式,它是由眾領袖的異象,來驅動教會未來的方向。因為事工繁重、與決策品質事關重大,通常是有全職的主任牧師、帶領眾長老。以協議的方式做出決策。異象通常是由一人提出,但是必須由眾位領袖共同支持,印證這是正確的方向。共同決定、共同負責、可以免去一人獨斷所造成的決策錯誤。

7. 教會的同工影響如何:小型教會通常看到是牧者一肩挑,大小事務的策劃、推動、執行全要靠牧者來。有時候供應牧者的奉獻不足,牧者還必須邊工作、邊事奉。中型教會核心同工群已形成,通常是牧者帶領一群成熟的同工一起幹。大型教會的牧者決不能身先士卒自己幹,他的首要任務是帶領全教會的方向,所以他的底下有許多主要同工,各自有負責推動各樣事工。他不須干涉同工辦事的細節,只要授權給他們,讓他們負責完成任務就好了。

8. 教會的改變如何進行:小型教會的改變通常是由下而上。牧者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弟兄姊妹的困難、滿足他們的需要。中型教會是由中間推動事工的同工群發現問題,提出改變的動議,由牧者同意、會眾認可之後進行。大型教會則是由上到下,領袖所看見的異象決定策略、策略決定事工的計劃。再交由事工負責人去執行。領袖的角色不是去施加壓力、催逼會眾。這樣會像推一條鐵鏈一樣、全部都擠在一起。而是在前面引導、牽動。像拉鐵鏈一樣,全部都跟著走。書中建議領袖用醞釀情勢的方式來推動事工,讓情勢水到渠成。不要硬去推動阻力很大的事工,而是要把握特別的時機,如危急時刻、牧者更換、預算時刻、復興時刻,自然的推動。

9. 教會如何增長:小型教會增長的模式是靠著個人的關係,邀請親戚、朋友進入教會。中型教會就是靠配合社區人士需要的活動,如辦學前兒童班、青少年夏令營、幸福婚姻講座等,來信吸引人走進教會。大型教會完全要靠好的信息,邀請名講員來帶大型的布道會、或培靈會。以傳揚的信息吸引眾人,讓所有認同的人願意加入。實際上人要能留下來,還是要靠親切的人際關係。大型聚會所發揮的功效是一時的,如果沒有人親切地接納新來的人,邀他們進入團契,他們很快就會離開。

10. 教會增長的阻礙為何:小教會成長的阻礙是各方面的條件無法與大教會比,如兒童照顧、青少年節目、聚會地點都不是很理想。人才也不像大教會那麼多。有時候就幾個同工身兼數職,把同工累壞了。當人少的時候就,聚會的氣氛就沒有那麼熱絡。很可能會造成教會內向的性格,只關注彼此之間的關係,忘記了接納外來的新人。中型教會的問題是人數已經增加,事工的複雜度已經超過原有組織所能處理的限度。但是牧者治理的方式,仍然未能突破原來小教會的作法。會友已經期待教會有各樣功能,但是全職同工不足、經費不敷所需,限制了教會增長的速度。大教會成長的阻礙則是,教會大到一個程度,多數的會友都不認識,往往聚完會就離開,平時也沒機會接觸,不容易產生歸屬感。因為領導是靠著組織,容易形成官僚化,遇事互推責任、少作少錯。上層領導對基層會友很少互動,溝通管道不良、下情無法上達。另外,外圍的會友會感受不被照顧、受忽略的感覺。

11. 教會增長的策略為何:小型教會如要增長,則要提醒會友傳福音是教會成立的目的。牧者應該帶動傳福音的事工,讓他們的恩賜得到發揮。並且對於他們做的好的部分,多加鼓勵。但人數到達一定數目就要另外開新的主日學班、或成立新的小組。如此可以訓練領袖,增加他們傳福音的負擔。中型教會要增長則要樹立一個標志性的事工,能以號召社區慕道友願意進來。例如,發展青年團契,帶領他們從事氣氛活潑的聚會。或是發展福音預工的演講,像幸福婚姻講座、如何培育優良的下一代、養生保健講座等活動、甚至辦乒乓比賽都可以。另外的策略就是增加全職同工、或培訓義工,以應付更重的牧養需要。如果空間不足,則增加崇拜堂數,甚至利用晚上聚會,或周六聚會。大型教會的增長之道則是,清楚傳遞教會更新的異象,例如發展植堂事工,在需要的地方建立分堂、或是開展宣教事工,服侍特定群體,如民工、學生團契。有清楚的異象,弟兄姊妹就會積極投入。成立小組、或增設團契,讓會友在小組中得到歸屬感,進而對教會產生向心力。為留下新來的信徒,教會應該有專門的同工,認識新來的朋友,招待吃午飯、送紀念品、簡單介紹教會、邀請加入團契。讓人有再回來的意願。

評估和比較:1. 本書作者以西方教會的經驗為基礎,主要是針對社區教會的發展來討論。雖然大部分的經驗可以應用在華人教會。但是有些作法可能要根據特定教會需要而自行變化。例如,華人教會多半在郊區,會友分散各城。社區服務的活動較難號召多人參與。各教會的狀況不同,文化也不同,本書所說的作法不見得能應用在每一個每一個教會。正如本書的名字,以一不能概全。

2. 本書特別注重教會增長的方法,與不同形態教會牧養的差異。中型教會與大、小教會的分別,並不是那麼明確。大部分的教會在成長到200人以後,就會出現瓶頸。如果沒有全職牧者,或者沒有好的屬靈供應。大概就會停在這裡。如果有牧者可以專心牧養教會。教會就能繼續成長,超過200人。變成中型教會。這時出現的問題就是,大家仍然期待過去小型教會時的親密關係,希望牧者常常親切關顧。期待教會中 有大家庭中愛的關係。但是實際上這種親密的關係已經不易再有了。所以就有很多人因此而離開教會。正如這本書中所說的。目前牧養的方式是在朝向大型教會、或回到小型教會之間拉鋸。要繼續成長,必然要有組織結構上的重組,與牧養策略上的改變。

3. 本書特別注重教會增長的方法,與不同形態教會牧養的差異。但是華人教會注重屬靈操練、聖經教導。這點似乎作者較少強調。教會增長與會友屬靈狀況有密切的關係,人數成長而靈性不長,教會就會虛胖,這不是健康的現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